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拮抗剂的制备及其降血压、抗肿瘤等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7477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拮抗剂的制备及其降血压、抗肿瘤等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拮抗剂的制备及其降血压、抗肿瘤等应用 本发明涉及医药化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类具有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肾血管疾病、偏头痛、肺动脉高压等疾病以及有效地抑制多种原位癌,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肝癌等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的药物。

背景技术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调节血压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因素。由肝脏分泌的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Ang I)。Ang I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II(Ang II)。Ang II的受体主要有Ang II 1型受体(AT1受体)、AngII2型受体(AT2受体)两种受体亚型。目前认为Ang II的生理作用主要是由AT1受体介导的。当Ang II和AT1受体作用时,导致心血管收缩加强、心肌血管平滑肌肥厚、肾钠重吸收增加;当Ang II和AT2受体作用时,使细胞增殖下降、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下降、对收缩血管物质的反应下降。
1970年Marshall等人合成了第一个受体拮抗剂非肽类化合物沙拉新(Sarala-sinSarl-Ala8-Ang II),它与Ang II的结构十分相似,其对离体组织有专属性拮抗作用。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由于存在口服无效,代谢不稳定,并具有部分Ang II激动作用而受到限制。1982年,日本武田制药公司在研究咪唑乙酸类化合物的利尿降压作用时,首先发现S-8307能够抑制Ang II诱发的兔动脉收缩和升压效应,虽然活性较弱,但属于Ang II受体专一性拮抗剂,且没有Saralasin的激动效应。80年代末期,Dupont公司(Med.Rev.1992,12149-158)和Smithkline Beecham(Drugs of the fixture.1992,17575-593)公司的研究人员,利用假定的AngII活性构象的两种不同分子模型,将Ang II的C-末端区域与S-8307排列比较,对S-8307进行了系列的结构修饰,以增强与受体的亲和力,结果分别得到了两种不同结构类型的、都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Dup-753(Losartan)和SK&F-108566(Eprosartan),Losartan于1994年在瑞典上市(Drugs of the Future.1997,221079-1085),Eprosartan于1997年在德国上市(Drugs ofthe future.1996,21(8)794-798)。
非肽类Ang II受体拮抗剂以其与Ang II受体亲和力强、选择性高、口服有效、作用时间长等优点而被看好,是一类很有前途的降压药。目前上市的非肽类Ang II受体拮抗剂有氯沙坦(Losartan)、缬沙坦(Valsartan)、坎地沙坦(Candesartan)、伊贝沙坦(Irbesartan)、奥美沙坦(Olmesartan)、替米沙坦(Telmisartan)和伊普沙坦(Eprosartan)。
近年来研究表明,Ang II不仅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还具有促进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嗜铬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多种上皮来源的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等)增殖的功能,Ang II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绝大多数的抗肿瘤药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而AT1受体拮抗剂是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的一类抗肿瘤药。AT1受体拮抗剂特异性地抑制1型受体的活性,从而产生比较理想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2005年Yamagishi等(J Urol,2005,173(2)441-441)发现AT1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candesartan)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在体外及裸鼠体内的增殖;卵巢癌病人(Clin Cancer Res,2005,11(7)2686-2694)经坎地沙坦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腹水体积,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口服坎地沙坦用于治疗鼠肾癌细胞向肺转移模型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向肺扩散,同时降低体内VEGF水平(Cancer Res 2002,62(15)4176-4179)。AT1受体拮抗剂毒副作用小、靶向性好、特异性高,通过抑制血管生成、炎症发生及细胞信号转导等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的发生与生长,能在分子水平上高效地抑制肿瘤活性。与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相比,AT1受体拮抗剂是一种前景好的抗肿瘤的新药。
