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手柄可掀式后背门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2164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手柄可掀式后背门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背门涂装工艺用支撑架。
背景技术
涂装车间在进行白车身涂装过程中,需要对后背门进行支撑,在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01745492A,名称为“一种在汽车涂装中支撑后盖的辅具”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涂装过程中用于支撑后背门的工装,它的支撑杆上端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固定在后背门上,下端为柱头,直接撑在后备箱上,以上辅具有余下不足,下端直接为柱头支撑,不稳定,在中、 面涂过程中,是通过拿住支撑杆将后背门掀起的,使得人离后背门太近,容易碰到后背门的漆膜,对湿漆膜造成损伤,在中国专利号为ZL200820100950. 1名称为“一种汽车后背门涂装用锁定工装”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将后背门掀起进行涂装而不会损伤漆膜的工装, 但它不能支撑后背门,在漆膜干后才能将后背门放下并锁定在后围上,抓住本工装等待漆膜干,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后背门涂装时既不破坏后背门上的漆膜层就可掀起后背门又能对后背门进行支撑且支撑稳固的带手柄可掀式后背门支撑架,解决了现有工装在后背门涂装过程中能掀起后背门时不会破坏后背门表面的漆膜层的不能支撑后背门,能支撑后背门的在掀起后背门时会破坏漆膜的问题。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带手柄可掀式后背门支撑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螺栓,所述支撑杆下端设有叉头,所述支撑板连接手柄。在对车身涂装前,将支撑板上的螺栓穿设在后背门的背门锁安装孔内,然后用螺母连接在此螺栓上,使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后背门上,叉头卡在汽车的后围上部边缘位置,喷涂时直接通过手柄将后背门掀起,实现后背门内板外表面的喷涂,由于通过设计手柄去掀起后背门时,人体距离后背门较远故不会破坏后背门上尚未干的漆膜层,同时涂好后能通过支撑杆将后背门起支撑住,不需要人工抬着或通过其它部件支撑,支撑杆下设有叉头,通过叉头卡在后围上,固定稳固。作为优选,所述叉头呈“η”字形、由“7”字形的叉头体与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部分所围成。结构简单,便于制作,“η”字形使得叉头的两个侧部与后围的内外表面基本平行,叉头卡在汽车外围上时固定效果较好。作为优选,所述手柄包括连接杆和手拉杆,所述连接杆依次设有上连接杆体、中连接杆体、下连接杆体,所述中连接杆体与所述上连接杆体相垂直,所述下连接杆体平行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手拉杆连接在所述上连接杆体的末端,所述上连接杆体与所述手拉杆呈“Τ”字形连接。下连接杆体平行连接在支撑板上,通过手柄掀起后背门的过程中,支撑板的受力面大,支撑板不易损坏,手柄与支撑板的连接强度好,设置手拉杆且手拉杆与上连接杆体呈“Τ”字形连接,使用时可用双手抓在手拉杆的两端,采取上推或上抬(视使用者身高而定)的方式将后背门掀起,使得掀起作业轻松省力,中连接杆体与上连接杆体垂直连 接,使得上连接杆体自由端位置合适,在保证掀起后背门的作业方便的同时,兼顾上连接杆体末端与后背门间的距离,以防产生作业时作业人员的服装碰到涂层而损坏涂层的事故。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杆体为圆柱形,所述上连接杆体焊接在所述支撑板上。圆柱形设计使得上连接杆体与支撑板间的接缝大,有利于焊接时焊渣填在此缝隙内形成连接带,二者之间的连接更加之牢固。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依次设有上支撑杆体、中支撑杆体、下支撑杆体,所述中支撑杆体与所述下支撑杆体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上支撑杆体平行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上支撑杆体平行连接在支撑板上,当支撑杆支撑住后背门时,支撑板的受力面大,支撑板不易损坏,支撑杆与支撑板的连接强度好,将中支撑杆体与下支撑杆体间的夹角设计为钝角,是因为当用支撑杆支起后背门时,后背门的后部与后围不在同一竖直面上,钝角设计时支撑杆叉头对后围的破坏作用小。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撑杆体为圆柱形,所述上支撑杆体焊接在所述支撑板上。圆柱形设计使得上支撑杆体与支撑板间的接缝大,有利于焊接时焊渣填在此缝隙内形成连接带,二者之间的连接更加之牢固。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垂直于所述叉头所在的平面。使支撑杆与后围的连接更加平稳,同时支撑过程中,支撑杆下端与后围的接触线较长, 使后围的受力面大,不易损伤后围。作为优选,所述平衡杆为圆柱形杆。圆形杆不易刺伤后围。