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487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尤其是这样一种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其籍由阀体容室内设一挡缘与阀套的止漏环相互配合,使阀套随开关套筒的圆弧凸面移动时,阀套的止漏环即与阀体的挡缘产生距离,进而与阀体的下出水孔直接形成止水或入水状态,令阀套在无其它构件的推抵下,使其旋转开关套筒的力道直接推抵阀套而不会产生抵消,不仅省力,亦可精确控制出水量达到微调的目的。
背景技术
以下列举一种公知的为台湾专利公告第415283号的直柄式喷水头的开关结构,其中请案号为088216084号,同时为美国核准发明专利证第6220530B1号。
如图1所示为公知技术的立体分解图,该喷水头4主要包括本体41、定位轴42、止水膜43、顶针44、水筛45、止水橡胶46及旋转头47组合而成,其中本体41的内部设有相通的径向通孔411及轴向通孔412,于轴向通孔412的前端设一容孔413,且前段外侧适当处凸设一定位卡块414,定位轴42的两端设一圆弧状头部421,于两端适当处套设一止水垫圈422,并于中段处设一圆锥面423,止水膜43的通孔431内设一斜面432,顶针44的前端设一杆体441,并延设一较大的斜锥面442,后段内部钻设一孔洞443,水筛45的前端设有若干定位片451,后端设一具筛孔453的座体452,旋转头47的内部对应设一偏心圆弧凹面471,并于圆弧凹面471之间设置约九十度弧径的定位卡齿472。
其欲组合时,如图2所示为公知的止水状态剖示图,先将定位轴42置入本体41的径向通孔411,令圆弧状头部421穿出,再依序将止水膜43、顶针44、水筛45、止水橡胶46置入轴向通孔412内,并令止水膜43套固于容孔413,此时顶针44的杆体441即封闭堵住于止水膜43的斜面432及顶抵定位轴42的圆锥面423,并保持少许缓冲空间,使顶针44可以更紧密地贴合于止水膜43上,随后将旋转头47套于本体41的径向通孔411外侧,让定位轴42的圆弧状头部421恰可含设于圆弧凹面471上,同时定位卡块414即与定位卡齿472相互卡掣衔制,使定位轴42的圆弧状头部421向下沉降呈止水状态,即可完成组装。
其欲使用时,如图3所示为公知的入水状态剖示图,仅需将旋转头47往一侧旋转令定位轴42的圆弧状头部421随圆弧凹面471的弧度向上升起,使圆锥面423与顶针44的杆体441保持适当间隙,令顶针44与止水膜43之间的斜面432可以形成一张开出水状态,同时当旋转头47于旋转时,本体41的定位卡块414亦会与旋转体47的定位卡齿472依旋转头47的拉动方向产生不同的卡合位置,做为旋转头47于开关旋转时的定位,并调节出水量的大小。
如上所述的公知结构,其尚有下列缺陷(一)其所需的组件元件多、结构复杂,致使材料成本高,相对于组装上较为繁琐,且当止水阀开关47欲与本体41套组时,定位轴42的圆弧状头部421会与圆弧凹面471产生卡角不易套组的情形而耗时,提高人工费用,故不符经济效益;(二)其靠水流的冲力推抵顶针44的杆体441上升与止水膜43相套合而间接止水,故一旦遇低水压时,其水流的冲力则无法推抵顶针44上升,使顶针44于轴向通孔412内浮浮沉沉,造成止水效果不佳;(三)其于高水压时,其顶针44会受水流的冲力往上顶抵定位轴42的圆锥面423,使圆锥面423欲将顶针44压推往下,因水流会于顶针44的孔洞443内不断产生推抵的冲力,而使旋转头47的旋转力道不断受到抵消,进而于旋转力道上较为费力而不易控制,相对使定位卡齿472与定位卡块414的卡合位置因旋转力道过大或太小时,产生跳卡或无法旋动的情形,须反复调控出水量,致使出水量的精确度不佳,故其功能性低及不具市场竞争力;(四)其于使用时,利用定位轴42的圆锥面423持续推抵顶针44的杆体441以调控出水量,往往致使圆锥面423与杆体441在相互磨擦及顶针44受水流的冲推力下,加速受损进而产生较大的磨耗面积降低使用寿命,同时因其所需的元件较多,元件的损耗率及更新率相对提高,使更新元件的频率高,耗费维修成本;(五)因其止水膜43、顶针44及水筛45容置于本体41的内部,不仅易卡结水垢,当水流由本体41进入时,亦会使水流受到阻碍而影响出水量,进而使出水状态较为不顺。
