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功能高山农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轨高山地区用车辆,特别是多功能高山农用车。它不仅适合于高山地区使用,而且也可以在平原和丘岭地区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山区的农民大多是采用铁镐靠人力进行耕种,而收获运输则是靠人抬肩扛等这些古老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采用人力手推独轮车进行运输的,这种手推独轮车主要是由车架及设置在车架前下方的独行走轮和位于车架后下方的两个支撑腿构成。采用上述耕种、收获及运输方式,不仅人们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很难满足农民生产的需要,也很难把山区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高山农用车,它能够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同时,能使农用车转向灵活,操作方便,可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并能一机多用,可进行农田耕、种、收以及运输等多种作业。
其解决方案是在车架前端上方设置有动力机,它通过皮带传动与位于车架前部下方的前行走轮连接。于车架中部上方设置有车箱。并且在车箱内可设置储液袋,可用来储运生活用水或农药液等。在车架后部上方设置有转向车把,连接在前行走轮上的制动器经过连线及操纵杆与转向车把连接,而车座连接在车架的后端。于车架后部下方设置有后行走轮。转向器连接在车架下方。但是,转向器是由与车架连为一体的轴承,与该轴承连为一体的锥齿轮,它通过与其相啮合的锥齿轮及与该锥齿轮同轴的另一锥齿轮同连接在转向车把上的锥齿轮相啮合而构成。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车架上方设置有动力机,它通过皮带传动与位于车架下方的前行走轮连接,还依次设置有车箱、转向车把及车座,后行走轮设置在车架后部下方,而位于车架下方的转向器与转向车把相连接。该农用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转向灵活、便于操作,且能有效地提高劳动效率。当悬挂相应的农具如犁、耙、耧及收获机时,可进行耕、种、收等多种作业。并可作为运输车运送货物甚至生活用水,从而可实现一机多用的目的,是一种高山地区理想的农用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说明。
图1为多功能高山农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功能高山农用车的主视剖视图。
图1、图2中,在车架2前部上方固定安装有动力柴油机1,它通过柴油机皮带轮3、三角皮带4及前行走轮皮带轮6与前行走轮5连接,而前行走轮5通过支架固定于车架2前部下方。在车架2中部上方固定安装有车箱19,其上方有带拉手20的顶盖,一侧面上铰接有车箱侧板18,并设置有排液口9,车箱19内装有储液袋21,它通过排液管与排液口9连通。当作为货物输送车时,可取出储液袋21。在车架2后部上方安装有转向车把17,连接在前行走轮5上作为制动器的刹车片7,通过连接线及操纵杆16与转向车把17连接。于车架2后部下方通过带调节气缸11的两支架连接有后行走轮10,还安装有挂接相应农具的牵引杆13,于两支架之间连接有脚蹬12。柴油机油门控制杆14连接在车架2后部侧面,而车座15插接在车架2后端。在柴油机1处下方的车架2上安装有与车架2连接为一体的滚珠轴承22,它通过与其连为一体的锥齿轮23与连接在齿轮轴25一端上的锥齿轮24相啮合,而连接在齿轮轴25另一端的锥齿轮26与连接在转向车把立柱28上的锥齿轮27相啮合,构成转向器。
工作时,以柴油机1为动力,通过皮带传动驱动行走轮5、10行走。操纵转向车把17,并通过两对锥齿轮27、26及24、23相啮合,带动滚珠轴承22及车架2灵活转向。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高山农用车,包括车架及行走轮,其特征在于在车架(2)前部上方设置有动力机(1),它通过皮带传动与位于车架(2)前部下方的前行走轮(5)连接,于车架(2)中部上方设置有车箱(19),后部上方设置有转向车把(17),连接在前行走轮(5)上的制动器(7)通过连线及操纵杆(16)与转向车把(17)连接,而车座(15)连接在车架(2)的后端,于车架(2)后部下方设置有后行走轮(10),转向器连接在车架(2)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高山农用车,其特征在于车箱(19)内设置有储液袋(21)。
3.如权利要求1所速的多功能高山农用车,其特征在于转向器由与车架连为一体的轴承(22),与轴承(22)连为一体的锥齿轮(23),它通过与其相啮合的锥齿轮(24)及与锥齿轮(24)同轴的锥齿轮(26)同与转向车把(17)相连的锥齿轮(27)相啮合而构成。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高山农用车,主要是在车架上方设置有动力机,它通过皮带传动与位于车架下方的前行车轮连接,还依次设置有车箱,转向车把及车座,后行走轮设置在车架后部下方,位于车架下方的转向器与转向车把连接。该农用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转向灵活,便于操作,且能有效地提高劳动效率。悬挂相应的农具,可进行耕、种、收等多种作业,还可运送货物及水,能一机多用,是一种高山地区理想的农用车。
文档编号B60P3/00GK2431160SQ0024261
公开日2001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11日
发明者刘泰远, 姜舜, 孙德河 申请人:刘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