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小型化结构的电子钥匙和机械钥匙系统的便携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6524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小型化结构的电子钥匙和机械钥匙系统的便携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进入系统或者类似系统的具有电子钥匙系统和机械钥匙系统的移动便携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有安全功能的电子钥匙系统中,ID编码在由使用者携带的移动便携式装置和设置在车辆或者类似物上的电子装置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来识别,以便例如锁定和解锁门。尤其是在车辆中,电子钥匙系统实际用于根据在便携式装置和车辆的钥匙机构的电子装置之间的ID编码识别结果来允许发动机启动操作,使得提高车辆的反盗窃性能。
例如,如图10所示,车辆具有进入系统,其具有电子钥匙系统和机械钥匙系统。根据便携式装置和车辆的电子装置之间的ID编码的识别结果,电子钥匙系统锁定和解锁机械钥匙系统。进入系统的机械钥匙系统通过由使用者携带的便携式装置的机械钥匙板来锁定和解锁。
根据JP-A-2002-322841,考虑到便携式装置的电源耗尽的情况,在形成在便携式装置的装置主体中的容纳部分中容纳应急钥匙(机械钥匙板)。
此外,在用于电子钥匙系统的便携式装置中,锁定机构设置在装置主体中,使得应急钥匙不容易拔出装置主体的容纳部分。
这里,图9A是示出便携式装置的例子的前视图,图9B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便携式装置的侧视图。便携式装置101的装置主体103具有用于执行与车辆的电子装置的无线通信的通信单元400。便携式装置101的装置主体103也具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包括弹簧107和由使用者手动操作的滑动部件105。弹簧107在预定的方向上推动(偏压)滑动部件。突出部105a在弹簧107的相对侧上形成在滑动部件105中。突出部105a接合容纳在装置主体103的容纳部分109中的应急钥匙111的接合槽111a,使得约束应急钥匙111以防退出容纳部分109。在该结构中,当滑动部件105逆着弹簧107的推动力滑动时,即,当滑动部件105在图9A中的左侧方向上滑动时,滑动部件105的突出部105a与应急钥匙111的接合槽111a之间的接合被释放。在这样的情况下,应急钥匙111可以被拔出装置主体103的容纳部分109。
然而,在便携式装置的上述结构中,锁定机构设置在装置主体中,以可分离地将应急钥匙保持在装置主体的容纳部分中。因此,便携式装置的小型化是困难的,因为该装置主体包括锁定机构。此外,具有预定厚度和预定长度的板形应急钥匙的内部空间没有使用,且应急钥匙成为上述结构中的死空间。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生产用于机械钥匙系统和电子钥匙系统的小型化的便携式装置。
根据本发明,便携式装置用于由电子系统或者机械系统锁定和解锁的进入系统。该便携式装置具有钥匙、装置主体和锁定机构。该钥匙机械地与进入系统接合,以便锁定和解锁进入系统。装置主体以电气方式指示进入系统的锁定和解锁。该装置主体具有用于容纳该钥匙的容纳部分。锁定机构在容纳部分中可分离地保持该钥匙。该钥匙具有锁定机构的至少一部分。


通过下面的参考附图的详细描述会更加明白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图1A是示出了在正常条件下的便携式装置的透视图,其中,该便携式装置由使用者携带,图1B-1D是示出了在使用条件下的便携式装置的透视图,其中,容纳在便携式装置中的应急钥匙被使用;图2A是示出了应急钥匙的前视图,图2B是示出了应急钥匙的右侧视图,图2C是示出了应急钥匙的后视图,以及图2D是示出了沿着图2A中的线IID-IID截取的应急钥匙的部分截面图;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图3A是示出了应急钥匙的前视图,图3B是示出了应急钥匙的右侧视图,图3C是示出了应急钥匙的后视图,以及图3D是示出了沿着图3A中的线IIID-IIID截取的应急钥匙的部分截面图;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图4A是示出了应急钥匙的前视图,图4B是示出了应急钥匙的右侧视图,图4C是示出