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性密封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0317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阻燃性密封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性密封材料。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阻燃性,且适合在高温气氛等苛刻的环境中或者在放热性高的电子设备或者精密仪器中使用的阻燃性密封材料。
背景技术
在手机、电视、计算机的显示器之类的电子设备上,设置有如液晶显示部、话筒部、扬声部等输入输出部。这些输入输出部设置于电器筐体的向外部开口的部位。因此,在例如液晶显示部的情况下,在液晶显示部的周边和筐体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液晶显示用的背光的光泄漏以及筐体晃荡的密封材料。近年来,随着以手机为代表的各种电器的高功能化和轻量化,对这样的密封材料也提出了小而薄的要求。作为这种密封材料的原材料,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低硬度的聚氨酯泡沫体由于薄且能充分发挥密封材料作用,所以被广泛使用。另外,由于聚氨酯泡沫体很少出现材质的劣化(所谓过劳损)或者气体的产生,因此适合用于设置在电器设备筐体内的密封材料的用途中。
如上所示,由聚氨酯泡沫体构成的密封材料具有作为密封材料的良好特性。但是,所述密封材料由于由有机物形成,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同时形成为薄的薄片状,因此,在组装到电器设备或者电子设备筐体的情况下,有可能由这些设备工作时发出的热量而处于高温状态。因此,密封材料还需要具有高的阻燃性。针对这一点,目前广泛采用以下技术,即,一般在密封材料的原料中含有(a)有机溴化合物、有机氯化合物等卤系阻燃剂、(b)有机磷系化合物、(c)三氧化锑、(d)金属氢氧化物,等阻燃剂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从而提高阻燃性。
然而,在使用上述的阻燃剂(a)~(d)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
(a)卤系化合物由于在燃烧时会产生对环境的负荷大的卤化物,因此作为阻燃剂使用是不理想的。
(b)在作为阻燃剂使用有机磷系化合物时,有可能产生聚氨酯泡沫体的强度劣化的问题,或者会引起阻碍聚氨酯泡沫体的生成反应的不良影响。
(c)三氧化锑被确认为会引起如前所述的环境负荷,因此不适合于使用。
(d)在作为阻燃剂使用氢氧化铝或者氢氧化镁等金属氢氧化物的时候,不会带来如前所述的有关环境负荷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为了满足例如UL94(弱电力机车系的填充材料以及隔音材料)规定的阻燃性标准,需要在聚氨酯泡沫体的原料中混合大量的金属氢氧化物。此时,作为密封材料所有益的物性、例如在聚氨酯泡沫体中本来应当被体现的低硬度等物性很有可能被损害。
在这里,UL94是美国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社制定并被认可的有关电气设备的安全性标准。UL94规定的阻燃性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即,在如图5(a)、(b)所示的实验装置40中,将本生灯或者梯瑞尔灯44的直焰接触到载置于金属网42上的试验片41上,并通过测定该试验片41的燃烧距离以及燃烧时间而进行评价。在该UL94中,用如图5(a)、(b)所示的水平燃烧试验(Horizontal Burning Foamed MaterialTest)来评价试验片41的阻燃性的HBF标准的情况下,在将直焰接触到150mm×50mm的长方形试验片4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时,判断是否满足(i)从接触于直焰的位置到沿试验片41长度方向相隔100mm的位置的燃烧速度不超过40mm/分,以及ii)试验片41被点着之后的火焰或者辉光在到达125mm标记之前消失这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方,并由此进行评价。