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板式分离管,主要应用于生物学领域,适用于淋巴细胞,白细胞,干细胞等人体及动物细胞的分离,特别适用于细胞治疗等高风险、大量细胞样本分离的医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细胞细胞分离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最常用的一中分离手段,常用于特定细胞的性能研究,扩大培养,疾病诊断和疾病治疗。特别是免疫细胞治疗技术,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并在临床上得到大量的应用。
[0003]早在1992年,生物细胞免疫疗法在美国临床就得到广泛应用,并被美国FDA正式通过。
[0004]2009年3月卫生部颁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将生物免疫治疗纳入第三类技术进行管理。2011年4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对生物免疫治疗作出了权威报道,称“生物免疫治疗获得重大进展,早期癌症三分之一可治愈”。
[0005]2011年10月3日,生物免疫治疗领域的三位科学家荣获2011诺贝尔医学奖,分别是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卢森堡的法国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以及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以表彰他们在肿瘤生物免疫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2012年2月4日央视13套《新闻直播间》栏目对肿瘤生物治疗进行了相关报道,报道中指出:生物免疫治疗是肿瘤的绿色疗法,它如同细胞“导弹”,对肿瘤的识别能力较强,能精确点杀肿瘤细胞,而不会伤及人体正常组织,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目前卫生部已经将这种疗法列入《第三类医疗技术》在部分三甲医院进行推广。部分地区已将生物细胞免疫治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细胞治疗与传统治疗可以优势互补,肿瘤较大的患者现手术切除大部分肿瘤再结合细胞治疗清除微小残余细胞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生物免疫治疗在不损伤机体正常免疫的情况下,清除血液、淋巴中残存的癌细胞,减少了肿瘤细胞复发转移的几率,而治疗费用仅为化疗及靶向药物传统方式的一半。
[0006]进入到21世纪,对于治癌、抗癌成果最为显著的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更是获得了连续两届诺贝尔医学奖,并且我国卫生部已将其纳入医疗管理范畴,重点选择部分三甲进行推广。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该项技术,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如今的生物治疗技术更加成熟,也更加个性化。已经从原有的DC、CIK细胞,发展为DC、CIK、NK、CD3AK、、γ δ T多种细胞治疗模式,效果更有保障。肿瘤生物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大治疗方法。
[0007]治疗流程
第一步、细胞采集:从患者体内抽取外周血,并分离出所需淋巴细胞;
第二步、实验室细胞修饰、激活、扩增通过实验室技术将采集的患者淋巴细胞负载肿瘤抗原,扩增抗癌细胞; 第三步、细胞质检将培养好的细胞逐一筛检,剔除发育不良,不合格的细胞;
第四步、细胞回输将培养好的细胞按疗程会输到患者体内;
第五步、疗效评估在每一个疗程后医生将按照疗效指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确定最好的治疗方案。
[0008]从治疗的流程可以看出,分离细胞该技术开端和基础,分离细胞的纯度、活性和数量,降低细胞分离过程污染的几率,对整个治疗的效果和患者安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普遍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通过密度梯度法实现细胞分离,但是分离过程中,特别是大批量样本处理时,血液样品加入和淋巴细胞分离液时,二者界面很容易发生混合,造成分离效果差,得率低,纯度低。针对这种情况,美国的BD公司,greinerB1公司,Axis Shield公司,深圳市达科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开发了淋巴细胞分离管产品,并申请了专利保护。大部门公司是采用特制离心管,中间卡上了一层压聚的过滤板,从而把分离管分成两个空间,避免血样与分离液的混合。也有公司是采用一种医用半固体组织,将普通离心管分割成3个空间,分离液,半固体组织与分离液的吸附物和上部空间,从而避免了血样与分离液的混合。以上技术对于淋巴细胞分离技术进行了改进,并有效提高了分离效率,但是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限制此类产品的广泛应用。
[0009]第一:国外公司采用的隔网式技术,要求技术含量高,成本昂贵。
[0010]第二:传统隔板要把颗粒通过加热或者胶水粘合压聚在一起,内部死角很难清洗干净,要想做到安全无残留或渗出,基本没有可能。医用半固体组织,更是难以做到无渗出。特别是预装分离液的分离管,分离液长期和隔板长期浸泡分离液中,化学渗出会更严重,会对细胞性能完成较大影响。
