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层发酵茶树菇高效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培养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层发酵茶树菇高效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茶树菇是一种木腐菌,具有清热、平肝、明目、利尿、健脾之功效,是一种集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保健、理疗与一身的绿色食品。但是,茶树菇因其内部没有漆酶活性,所以利用木质素的能力较弱,传统的栽培,往往采用的原料致使其产量和品质不高。深层发酵培养,可在短期内可获得大量的菌丝体和代谢产物,其生产效率是传统栽培法不可比拟,开展培养基深层发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食用牡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海洋牛奶”的美誉,在消费中只是利用了牡蛎的可食用部分,但是占据牡蛎90%的牡蛎壳往往被当做垃圾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牡蛎养殖业的发展。牡蛎壳富含蛋白质、糖蛋白和多糖、以及甘氨酸、胱氨酸、蛋氨酸等17种氨基酸和铁、锌、砸等24种微量元素,是有机生物大分子作为框架,碳酸钙分子不断有次序堆积,逐渐形成具有较高密度的三维网状结构,主要有三层组成,最外层是厚度及薄的硬化蛋白角质层,中层是钙质纤维交织,含有较多天然气孔的棱柱层,主要有方解石构成,内层是珍珠层,主要是由文石构成。在牡蛎的三层结构中,最主要的是棱柱层,成叶片状结构,含有大量微孔,经过煅烧后,C02排除,物质发生分解,原来的孔道发生改变,形成复杂的多孔结构,从而具有一定的吸附、交换、催化能力。目前将牡蛎壳作为天然多孔吸附,用到减缓肥料领域,起到保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作用的报道很多,但是很少有将牡蛎壳用到培养基的深层发酵调控的报道。
[0004]家蚕蚕丝是一种天然的蛋白质纤维,主要有外层的丝胶和内层的丝素组成,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诱导组织细胞的再生,无抗原作用,同时具有生物降解性,结构中含有周期性的亲疏水区域,使其与蛋白质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力,可保持蛋白质活性,目前尚未见家蚕蚕丝用于培养基深层发酵调控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针对茶树菇的高效栽培需求,提供一种深层发酵茶树菇高效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000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深层发酵茶树菇高效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滑石粉2.4-2.7、阔叶树木肩20-25、荔枝核21-22、橘络15-17、田螺粉15-16、海虾粉11_12、西红柿秧8_9、小竹枝7_8、甘氨酸铜0.4-0.6、甘氨酸锌0.7-0.9、酵母粉2.4-2.8、蛋白胨1.4-1.8、石灰0.5-0.6、轻质碳酸0.2-0.3、动物发酵粪便20-23、细砂7-9、万寿菊叶6_7、玉米芯颗粒20-30、高蛋白米糠25-29、硫磺菌0.8-0.9、海藻酸1_2、硫酸镁0.9-1.1、牡蛎壳粉14-18、蚕丝2.3-2.5、适量的水。
