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673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辅助座位的座位装置。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已知有这样的座位装置,该座位装置具有在车宽方向上保持一定间隔排列着的两个独立座位和在可坐人的可坐位置时位于独立座位之间的辅助座位(例如参考特开2001-47910号公报)。
在该座位装置中,辅助座位的座垫连结在两个独立座位中一个独立座位的座垫的侧部。在辅助座位的座垫的下面安装了支承处于可坐人位置中的辅助座位的支脚,该支脚在处于可坐人位置时能接触到车厢底面。
然而,若支脚形成为接触到车厢底面的样子,支脚就要长出来这一部分。于是,在不使用辅助座位要将辅助座位收纳起来的情况下,该支脚会带来麻烦。
于是,便想到了将该支脚从辅助座位除去以消除该弊端的做法。然而,仅将辅助座位和独立座位连结起来,则在例如辅助座位上加了很大的负荷的情况下,辅助座位恐怕会向下移动。所以有必要采用某种措施来防止辅助座位向下移动。
发明的内容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究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包括辅助座位的座位装置中,不用设置抵达车厢底面的支脚,便能限制例如在对辅助座垫施加较大的负荷的情况下辅助座垫向下移动这样的技术。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一种座位装置,其包括分别具有座垫且有一定间隔地排列在座位左右方向上的两个独立座位和具有辅助座垫的辅助座位,能够在位于该独立座位之间且可坐人的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辅助座垫,该辅助座垫由所述独立座位中位于一侧的一侧座位的所述座垫支承着。所述独立座位中位于另一侧的另一侧座位的所述座垫,拥有限制所述使用状态下的所述辅助座垫的所述另一侧的部分下移的限制部。
这样一来,因为另一侧座位的座垫拥有限制使用状态下的辅助座垫的另一侧的部分下移的限制部,所以即使例如对辅助座垫施加较大的负荷,也能借助限制部来限制辅助座垫下移。因此,不用设置抵达车厢底面那么长的支脚,便能限制在对辅助座垫施加较大的负荷时辅助座垫下移。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这样的,即在发明的所述第一方面中,所述另一侧座位的所述座垫至少在左右两侧拥有骨架;所述骨架中位于所述一侧的一侧骨架上,设置了位于比所述使用状态下的所述辅助座垫的底面还低的位置上且朝着所述一侧突起的突起部作为所述限制部;所述辅助座垫的底面上,设置了当该辅助座垫处于所述使用状态时朝着所述突起部的上面延伸的支脚。
这样一来,因为在构成另一侧座位的座垫的一部分的一侧骨架上设置了作为限制部的突起部,所以能够使用另一侧座位来将限制部具体化。
另外,所述辅助座垫的底面上,设置了当该辅助座垫处于所述使用状态时朝着所述突起部的上面延伸的支脚。换句话说,使用状态下的辅助座垫的支脚朝着突起部的上面延伸,未抵达车厢底面。因此,能够缩短支脚的长度。
发明的第三方面是这样的,即在发明的所述第二方面中,在所述突起部的上面和所述使用状态下的所述辅助座垫的所述支脚的前端部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
这样一来,因为在突起部的上面和使用状态下的辅助座垫的支脚的前端部留有一定的间隔,所以通常情况下突起部的上面和支脚的前端部不接触。因此,能够防止通常情况下由于突起部的上面与支脚的前端部接触而产生声音。
因为在突起部的上面和使用状态下的辅助座垫的支脚的前端部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所以能够缩短支脚的长度。
发明的第四方面是这样的,即在发明的所述第三方面中,所述使用状态下的所述辅助座垫的就坐面与所述独立座位的座垫的就坐面一样高;所述辅助座垫的厚度比所述独立座位的所述座垫的厚度薄。
这样一来,因为辅助座垫的厚度比独立座位的座垫的厚度薄,所以能够谋求辅助座垫的小型化。
发明的第五方面是这样的,在发明的所述第四方面中,所述一侧座位的所述座垫,拥有形成有口朝上开的凹部的座垫底部、覆盖该凹部并能自由地打开/关闭该凹部的活动座垫;所述辅助座垫的所述一侧的部分连结在所述座垫底部上并由所述座垫底部支承,可转动,做到将所述非使用状态下的所述辅助座垫收纳到所述凹部内时让所述辅助座垫的底面朝上;所述非使用状态下的所述辅助座垫的所述支脚的前端部所处的位置比处于关闭状态的所述活动座垫的底面还低。
这样一来,因为非使用状态下的辅助座垫的支脚的前端部所在的位置比处于关闭状态的活动座垫的底面还低,所以在将辅助座垫收纳到凹部内的时候,没有必要将支脚折叠起来。因此,能够使支脚的结构甚至是辅助座垫的结构简单化。