[0011]第三:预灌装分离液的分离管,经过存放及货物运输,隔板下方或半固体组织内部或下面,很容易产生气泡,使用前一般先要离心,操作不便。
[0012]第四:传统分离管无法分离小体积样本,很多科研用户受样品量的限制无法使用。
[0013]第五:传统分尚管,分尚后,一般直接把隔板上部溶液直接倒出,进一步分尚,其中混入较大量的分离液,影响淋巴细胞的纯度,同时也加大了分离液对细胞的影响。也可吸出位于中间的淋巴细胞层,这样混入分离液和血清较少,但是操作麻烦,得率低。
【发明内容】
[00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管,可以克服解决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应用更广泛,操作更便捷,产品更加安全,细胞得率高。
[0015]本发明提了一种分离管,由离心管和隔板两部分组成,以普通离心管和隔板配合使用。
[0016]上述的隔板有两种规格,一种用于15ml分离管配合,直径在12.5~14mm之间,另一种用于50ml分离管配合,直径为24~26mm之间。
[0017]上述隔板有两种型号,一种在下部有一根长脚,离心后隔板可以上浮,常规体积的样本,另外一种规格下面没有长脚,离心后,隔板下沉5~20mm,用于分离体积较小的非常规样本。
[0018]上述隔板布满小孔,小孔直径为0.2-0.8mm之间,倒出隔板上层样品时,避免下层样本流出。
[0019]上述隔板,小孔与小孔之间由尖角设计,减少细胞通过隔板的阻力和减少阻挡细胞的数量。
[0020]上述隔板底部有一定体积(100~300uL)的盲孔,当离心时,盲孔内空气被压缩,隔板所受离心力大于浮力,离心完毕后,空气恢复常压,隔板所受浮力大于重力,缓慢上浮。
[0021]上述隔板上部有4根短角,长度为15~30mm。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产品组装效果图
图2为常规隔板的上半部分3D效果图图3为常规隔板下半部分视3D效果图图4为小体积样本隔板3D效果图
图中标记如下:1.短角;2.小孔;3.长脚;4.盲孔;5.尚心管;6隔板。
[0023]具体是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以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
本实施例中采用50ml规格分离管,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离液为国内购买,密度为 1.0770±0.001g/mL,渗透压为 290±15 mOsmol/ kg。
[0024]1.取50ml无菌离心管,加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液16ml ;
2.放入隔板(如图1所示,短角朝上);
2.待隔板沉降到最下端时,25ml血液样品加入分离管;
3.离心,设置离心力为800至100g,时间为20min到30分钟;
5.静置l~3min待隔板上浮到淋巴细胞层附近,倒出隔板上面的样品;
6.加入约20ml生理盐水清洗,离心去上清;
7.加入约25ml生理盐水,混匀,取样,计数。
[0025]经过本实施例分离的淋巴细胞回收率可达到:97%,纯度可达到:80%以上,红细胞去除率大于99.9%。隔板生产简单,结构简单,无死角,容易清洗全面,与分离液接触时间短,混入淋巴细胞层的分离液体积只有2~4ml。
【主权项】
1.一种分离管,其特征在于该分离管由离心管和隔板两部分组成,隔板外径在离心管最大刻度处内径和最小刻度处内径之间。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管,其特征在于隔板无需预先固定在离心管之中。
3.一种隔板装置,其特征在于隔板表面布满小孔,小孔呈正方形漏斗状结构,相邻两个小孔有一条顶边重合。
4.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用于密度梯度法分离样品。
5.一种隔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底部有一定体积的开口向下,顶端封闭的盲孔,在离心状态和静置状态时,隔板在分离液中所受合力可变,在离心过程中盲孔中空气被压缩,隔板所受离心力大于浮力,隔板位于下端;离心后,空气恢复到正常体积,隔板所受浮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隔板缓慢上浮。
6.一种隔板装置,其特征在于隔板在离心前,通过重力与离心管之间的摩擦力和隔板的浮力作用,隔板可以停留在分离液液面位置;离心过程中,隔板会继续下沉一段距离,离心后隔板与离心管之间通过摩擦力作用固定在一起,不会发生移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分离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分离管装置包括离心管和隔板两部分组成,隔板在使用前放入离心管中,不仅可以分离常规样本,也可以分离小体积样本,与传统分离管相比,容易清洗,化学残留少,可减少物质溶出以及分离液对分离细胞的影响,可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及生物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
【IPC分类】C12M1-00, C12M1-24
【公开号】CN104673659
【申请号】CN201510106353
【发明人】李小阁
【申请人】李小阁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