了应急钥匙的后视图,以及图4D是示出了沿着图4A中的线IVD-IVD截取的应急钥匙的部分截面图;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图5A是示出了在正常条件下的便携式装置的透视图,其中,该便携式装置由使用者携带,图5B和5C示出了在容纳在便携式装置中的应急钥匙被使用的条件下的便携式装置,以及图5D是示出了应急钥匙的透视图;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图6A是示出了在正常条件下的便携式装置的透视图,其中,该便携式装置由使用者携带,图6B和6C示出了在容纳在便携式装置中的应急钥匙被使用的条件下的便携式装置,以及图6D是示出了应急钥匙的透视图;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和应急钥匙的部分截面图;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图8A是示出了应急钥匙的前视图,图8B是示出了应急钥匙的右侧视图,图8C是示出了应急钥匙的后视图,以及图8D是示出了沿着图8A中的线VIIID-VIIID截取的应急钥匙的部分截面图;根据相关的技术,图9A是示出了使用电子钥匙系统的便携式装置的前视图,以及图9B是示出了便携式装置的侧视图;以及根据相关的技术,图10是示出了车辆的具有机械钥匙系统和电子钥匙系统的进入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以及进入系统和机械钥匙和装置主体之间关系。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本发明中,便携式装置用作用于固定系统的小尺寸的移动电子钥匙单元。此外,便携式系统用于车辆的进入系统(图10),其具有机械钥匙系统和电子钥匙系统。当机械应急钥匙接合机械钥匙系统时,进入系统的机械钥匙系统被锁定和解锁,用于例如打开车辆的门。根据使用无线通信方法在便携式装置的装置主体和诸如车辆的无线通信电路之类的电子装置之间的ID编码的识别结果,电子钥匙系统以电气方式指示进入系统的机械钥匙系统的锁定和解锁。也就是,便携式装置使用无线通信在由使用者携带的小尺寸的电子钥匙单元(便携式装置)的ID编码与车辆的电子装置的ID编码之间识别,以便锁定和解锁车辆门,以根据ID编码的识别结果允许发动机启动等。
第一个实施例便携式装置1具有以大致平行六面体形状用树脂材料形成的装置主体3。装置主体3容纳构造有天线、ID通信处理部分、电池、收发器等的通信单元300。天线用于执行无线通信,以便在便携式装置1和设置在车辆电子装置中的通信电路之间识别ID编码。ID通信处理部分构造有发射/接收电路、微机等。电池给ID通信处理部分馈电。当电源耗尽时,收发器使用电磁无线通信来识别收发器和设置在车辆电子装置中的收发器-发射/接收电路之间的ID编码。
装置主体3具有用于容纳应急钥匙5的容纳部分7,应急钥匙5与进入系统机械地接合,以便锁定和解锁进入系统,且主要当电池耗尽时使用。在正常条件下,应急钥匙5插入到容纳部分7中,以容纳在容纳部分7中。容纳部分7形成在装置主体3的侧面3a的内部中,且位置顺着侧面3a。特别地,主要是当便携式装置1的电池耗尽时,应急钥匙5插入设置在车辆门中的锁芯中,以便锁定和解锁车辆门。在进入系统的电子钥匙系统中,应急钥匙5例如插入设置在车辆的乘客舱中的另一个锁芯中,以便将车辆电子装置的工作模式切换到电磁通信模式。在电磁通信模式中,在便携式装置1的收发器和车辆电子装置的收发器-发射/接收电路之间识别ID编码。
应急钥匙5在邻近应急钥匙5的后端(图2A中的上端)处具有按钮9,其中不形成诸如伸长的钥匙沟槽、切口等之类的凹槽200。也就是,按钮9位于相对于应急钥匙插入到车辆或者类似物的锁芯中的方向的在大致纵向上的相对侧。按钮9从应急钥匙5的外部朝着应急钥匙5的内部的方向在应急钥匙5的厚度方向上推进。在这样的情况下,按钮9由按钮9从应急钥匙5的前表面(在图2D中的左侧中的侧面)突出的基准位置朝着按钮9不从应急钥匙5的前表面突出的位置移动。当推进停止时,即,当作用在按钮9上的推进力释放时,按钮9的位置返回到基准位置。
应急钥匙5在其后端具有环11。当应急钥匙5钩在钥匙保持器或者类似物上时,可以使用环11,同时,当应急钥匙5从便携式装置1的容纳部分7拔出时,应急钥匙5被保留或者携带。
装置主体3的侧面3a形成容纳部分7的侧壁。侧面3a具有孔(第一保持孔)13,当应急钥匙5容纳在容纳部分7中时,应急钥匙5的按钮9与该孔接合。
如图2D所示,应急钥匙5构造有钥匙主体15、环11、和托架17。钥匙主体15是应急钥匙5的主要主体部分,且例如形成为伸长的板形。托架17支承位于邻近钥匙主体15的后端处的按钮9,且保持位于钥匙主体15的后端处的环11。
