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聚氨酯及其使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3481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塑性聚氨酯及其使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热塑性聚氨酯,特别是指一种借由添加芳香二胺作为链延长剂,以增进耐热性、弹性及柔软性佳。
背景技术
以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制得的聚氨酯制品,例如薄膜因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湿性,人们已经广泛地使用于生活中的各类产品上,例如衣服、雨衣、医疗用防护衣、帐蓬、鞋子、敷料等,但是目前此类薄膜有以下几项缺点(1)质地较硬且弹性回复率较差;(2)高温耐热性不够;(3)抗溶剂性差。其中,抗溶剂性差的问题可以靠添加剂来做改善,但是此类添加剂往往会使聚氨酯薄膜的柔软度变差,而弹性及耐热性的问题通常是取决聚氨酯本身。
基本上,聚氨酯是由二异氰酸盐(Diisocyanate)、多元醇(polyol)及作为链延长剂的二醇或二胺混合进行加成聚合反应,所形成的一由硬段(hardsegment)与软段(soft segment)交替排列而成的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该硬段是二异氰酸与二醇或二胺反应而成的;该软段是由多元醇所组成的,目前常用的有聚氧乙二醇(polyethyleneoxide glycol;PEO)、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oly(tetramethylene oxide)glycol;PTMO)及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元醇(polyoxypropylene polyoxyethylene polyol,以下简称EO/PO嵌段共聚物)。此二种嵌段不会互溶,而是以微相分离存在,其中硬段分子间借氢键结合产生较强的凝集力,而软段分子间则是形成较弱的凡得瓦力,因此聚氨酯的硬度、熔点和机械强度会随合成的硬段增加而提高,软段则是会影响产物的弹性、柔软性及延展性等性质。此外,一聚氨酯的各别硬段及软段越集中或越聚集,该聚氨酯的相分离度越大,进而可以得到透湿性越好的薄膜,只是若相分离度过大时,又会使拉伸强度变差。
近年来由于EO/PO嵌段共聚物在操作上较为简便且透湿性佳,因此较多人使用用分子量介于1000至3000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元醇取代PEO,如欧洲专利EP0633277揭示一种热塑性聚氨酯是经由将(a)一二异氰酸盐;(b)一重量分子量介于1000至4500的聚四甲基醚乙二醇及一重量分子量介于1000至3000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元醇,以及(c)一1,4丁二醇(1,4-butanediol;1,4-BG)进行预聚合体反应而获得的。
US2002/0123601则揭示一种聚氨酯包含结构单体(a)一种二异氰酸盐;(b)一第一链延长剂,是选自于下列构成之群组的二元醇乙二醇、二乙二醇(diethylene glycol)或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c)一第二链延长剂,是选自于不同于第一链延长剂的二元醇、二胺或胺基醇(amino alcohol),以及(d)一聚氧乙烯或经环氧乙烷封端的环氧丙烷多元醇(ethylene oxide-capped propyleneoxide polyol,即为EO/PO嵌段共聚物),且环氧乙烷占7至50%。
US6,734,273揭示一种聚氨酯借由一具有高含量的二级氢氧基的多元醇、一二异氰酸、一链延长剂及一触媒进行一段式反应而得的产物,且该多元醇具有至少75wt%的氧化丙烯(propylene oxide)的重复单体,而此前案中使用的链延长剂就是相同于EP0633277所使用的1,4丁二醇。
另,在台湾专利公告号码372933也揭示过一种具有透湿性与防水性的聚氨酯树脂及其制法,是以亲水性、疏水性原料与二异氰酸盐进行逐次聚合反应,主要是要解决习用的聚氨酯树脂无法兼顾透湿度与耐水压的缺点,且该前案中所使用的链延长剂都是二醇。
