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螺旋进料式橡胶裂解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裂解釜,具体是一种螺旋进料式橡胶裂解釜。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常见的废橡塑裂解釜有固是立式、卧式旋转或两种,而卧式旋转式以规模大、产量高,加热均匀,使用寿命长,环保性强等优点 得到行政、专业部门以及用户的认可。传统橡胶裂解釜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打开裂解釜前端釜门盖,人加工入废橡胶原料,接着关闭釜门,开机将裂解釜按一是速度旋转,同时加热釜体底部,待裂解结束后(约12小时),停止加热并等待釜内温度下降,温度下降适度后使裂解釜旋转,使料渣从后端中心排渣口排出并收等。而后操作又进入与上操作重复循环程序,每炉共约24小时。由以上操作程序存在着每炉只能装一次原料不能连续生产,每炉需要加热又要散热降温,热量余热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也势必造成操作工人劳动强大,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连续生产的螺旋进料式橡胶裂解釜,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螺旋进料式橡胶裂解釜,包括釜体、釜盖以及加热装置,所述釜体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釜体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釜体的开口处铰接有釜盖,所述釜体的开口通过釜盖密封闭合,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釜体下方,还包括输送管、螺旋杆、进料装置、驱动装置;所述输送管一端穿过所述釜盖与所述釜体的内腔连通,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料装置连通,所述进料装置位于所述输送管上方;所述输送管内还设有所述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螺旋杆杆体上还设有螺旋叶片,所述釜体上还设有浆料出口。优选的,所述釜体内腔一端的所述螺旋叶片的密度大于所述进料装置一端的所述螺旋叶片的密度。优选的,所述釜盖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固接有输送管支撑;所述输送管支撑的口径与所述输送管的口径匹配,所述输送管穿过所述输送管支撑与所述釜体的内腔连通;所述输送管与所述输送管支撑之间填充有密封盘根。优选的,所述密封盘根上还设有用于向所述输送管与所述输送管支撑之间旋进的调节螺钉。优选的,所述螺旋杆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输送管;所述轴承的相对面与所述螺旋杆之间采用迷宫式密封。 优选的,所述轴承为大游轴承。本发明提供的螺旋进料式橡胶裂解釜,在原裂解釜釜门位置增加输送管支撑,与输送管之间用密封盘根经行密封,使输送管与釜门之间不能漏气,并没有调节螺钉向输送管支撑与输送管之间补充密封盘根,以补偿摩损造成的间隙,输送管内用螺旋叶片,螺旋杆及两端轴承,在机构中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利用螺旋叶片的密度差异,使原料在进料装置一端进料多,物料在运送至釜体内的过程中被螺旋叶片不断压缩,而起到螺旋叶片与输送管之间的密封作用,二是利用了迷宫式密封,而避免了在高温条件下,不能使用常规密材件如橡胶、塑料的问题,确保两端部轴承不进杂质,保证轴承正常运转,另外选用了大游轴承(高温轴承)在高温环境中不因间隙膨胀而卡死。其工作原理是驱动装置带动螺旋杆和螺旋叶片把送料装置的原料输送至螺旋叶片挤压送至裂解釜内,废旧塑料因温度升高而分解,由釜体的浆料出口排出。这样可以连续不断的向裂解釜内输送原料,达到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的目的。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I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实施例如图I所示,在底座I上卧式安装有一橡胶裂解釜的釜体2,釜体2的内部设有空腔,釜体2的一侧设有开口,另一侧还设有浆料出口(未标示),釜体2的开口处铰接有釜盖3,釜体2的开口通过釜盖3密封闭合,在釜体2的下方安装有加热装置(未标示)并通过该加热装置对釜体2进行加热;在釜体2的釜盖3 —侧还设有一支座4,支座4的底部与底座I连接以增加支座4的稳定性,在支座4的上方设有一输送管5,输送管5为一中空的管道,输送管5的一端从釜盖3穿过深入釜体2的空腔内,输送管5的另一端设有一进料装置,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漏斗6,进料漏斗6位于输送管5的上方,进料漏斗6的底端与输送管5连通;在输送管5的内部还设有一螺旋杆7,在螺旋杆7的杆体上则设有螺旋叶片71,并且螺旋杆7在釜体2的远端传动连接有一电机8,以电机8作为螺旋杆7驱动装置,为螺旋杆7的转动提供驱动力,在螺旋杆7与电机8之间还设有一减速机9,通过减速机9控制螺旋杆7的转速。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釜体2内腔一端的所述螺旋叶片71的密度大于所述进料装置一端的所述螺旋叶片71的密度,利用螺旋叶片71的密度差异,使原料在进料装置一端输入的物料在运送至釜体2内的过程中被螺旋叶片71不断压缩,而起到螺旋叶片71与输送管5之间的密封作用。