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装置、附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及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96631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囊装置、附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及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上的气囊装置的构成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在摩托车等车辆上通过安装气囊装置来实现对乘员的保护的各种技术。例如,在自动二轮车上发生前方冲突时收容于安装在车架上的盒内的气囊利用膨胀气体展开膨胀,并由此来约束乘员的技术是公知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此技术中提出了把摩托车的分离为气囊前后方向的壁部通过气囊内部的约束绳来相互连接而确保扩大气囊保护范围的可能性,但进一步追求发生事故时气囊的乘员约束方式的合理性而实现对乘员的彻底保护的要求很高。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37777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就是借鉴于这样的点研究出的,并以提供发生车辆事故时有助于对乘员的彻底保护的气囊构成技术及其相关技术为目的。
为达成上述目的构成了各权利要求所述的发明。这些各权利要求所述的发明典型的是可适用在搭载于各种摩托车上的气囊装置的构成中。况且,本说明书中作为车辆典型例的“摩托车”广义地包含鞍乘车辆,即乘员跨坐在座席方式的车辆,因而包含例如在乘员席的前方并设燃料箱型的自动二轮车、以及乘员席与车把支撑用头管之间形成空间部的小型摩托车型自动二轮车中的任一个。进而除了自动二轮车以外,具有三个以上的行驶轮而且乘员鞍乘入座的车辆(例如用于比萨派送等的三轮摩托车、以及走陡坡用的三轮乃至四轮手推式摩托车)、以及进一步对于如雪车等通过橇或无限轨道带行驶而乘员鞍乘入座的车辆也包含在上述“摩托车”中。
(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中,构成气囊装置的气囊在车辆发生前方冲突时通过充气机等气体供给装置给其内部供给膨胀气体,从而向形成于乘员前方侧的乘员保护区域突出而展开膨胀。
本发明的气囊特别具备连接气囊的相互对置的内壁面之间的连接部件,以便气囊的车辆后方侧壁部向乘员的膨胀通过此连接部件而被限制。作为此连接部件可以适当采用带状、以及绳状等形状的部件。典型的是可以采用把连接部件与带状约束绳(tether)配置在气囊内,同时通过把该约束绳一端缝制在气囊的车辆后方壁部中向乘员膨胀的部位的内避面而被缝合(缝上)的构成。由此,向乘员膨胀的部位被连接部件的张力拉进气囊内侧。因此,气囊向乘员膨胀过程根据连接部件从气囊内侧被限制。
在气囊内壁面中,根据连接部件而从气囊内侧被限制了膨胀的部位,在气囊膨胀时形成相对其周边部为凹陷的凹部。在本发明中,气囊膨胀时根据连接部件在气囊的车辆后方侧壁部形成凹部。此凹部与乘员的头部、胸部、以及肩部啮合,因此对确实地约束乘员很有效。
此外,在本发明中通过连接部件的配置而允许气囊的车辆前方侧壁部向车辆前方膨胀。在这里,会有气囊的车辆前方侧壁部若被阻止向车辆前方膨胀,便在气囊的前侧壁部形成凹部而在气囊与车体构成部件之间形成间隙的情况。若形成这种间隙,会有膨胀起来的气囊难以与仪表盘等车体构成部件啮合而降低了乘员的约束性能的弊端。因此,本发明的气囊构成为通过连接部件允许该气囊的车辆前方侧壁部向车辆前方膨胀。这种构成例如可通过把连接部件的一端连接在与车辆前方侧壁部中向着车辆前方的部分偏离的部位的内壁面上而实现。由此,通过把膨胀的气囊准确地啮合在车体构成部件上而可以提高气囊对乘员的约束性能,且对实现对乘员的彻底保护很有效。
再者,在本说明书中的所谓“车体构成部件”广义地包含直接或间接安装在车体上的各种部件。作为车体构成部件的典型例有仪器类配设用盘以及安装在车体上的车把。且气囊装置被安装在摩托车的车体上以后成为车体构成部件的部件,例如作为构成原来气囊装置的一部分的构成部分而根据此气囊装置被安装在摩托车的车体上而构成车体的一部分的部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所谓“车体构成部件”的范围里。
此外,对于本说明书中“允许”以及“限制”,主要满足只要连接部件允许或限制气囊的膨胀的构成便足矣,而不管允许或限制的强弱。