另外,所述125mm标记设置于从接触于直焰的位置沿试验片41的长度方向相隔125mm的位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的问题并达到所期望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燃性密封材料,其中具有弹性薄片12,该弹性薄片12是利用混合由多元醇和异氰酸酯构成的主原料、包含整泡剂和金属氢氧化物16的副原料、和造泡用气体而成的混合物进行成形而获得的。进而,该阻燃性密封材料特征在于向100重量份的所述多元醇中混合有25~50重量份的金属氢氧化物16,且将能与所述异氰酸酯反应的物质作为副原料的稀释用溶剂使用,而且,密封材料的UL94中规定的阻燃性满足HBF标准的同时,25%压缩荷载在0.03MPa以下。
本发明的阻燃性密封材料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阻燃性,且适合于在高温气氛等苛刻的环境下使用,或者在放热性高的电子设备或者精密仪器中使用。


图1是表示部分切开本发明的合适的实施例的阻燃性密封材料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不具备基材薄膜的阻燃性密封材料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阻燃性密封材料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4是表示制造实施例的阻燃性密封材料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5(a)是表示实施UL94中规定的阻燃性试验的实验装置的整体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同一实验装置的试验片周围的放大图。
图中10—阻燃性密封材料,12—弹性薄片,16—金属氢氧化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阻燃性密封材料的合适的实施例。本发明人通过对阻燃性密封材料的深入研究,得出了以下见解。即,聚氨酯泡沫体中,加热挥发而成为可燃性气体成分、并由此降低阻燃性的未反应单体和低分子低聚物的含量非常小。因此,聚氨酯泡沫体适合作为密封材料的原料使用。另外,若采用机械发泡(mechanical froth)法,则可以避免使用作为挥发性高的低分子物质的胺催化剂,且可以抑制泡沫体的制造中不可避免的整泡剂的挥发。由此获得的阻燃性密封材料,不仅降低了金属氢氧化物的混合量,还具有充分的阻燃性和密封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阻燃性密封材料的特征物性的阻燃性和密封性,分别由上述UL94中规定的HBF标准以及25%压缩荷载(以下,称为25%CLD(Compression Load Deflection))所规定。另外,关于阻燃性是根据是否满足HBF标准来评价,而关于密封性则是根据作为表示柔软性的指标的25%CLD是否在0.03Mpa以下来评价。
如图1所示,阻燃性密封材料10由以下两部分的结构构成,即由具备缓冲性、密封性、柔软性以及形状随动性等各种物性的泡沫体构成的弹性薄片12,以及层叠在该弹性薄片12的一面上且用于提高阻燃性密封材料10的结构强度的基材薄膜14。所述弹性薄片12,可通过公知的机械发泡法制造。更具体地说,通过混合由多元醇和异氰酸酯构成的主原料、包含整泡剂和作为阻燃剂的金属氢氧化物16的副原料、和造泡用气体,而调制成泡沫体原料M,之后,将该泡沫体原料M成型为薄片状。弹性薄片12的内部均匀分散有金属氢氧化物16(参照图1)。关于机械发泡法的更详细的说明,记载在特公昭53-8735号公报中。其中的要点如下所谓机械发泡法是指,在液状的材料中导入气体后通过用机械方式将其混合来获得泡沫体的方法。
作为由以上方法获得的弹性薄片12的物性值,为了评价密封性,作为柔软性的指标,要求(1)25%CLD在0.03MPa以下。25%CLD表示实施物理性压缩时的必要的负荷,即在施加25%的物理性压缩时的弹性薄片12的硬度。另外,关于弹性薄片12的另一物性值,作为评价密封性和阻燃性双方的指标,优选(2)密度为240~500kg/m3。作为弹性薄片12的其他物性值,优选(3)厚度为0.3~3.0mm。
