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064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改良。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配置构造,例如已知有日本特开2003-89349号公报的在发动机前方的车架间配置散热器的构造。
下面说明该日本特开2003-89349号公报。符号使用记载于该公报中的符号。如该公报的图1和图40所示那样,机动二轮车1在头管21的后部安装角撑板32,从该角撑板32朝大体下方延伸左右1对的下伸管33,在这些下伸管33间配置散热器10,该散热器10位于发动机9的前方。
散热器10在发动机9前方配置于左右下伸管33间的、从车辆前方最容易看到的位置。为此,例如即使提高发动机的外观设计性,发动机9可从车辆侧方看到,但也不易从车辆前方或车辆前方斜侧方看到。
因此,在考虑将散热器设于车身后部的场合,如设于摇臂,则向散热器的水配管等需要考虑该水配管的可动性的设计。
或者,当将散热器设在车身内部时,需要确保冷却性能。
另外,散热器10由于在发动机9的前方配置于左右的下伸管33间这样的从车辆可最容易看到的位置,所以,即使例如提高了发动机9的外观设计性,发动机9可从车辆两侧方看到,但也不易从车辆前方或车辆前方斜侧方看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改良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配置构造,从而在提高机动二轮车的外观性的同时,确保散热器的冷却性能。
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搭载水冷式的发动机的机动二轮车中,使散热器的冷却面指向车辆前后方向地将散热器立起配置于发动机与后轮之间的空间里,用车架进行支承。
通过使冷却面指向车辆前后方向地将散热器配置在发动机与后轮之间的空间,从而由发动机覆盖散热器的前方,由后轮覆盖散热器的后方。因此,散热器不易从车辆前后方向看到。另外,散热器仅可从车辆侧方看到厚度量,不明显。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中,最好用罩覆盖空间的侧面。
用罩覆盖空间的侧面,使得散热器不露出到车身侧方。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中,最好从可自由操纵地支承前叉的头管朝后方延伸左右1对的主构架,将该主构架的内部形成为管道形状,从而将行驶风从头管近旁通过主构架内引导至空间。
由内部为管道形状的主构架,从头管近旁将行驶风引导至空间,使大量的行驶风接触到散热器。结果,由散热器对冷却水进行的冷却得到促进。
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各构成中,最好在罩设置用于将行驶风引导至空间的吸气管。
通过在罩设置吸气管,从而将较多的行驶风引导至空间内。结果,大量的行驶风接触到散热器,由散热器对冷却水进行的冷却得到促进。
本发明的第5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各构成中,最好在构成车架的左右的枢轴板之间支承散热器。
通过在左右的枢轴板间支承散热器,从而可由左右的枢轴板牢固地支承散热器。
本发明的第6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各构成中,最好在侧面视图下大体重合于左右的枢轴板地配置散热器。
由左右的枢轴板使得在侧面视图下不易看到散热器,可提高外观性。
在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发明中,由于将散热器配置于发动机与后轮之间的空间,所以,与将散热器配置于车架的前部的场合相比,可使得不易从外部看到散热器,另外,使其冷却面指向车辆前后方向地立起配置散热器,所以,从车身侧方仅看到散热器的厚度量,可使得散热器更不不明显。因此,散热器不易露出到外部,而且,当提高了发动机的外观设计性时,发动机不由散热器覆盖,所以,可提高车辆的外观性。
另外,由于将散热器固定在发动机与后轮之间的车身,所以,散热器不可动,水配管的自由度提高,而且安装构造也可较简单。
在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发明中,用罩对配置了散热器的空间的侧面进行覆盖,所以,散热器不露出到外部,这样,不产生搭载了水冷式发动机的印象。例如,如在发动机设置空冷式的那样的翅片,则可产生空冷式的发动机的印象。
在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发明中,由内部为管道形状的主构架,可增大引导至发动机与后轮间的空间的行驶风量,促进由散热器进行的水冷却。
在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发明中,由设于罩的吸气管,将更大量的行驶风引导至发动机与后轮间的空间。可进一步促进由散热器进行的水冷却。
在本发明的第5方面的发明中,在构成车架的左右的枢轴板间支承散热器,所以,可由左右的枢轴板牢固地支承散热器,可抑制散热器的振动等。
在本发明的第6方面的发明中,在侧面观看时大体重合左右的枢轴板地配置散热器,所以,由左右的枢轴板使得不易在侧面观看时看到散热器,可提高机动二轮车的外观性。


图1为采用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机动二轮车的透视图。
图2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3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要部侧面图。
图4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要部平面图。
图5为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车架的透视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1作用图。
图7为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2作用图。
图8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9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要部侧面图。
图10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要部平面图。
图11为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1作用图。
