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烟雾弥雾两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具体涉及一种脉冲烟雾弥雾两用机。
技术背景脉冲烟雾两用式喷雾机广泛应用于农业机各种果树、大棚种植的蔬菜等的病虫 害的防治,现有使用的喷雾机使用中劳动强度大,化油器采用侧喷式,喷雾效果差,且化油 器不能耐高温,化油器内电压的高低也不易调节,油路和药路接口处多采用铁件,容易被腐 蚀,使用寿命不长,化油器中气体的进出很不方便,启动电压较低喷出雾的距离短。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高温、喷雾效果好、启动电压高 、气压可调的脉冲烟雾两用 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和安装在其上的脉冲发动机、供油箱、 喷管、药液管路、机油管路、喷头、化油器、电源等。化油器外有铝板制作的呼气孔,以便于气体的进出,化油器内部设有呼气耐高温 可调网,可根据所需气压的多少调节网的数量,从而更好的控制喷雾机的气压以及喷出雾 的距离。化油器的油针接口处的规格为M4-M5,油路卡套丝口处的规格为M12-M14,油针与 油路卡套正确结合可通过调节油针来控制喷雾机马力的大小。化油器的药路和油路接口处采用铜件,能更好的抗氧化,延长使用寿命,化油器采 用尼龙制作可更耐高温。化油器上安有点火装置,点火装置输入6V电压即可达到14000V的启动电压,点火 装置上同时安有固定电极和可调电极,两者之间的距离为4-6mm,固定电极外设有散热绝缘 层,以便于喷雾机更好的对外散热。本实用新型油箱底部做了进一步改进,成斜面状,待油快用完时可以使油利用的
更完全。本实用新型在化油器平面的机架上设有隔热板,隔热板与机架之间又一定的距 离,更利于散热和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设有手动充气装置,根据药液箱中所加药物的不同,可喷出弥雾或喷 雾状的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化油器中气体进出方便,输入6V电压即可达到较高的 启动电压,根据调节网的数量调节电压,可控制喷出雾的距离,药路和油路接口处可长期正 常使用,油箱底部成斜面状,能使油完全使用,根据药液的不同,可喷出弥雾或喷雾状的药, 整个机器可更耐高温且装有散热层,散热效果更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2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剖面图图中1机架、2化油器、3喷管、4爆发管、5油箱、6电源、7药液箱、8充气装置、9点 火开关、10药液管、11散热绝缘层、12点火装置、13固定支架、14油管、15隔热板、16防护 罩、17化油器后盖、18喷药开关、19脉冲电压、20固定电机、21可调电机、22油阀、23进气 嘴、24油嘴
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和设在其上的化油器2、喷管3、爆发管4、油箱 5、充气装置8、药液管10、散热绝缘层11和电源6,化油器2上设有点火装置12,油箱5的 底部采用斜面状,由固定支架13固定,电源6与点火装置12相连接,机架1上设有点火开 关9,机架1上设有固定电极20和可调电极21,两者之间的距离为4-6mm,固定电极20外设 有散热绝缘层11,隔热板1 5与机架1之间有一定的间隙,防护罩16上设有进气孔。
权利要求烟雾弥雾两用机,包括机架和安装在其上的脉冲发动机、供油箱、喷管、药液管路、机油管路、喷头、化油器、电源。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烟雾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化油器内装有耐高温可调网,化 油器外装有铝板制作的呼气孔,利于气体进出。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烟雾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化油器油针接口处的规格为 M4-M5,油路卡套丝口规格为M12-M14,油针与油路卡套可更好的连接。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烟雾两用机,其特征在于电路点火装置输入6V电压,启动 电压可达14000V.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烟雾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化油器的油路和药路接口处均采 用铜件。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烟雾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化油器采用尼龙制作。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烟雾两用机,其特征在于供油路和回油路各安装一个单向节。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烟雾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化油器器平面的机架上设有隔热板。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烟雾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同时安装有固定电极和可调电 极,两者之间距离为4-6mm.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烟雾两用机,其特征在于油箱底部呈斜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烟雾两用式喷雾机,包括机架和安装在其上的脉冲发动机、供油箱、喷管、药液管路、机油管路、喷头、化油器、电源等装置组成,化油器采用尼龙制成,可更耐高温,化油器内设有耐高温可调网,化油器外有铝板制作的呼气孔,点火装置同时安装有固定电极和可调电极,可达到的起动电压高,化油器平面的机架上设有隔热板,油箱底部成斜面状。这样喷雾机的使用寿命长,喷雾距离也可调。
文档编号B05B7/12GK201565390SQ200920170360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5日
发明者王高 申请人: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