(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在这里,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连接部件如权利要求2所述,优选至少连接第1壁部的内壁面以及第2壁部的内壁面的构成。
第1壁部形成车辆后方侧壁部中面向乘员的部位。第2壁部形成与面向车辆前方侧壁部的车辆前方的部分偏离的部位。此第2壁部可以是构成车辆前方侧壁部的部位,或者也可以是构成与车辆前方侧壁部不同的壁部,例如膨胀的气囊左右壁部的部位、以及构成膨胀的气囊上下壁部的部位等。在本发明中,连接部件把第1壁部的内壁面与第2壁部的内壁面之间直线状延伸的构成为较典型的例子。除此之外,即使连接部件为没有把第1壁部的内壁面与第2壁部的内壁面之间直线状延伸的状态,最终只要第1壁部的内壁面与第2壁部的内壁面之间被连接,便不管其之间的该连接部件的延伸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这种构成,连接部件的张力作用在面向乘员的第1壁部的内壁面以及与面向车辆前方的部分偏离的第2壁部的内壁面之间。第1壁部的内壁面与第2壁部的内壁面通过被连接部件连接而限制车辆后方侧壁部向乘员膨胀,同时允许气囊的车辆前方侧壁部向车辆前方膨胀。因此,可以实现对实现乘员的彻底保护有效的连接部件的配置状态。
(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装置的构成,连接部件具有第1连接部以及第2连接部。
第1连接部为相互连接形成于膨胀的气囊的车辆右侧的车辆右侧壁部的内壁面、以及形成于车辆左侧的车辆左侧壁部的内壁面的部位。第2连接部为连接第1连接部与第1壁部的内壁面的部位。即第1壁部的内壁面通过第2连接部以及第1连接部与车辆右侧壁部的内壁面以及车辆左侧壁部的内壁面连接。由此,连接部件的张力作用在第1壁部、车辆右侧壁部以及车辆左侧壁部三者之间。因此,通过第2连接部与第1连接部连接的第1壁部向乘员膨胀被限制,同时允许比被第1连接部连接的车辆右侧壁部以及车辆左侧壁部靠前的壁部向车辆前方膨胀。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这种构成,可由第1连接部把膨胀的气囊的左右方向的长度限为一定值,从而对乘员约束时的气囊向左右方向扩散被此第1连接部阻止。例如,在膨胀气囊的左右方向长度不是定值的构成中,气囊与车把等车体构成部件的啮合状态不稳定,从而对气囊的乘员约束性能有限制。对此,如本发明通过把膨胀气囊的左右方向长度根据第1连接部而限制为一定值,能够得到气囊的稳定的乘员约束性能。特别是在本发明中可通过连接部件的合理配置实现这种构成。
(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中,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装置的构成,由通过第1连接部连接的车辆右侧壁部以及车辆左侧壁部形成了啮合部。此啮合部不具有气囊膨胀时与车体构成部件啮合的构成,且典型的是形成车把等车体构成部件能被嵌入的凹凸形状。这种构成可通过接续第1连接部的状态来实现,在车辆右侧壁部及车辆左侧壁部中,在车体构成部件配置的对应位置上形成啮合部。由此,气囊以膨胀时通过啮合部与车体构成部件啮合的状态可进一步提高气囊的乘员约束性能。
(权利要所5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中,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使连接部件形成以相对气囊内壁面的该连接部件的安装部为顶部的多角形、例如三角形。即根据本发明的连接部件形成闭合形状。在本发明中研究了由此连接部件形成的多角形作为安装部的全部或局部为顶部的状态。本说明书中的所谓“顶部”广义地包含连接部件的安装部与气囊的内壁面进行点接触的状态中的顶点、以及连接部件的安装部与气囊的内壁面进行面接触的状态中的顶面等。
如本发明,若是连接部件具有闭合形状的构成,气囊膨胀时作用于连接部件上的张力均衡地分散开,从而可以实现连接部件的合理构成。
(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中,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形成连接部件能够分成多个分割部件的构成。且这些多个分割部件中的各个安装在该分割部件的安装部中的气囊内壁面上。且多个分割部件在与安装部不同的部位中相互连接分割部件之间。即在本发明中的构成为把分割部件安装在气囊内壁面的安装部与连接分割部件之间的连接部错开。