[0007]—种深层发酵茶树菇高效培养基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牡蛎壳、滑石粉混合搅拌均匀之后,高温180-190°C煅烧2-3h,得复合多孔牡蛎壳粉备用;将一半复合多孔牡蛎壳粉、一半酵母粉、蚕丝、蛋白胨、硫磺菌以及总重量1-2倍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复合多孔牡蛎壳粉蚕丝加载的酵母粉备用;将一半多孔牡蛎壳粉、甘氨酸铜、甘氨酸锌混合,并加入总重量2-3倍的水,中速搅拌1-1.5h至均匀,得复合多孔牡■壳粉加载有机营养液备用;
(2)将轻质碳酸、海藻酸、硫酸镁混合,并加入总重量2-3倍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得酸性营养液备用;将石灰中加入总重量3-4倍的水搅拌均匀得碱性液备用;将阔叶树木肩、荔枝核、橘络、西红柿秧、小竹枝、万寿菊叶、玉米芯颗粒混合,放入粉碎机中粉碎20-30min,之后放入膨胀机中膨胀30-40min,得膨胀粉碎粉,将膨胀粉碎粉中均匀拌入酸性营养液,静置2-3d,之后再均匀拌入碱性液,得改性膨胀粉碎粉备用;
(3)将改性膨胀粉碎粉、田螺粉、海虾粉、动物发酵粪便、细砂、高蛋白米糠、复合多孔牡蛎壳粉加载有机营养液、剩余一半的活化酵母菌以及总重量3-4倍的水混合,搅拌均匀之后,在20.5-23°C下有氧发酵9-lld,之后栗入活化的复合多孔牡蛎壳粉蚕丝加载的酵母粉,搅拌均匀后,在17.5-20.5°C下有氧发酵25-29d,得发酵培养基备用;
(4)将发酵培养基通过真空离心脱水至水分含量为总重量的60-66%,之后采用聚乙烯塑料袋装袋,并在100°C的高温蒸汽中,采用115W的紫外线辅助灭菌15-18h即得。
[0008]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采用酸处理和碱处理过的阔叶树木肩、荔枝核、橘络、西红柿秧、小竹枝、万寿菊叶、玉米芯颗粒经牡蛎壳加载的酵母菌的深层发酵制备茶树菇培养基,有效抑制了杂菌和病害,为茶树菇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能够实现茶树菇的高效栽培。本发明的原料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栽培效果高,值得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09]—种深层发酵茶树菇高效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滑石粉2.4、阔叶树木肩20、荔枝核21、橘络15、田螺粉15、海虾粉11、西红柿秧8、小竹枝7、甘氨酸铜0.4、甘氨酸锌0.7、酵母粉2.4、蛋白胨1.4、石灰0.5、轻质碳酸0.2、动物发酵粪便20、细砂7、万寿菊叶6、玉米芯颗粒20、高蛋白米糠25、硫磺菌0.8、海藻酸1、硫酸镁0.9、牡蛎壳粉14、蚕丝2.3、适量的水。
[0010]一种深层发酵茶树菇高效培养基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牡蛎壳、滑石粉混合搅拌均匀之后,高温180°c煅烧2h,得复合多孔牡蛎壳粉备用;将一半复合多孔牡蛎壳粉、一半酵母粉、蚕丝、蛋白胨、硫磺菌以及总重量I倍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复合多孔牡蛎壳粉蚕丝加载的酵母粉备用;将一半多孔牡蛎壳粉、甘氨酸铜、甘氨酸锌混合,并加入总重量2倍的水,中速搅拌Ih至均匀,得复合多孔牡蛎壳粉加载有机营养液备用;
(2)将轻质碳酸、海藻酸、硫酸镁混合,并加入总重量2倍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得酸性营养液备用;将石灰中加入总重量3倍的水搅拌均匀得碱性液备用;将阔叶树木肩、荔枝核、橘络、西红柿秧、小竹枝、万寿菊叶、玉米芯颗粒混合,放入粉碎机中粉碎20min,之后放入膨胀机中膨胀30min,得膨胀粉碎粉,将膨胀粉碎粉中均匀拌入酸性营养液,静置2d,之后再均匀拌入碱性液,得改性膨胀粉碎粉备用;
(3)将改性膨胀粉碎粉、田螺粉、海虾粉、动物发酵粪便、细砂、高蛋白米糠、复合多孔牡蛎壳粉加载有机营养液、剩余一半的活化酵母菌以及总重量3倍的水混合,搅拌均匀之后,在20.5°C下有氧发酵9d,之后栗入活化的复合多孔牡蛎壳粉蚕丝加载的酵母粉,搅拌均匀后,在17.5°C下有氧发酵25d,得发酵培养基备用;
