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

文档序号:10587736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催化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涉及化工及农药中间体制备技术领域。将化合物Ⅱ N?羟基?N?2?[(N?对氯苯基)?3?吡唑氧基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加入到两相溶剂中,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同时滴加缚酸剂的水溶液和硫酸二甲酯,保持反应体系pH=8?9,使化合物Ⅱ N?羟基?N?2?[(N?对氯苯基)?3?吡唑氧基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和硫酸二甲酯进行醚化反应,得到化合物Ⅰ 吡唑醚菌酯。本发明方法反应时间短,产品收率高,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废水产生,有利于保护环境。
【专利说明】
一种催化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吡唑醚菌酯的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吡唑醚菌酯(化学名称:N-甲氧基-N_[(N-对氯苯基)-3_吡唑氧基甲基]苯基氨基 甲酸酯,化合物I),是德国巴斯夫公司于1993年发现的一种新型含有吡唑结构的广谱 Strobin类杀菌剂。主要用于茎叶喷雾,可有效地防治由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真菌和 半知菌类引起的作物病害,同时又具有低生态风险、高度药效选择性的特点。被广泛用于防 治小麦、花生、水稻、蔬菜果树及大田作物上的病害。已被美国环境保护署列为"减小风险的 候选药剂"。
[0003] 吡唑醚菌酯醚化的合成路线主要是N-羟基-N-2_[(N-对氯苯基)-3_吡唑氧基甲 基]苯基氨基甲酸酯(化合物Π )在卤代烷烃溶剂中,以无水碳酸钠盐或碳酸钾盐为缚酸剂, 向反应体系中滴加硫酸二甲酯,反应完成后,加入水溶解生成的硫酸钠盐或硫酸钾盐,分去 水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向浓缩物中加入结晶溶剂,得到吡唑醚菌酯(化合物I ),合成路线如 下:
这种合成方法虽然可以达到合成吡唑醚菌酯的目的,但制备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1) 反应条件苛刻,反应体系要求水分低,化合物Π 需要烘干后进行反应;(2)滴加硫酸二甲酯 后,反应时间较长且反应不彻底;(3)所使用的碳酸钠或碳酸钾过量,后处理过程需要加入 大量水溶解生成的无机盐,产生大量高盐废水。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催化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该方法反应时 间短,产品收率高,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废水产生,有利于保护环境。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催化合成吡唑醚菌酯的 方法,将化合物Π N-羟基-N-2- [ (N-对氯苯基)-3-吡唑氧基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加入到 两相溶剂中,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同时滴加缚酸剂的水溶液和硫酸二甲酯,保持反应体系pH =8-9,使化合物Π N-羟基-N-2-[(N-对氯苯基)-3-吡唑氧基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和硫酸 二甲酯进行醚化反应,得到化合物I吡唑醚菌酯,反应方程式如下:
[0006] PTC即Phase Transfer Catalyst相转移催化剂。
[0007] 相转移催化剂为季铵盐类化合物或聚醚类化合物。
[0008] 优选的,季铵盐类化合物为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苄基三甲基氯化铵或苄 基三甲基溴化铵;聚醚类化合物为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或聚乙二醇800。
[0009]缚酸剂为氢氧化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10]优选的,缚酸剂为氢氧化钠。
[0011] 两相溶剂由卤代烷烃和水组成,卤代烷烃为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三氯甲烷或 四氯化碳。
[0012] 原料的摩尔配比为:化合物Π :硫酸二甲酯:缚酸剂=1 : 1~2 : 1~2,相 转移催化剂用量为化合物Π 质量的0.5%~10%。
[0013] 化合物Π 的克数与两相溶剂的毫升数比为1 : 5~15,两相溶剂为卤代烷烃和水, 其中卤代烷烃和水的体积比为1 : 0.1~1.2。
[0014] 醚化反应温度为20 °C~80 °C。
[0015] 醚化反应完成后,分去水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向浓缩物中加入结晶溶剂,得到化 合物I吡唑醚菌酯。