如同前述,工业上在生产聚氨酯时,一般是添加乙二醇、丙二醇或丁二醇等二醇作为链延长剂,来提升聚氨酯制品的机械性质,但是却降低了其弹性及柔软性。另,少数人进一步添加脂肪族二胺,虽然添加脂肪族二胺的效果比添加二醇来得好,但是制程上较难操作且品质不一。
因此,以目前技术所制备出的聚氨酯薄膜很难同时解决质地硬、弹性回复率差及耐热性不够的问题,所以对于兼具耐热性高、弹性佳及柔软性佳的聚氨酯薄膜仍有一需求存在。

发明内容
针对以往技术所存在的缺点,本案发明人经多方研究后,借由于本发明中使用与以往不同的链延长剂-芳香族二胺,以提供一种新颖的热塑性聚氨酯,使使用其所制得的成品兼顾耐热性及弹性。
于是,本发明的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热塑性聚氨酯,其重量平均分子量是介于200,000至800,000之间,且是为下列组分的一反应产物一二异氰酸盐组份、一多元醇组份及一链延长剂组份,该二异氰酸盐组份包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异氰酸盐;该多元醇组份包含一种或一种以上分子量介于1000至8000之间的多元醇;该链延长剂组份包含一种分子量介于60至250之间的二醇,及一种芳香族二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利用本发明聚氨酯制成的薄膜及纺丝物。
该链延长剂组份用量以聚氨酯总重计,是以介于3%至20%之间为佳,又以介于5%至15%之间为更佳,最佳则是介于6%至10%之间。
适用于本发明的芳香族二胺是以一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为较佳 其中,A值为2至6的整数。更佳的是A值为3或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即使用一具有如式(I)结构且A值为3的芳香族二胺。该芳香族二胺的用量以链延长剂组份用量总重计,是介于2%至20%为较佳,又以介于3%至15%为更佳,最佳则是介于5%至10%。
该多元醇组份用量以聚氨酯总重计,是以介于40%至80%之间为佳,又以介于50%至75%之间为更佳,最佳则是介于60%至70%之间。
该多元醇组份以包含一亲水性多元醇,及一疏水性多元醇为佳,因为若该多元醇组份包含一亲水性多元醇时,以此聚氨酯所制得的薄膜会具有较佳的透湿性;若该多元醇组份包含一疏水性多元醇时,则制得薄膜具有较佳的耐水解性。
适用于本发明的亲水性多元醇是选自于聚乙二醇或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多元醇,其中,该亲水性多元醇以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多元醇为较佳,更详细地说,是为一经环氧乙烷封端的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多元醇为最佳。该疏水性多元醇以聚四亚甲基醚二醇为较佳,又以分子量介于1000至4500为最佳。
更进一步说,该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多元醇是以分子量介于3500至8000之间为佳,更佳是采用分子量介于4000至7000之间,最佳则是采用分子量介于4500至6000之间,此外,以该环氧丙烷占总重量的10%至25%的多元醇为佳。
适用于本发明的二醇只要可以作为链延长剂使用即可,并无特殊限制,惟以分子量介于60至250之间为较佳,又以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及三甲基丙醇(tri-methyl propanol;TMP)最佳。同样地,本发明可使用以往用来制备聚氨酯的二异氰酸盐,并无特殊限制,惟以二苯甲烷二异氰酸盐(p,p’-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较佳。就本发明而言,二异氰酸盐的化学剂量是与多元醇用量相配合的。
此外,本发明聚氨酯的熔点是介于120℃至240℃之间;在210℃时的熔点指数(MI)是介于20至50之间;数目平均分子量(Mn)不小于80,000;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不小于200,000。但是依用途及加工方式的不同,对聚氨酯的机械性质及加工性会有一些要求,因此若是要将聚氨酯制成薄膜时,选择聚氨酯熔点是介于150℃至200℃之间为较佳,介于150℃至180℃之间为最佳;数目平均分子量则是介于100,000至180,000为较佳,介于120,000至160,000为最佳;重量分子量则是介于300,000至700,000为较佳,介于350,000至600,000为最佳。
