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腈生产中的副产物气相氢氰酸的回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844阅读:2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丙烯腈生产中的副产物气相氢氰酸的回收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化工氢氰酸的回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丙烯腈生产中的副产物气相氢氰酸的回收方法。
在丙烯腈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氢氰酸由脱氢氰酸塔塔顶蒸出,其处理方法一直采用如下方式塔顶馏分进入脱氢氰酸塔回流冷凝器,需回流部分被冷凝成液相,回流入塔内,产出部分以气相进入氢氰酸成品冷凝器,经冷凝后由液相氢氰酸输送泵送至反应器与液碱等吸收物料反应制成品,不凝气夹带部分氢氰酸经气液分离,由真空泵送火炬进行安全处理,该处理方法存在如下不足(1)液相氢氰酸在被输送至反应器过程中,需要一定数量的机泵、冷凝器等设备,设备投资大、流程长、泄漏点多,由于氢氰酸为剧毒物,所以在正压输送氢氰酸过程中容易泄漏,危险性大。
(2)氢氰酸在液相状态下,易发生聚合而堵塞管道、设备,缩短生产周期并增加了检修的难度,从而影响正常安全生产。
(3)氢氰酸的回收率低,经气液分离后,不凝气夹带部分氢氰酸去火炬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设备投资少、安全性高、回收率高的对丙烯腈生产过程中副产的气相氢氰酸的回收工艺。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要点是副产的气相氢氰酸直接以气相状态与吸收物料反应,制得成品。
氢氰酸直接以气相状态被回收利用,不需要冷凝成液相,不但工艺中可以省略冷凝器、输送泵、气液分离器等设备,而且具有氢氰酸能够得到全部回收,生产安全性相应提高,延长了生产周期等许多优点。
氢氰酸以气相状态运行时,最好在负压条件下,更利于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延长生产周期。
下面结合工艺流程示意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
如图1,脱氢氰酸塔塔顶馏分经脱氢氰酸塔回流冷凝器将需回流的部分冷凝回流塔内,气相部分即气相氢氰酸,由喷射器负压抽出,使整个塔系及氢氰酸输送管道在负压下运行,控制脱氢氰酸塔的塔顶压力为0.7~0.8kg/cm2(绝)。喷射器采用常规的化工设备,吸收物料先进入缓冲罐,通过循环泵与喷射器内的气相HCN接触反应,喷射器兼作反应器。反应产物回流到缓冲罐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缓冲罐中的吸收物料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产物的浓度逐渐增高,当吸收物料浓度降低到一定浓度(吸收物料为碱液时,浓度为1.6%)以下时,即为所得成品,然后另换一个缓冲罐,重复上述过程。吸收物料如碱液、丙酮等使HCN转化为有用的化工产品。
下面为采用本发明工艺的一个实施例。
控制脱氢氰酸塔塔釜温为75~78℃(原工艺为85℃),塔顶温为18~22℃(原工艺为27~29℃),塔顶压力为0.7~0.8kg/cm2(绝),(原工艺为0.07kg/cm2(表)),整个脱氢氰酸塔系于该负压下运行,脱氢氰酸塔再沸器的生产周期由原工艺的1个月增加到4个月以上,脱氢氰酸塔的生产周期由原来的4个月增加到一年以上,从脱氢氰酸塔回流冷凝器出来的气相氢氰酸全部被液碱吸收生成氰化钠(所述原工艺为本发明所述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优点1、减少了设备投资及维护费用。该工艺不需要将气相HCN转变为液相后再吸收利用,直接由气相状态被回收,缩短了流程,比现有技术省略了冷凝器、液相输送泵、真空泵及气液分离器,从而减少了投资及相应的设备维护费用。从图1、2的流程图中可以看出。
2、生产的安全性提高。由于设备减少,其泄漏点也减少,气相HCN在输送过程中,大大减少了其聚合现象,从而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3、回收率高,避免了大气污染。气相HCN能够得到全部回收,成为有用的化工产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燃烧部分HCN而造成的大气污染。
4、延长了工艺操作周期,增加了经济效益。整个脱氢氰酸塔系负压条件下运行,HCN聚合物明显减少,设备操作周期成倍延长(上述实施例中脱氢氰酸塔再沸器的生产周期由原工艺的1个月增加到4个月以上,脱氢氰酸塔的生产周期由4个月增加到一年以上),大大降低了维护、检修费用,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应增加。
权利要求
1.丙烯腈生产中的副产物气相氢氰酸的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氢氰酸直接以气相状态与吸收物料反应,制成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特征在于所述气相氢氰酸处于负压下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艺,特征在于所述气相氢氰酸从脱氢氰酸塔中负压抽出,控制脱氢氰酸塔的塔顶压力为0.7~0.8kg/cm2(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艺,特征在于所述气相氢氰酸从脱氢氰酸塔中由喷射器负压抽出,并于喷射器内与吸收物料反应。
全文摘要
丙烯腈生产中的副产物气相氢氰酸的回收工艺,是于负压下直接以气相状态与吸收物料反应,制成成品。该工艺的突出优点为工艺流程短,设备投资减少,设备的泄漏点少;气相HCN在输送过程中聚合现象明显降低,延长了生产周期;气相HCN能被碱液等全部吸收,比现有工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C07C255/00GK1143607SQ95112140
公开日1997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1995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10日
发明者韩兆会, 赵恩俊, 乔昌明, 王英会, 浦为民, 冯玉, 郭洪涛, 尹冠宏, 曹胜强 申请人:淄博石油化工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