发明的第六方面是这样的,在发明的所述第二到第五方面中,所述突起部的上面从所述另一侧朝着所述一侧上倾。
这样一来,因为突起部的上面从另一侧朝着一侧上倾,所以与突起部的上面从另一侧朝着一侧下倾的那种情况相比,确实能够借助突起部来限制辅助座垫下移。
—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因为另一侧座位的座垫拥有限制使用状态下的辅助座垫的另一侧的部分下移的限制部,所以即使例如对辅助座垫施加较大的负荷,也能借助限制部来限制辅助座垫下移。因此,不用设置抵达车厢底面那么长的支脚,便能限制在对辅助座垫施加较大的负荷时辅助座垫下移。
因为在构成另一侧座位的座垫的一部分的一侧骨架上设置了作为限制部的突起部,所以能够使用另一侧座位来将限制部具体化。
所述辅助座垫的底面上,设置了当该辅助座垫处于所述使用状态时朝着所述突起部的上面延伸的支脚。换句话说,使用状态下的辅助座垫的支脚朝着突起部的上面延伸,未达到车厢底面。因此,能够缩短支脚的长度,在要将处于非使用状态的辅助座垫收纳起来的时候,支脚就不会妨碍收纳了。
因为在突起部的上面和使用状态下的辅助座垫的支脚的前端部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所以通常情况下突起部的上面和支脚的前端部不接触。因此,能够防止通常情况下由于突起部的上面与支脚的前端部接触而产生声音。
因为在突起部的上面和使用状态下的辅助座垫的支脚的前端部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所以能够缩短支脚的长度。
因为辅助座垫的厚度比独立座位的座垫的厚度薄,所以能够谋求辅助座垫的小型化,从而能够缩小用以收纳处于非使用状态的辅助座垫的空间。
因为非使用状态下的辅助座垫的支脚的前端部所在的位置比处于关闭状态的活动座垫的底面还低,所以在将辅助座垫收纳到凹部内的时候,没有必要将支脚折叠起来。因此,能够使支脚的结构甚至是辅助座垫的结构简单化。
因为突起部的上面从另一侧朝着一侧上倾,所以与突起部的上面从另一侧朝着一侧下倾的那种情况相比,确实能够借助突起部来限制辅助座垫下移。


图1为一俯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辆的几排座位的布置情况。
图2为第二排座位的立体图。
图3为辅助座位处于使用位置时的沿图2中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4为辅助座位处于非使用位置时的沿图2中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5为辅助座位的辅助靠背的正视图。
图6为突起部的变形例。
图7示出了支脚接触突起部的橡胶件的情况。
图8为铰链附近的立体图。
图9为铰链附近的立体图。
图10为铰链附近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汽车1,拥有设置在车1内的最前排的第一排座位10、设置在第一排座位10后方的第二排座位20、以及设置在第二排座位20后方的第三排座位30。第一排座位10由驾驶席11和助手席12构成。第二排座位20由布置在驾驶席11后方的第一独立边座21、布置在助手席12后方的第二独立边座22以及辅助用辅助座位23构成。第三排座位30由可坐两名或者三名人员的长凳式座椅构成。
下面,详细说明第二排座位20即本发明的特征。
如图1~图4所示,第一及第二独立边座21、22沿着车宽方向排列着,且相隔一定间隔。这些独立边座21、22间的空间可作走动空间来用。第一及第二独立边座21、22,分别由座垫21a、22a、安装在座垫21a、22a后端部且可朝着座垫21a、22a的上面倒下去的靠背21b、22b构成。需提一下,本发明的一侧座位对应于第二独立边座22,另一侧座位对应于第一独立边座21。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座位21、22左右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
座垫21a、22a,包括形成有口朝上开的收纳凹部21c、22c的收纳部分21d、22d;覆盖该收纳凹部21c、22c且能自由打开、关闭该收纳凹部21c、22c的活动座垫21e、22e;沿着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左右侧壁骨架21f、21p、22f、22p;以及支承着活动座垫21e、22e的左右的支承部21g、21g、22g、22g。而且,左右侧壁骨架21f、21p、22f、22p及收纳部分21d、22d等构成位于活动座垫21e、22e下方的座垫底部。收纳部分21d、22d由树脂制成。活动座垫21e、22e包括方框状框架21h、22h及设置在方框状框架21h、22h上的垫子21i、22i。