图12为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2作用图。
图13为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另一实施形式的说明图。
图14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15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要部侧面图。
图16为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透视图。
图17为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平面图。
图18为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后挡泥板的截面图。
图19为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1作用图。
图20为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2作用图。
图21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22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要部侧面图。
图23为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散热器和后挡泥板的透视图。
图24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要部平面图。
图25为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1作用图。
图26为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2作用图。
图27为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3作用图。
图28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29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下罩和排气管的侧面图。
图30为示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下罩和消声器的透视图。
图31为图29的5-5线截面图。
图32为图29的6-6线截面图。
图33为图30的7-7线截面图。
图34为采用本发明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机动二轮车的透视图。
图35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36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要部侧面图。
图37为说明本发明驱动力传递机构的透视图。
图38为示出本发明的风扇驱动装置的截面图。
图39A为示出比较例的皮带张紧器的作用的作用图。
图39B为示出实施例的皮带张紧器的作用的作用图。
图40为示出本发明散热器冷却机构的另一实施形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附图按符号的方向观看。
(第1实施例)图1为采用本发明散热器配置构造的机动二轮车的透视图,机动二轮车10为美式车辆,在车架11搭载由水冷式的发动机12和变速器13构成的动力单元14,将散热器(未图示,详细内容后述)配置于发动机12与后轮16之间,缩短了从发动机12延伸的2根排气管(第1排气管17和第2排气管18)。
该类型的车辆的特征在于,由于使用者具有嗜好空冷式的发动机的倾向,所以,如使散热器为不显眼的外观,则外观设计性提高。
图2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机动二轮车10的车架11包括头管21,从该头管21朝后方斜下方延伸的左右1对的主构架22(仅示出一方的主构架22。以下关于左右1对的部分仅示出一方的符号。),从这些主构架22进一步朝后方斜下方延伸的左右1对的车座轨23,从头管21大体朝下方然后朝后方延伸的左右1对的下伸管24,及连接于车座轨23后端、下伸管24后端间的左右1对的枢轴板26,在头管21可自由转向地安装前叉27,在枢轴板26可自由摆动地安装摇臂28,在前叉27的下端安装前轮31,在摇臂28的后端安装后轮16。
在这里,符号41为覆盖前轮31上方的前挡泥板,符号42为安装于前叉27的上端的转向柄,符号43为前照灯,符号44为安装于主构架22、22的燃料箱,符号46为安装于车座轨23、23的车座,符号47为覆盖后轮16的上方和前方的后挡泥板,符号48为分别安装于左右的车座轨23以支承后挡泥板47的左右1对的挡泥板撑条,符号51为尾灯。
发动机12为V型,该排气装置55包括从前侧气缸56大体朝下方然后朝后方延伸的第1排气管17,从后侧气缸58朝前方斜下方然后朝后方延伸的第2排气管18,及为了分别连接到这些第1排气管17和第2排气管18的后端而配置于动力单元14的下方的消声器(图中未示出),将第1排气管17和第2排气管18的后端分别延伸到枢轴63的下方的位置,该枢轴63为了可自由摆动地支承摇臂28而安装于左右的枢轴板26。符号61为覆盖消声器的周围的下罩。
在现有的排气装置中,将排气管和消声器延伸到后轮的侧方,但在本发明中,将第1排气管17和第2排气管18的后端配置到枢轴63近旁。因此,后轮16侧的侧方不由排气管、消声器覆盖,所以,可使后轮16侧的外观性产生简单的印象。另外,外观设计性高的后轮16的大体整体可与前轮31同样地看到,所以,可提高车辆的外观性。
图中的发动机12与后轮16间,详细地说是动力单元14与后轮16间为配置散热器(图中未示出)的空间,由侧罩65覆盖该空间的两侧方,在这些侧罩65分别设置吸气管66。
图3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要部侧面图,以车架11和动力单元14为主示出其左侧面。图中的箭头(前)表示车辆前方。
动力单元14在曲轴箱71的侧面具有水泵72,该水泵72将排出配管73连接于发动机12的后侧气缸58,将吸入配管74连接于散热器75的下端。
在这里,符号77为连接于前侧气缸56和后侧气缸58的第1冷却水配管,符号78为配置于前侧气缸56与后侧气缸58之间的集合部,符号82为连接前侧气缸56与集合部78的第2冷却水配管,符号83为连接后侧气缸58与集合部78的第3冷却水配管,符号84为连接集合部78与散热器75的上部的第4冷却水配管,符号86为设于集合部78的用于注入冷却水的盖。
散热器75为安装于上述左右的枢轴板26、配置于左右的枢轴板26之间的矩形平板状的部件,沿车宽方向延伸地配置散热器75的前面75a和后面75b,即指向车辆前后方向地配置前面75a,同时,上部位于下部的车辆后方地倾斜。