选择性地,制备本发明聚氨酯可以采用一段式反应(one-shot reaction),或是预聚合体反应(prepolymer reaction),本发明的具体例是采用反应较为迅速且制程较为简单的一段式反应。
本发明聚氨酯可进一步制成白膜及雾面膜,其中添加二氧化钛可制得一聚氨酯白膜;添加二氧化硅可制得一聚氨酯雾面膜。色母(即二氧化钛或二氧化硅)的添加比例是依所需要呈现出的外观来做决定,一般色母添加量是介于3~20%之间。
此外,聚氨酯能依其用途不同而被制成不同厚度的薄膜,譬如,本发明聚氨酯用于制成白膜及雾面膜时可制成厚度为15μm至50μm的薄膜。
若是要制备成纺丝物的聚氨酯以不添加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多元醇为较佳,因会有机械性质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借由添加链延长剂-芳香族二胺能得到一新颖的热塑性聚氨酯,且其所制得的成品能兼顾耐热性及弹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将就以下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但是应了解的是,所述实施例只为例示说明之用,而不应被解释为本发明实施的限制。
<化学品来源>
1.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多元醇(polyethyleneoxide/polypropyleneoxide polyol;EO/PO嵌段共聚物)购自稳好化工公司。
A.EO/PO=75/25;Mn=5000;B.EO/PO=40/60;Mn=2900。
2.三亚甲基二醇二对胺基苯甲酸酯(Trimethylene glycol dipara aminbenzoate;芳香族二胺)购自Air Products公司,型号为Versalink-740。
3.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Dibutyltin dilaurate)购自TH.Goldschmidt公司,型号T-12。
4.四〔甲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Tetrakis(methylene(3,5-ditert-butyl-4-hydroxyhydrocinnamate))methane]购自海大化工公司,型号1010。
5.异戊四醇复合酯(Pentaerythritol Complex ester)购自百达精密化学公司,型号PSFLOW 7501。
6.紫外线吸收安定剂购自万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型号Q-287,为一Phenylformamidine系紫外线吸收剂和Hindered amine light stabilizer的复配组成物。
制备热塑性聚氨酯<实施例1>热塑性聚氨酯1聚氨酯1的配方如下EO/PO共聚物(A)占总原料的43.3wt%;MDI(购自Nipponpolyurethane)占总原料的27.5wt%;PTMO(购自台塑旭公司,分子量为1000)占总原料的20.1wt%;1,4-BG(购自BASF公司)占总原料的7.0wt%;芳香族二胺占总原料的0.37wt%,其余为如表1所示的触媒(T-12);抗氧化剂(1010)、抗紫外线剂(Q-287)及抗黏剂(PSFLOW 7501)等副料。
聚氨酯1的制备步骤如下(a)依上述配方将所需量的EO/PO、MDI、PTMO、1,4-BG热熔后以泵抽入工作槽中;(参照表1所示的进料速度)(b)先将打入工作槽的EO/PO共聚物、MDI、PTMO、1,4-BG搅拌除水,再加入其它副料;(c)所有原料打入一双轴(Twin-screw)压出机中混合反应,所述的原料经挤压、熔化以进行聚合反应,即可由孔膜压出切粒并除湿干燥制得本发明聚氨酯1。该压出机各区温度及孔膜温度依序设定如下160℃、200℃、220℃、220℃、220℃、190℃、220℃,该压出机的螺旋转速设定在150rpm。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聚氨酯1进行各项物性测试熔点是以DSC(differentialscanning calorimetry)微差扫描热量测定法量测;熔点指数是依ASTM D1238做量测;分子量则是以GPC测定。所测得的物性结果如下熔点为175℃;熔点指数(在210℃下)MI=38;数目平均分子量Mn=130,000;重量平均分子量Mw=400,000。