以下列举另一种公知结构,为台湾专利公告第501503号的喷水枪的把手结构,其中请案号为090213763号。
如图4所示为另一公知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其主要是由一本体1、止水组件2及控制组件3所组成,其中本体1的下端设一进水口11,于进水口11的上方为一套接孔12,该套接孔12的上方形成一具有斜度的容室13,容室13的上方延设一同样具斜度十字形具导槽141的通道14,往上并设一套环容孔15,继而往上设一横向容置孔16贯穿凸至一侧边,并于容置孔16的两侧内壁各设一矩方孔17,于容置孔16的上段延设一出水口18,止水组件2主要由一止水套环21、一止水阀22、一弹性元件23及一弹簧顶针24所组成,其中止水套环21为软质塞体,于中央设一内缘具倒角212的穿孔211,止水阀22设为中空胴体,下段外围设呈十字状的结片221,中段上端面形成一锥形的斜面222,并向上凸设一导柱223,弹簧顶针24下方设一圆盘状具若干通孔2411的基座241,并于中心向上竖设一呈十字状的肋杆242,控制组件3主要由一弹性元件31、一止水阀开关32、一O形环33、一顶推件34、一按键35及一塞管36所组合而成,其中止水阀开关32于一主干321的端面固设一推抵块322,于推抵块322的外侧中央固设一凸柱3221,且于主干321的中段形成一锥形块323,该锥形块323的一侧适当处设一束套槽324供O形环33缩套,一外侧设一凸垣325,顶推件34是于一套柱341的前端设一推座342,并于外围等距固设若干后端呈倾斜状的受推块343,按键35为一中空的罩体,于前端面设呈连续高低起伏大斜面351,且于前端外围等距凸设若干定位块352,塞管36的外围中段处凸设一卡块361,且于下端边缘等距凸设若干突粒362,并于内部周缘面环设若干交错相邻阶板及长板而形成一定位槽363。
其欲组合时,如图5所示为另一公知结构的止水状态剖示图,先将弹性元件31套于具O形环33的止水阀开关32的凸柱3221,并同时置入本体1的容置孔16内,再依序将顶推件34的推座342由容置孔16置入与止水阀开关32的凸垣325相贴抵,按键35套于顶推件34的套柱341,令斜面351与受推块343相卡掣,随后将塞管36的定位槽363顺按键35的定位块352套入至卡块361容卡于容置孔16的矩方孔17,并令突粒362与容置孔16相互迫紧,同时弹性元件31即依序弹抵止水阀开关32、顶推件34及按键35,使按键35的定位块352延塞管36的定位槽363弹抵而出,并限位于塞管36内,此时即完成控制元件3与本体1容置孔16的组设,随后将止水套环21的穿孔211与止水阀22的导柱223相套合,令倒角212与斜面222相贴抵,随后将弹性元件23置入止水阀22的内部,再将止水阀22的鳍片221顺本体1的通道14置入,同时将弹簧顶针24的肋杆242由弹性元件23的末端推抵止水阀22前进至基座241与本体1的套接孔12相互迫紧,同时弹性元件23弹抵止水阀22令止水套环21套固于套环容孔15内,导柱223挡止于止水阀开关32的主干321呈现止水状态,则可完成组装动作。
其欲使用时,如图6所示为另一公知结构的入水状态剖示图,仅需将按键35往内按压而依序横向推抵顶推件34及止水阀开关32压缩弹性元件31,同时止水阀开关32的锥形块323纵向推抵止水阀22的导柱223向下压缩弹性元件23,使导柱223及斜面222脱离止水套环21的穿孔211及倒角212,令水流由本体1的进水口11依序经弹簧顶针24的通孔2411、本体1的容室13、通道14、止水套环21的穿孔211、本体1的容置孔16,再由出水口18流出,一旦停止按压按键35,弹性元件31即将止水阀开关32往外弹抵,使锥形块323停止推抵止水阀22导柱223,同时令弹性元件23将止水阀22往上弹抵令导柱223及斜面222与止水套环21的穿孔211及倒角212相互贴抵并挡止于止水阀开关32的主干321呈止水状态。