[001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方法反应时间短,产品收率高, 所用化合物Π 无需烘干,可带水进行反应,使操作过程更加简单;使用低成本缚酸剂,有效 降低了生产成本;控制工艺用水量,减少了废水的产生,更加有利于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化合物I的1H-NMR检测结果谱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化合物I的MS检测结果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19] 实施例1 将373.8 g(l mol)化合物Π 加入到2250 mL三氯甲烷和350 mL水组成的两相溶剂中, 加入11.2 g四丁基溴化铵,升温至回流,同时滴加173 g 30%(1.3 mo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和164g(1.3 mol)硫酸二甲酯,保持反应体系pH = 8-9,2小时滴加完毕,回流搅拌2小时,降 至室温,分去水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向浓缩物中加入结晶溶剂异丙醇,过滤得到化合物I, 淡黄色结晶373 g,HPLC测定(外标)含量98 · 8%,收率96 · 2%,mp: 63-65°C。
[0020] iH-NMRUOOMHz^DCh)』=3.761(3H,s,-CH3),δ = 3.795(3H,s,-CH3),δ =5·345(2Η, s, -CH2), δ = 5·9215·927(1Η, d, -CH), δ = 7.344~7·405(5Η, m, Phenyl-H, -CH), δ = 7.5147.551(2H, d, Phenyl-H), δ = 7.6537.693(2H, m, Phenyl-H),见图1所示。
[0021] ESI(m/z):389.9(M+l),见图2所示。
[0022] 实施例2 将373.8 g(l mol)化合物Π 加入到1699 mL二氯甲烷和170 mL水组成的两相溶剂中, 加入22.4 g四丁基氯化铵,升温至39-42°C,同时滴加173 g 30%(1.3 mol)的氢氧化钠水溶 液和164g(1.3 mol)硫酸二甲酯,保持反应体系pH = 8-9,2小时滴加完毕,39-42°C保温搅 拌2小时,降至室温,分去水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向浓缩物中加入结晶溶剂异丙醇,过滤得 到化合物I,淡黄色结晶370g,HPLC测定(外标)含量98.3%,收率95.4%。
[0023] 实施例3 将373.8 g(l mol)化合物Π 加入到2250 mL 1,2_二氯乙烷和350 mL水组成的两相溶 剂中,加入11.2 g四丁基溴化铵,升温至60°C_65°C,同时滴加173 g 30%(1.3 mol)的氢氧 化钠水溶液和164g(1.3 mol)硫酸二甲酯,保持反应体系pH = 8-9,2小时滴加完毕,60°C-65°C保温搅拌2小时,降至室温,分去水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向浓缩物中加入结晶溶剂异丙 醇,过滤得到化合物I,淡黄色结晶370 g,HPLC测定(外标)含量98.5%,收率95.4%。
[0024] 实施例4 将373.8 g(l mol)化合物Π 加入到2549 mL四氯化碳和3058 mL水组成的两相溶剂 中,加入1.869 g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升温至75°C_80°C,同时滴加173 g 30%(1.3 mol)的氢 氧化钠水溶液和164g(1.3 mol)硫酸二甲酯,保持反应体系pH = 8-9,2小时滴加完毕,75 °C-80°C保温搅拌3小时,降至室温,分去水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向浓缩物中加入结晶溶剂 异丙醇,过滤得到化合物I,淡黄色结晶368g,HPLC测定(外标)含量98.7%,收率94.9%。
[0025] 实施例5 将373.8 g(l mol)化合物Π 加入到2250 mL三氯甲烷和350 mL水组成的两相溶剂中, 加入11.2 g四丁基溴化铵,于室温下,同时滴加243.5 g 30%(1.3 mo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 和164g( 1.3 mol)硫酸二甲酯,保持反应体系pH = 8-9,2小时滴加完毕,继续搅拌至反应结 束,分去水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向浓缩物中加入结晶溶剂异丙醇,过滤得到化合物I,淡黄 色结晶371g,HPLC测定(外标)含量98.6%,收率95.8%。
[0026] 实施例6 将373.8 g(l mol)化合物Π 加入到2336 mL 1,2_二氯乙烷和1402 mL水组成的两相溶 剂中,加入37.38 g聚乙二醇400,升温至60°C_65°C,同时滴加173 g 30%(1.3 mol)的氢氧 化钠水溶液和164g(1.3 mol)硫酸二甲酯,保持反应体系pH = 8-9,2小时滴加完毕,60°C-65°C保温搅拌2小时,降至室温,分去水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向浓缩物中加入结晶溶剂异丙 醇,过滤得到化合物I,淡黄色结晶374g,HPLC测定(外标)含量98.1 %,收率96.4%。
[0027] 实施例7 将373.8 g(l mol)化合物Π 加入到2250 mL三氯甲烷和350 mL水组成的两相溶剂中, 加入11.2 g聚乙二醇600,升温至回流,同时滴加173 g 30%(1.3 mo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和 164g( 1.3 mol)硫酸二甲酯,保持反应体系pH = 8-9,2小时滴加完毕,回流搅拌2小时,降至 室温,分去水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向浓缩物中加入结晶溶剂异丙醇,过滤得到化合物I,淡 黄色结晶375 g,HPLC测定(外标)含量98.4%,收率96.7%。