即,散热器75配置在发动机12与后轮16间,详细地说,配置在动力单元14与后轮16间的空间87。
主构架22为空心地形成并且使前端部22a和后端部22b开口、形成为管状的构件,从前端部22a取入行驶风、从后端部22b排出,将行驶风引导至散热器75。
图中的符号88为中间管,该中间管安装于左右的主构架22之间,将开口的前端部88a配置于左右的下伸管24间,将后端部88b(图中未示出)设于主构架22的后端部22b的近旁。
图4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要部平面图,在左右的主构架22、22间安装中间管88,将这些主构架22、22和中间管88的后端部22b、22b、88b对齐,安装分别安装于左右的主构架22、22的车座轨23、23,在平面视图中,将散热器75配置于这些车座轨23、23间,分别将吸气管66安装于在平面视图下位于车座轨23、23的内侧的侧罩65、65。符号91为跨在左右的车座轨23、23间安装的横梁,符号46为车座。
图5A、5B为说明本发明的车架的透视图。
在图5A中,构成车架11的主构架22为将作为开口部的前端部22a形成为台形的构件,中间管88的后部安装于左右的主构架22、22间,同时,将作为开口部的前端部88a作为台形配置在左右的下伸管24间。
在图5B中,主构架22、22和中间管88的后部同样地分别弯曲,使作为其开口部的后端部22b、22b、88b朝着后方斜下方。
下面,说明上述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
图6为示出本发明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1作用图。
当使发动机12起动时,水泵72工作,如由箭头所示那样,使冷却水按排出配管73、后侧气缸58内的水套、第1冷却水配管77、前侧气缸56内的水套、第2冷却水配管82、集合部78的顺序(从后侧气缸58内的水套,按第3冷却水配管83、集合部78的顺序)流动,再从集合部78经过第4冷却水配管84,流到散热器75,再从散热器75通过吸入配管74吸入到水泵72内。
如车辆行驶,则如箭头所示那样,可从主构架22的前端部22a和中间管88的前端部88a将行驶风取入到主构架22和中间管88内,从这些主构架22和中间管88的后端部22b、88b将行驶风吹出到空间87,使其通过散热器75,从而可冷却散热器75。
图7为示出本发明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2作用图。
行驶风如箭头所示那样,从主构架22、22内和中间管88内流到空间87内,再从车身侧方通过左右的吸气管66、66流入到空间87内,通过散热器75,从而可冷却散热器75。
如由以上的图2和图3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1个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搭载了水冷式的发动机12的机动二轮车10(参照图1)中,使作为其冷却面的前面75a指向车辆前后方向地将散热器75立起配置于发动机12与后轮16之间的空间87,由车架11详细地说左右1对枢轴板26支承。
由于将散热器75配置在发动机12与后轮16之间的空间87,所以,与将散热器配置于车架的前部的场合相比,可使得不易从外部看到散热器75,另外,由于使作为其冷却面的前面75a指向车辆前后方向地立起配置散热器75,所以,从车身侧方仅可看到散热器75的厚度量(在图3中,散热器75的侧面的大部分由枢轴板26覆盖,基本上从车辆侧方看不到),可使得散热器75更不显眼。因此,散热器75不易露出于外部,而且,当提高发动机12的外观设计性时,由于发动机12不由散热器75覆盖,所以,可提高机动二轮车10的外观性。
另外,由于将散热器51配置于发动机12与后轮16之间的车身,所以,散热器51不可动,水配管的自由度提高,而且,安装构造也较简单。
本发明的第2个方面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各构成中,最好由作为罩的侧罩65、65(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65)覆盖空间87的侧面。
由于用侧罩65对配置散热器75的空间87的侧面进行覆盖,所以,散热器75不露出到外部,这样,不产生搭载了水冷式的发动机12的印象。例如,如在发动机12设置空冷式的那样的翅片,则可产生空冷式的发动机的印象。
本发明的第3个方面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各构成中,最好从可自由转向地支承前叉27的头管21朝后方延伸左右1对的主构架22,通过使这些主构架22的内部为管道形状,从而可从头管21的近旁通过主构架22内将行驶风引导至空间87。
由内部为管道形状的主构架22可使引导至发动机12与后轮16间的空间87的行驶风量更多,可促进由散热器75进行的冷却。
本发明的第4个方面的特征在于,如图3和图4所示那样,在上述各构成中,最好在侧罩65设置用于将行驶风引导至空间87的吸气管66。
由设于侧罩65的吸气管66,可进一步将更大量的行驶风引导至发动机12与后轮16间的空间87,可进一步促进由散热器75进行的水冷却。
本发明的第5个方面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各构成中,最好由车架11,详细地说,是由左右的枢轴板26、26(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26)支承散热器75。
由于散热器75由1对枢轴板26、26支承,所以,可由这些枢轴板26、26牢固地支承散热器75。
本发明的第6个方面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各构成中,最好在侧面观看时大体重合于左右的枢轴板26、26地配置散热器75,所以,由左右的枢轴板26、26使得不易在从侧面观看时看到散热器75,可提高机动二轮车10的外观性。
(第2实施例)图8为本发明第2方面的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与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图2对应。对相同的构件采用相同的符号,以下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例不同之点。
图中的发动机12与后轮之间,详细地说,是动力单元14与后轮16之间为配置散热器(图中未示出)的空间,由侧罩65覆盖该空间的两侧方,在这些侧罩65分别设置吸气管66和排气管67。
图9为本发明第2方面的机动二轮车的要部侧面图,以车架11和动力单元14为主示出其左侧面。图9与本发明的第1侧面涉及的图3对应。
