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桶式甩水气体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948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桶式甩水气体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桶式甩水气体雾化器,属于雾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雾化气体发生装置很多用于作为空气加湿器和淬火装置供应淬火气体。但有的雾化气体发生装置结构过于复杂或供水不充分,或者没能减少动力源的使用,有的既造成供水不足,浪费动力源,也不能实现单位雾化量的控制,既浪费了资源,又没能实现简单操控,甚至雾化气体质量受到影响,而且操作、使用极不方便。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实现节约能源,充分雾化,结构简单,单位时间内的雾化量的可控,克服传统气体雾化的局限,充分挖掘雾化气体发生装置结构简化,雾化高效的潜力,提高雾化气体质量,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的雾化气体发生装置,利用可调的雾化气体发生装置进行气体雾化,实现操作方便,雾化充分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桶式甩水气体雾化器,包括装置壳体I、水叶轮4、垫圈
5、甩水转轴6、小孔甩桶7、圆柱网8、扇叶9、雾化筒10、支架11、电机13和水箱15 ;壳体I是底部为供水池12的圆柱状结构,其内腔底部设置支架11,支架11上安置雾化筒10,雾化筒10上安置水箱15和电机13 ;水箱15为底部设有伸于壳体I底部的出水管3的环柱状结构,其中心空腔套于电机13上、下部嵌于壳体I上开口中并保持一定间距;甩水转轴6和小孔甩桶7、圆柱网8、扇叶9同转轴,其转轴与电机13的输出轴连接;甩水转轴6的下端伸进下壳体I底部供水池12中,其下端固定水叶轮4、上部套固小孔甩桶7,水叶轮4与供水池12的水面接触;圆柱网8罩于水叶轮4和小孔甩桶7外,其下端固于供水池12底部,小孔甩桶7上端与扇叶9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圆柱网8与雾化筒10和壳体I之间形成雾化空间,嵌于壳体I开口中的水箱15下部与壳体I之间形成雾气出口。水叶轮4通过螺母2和弹性垫圈固定在甩水转轴6下端头上。所述嵌于壳体I开口中的水箱15下部与壳体I之间的间距为3 10mm,具体尺寸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所述小孔甩桶7上端与扇叶9之间的间距为5 20mm,具体尺寸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所述小孔甩桶7中装有海绵17,其桶壁上的小孔16均匀分布,小孔孔径为O. 5
I.5mm、孔距为I. 5 3mm,具体尺寸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所述水叶轮4的叶片数量为2 6个,水叶轮4与供水池12水面接触的吃水厚度为2 5mm。根据实际需要具体确定水叶轮的叶片数量和吃水厚度,通过调整垫圈5的数量调节水叶轮4的高度,从而控制吃水厚度;可调垫圈5的数量根据实际所需水叶轮的吃水厚
度确定。[0009]所述电机13外罩有电机罩14,以起到防尘和美化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水叶轮4与水面13接触,水叶轮4在电机带动下旋转,供水池12中的水被旋起竖直飞溅粘附到小孔甩桶7内表面的海绵上,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小孔甩桶7上的小孔飞出碰撞、穿越圆柱网8,最终形成很小的水珠,再与由扇叶9产生的强风相互作用后,在圆柱网8与雾化筒10和壳体I之间形成雾化空间中形成雾化气体,再通过嵌于壳体I开口中的水箱15下部与壳体I之间的出气孔排出。通过增减垫圈5的数量来调整水叶吃水厚度来控制飞溅水流的水量多少,可控制小水珠的密度,达到雾化气体的浓度和单位雾化量。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叶轮旋起水到甩桶上的海绵上,量足且及时,水滴通过粘附、甩出、碰撞穿越,变成很小的水珠,雾化效果好,利用可调垫圈调节单位时间供水量,既能充分供水,又能保证雾化气体质量,具有可根据需要调节雾化浓度和量、控水简单、动力节减可 控、控水充分、雾化量大等优点,既能提高雾化率,又能保证雾化气体质量,用于空气加湿,也可用于对工件进行雾化淬火。

图I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甩水转轴与水叶轮和小孔甩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甩水转轴与水叶轮和小孔甩桶连接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叶轮F向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水叶轮A-A剖视示意图。图中1-壳体,2-螺母,3-水箱出水管,4-水叶轮,5-垫圈,6-甩水转轴,7_小孔甩桶,8-圆柱网,9-扇叶,10-雾化筒,11-支架,12-供水池,13-电机,14-电机罩,15-水箱,16-甩桶小孔,17-甩桶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所述内容。实施例I :如图1-6所示,本桶式甩水气体雾化器,包括装置壳体I、水叶轮4、垫圈