如上所述的另一公知结构,其尚有下列缺陷(一)其所需的组件元件多、结构复杂,致使材料成本高,相对于组装上较为繁琐、耗时,从而相对提高了人工费用,故不符经济效益;(二)其止水组件2及控制组件3籍由弹性元件23、31控制止水阀22及止水阀开关32,故于使用上,需持续按压控制组件3的按键35方能使水流持续输出,一旦不经意松手或力道不够时,弹性元件23、31即立刻将止水阀22及止水开关阀32弹抵呈止水状态,需不断施力,故于使用上较为不便;(三)其按键35受力时,因需依序横向压推控制组件3,方能继续纵向压推止水组件2呈出水状态,除使施力不断受到抵消外,一旦于高水压时,其止水阀22更同时受水流的冲力及弹性元件23的弹抵而产生较大的推力顶抵止水阀22,进而使按压的力道更加费力,不易控制,进而须反覆调控出水量,致使出水量精确度不佳,故降低功能性及不具市场竞争力;(四)其于使用时,利用止水阀开关32的锥形块323不断推抵止水阀22的导柱223以调控出水量,往往致使锥形块323与导柱223在相互磨擦及止水阀22受水流的推力下,加速受损进而产生较大的磨耗面积,同时弹性元件23、31更易因浸泡于水中,造成水垢及锈蚀的情形,进而影响弹性功能使弹抵功能消失,不仅使水流无法得以控制,亦提高元件的损耗率,降低使用寿命,且因其所需的元件较多,故相对提高了元件的损耗率及更新率,耗费维修成本;(五)其止水组件2容置于本体1的内部,故当水流由本体1的进水口11进入时,会使水流受止水组件2的阻碍而影响出水量,进而使出水状态较为不顺。
本设计人有鉴于上述公知的缺陷,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进,乃推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供一种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其于阀体的容室内设一挡缘,并于挡缘的左、右侧上下错开设一上、下出水道,使阀套的止漏环藉由与挡缘的贴抵或离开而与下出水道呈封闭或张开即可直接进行止入水开关及水流量的控制,可使构件大量减少,降低材料成本,同时当阀体与开关套筒相互套组时,阀套的圆弧状头部可顺导引斜面快速滑入圆弧凸面,不会产生卡角的情形,使组装简易、快速,进而减少工时,实现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其藉由阀体容室内的挡缘与阀套的止漏环相互配合,仅需旋动开关套筒,阀套的圆弧状头部即会随圆弧凸面的弧度移动令阀套的止漏环与阀体的挡缘产生距离,与阀体的下出水孔直接形成止水或入水状态,令阀套在无其它构件的推抵下,使其旋转的力道直接推抵阀套而不会产生抵消,不仅省力,且可达到精确控制出水量微调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其仅利用阀套的止漏环随开关套筒的圆弧凸面弧度的移动即可与阀体的挡缘及下出水道形成贴抵堵塞止水状态或脱离出水状态而可直接进行水流的开关,不仅操作简单,亦使阀套在无任何构件的顶推磨耗下,提高使用寿命,同时因其所需的元件较少,故相对降低元件的损耗率及更新率。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其阀体仅与阀套相互组设,并无容置任何构件,故当水流进入阀体的进水道时,可直接经由阀套由出水道流窜至外管内部而不受阻碍,使出水状态更为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其主要包含一刷体、一伸缩管、一阀组及一接头,所述刷体的中心一体贯设一螺接孔,于该刷体的一侧边凹设一供一刮条穿套定位的穿槽,所述伸缩管均设为中空状,且由一螺接套体、一锁套、一套管、一外管、一内管及一止漏套组合而成,所述螺接套体的外围一侧设一螺接段,另一侧内部设一套接孔,所述锁套的一侧设一内螺纹段,末端呈推拔状,所述套管的内部凹设一环槽,于一侧呈一阶状设一外螺纹段,并延设复数迫齿至末端,所述外管与内管相互枢穿,该外管的一侧端设一凸环,所述止漏套的外围套设复数止漏环,于一侧呈一阶状设一套接管,该套接管的内侧外围设一环凹槽