<实施例2>热塑性聚氨酯2聚氨酯2的配方如下EO/PO(A)占总原料的52.7wt%;MDI占总原料的26.2wt%;PTMO占总原料的12.5wt%;1,4-BG占总原料的7.0wt%;芳香二胺占总原料的0.37wt%,其余为触媒、抗氧化剂、抗紫外线剂及抗黏剂等副料。
聚氨酯2的制备步骤如下将上述配方的各原料以与该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备出本发明聚氨酯2。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聚氨酯2进行各项物性测试的结果如下熔点为165℃;熔点指数(在210℃下)MI=26。
<实施例3>热塑性聚氨酯3聚氨酯3的配方如下EO/PO(A)占总原料的52.2wt%;MDI占总原料的25.9wt%;PTMO占总原料的12.3wt%;1,4-BG占总原料的7.0wt%;芳香二胺占总原料的0.37wt%,其余为触媒、抗氧化剂、抗紫外线剂及抗黏剂等副料,本实施例进一步添加另一抗黏剂EBS。
聚氨酯3的制备步骤如下将上述配方的各原料以与该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备出本发明聚氨酯3。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聚氨酯3进行各项物性测试的结果如下熔点为170℃;熔点指数(在210℃下)MI=40;数目平均分子量Mn=138,000;重量平均分子量Mw=420,000。
表1

薄膜的制备制备本发明聚氨酯薄膜可采用共押出(Co-Extrusion)吹膜方式制造,即内层走聚乙烯(PE),并靠聚乙烯带出外层的聚氨酯(TPU),在制程上需要两套熔融押出机及双料模头,也可采用单模头生产单层聚氨酯薄膜。一般业界在选择薄膜时,对于其透湿度、强度及伸度等机械性质会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以下将进一步测试制得的聚氨酯薄膜的各项性质。
聚氨酯本色膜<使用例1>
本实施例的聚氨酯本色膜的制备步骤如下(a)实施例1压出的聚氨酯1先置入吹膜制程线上除湿干燥槽,持续除水干燥;(b)将上述聚氨酯微粒(chip)以压出机进行双膜辅导吹膜,外层走聚氨酯;内层走聚乙烯。使用该压出机制膜的加工参数如下外层各区温度依序设定为185℃、190℃、195℃、195℃,其线上干燥风温为100℃,且该聚氨酯微粒的实测含水率为120ppm;内层各区温度依序设定为150℃、160℃、170℃、180℃;模头各区温度依序设定为195℃、195℃、198℃、198℃,其卷曲速度8.0m/min;(c)将聚乙烯膜移除,即可得到一厚度为25μm的本发明聚氨酯本色膜。
<使用例2>
本使用例的聚氨酯本色膜的制备步骤与使用例1不同处在于本实施例是将实施例3压出的聚氨酯3制成聚氨酯微粒(chip)以压出机进行双膜辅导吹膜。因此,使用该压出机制膜时,该外层及模头的加工参数有所不同外层各区温度依序设定为175℃、180℃、185℃、185℃其线上干燥风温为100℃,且该聚氨酯微粒的实测含水率为94ppm;模头各区温度依序设定为180℃、180℃、185℃、185℃,其卷曲速度7.5m/min。
本实施例制得的聚氨酯薄膜的厚度为20μm。
聚氨酯白膜及聚氨酯雾面膜聚氨酯白膜的制备步骤与制作聚氨酯本色膜最大的不同处在于在制膜前要先将聚氨酯微粒与色母(二氧化钛;TiO2)以一比例混合后,再以压出机进行双膜辅导吹膜,即可得到一聚氨酯白膜。同样地,借由添加二氧化硅(SiO2)则可得到一聚氨酯雾面膜。
<使用例3>
本使用例中是使用浓度40wt%的二氧化钛色母(以聚氨酯为基质)与实施例1的聚氨酯微粒以1∶2.64的比例混合,并以与使用例1雷同的加工参数进行制膜,唯一不同的是聚氨酯微粒实测含水率须为200ppm,借此即可得到二氧化钛浓度为11wt%的聚氨酯白膜,且该白膜厚度为20μm。
<使用例4>
本使用例中是使用浓度40wt%的二氧化硅色母(以聚氨酯为基质)与实施例2的聚氨酯微粒以1∶9的比例混合,并以与使用例2相同的加工参数进行制膜,借此即可得到二氧化硅浓度为4wt%的聚氨酯雾面膜,且该雾面膜厚度为25μm。
<使用例5>
本使用例中使用的聚氨酯微粒是将如下的配方,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备步骤制得的聚氨酯切粒而得的EO/PO(B)占总原料的32.8wt%;MDI占总原料的27.9wt%;PTMO占总原料的32.8wt%;1-4BG占总原料的5.7wt%;芳香族二胺占总原料的0.38wt%,其余为触媒、抗氧化剂、抗紫外线剂及抗黏剂等副料。