钥匙主体15具有钥匙部分K(图2A),其中,形成凹槽200,以例如机械地接合设置在车辆的钥匙孔后面的锁芯中的进入系统的钥匙机构。钥匙部分K是钥匙主体15的一部分,从钥匙主体15的前端(图2的下端)到钥匙主体15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一部分。
钥匙主体15具有在钥匙主体15的前面中的槽15a(图2D),其中,在邻近钥匙主体15的后端中设置按钮9。钥匙主体15在相对于钥匙主体15的前面的相对侧(后面)上具有装配孔15b,用于保持托架17。优选的,钥匙主体15由树脂(例如,PA66)制成。
托架17由片簧制成,且形成为其截面大致为U形,使得在邻近钥匙主体15的后端处挤压钥匙主体15的前面和后面。托架17接附到钥匙主体15的后端,使得挤压钥匙主体15的前面和后面,同时在其U形的顶部上钩住环11,使得托架17与钥匙主体15的后端连接。
托架17在其接触钥匙主体15的后面的部分中形成有突出部17b。当托架17接附到钥匙主体15的后端时,突出部17b接合钥匙主体15的装配孔15b。片簧部分17a装配到钥匙主体15的槽15a中。作为片簧部分17a的底部部分的L形部分17c钩住槽15a的壁15c,使得托架17固定到钥匙主体15。
按钮9设置在接合钥匙主体15的槽15a的片簧部分17a的外部周边表面上。按钮9可以与托架17一体形成。或者,按钮9可以与托架17分开形成,且可以放置在托架17上。
当按钮9上没有施加推进力时,按钮9由托架17(尤其是片簧17a)推动(偏压),使得位于基准位置(图2B和2D)。在基准位置中,至少按钮9的外表面(在图2B和2D中的左侧上的表面)从钥匙主体15的前面向外突出。
当按钮9从钥匙主体15的外侧(在图2D中的左侧)被推到钥匙主体15的内侧(图2D中的右侧),托架17的片簧部分17a弹性弯曲。在这样的情况下,按钮9的外表面移动到与钥匙主体15的前面相同的水平,或者更深地移动到钥匙主体15中超过钥匙主体15的前面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托架17的片簧部分17a用作保持部件,其在按钮9返回到基准位置的方向上弹性地保持按钮。
返回参考图1A,当应急钥匙5容纳在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中时,应急钥匙5的按钮9接合装置主体3的第一保持孔13。因此,可以约束应急钥匙5以防从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脱落。
当从装置主体3的外部在由Y1显示的方向上推进接合第一保持孔13的按钮9时,按钮9和第一保持孔13之间的接合条件,即,锁定条件可以被释放。随后,当应急钥匙5的按钮9从装置主体3的外部被推进时,在由在图1B中的Y2显示的方向上拉动应急钥匙5的后端(环11),使得可以从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中拉出应急钥匙5。
例如当电池电力耗尽时,从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中拉出应急钥匙5,且用于机械钥匙系统。或者,例如当使用者要求另一个人在旅馆中移动车辆时,可以从装置主体3卸下应急钥匙5。在这样的情况下,从装置主体3中拉出应急钥匙5,使得不会被非法的复制。
当应急钥匙5用于机械钥匙系统时,以如上所述相同的方式从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中拉出应急钥匙5。随后,应急钥匙5在由图1c中的Y3所示的方向上从应急钥匙5的后端(环11)侧插入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的第一开口7a中预定的长度。这样,如图1D所示,便携式装置1变成处于使用条件,其中,按钮9接合第一保持孔13,且钥匙主体15的钥匙部分K从装置主体3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装置主体3变成扭动应急钥匙5的把手。
当在图1D中显示的应急钥匙5的使用条件变化到图1A中显示的正常条件时,应急钥匙5和装置主体3以和上述操作过程相反的顺序操作。也就是,在图1D中的使用条件中,当从装置主体3的外侧推进应急钥匙5的按钮9时,从第一开口7a拉应急钥匙5的前端,使得应急钥匙5可以被拉出装置主体3。被拉出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的应急钥匙5被从应急钥匙5的前端侧插入到容纳部分7的第一开口7a中。这样,如图1A所示,应急钥匙5容纳在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中,且按钮9接合装置主体3的第一保持孔13。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托架17(保持部件)和按钮9(按钮部分)设置在应急钥匙5上,以构成锁定机构。