5、甩水转轴6、小孔甩桶7、圆柱网8、扇叶9、雾化筒10、支架11、电机13和水箱15 ;壳体I是底部为供水池12的圆柱状结构,其内腔底部设置支架11,支架11上安置雾化筒10,雾化筒10上安置水箱15和电机13 ;水箱15为底部设有伸于壳体I底部的出水管3的环柱状结构,其中心空腔套于电机13上、下部嵌于壳体I上开口中并保持一定间距;甩水转轴6和小孔甩桶7、圆柱网8、扇叶9同转轴,其转轴与电机13的输出轴连接;甩水转轴6的下端伸进下壳体I底部供水池12中,其下端固定水叶轮4、上部套固小孔甩桶7,水叶轮4与供水池12的水面接触;圆柱网8罩于水叶轮4和小孔甩桶7外,其下端固于供水池12底部,小孔甩桶7上端与扇叶9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圆柱网8与雾化筒10和壳体I之间形成雾化空间,嵌于壳体I开口中的水箱15下部与壳体I之间形成雾气出口。水叶轮4通过螺母2和弹性垫圈固定在甩水转轴6下端头上,电机13外罩有电机罩14。[0021]嵌于壳体I开口中的水箱15下部与壳体I之间的间距为5mm,小孔甩桶7上端与扇叶9之间的间距为10mm。小孔甩桶7中装有海绵17,其桶壁上的小孔16均匀分布,小孔孔径为O. 5_、孔距为2_。水叶轮4的叶片数量为4个,水叶轮4与供水池12内水面接触的吃水厚度为2mm,垫圈5的数量为3个。实施例2 :如图1-6所不,本桶式甩水气体雾化器的结构与实施例I相同,嵌于壳体I开口中的水箱15下部与壳体I之间的间距为10mm,小孔甩桶7上端与扇叶9之间的间距为20mm。小孔甩桶7桶壁上的小孔16的孔径为I. 5臟、孔距为3mm。水叶轮4的叶片数量为6个,水叶轮4与供水池12水面接触的吃水厚度为5mm,垫圈5的数量为5个。实施例3 :如图1-6所不,本桶式甩水气体雾化器的结构与实施例I相同,嵌于壳体I开口中的水箱15下部与壳体I之间的间距为3mm,小孔甩桶7上端与扇叶9之间的间距为5mm。小孔甩桶7桶壁上的小孔16的孔径为1臟、孔距为I. 5mm。水叶轮4的叶片数量为2个,水叶轮4与供水池12水面接触的吃水厚度为3mm,垫圈5的数量为2个。·
权利要求1.一种桶式甩水气体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体(I)、水叶轮(4)、垫圈(5)、甩水转轴(6)、小孔甩桶(7)、圆柱网(8)、扇叶(9)、雾化筒(10)、支架(11)、电机(13)和水箱(15);壳体(I)是底部为供水池(12)的圆柱状结构,其内腔底部设置支架(11),支架(11)上安置雾化筒(10),雾化筒(10)上安置水箱(15)和电机(13);水箱(15)为底部设有伸于壳体(I)底部的出水管(3)的环柱状结构,其中心空腔套于电机(13)上、下部嵌于壳体(I)上开口中并保持一定间距;甩水转轴(6)和小孔甩桶(7)、圆柱网(8)、扇叶(9)同转轴,其转轴与电机(13)的输出轴连接;甩水转轴(6)的下端伸进下壳体(I)底部供水池(12)中,其下端固定水叶轮(4)、上部套固小孔甩桶(7),水叶轮(4)与供水池(12)的水面接触;圆柱网(8)罩于水叶轮(4)和小孔甩桶(7)外,其下端固于供水池(12)底部,小孔甩桶(7)上端与扇叶(9)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圆柱网(8)与雾化筒(10)和壳体(I)之间形成雾化空间,嵌于壳体(I)开口中的水箱(15)下部与壳体(I)之间形成雾气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桶式甩水气体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嵌于壳体(I)开口中的水箱(15)下部与壳体(I)之间的间距为3 10mm。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桶式甩水气体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小孔甩桶(7)上端与扇叶(9)之间的间距为5 20mm。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桶式甩水气体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小孔甩桶(7)中装有海绵(17),其桶壁上的小孔(16)均匀分布,小孔孔径为O. 5 I. 5mm、孔距为I. 5 3mm。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桶式甩水气体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水叶轮(4)的叶片数量为2 6个,水叶轮(4)与供水池(12)水面接触的吃水厚度为2 5mm。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桶式甩水气体雾化器,其特征在于电机(13)外罩有电机罩(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桶式甩水气体雾化器,属雾化气体发生装置。包括壳体、水叶轮、垫圈、甩水转轴、小孔甩桶、圆柱网、扇叶、雾化筒、支架、电机和水箱;壳体底部为供水池,其内设置支架,支架上安置雾化筒、水箱和电机;水箱为底部有出水管的环柱状结构,其中心空腔套于电机上、下部嵌于壳体上开口中并保持一定间距;甩水转轴与小孔甩桶、圆柱网、扇叶同转轴,转轴接电机输出轴;甩水转轴下端固定水叶轮、上部套固小孔甩桶,水叶轮与供水池水面接触;圆柱网罩于水叶轮和小孔甩桶外,小孔甩桶与扇叶间有一定间距,水箱下部与壳体间形成雾气出口。可根据需要调节雾化浓度和量、控水简单、雾化效果好、使用方便,可用于空气加湿和工件雾化淬火。
文档编号B05B17/04GK202725412SQ20112052783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6日
发明者李自良, 杨长友, 张时锋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