,所述阀组由一阀体、一阀套及一开关套筒组合而成,所述阀体的外围上、下侧套设复数止漏环,于该阀体的上段凹设一环槽,中段处凸设一挡缘,下段横向贯穿一容孔,于该容孔的上、下段内部设一出水道及一进水道,所述阀套的两端设呈圆弧状头部,所述开关套筒的内部对应设一偏心圆弧凸面,所述接头的内部设一内螺纹孔,并呈一连续阶状往上设一供一定位套组设的套孔及枢孔,该定位套的一端设一具止漏环的套座与一止漏垫圈相贴抵,另一侧端面凸设一枢柱,其中,所述阀体的容孔内部上、下缘面分别错开贯设一上、下出水孔与所述出水道及进水道相通,于该容孔的中段处环设一挡缘与该下出水孔相邻,所述阀套的一侧设一环凹槽,并套设一止漏环,所述阀套与阀体的容孔相套设,该止漏环与所述容孔的挡缘可呈止水状态地相贴抵堵塞该下出水孔,所述开关套筒可旋动地设置,所述阀套的圆弧状头部可随该圆弧凸面的弧度推抵所述止漏环离开挡缘与该下出水孔呈出水状态地设置。
如上所述的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所述开关套筒的圆弧凸面上侧延设一呈角度的导引斜面,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套与开关套筒相套组,阀套的圆弧状头部可顺导引斜面滑入圆弧凸面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是藉由阀体的上、下出水孔呈上、下左右错开及阀套的止漏环与挡缘相贴抵堵塞下出水孔呈止水状态的结构,仅需将开关套筒往一侧旋动,阀套的圆弧状头部即会随开关套筒的圆弧凸面弧度推抵止漏环离开挡缘与下出水孔形成一出水状态,使水流由进水道直接经阀套进入出水道及伸缩管内部,再由刷体的螺接孔流出,此时即可进行清洁工作;当止漏环离开挡缘的距离越大时,其出水量即相对变大,可直接调控水流量及止入水的开关,操作上更为简易、迅速,且阀套在无其它构件的推抵下,使旋转开关套筒的力道直接推抵阀套,不会产生抵消,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其入水和止水效果极佳,且可精确控制出水量,达到微调的目的;同时其构件少,结构简单,组装简易快速,使用方便省力,且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使用过程中各元件的磨损,节约了材料成本和人工费用。


图1为一公知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一公知结构的止水状态剖示图;图3为一公知结构的入水状态剖示图;图4为另一公知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另一公知结构的止水状态剖示图;图6为另一公知结构的入水状态剖示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的组合剖示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的阀组止水状态局部剖示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的阀组入水状态局部剖示图之一;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的阀组入水状态局部剖示图之二。
5、刷体 51、螺接孔 52、穿槽 53、刮条6、伸缩管61、螺接套体 611、螺接段612、套接孔62、锁套 621、内螺纹段 63、套管 631、环槽632、外螺纹段633、迫齿 64、外管 641、握把套642、凸环643、定位点65、内管 651、定位点66、止漏套 661、止漏环662、套接管663、环凹槽7、阀组 71、阀体 711、止漏环712、环槽713、挡缘714、容孔 7141、上出水孔 7142、下出水孔7143、挡缘 715、出水道716、进水道72、阀套721、圆弧状头部 722、环凹槽7221、止漏环 73、开关套筒731、圆弧凸面732、导引斜面 733、挡肋 8、接头81、内螺纹孔 82、套孔 83、枢孔 84、定位套841、套座8411、止漏环 842、枢柱 85、止漏垫圈具体实施方式