在便携式装置1的上述结构中,锁定机构设置在应急钥匙5中,使得应急钥匙5可分离地容纳在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中。因此,只有第一保持孔13需要形成在装置主体3中,以构成应急钥匙5和装置主体3之间的可分离的结构。此外,手动可滑动的部件(图9A)或者类似物不需要设置在装置主体3中。因此,装置主体3(即,便携式装置1)可以小型化。这里,在应急钥匙5的按钮9和装置主体3的第一保持孔13之间的接合条件和非接合条件可以使用在便携式装置1的上述结构中的锁定机构来手动切换。
传统的,应急钥匙的宽度需要被放大,或者在应急钥匙的后端额外需要大的把手部分(图9A),以改进当机械钥匙系统锁定和解锁时扭转应急钥匙的操作性。
相反,在便携式装置1的上述结构中,当使用应急钥匙5时,应急钥匙5从应急钥匙5的后端侧相反地插入到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中,使得装置主体3可以被用作用于扭转应急钥匙5的把手。因此,即使当应急钥匙5(钥匙主体15)的宽度小,应急钥匙5的后端不放大,或者不额外地设置大把手时,也可以优选地维持扭转应急钥匙5的操作性。结果,便携式装置1可以进一步小型化。
此外,当使用应急钥匙5时,应急钥匙5的按钮9接合装置主体3的第一保持孔13,使得处于锁定条件。因此,应急钥匙5稳定地固定到用作把手主体的装置主体3,使得进一步改进用于扭转应急钥匙5的操作性。
应急钥匙5的钥匙主体15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然而,当钥匙主体15由树脂材料制成时,钥匙主体15的重量可以减小,且钥匙主体15不影响设置在装置主体3中的无线通信电路的通信操作。
第二个实施例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只有应急钥匙5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便携式装置1。如图3A到3D所示,按钮9(按钮部分)、支承按钮9的弹簧部分19(保持部件),和环11与应急钥匙5的树脂钥匙主体15一体形成。按钮9和弹簧部分19构成锁定机构,使得可分离地保持容纳在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中的应急钥匙5。
在第二个实施例的应急钥匙5中,在邻近钥匙主体15的后端的部分中形成空间21。空间21从钥匙主体15的前面到钥匙主体15后面穿透钥匙主体15。空间21等价于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槽15a。
弹簧部分19与钥匙主体15和按钮9一体形成,使得在钥匙主体15的空间21中支承按钮9。环11与钥匙主体15的后端一体形成。
在第二个实施例应急钥匙5中,当推进力不施加到按钮9时,按钮9由弹簧部分19推动,使得位于基准位置处(图3B和3D)。在基准位置处,至少按钮9的外面(在图3B和3D中的左侧上的表面)从钥匙主体15的前面向外突出。
当从钥匙主体15的外部(图3D中的左侧)推动按钮9进入钥匙主体15的内侧(图3D中的右侧)时,弹簧部分19弹性弯曲。在这样的情况下,按钮9的外面移动到与钥匙主体15的前面相同的水平,或者更深地移动到钥匙主体15中超过钥匙主体15的前面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弹簧部分19用作保持部件,其在按钮9返回到基准位置的方向上弹性地保持按钮9。
即使锁定机构的结构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也可以产生和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功能。
第三个实施例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只有应急钥匙5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便携式装置1。如图4A到4D所示,按钮9(按钮部分)和支承按钮9的弹簧部分23(保持部件)与钥匙主体15分开形成。按钮9和弹簧部分23构成锁定机构,其由树脂制成,使得将应急钥匙5可分离地保持在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中。