在这里,如果25%CLD超过0.03MPa,则弹性薄片12的柔软性就会下降,从而不能发挥充分的密封性。如果密度不足240kg/m3,则弹性薄片12中的气泡就会处于稀疏的状态,导致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很难满足UL94规定的HBF标准。与此相反,如果密度超过500kg/m3,则25%CLD也同时增大,因此弹性薄片12的密封性会降低。如果厚度不足0.3mm,则不仅很难充分发挥弹性薄片12的密封性,而且还由于对于直焰的着火性提高,因此UL94规定的HBF标准很难被满足。相反如果厚度超过3.0mm,则由于厚度过厚,很难组装到手机之类的设置空间有限的小型产品中。
另外,关于对弹性薄片12所要求的上述以外的物性值,作为评价阻燃性的指标,需要满足(4)UL94规定的HBF标准。弹性薄片12的阻燃性可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即,对于泡沫体原料M混合规定比例的作为阻燃剂的金属氢氧化物16的同时,将多元醇之类的能与所述异氰酸酯反应的物质作为副原料的稀释用溶剂使用,并对由此获得的整泡剂的分散液进行混合,以此来提高阻燃性。
在弹性薄片12的制造中,如前所述,与制造通常的聚氨酯泡沫体时相同,使用由多元醇和异氰酸酯构成的主原料、和包含整泡剂和金属氢氧化物16的副原料。另外此时,可根据需要使用选自发泡剂、交联剂、增塑剂以及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副原料。在这里,弹性薄片12中的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含量分别优选设定为20~45重量%以及25~35重量%左右。另外,分别按以下范围设定,即,弹性薄片12中的整泡剂的含量(包含稀释用溶剂)优选2~3重量%、交联剂的含量优选8~15重量%、催化剂的含量优选3~5重量%。另外,在该弹性薄片12的制造中,使用于机械发泡法的非活性气体之类的造泡用气体的混合量,优选相对于除该造泡用气体之外的全部原料的总体积100,含有50~200体积%左右。
作为金属氢氧化物16,可以使用如氢氧化铝或者氢氧化镁之类的能通过加热解离出分子内的羟基(-OH)而生成水的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16的混合量,优选相对于多元醇100重量份为25~50重量份,更优选含30~35重量份。如果该混合量不足25重量份,则无法发挥期望的阻燃性,而与此相反,如果超过50重量份,则阻燃性密封材料10可能会变硬或者体现脆性而降低密封性。
金属氢氧化物16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100μm、更优选20~60μm范围。如果金属氢氧化物16的平均粒径不足10μm,则由于泡沫体原料M的粘度会提高、或者泡沫体原料M的含水率变高,引发水和异氰酸酯之间的发泡反应,因此很难通过机械发泡法制造合适的弹性薄片12。相反如果金属氢氧化物16的平均粒径超过100μm,则由于在将金属氢氧化物16混合到泡沫体原料M之际,容易产生金属氢氧化物16的沉淀,因此很难在弹性薄片12的内部适当地分散金属化合物16。如果使用已产生金属氢氧化物16的沉淀的泡沫体原料M而制造阻燃性密封材料10,则会出现根据部位的不同阻燃性也不同的不良的情况产生。另外,虽然也可以在产生所述金属氢氧化物16的沉淀前完成阻燃性密封材料10的制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制造时间会受到限制,因此有可能给理想的制造带来阻碍。
作为整泡剂可以适用公知的硅酮系整泡剂。该整泡剂,在基于机械发泡法的聚氨酯泡沫体的制造中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是低分子物质而容易燃烧,因此同时也成为降低弹性薄片12的阻燃性的一个原因。另外,由于硅酮系整泡剂的本身具有非常高的粘度,因此必须先在稀释用溶剂中稀释后再使用。作为用于稀释整泡剂的溶剂,可使用多元醇之类的能与所述异氰酸酯反应的物质。
利用分散在作为稀释用溶剂的多元醇中的整泡剂制造弹性薄片12时,作为稀释溶剂的多元醇与作为弹性薄片12的主原料的异氰酸酯发生反应,生成聚氨酯分子,而整泡剂进入到该聚氨酯分子内。其结果,在获得的弹性薄片12中,整泡剂的挥发被防止,从而减弱了阻燃性下降的原因。稀释整泡剂时的溶剂的量,优选设定为使整泡剂的含量达到30~70重量%范围的量。如果所述整泡剂的含量不足30重量%,则制造弹性薄片12时的发泡功能就会下降。相反,如果整泡剂的含量超过70重量%,则整泡剂的分散液的粘度就会提高,从而使制造时的操作性下降。