散热器175、175(仅示出前面侧的符号175)为安装于上述左右的枢轴板26、配置于左右的枢轴板26间的矩形平板状的部件,大体朝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地配置散热器175、175的各内侧面175a(未图示)和外侧面175b。即,内侧面175a和外侧面175b大体指向车辆侧方地配置并且使其立起(详细地说,分别将散热器175的上部和下部安装于枢轴板26)。
即,散热器175配置在发动机12与后轮16间,详细地说动力单元14与后轮16间的空间87。
图10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要部平面图,在左右的主构架22、22间安装中间管88,将这些主构架22、22和中间管88的后端部22b、22b、88b对齐,安装分别安装于左右的主构架22、22的车座轨23、23,在平面视图中,将散热器175配置于这些车座轨23、23间并且使其沿着各车座轨23、23,分别将吸气管66和排气管67安装于在平面视图下位于车座轨23、23的内侧的侧罩65、65。符号91为跨在左右的车座轨23、23间安装的横梁,符号46为车座。
下面,说明上述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
图11为示出本发明第2方面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1作用图。
当使发动机12起动时,水泵72工作,如由箭头所示那样,使冷却水按排出配管73、后侧气缸58内的水套、第1冷却水配管77、前侧气缸56内的水套、第2冷却水配管82、集合部78的顺序(从后侧气缸58内的水套,按第3冷却水配管83、集合部78的顺序)流动,再从集合部78经过第4冷却水配管84,流到散热器175,再从散热器175通过吸入配管74吸入到水泵72内。
如车辆行驶,则如箭头所示那样,可从主构架22的前端部22a和中间管88的前端部88a将行驶风取入到主构架22和中间管88内,从这些主构架22和中间管88的后端部22b、88b将行驶风吹出到空间87,使其通过散热器175,从而可冷却散热器175。
图12为示出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2作用图。
行驶风如箭头所示那样,从主构架22、22内和中间管88内流到空间87内,再从车身侧方通过左右的吸气管66、66流入到空间87内,通过散热器175、175,从而可冷却散热器175。行驶风通过散热器175后,通过散热器175与侧罩65之间的空间87a(为包含于空间87的空间),从排气管67、67排出到外部。
图13为示出本发明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另一实施形式的说明图,对与图1所示实施形式相同的构成采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散热器175安装于上述的左右的枢轴板26(参照图9),配置在左右的枢轴板26之间,散热器175的内侧面175a和外侧面175b大体指向车辆侧方地配置,同时使其立起。
即,散热器175配置在发动机12(参照图9)与后轮16之间,详细地说,动力单元14(参照图9)与后轮16之间的空间87。符号95为覆盖散热器175后部侧方的护罩,用于改变空间87内的空气流动,集中到散热器175侧。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行驶风如箭头所示那样,从主构架22、22内和中间管88内流入到空间87内,进而从车身侧方通过左右的吸气管66、66流入到空间87内。行驶风由护罩95将流动改变到散热器175侧,通过散热器175,从而可冷却散热器175。这样,通过设置护罩95,从而可增加通过散热器175的风量,提高冷却性。
行驶风通过散热器175后,通过散热器175与侧罩65间的空间87a(为包含于空间87的空间),从一方的排气管67排出到外部。
如以上的图8和图9所示那样,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搭载水冷式的发动机的机动二轮车10中,使作为其冷却面的内侧面175a和外侧面175b大体指向车辆侧方地使散热器175立起配置于发动机12与后轮16之间的空间87。
由于将散热器175配置在发动机12与后轮16之间的空间87,所以,与将散热器配置于车架的前部的场合相比,可使得不易从外部看到散热器175。因此,散热器175不易露出到外部,而且,当提高了发动机12的外观设计性时,发动机12不由散热器175覆盖,所以,可提高机动二轮车10的外观性。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特征在于,分别将散热器175配置到车身左右。
由于将散热器175分别配置到车身左右,所以,可分别减小散热器175,即使在空间87狭窄的场合,也可容易而且效率良好地配置散热器175,可实现机动二轮车10的紧凑化、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如图8和图10说明的那样,在空间87的侧部设置排气管67,由该排气管67排出散热器175下游侧的空气。
由于在空间87的侧部设置排气管67,所以,为了由排气管67排出散热器175的下游侧的空气,可增加通过散热器175的空气量,提高散热器175的冷却性。
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如图9和图10说明的那样,从可自由转向地支承前叉27的头管21朝后方延伸左右1对的主构架22,通过使这些主构架22的内部为管道形状,从而可从头管21的近旁通过主构架22内将行驶风引导至空间87。
由内部为管道形状的主构架22可使引导至发动机12与后轮16间的空间87的行驶风量更多,可促进由散热器175进行的冷却。
本发明的第5个方面的特征在于,如图10和图13所示那样,在平面视图下安装于主构架22后部的左右1对车座轨23、23的内侧,沿车座轨23配置散热器175。
由于在平面视图下安装于主构架22后部的左右1对车座轨23、23的内侧沿车座轨23配置散热器175,所以,可使通过散热器175的空气效率良好地流动,同时,有利于机动二轮车(参照图8)的左右宽度的紧凑化,同时,可确保冷却部的面积,提高散热器175的冷却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将通过发动机上方的主构架作为将行驶风引导至空间的管道,但不限于此,也可在发动机的下方设置将行驶风引导至空间的管道。
(第3实施形式)图14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图2对应。对相同的构件采用相同的符号,以下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例不同之点。
在本实施例中,在覆盖后轮16的上方和前方的后挡泥板设置狭槽101。
图15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要部侧面图,以车架11和动力单元14为主示出其左侧面。图15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图3对应。