在第三个实施例的应急钥匙5中,在邻近钥匙主体15的后端的部分中形成空间25。空间25等价于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槽15a。空间25从钥匙主体15的前面到钥匙主体15后面穿透钥匙主体15,使得在钥匙主体15的前面中形成前开口25a,在钥匙主体15的后面中形成后开口25b。后开口25b比在钥匙主体15中的前开口25a要大。前开口25a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形状,或者类似的形状,使得位于前开口25a中的按钮9可以从前开口25a部分地突出。
钥匙主体15在钥匙主体15的前端侧(在图4中的下部侧)上具有相对于前开口25a的固定孔27。固定孔27从前面到钥匙主体15的后开口25b穿透钥匙主体15。
弹簧部分23在其一个纵向端部部分中具有按钮9,且在与按钮9纵向相对的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中具有装配突出部23a。该装配突出部23a卡扣装配到钥匙主体15的固定孔27,使得与固定孔27接合。
弹簧部分23从后开口25b的侧面放入钥匙主体15的空间25中,使得固定到钥匙主体15。在这样的情况下,按钮9由弹簧部分23支承,使得从前开口25a突出。
在第三个实施例应急钥匙5中,当推进力不施加到按钮9时,按钮9由弹簧部分23推动,使得位于基准位置处(图4B和4D)。在基准位置处,至少按钮9的外面(在图4B和4D中的左侧)从钥匙主体15的前面向外突出。
当从钥匙主体15的外部(图4D中的左侧)推动按钮9进入钥匙主体15的内侧(图4D中的右侧)时,弹簧部分23弹性弯曲。在这样的情况下,按钮9的外面移动到与钥匙主体15的前面相同的水平,或者更深地移动到钥匙主体15中超过钥匙主体15的前面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弹簧部分23用作保持部件,其在按钮9返回到基准位置的方向上弹性地保持按钮9。
即使锁定机构的结构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也可以产生和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功能。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应急钥匙5的钥匙主体15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然而,当钥匙主体15由树脂材料制成时更加有利。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构成钥匙主体15的树脂材料相比,弹簧部分23最好由高度弹性(高弹性)的树脂材料制成。钥匙主体15需要强度,使得在多次重复使用中耐用,然而,弹簧部分23需要高度弹性(高弹性),使得对于重复的弯曲耐用。
第四个实施例在第四个实施例中的便携式装置31具有不同于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便携式装置1的两个下面的结构。
首先,如图5A到5C所示,应急钥匙5容纳于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中。装置主体3在具有容纳部分7的第一开口7a的侧面3b相对侧中具有侧面3c。侧面3c具有通过容纳部分7与第一开口7a连接的第二开口7b。也就是,第二开口7b相对于容纳部分7与第一开口7a相对,且应急钥匙5可以在装置主体3的纵向方向上通过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
其次,除了第一保持孔13以外,装置主体3的侧面3a具有第二保持孔33。也就是,第一保持孔13和第二保持孔33位于相同的平面中。第二保持孔33和第一保持孔13相对于侧面3a的大致纵向中心大致对称。第二保持孔33具有与第一保持孔13大致相同的形状和大致相同的尺寸。
在第四个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31中,除了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便携式装置1相同的操作过程以外,应急钥匙5可以以下面的操作过程使用。