目前上市药物和进入临床试验的化合物中大多数都包含了四氮唑基团,但由于四氮唑的合成和代谢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其合成需要用到有毒性及易爆炸的叠氮化合物,在体内它容易以葡萄糖苷酸化的形式被代谢,导致化合物体内存在时间缩短(Drug Metab Dispos,1993,21792-799)。而且化合物中含有2个酸性基团时(四氮唑和羧基),由于其极性大,一般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需要形成前药以提高口服性(Bioorg Med Chem Lett,1944,4201-206)。


发明内容
为寻找制备方便,并具有更佳AT1受体拮抗效果的新药,本发明合成了一种氨基酸联苯化合物,该化合物在降血压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方面均优于依贝沙坦。
本发明的原理是利用5-氧代-1,2,4-噁二唑与羧基具等电位性(Annu Rep MedChem,1986,21283-291)、比四氮唑有更好的亲脂性、口服生物利用度更高、合成路线安全的特点,将联苯与氨基酸、噁二唑有机地连接起来,设计合成了化合物1,结构为
化合物1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氨基酸与甲醇在氯化亚砜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氨基酸甲酯盐酸盐;该氨基酸甲酯盐酸盐与2’-氰基-4-溴甲基联苯发生烷基化反应,尔后与酰氯发生酰化反应,生成N-[4-(2-氰基苯基)苄基]-N-烷酰基-L-氨基酸甲酯;该酰化产物与盐酸羟胺反应后,与氯甲酸酯反应,然后加热环合,生成N-[4-(2-(5-氧代-1,2,4-噁二唑)苯基)苄基]-N-烷酰基-L-氨基酸甲酯继尔将甲酯水解,制得氨基酸联苯化合物。
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上述化合物对高血压、心脑肾血管疾病、偏头痛、肺动脉高压以及原位癌如胃癌、胰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肺癌、膀胱癌、肝癌、肾癌、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癌等疾病可能具有较好的预防或治疗作用。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可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以及抗肿瘤的药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该化合物N-[4-(2-(5-氧代-1,2,4-噁二唑)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合成(L)-缬氨酸甲酯盐酸盐 常温下向50mL三颈烧瓶中加入5.0mL无水甲醇,搅拌,缓慢滴加1.0mL氯化亚砜(13.9m mol),滴加完毕后,搅拌30min,加入1.0g(L)-缬氨酸(8.55m mol),搅拌过夜,减压蒸除溶剂。用甲醇-乙醚(1∶5)重结晶,得无色针状固体1.35g,收率94.8%,mp128-132℃。
步骤2合成N-[4-(2-氰基苯基)苄基]-L-缬氨酸甲酯 在N2保护条件下,将2.0g(L)-缬氨酸甲酯盐酸盐(12.0m mol)溶于15.0mL DMF中,搅拌,滴加5mL三乙胺(39.1m mol),然后加入3.0g 2’-氰基-4-溴甲基联苯(11.0m mol)。
70℃反应,反应2h,迅速冷却,加入15.0mL蒸馏水,乙酸乙酯20.0mL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饱和碳酸氢钾(KHCO3)溶液洗两次,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除溶剂,得黄色油状物。柱层分离,洗脱剂(石油醚∶乙酸乙酯=10∶1),得无色油状液体3.28g,收率84.8%。1H-NMR(CDCl3,500MHz)δ7.78-7.25(m,8H,Ph-H),3.90,3.65(two d,2H,J=13.5Hz,-NH-CH2-),3.74(s,3H,-OCH3),3.05(d,1H,J=6.3Hz,-CO-CH(CH3)2-),1.94(m,1H,-CH2-NH-),0.96,0.97(two d,6H,J=6.6Hz,-CH-(CH3)2;MS(m/z)323.2[M+1]+,345.2[M+Na]+。
步骤3合成N-[4-(2-氰基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甲酯 将3.8g N-[4-(2-氰基苯基)苄基]-L-缬氨酸甲酯(11.8m mol)溶于31.0mL甲苯,滴加5.0mL三乙胺(39.1m mol)和0.09g DMAP(0.7m mol),滴加3.3g(35.6m mol)正丙酰氯,氮气保护,反应1h,升温至45℃,继续反应1h。反应结束后,冷却,加入15.0mL蒸馏水,有机相依次用1.0mol/L盐酸、5.0%的碳酸氢钠(NaHCO3)、去离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除溶剂,得黄色油状物。柱层分离,洗脱剂(石油醚-乙酸乙酯=8∶1),白色液体3.35g,收率74.9%。1H-NMR(CDCl3,300MHz)δ7.72-7.26(m,8H,Ph-H),5.04(dd,1H,-Ph-CH2-),4.68(s,1H,-N-CH(CH3)2),4.15(dd,1H,-Ph-CH2-),3.40(d,3H,-O-CH3),2.43-2.30(m,3H,-CO-CHCH2(CH3)2-,-CH2CH3),1.28-0.84(m,9H,-CH(CH3)2,-CH2CH3);MS(m/z)379.2[M+1]+,401.2[M+Na]+。