例如,在安装于气囊内壁面的安装部的分割部件相互被连接的构成中,需要同时进行把分割部件安装在气囊内壁的作业以及调节结合部件的各构成部分长度等作业。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构成,气囊内壁面的安装部与连接分割部件之间的连接部相互被错开,所以能够很容易地调节把连接部件安装在气囊上时的连接部件的各构成部分的长度,从而对作业进行顺利化很有效。
(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中特定了安装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的摩托车。由此,提供一种通过把膨胀的气囊准确地啮合在车体构成部件上而可以提高气囊的乘员约束性能且能够实现发生事故时对乘员的彻底保护的摩托车。
(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中提供一种能起到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实质上相等作用效应的气囊装置的合理的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中,在安装工序上把该连接部件安装在与气囊相互面对的内壁面上,以便连接部件限制气囊的车辆后方侧壁部向乘员膨胀,同时允许该气囊的车辆前方侧壁部向车辆前方膨胀。连接部件的此安装工序可通过例如根据缝制把连接部件缝合在气囊侧。由此,通过把膨胀的气囊准确地啮合在车体构成部件而能够提高气囊的乘员约束性能,从而提供一种对实现乘员的彻底保护很有效的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当然,也能够构成具有与权利要求1的从属项所述的各气囊装置相同构成要素的气囊装置相关的制造方法。
(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明中,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连接部件的安装工序具有第1步骤与第2步骤。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能起到与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装置实质上相等作用效应的气囊装置的合理的制造方法。
当在气囊上安装连接部件时,首先根据第1步骤把分割部件的各个安装在设置于该分割部件的两端部间的安装部的气囊内壁面上。然后根据第2步骤把分割部件的端部相互连接。此时,操作者可以例如调节分割部件间的长度而相互连接分割部件之间。因此,在把连接部件安装在气囊上时可以很容易地调节连接部件的各构成部分的长度,从而对作业进行顺利化很有效。


图1为从乘员侧看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小型摩托车型自动二轮车100的图,表示在自动二轮车100上搭载了气囊装置120的状态。
图2为模式化的表示展开膨胀的气囊121与车把104之间关系的图。
图3为图2中第1约束绳构成片131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第2约束绳构成片132的俯视图。
图5为图2中第3约束绳构成片133的俯视图。
图6为表示图2中的气囊121沿着A-A线的剖面结构的图,表示膨胀时的状态。
图7为表示气囊121开始展开膨胀的状态的图。
图8为表示气囊121结束展开膨胀的状态的图。
图9为表示乘员R被膨胀的气囊121约束的状态的图。
图10为表示图2中的气囊121沿着A-A线的剖面结构的图,表示约束乘员时的状态。
图11为前后颠簸时乘员保护的状态。
图12为模式化的表示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气囊321构成的图。
图13为模式化的表示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气囊421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利用图1~图6说明自动二轮车100以及气囊装置120的构成。在这里,图1为从乘员侧看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小型摩托车型自动二轮车100的图,表示在自动二轮车100上搭载了气囊装置120的状态。图2为模式化的表示展开膨胀的气囊121与车把104之间关系的图。图3为图2中第1约束绳构成片131的俯视图,图4为图2中第2约束绳构成片132的俯视图,图5为图2中第3约束绳构成片133的俯视图。图6为表示图2中的气囊121沿着A-A线的剖面结构的图,表示膨胀时的状态。况且,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100相当于本发明的“车辆”或“摩托车”的一例。
