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杏皮渣酿制杏果醋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653阅读:2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杏皮渣酿制杏果醋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醋的生产工艺方法,特别是利用杏皮渣酿制杏果醋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新疆富产杏子,生产浓缩杏酱每年都需要收购大量的鲜杏作为原料。经统计测算,用1吨杏子生产浓缩杏酱后要排出杏子皮渣IiOkg左右,通常一个生产浓缩杏酱的企业年排出皮渣上千吨。以往这些杏子皮渣都没能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只能作粗饲料或是作为废弃物丢弃,利用价值极低甚至污染环境。经检测分析,杏子皮渣中主要含果肉纤维和极少部分果肉浆,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4° BX左右,碳水化合物含量在18%以上,果酸含量约为1.5g/100g,并富含钙、磷、铁、锌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而且具有特别的天然香型、天然色素等,是很好的酒精和醋酸发酵基质,完全符合食醋酿造原料的要求。用其就地生产果醋不但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产品品种,大幅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公开号CN10127032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也公开了一种杏果醋酿造工艺,其步骤是杏拣选、清洗、压榨出浆汁、将杏浆汁放入池中发酵,温度M-25度,时间一周,陈酿6个月,用过滤机过滤并静置一周,用高温杀菌器对杏醋瞬间灭菌,最后用白糖、食盐、柠檬酸、香精等辅料进行调配、装瓶。该方法虽然可以酿制出杏果醋,但是直接以杏子整果为原料进行加工,一是对杏子的消耗比较大,二是酿造时间长,生产工艺的安排较为粗糙,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杏皮渣酿制杏果醋的生产工艺,不仅用杏皮渣酿制的杏果醋口感、色泽好,工艺合理,易于操作,而且有助于消除杏皮渣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废为宝。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杏皮渣酿制杏果醋的生产工艺,包括下列
工序
1、原料稀释混合工序将杏皮渣收集到不锈钢罐中,加入占杏皮渣重量70-90% 的饮用水搅拌均勻,调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至7-9° BX并将品温调至42-45°C,再将调好的杏皮渣混合液转入到酒精发酵罐中,每个发酵罐的进料量应小于或等于发酵罐容积的 85% ;
2、酶解和酒精发酵工序将经过活化的活性干酵母加入到所述的发酵罐中并与其中的杏皮渣混合液搅拌混合均勻,活性干酵母的加入量占所述杏皮渣混合液重量的 0. 3%o -0. 5%。,同时将用35-45°C温水稀释成的、浓度为0. 5-1. 5 %的果浆纤维素复合酶溶液加入到所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勻,在该发酵工序中,发酵温度控制在^_32°C,发酵时间控制在48-5池,待汁液糖度降至小于或等于0. 5%且酒精度达到5-7%时,酒精发酵即结束;[0008]3、醋酸发酵工序先将工序2中所得的醪液转入醋酸发酵罐中,同时取酒精度为 4-5%的适量酒醪作为培养醪液加热到80°C保持25-35分钟后再降温到四-311,将占所述醪液总重量0. 05%。-0. 08%。的醋酸菌加入到所述4-5%酒精度的酒醪中进行活化培养,培养温度为^-31°C,待酸度达到1. 5-2. 0%,将所述培养醪液接种到醋酸发酵罐中进行醋酸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32-38°C之间,发酵时间为M-36小时,到发酵后期,酸度达到3. 5% 以上,每隔三小时测量一次总酸含量,若连续三次测得酸度不再上升,醋酸发酵即结束;
4、制醋工序将发酵后的醋醪用压滤装置积压取汁,所得汁液即为杏果醋原汁;
5、陈酿工序将工序4制得的杏果醋原汁进行陈酿,陈酿期为3-6个月;
6、调兑、过滤、杀菌、灌装封口工序经过陈酿的果醋,按不同质量要求进行调配, 调配后经过硅藻土过滤器过滤和巴氏杀菌,即可灌装为成品。
本发明生产工艺利用杏皮渣生产杏果醋主要是将生产杏酱排出的副产品一杏皮渣加水搅拌,调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7-9° BX,经适度稀释后再加入果浆纤维素复合酶进行酶解,使更多的营养物质溶出,再加入果酒专用酵母进行发酵,酶解和酒精发酵同时进行,双管齐下,酒精发酵结束后进行皮渣分离,再向分离所得的汁液中加入醋酸菌,采用纯液态深层发酵工艺酿制果醋,使其成为兼具调味和饮料功能的新型健康食品。
经试验测算,每吨杏皮渣需加800kg左右的饮用水稀释,经发酵后出成品率为 40-50%,即1吨杏皮渣可酿造果醋700kg以上。本发明工艺合理,易于操作,与采用杏子整果酿制杏果醋的工艺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仅仅利用杏子皮渣进行生产,不仅能够有效消除杏皮渣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能够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变废为宝。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细致、具体而完整,可操作性强,不添加任何香精和色素等添加剂,技术效果、经济效益显著而突出。采用本发明工艺酿制的杏果醋其产品的质量指标如下
1)感官指标色泽本产品为橙黄色或棕黄色;香气具有鲜杏特有的果香,协调的醋香,无不良气味;滋味酸味柔和,不苦不涩,无异味;体态浓度适中,澄清透明,无浮膜及沉淀物。
2)理化和卫生指标总酸(以乙酸计g/100ml)彡3. 5;还原糖(以葡萄糖计g/100ml)彡1. 0 ;卫生指标符合GB 2719-2003食醋卫生标准。产品质量达到 GB18187-2000酿造食醋国家标准和GB2719-2003食醋卫生标准。