步骤4合成N-[4-((2-(N-羟基)脒基)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甲酯 3.7g N-[4-(2-氰基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甲酯(9.9m mol)溶于60.0mL DMSO中,加入2.76g盐酸羟胺(39.7m mol)和10.1mL三乙胺(61.2m mol),90℃反应16h,冷却后用水(15.0mL)稀释,乙酸乙酯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除溶剂,得黄色油状物。柱层分离,洗脱剂(石油醚-乙酸乙酯=2∶1),得白色固体1.38g,收率34.4%。1H-NMR(CDCl3,300MHz)δ7.71-7.15(m,8H,Ph-H),4.98(d,1H,-Ph-CH2-),4.75(d,2H,-C-NH2),4.63(s,1H,-N-CH(CH3)2),4.15(m,1H,-Ph-CH2-),4.04(d,2H,-N-CH2-),4.43(s,2H,-NH2),3.39(s),3.37(d,3H,-O-CH3),2.62-2.25(m,3H,-CO-CHCH2(CH3)2-,-CH2CH3),1.27-0.86(m,9H,-CH(CH3)2,-CH2CH3);MS(m/z)410[M-1]-。
步骤5合成N-[4-((2-(N-异丁酸酐基)脒基)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甲酯 1.8g N-[4-(2-氰基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甲酯(4.4m mol)于20.0mL DMF中,加入0.43mL吡啶(5.3m mol),搅拌,逐滴加入0.53mL氯甲酸异丁酯(4.4m mol),常温下搅拌2h,将反应液倒入15.0mL水中,乙酸乙酯萃取,蒸馏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干溶剂,得黄色油状物。柱层分离,洗脱剂(石油醚-乙酸乙酯=4∶1),得无色固体1.96g,收率87.4%。1H-NMR(CDCl3,300MHz)δ7.64-7.15(m,8H,Ph-H),5.01-4.96(m,1H,-Ph-CH2-),4.69(d,2H,-C-NH2),4.31-4.09(m,1H,-Ph-CH2-),4.01(d,2H,-CH-(CH3)2,-CH-(CH3)2),3.40(d,3H,-O-CH3),2.38-2.25(m,3H,-CO-CHCH2(CH3)2-,-CH2CH3),2.00(d,2H,-CH2(CH3)2),1.27-0.83(m,15H,-CH(CH3)2,-CH2CH3,-CH(CH3)2);LRMS(m/z)512[M+1]+。
步骤6N-[4-(2-(5-氧代-1,2,4-噁二唑)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甲酯 1.46g N-[4-(2-(5-氧代-1,2,4-噁二唑)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甲酯(2.85m mol)溶于10mL无水氯化钙干燥的二甲苯,搅拌,加热回流5h,减压蒸干溶剂,得黄色液体,重结晶(石油醚-乙酸乙酯=6∶1),得白色结晶物0.983g,收率78.7%。1H-NMR(CDCl3,300MHz)δ9.26(s,1H,-NH-),7.76-7.18(m,8H,Ph-H),4.88-4.83(m,1H,-Ph-CH2-),4.63(s,1H,-N-CH(CH3)2),4.31-4.00(m,1H,-Ph-CH2-),3.40(d,3H,-O-CH3),2.57-2.03(m,3H,-CO-CHCH2(CH3)2-,-CH2CH3),1.15-0.82(m,9H,-CH(CH3)2,-CH2CH3);MS(m/z)438[M+1]+,460[M+Na]+。
步骤7N-[4-(2-(5-氧代-1,2,4-噁二唑)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 0.962g N-[4-(2-(5-氧代-1,2,4-噁二唑)苯基)苄基]-N-丁酰基-L-缬氨酸(2.2m mol)溶于0.5mL DMF中,加入6.0mL 2mol/L NaOH溶液,加入1.0mL甲醇,70.0℃搅拌3h,用2.0mol/L盐酸调节pH至3,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干溶剂,得浅红色固体。柱层分离,洗脱剂(氯仿-甲醇=50∶1),得白色固体0.81g,收率86.3%,熔点79.1-82.4℃。1H-NMR(CDCl3,300MHz)δ7.97-7.18(m,8H,Ph-H),4.71-4.62(m,1H,-Ph-CH2-),4.23-4.19(d,1H,-N-CH(CH3)2),3.72(d,1H,-Ph-CH2-),2.81-2.42(m,3H,-CO-CHCH2(CH3)2-,-CH2CH3),1.23-0.96(m,9H,-CH(CH3)2,-CH2CH3);LRMS(m/z)424[M+1]+,446[M+Na]+。