如图1所示,自动二轮车100由以根据发动机和主架等构成的车体构成部101、乘员R能够跨坐的座席103、车把104、前轮111以及后轮112等为主体的小型摩托车构成。
作为自动二轮车100的车体构成部101上方的乘员R前方侧区域被规定为自动二轮车100在发生前方冲突时的乘员保护区域140。本实施方式的“前方冲突”广义地包含自动二轮车100与前方侧的冲突对象物(为简便而未图示)冲突的方式。且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区域140”为对应本发明的“乘员保护区域”的区域,并定义成当由于前方冲突时的动能而乘员R要向自动二轮车100前方移动时,延伸到乘员R前方移动方向上而保护即将扑到自动二轮车100前方的乘员R的空间。
在车体构成部101中车体前方侧的前罩部102上设置了气囊装置120、以及各种仪表类、开关类等。特别是气囊装置120配置成与上述的乘员保护区域140相邻。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囊装置120配置成后述的气囊121的突出(展开膨胀)方向指向乘员R的前方上侧。
气囊装置120,如图2所示,以作为气囊保存体的保持器(リテ一ナ一)120a、以被折叠的状态收容在该保持器120a内的气囊121、以及用于向气囊121内部供给能够使收容在保持器120a内的气囊121从保持器120a中展开膨胀的膨胀气体的充气机(为简便,没有特别图示)为主体构成。
再者,在气囊121上安装了虽然未特别图示,但连接该气囊121与车体构成部件的长尺状的麻布橡胶带(例如采用树脂纤维线加工成皮带状的部件)。根据此麻布橡胶带的张力作用于展开膨胀的气囊121,限制气囊121向前方移动方向移动,从而产生能够约束乘员R的充分大的阻力。
气囊121具有主片122、以及组合在该主片122两侧的左右一对侧片125。且主片122由配置在展开膨胀结束时面向乘员R的位置上的乘员侧片构成布122a、以及配置在展开膨胀结束时车体前侧的前面侧片构成布122b构成。此气囊121通过例如在主片122的两侧部缝合各侧片125而形成。
再者,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侧片构成布122a构成本发明的“车辆后方侧壁部”,而前面侧片构成布122b构成本发明的“车辆前方侧壁部”。且右侧的侧片125构成本发明的“车辆右侧壁部”,而左侧的侧片125构成本发明的“车辆左侧壁部”。
如图2以及图6所示,在气囊121内部设置了约束绳(tether)130。此约束绳130对应于本发明的“连接部件”。
此约束绳130(为带状捆扎布,被称作约束带)组合了多个约束绳构成部件,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在图3~图5内的第1约束绳构成片131(后侧约束绳)、第2约束绳构成片132(侧侧约束绳)、以及第3约束绳构成片133(侧侧约束绳)等3个而构成。在这些3个约束绳构成片中,第2约束绳构成片132以及第3约束绳构成片133具有相同的形状。第1~第3约束绳构成片131、132、133例如采用地布构成。这些第1~第3约束绳构成片131、132、133相当于本发明的“分割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约束绳构成片131被缝合安装部131a的乘员侧片构成布122a的被安装部123的内壁面上。此被安装部123构成乘员侧片构成布122a中面向乘员的壁部,且对应本发明的“第1壁部”。且第2约束绳构成片132被缝合安装部132a的图2中右侧的侧片125的被安装部126的内壁面上,而第3约束绳构成片133被缝合安装部133a的图2中左侧的侧片125的被安装部128的内壁面上。这些被安装部126,128构成与面向气囊121的车辆前方的部分偏离的壁部,且对应本发明的“第2壁部”。根据这种缝合,构成约束绳130的第1~第3约束绳构成片131、132、133被安装在气囊121的内壁面上。
此外,在构成约束绳130时,第1约束绳构成片131的端部131b与第2约束绳构成片132的端部132c被相互缝合,第1约束绳构成片131的端部131c与第3约束绳构成片133的端部133b被相互缝合,第2约束绳构成片132的端部132b与第3约束绳构成片133的端部133c被相互缝合。即第1~第3约束绳构成片131的安装部131a、132a、133a与连接这些第1~第3约束绳构成片131相互之间的连接部相互错开。此状态对应于本发明的“与安装部不同的部位中相互连接分割部件之间”状态。根据这种缝合,构成第1~第3约束绳构成片131、132、133相互被连接的约束绳130。