左右的支承部21g、21g、22g、22g的一端部(图2中的上端部),分别经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21j、22j固定在方框状框架21h、22h的前侧。而且,左右的支承部21g、21g、22g、22g的另一端部(图2中的下端部)分别构成为绕着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轴转动的样子。换句话说,支承部21g、21g、22g、22g的另一端部分别构成为能够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样子。于是,借助让左右的支承部21g、21g、22g、22g的另一端部绕着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便能让活动座垫21e、22e在开位置和关位置之间移动。当活动座垫21e、22e处于开位置时,收纳凹部21c、22c便露出;而当活动座垫21e、22e处于关位置时,便由该活动座垫21e、22e将收纳凹部21c、22c覆盖起来。处于开位置的活动座垫21e、22e大致垂直于车厢底面。而且,为将处于开位置的活动座垫21e、22e维持在那一位置上,换句话说,为防止处于开位置的活动座垫21e、22e转向前侧而在独立边座21、22的前端部设置了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阻止用管21k、22k。
在第一独立边座21的左侧(车宽方向左侧,图2~图4中的右侧)的侧壁骨架21f的左侧(第二独立边座22一侧)面上,安装了朝着左侧突起的突起部24(参考图3及图4)。突起部24的横断面大致形成为“コ”状,沿车前后方向延伸。突起部24从对侧壁骨架21f的安装侧端部朝着前端部上倾。换句话说,从右侧(车宽方向右侧)朝着左侧上倾。需提一下,本发明中的一侧骨架与左侧的侧壁骨架21f相对应。本发明中的一侧对应于左侧,另一侧对应于右侧,限制部对应于突起部24。
第一独立边座21的左侧面上安装着覆盖突起部24等的盖子25。盖子25的上面形成有孔25a(参考图3及图4),该孔25a由橡胶件25b覆盖起来。
上述辅助座位23由辅助靠背23a、与该辅助靠背23a非为一体而设的辅助座垫23b构成。如图5所示,辅助靠背23a包括在第一独立边座21的靠背21b的左侧面的下侧绕着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轴转动的第一靠背23c、布置在第一靠背23c的上侧且在第一靠背23c的上面绕着沿与车宽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转动的第二靠背23d、以及作头枕用的第三靠背23e。而且,因为当不使用辅助座位23时,两独立边座21、22之间的空间可作为行走空间使用,所以将辅助靠背23a做得小一些(参考图5)。而且,借助让第一辅助靠背23c绕着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轴旋转,并让第二靠背23d绕着沿与车宽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旋转,便能让辅助靠背23a起辅助座位23的靠背的作用或者是起胳膊枕(arm rest)的作用。
如图2~图4所示,辅助座垫23b包括具有方框状框架23f和设置在该方框状框架23f上的垫子23g的座垫主体23h、支承该座垫主体23h而让它绕着沿车前后方向延伸的轴旋转的铰链(hinge)26以及装在座垫主体23h的底面(与人就坐的面相反的那一个面)的支脚27。
铰链26的一端部(图2及图3中的上端部)经由板状部件安装在方框状框架23f的左侧。铰链26的另一端部(图2及图3中的下端部)由接合到第二独立边座22的右侧的侧壁骨架22f的左侧面的凸缘(flange)22l(参考图8)支承,能够以沿着车前后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旋转。换句话说,座垫主体23h的左侧部分通过铰链26连结在座垫底部而由座垫底部支承,绕着沿车前后方向延伸的轴旋转。具体而言,铰链26的另一端部的前后端部分别用沿着车前后方向延伸的一根铰链销(未示)连结在凸缘22l上而由凸缘22l支承着,可旋转(参看图9)。借助让该铰链26的另一端部绕着沿车前后方向延伸的轴旋转,便能够让座垫主体23h(辅助座垫23b)在位于两独立边座21、22的座垫21a、22a之间且可就坐的规定的使用位置(参考图3)、收纳到第二独立边座22的收纳凹部22c内且不能就坐的规定的非使用位置(参考图4)之间移动。另外,铰链26由铰链盖26a覆盖;凸缘221由凸缘盖22n覆盖(参考图10)。凸缘盖22n上形成有两个槽22o、22o,以便让铰链26的另一端部绕着沿车前后方向延伸着的轴旋转。
