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物件移动式紫外光固化漆的固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料的固化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物件移动式紫外光固化漆的固化设备。
背景技术:
物件涂装UV漆后,现有的固化设备主要是用于水平面涂料的固化,物件在传动装置的驱动下,送入固化箱内在紫外灯光的照射下进行固化。其紫外灯安装有抛物线或椭圆形灯罩,使灯管的紫外光形成平行光束或聚焦一点垂直向下,幅射在被加工件的水平面上,完成对被加工件水平面涂料的固化,而被加工件其它部位,如侧面、底面则无法进行固化,对于一些造型较复杂的部件,如家具、各种部件、管状物及雕刻木制工艺品更是不能使用此设备进行固化。并且在固化箱内,温度急剧升高,对物件涂层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如气泡、涂层开裂、脱落等弊病。另外出于降温的需要,必须对箱体内进行强制抽风散热。由于通风量过大,易于将大量的尘埃带入箱体内,造成涂层表面粗糙不平。温度过高也不利于一些不耐温、易发生热变形基材的紫外光固化漆(简称UV漆)涂装的固化。以上缺陷一直是紫外光固化漆涂装工艺中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件移动式紫外光固化漆的固化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物件移动式紫外光固化漆的固化设备,包括密封箱、运载小车,所述密封箱由自动卷帘门分隔为两个室,一个是固化室,一个为屏闭室,在密封箱的底板上设置有纵向轨道,由固化室一直延伸到屏闭室的端部,纵向轨道上设置有移动平台;在固化室内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的灯照装置,屏闭室设有物件进出的自动门;所述灯照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一对安装紫外线灯管的立柱。
所述密封箱包括箱体和箱架,箱体放置在箱架上,所述固化室和屏闭室的顶面设置有排风口,该排气口通过管子与抽风机连接,箱架上具有多个空气入口。
在一对立柱中,其中第一个立柱通过连接头安装有一个或两个横梁,当为一个时,横梁上安装向下照射的紫外线上灯管;当为两个横梁时,其上分别安装向下照射的紫外线上灯管和向上照射的紫外线下灯管;在另一个立柱通过连接头安装横梁,横梁上安装有一对侧灯管。
所述立柱采用长度可调的精密线性模组,该组件通过四个螺钉与底座和连接头连接,横梁同样采用长度可调的精密线性模组,其一端与连接头连接,另一端为悬臂。
所述立柱包括一根立杆、正反螺纹杆和将立杆和螺纹杆连接的灯管滑套,螺纹杆的一端与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灯管滑套具有两个孔,其中一个为通孔,另一个螺纹孔,通孔套装在立杆上,螺纹孔安装在正反螺纹杆上,横杆与灯管滑套连接;安装侧灯的横杆的结构有立杆相同。
所述上灯管、下灯管和侧灯管具有平面型灯罩或在被加工物件移动方向的两边设置有折边的平面灯罩。灯罩与灯之间的距离为10mm。
所述灯架的牵引装置包括动力机和牵引带、牵引绳或牵引链,灯架安装在牵引带、牵引绳或牵引链上。
所述灯架的牵引装置包括动力机和牵引带、牵引绳或牵引链,灯架安装在牵引带、牵引绳或牵引链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化设备采用紫外光散射、反射及交叉光束等对物件进行固化,克服了箱体内温度过高和尘埃进入的缺陷,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给涂层表面带来的弊病,实现了快速固化、节省时间、保证了固化质量,还极大地扩展了固化基材的范围,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法和设备可以固化纸张及纸制品、纺织品、皮革制品、合成材料、金属、木材、塑料制品等各种材料制品涂装紫外光固化漆。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物件移动式紫外光固化漆的固化设备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物件移动式紫外光固化漆的固化设备。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物件移动式紫外光固化漆的固化设备,包括密封箱1、运载被加工物件的小车11。所述密封箱1由自动卷帘门9分隔为两个室,一个是固化室21,一个为屏闭室22,在密封箱的底板上设置有纵向轨道10,从固化室一直延伸到屏闭室的端部,纵向轨道10上设置有移动平台19;在固化室内,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的灯照装置,屏闭室设有物件进出的自动门12;所述灯照装置包括底座15、设置在底座上的一对安装紫外线灯管的立柱3、5。
所述密封箱包括箱体和箱架20,箱体放置在箱架上。在固化室与屏闭室的顶面各设置有至少一个排风口,该排气口通过管子2与抽风机连接,抽风机设置在空气经过净化的工作间的外面,以免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箱架上具有多个空气入口。
在一对立柱中,其中第一个立柱5通过连接头安装有一个或两个横梁。当为一个横梁时,其上安装向下照射的紫外线上灯管7,用于对被加工物件的上表面进行固化;当为两个横梁时,其上分别安装向下照射的紫外线上灯管7和向上照射的紫外线下灯管18,这样可以对被加工物件的上、下两个表面同时进行固化。在另一个立柱3通过连接头安装横梁16,横梁16上安装有一对侧灯管4。
所述立柱采用长度可调的精密线性模组(可以市购)。该组件通过四个螺钉与底座和连接头连接,横梁同样采用长度可调的精密线性模组,其一端与连接头连接,另一端为悬臂。
