一种韭菜无土栽培基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无±栽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韭菜无±栽培基质。
【背景技术】
[0002] 无±栽培是指不用±壤,用其它东西培养植物的方法,包括水培、雾(气)培、基质 栽培。19世纪中,W.克诺普等发明了该种方法,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把该种技术应用到 农业生产中,到了 21世纪人们做了进一步的改进技术,使得无±栽培发展起来。无±栽培 是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供给植物矿物营养的需要,它是一种不用天然±壤而采用含有植 物生长发育必需元素的营养液来提供营养,使植物正常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栽培技术。基 质栽培是无±栽培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方式,它是将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机或无机的基 质中,通过滴灌或细流灌觀的方法,供给作物营养液。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栽培技术,尤其是一种韭菜无±栽培基质。
[0004]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韭菜无±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原料由营养基质 和营养服料两部分组成。 所述的营养基质原料按质量份数组分如下: 食用菌菌渣 18-25份, 油渣 8-12份, 粉碎稻壳 15-20份, 粮醒渣 15-20份, 木糖醇渣 10-15份, 微生物菌剂 1-2份, 珪巧摸肥 5-10份; 所述的营养服料原料按质量份数组分如下: 尿素 0. 5-1份, 磯酸二氨钟0.5-1份, 磯酸氨二钟0.5-1份。
[0005] 本发明的营养基质和营养服料的质量比98 ;2。
[0006] 本发明原料中的食用菌菌渣、油渣、粉碎稻壳、慷酵渣、木糖醇渣等都是工农业生 产废渣,每年产量很大,堆积填埋处理成本高,且对环境造成污染。本发明的无±栽培基质 是将该些废渣加W利用,变废为宝。
[0007] 本发明原料中的微生物菌剂是EM复合菌剂,EM复合菌剂的主要功能是造就良性 生态。只要施用恰当,它就会与所到之处的良性力量迅速结合,产生抗氧化物质,清除氧化 物质,抑制病原菌,形成适于植物生长的良好环境,同时,它还产生大量容易被植物吸收的 有益物质,如氨基酸、有机酸、多醋类、各种维生素、各种生化酶、促生长因子、抗生素和抗病 毒物质等,提高动植物的免疫功能,促进作物健康生长。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韭菜无±栽培基质,把基质营养与服料营养结合起来, 把容易形成沉淀的磯、巧营养放在基质中,其服料部分只有氮服和钟服,该两种服料溶解性 好,避免了营养液产生沉淀,影响施服的均匀性,提高服料利用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一种韭菜无±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原料由营养基质和 营养服料两部分组成。 所述的营养基质原料按质量份数组分如下: 食用菌菌渣 25份, 油渣 口份, 粉碎稻壳 18份, 慷酵渣 18份, 木糖醇渣 15份, 微生物菌剂 2份, 娃巧镜肥 8份; 所述的营养服料原料按质量份数组分如下: 尿素 1份, 磯酸二氨钟0.5份, 磯酸氨二钟0.5份。
【主权项】
1. 一种韭菜无土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原料由营养基质和营养肥料两部分组成: 所述的营养基质原料按质量份数组分如下: 食用菌菌渣 18-25份, 油渣 8-12份, 粉碎稻壳 15-20份, 糠醛渣 15-20份, 木糖醇渣 10-15份, 微生物菌剂 1-2份, 硅钙镁肥 5-10份; 所述的营养肥料原料按质量份数组分如下: 尿素 0. 5-1份, 磷酸二氢钾0.5-1份, 磷酸氢二钾0.5-1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韭菜无土栽培基质,营养基质和营养肥料的质量比98 :2。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韭菜无土栽培基质,其原料中微生物菌剂是EM复合菌剂。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韭菜无土栽培基质,由营养基质和营养肥料两部分组成,其 最佳实施方案包括: 所述的营养基质原料按质量份数组分如下: 食用菌菌渣 25份, 油渣 12份, 粉碎稻壳 18份, 糠醛渣 18份, 木糖醇渣 15份, 微生物菌剂 2份, 硅钙镁肥 8份; 所述的营养肥料原料按质量份数组分如下: 尿素 1份, 磷酸二氢钾0.5份, 磷酸氢二钾0.5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农业无土栽培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韭菜无土栽培基质,其原料由营养基质和营养肥料组成,其中营养基质按质量份数包括18-25份食用菌菌渣、8-12份油渣、15-20份粉碎稻壳、15-20份糠醛渣、10-15份木糖醇渣、1-2份微生物菌剂和5-10份硅钙镁肥;营养肥料按质量份数包括0.5-1份尿素、0.5-1份磷酸二氢钾、0.5-1份磷酸氢二钾。本发明的韭菜无土栽培基质,是把基质营养与肥料营养结合起来,把容易形成沉淀的磷、钙营养放在基质中,其肥料部分只有氮肥和钾肥,这两种肥料溶解性好,避免了营养液产生沉淀,影响施肥的均匀性,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IPC分类】C05G3-00
【公开号】CN104649789
【申请号】CN201310578249
【发明人】高俊杰
【申请人】高俊杰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