实施例2降压药物活性筛选实验 实验动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0只,健康,雄性,购自上海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合格证号沪动合证证字第152号; 受试药品降压活性化合物N-[4-(2-(5-氧代-1,2,4-噁二唑)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化合物1)。
阳性对照药伊贝沙坦,临床用量为150mg/kg,设人体重为60kg,人用剂量为15/6mg/kg,换算为大鼠剂量15mg/kg。
实验方法选用3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化合物1给药组,用小动物无创伤血压换能器经载波放大之后连至MPA-HBBS型清醒自由活动动物血压记录分析系统(上海,奥尔科特),四肢皮下插入针形电极,连接到交流放大器用于监测标准二导联心电图。股动脉插管法测量清醒大鼠主动脉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心率(HR)及心电图(ECG)。
试验时将待试化合物配制成浓度为15mg/kg的水溶液。阳性对照药伊贝沙坦,试验时配制成浓度为15mg/kg的水溶液。
试验前SHR采取股动脉进行手术,过夜恢复。第二天SHR连接多道生理信号系统,在线连续检测检测血压,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血压值变化。
数据处理所有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用药后各组间血压比较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如各组总体均数不等,再用多个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即q检验进行处理。
实验结果血压测试结果以治疗前后血压差值作为变量,各组均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再经多样本均数的q检验证明,化合组1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化合物1组给药后2h内血压降低值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降压效果显著,说明化合物1优于阳性对照伊贝沙坦。
表1.实验后各组血压比较(x±SD N=10)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实施例3对小鼠S180肉瘤的活性实验 受试动物远交昆明株小鼠平均体重18~24g,S180肉瘤种鼠(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提供)。
受试药物化合物1、依贝沙坦和氯沙坦在无菌条件下将上述药物溶于最小量吐温-80中的生理盐水稀释至10mg/mL溶液备用。
化合物1对小鼠S180肉瘤抗肿瘤活性实验无菌条件下于小鼠前胸部皮下接种S180肉瘤,待肿瘤长至直径4~6mm时,选取生长良好、无溃疡具半球状单一肿瘤的小鼠,按同窝同性别随机分组,每组8只,小鼠口服给药,并以药物溶剂作为空白对照,将依贝沙坦、氯沙坦配成相同浓度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给药后14天,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称重,并与对照组比较抑制率。

式中,T给药组平均瘤重;C对照组平均瘤重。
实验结果见表2,化合物对S180肉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2.化合物1对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 实施例4对小鼠3L肺癌的活性实验 受试动物远交昆明株小鼠平均体重18~24g。
受试药物化合物1、依贝沙坦和氯沙坦在无菌条件下将上述药物溶于最小量吐温-80中的生理盐水稀释至10mg/mL溶液备用。
化合物1对小鼠3L肺癌抗肿瘤活性实验无菌条件下于小鼠前胸部皮下接种3L肺癌细胞,待肿瘤长至直径4~6mm时,选取生长良好、无溃疡具半球状单一肿瘤的小鼠,按同窝同性别随机分组,每组8只,小鼠口服给药,并以药物溶剂作为空白对照,将依贝沙坦、氯沙坦配成相同浓度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给药后14天,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称重,并与对照组比较抑制率。

式中,T给药组平均瘤重;C对照组平均瘤重。
实验结果见表3,化合物1对肺癌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3.化合物1对3L肺癌肿瘤的抑制作用 实施例5对荷瘤裸鼠的抗肿瘤活性实验 受试动物裸鼠平均6周龄,体重18~24g。
受试药物化合物1、依贝沙坦和氯沙坦在无菌条件下将上述药物溶于最小量吐温-80中的生理盐水稀释至0.5mg/mL溶液备用。
化合物1对荷瘤裸鼠的抗肿瘤活性实验无菌条件下于裸鼠前胸腋下接种卵巢癌细胞B01018,待肿瘤长至直径4~6mm时,选取生长良好、无溃疡具半球状单一肿瘤的小鼠,按同窝同性别随机分组,每组8只,小鼠口服给药,并以药物溶剂作为空白对照,将依贝沙坦、氯沙坦配成相同浓度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给药后28天,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称重,并与对照组比较抑制率。

式中,T给药组平均瘤重;C对照组平均瘤重。
实验结果见表4,化合物1对卵巢癌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4.化合物1对卵巢癌肿瘤的抑制作用 实施例6对荷瘤裸鼠的抗肿瘤活性实验 受试动物裸鼠平均6周龄,体重18~24g。
受试药物化合物1、依贝沙坦和氯沙坦在无菌条件下将上述药物溶于最小量吐温-80中的生理盐水稀释至0.5mg/mL溶液备用。