本使用例中是使用浓度40wt%的二氧化硅色母(聚氨酯为基质)与制得的聚氨酯微粒以1∶9的比例混合,并以与使用例2相同的加工参数进行制膜,借此即可得到一二氧化硅浓度为4wt%的聚氨酯雾面膜,且该雾面膜厚度为32μm。聚氨酯膜的物性评估将使用例1至5的聚氨酯薄膜分别进行强度、伸度及透湿度的检测,所测得的数据如表2所示。其中,强度与伸度是依ASTM D412的方法做测量,而透湿度是依ASTM E96BW(倒杯法)及JIS L-1099A(正杯法)的方法做测量。此外,虽然并没有薄膜弹性回复率的实测数据,但是可发现本发明聚氨酯薄膜具有较好的弹性回复力。
表2

(注)模数300%是指在伸度为300%时的强度。
由表2可见使用本发明聚氨酯所制得的薄膜具有良好的透湿度及机械性质,符合业界的要求,除了使用例5因为使用分子量较低(约2900)的EO/PO多元醇,使其透湿度较低。另外,所述的薄膜的伸度是略高于以往聚氨酯薄膜,模数则是略低于以往聚氨酯薄膜,更符合业界的需求,基本上模数越低的薄膜较为柔软。
添加芳香族二胺的影响一般在使用聚氨酯制成的纺丝物之前,会先量测其弹性回复率及耐热性,因此发明人借此等数据来证实添加芳香族二胺会比未添加芳香族二胺所制得的制品有更好的弹性回复率及耐热性。
实施例6及比较例1是参照表3所示的进料速度将各成份依实施例1的制备步骤合成聚氨酯,并将制得的聚氨酯经切粒及除湿干燥后进行纺丝,进而比较该二聚氨酯的基本物性及利用其制得的纺丝物的物性,其中添加TMP(Trimethylopropane)是为改善产品的机械性质,特别是抗溶剂性。其进行纺丝时的加工参数如下单轴压出机各区温度依序设定为190℃、225℃、230℃;Pipe温度为230℃;纺丝箱温度为230℃;纺丝速度550m/min。
实验所得的所述的聚氨酯的基本物性及聚氨酯纺丝物的物性结果列于下表4及表5中。其中,表5所述的Er(300%)是指伸度为300%时的弹性回复率,此等数值是依下列表达式(I)计算而得的,若数值越大,代表其弹性回复率越佳,因此由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聚合反应中添加本发明芳香族二胺而得的聚氨酯制得的成品具有较佳的弹性回复率。
Er(300%)=nL0-(L-L0)nL0×100%---(I)]]>其中L0原长度;L延伸放回后的长度;n延伸倍率。
另,热处理(Heating Set)实验是为衡量纤维在延伸状态下经热处理后回复原长度的能力,本案的测法为先将纺丝物延伸3倍并置于140℃烘箱进行热处理45分钟后,再置于130℃热水环境中处理3小时,待测试样品卷曲(colling)后让其自然松弛30分钟,在量测其长度,并经由下列表达式(II)计算后得到的一数值,此数值越大,表示其耐热性越差。因此,由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聚合反应中添加本发明芳香族二胺而得的聚氨酯制得的成品具有较佳的耐热性。
HeatingSet=L-L0nL-L0×100%---(II)]]>其中L经热处理后的长度;L0原长度;n延伸倍率。
表3

表4

表5

(注)Er(300%)是指伸度300%时的弹性回复率。
由表5得知,本发明聚氨酯所制得的纺丝物,与以往未使用芳香族二胺相比,其弹性回复率较好,且其耐热性也同时变好,而本发明聚氨酯所制得的薄膜也与纺丝物相同,其弹性回复率与耐热性也会变好。另一方面,本发明聚氨酯可采用便利且成本低的一段式聚合反应,不像以往添加脂肪族二胺来制备聚氨酯时会有制程上难操作的问题,使得实际上脂肪族二胺并不常被使用,如前案US2002/0123601及US6,734,273虽然都有揭示二胺可以作为链延长剂,但是所述的前案的实施例所使用链延长剂都是二醇。
归纳上述可知,本发明聚氨酯及其制品具有符合业界标准的各种物性,且本发明聚氨酯在聚合反应中所添加的二醇及芳香族二胺能与二异氰酸盐反应产生聚氨酯-

(polyurethane-urea)结构,其中-urea结构会使聚氨酯有较佳弹性回复率。另外,添加芳香族二胺又能增进聚氨酯的耐热性,推测可能是因芳香族二胺具有苯环,因此本发明聚氨酯所制成的薄膜与纺丝物能具有较佳弹性回复率及耐热性质,且除此之外,本发明能使用较为便利且成本低的一段式聚合反应。另,较佳地,本案可选用添加分子量高于以往技术中所使用2000至3000的亲水性多元醇,使本发明聚氨酯的相分离较好,而以该聚氨酯制得的薄膜也因此具有较佳的透湿性及柔软性,因此本发明聚氨酯确实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热塑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其重量平均分子量是介于200,000至800,000之间,且是为下列组分的一反应产物一二异氰酸盐组份,是包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二异氰酸盐;一多元醇组份,是包含一种或一种以上分子量介于1000至8000之间的多元醇;以及一链延长剂组份,是包含一低分子量的二醇,及一芳香族二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族二胺为一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化学式 