另外,一般作为稀释硅酮系整泡剂的溶剂,可很好地使用如烷基苯之类的在常温下具有低粘性的液状的低沸点物质。但是,这些低沸点物质容易挥发,因此损害制品阻燃性的危险变得更大。关于这样的低沸点物质,不仅是稀释用溶剂,还适合使用于合成作为主原料的多元醇的单体或者抗氧化剂等多种多样的物质。另外,作为UL94中规定的阻燃性满足HBF标准的一个条件,可规定弹性薄片12中的可溶解于丙酮中的物质(以下,称为被溶解物质)的含量。在本发明中,弹性薄片12中的被溶解物质的含量优选在5.0重量%以下。本发明人还确认了如果被溶解物质的含量超过5.0重量%,则即使上述的金属氢氧化物16的混合量以及有关上述的整泡剂的相关条件全部被满足,UL194中规定的阻燃性也不能满足HBF标准。
该被溶解物质的含量,是通过测定用丙酮萃取弹性薄片12时的萃取率、即,通过测定丙酮萃取率来求出的。在后面的实施例中将会给出丙酮萃取率的具体的测定方法的一例。另外,在作为稀释整泡剂的溶剂使用烷基苯之类的低沸点物质的情况下,该低沸点物质由于在弹性薄片12的内部以游离于聚氨酯的分子结构之外的形式存在,因此很可能使溶剂向接触到弹性薄片12的筐体之类的部件转移的转移性问题更加显著化。从而,通过作为稀释整泡剂的溶剂使用如多元醇之类的能与所述异氰酸酯反应的物质,可望显著抑制上述转移性问题。
基材薄膜14如前所述,为了提高阻燃性密封材料10的结构的强度,从而使制品具备良好的制品操作性,将其一体层叠在弹性薄片12上。如后述的制造方法中所记载,该基材薄膜14也起着作为制造装置30上的泡沫体原料M的运送媒介的作用。从而,基材薄膜14需要具备能够对抗由辊机构32施加的张力的物理强度,和能够耐于为固化泡沫体原料M而在隧道式加热炉38中施加的热量的耐热性。作为该基材薄膜14的材质,由于与聚乙烯(PE)或者聚丙烯(PP)等通用树脂相比更不容易产生热收缩,因此优选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另外,基材薄膜14的厚度随材质的不同而变化,但优选为12~500μm、更优选为25~125μm程度。具备这种程度的厚度的基材薄膜14,即使层叠到弹性薄片12上,也不会给阻燃性密封材料10的密封性带来坏影响。另外,例如在使用成形模成形阻燃性密封材料10的情况下,可以不采用基材薄膜14,而获得如图2所示的仅由弹性薄片12构成的阻燃性密封材料10。
(制造方法的一例)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阻燃性密封材料10的合适的制造装置的一例,以及使用该制造装置制造阻燃性密封材料10的方法的一例。阻燃性密封材料10的制造方法,如图3所示,由原料准备工序S1、原料供给以及成形工序S2、加热工序S3、最终工序S4构成。该阻燃性密封材料10由图4所示的制造装置30制造。
该制造装置30中,为了获得用于实施机械发泡法的聚氨酯泡沫体的泡沫体原料M,具备混合主原料、各种副原料、以及造泡用气体的混合部31。另外,该制造装置30中,还具备由使用图中未示的驱动源运送作为泡沫体原料M的运送媒介的基材薄膜14的供给辊32a以及制品回收辊32b构成的辊机构32。在基材薄膜14上,通过喷嘴34供给泡沫体原料M。在该喷嘴34的下流侧,设置有用于将泡沫体M成形为规定厚度的薄片状的刮刀涂布机之类的制品厚度控制机构36,且在制品厚度控制机构36的下流侧,设置有隧道式加热炉38。另外,在这里是在平面上使泡沫体原料M进行反应以及固化,但也可以在所需的成形模内或者脱模纸上进行反应以及固化。
混合部31具备存有作为主原料的多元醇的多元醇用容器31a、存有作为主原料的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用容器31b、存有作为副原料的整泡剂的整泡剂用容器31c、以及存有作为副原料的金属氢氧化物16的金属氢氧化物用容器31d。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存有整泡剂和金属氢氧化物16以外的副原料的容器。另外,混合部31还具备填充有造泡用气体的容器31e以及混合机31f。各容器31a~31e内的原料,在受控制状态下被供给至混合机31f,并在该混合机31f内混合。
辊机构32,在向基材薄膜14施加张力的同时将基材薄膜14供给至制造线上,并回收获得的阻燃性密封材料10。在制造线上,在供给辊32a和制品回收辊32b之间,设置有喷嘴34、制品厚度控制机构36、以及隧道式加热炉38。供给辊32a上卷绕有基材薄膜14,且该供给辊32a在受控制的状态下,将基材薄膜14向制造线送出。喷嘴34的一端连接在混合部31上,且喷嘴34在受控制的状态下,向在制造线上移动的基材薄膜14的上面,喷出已在混合部31中混合的泡沫体原料M。