此约束绳130在气囊121膨胀时如图6所示可形成以安装部131a、132a、133a为顶部且俯视时具有三个边L1、L2、L3的近似的三角形。即约束绳130具有在安装部131a与安装部132a之间直线状延伸的边L2、在安装部132a与安装部133a之间直线状延伸的边L1、以及在安装部131a与安装部133a之间直线状延伸的边L3。边L1在与气囊121的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6中为上下方向)延伸,而边L2以及边L3则在与气囊121的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在图6中为倾斜方向)延伸。
再者,约束绳130的安装部131a、132a、133a设置在各约束绳构成片131、132、133的两端部之间,且相当于本发明的“安装部”或“顶部”。
如图6所示气囊121的膨胀状态中约束绳130的边L1是连接被安装部126的内壁面与被安装部128的内壁面的部位,且对应于本发明的“第1连接部”。且约束绳130的边L2是连接被安装部126的内壁面以及边L1与被安装部123的内壁面的部位,且约束绳130的边L3是连接被安装部128的内壁面以及边L1与被安装部123的内壁面的部位。因此,这些边L2,L3对应于本发明的“连接第1连接部与第1壁部的内壁面的第2连接部”。
在这里,参照图2、图6~图11等对上述构成的气囊装置120的动作方式进行说明。在这里,图7为表示气囊121开始展开膨胀的状态的图。图8为表示气囊121结束展开膨胀的状态的图。图9为表示乘员R被膨胀的气囊121约束的状态的图。图10为表示图2中的气囊121沿着A-A线的剖面结构的图,表示约束乘员时的状态。图11为表示前后颠簸时乘员保护的状态的图。
如图7所示,当自动二轮车100在其行驶方向侧发生冲突事故时,乘员R要向自动二轮车100前方(例如图7中的箭头10方向)移动(扑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这种前方冲突的检测,特别是通过未图示的充气机气囊121开始从保持器120a向乘员保护区域140突出(展开)。如图7所示,卷筒部121a形成为能使展开中的气囊121以最短距离面向乘员保护区域140的状态,从而在发生事故时该卷筒部121a从保持器120a中迅速向乘员保护区域140转动而进行气囊121的展开。且通过继续向气囊121内送入膨胀气体而在气囊121上从保持器120a侧依次形成膨胀部。
这样,如图2、图6以及图8所示,形成了气囊121被完全展开膨胀的状态。
若气囊121成为这种状态,则如前所述,约束绳130在气囊121的内部形成如图6所示的近似的三角形。且在气囊121上的比约束绳130的边L1还靠前的车辆前方侧形成第1区域M1,且比约束绳130的边L1还靠后的车辆后方侧形成第1区域M2。
在此状态下,在约束绳130上有如图6中的箭头(白空心箭头)所示的张力的作用。在约束绳130上作用了这种张力的状态下,气囊121的主片122以及侧片125通过约束绳130拉伸而限制了向特定方向的膨胀。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主片122的乘员侧片构成布122a向乘员R的膨胀被被安装部123的约束绳130限制。且左右的侧片125沿着车辆左右方向(图6中为上下方向)的膨胀被被安装部126、128的约束绳130的边L1(第2约束绳构成片132以及第3约束绳构成片133)限制。另一方面,被安装部123、126、128以外部位的气囊121的膨胀被允许。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囊121的第1区域M1的向车辆前方的膨胀不被约束绳130限制反而被允许,因此不会形成前面侧片构成布122b向气囊121内侧凹陷的凹部等。此状态相当于本发明的“通过被连接部件连接而限制车辆后方侧壁部向乘员膨胀,同时允许气囊的车辆前方侧壁部向车辆前方膨胀”的状态。
此外,此时气囊121的乘员侧片构成布122a向被安装部123的气囊121内侧凹陷而形成凹部124。此凹部124形成例如乘员R的头部(实质上为乘员R所戴的安全帽)能够嵌入的形状。此凹部124对准确地约束乘员R很有效。