兹列举一种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特点与优点。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其主要包含一刷体5、一伸缩管6、一阀组7及一接头8,其中刷体5的中心一体贯设一螺接孔51,且于一侧边凹设一穿槽52供一刮条53穿套定位,伸缩管6均设为中空状,且由一螺接套体61、一锁套62、一套管63、一外管64、一内管65及一止漏套66所组合而成,其中螺接套体61的外围一侧设一较小的螺接段611,另一侧内部设一套接孔612,锁套62的一侧设一内螺纹段621,末端呈推拔状,套管63的内部适当处凹设一环槽631,于一侧呈一阶状设一外螺纹段632并延若干迫齿633至末端,外管64与内管65相互枢穿,外围套设一握把套641,并于一侧端设一凸环642,止漏套66的外围适当处套设若干止漏环661,于一侧呈一阶状设一套接管662,该套接管662的内侧外围设一环凹槽663,阀组7由一阀体71、一阀套72及一开关套筒73所组合而成,其中阀体71的外围上、下侧套设若干止漏环711,于上段适当处凹设一环槽712,中段处凸设一挡缘713,下段适当处横向贯穿一容孔714,该容孔714与阀套72相配合,于容孔714的上、下缘面分别于左、右侧错开贯设一半月形的上、下出水孔7141、7142,并环设一挡缘7143与下出水孔7142相邻,上段内部贯设一出水道715与上出水孔7143相通,下段内部设一进水道716与下出水孔7142相通,阀套72的两侧端设呈圆弧状头部721,于一侧设一环凹槽722,并套设一止漏环7221,开关套筒73的内部适当处对应设一偏心圆弧凸面731,该圆弧凸面731的上侧呈一角度延设一导引斜面732,并于适当处凸设若干挡肋733,接头8的内部设一内螺纹孔81,并呈一连续阶状往上设一套孔82及一枢孔83供一定位套84穿设,该定位套84的一端设一具止漏环8411的套座841,另一端凸设一枢柱842,套座841的端面并设一止漏垫圈85相贴抵。
其欲组合时,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的组合剖示图,先将刮条53穿套入刷体5的穿槽52,再将外管64上侧由下往上置入套管63内部至凸环642与环槽631相套合定位,随后将止漏套66的套接管662由内管65的一侧套入,并予内管65的下侧表面适当处予以冲压若干定位点651与环凹槽663相契合令止漏套66套固于内管65,再将内管65由外管64的下侧枢套贯穿而出,再将锁套62由内管65上侧枢套入并令内螺纹孔621与套管63的外螺纹段632相螺合而迫紧迫齿633使内管65定位,再将内管65的上侧与螺接套体61的套接孔612相套固,即完成伸缩管6的组装,随后将阀体71套入外管64下侧内部并于外管64的下侧表面适当处予以冲压若干定位点643与环凹槽712相契合令阀体71套固于外管64,再将阀套72由容孔714的一侧套入至止漏环7221挡止于挡缘7143而将下出水孔7142封闭堵住呈止水状态,此时圆弧状头部721即穿出容孔714外,随后将开关套筒73由下往上顺导引斜面732套于阀体71下段至挡肋733贴抵于挡缘713,同时令阀套72的圆弧状头部721恰可抵触于圆弧凸面731上(如图9所示),再将定位套84的枢柱842由接头8的枢孔83枢穿而出令套座841与套孔82相套合,随后将枢柱842固结(如超音波或黏结等方式)于阀体71的进水道716,最后将螺接套体61的螺接段611与刷体5的螺接孔51相螺合,则可完成清洁刷的组装。
