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铁源血红素的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哺乳动物的血液为原料制备医用配制品的生产工艺,尤其是一种铁源血红素的提取方法。
近年来,铁源血红素在食品、医药方面的应用发展很快,其制备方法也较多,如冰醋酸法。碱基物——有机溶剂法,离子交换纤维素法等。但它们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影响产品的得率和质量。中国专利CN1094618A公开了“一种从畜血中提取血红素与蛋白质粉的方法”,其工艺过程是先将畜血制成合格的血粉,再将血粉在无水条件下用吡啶为主的混合溶剂抽提血红素,抽提后的血粉经乙醇洗涤后成为蛋白质粉,抽提液减压蒸干即得血红素。该工艺过程较为复杂,有效成份有一定损失因而收率不太高,效果不佳。加之使用吡啶为主的混合溶剂进行抽提血红素,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异味,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故其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简短,收率较高且无毒、无异味,不污染环境,也不危害健康的铁源血红素提取方法。
本发明可通过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完成其发明任务在经过滤的新鲜哺乳动物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和少量酸液进行酸化,将其PH值调至0.5~1.2的酸性范围。然后按血液与丙酮重量比为1∶0.2~0.5的比例加入丙酮溶剂进行充分搅拌混合4~10小时,将反应物过滤去渣,滤液用碱液调节其PH值到6~8的中性范围,再加入滤液重量1/100~5/100的醋酸钠饱和溶液进行反应产生沉淀,静置2~6小时后再进行过滤,将滤渣用清水洗涤后脱水、干燥即得产品。
实施例1在经过粗滤的500公斤新鲜猪血中加入溶有2.5公斤柠檬酸三钠的饱和水溶液和2当量浓度的盐酸,将混合液的PH值调至1后加入125公斤丙酮溶剂,搅拌反应8小时,反应物经滤布过滤去渣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其PH值调至7,再加入5公斤的醋酸钠饱和溶液进行沉淀、待静置4小时后用滤布过滤,滤渣经2次去离子水洗涤后脱水、干燥即得铁源血红素产品。测得其回收得率约为0.6%。
实施例2在经过粗滤的500公斤新鲜猪血中加入溶有3公斤柠檬酸三钠的饱和水溶液以及3当量浓度的盐酸,将混合液的PH值调至0.8后加入200公斤丙酮溶剂,搅拌反应5小时,反应物经滤布过滤去渣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其PH值调至8,再加入6公斤醋酸钠饱和溶液进行反应产生沉淀,待静置3小时后用滤布过滤,滤渣经三次去离子水洗涤后脱水、干燥即得铁源血红素产品。测得其回收得率约0.5%。
本发明创造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工艺流程简短,收率较高且无毒、无异味,不污染环境、也不危害健康等特点。本发明所制得的产品经上海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检测,其血红素含量高于45%,铁含量高于3.4%,水分小于10%,灰分小于1%,达到并超过国家有关的食品检验标准,其各项技术指标均高于常规工艺生产产品的技术指标。
权利要求
1.一种铁源血红素的提取方法、其工艺过程为在经过滤的新鲜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和少量酸液、将其PH值调至0.5~1.2的酸性范围;按血液与丙酮重量比为1∶0.2~0.5的比例加入丙酮溶剂并进行充分搅拌混合4~10小时;反应物经过滤去渣后加入碱液调节PH值至6~8的中性范围;向滤液中加入为其重量1/100~5/100的醋酸钠饱和溶液,经沉淀、静置2~6小时后进行过滤;滤渣用清水洗涤后经脱水、干燥即为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源血红素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酸化时的PH值最好为1;滤液沉淀时的PH值最好为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源血红素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酸化后按血液与丙酮重量比为1∶0.25的比例加入丙酮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哺乳动物血液中提取铁源血红素的工艺方法,其主要工艺过程为先将血液进行抗凝、酸化处理,然后加入丙酮溶剂抽提,经过滤渣,调pH值至中性后加入醋酸钠溶液进行沉淀分离,再经过滤、洗涤、脱水、干燥后即得产品。本发明创造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工艺流程简短,收率高且无毒、无异味,不污染环境,也不危害人体健康等特点,适合工业化生产并能满足作为营养素辅剂的要求。
文档编号C07F15/00GK1186807SQ97125310
公开日1998年7月8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9日
发明者陈弓, 叶春园, 印惠德 申请人:印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