此外,侧片125向被安装部126、128的气囊121的内侧凹陷而形成凹部127,129。根据这些凹部127、129及其之间的前面侧片构成布122b,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车把104能够啮合的形状。即本实施方式的车把104为如图2所示延伸到车辆左右方向而在车把架104a的两端具有车把操作部104b的构成,而此车把操作部104b形成向车把架104a的凹进部105突出的凸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此车把104能够对接在膨胀状态的气囊121上,而在此对接状态中作为凸部的车把操作部104b的部位能够嵌入到侧片125的凹部127,129中。此凹部127,129构成了本发明的“啮合部”。由此,气囊121当发生膨胀时能够准确地啮合在车把104上。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气囊121膨胀时约束绳130的边L1在凹部127与凹部129之间直线状延伸,因此边L1的长度能够维持一定值而容易把气囊121啮合在车把104上。
上述结果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当自动二轮车100发生前方冲突并由于这种冲突而乘员R因冲突时的动能而要向前方移动方向10移动时,乘员保护区域140的膨胀的气囊121能够准确地约束乘员R。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乘员R被形成于乘员侧片构成布122a的凹部124准确地约束,而能够实现周全的乘员保护。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向气囊121的第1区域M1的车辆前方的膨胀被约束绳130限制,因此对实现提高乘员R的约束性能很有效。在这里,例如被约束绳130限制了气囊121的膨胀而在第1区域M1中形成凹部的情况中,在气囊121与车体构成部件之间形成间隙而会有气囊121阻力的损失,但根据本实施方式与这种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气囊121的阻力。且,此时气囊121根据侧片125的凹部127、129准确地啮合在车把104上,而乘员R作用于气囊121的重量被车把104准确地承受。
进而,如图11所示,会有发生前方冲突的自动二轮车100由于冲突时的能量而产生前后颠簸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20中通过对气囊121采用约束绳130而控制膨胀方向,可以维持凹部124、127、129的形状。由此,与如图9以及图10所示的情况一样,气囊121能够准确地约束前后颠簸时要向前方移动方向10扑出的乘员R,从而可实现周全的乘员保护。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利用约束绳限制气囊121的主片122向乘员R的膨胀、以及侧片125向车把104对应部位的膨胀的构成,但对于约束绳130的气囊121的膨胀限制方向可以采用除此以外的各种方式。例如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通过进一步把气囊121上的约束绳130的安装位置设置在乘员R的胸部、腹部或肩部等对应部位,可以广泛地采用调整气囊121的膨胀形状而控制通过气囊121最先对前方冲突时的乘员的哪一部位进行约束的构成。
当制造上述构成的气囊装置120时,例如在安装工序中把约束绳130设置在气囊121内部。
在此安装工序中,首先在第1步骤(本发明的“第1步骤”)中通过前述的缝制向气囊121的内壁面安装第1~第3约束绳构成片131、132、133。即把第1~第3约束绳构成片131、132、133各个缝合在安装部131a、132a、133a中气囊121的被安装部123、126、128上。
接着,在第2步骤(本发明的“第2步骤”)中通过前述的缝制相互连接第1~第3约束绳构成片131、132、133之间。即如图6所示把这些第1~第3约束绳构成片131、132、133所面对的端部相互之间进行缝合。由此,在气囊121内部形成气囊膨胀时成为近似三角形的约束绳130。此时,把各约束绳构成片131、132、133调节成能使片L1、L2、L3的间隔成为所望的间隔而连接。例如把约束绳130的边L1的长度调节成使气囊121的车辆后方侧壁部的形状与车把104的凹进部的形状对应后,缝合第2约束绳构成片132的端部132b与第3约束构成片133的端部133c。根据约束绳130的这种安装方法,操作者通过依次进行第1步骤与第2步骤,可以把片L1、L2、L3的间隔调节成所望的间隔而连接各约束绳构成片131、132、133相互之间。因此,实现了在气囊121内部设置约束绳130的作业的顺利化。例如,和把各约束绳构成片131、132、133安装在气囊121的内壁面的安装部131a、132a、133a与连接各约束绳构成片131、132、133相互之间的部位相一致的构成相比,可以很容易地进行约束绳的制作作业。