其欲使用时,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的入水状态剖示图一(请同时参考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的入水状态剖示图二),藉由阀体71的上、下出水孔7141、7142呈上、下左右错开及阀套72的止漏环7221与挡缘7143相贴抵堵塞下出水孔7142呈止水状态的结构,故仅需将开关套筒73往一侧旋动,阀套72的圆弧状头部721即会随开关套筒73的圆弧凸面731弧度推抵止漏环7221离开挡缘7143而逐次与下出水孔7142形成一出水状态,使水流由进水道716直接经阀套72进入出水道715及伸缩管6内部,再由刷体5的螺接孔51流窜而出,此时即可进行清洁工作,且当止漏环7221离开挡缘7143的距离越大时,其出水量即相对变大,可直接调控水流量及止入水的开关,操作上更为简易、迅速,且阀套72在无其它构件的推抵下,使旋转开关套筒73的力道直接推抵阀套72,不会产生抵消,不仅省力,亦可精确控制出水量,达到微调的目的。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组件的置换、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之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其主要包含一刷体、一伸缩管、一阀组及一接头,所述刷体的中心一体贯设一螺接孔,于该刷体的一侧边凹设一供一刮条穿套定位的穿槽,所述伸缩管均设为中空状,且由一螺接套体、一锁套、一套管、一外管、一内管及一止漏套组合而成,所述螺接套体的外围一侧设一螺接段,另一侧内部设一套接孔,所述锁套的一侧设一内螺纹段,末端呈推拔状,所述套管的内部凹设一环槽,于一侧呈一阶状设一外螺纹段,并延设复数迫齿至末端,所述外管与内管相互枢穿,该外管的一侧端设一凸环,所述止漏套的外围套设复数止漏环,于一侧呈一阶状设一套接管,该套接管的内侧外围设一环凹槽,所述阀组由一阀体、一阀套及一开关套筒组合而成,所述阀体的外围上、下侧套设复数止漏环,于该阀体的上段凹设一环槽,中段处凸设一挡缘,下段横向贯穿一容孔,于该容孔的上、下段内部设一出水道及一进水道,所述阀套的两端设呈圆弧状头部,所述开关套筒的内部对应设一偏心圆弧凸面,所述接头的内部设一内螺纹孔,并呈一连续阶状往上设一供一定位套组设的套孔及枢孔,该定位套的一端设一具止漏环的套座与一止漏垫圈相贴抵,另一侧端面凸设一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容孔内部上、下缘面分别错开贯设一上、下出水孔与所述出水道及进水道相通,于该容孔的中段处环设一挡缘与该下出水孔相邻,所述阀套的一侧设一环凹槽,并套设一止漏环,所述阀套与阀体的容孔相套设,该止漏环与所述容孔的挡缘可呈止水状态地相贴抵堵塞该下出水孔,所述开关套筒可旋动地设置,所述阀套的圆弧状头部可随该圆弧凸面的弧度推抵所述止漏环离开挡缘与该下出水孔呈出水状态地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套筒的圆弧凸面上侧延设一呈角度的导引斜面,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套与开关套筒相套组,阀套的圆弧状头部可顺导引斜面滑入圆弧凸面地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清洁刷的入水控制结构,其主要包含一刷体、一伸缩管、一阀组及一接头,其中刷体的中心一体贯设一螺接孔与一伸缩管相互螺接,该伸缩管的外管一侧套设一阀组,该阀组的阀体内部上、下段分别设一出水道及一进水道,并分别与容室的上、下出水孔相通,该容室设一挡缘与下出水孔相邻,且供一阀套的止漏环贴抵挡止堵塞下出水孔形成止水状态,再于阀体的下段套设一具圆弧凸面的开关套筒与阀套的圆弧状头部相抵触以控制阀套的止漏环与阀体容室的挡缘距离控制止入水及水流量,并设一具定位套的接头与阀组相互固结;藉由上述结构,该清洁刷仅藉由阀组即可控制止入水及水流量,具有组装元件少、节省材料成本及操作简易等优点。
文档编号B05B1/30GK2621835SQ0323849
公开日2004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5日
发明者王金垣 申请人:源美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