散热器75为安装于摇臂28的前部、配置于左右的枢轴板26间的矩形平板状的部件,朝车宽方向延伸而且立起地配置前面和后面。
即,散热器75配置在发动机12与后轮16间,详细地说,动力单元14与后轮16间的空间87。
图16为示出本发明散热器配置构造的透视图,示出散热器75安装于摇臂28的状态。符号75a为设置于散热器75的上部以连接于上述第4冷却水配管84(参照图15)的入口管,符号75b为设于散热器75的下部以连接于上述的吸入配管74(参照图15)的出口管。
摇臂28由设于前侧的左右1对的板状构件92、93和安装于这些板构件92、93的后部的管状构件94构成。
板状构件92、93为支承散热器75的侧面75c、75c(仅示出一方的符号75c)的构件,分别具有可自由回转地支承枢轴63(参照图14)的轴承部96、97。
管状构件94在侧面视图中为く字形,为在其后端开设了用于安装后轮16(参照图14)的车轴的车轴安装孔94a、94a(仅示出一方的符号94a)的构件。
与图中所示摇臂28另成一体的后挡泥板47具有多个狭槽101。
图17为示出本发明散热器配置构造的平面图,摇臂28具有在平面视图为大体U字状的管状构件94支承散热器75的上部后部的支承构件103,由该支承构件103、板状构件92、93这样3点牢固地支承散热器75。
图18为本发明的后挡泥板的截面图,狭槽101为横长的开口,作为其形成方法,在将大体水平的多个切口形成于后挡泥板47后,使接近该切口的部分以く定形折曲到后挡泥板47的内侧,形成多个折曲部47a,此时,在这些折曲部47a间形成该横长的开口。
折曲部47a为在后轮16的外周画出切线105时大体按与该切线105直交的角度折曲的部分,将折曲部47a构成为这样的角度,是为了在后轮16朝图中逆时针方向回转时由折曲部47a阻止附着于后轮16的外周面的泥水等沿切线105的飞溅,防止从狭槽101飞到散热器75侧。
下面,说明上述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
图19为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1作用图。
当使发动机12起动时,水泵72工作,如由箭头所示那样,使冷却水按排出配管73、后侧气缸58内的水套、第1冷却水配管77、前侧气缸56内的水套、第2冷却水配管82、集合部78的顺序(从后侧气缸58内的水套,按第3冷却水配管83、集合部78的顺序)流动,再从集合部78经过第4冷却水配管84,流到散热器75,再从散热器75通过吸入配管74吸入到水泵72内。
如车辆行驶,则如箭头所示那样,可从主构架22的前端部22a和中间管88的前端部88a将行驶风取入到主构架22和中间管88内,从这些主构架22和中间管88的后端部22b、88b将行驶风吹出到空间87,使其通过散热器75,从而可冷却散热器75。
图20为示出本发明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2作用图。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后轮16朝空白箭头所示的方向回转,所以,在后轮16的外周面与后挡泥板47之间的空间107,发生用虚线的箭头示出的那样的空气的流动,所以,该流动使空间107内的压力比周围低。
因此,通过散热器75的行驶风通过后挡泥板47的多个狭槽101流入到空间107内,同时,这样的行驶风的流入由压力下降了的空间107促进,结果,通过散热器75的行驶风量增加,可提高散热器75产生的冷却性。
如以上的图15和图18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搭载水冷式的发动机12的机动二轮车10(参照图14)中,将散热器75配置于发动机12与后轮16间的空间87,同时,将后挡泥板47配置于散热器75与后轮16间,在该后挡泥板47设置通气用的狭槽101。
由于将散热器75配置在发动机12与后轮16之间的空间87,所以,与将散热器配置于车架的前部的场合相比,可使得不易从外部看到散热器75,因此,散热器75不易露出到外部,而且,当提高了发动机12的外观设计性时,发动机12不由散热器75覆盖,所以,可提高机动二轮车10的外观性。
另外,由于后挡泥板47使得从后轮16侧朝散热器75溅起的泥水等不会溅到散热器75,而且,由设于后挡泥板47的狭槽101使通过散热器75的行驶风通过狭槽101漏出到后轮16侧,所以,即使在车身内部设置散热器75,也可确保通过散热器75的行驶风量,可确保散热器75的冷却性能。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发明如图16和图20所说明的那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构成中,最好用后轮用的摇臂28支承散热器75。
由于用摇臂28支承散热器75,所以,特别是如在成为摇臂28的摆动中心的枢轴63附近支承散热器75,则可使散热器75的摆动减小,可减小连接于散热器75的配管的长度的余量。
另外,可时常利用与摇臂28一起上下移动的后轮16产生的空气流,即空间107内的空气的流动导致的压力下降,增加向散热器75的通风量,提高散热器75的冷却性能。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如图15和图19说明的那样,在上述各构成中,最好从可自由转向地支承前叉27的头管21朝后方延伸左右1对的主构架22,通过使这些主构架22的内部为管道形状,从而可从头管21的近旁通过主构架22内将行驶风引导至空间87。
由内部为管道形状的主构架22可使引导至发动机12与后轮16间的空间87的行驶风量更多,可促进由散热器75进行的冷却。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如图16所示那样使其前面和后面朝车宽方向延伸地使散热器立起,用摇臂进行支承,但不限于此,也可使其前面和后面大体朝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地使散热器立起,在摇臂的左右各支承1台。
(第4实施例)图21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图2对应。对相同的构件采用相同的符号,以下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例不同之点。
在图中的发动机12与后轮16间,详细地说动力单元14与后轮16间为配置散热器(图中未示出)的空间,由侧罩65覆盖在散热器的前方、动力单元14后方形成于枢轴板26内侧的空间的两侧方,在这些侧罩65分别设置吸气管66。
图22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要部侧面图(图中的箭头(前)表示车辆前方),以车架11和动力单元14为主示出其左侧面,示出在后挡泥板47的前部下部安装了散热器275的状态。即,示出将散热器275配置于发动机12与后轮16间,详细地说,动力单元14与后轮16间的空间87的状态。