化合物1对荷瘤裸鼠的抗肿瘤活性实验无菌条件下于裸鼠前胸腋下接种前列腺癌细胞DU145,待肿瘤长至直径4~6mm时,选取生长良好、无溃疡具半球状单一肿瘤的小鼠,按同窝同性别随机分组,每组8只,小鼠口服给药,并以药物溶剂作为空白对照,将依贝沙坦、氯沙坦配成相同浓度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给药后4周,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称重,并与对照组比较抑制率。

式中,T给药组平均瘤重;C对照组平均瘤重。
实验结果见表5,化合物1对前列腺癌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5.化合物1对前列腺癌肿瘤的抑制作用 实施例7对荷瘤裸鼠的抗肿瘤活性实验 受试动物裸鼠平均6周龄,体重18~24g。
受试药物化合物1、依贝沙坦和氯沙坦在无菌条件下将上述药物溶于最小量吐温-80中的生理盐水稀释至0.5mg/mL溶液备用。
化合物1对荷瘤裸鼠的抗肿瘤活性实验无菌条件下于裸鼠前胸部腋下接种胃癌细胞MKN-28,待肿瘤长至直径4~6mm时,选取生长良好、无溃疡具半球状单一肿瘤的小鼠,按同窝同性别随机分组,每组8只,小鼠口服给药,并以药物溶剂作为空白对照,将依贝沙坦、氯沙坦配成相同浓度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给药后28天,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称重,并与对照组比较抑制率。

式中,T给药组平均瘤重;C对照组平均瘤重。
实验结果见表6,化合物1对胃癌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6.化合物1对胃癌肿瘤的抑制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氨基酸联苯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是N-[4-(2-(5-氧代-1,2,4-噁二唑)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其结构为
2、氨基酸联苯化合物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合成(L)-缬氨酸甲酯盐酸盐
常温下,向50mL三颈烧瓶中加入5.0~7.0mL无水甲醇,搅拌,缓慢滴加1~1.5mL氯化亚砜,滴加完毕后,搅拌30min,加入(L)-缬氨酸(8.2~8.7m mol),搅拌过夜,减压蒸除溶剂,重结晶。
2)合成N-[4-(2-氰基苯基)苄基]-L-缬氨酸甲酯
在N2保护条件下,将(L)-缬氨酸甲酯盐酸盐(12.0~15.0m mol)溶于15mL有机溶剂中,常温下搅拌,滴加30.0m mol~50.0m mol的有机胺,然后加入11~20m mol的2’-氰基-4-溴甲基联苯。70℃反应1~2h,反应液倒入蒸馏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干燥,减压蒸除溶剂,柱层分离。
3)合成N-[4-(2-氰基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甲酯
将10.0~15.0m mol N-[4-(2-氰基苯基)苄基]-L-缬氨酸甲酯溶于30.0~50.0mL有机溶剂,滴加30.0m mol~50.0m mol有机胺和0.7~1.0m mol 4-二甲氨基吡啶(DMAP),滴加30.0~50.0m mol正丙酰氯,反应1~2h。反应液倒入蒸馏水中,有机相依次用盐酸、饱和的碳酸氢钠(NaHCO3)溶液、去离子水洗,干燥,减压蒸除溶剂,柱层分离。
4)合成N-[4-((2-(N-羟基)脒基)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甲酯
9.0~12.0m mol N-[4-(2-氰基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甲酯溶于60.0~80.0mL二甲基亚砜(DMSO)中,加入35.0~40.0m mol盐酸羟胺和60.0~80.0m mol的有机胺,加热反应16h。反应液用水稀释,乙酸乙酯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除溶剂,柱层分离。5)合成N-[4-((2-(N-异丁酸酐基)脒基)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甲酯
4.4~5.2m mol N-[4-(2-氰基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甲酯于20.0~40.0mL(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加入5.0~8.0m mol有机溶剂,常温下逐滴加入4.0~6.0m mol氯甲酸酯,冰浴搅拌2h,将反应液倒入水中,乙酸乙酯萃取,干燥,减压蒸干溶剂,柱层分离。
6)合成N-[4-(2-(5-氧代-1,2,4-噁二唑)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甲酯
2.5~3.0m mol N-[4-(2-(5-氧代-1,2,4-噁二唑)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甲酯溶于10.0~20.0mL无水氯化钙干燥的二甲苯,加热回流5h,减压蒸干溶剂,重结晶。
7)合成N-[4-(2-(5-氧代-1,2,4-噁二唑)苯基)苄基]-N-丙酰基-L-缬氨酸