其中,A值为2至6的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A值是3或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族二胺的用量以链延长剂组份用量总重计,是介于2%至2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族二胺用量以链延长剂组份用量总重计,是介于3%至1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族二胺用量以链延长剂组份用量总重计,是介于5%至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组份用量以聚氨酯总重计,是介于40%至80%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组份用量以聚氨酯总重计,是介于50%至75%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组份包含一疏水性多元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多元醇为一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多元醇的分子量是介于1000至4500。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组份还包含一亲水性多元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多元醇选自于聚乙二醇或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多元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多元醇为一经环氧乙烷封端的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多元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环氧乙烷封端的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多元醇的分子量是介于3500至8000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丙烷占所述多元醇总重量的10%至25%。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的熔点是介于120℃至240℃之间。
18.一种聚氨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是由如权利要求1至17项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制得。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厚度为15μm至50μm。
20.一种纺丝物,其特征在于是由如权利要求1至11项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制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热塑性聚氨酯,其重量平均分子量是介于200,000至800,000之间,且是为下列组分的一反应产物一二异氰酸盐组份、一多元醇组份及一链延长剂组份,该二异氰酸盐组份包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二异氰酸盐;该多元醇组份包含一种或一种以上分子量介于1000至8000之间的多元醇;该链延长剂组份包含一低分子量的二醇及一芳香族二胺。利用该热塑性聚氨酯制得的薄膜及纺丝物能兼具良好的耐热性、弹性及柔软性。
文档编号C08G18/72GK101077904SQ20061008413
公开日2007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5日
发明者欧福文, 郭若斌 申请人:远东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