图23为示出本发明散热器和后挡泥板的透视图,示出与后挡泥板47的前部一体地而且沿后挡泥板47的曲面安装散热器275的状态。通过这样使散热器275沿着后挡泥板47的曲面,从而使散热器275与后挡泥板47的一体感增强,例如,在侧面视图下可使得散热器275不显眼。
图24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要部平面图,在左右的主构架22、22间安装中间管88,将这些主构架22、22和中间管88的后端部22b、22b、88b对齐,安装分别安装于左右的主构架22、22的车座轨23、23,在平面视图中,将散热器275配置于这些车座轨23、23间,分别将吸气管66安装于在平面视图下位于车座轨23、23的内侧的侧罩65、65。空间87位于左右的侧罩65、65的内侧。符号91为跨在左右的车座轨23、23间安装的横梁,符号46为车座。
下面,说明上述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
图25为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1作用图。
当使发动机12起动时,水泵72工作,如由箭头所示那样,使冷却水按排出配管73、后侧气缸58内的水套、第1冷却水配管77、前侧气缸56内的水套、第2冷却水配管82、集合部78的顺序(从后侧气缸58内的水套,按第3冷却水配管83、集合部78的顺序)流动,再从集合部78经过第4冷却水配管84,流到散热器275,再从散热器275通过吸入配管74吸入到水泵72内。
如车辆行驶,则如箭头所示那样,可从主构架22的前端部22a和中间管88的前端部88a将行驶风取入到主构架22和中间管88内,从这些主构架22和中间管88的后端部22b、88b将行驶风吹出到空间87,使其通过散热器275,从而可冷却散热器275。
图26为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2作用图。
行驶风如箭头所示那样,从主构架22、22内和中间管88内流到空间87内,再从车身侧方通过左右的吸气管66、66流入到空间87内,通过散热器275,从而可冷却散热器275。
图27为示出本发明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的第3作用图。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后轮16朝空白箭头所示的方向回转,所以,在后轮16的外周面与后挡泥板47之间的空间107,发生用虚线的箭头示出的那样的空气的流动,所以,该流动使空间107内的压力比周围低。
因此,通过散热器275的行驶风朝空间107的流入由压力下降了的空间107促进,结果,通过散热器275的行驶风量增加,可提高散热器275产生的冷却性。
如以上的图22~图24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搭载水冷式的发动机的机动二轮车10(参照图21)中,将散热器275安装到覆盖后轮16的前方和上方的后挡泥板47的前部。
由于将散热器275配置在后挡泥板47的前部,所以,与将散热器配置于车架的前部的场合相比,可使得不易从外部看到散热器275。因此,散热器275不易露出到外部,而且,当提高了发动机12的外观设计性时,发动机12不由散热器275覆盖,所以,可提高发动机12的外观设计性,可提高机动二轮车10的外观性。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将散热器275形成为沿后挡泥板47的曲面的形状。
由于将散热器275形成为沿后挡泥板47的曲面的形状,所以,可使得在侧面视图下散热器275不明显,可进一步提高机动二轮车10的外观性。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后挡泥板47的车辆前方,设置将行驶风取入到发动机12后方的空间87的吸气管66。
由于设置有将行驶风取入到后挡泥板47与发动机12间的空间87,所以,可由吸气管66将更大量的行驶风导入至发动机12与散热器275之间的空间87,可进一步促进散热器275的水冷却。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如图24所示那样在后挡泥板47的前部设置1台的散热器275,但不限于此,也可在后挡泥板47的前部的左右各设置1台(例如大体朝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地配置各散热器275)。
(第5实施例)图28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图28对应。对相同的构件采用相同的符号,以下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例不同之点。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连接到第1排气管17和第2排气管18,设置配置于车身的动力单元14下方的消声器62。
图29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下罩和排气管的侧面图(图中的箭头(前)表示车辆前方。以下相同。),在第1排气管17和第2排气管18的车辆内方配置下罩61。符号17a、18a为第1排气管17和第2排气管18的各后端开口部。
图30为示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下罩和消声器的透视图,下罩61包括覆盖消声器62的周围的主体部61a和从该主体部61a一体突出到前方的管道形状部61b。符号61c、61c、61d、61d为穿过使第1排气管17和第2排气管18(参照图29)与消声器62连通的连通管的管插通孔,符号61e为开放主体部61a的后部上部地形成的后部开放部,符号B1为消声器62的左右宽度,符号B2为下罩61的管道形状部61b的左右宽度。
图31为图29的5-5线截面图,其中,省略了下罩61(参照图30)。
消声器62如以下那样构成。首先,由分隔壁分隔成上室62A(未图示)和下室62B,用分隔壁62c将下室62B分成第1室62D和第2室62E,再用分隔壁62f将第2室62E分成左室62G和右室62H。再通过在分隔壁62c设置连通管62j,从而使第1室62D与左室62G连通,通过在分隔壁62f设置连通管62k,从而使左室62G与右室62H连通。第1室62D和右室62H分别通过连通管67与第1排气管17连通。符号17b为隔开第1排气管17的前后的分隔壁,第2排气管18也具有同样的分隔前后的分隔壁。上室62A也为与上述下室62B相同的构造。
第1排气管17内的排气如箭头所示那样,通过连通管67进入到第1室62D,从第1室62D通过连通管62j流到左室62G,从左室62G通过连通管62k流到右室62H,从右室62H通过连通管67再次返回到第1排气管17,从后端开口部17a排出到外部。