2.0~3.0m mol N-[4-(2-(5-氧代-1,2,4-噁二唑)苯基)苄基]-N-丁酰基-L-缬氨酸溶于0.5~1.2mL DMF中,加入6mL 2.0~5.0mol/L氢氧化钠(NaOH)溶液,加入1.0~5.0mL甲醇,70℃搅拌3h,用2.0mol/L盐酸调节pH至3左右,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干溶剂,柱层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基酸联苯化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重结晶的体系为甲醇∶乙醚的体系,混合比例范围为1∶8~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基酸联苯化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有机溶剂为DMF、乙腈或丙酮,但又不限于这些溶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基酸联苯化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有机溶剂为甲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或四氢呋喃(THF),但又不限于这些溶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基酸联苯化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柱层析分离中的填充剂为硅胶,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或石油醚∶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混合比例范围为1∶1~4∶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基酸联苯化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反应的温度为90~13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基酸联苯化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3)、4)中,中的有机胺为三乙胺、三丙胺或N,N-二异丙基乙胺,但又不限于这些有机胺。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基酸联苯化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氯甲酸酯为氯甲酸异丁酯、氯甲酸异丙酯、氯甲酸丁酯、氯甲酸丙酯、氯甲酸乙酯或氯甲酸甲酯,但又不限于这些氯甲酸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基酸联苯化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有机溶剂为吡啶、甲醇、氯仿、二氯甲烷或四氯化碳,但又不限于这些溶剂。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基酸联苯化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柱层析分离中的填充剂为硅胶,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或石油醚∶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混合比例范围为3∶1~6∶1。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基酸联苯化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重结晶的体系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或石油醚∶二氯甲烷的体系,混合比例范围为6∶1~10∶1。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基酸联苯化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NaOH的摩尔浓度范围为2~5mol/L。
14、权利要求氨基联苯化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肾血管疾病、偏头痛、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药物,还可以有效地抑制原位癌,如胃癌、胰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肺癌、膀胱癌、肝癌、肾癌、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癌的增殖和迁移,但又不限于这些肿瘤。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氨基酸联苯化合物,该化合物是由联苯与氨基酸、噁二唑有机地连接起来而成,是血管紧张素II的1型受体拮抗剂,该化合物可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肾血管疾病、偏头痛、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药物,也可以有效地抑制原位癌,如胃癌、胰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肺癌、膀胱癌、肝癌、肾癌、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癌等的增殖、迁移。
文档编号C07D271/00GK101638393SQ20091019500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日
发明者陈志龙, 温彩红, 朱林锋, 娟 田, 梁丽莎, 丁志楼, 达雅静 申请人:陈志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