需提一下,处于非使用位置的座垫主体23h的底面朝上(参考图4)。为将处于使用位置的座垫主体23h保持在那一位置上,换句话说,为防止处于使用位置的座垫主体23h朝右侧旋转,而在凸缘部22l上安装了比右侧的侧壁骨架22f还往右的阻止用管22m(参看图8)。决定铰链26的结构、铰链26的安装位置等时,要做到能够让座垫主体23h在使用位置和非使用位置之间移动。需提一下,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对应于使用位置,非使用状态对应于非使用位置。
从侧面看,上述支脚27形成为“コ”状,焊接在方框状框架23f的右侧。处于使用位置的座垫主体23h的支脚27朝着突起部24的上面延伸。更详细地讲,处于使用位置的支脚27,从焊接在方框状框架23f上的那一端部(图3中为上端部)朝着前端部(图3中为下端部)右倾,并朝着突起部24的上面延伸。而且,在处于使用位置的的座垫主体23h的支脚27的前端部和突起部24的上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需提一下,上述盖25上的孔25a形成在对应于处于使用位置的支脚27的前端部的位置上。
处于使用位置的座垫主体23h的就坐面的高度和两个独立边座21、22的座垫21a、22a的就坐面的高度一样高,座垫主体23h比两个独立边座21、22的座垫21a、22a薄;处于非使用位置的座垫主体23h的支脚27的前端部(图4中的上端部)的位置比处于关闭位置的第二独立边座22的活动座垫22e的底面(与就坐面相反的那个面,图4中的下面)低。
需提一下,通常的时候即在大负荷加到辅助座位23的座垫主体23h上以外的时候,不用突起部24、支脚27,用铰链26及管22m等就能支撑住座垫主体23h和坐在其上的乘坐人员。而且,通常情况下,即使乘坐人员坐到处于使用位置的辅助座位23上,支脚27的前端部也不与突起部24的上面接触。
—座位装置的工作情况—这里,说明将处于非使用位置的辅助座位23移动到使用位置的过程。
首先,将第二独立边座22的活动座垫22e的后侧向上方提起。于是,活动座垫22e便以支承部22g的另一端部为基点向前侧转动,第二独立边座22的收纳凹部22c由此而成为袒露出来的状态。接着,将收纳在收纳凹部22c内的辅助座垫23b的座垫主体23h朝上方提起,座垫主体23h便以铰链26的另一端部为基点朝右旋转。之后,再让座垫主体23h旋转转到使用位置即两独立边座21、22的座垫21a、22a之间的位置。辅助座位23由此而抵达使用位置。需提一下,执行上述过程的逆过程,便能使处于就坐状态的辅助座位23成为被收纳起来的收纳状态。
这里,说明从处于使用位置的辅助座垫23b的就坐面一侧施加大的负荷时辅助座位23的动作。此时,辅助座垫23b在该负荷的作用下朝下方移动,设置在座垫主体23h底面的支脚27也随之朝下移动。支脚27先顶到橡胶件25b,后顶到突起部24的上面。于是,通过让支脚27顶到突起部24的上面,辅助座垫23b的右侧部分就停止朝下移动(被制止)。
—效果—综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因为第一独立边座21的座垫21a拥有限制处于使用位置的辅助座垫23b的右侧部分下移的突起部24,所以即使例如对辅助座垫23b施加很大的负荷,也能借助突起部24来限制辅助座垫23b下移。因此,不用设置抵达车1的车厢底面那么长的支脚,就能限制在对辅助座垫23b施加很大的负荷时辅助座垫23b下移。
因为在构成第一独立边座21的座垫21a的一部分的左侧的侧壁骨架21f的左侧面设置了突起部24,所以能够利用第一独立边座21来将突起部24具体化。
在辅助座垫23b的底面设置了在该辅助座垫23b处于使用位置时朝着突起部24的上面延伸的支脚27。换句话说,处于使用位置的辅助座垫23b的支脚27朝着突起部24的上面延伸,未抵达车厢底面。因此,能够缩短支脚27的长度,在将辅助座垫23b收纳到收纳凹部22c时,支脚27不会妨碍收纳。
因为在突起部24的上面和处于使用状态的辅助座垫23b的支脚27的前端部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所以通常的时候,突起部24的上面和支脚27的前端部相互不接触。因此,能够防止通常的时候由于突起部24的上面和支脚27的前端部相互接触而发出声音。
因为在突起部24的上面和处于使用位置的辅助座垫23b的支脚27的前端部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所以能够缩短支脚27的长度。
因为辅助座垫23b的厚度比两个独立边座21、22的座垫21a、22a的厚度薄,所以能够使辅助座垫23b小型化,从而能够缩小用以收纳辅助座垫23b的收纳凹部22c。
因为处于非使用位置的辅助座垫23b的支脚27的前端部比关闭状态下的活动座垫22e的底面低,所以在将辅助座垫23b收纳到收纳凹部22c内的时候,没有必要将支脚27折叠起来。因此,能够使支脚27的结构,甚至是辅助座垫23b的结构简单化。
因为突起部24的上面从右侧朝着左侧上倾,所以与突起部24从右侧朝着左侧下倾的那一情况相比,突起部24能够可靠地限制辅助座垫23b下移。