如图5A所示,应急钥匙5容纳在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中,应急钥匙5的按钮9接合装置主体3的第一保持孔13。在这样的情况下,应急钥匙5和装置主体3之间的锁定机构被锁定。当从装置主体3的外部推动应急钥匙5的按钮9时,应急钥匙5和装置主体3之间的锁定机构被解锁。如图5A中的Y4所示,当推动应急钥匙5的按钮9时,在应急钥匙5的前端从容纳部分7的第二开口7b突出的方向上,朝着装置主体3推动应急钥匙5的后端(即,环11)。这样,如图5B所示,应急钥匙5滑动到容纳部分7中的第二开口7b,使得应急钥匙5的前端从容纳部分7的第二开口7b突出。随后,在图5B中由Y5显示的方向上拉从容纳部分7的第二开口7b突出的应急钥匙5的前端。随后,如图5C中显示,当应急钥匙5的钥匙部分K从容纳部分7的第二开口7b突出时,应急钥匙5的按钮9接合装置主体3的第二保持孔33。在这样的情况下,应急钥匙5的钥匙部分K从与在图1D中显示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的便携式装置1的相对侧突出。
在第四个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31中,可以根据使用者的爱好来使用应急钥匙5。因此,可以提高便携式装置31的商业价值和精美性。
接下来,应急钥匙5以下面的方式从在图5C中显示的使用条件返回到在图5A中显示的正常条件。当从装置主体3的外部推动与第二保持孔33接合的按钮9,使得解锁该锁定机构时,在与图5B中的Y5相反的方向朝着装置主体3推动在图5C中的应急钥匙5的前端。应急钥匙5朝着在容纳部分7中的第一开口7a滑动,直到按钮9与装置主体3的第一保持孔13接合。或者,在图5C中显示的条件下,当从装置主体3的外部推动应急钥匙5的按钮9时,在图5B中的Y5的方向上将应急钥匙5的前端拉出装置主体3。从应急钥匙5的前端的侧面将拉出装置主体3的应急钥匙5插入到容纳部分7的第一开口7a中,使得按钮9接合装置主体3的第一保持孔13,如图5A所示。或者,从应急钥匙5的前端的侧面可以将拉出装置主体3的应急钥匙5插入到容纳部分7的第二开口7b中,使得应急钥匙5容纳在容纳部分7中,且按钮9接合第二保持孔33。
在图3和4中显示的第二个实施例和第三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应急钥匙5可以用于第四个实施例中的便携式装置31的结构中。
第五个实施例在第五个实施例中的便携式装置31具有不同于在第四个实施例中的便携式装置31的两个下面的结构。
首先,如图6A到6C所示,装置主体3的侧面3a具有在第一保持孔13和第二保持孔33之间连接的线性槽37。
其次,除了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应急钥匙5以外,容纳在装置主体35中的应急钥匙5’在按钮9的外表面上具有突出部9a。尤其是,突出部9a的宽度稍微小于槽37的间隙。当应急钥匙5’在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中滑动时,且当突出部9a处于在第一保持孔13和第二保持孔33之间的位置中时,突出部9a可滑动地从槽37向外突出。突出部9a的高度稍微大于槽37的深度,即,突出部9a的高度稍微大于装置主体3的侧面3a的侧部上的侧壁的厚度。
在第五个实施例的装置主体35的结构中,使用者可以容易地操作应急钥匙5’,以在容纳部分7中滑动,使得从装置主体3的第二开口7b突出应急钥匙5’的钥匙部分K。当应急钥匙5’容纳于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中时,如图6A所示,从装置主体3的外部推动与第一保持孔13接合的按钮9的突出部9a,使得解锁锁定机构。使用者在突出部9a上钩住一个手指,使得沿着槽37在图6B中由Y6显示的方向上朝着第二保持孔33滑动突出部9a,这样应急钥匙5’可以在容纳部分7中滑动。这样,如图6C所示,应急钥匙5’的钥匙部分k可以从装置主体3突出。
当应急钥匙5’从在图6C中显示的使用条件返回到在图6A中显示的正常条件时,从装置主体3的外部推动与第二保持孔33接合的按钮9的突出部9a,使得解锁该锁定机构。随后,使用者在突出部9a上钩住手指,使得沿着槽37朝着第一保持孔13滑动突出部9a,这样应急钥匙5’可以在容纳部分7中滑动到第一开口7a。因此,可以容易地操作应急钥匙5’的钥匙部分k,使得容纳在装置主体3中。
突出部9a可以设置在图3和4中显示的第二个实施例和第三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应急钥匙5的按钮9上,使得如在第五个实施例中的便携式装置35的结构中的应急钥匙5’一样使用。
第六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第六个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41具有不同于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便携式装置31的两个下面的结构。