经试验,本发明生产工艺适合机械化生产,而且生产周期短,原料利用率高,产品风味好。从食品生产工艺与卫生的角度来看,本发明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中间环节少, 不易受污染。另外,本发明生产工艺流畅合理,适宜进行机械化和自动化连续生产,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符合杏子加工期短而且集中的特点。因此,该生产方案是科学的,也是合理的。本发明生产工艺经过试生产,能够较好的控制生产工艺确定的各项参数,对产品的质量也能较好的控制,工艺稳定。
利用本发明生产工艺酿造杏果醋具有生产周期短,从投料到出成品醋只需要72 小时,产出率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避免了利用传统的固态酿造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劳动和生产周期长(从投料到出成品许要20天以上),产出率低的缺点。因此,该本发明工艺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利用本发明生产工艺生产的杏果醋其检验结果如表1
表 1[0020]
权利要求
1. 一种利用杏皮渣酿制杏果醋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工序1、原料稀释混合工序将杏皮渣收集到不锈钢罐中,加入占杏皮渣重量70-90%的饮用水搅拌均勻,调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至7-9° BX并将品温调至42-45°C,再将调好的杏皮渣混合液转入到酒精发酵罐中,每个发酵罐的进料量应小于或等于发酵罐容积的85% ;2、酶解和酒精发酵工序将经过活化的活性干酵母加入到所述的发酵罐中并与其中的杏皮渣混合液搅拌混合均勻,活性干酵母的加入量占所述杏皮渣混合液重量的 0. 3%o -0. 5%。;同时将用35-45°C温水稀释成的、浓度为0. 5-1. 5 %的果浆纤维素复合酶溶液加入所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勻进行发酵,在该发酵工序中,发酵温度控制在^_32°C,发酵时间控制在48-5池,待汁液糖度降至小于或等于0. 5%且酒精度达到5-7%时,酒精发酵即结束;3、醋酸发酵工序先将工序2中所得的醪液转入醋酸发酵罐中,同时取酒精度为4-5% 的适量酒醪作为培养醪液加热到80°C保持25-35分钟后再降温到^-31°C,将占所述醪液总重量0. 05%。-0. 08%。的醋酸菌加入到所述培养醪液中进行活化培养,培养温度为 ^-31°C,待酸度达到1. 5-2. 0%,将所述培养醪液接种到醋酸发酵罐中进行醋酸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32-38°C之间,发酵时间为M-36小时,到发酵后期,酸度达到3. 5%以上,每隔三小时测量一次总酸含量,若连续三次测得酸度不再上升,醋酸发酵即结束;4、制醋工序将发酵后的醋醪用压滤装置积压取汁,所得汁液即为杏果醋原汁;5、陈酿工序将工序4制得的杏果醋原汁进行陈酿,陈酿期为3-6个月;6、调兑、过滤、杀菌、灌装封口工序经过陈酿的果醋,按不同质量要求进行调配,调配后经过硅藻土过滤器过滤和巴氏杀菌,即可灌装为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利用杏皮渣酿制杏果醋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干酵母为安琪果酒专用酵母。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利用杏皮渣酿制杏果醋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醋酸菌为中科Asl. 41或沪酿1.01或LB-2001醋酸菌。
4.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利用杏皮渣酿制杏果醋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经过活化的活性干酵母为将所述重量的干酵母用浓度为2%、温度为35°C的温糖水活化 2-3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利用杏皮渣酿制杏果醋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果浆纤维素复合酶的用量占杏皮渣混合液重量的30-50ppm。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利用杏皮渣酿制杏果醋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加入干酵母之前至少一个小时需要向酒精发酵罐中添加30ppm的二氧化硫。
7.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利用杏皮渣酿制杏果醋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工序5中需向杏果醋原汁中加入占其重量1. 0%。-1. 5%。的食盐。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杏皮渣酿制杏果醋的生产工艺,先将杏皮渣收集到不锈钢罐中,加水搅拌调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至7-9°BX并将品温调至42-45℃,将杏皮渣混合液转入酒精发酵罐中;然后同时加入活性干酵母以及果浆纤维素复合酶,发酵温度控制在28-32℃,发酵时间控制在48-52h,待汁液糖度降至小于或等于0.5%且酒精度达到5-7%时,酒精发酵即结束;再将上述工序中所得的醪液转入醋酸发酵罐中,加入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32-38℃之间;最后依次进行制醋、陈酿、调兑、过滤、杀菌、灌装封口工序即可灌装为成品。
文档编号C12R1/645GKCN101475900 B发布类型授权 专利申请号CN 200910113216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0日
发明者何峰江, 何江红, 傅力, 唐章虎, 康成友, 张大海, 徐麟, 李文慧 申请人:新疆农科院轮台国家果树资源圃, 轮台县华隆农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专利引用 (3), 非专利引用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