在混合部31中实施的原料准备工序S1中,通过以往公知的方法准备主原料、副原料以及造泡用气体,之后使用混合机31f对它们进行混合,从而调制成泡沫体原料M。
在原料供给以及成形工序S2中,在泡沫体原料M从喷嘴34被喷出到基材薄膜14之后,该泡沫体原料M以被载置于基材薄膜14上的状态,通过制品厚度控制机构36而成形。制品厚度控制机构36,将喷出至基材薄膜14上的泡沫体原料M成形为规定厚度(0.3~3.0mm)的薄片状。
在加热工序S3中,成形为薄片状的泡沫体原料M和基材薄膜14的层叠体,在隧道式加热炉38内被加热。隧道式加热炉38,通过在受控制的条件下对成形为规定厚度的泡沫体原料M进行加热,使泡沫体原料M进行反应并固化成阻燃性密封材料10。
在最终工序S4中,在经各工序S1~S3而获得形成为长条状的阻燃性密封材料10,之后,实施对阻燃性密封材料10的最终检查。此时,可以根据需要,对阻燃性密封材料10进行构成最终制品的形状的冲切作业。完成最终检查之后的阻燃性密封材料10被卷绕到制品回收辊32b上,成为可装货的状态。在该制造方法中,由于可以将阻燃性密封材料10制造为5m以上的长条状,因此可望大幅减少制造成本。
(实施例)下面表示了使用图4所示的制造装置30,在表1(实施例1~8)和表2(比较例1~8)中记载的条件下制造阻燃性密封材料之后,对于所获得的阻燃性密封材料的各种物性进行评价的实验例。
向100重量份聚醚多元醇(平均分子量3000、羟值43.0)混合0.1重量份的金属催化剂(辛酸锡,スタナスオクトエ一ト)、和3重量份的硅酮系整泡剂(含有稀释用溶剂)、和金属氢氧化物16(混合量参照表1和表2),获得混合物。接着,通过向该混合物以0.1NL/分的流量混合氮气(造泡用气体)、和异氰酸酯指数被设定为0.9~1.1的异氰酸酯(天然MDI、NCO含量31%),并进行剪芭,从而获得泡沫体原料M。使该泡沫体原料M经过喷嘴34,喷出到具有规定厚度的基材薄膜14(PET制)上。另外此时,基材薄膜14以被辊机构32施加张力的状态,连续地从供给辊32a供给。另外,所述泡沫体原料M,以制造后的弹性薄片12的密度成为表1和表2所记载的数值的量,从喷嘴34供给,且用制品厚度控制机构36成形,使制造后的弹性薄片12的厚度达到表1和表2所记载的数值。另外,通过在隧道式加热炉38内对层叠在基材薄膜14上的泡沫体原料M进行150℃~200℃下的加热1~3分钟,进行反应和固化。其结果,获得了在基材薄膜14的上面层叠有弹性薄片12的阻燃性密封材料。最后,用制品回收辊32b,回收获得的阻燃性密封材料。
使用的金属氢氧化物16和整泡剂如下。
·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铝(昭和电工制的商品名ハイジライトH-21(平均粒径25μm))
·整泡剂(A)Osi Specialties制,商品名L-5617(在作为稀释用溶剂的多元醇中,以50重量%的比率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聚乙二醇的商品)(B)Osi Specialties制,商品名L-5614(在作为稀释用溶剂的烷基苯中,以50重量%的比率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聚乙二醇的商品)从基于表1和表2制造的实施例1~8和比较例1~8的阻燃性密封材料上,剥离基材薄膜14,仅获得弹性薄片12。从获得的弹性薄片12上,分别获得了1g的用于阻燃性评价的规定厚度×150mm×50mm的长方形试验片41、25%CLD测定用的规定厚度×φ50mm的圆状试验片、以及用于测定被溶解物质的含量的试验片。对于这些试验片,分别测定了表示25%CLD(MPa)以及表示被溶解物质的含量的丙酮萃取率(%)。另外,使用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40,对UL94中规定的阻燃性进行了评价。在评价该阻燃性时,在满足HBF标准的情况下标为○,在不满足的情况下则标为×,并分别记载在表中。另外,根据这些结果,对本发明是否适合作为阻燃性密封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在进行上述的是否适合的综合评价时,在适合的情况下标为○,在不适合情况下则标为×,并分别记载在表中的综合评价栏中。另外,对弹性薄片12是否含有烷基苯进行了检测,并记载在表中。测定方法以及测定条件如下。
(测定方法和条件)·密度基于JIS K 6401进行测定。即,取用50mm×50mm的正方形试验片,并使用度盘式厚度计和电子秤,测定试验片的重量和体积。而且,根据计算式密度(kg/m3)=试验片的重量(kg)/试验片的体积(m3),算出了弹性薄片12的密度。