首先,装置主体3在位于相对于装置主体3中的第一开口7a的相对侧上的容纳部分7的端部中具有构造有弹簧部件或者橡胶部件的偏压部件(推动部件)43。当应急钥匙5插入到容纳部分7中,且按钮9接合第一保持孔13时,偏压部件43接触应急钥匙5的前端,使得在应急钥匙5从容纳部分7移动的方向上推动应急钥匙5。
在第六个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41中,当应急钥匙5容纳在容纳部分7中,且从装置主体3的外部推动接合第一保持孔13的应急钥匙5的按钮9时,锁定机构被解锁。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偏置部件43的推动压力,应急钥匙5的后端自动弹出容纳部分7的第一开口7a。因此,例如当应急钥匙5用于锁定和解锁机械钥匙系统时,可以容易地将应急钥匙5拉出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
在图3和4中显示的第二个实施例和第三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应急钥匙5可以用于第六个实施例中的便携式装置41的结构中。
第七个实施例如图8A到8D所示,应急钥匙5”具有从应急钥匙5”的钥匙部分k中的表面凹入的凹陷200’。凹陷(凹槽)200’形成为机械地接合设置在车辆或者类似物的钥匙孔后面的锁芯中的进入系统的机械钥匙系统。在图3和4中显示的第二个实施例和第三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应急钥匙5的保持部件9、19、23的结构可以用于第七个实施例的应急钥匙5”中。
本发明中的便携式装置的结构可以用于便携式装置或者类似物的各种结构中。例如,应急钥匙5、5’、5”的按钮9可以由与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另一个部件或者在另一种结构中支承,只要当推动按钮9时将按钮9返回初始位置(基准位置)的力起作用。例如,应急钥匙包括大致圆柱形的保持空间,用于可移动地支承按钮9,使得按钮9可以从应急钥匙5、5’、5”的侧面突出,且可以容纳于应急钥匙5、5’、5”中。弹簧进一步设置在保持空间中,以在按钮从应急钥匙5、5’、5”的侧面突出的方向上推动按钮9。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空间和弹簧用作保持部件。
便携式装置的形状不限于大致平行六面体的形状,且可以是各种其它的形状。
应急钥匙5、5’、5”可以侧向容纳于装置主体3中。在应急钥匙5、5’、5”和装置主体3之间的物理关系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可以使用应急钥匙5、5’、5”和装置主体3的任何结构,只要应急钥匙5、5’、5”具有至少锁定机构的至少一部分。
应急钥匙的形状不限于板形,且可以是各种其它的形状,诸如圆柱形。各种钥匙系统,诸如磁锁钥匙可以应用于应急钥匙5、5’、5”。
当应急钥匙用于磁锁钥匙或者类似物中时,凹槽200、200’不是必须形成在应急钥匙5、5’、5”中。
通信单元300的位置不限于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显示的位置。通信单元300可以位于装置主体3中的任何部分。
进入系统不限于锁定和解锁车辆门。进入系统也可以用于允许发动机启动或者类似情况。
本发明不限于车辆电子钥匙系统,且可以类似地用于房子或者类似物的任何类型的电子钥匙系统中。
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改进和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以电子方式或者机械方式锁定和解锁的进入系统的便携式装置,该便携式装置包括钥匙(5、5’、5”),其机械地接合进入系统,以便锁定和解锁进入系统;装置主体(3),其以电气方式指示进入系统的锁定和解锁,且具有用于在其中容纳该钥匙(5、5’、5”)的容纳部分(7);以及锁定机构(9、17、17a、19、23),其在容纳部分(7)中可分离地保持该钥匙(5、5’、5”),其特征在于该钥匙(5、5’、5”)具有锁定机构(9、17、17a、19、23)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钥匙(5、5’、5”)在该钥匙(5、5’、5”)的一个纵向端部侧上具有伸长的钥匙部分(k),用于机械地接合进入系统;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可分离地容纳钥匙(5、5’、5”)的纵向端部侧的至少一个,钥匙部分(k)位于该端部侧,以及与钥匙部分(k)纵向相对的钥匙(5、5’、5”)的另一个纵向端部侧;以