所述立柱也可采取如下形式它包括一根立杆、正反螺纹杆和将立杆和螺纹杆连接的灯管滑套8,螺纹杆的一端与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灯管滑套8具有两个孔,其中一个为通孔,另一个螺纹孔,通孔套装在立杆上,螺纹孔安装在正反螺纹杆上,横杆与灯管滑套8连接。安装侧灯的横杆的结构有立杆相同,当需要调节灯管的高度和两灯管之间的距离时,转动螺纹杆,灯管滑套8在立柱上可以上、下移动,即改变灯管7相对于被加工物件的位置或改变上,7和下导杆18之间的距离。
所述上灯管、下灯管和侧灯管具有平面型灯罩或在被加工物件移动方向的两边设置有折边的平面灯罩7。灯罩与灯之间的距离为10-250mm。其距离的大小根据UV漆的固化速度及被固化的物件材料确定,紫外光固化漆的固化速度快则距离大,反之距离则小,材料的热敏感性强弱不同,其距离不同。
所述灯照装置设置有牵引装置,包括动力机和牵引带、牵引绳或牵引链,灯照装置安装在牵引带、牵引绳或牵引链上,动力机运行即带动灯架运动。
所述运载被固化物件的小车11具有机架和车轮,其机架放置被加工物件的框架面向灯架的一面是悬臂(参见图3中的虚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化设备放置在经过净化的工作间内,其屏闭室的进出自动门12外设置有与纵向轨道垂直的横向轨道14。当运载小车11载着被加工物件沿横向轨道14进入移动平台19后,移动平台可沿纵向轨道10向固化箱移动,自动卷帘门9启开,移动平台19进入固化室,经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完成固化后,返回屏闭室,固化室与屏闭室之间的自动门关闭,屏闭室的进出门启开,小车沿轨道退出,全部程序完成。
权利要求1.物件移动式紫外光固化紫外光固化漆的固化设备,其特征是包括密封箱(1)、运载小车(11),所述密封箱(1)由自动卷帘门(9)分隔为两个室,一个是固化室(21),一个为屏闭室(22),在密封箱的底板上设置有纵向轨道(10),由固化室一直延伸到屏闭室的端部,纵向轨道(10)上设置有移动平台(19);在固化室内(21)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的灯照装置,屏闭室设有物件进出的自动门(12);所述灯照装置包括底座(15)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一对安装紫外线灯管的立柱(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密封箱包括箱体和箱架(20),箱体放置在箱架上,所述固化室(21)和屏闭室(22)的顶面设置有排风口,该排气口通过管子(2)与抽风机连接,箱架上具有多个空气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化设备,其特征是在一对立柱中,其中第一个立柱(5)通过连接头安装有一个或两个横梁,当为一个时,横梁上安装向下照射的紫外线上灯管(7);当为两个横梁时,其上分别安装向下照射的紫外线上灯管(7)和向上照射的紫外线下灯管(18);在另一个立柱(3)通过连接头安装横梁(16),横梁(16)上安装有一对侧灯管(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立柱采用长度可调的精密线性模组,该组件通过四个螺钉与底座和连接头连接,横梁同样采用长度可调的精密线性模组,其一端与连接头连接,另一端为悬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立柱(5)包括一根立杆、正反螺纹杆和将立杆和螺纹杆连接的灯管滑套(8),螺纹杆的一端与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灯管滑套(8)具有两个孔,其中一个为通孔,另一个螺纹孔,通孔套装在立杆上,螺纹孔安装在正反螺纹杆上,横杆与灯管滑套(8)连接;安装侧灯的横杆的结构有立杆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固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上灯管、下灯管和侧灯管具有平面型灯罩(6)或在被加工物件移动方向的两边设置有折边的平面灯罩,灯罩与灯之间的距离为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灯照装置设置有牵引装置,该装置包括动力机和牵引带、牵引绳或牵引链,灯照装置安装在牵引带、牵引绳或牵引链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化设备,其特征是灯照装置设置有牵引装置,该装置包括动力机和牵引带、牵引绳或牵引链,灯照装置安装在牵引带、牵引绳或牵引链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物件移动式紫外光固化漆的固化设备,包括密封箱、运载小车,所述密封箱由自动卷帘门分隔为两个室,一个是固化室,一个为屏蔽室,在密封箱的底板上设置有纵向轨道,由固化室一直延伸到屏蔽室的端部,其上设置有移动平台;在固化室内,设置有固定安在底板上的灯照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一对安装紫外线灯管的立柱。该设备克服了箱体内温度过高和尘埃进入的缺陷,解决了现有技术给涂层表面带来的弊病,实现了快速固化、节省时间、保证了固化质量,还极大地扩展了固化基材的范围,该方法和设备可以固化纸张及纸制品、纺织品、皮革制品、合成材料、金属、木材、塑料制品等各种材料的制品。
文档编号B05D3/02GK2738896SQ20042007747
公开日2005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9日
发明者赫恩龙 申请人:赫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