图32为图29的6-6线截面图,由连通管67、67使第1排气管17和第2排气管18的途中与消声器62连通,由分隔壁62m将消声器62内分成上室62A和下室62B。这样的消声器62被称为扩张型,根据各室62D、62G、62H(参照图31)的容积、各连通管67、62j、62k(参照图31)的内径和长度确定衰减的声音的频率和衰减量。
在上述消声器62中,也可不设置分隔壁62m,而是将上室62A与下室62B形成为一体。
符号61g、61g为下罩61的侧壁,符号61h为下罩61的底壁,符号62p、62p为消声器62的侧面,符号62q为消声器62的底面。
图33为图30的7-7线截面图,在消声器62与下罩61之间设置可通风的间隙68,在行驶过程中,如箭头所示那样,通过间隙68使从车辆前方取入到管道形状部61b内的行驶风流到车辆后方。
这样,可促进受到加热的消声器62的散热,可冷却消声器62。
下面,说明上述散热器配置构造的作用。
如以上图28和图30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1个方面的特征在于,机动二轮车10使作为排气管的第1排气管17和第2排气管18沿着车身侧方,使这些第1排气管17和第2排气管18朝后方开口,在机动二轮车10的消声器配置构造中,将消声器62配置在车身下方,详细地说,配置在动力单元14的下方,同时,在消声器62的前方,作为管道形状的罩,配置下罩61。
由于将消声器62配置在车身下方,同时,在消声器62的前方配置作为管道形状的罩的下罩61,所以,可使得车身下方的消声器62不明显,可提高机动二轮车10(参照图28)的外观性。另外,可由位于消声器62前方的管道形状的下罩61改善车身下部的外形。
本发明的第2个方面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中,最好将作为第1排气管17和第2排气管18的开口部的端部开口部17a、18a设置在摇臂28的枢轴63近旁。
由于将第1排气管17和第2排气管18的端部开口部17a、18a(参照图29)设置在摇臂28的枢轴63近旁,所以,例如不由排气管、消声器覆盖后轮的侧方,可提高机动二轮车10的外观性,这样,可使第1排气管17和第2排气管18较短,同时,不损害消声效果。
本发明的第3个方面的特征在于,如图33说明的那样,在上述构成中,最好由下罩61朝消声器62的周围导风。
由于用下罩61朝消声器62周围导风,所以,可促进消声器62的散热,可提高消声器62的冷却效果。
本发明的第4个方面的特征在于,如图33说明的那样,在上述构成中,最好将散热器75配置在发动机12与后轮16之间。
由于将散热器75配置在发动机12与后轮16之间,所以,与将散热器75配置于车架的前部的场合相比,可使得不易从外部看到散热器75。因此,散热器75不易露出到外部,而且,当提高了发动机12的外观设计性时,发动机12不由散热器75覆盖,所以,可提高机动二轮车10(参照图28)的外观性。
本发明的第5个方面的特征在于,如图30、图32、及图33所示那样,在上述构成中,最好使消声器62的左右宽度B1与下罩61(详细地说管道形状部61b)的左右宽度B2大体相等。
由于使消声器62的左右宽度B1与下罩61的左右宽度B2大体相等,所以,可产生使消声器62与下罩61为一体的印象,可改善车身下部的外形。
本发明的第6个方面的特征在于,沿着作为消声器62的左右面的左右的侧面62p、62p和底面62q地使作为下罩61的左右壁的左右的侧壁61g、61g和底壁61h延伸出。
由于沿着消声器62的左右的侧面62p、62p和底面62q地使下罩61的左右的侧壁61g、61g和底壁61h延伸出,所以,可在消声器62与下罩61之间形成均匀的间隙68,可将行驶风引导至该间隙68,促进消声器62的散热。
而且,在图30所示实施形式中,虽然下罩61由主体部61a和管道形状部16b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仅由管道形状部16b构成下罩61。
(第6实施例)图34为采用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散热器配置构造的机动二轮车的透视图,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图1对应。对相同的构件采用相同的符号,以下说明与上述第1实施例不同之点。
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左右的主构架22、22间的中间管88。
图35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图2对应。
图36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要部侧面图,以车架11和动力单元14为主示出其左侧面。图中的箭头(前)表示车辆前方。另外,示出使侧罩65的局部截开、配置于侧罩65的内侧的冷却扇111和风扇驱动装置112。
动力单元14在曲轴箱71的侧面具有图中未示出的水泵,由该水泵使发动机12的水套内的冷却水在散热器75循环,对冷却水进行冷却。
图中的符号111为接近散热器75后方配置以冷却散热器75的冷却扇,符号112为驱动冷却扇111的风扇驱动装置。
散热器75为安装于上述左右的枢轴板26、配置于左右的枢轴板26之间的矩形平板状的部件,沿车宽方向延伸地配置散热器75的前面和后面,同时,上部比下部更位于车辆后方地倾斜。
即,散热器75配置在发动机12与后轮16间,详细地说,动力单元14与后轮16间的空间87。
散热器75也可安装于摇臂28,在该场合,也可一体成形覆盖散热器75的周围的护罩和后挡泥板47。
图37为说明本发明驱动力传递机构的透视图,将驱动皮带轮113安装于变速器13的输出轴13a(参照图36),在后轮16(参照图36)一体地安装从动皮带轮114,在这些驱动皮带轮113、从动皮带轮114架设带齿皮带116,该带齿皮带116由作为皮带张紧器的张紧轮117施加预定的张力。
这样,发动机12的驱动力通过变速器13、输出轴13a、驱动皮带轮113、带齿皮带116、从动皮带轮114传递到后轮16。
吸气管道66安装于侧罩65。
图38为示出本发明的风扇驱动装置的截面图,风扇驱动装置112包括安装于左右的枢轴板26(参照图36)的壳体121,通过轴承122、122可自由回转地安装于该壳体121的皮带轮轴123,用花键接合于该皮带轮轴123的一端的张紧轮117,在皮带轮轴123的另一端进行花键接合的小锥齿轮124,与该小锥齿轮124啮合的大锥齿轮126,及由花键接合对该大的锥形齿轮进行支承并连接于冷却扇111的支轴127。
在这里,符号131、132为轴环、133为挡圈,符号134、134为用于可自由回转地对支轴127进行支承的轴承,符号136为挡圈。
下面说明上述的散热配置构造的作用。
当开始发动机的运行、从变速器通过带齿皮带116将驱动力传递到后轮时,使张紧轮117回转。
这样,张紧轮117的回转通过皮带轮轴123传递到小锥形齿轮124,从小锥形齿轮124传递大锥形齿轮126。结果,支承大锥形齿轮126的支轴127回转,冷却扇111回转,强制地使空间87内的空气通过散热器75流到车辆后方。