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部分优选方案,釜盖3的中间位置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固接有输送管支撑10 ;输送管支撑10的口径与输送管5的口径匹配,输送管5穿过所述输送管支撑10与所述釜体2的内腔连通;所述输送管5与所述输送管支撑10之间填充有密封盘根。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密封盘根上还设有用于向输送管5与输送管支撑10之间旋进的调节螺钉。通过调节螺钉向输送管支撑10与输送管5之间补充密封盘根,以补偿摩损造成的间隙。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部分优选方案,螺旋杆7两端分别通过轴承11安装于输送管5 ;轴承11的相对面与所述螺旋杆7之间设有迷宫式密封压盖12,以避免物料进入到轴承11内部。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部分优选方案,轴承11采用大游轴承(高温轴承),一保证轴承11在高温环境中不因间隙膨胀而卡死。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 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
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螺旋进料式橡胶裂解釜,包括釜体、釜盖以及加热装置,所述釜体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釜体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釜体的开口处铰接有釜盖,所述釜体的开口通过所述釜盖密封闭合,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釜体下方,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输送管、螺旋杆、进料装置、驱动装置; 所述输送管一端穿过所述釜盖与所述釜体的内腔连通,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料装置连通,所述进料装置位于所述输送管上方; 所述输送管内还设有所述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螺旋杆杆体上还设有螺旋叶片; 所述釜体上还设有浆料出口。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旋进料式橡胶裂解釜,其特征在于 所述釜体内腔一端的所述螺旋叶片的密度大于所述进料装置一端的所述螺旋叶片的山/又o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旋进料式橡胶裂解釜,其特征在于 所述釜盖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固接有输送管支撑; 所述输送管支撑的口径与所述输送管的口径匹配,所述输送管穿过所述输送管支撑与所述釜体的内腔连通; 所述输送管与所述输送管支撑之间填充有密封盘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进料式橡胶裂解釜,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盘根上还设有用于向所述输送管与所述输送管支撑之间旋进的调节螺钉。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旋进料式橡胶裂解釜,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杆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输送管; 所述轴承的相对面与所述螺旋杆之间采用迷宫式密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进料式橡胶裂解釜,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为大游轴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橡胶裂解釜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螺旋进料式橡胶裂解釜,包括釜体、釜盖及加热装置,所述釜体的内部设有空腔,一侧设有开口,所述釜体的开口处铰接有釜盖,所述釜体开口通过釜盖密封闭合,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釜体下方,还包括输送管、螺旋杆、进料装置、驱动装置;所述输送管一端穿过所述釜盖与所述釜体的内腔连通,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料装置连通,所述进料装置位于所述输送管上方;所述输送管内设有所述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螺旋杆杆体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釜体上设有浆料出口。本发明提供的螺旋进料式橡胶裂解釜可以连续不断的向裂解釜内输送原料,达到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的目的。
文档编号C08J11/10GK102796278SQ20111015394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赵福来 申请人:郑州中煜新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