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环境控制病毒组织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94412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隔离环境控制病毒组织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隔离环境控制病毒组织培养箱,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培养控温底台,在培养控温底台上侧设置有培养隔离罩,培养隔离罩前侧设置有隔离罩前窗,隔离罩前窗下侧设置有密封前窗轴承,隔离罩前窗上侧设置有前窗控制锁,培养隔离罩内部设置有无菌培养垫,无菌培养垫上侧设置有病毒培养基,无菌培养垫左侧设置有控温孔,控温孔后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头,控温孔左侧设置有换气管道口,培养隔离罩左侧设置有环境控制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对病毒进行研究培养时,能够将培养环境与外界隔离,对内部环境进行灵活控制设定,为病毒的研究培养提供了便利。
【专利说明】
隔离环境控制病毒组织培养箱[0001]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隔离环境控制病毒组织培养箱。
[0002]【背景技术】:对病毒的研究培养和检测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应用,通过对病毒的研究帮助医务人员了解由病毒引起的如乙肝等疾病的发病原理并得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在病毒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样本病毒进行获取培养,但有的病毒传播和传染性较强,且对培养环境要求较高,这类病毒需要进行环境控制的隔离培养,目前,缺少一种能够灵活控制温度、氧气浓度等环境调节的隔离病毒培养设备。
[0003]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对病毒进行研究培养时严密隔离、控制方便的隔离环境控制病毒组织培养箱。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培养控温底台,在培养控温底台上侧设置有培养隔离罩,培养隔离罩前侧设置有隔离罩前窗,隔离罩前窗下侧设置有密封前窗轴承,隔离罩前窗上侧设置有前窗控制锁,培养隔离罩内部设置有无菌培养垫,无菌培养垫上侧设置有病毒培养基,无菌培养垫左侧设置有控温孔,控温孔后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头,控温孔左侧设置有换气管道口,培养隔离罩左侧设置有环境控制机,环境控制机左侧设置有供气连接管, 环境控制机左侧设置有电源导线,电源导线上侧设置有供电插头,环境控制机前侧设置有参数显示屏,参数显示屏下侧设置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右侧设置有旋钮板,旋钮板前侧设置有温度调控旋钮,温度调控旋钮右侧设置有空气调控旋钮,电源开关下侧设置有功能设置按钮,环境控制机内部设置有控制主板,控制主板下侧设置有主板信号线,主板信号线下侧设置有微型处理器,微型处理器后侧设置有换气控制线,换气控制线后侧设置有换气机, 换气机后侧设置有滤过式换气通道,微型处理器下侧设置有控制机供电线,控制机供电线下侧设置有电源集线器,电源集线器左侧设置有接入总电线,电源集线器右侧设置有控温供电线,控温供电线右侧设置有环境控温器,环境控温器左侧设置有温度控制线,环境控温器后侧设置有电子测温器。
[0005]作为优选,所述培养控温底台下侧设置有底台支撑架。
[0006]作为优选,所述隔离罩前窗上设置有隔离密封圈。
[0007]作为优选,所述环境控制机前侧设置有培养信息灯。
[0008]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对病毒进行研究培养时,能够将培养环境与外界隔离,对内部环境进行灵活控制设定,为病毒的研究培养提供了便利。【附图说明】:
[0009]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境控制机和培养控温底台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培养控温底台,2、培养隔离罩,3、隔离罩前窗,4、密封前窗轴承,5、前窗控制锁,6、无菌培养垫,7、病毒培养基,8、控温孔,9、温度传感头,10、换气管道口,11、环境控制机,12、供气连接管,13、电源导线,14、供电插头,15、参数显示屏,16、电源开关,17、旋钮板,18、温度调控旋钮,19、空气调控旋钮,20、功能设置按钮,21、控制主板,22、主板信号线, 23、微型处理器,24、换气控制线,25、换气机,26、滤过式换气通道,27、控制机供电线,28、电源集线器,29、接入总电线,30、控温供电线,31、环境控温器,32、温度控制线,33、电子测温器,34、底台支撑架,35、隔离密封圈,36、培养信息灯。