[0028] 实施例8 将373.8 g(l mol)化合物Π 加入到2250 mL三氯甲烷和350 mL水组成的两相溶剂中, 加入11.2 g苄基三甲基溴化铵,于20°C_25°C下,同时滴加478.8 g 10%(2 mol)的氢氧化锂 水溶液和252.3g(2 mol)硫酸二甲酯,保持反应体系pH = 8-9,2小时滴加完毕,20°C-25°C 继续搅拌至反应结束,分去水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向浓缩物中加入结晶溶剂异丙醇,过滤 得到化合物I,淡黄色结晶375g,HPLC测定(外标)含量98.5%,收率96.7%。
[0029] 实施例9 将373.8 g(l mol)化合物Π 加入到2250 mL 1,2_二氯乙烷和350 mL水组成的两相溶 剂中,加入11.2 g聚乙二醇600,升温至回流,同时滴加173 g 30%(1.3 mol)的氢氧化钠水 溶液和164g(1.3 mol)硫酸二甲酯,保持反应体系pH = 8-9,2小时滴加完毕,回流搅拌2小 时,降至室温,分去水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向浓缩物中加入结晶溶剂异丙醇,过滤得到化合 物I,淡黄色结晶372 g,HPLC测定(外标)含量98.6%,收率95.9%。
[0030] 实施例10 将373.8 g(l mol)化合物Π 加入到2250 mL 1,2_二氯乙烷和350 mL水组成的两相溶 剂中,加入11.2 g聚乙二醇800,升温至回流,同时滴加133 g 30%(1 mol)的氢氧化钠水溶 液和126.1 g(l mol)硫酸二甲酯,保持反应体系pH = 8-9,2小时滴加完毕,回流搅拌2小 时,降至室温,分去水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向浓缩物中加入结晶溶剂异丙醇,过滤得到化合 物I,淡黄色结晶372g,HPLC测定(外标)含量98.2%,收率95.9%。
[0031] 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 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催化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化合物π N-羟基-N-2-[ (N-对氯 苯基)-3-吡唑氧基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加入到两相溶剂中,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同时滴加 缚酸剂的水溶液和硫酸二甲酯,保持反应体系pH = 8-9,使化合物Π N-羟基-N-2-[(N-对 氯苯基)-3-吡唑氧基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和硫酸二甲酯进行醚化反应,得到化合物I吡 唑醚菌酯,反应方程式如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转移催 化剂为季铵盐类化合物或聚醚类化合物。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催化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季铵盐类 化合物为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苄基三甲基氯化铵或苄基三甲基溴化铵;聚醚类化 合物为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或聚乙二醇800。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缚酸剂为 氢氧化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催化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缚酸剂为 氢氧化钠。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溶剂 由卤代烷烃和水组成,卤代烷烃为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三氯甲烷或四氯化碳。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的摩尔配 比为:化合物Π :硫酸二甲酯:缚酸剂=1 : 1~2 : 1~2,相转移催化剂用量为化合 物Π 质量的0.5%~10%。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合物Π 的克 数与两相溶剂的毫升数比为1 : 5~15,两相溶剂为卤代烷烃和水,其中卤代烷烃和水的体 积比为1 : 0.1~1.2。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醚化反应温度 为 20 Γ ~80 Γ。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醚化反应完 成后,分去水相,有机相减压浓缩,向浓缩物中加入结晶溶剂,得到化合物I吡唑醚菌酯。
【文档编号】C07D231/22GK105949125SQ201610455713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2日
【发明人】刘倩, 吴国军, 赵彦华
【申请人】石家庄市深泰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