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因带有手柄,施工过程中可将后背门掀起,避免了人手与背门部位湿漆膜的直接接触且距离后背门较远,很好的保护了背门部位的漆膜,设有支撑杆,能对后背门起支撑作用,支撑杆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背门锁安装孔上、另一端通过叉头卡在后围上,故安装容易、拆卸方便,连接稳固,基本上都为杆状部件故制作简单、便于流水作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一种带手柄可掀式后背门支撑架,包括支撑杆1,支撑杆1的上端连接在支撑板2的左侧表面上,支撑板2的右表面上设有两颗螺栓3,支撑杆1的下端设有叉头4,支撑板2的左侧表面与手柄5的下端相连,手柄5包括连接杆和手拉杆52,连接杆由从上而下依次连接在一起的上连接杆体 53、中连接杆体54、下连接杆体55三部分构成,上连接杆体53、中连接杆体54、下连接杆体 55三者为一体结构,中连接杆体54与上连接杆体53相垂直,下连接杆体55平行连接在支撑板2的左侧表面上,下连接杆体55为圆柱形,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支撑板2相连,设计为圆柱形使得焊接时能于二者的连接处形成由焊渣填成的第一连接带56,使其连接牢固,手拉杆52连接在上连接杆体53的末端,上连接杆体53与手拉杆52呈“T”字形连接,支撑杆1 由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在一起的上支撑杆体11、中支撑杆体12、下支撑杆体13三部分构成,上支撑杆体11、中支撑杆体12、下支撑杆体13三者为一体结构,中支撑杆体12与下支撑杆体13之间的夹角14为钝角,上支撑杆体11平行连接在支撑板2的左侧表面上,上支撑杆体11为圆柱形,上支撑杆体11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支撑板2相连,设计为圆柱形使得焊接时能于二者的连接处形成由焊渣填成的第二连接带16,使其连接牢固,叉头4呈“η”字形,叉头4由“7”字形的叉头体41焊接在下支撑杆体13的下端部分所围成,下支撑杆体13的下端设有平衡杆15,平衡杆15垂直于叉头4所在的平面,平衡杆15为 圆柱形杆。 使用时,在涂装前将螺栓3穿过后背门的背门锁安装孔后用螺母锁住,叉头4卡在后围上部边缘位置,其中平衡杆15位于后围的内侧面,叉头体41位于后围的外侧面,喷涂时直接通过抓住手拉杆52上推或抬,即可将背门掀起,实现背门内板外表面的喷涂,不需接触后背门,因此不会破坏后背门上的漆膜层。
权利要求1.一种带手柄可掀式后背门支撑架,包括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端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杆下端设有叉头,所述支撑板一侧设有螺栓,所述支撑板另一侧连接手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手柄可掀式后背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头呈“η”字形、由“7”字形的叉头体与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部分所围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手柄可掀式后背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连接杆和手拉杆,所述连接杆依次设有上连接杆体、中连接杆体、下连接杆体,所述中连接杆体与所述上连接杆体相垂直,所述下连接杆体平行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手拉杆连接在所述上连接杆体的末端,所述上连接杆体与所述手拉杆呈“Τ”字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手柄可掀式后背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依次设有上支撑杆体、中支撑杆体、下支撑杆体,所述中支撑杆体与所述下支撑杆体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上支撑杆体平行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手柄可掀式后背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杆体为圆柱形,所述上支撑杆体焊接在所述支撑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手柄可掀式后背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垂直于所述叉头所在的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手柄可掀式后背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杆为圆柱形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手柄可掀式后背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依次设有上支撑杆体、中支撑杆体、下支撑杆体,所述中支撑杆体与所述下支撑杆体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上支撑杆体平行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手柄可掀式后背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垂直于所述叉头所在的平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后背门涂装工艺用支撑架。一种带手柄可掀式后背门支撑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杆下端设有叉头,所述支撑板一侧连接手柄,所述支撑板另一侧上设有螺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后背门涂装时既不破坏后背门上的漆膜层就可掀起后背门又能对后背门进行支撑且支撑稳固的带手柄可掀式后背门支撑架,解决了现有工装在后背门涂装过程中能掀起后背门时不会破坏后背门表面的漆膜层的不能支撑后背门,能支撑后背门的在掀起后背门时会破坏漆膜的问题。
文档编号B05C11/00GK201940340SQ20102062037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4日
发明者吴成明, 回金楷, 康平平, 曹增华, 李丽娜, 李书福, 杨健, 赵福全, 陈伟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