由于将来自散热器75的前方的行驶风加到空间87内,行驶风也从吸气管65进入,所以,可确保冷却散热器75的风量。
上述的壳体也可安装于摇臂28(参照图36),在该场合,可将壳体121侧的张紧轮117与带轮皮带轮116的位置关系保持一定。
图39A、39B为比较皮带张紧器的作用的作用图。
图39A示出比较例。由于驱动皮带轮113朝箭头A的方向回转,从动皮带轮114朝箭头B的方向回转,所以,带齿皮带116的上侧成为张设侧116a,下侧成为松弛侧116b。在该比较例中,在带齿皮带116的张设侧116a设置张紧皮带轮217。
图39B为实施例(本实施形式),在本发明中,在带齿皮带116的松弛侧116b设置张紧轮117。
例如在未设置张紧皮带轮的场合,与张设侧116a相比,在松弛侧116b发生间隙。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松弛侧116b设置张紧轮117,从而与图39A所示比较例相比,可抑制带齿皮带116的松弛侧116b的间隙的发生。
另外,例如在从外部对冷却扇111(参照图38)作用负荷、对使张紧轮117停止或接近停止的状态使用过负荷的场合,在高速回转的带齿皮带116与张紧轮117间产生滑动,可防止在带齿皮带116作用过负荷。
另外,在图36和图39B中,通过壳体121(参照图38)将张紧轮117安装于左右的枢轴板26,所以,即使带齿皮带116随着摇臂28的上下移动而上下移动,由于在松弛侧116b设置张紧轮117,所以,可维持带齿皮带116时常接触于张紧轮117的状态。
图40为示出本发明散热器冷却机构的另一实施形式的说明图,在散热器75的后方配置冷却扇141,由护罩142覆盖该冷却扇141。
这样,通过由护罩142覆盖冷却扇141的周围,从而可按良好的效率由冷却扇141送风,可增大通过散热器75的风量,可进一步提高冷却散热器75的冷却性能。
如以上图36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由水冷式的发动机12对后轮16进行皮带驱动的机动二轮车10(参照图35)中,将散热器75配置于发动机12与后轮16间的空间87,由带齿皮带116的驱动力使冷却扇111回转,由该冷却扇111冷却散热器75。
由于将散热器75配置到发动机12与后轮16间的空间87,所以,可由发动机12覆盖散热器75的前方,可由后轮16覆盖散热器75的后方,散热器75不易从车辆前后方向看到,可提高机动二轮车10的外观性。
另外,由于用带齿皮带116的驱动力使冷却扇111回转,用该冷却扇111强制地冷却散热器75,所以,即使散热器75位于车身内侧,也可确保与设于车架前部近旁的场合同等的、散热器75的冷却性。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特征在于,如图38说明的那样,将冷却扇111连接于作为用于张设带齿皮带116的皮带张紧器的张紧轮117的回转轴,即皮带轮轴123。
由于将冷却扇111连接于作为用于张设带齿皮带116的皮带张紧器的张紧轮117的皮带轮轴123,所以,不需要用于驱动冷却扇111的电动机等的特别的动力,可抑制机动二轮10(参照图35)的成本上升。另外,可相应于张紧轮117的转数改变冷却扇111的冷却能力。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特征在于,如图40所示那样,在冷却扇141的周围设置护罩142。
由于在冷却扇141的周围设置护罩142,所以,可由冷却扇141使空气流按高效率发生,可增加通过散热器75的风量,可提高冷却散热器75的冷却性能。
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特征在于,如图36那样在可上下摆支地支承后轮16的摇臂28设置散热器75,在散热器75与后轮16间设置冷却扇111。
由于在摇臂28设置散热器75,在散热器75与后轮16之间设置冷却扇111,所以,可将散热器75与后轮16的位置关系保持一定,可时常利用由后轮16的回转产生的空气流冷却散热器75,可促进散热器75的散热。另外,由冷却扇111可增强上述空气流,可更进一步促进散热器75的散热。
本发明的第5方面的特征在于,如图36和图38所示那样,从设于车身的吸气管66将行驶风导入至车身散热器75,由冷却扇111将该行驶风送到散热器75后方,由后轮16的回转排出到车身下方。
从吸气管66将行驶风导入至散热器75,由冷却扇111将散热器75送到后方,由后轮16的回转排出到车身下方,所以,可确保行驶风流动的路径,同时,可由冷却扇111促进该路径的送风,可增加接触到散热器75的行驶风量,可提高散热器75的冷却性。
在图38所示实施形式中,也可设置覆盖冷却扇111的周围的护罩。
以上通过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清楚,不脱离本发明即可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后附权利要求书的目的也在于涵盖落入到本发明真正精神内的变更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搭载水冷式的发动机的机动二轮车中,使散热器的冷却面指向车辆前后方向地将散热器立起配置于所述发动机与后轮之间的空间,以车架进行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罩覆盖着所述空间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从可自由操纵地支承前叉的头管朝后方延伸左右1对的主构架,将该主构架的内部形成为管道形状,从而将行驶风从头管近旁通过所述主构架内引导至所述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设置用于将行驶风引导至所述空间的吸气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车架的左右的枢轴板之间支承所述散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在侧面视图下大体重合于所述左右的枢轴板地配置着。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良机动二轮车的外观性。在搭载了水冷式的发动机(12)的机动二轮车中,使其前面(75a)指向车辆前后方向地将散热器(75)立起配置于发动机(12)与后轮(16)之间的空间(87),由车架(11)支承,这样,与将散热器配置于车架的前部的场合相比,可使得不易从外部看到散热器(75),例如,使得发动机的外观设计突出。
文档编号B60K11/00GK1757535SQ200510106959
公开日2006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30日
发明者斋木照也, 网野秀夫, 岩田正行, 西明茂树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