·25%CLD使用压缩试验机,以1mm/分的压缩速度,将试验片压缩至原厚度的25%,此时测定负荷。而且,根据计算式25%CLD(MPa)=25%压缩时的负荷(N)/试验片的面积(cm2),算出了25%CLD。
·阻燃性使用图5(a)、(b)所示的实验装置40,并根据UL94中规定的HBF标准,评价试验片41的阻燃性。
·丙酮中溶解的物质的量(丙酮萃取率)通过将弹性薄片12的试验片(在这里是1g)装在索氏萃取器上,并在该萃取器内对丙酮进行3小时加热回流,从而萃取溶解在丙酮里的物质,然后,干燥该萃取物,并测定干燥重量。而且,根据以下计算式算出丙酮的萃取率,即丙酮萃取率(%)=萃取物的干燥重量(g)/装在索氏萃取器之前的试验片重量(g)×100。
·是否含有烷基苯使用气相色谱仪质量分析装置(GC-MS;岛津制作所制,商品名QP-5000),对上述的萃取物进行光谱分析,并由此进行评价。
(结果)结果示在下面的表中。根据表1和表2可以确认通过将弹性薄片12的各物性值设定在苯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获得具有阻燃性和密封性的阻燃性材料。
表1

·该表中,所谓25%CLD表示25%压缩负荷。
·该表中,整泡剂的种类是AL-5617、BL-5614。
表2

·该表中,所谓25%CLD表示25%压缩负荷。
·该表中,整泡剂的种类是AL-5617、BL-5614。
权利要求
1.一种阻燃性密封材料,具有弹性薄片(12),该弹性薄片(12)是对混合由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组成的主原料、含整泡剂和金属氢氧化物(16)的副原料、和造泡用气体而成的混合物进行成形而获得的,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多元醇混合有25~50重量份的金属氢氧化物(16),且将能与所述异氰酸酯反应的物质作为副原料的稀释用溶剂使用,而且密封材料的、UL94中规定的阻燃性满足HBF标准,同时25%压缩负荷在0.03MPa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性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薄片(12)中含有5.0重量%以下的可溶解于丙酮的物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性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氢氧化物(16)的平均粒径被设定为10~100μm的范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性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薄片(12)的厚度被设定为0.3~3.0mm范围。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阻燃性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薄片(12)的密度被设定为240~500kg/m3范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性密封材料(10),具备对混合由多元醇和异氰酸酯构成的主原料、包含整泡剂和金属氢氧化物(16)的副原料、和造泡用气体而成的混合物进行成形而获得的弹性薄片(12)。进而,该阻燃性薄片材料中,在100重量份的所述多元醇中混合有25~50重量份的金属氢氧化物(16),且将能与所述异氰酸酯反应的物质作为副原料的稀释用溶剂使用。另外,密封材料的UL94中规定的阻燃性满足HBF标准,同时,25%压缩负荷在0.03MPa以下。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阻燃性且适合于在高温气氛等苛刻的环境下或者在放热性高的电子设备或者精密仪器中使用的阻燃性密封材料。
文档编号C08J9/12GK1637108SQ20041010031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1日
发明者佐藤正史 申请人:井上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罗捷士井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