及当钥匙(5、5’、5”)从与钥匙部分(k)相对的纵向端侧容纳在容纳部分(7)中预定的长度时,钥匙部分(k)从装置主体(3)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钥匙(5、5’、5”)在该钥匙(5、5’、5”)的一个纵向端部侧上具有伸长的钥匙部分(k),用于机械地接合进入系统;该锁定机构(9、17、17a、19、23)包括按钮部分(9),其与钥匙部分(k)纵向分离地设置,以从钥匙(5、5’、5”)的侧面向外突出,其中,当从钥匙(5、5’、5”)的外部将按钮部分(9)推动到钥匙(5、5’、5”)的内部时,按钮部分(9)从该按钮部分(9)至少部分地从钥匙(5、5’、5”)的侧面向外突出的基准位置移动到按钮部分(9)不从钥匙(5、5’、5”)的侧面向外突出的位置;以及保持部件(17、17a、19、23),其支承按钮部分(9),其中,当从钥匙(5、5’、5”)的外部将按钮部分推动到钥匙(5、5’、5”)的内部时,保持部件(17、17a、19、23)弹性地偏压按钮部分(9)以处于基准位置;以及装置主体(3)限定第一保持孔(13),当钥匙(5、5’、5”)至少部分地容纳在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中时,该第一保持孔接合钥匙(5、5’、5”)的按钮部分(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可分离地容纳钥匙(5、5’、5”)的纵向端部侧的至少一个,钥匙部分(k)位于该端部侧,以及与钥匙部分(k)纵向相对的钥匙(5、5’、5”)的另一个纵向端部侧;以及当钥匙(5、5’、5”)从与钥匙部分(k)相对的纵向端侧容纳在容纳部分(7)中预定的长度时,钥匙(5、5’、5”)的按钮部分(9)接合装置主体(3)的第一保持孔(13),且钥匙部分(k)从装置主体(3)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主体(3)限定第一开口(7a),其连接到容纳部分(7);第二开口(7b),其相对于容纳部分(7)在与第一开口(7a)相对的侧上连接到容纳部分(7);以及第二保持孔(33),其位于与限定第一保持孔(13)的平面相同的平面中,其中,当从第一开口(7a)插入到装置主体(3)的容纳部分(7)的钥匙(5、5’、5”)处于钥匙(5、5’、5”)的钥匙部分(k)至少部分地从装置主体(3)的第二开口(7b)突出的位置中时,该第二保持孔(33)接合钥匙(5、5’、5”)的按钮部分(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主体(3)限定槽(37),其连接第一保持孔(13)和第二保持孔(33);以及钥匙(5、5’、5”)的按钮部分(9)具有突出部(9a),当突出部(9a)处于第一保持孔(13)和第二保持孔(33)之间的位置时,其可滑动地从装置主体(3)的槽(37)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主体(3)在容纳部分(7)中具有偏压部件(43),用于当钥匙(5、5’、5”)容纳在容纳部分(7)中且按钮部分(9)接合第一保持孔(13)时在钥匙(5、5’、5”)从容纳部分(7)移动的方向上偏压钥匙(5、5’、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钥匙(5、5’、5”)的钥匙主体(15)由树脂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钥匙部分(k)限定成形为伸长的沟槽(200)的凹槽(200),以接合进入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钥匙部分(k)限定成形为凹陷(200’)的凹槽(200),以接合进入系统。
全文摘要
便携式装置(1)构造有应急钥匙(5)和具有容纳部分(7)的装置主体(3)。该应急钥匙(5)具有锁定机构,其构造有保持部件(17)和由保持部件(17)推动以从应急钥匙(5)突出的按钮(9)。装置主体(3)具有当应急钥匙(5)容纳在容纳部分(7)中时接合按钮(9)的第一保持孔(13)。当推进按钮(9)时,可以将应急钥匙(5)拉出容纳部分(7)。应急钥匙(5)插入容纳部分(7)中,使得按钮(9)接合孔(13)。应急钥匙(5)具有锁定机构,使得电子钥匙系统小型化。
文档编号B60R25/10GK1572997SQ200410046479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30日
发明者志村斗纪夫, 中川充 申请人:株式会社电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