[0012]【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培养控温底台1,在培养控温底台1上侧设置有培养隔离罩2, 培养隔离罩2前侧设置有隔离罩前窗3,隔离罩前窗3下侧设置有密封前窗轴承4,隔离罩前窗3上侧设置有前窗控制锁5,培养隔离罩2内部设置有无菌培养垫6,无菌培养垫6上侧设置有病毒培养基7,无菌培养垫6左侧设置有控温孔8,控温孔8后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头9,控温孔8左侧设置有换气管道口 10,培养隔离罩2左侧设置有环境控制机11,环境控制机11左侧设置有供气连接管12,环境控制机11左侧设置有电源导线13,电源导线13上侧设置有供电插头14,环境控制机11前侧设置有参数显示屏15,参数显示屏15下侧设置有电源开关16,电源开关16右侧设置有旋钮板17,旋钮板17前侧设置有温度调控旋钮18,温度调控旋钮18右侧设置有空气调控旋钮19,电源开关16下侧设置有功能设置按钮20,环境控制机11内部设置有控制主板21,控制主板21下侧设置有主板信号线22,主板信号线22下侧设置有微型处理器23,微型处理器23后侧设置有换气控制线24,换气控制线24后侧设置有换气机25,换气机25后侧设置有滤过式换气通道26,微型处理器23下侧设置有控制机供电线27,控制机供电线27下侧设置有电源集线器28,电源集线器28左侧设置有接入总电线29,电源集线器28 右侧设置有控温供电线30,控温供电线30右侧设置有环境控温器31,环境控温器31左侧设置有温度控制线32,环境控温器31后侧设置有电子测温器33。在使用时,将需要使用的氧气或其它环境气体与供气连接管12接通,将供电插头14与电源连通,打开隔离罩前窗3,将放有病毒组织细胞的病毒培养基7放入培养隔尚罩2内的无菌培养垫6上,使用前窗控制锁5封闭隔离罩前窗3,按下电源开关16,通过参数显示屏15 了解内部环境的情况,使用温度调控旋钮18和空气调控旋钮19对内部环境进行温度及控制成分和浓度的调节,使用功能设置按钮20进行智能的培养设定,控制会通过控制主板21下侧的主板信号线22传送至微型处理器 23处理,并通过换气控制线24和温度控制线32将控制信号传输给换气机25和环境控温器31 实现控制,换气机25会通过换气管道口 10进行内部环境气体的调控,环境控温器31会通过控温孔8调节环境温度,电子测温器33通过上侧的温度传感头9检测温度进行记录。
[0013]作为优选,所述培养控温底台1下侧设置有底台支撑架34,这样设置能够将培养控温底台1架起,方便设备的固定。[〇〇14]作为优选,所述隔离罩前窗3上设置有隔离密封圈35,这样设置能够保证隔离罩前窗3在使用过程中密封隔离性能良好。
[0015]作为优选,所述环境控制机11前侧设置有培养信息灯36,这样设置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设备病毒培养的运行信息。
【主权项】
1.隔离环境控制病毒组织培养箱,包括培养控温底台(1),其特征是:在培养控温底台 (1)上侧设置有培养隔离罩(2),培养隔离罩(2)前侧设置有隔离罩前窗(3),隔离罩前窗(3) 下侧设置有密封前窗轴承(4),隔离罩前窗(3)上侧设置有前窗控制锁(5),培养隔离罩(2) 内部设置有无菌培养垫(6),无菌培养垫(6)上侧设置有病毒培养基(7),无菌培养垫(6)左 侧设置有控温孔(8),控温孔(8)后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头(9),控温孔(8)左侧设置有换气管 道口(10),培养隔离罩(2)左侧设置有环境控制机(11),环境控制机(11)左侧设置有供气连 接管(12),环境控制机(11)左侧设置有电源导线(13),电源导线(13)上侧设置有供电插头 (14),环境控制机(11)前侧设置有参数显示屏(15),参数显示屏(15)下侧设置有电源开关 (16),电源开关(16)右侧设置有旋钮板(17),旋钮板(17)前侧设置有温度调控旋钮(18),温 度调控旋钮(18)右侧设置有空气调控旋钮(19),电源开关(16)下侧设置有功能设置按钮 (20),环境控制机(11)内部设置有控制主板(21),控制主板(21)下侧设置有主板信号线 (22),主板信号线(22)下侧设置有微型处理器(23),微型处理器(23)后侧设置有换气控制 线(24),换气控制线(24)后侧设置有换气机(25),换气机(25)后侧设置有滤过式换气通道 (26),微型处理器(23)下侧设置有控制机供电线(27),控制机供电线(27)下侧设置有电源 集线器(28),电源集线器(28)左侧设置有接入总电线(29),电源集线器(28)右侧设置有控 温供电线(30),控温供电线(30)右侧设置有环境控温器(31),环境控温器(31)左侧设置有 温度控制线(32),环境控温器(31)后侧设置有电子测温器(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隔离环境控制病毒组织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控温底台(I)下侧设置有底台支撑架(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隔离环境控制病毒组织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罩前窗 (3)上设置有隔离密封圈(3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隔离环境控制病毒组织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控制机(II)前侧设置有培养信息灯(36)。
【文档编号】C12M1/12GK205687951SQ201620688769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3日 公开号201620688769.1, CN 201620688769, CN 205687951 U, CN 205687951U, CN-U-205687951, CN201620688769, CN201620688769.1, CN205687951 U, CN205687951U
【发明人】叶扬, 王先化
【申请人】叶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