需提一下,在该实施例中,形成的是将辅助座垫23b收纳在第二独立边座22的收纳凹部22c内这样的结构,不仅如此,形成为将辅助座垫23b收纳在第一独立边座21的收纳凹部21c内这样的结构也是可以的。此时,铰链26连结在第一独立边座21的座垫底部上并能绕着沿车前后方向延伸的轴旋转,突起部24安装在第二独立边座22右侧的侧壁骨架22f的右侧(第一独立边座21一侧)的面上,支脚27焊接在座垫主体23h的左侧。
在该实施例中,在盖25的上面形成有孔25a,该孔25a由橡胶件25b塞起来。不仅如此,如图6所示,不用橡胶件将孔25a盖起来,而是在对应于突起部24的孔25a的位置上装上橡胶件25b。图7示出了在在对应于突起部24的孔25a的位置装上橡胶件25b的情况下,支脚27接触到突起部24的橡胶件25b上时的情况。
在该实施例中,由突起部24构成了本发明的限制部,不仅如此,只要是能够限制使用位置下的辅助座垫23b的右侧部分下移,限制部为何种结构都可以。
两个独立边座21、22及辅助座位23构成为上述结构,但并不限于此,只要能让辅助座位23的座垫主体23h在使用位置和非使用位置之间移动,什么结构都可以。
—实用性—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于下述结构有用,该结构包括分别具有座垫且在座位左右方向上保持间隔地排列着的两个独立座位、和拥有能够在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之间切换的辅助座垫的辅助座位,在使用状态下辅助座垫位于该独立座位之间且可坐人,该辅助座垫由上述独立座位中位于一侧的一侧座位的上述座垫支承着。
权利要求
1.一种座位装置,其包括分别具有座垫且有一定间隔地排列在座位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个独立座位和具有辅助座垫的辅助座位,能够在位于该独立座位之间且可坐人的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辅助座垫,该辅助座垫由所述独立座位中位于一侧的一侧座位的所述座垫支承着,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座位中位于另一侧的另一侧座位的所述座垫,拥有限制所述使用状态下的所述辅助座垫的所述另一侧的部分下移的限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侧座位的所述座垫至少在左右两侧拥有骨架;所述骨架中位于所述一侧的一侧骨架上,设置了位于比所述使用状态下的所述辅助座垫的底面还低的位置上且朝着所述一侧突起的突起部作为所述限制部;所述辅助座垫的底面上,设置了当该辅助座垫处于所述使用状态时朝着所述突起部的上面延伸的支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突起部的上面和所述使用状态下的所述辅助座垫的所述支脚的前端部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状态下的所述辅助座垫的就坐面与所述独立座位的座垫的就坐面一样高;所述辅助座垫的厚度比所述独立座位的所述座垫的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侧座位的所述座垫,拥有形成有口朝上开的凹部的座垫底部、覆盖该凹部并能自由地打开/关闭该凹部的活动座垫;所述辅助座垫的所述一侧的部分连结在所述座垫底部上并由所述座垫底部支承,可转动,做到将所述非使用状态下的所述辅助座垫收纳到所述凹部内时让所述辅助座垫的底面朝上;所述非使用状态下的所述辅助座垫的所述支脚的前端部所处的位置比处于关闭状态的所述活动座垫的底面还低。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之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座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的上面从所述另一侧朝着所述一侧上倾。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座位装置,汽车(1)拥有第二排座位(20)。第二排座位(20)由第一独立边座(21)、第二独立边座(22)以及拥有辅助座垫(23b)的辅助座位(23)构成。在第一独立边座(21)左侧的侧壁骨架(21f)的左侧面上,安装了朝着左侧突起的突起部(24)。辅助座垫(23b)拥有安装在座垫主体(23h)的底面的支脚(27)。
文档编号B60N2/30GK1576096SQ20041006282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7日
发明者佐谷宪司 申请人:马自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