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采用限制气囊121的车辆后方侧壁部向乘员膨胀,同时允许气囊121的车辆前方侧壁部向车辆前方膨胀的构成的约束绳130,可提供一种有助于乘员的彻底保护的气囊装置12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约束绳130的作用把膨胀的气囊121准确地啮合在车把104以及凹进部105等车体构成部件上,从而能够提高气囊121对乘员的约束性能。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把该约束绳130适当地安装在气囊121的内壁面上,以便约束绳130不限制(允许)气囊121向第1区域M1的膨胀,从而可实现对乘员的彻底保护。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使膨胀的气囊12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被约束绳130的边限制成一定值,因此与例如膨胀的气囊12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不是定值的情况相比能够得到气囊121稳定的乘员约束性能。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气囊121膨胀时约束绳130形成三角形,因此可均匀地分散作用于约束绳130上的张力。因此,可实现约束绳130的合理构成。例如,可实现一种很少需要基于作用于各部位的张力改变约束绳130各部位中的宽度以及粗细的构成。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是第1~第3约束绳构成片131的安装部131a、132a、133a与连接这些第1~第3约束绳构成片131相互之间的连接部相互错开的构成,因而可以很容易地调节约束绳130的边L1、L2、L3的长度。例如,当第1~第3约束绳构成片131的安装部131a、132a、133a与连接第1~第3约束绳构成片131相互之间的连接部相一致时,因结合进行第1~第3约束绳构成片131的安装与约束绳130的边L1、L2、L3的长度调节而作业较麻烦,但采用本发明的方式便可解决这种问题而使约束绳130的安装作业顺利化。
(其他实施方式)再者,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可考虑各种应用及变形。例如,可以实施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以下各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气囊121内部安装约束绳130的气囊装置120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气囊121向乘员以及车把的膨胀被约束绳限制的构成,约束绳的构成便可根据需要而进行各种变化。在这里,参照模式化地表示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气囊构成的图12以及图13,对气囊的变更例进行说明。况且,在这些图中对与图6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同一标号,而省略对于该构成要素的详细说明。
首先,作为约束绳的局部形成闭合形状的气囊,可采用例如图12所示的构成的气囊321。安装在此气囊321的内壁面上的约束绳330由第1~第4约束构成片331、332、333、334(本发明的“分割部件”)构成。在此实施方式中,通过第2~第4约束构成片332、333、334连接气囊321的被安装部126的内壁面与被安装部128的内壁面,进而通过第1约束构成片331连接第4约束绳构成片334与气囊321的被安装部123的内壁面。即被安装部123、126、128的三部位被第1~第4约束构成片331、332、333、334连接。第4约束绳构成片334配置在膨胀状态下气囊321内的大致的中央位置上而形成三角形的闭合形状。