(4)将发酵培养基通过真空离心脱水至水分含量为总重量的60%,之后采用聚乙烯塑料袋装袋,并在100°C的高温蒸汽中,采用115W的紫外线辅助灭菌15h即得。
【主权项】
1.一种深层发酵茶树菇高效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滑石粉2.4-2.7、阔叶树木肩20-25、荔枝核21-22、橘络15-17、田螺粉15-16、海虾粉11-12、西红柿秧8-9、小竹枝7-8、甘氨酸铜0.4-0.6、甘氨酸锌0.7-0.9、酵母粉2.4-2.8、蛋白胨1.4-1.8、石灰0.5-0.6、轻质碳酸0.2-0.3、动物发酵粪便20-23、细砂7_9、万寿菊叶6_7、玉米芯颗粒20-30、高蛋白米糠25-29、硫磺菌0.8-0.9、海藻酸1_2、硫酸镁0.9-1.1、牡蛎壳粉14-18、蚕丝2.3-2.5、适量的水。2.一种深层发酵茶树菇高效培养基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牡蛎壳、滑石粉混合搅拌均匀之后,高温180-190°C煅烧2-3h,得复合多孔牡蛎壳粉备用;将一半复合多孔牡蛎壳粉、一半酵母粉、蚕丝、蛋白胨、硫磺菌以及总重量1-2倍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复合多孔牡蛎壳粉蚕丝加载的酵母粉备用;将一半多孔牡蛎壳粉、甘氨酸铜、甘氨酸锌混合,并加入总重量2-3倍的水,中速搅拌1-1.5h至均匀,得复合多孔牡■壳粉加载有机营养液备用; (2)将轻质碳酸、海藻酸、硫酸镁混合,并加入总重量2-3倍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得酸性营养液备用;将石灰中加入总重量3-4倍的水搅拌均匀得碱性液备用;将阔叶树木肩、荔枝核、橘络、西红柿秧、小竹枝、万寿菊叶、玉米芯颗粒混合,放入粉碎机中粉碎20-30min,之后放入膨胀机中膨胀30-40min,得膨胀粉碎粉,将膨胀粉碎粉中均匀拌入酸性营养液,静置2-3d,之后再均匀拌入碱性液,得改性膨胀粉碎粉备用; (3)将改性膨胀粉碎粉、田螺粉、海虾粉、动物发酵粪便、细砂、高蛋白米糠、复合多孔牡蛎壳粉加载有机营养液、剩余一半的活化酵母菌以及总重量3-4倍的水混合,搅拌均匀之后,在20.5-23°C下有氧发酵9-lld,之后栗入活化的复合多孔牡蛎壳粉蚕丝加载的酵母粉,搅拌均匀后,在17.5-20.5°C下有氧发酵25-29d,得发酵培养基备用; (4)将发酵培养基通过真空离心脱水至水分含量为总重量的60-66%,之后采用聚乙烯塑料袋装袋,并在100°C的高温蒸汽中,采用115W的紫外线辅助灭菌15-18h即得。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层发酵茶树菇高效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滑石粉、阔叶树木屑、荔枝核、橘络、田螺粉、海虾粉、西红柿秧、小竹枝、甘氨酸铜、甘氨酸锌、酵母粉、蛋白胨、石灰、轻质碳酸、动物发酵粪便、细砂、万寿菊叶、玉米芯颗粒、高蛋白米糠、硫磺菌、海藻酸、硫酸镁、牡蛎壳粉、蚕丝、适量的水。本发明采用酸处理和碱处理过的阔叶树木屑、荔枝核、橘络、西红柿秧、小竹枝、万寿菊叶、玉米芯颗粒经牡蛎壳加载的酵母菌的深层发酵制备茶树菇培养基,有效抑制了杂菌和病害,为茶树菇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能够实现茶树菇的高效栽培。本发明的原料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栽培效果高,值得推广。
【IPC分类】C05F17/00, C05G3/00
【公开号】CN105130628
【申请号】CN201510533458
【发明人】殷铭, 费丹, 藏一健, 沈翔, 范和桥, 殷坤才
【申请人】马鞍山市安康菌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