此外,作为约束绳形成三角形以外的多角形的气囊,可采用例如图13所示的构成的气囊421。安装在此气囊421的内壁面上的约束绳430由第1~第5约束构成片431、432、433、434、435(本发明的“分割部件”)构成,并形成五角形的闭合形状。在此实施方式中,被安装部123、123a、123b、126、128等五部位通过第1~第5约束构成片431、432、433、434、435连接。况且,在此实施方式中,根据被安装部123a、123b中张力的作用在气囊421上形成凹部124a、124b。通过把此凹部124a,124b设置在例如乘员的肩部以及胸部的形状所对应的位置上而对提高乘员的约束性能很有效。根据具有这种构成的气囊321、421,关于通过约束绳限制气囊向乘员以及车把的膨胀而允许向车辆前方的膨胀,也能得到与气囊121同样的作用效应。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小型摩托车型的自动二轮车100进行了说明,但其他种类的摩托车、进而摩托车以外的车辆中也可适用本发明。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一种车辆发生事故时有助于乘员的彻底保护的气囊构成技术及其相关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囊装置,具有在车辆发生前方冲突时在形成于乘员前方侧的乘员保护区域膨胀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具备连接该气囊的互相面对的内壁面之间的连接部件,且通过该连接部件限制气囊的车辆后方侧壁部向乘员膨胀,同时允许气囊的车辆前方侧壁部向车辆前方膨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连接所述车辆后方侧壁部中面向乘员的第1壁部的内壁面,以及从所述车辆前方侧壁部的车辆前方的部分偏离的第2壁部的内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具备相互连接所述气囊的车辆右侧壁部以及车辆左侧壁部的内壁面之间的第1连接部,和连接该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1壁部的内壁面的第2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通过被所述第1连接部连接的所述车辆右侧壁部以及车辆左侧壁部,形成在气囊膨胀时与车体构成部件啮合的啮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形成以所述气囊的内壁面对应的该连接部件的安装部为顶部的多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可分割为多个分割部件,这些多个分割部件各个被安装在该分割部件的安装部中所述气囊的内壁面上,在与所述安装部不同的部位分割部件之间相互连接。
7.一种附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安装了在车辆发生前方冲突时气囊在形成于乘员前方侧的乘员保护区域膨胀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气囊装置,采用了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
8.一种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在车辆发生前方冲突时气囊在形成于乘员前方侧的乘员保护区域膨胀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气囊相互面对的内壁面上安装限制该气囊的车辆后方侧壁部向乘员膨胀,同时允许该气囊的车辆前方侧壁部向车辆前方膨胀的连接部件的安装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工序,具有把构成为能够分割所述连接部件的多个分割部件各个安装在被设置于该分割部件的两端部之间的安装部中所述气囊的内壁面的第1步骤,以及在经过所述第1步骤后相互连接所述多个分割部件的端部之间的第2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发生事故时有助于乘员的彻底保护的气囊构成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安装在自动二轮车上的气囊装置(120)具有在车辆发生前方冲突时在形成于乘员前方的乘员保护区域膨胀的气囊(121)。此气囊(121)具备连接该气囊(121)的互相面对的内壁面之间的约束绳(130),且根据该约束绳(13)限制了气囊(121)的车辆后方侧壁部向乘员膨胀,同时允许气囊(121)的车辆前方侧壁部向车辆前方膨胀。此约束绳(130)通过相互缝合缝合在气囊(121)的内壁面上的第1~第3约束绳构成片(131、132、133)而构成。
文档编号B60R21/235GK1572641SQ20041003150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9日
发明者宫田保人, 居川忠弘, 泽友博 申请人:高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