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1120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能够保护乘客头部的气囊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该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气囊使膨胀用气体流入,从车窗(侧窗)的上缘侧向下方展开膨胀。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气囊被折叠收容在包括支柱部的上方部位在内的窗的上缘侧上。被收容的气囊由气囊罩覆盖。并且,气囊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从窗的上缘侧推开气囊罩,一边向下方展开一边膨胀。膨胀后的气囊覆盖住支柱部的车内侧和窗的车内侧。
并且,在现有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如特开平11-91490号公报所示,展开膨胀的气囊不会侵入到覆盖支柱部的车内侧的支柱装饰件的车外侧,并且,为了使气囊顺利地向车内侧展开膨胀而不受阻碍,使用了跳转(jump)台。该跳转台配置在支柱装饰件的车外侧的上方,在上表面侧具有倾斜的导向面。于是,跳转台使展开膨胀的气囊在支柱装饰件的上端的上方位置上,滑过导向面上,以将其引导向车内侧。
并且,在现有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如特开2002-67860号公报所示,也有使用导向托架的装置。该导向托架使剖面呈コ字形状。并且,为了将展开膨胀的气囊引导向车内侧的规定方向,导向托架具有互相面对的2个导向壁部,以及使2个导向壁部的车外侧端部互相连结的连结壁部。
利用该导向托架,将折叠后的气囊收容在2个导向壁部之间。导向托架在气囊展开膨胀时,一边使气囊被2个导向壁部限制,一边从导向壁部的前端彼此之间的开口中突出。也就是说,利用该剖面コ字形状的导向托架,能够使气囊沿着从连结壁部延伸的2个导向壁部突出。因此,导向托架与跳转台相比,能够使气囊向车内侧的突出方向稳定。其结果,导向托架能够防止在气囊展开膨胀时,气囊与支柱装饰件的干涉,并且,也能够尽量抑制配置在支柱装饰件的上方侧的气囊罩与气囊的干涉。
但是,现有的剖面コ字形的导向托架中,以无间隙地包容折叠后的气囊的方式,设定2个导向壁部之间的尺寸。于是,在用于向气囊内供给膨胀用气体的充气机的输出大的情况下,气囊在相面对的导向壁部相互之间急剧膨胀。因此,必须对气囊采取防止漏气的措施。也就是说,必须对气囊采取从设置导向托架的部位,遍及其周围的部位,设置加强布等防止漏气的措施。其结果,在使用导向托架的情况下,气囊的制造工序和折叠完成时的容积都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可以不采取在导向托架附近的气囊部位上设置加强布等防止漏气措施,而使收容在窗的上缘侧上的气囊顺利地向车内侧突出。
本发明涉及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装载在车内侧的包括支柱部的上方部位在内的窗的上缘侧上。支柱部的支柱装饰件覆盖车内侧。并且,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具有气囊、气囊罩和导向托架。气囊被折叠后收容在包括支柱部的上方部位在内的窗的上缘侧上。气囊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以可以覆盖支柱部和窗的车内侧的方式,从窗的上缘侧向下方展开膨胀。气囊罩覆盖折叠后被收容的气囊。在气囊膨胀时,气囊罩被气囊推开。导向托架的配置方式为,在支柱部的上方侧被气囊罩覆盖。
该导向托架将展开膨胀的气囊引导向入内侧,以防止向支柱装饰件的车外侧的侵入。此外,导向托架为剖面大致コ字形状(剖面大致横向U字形状),具有在大致上下方向上相面对而向车内侧方向延伸的2个导向壁部,以及使2个导向壁部的车外侧端附近互相连结的连结壁部。此外,导向托架的构成方式为,在2个导向壁部之间收容被折叠后的气囊,同时使气囊从2个导向壁部的车内侧端附近的彼此之间的开口向车内侧突出而且,导向托架中的2个导向壁部之间的尺寸以如下的方式设定。也就是说,2个导向壁部之间的尺寸的设定方式为,首先,使收容时的被折叠的气囊与2个导向壁部中的至少一边的导向壁部之间产生间隙,以在被收容在2个导向壁部之间的气囊展开膨胀时,容许膨胀初期的气囊膨胀。并且,2个导向壁部之间的尺寸的设定方式为,可以使展开膨胀的气囊被2个导向壁部限制,以将其引导向车内侧。
本发明涉及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如果膨胀用气体流入折叠后收容在窗的上缘侧的气囊内,则气囊推开气囊罩,从窗的上缘侧向下方展开膨胀,以覆盖窗的车内侧。并且,气囊在支柱部的上方侧,从导向托架的2个导向壁部之间的开口向车内侧突出。
这时,导向托架中的2个导向壁部之间的尺寸以容许膨胀初期的气囊膨胀的方式设定。也就是说,2个导向壁部之间的尺寸的设定方式为,使收容时的折叠后的气囊与2个导向壁部的至少一个导向壁部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即使不采取设置加强布等防漏气措施,也能够防止导向托架部位的气囊破裂。其结果,气囊在导向托架的部位能够急剧膨胀。此外,导向托架中的2个导向壁部之间的尺寸的设定方式为,可以使气囊被2个导向壁部限制,以将其引导向车内侧。因此,膨胀的气囊顺利地被导向托架导向。并且,气囊以不会与支柱装饰件的上端部位相干涉,且抑制与支柱装饰件上方的气囊罩产生不必要的干涉的方式,向车内侧突出。其结果,气囊迅速地展开膨胀,以覆盖与支柱部相邻接的窗的车内侧。
所以,利用本发明涉及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可以不采取在导向托架附近的气囊部位上设置加强布等防漏气措施,而使收容在窗的上缘侧的气囊顺利地向车内侧突出。
并且,导向托架中的2个导向壁部的优选形成方式为,使彼此之间的开口宽度从连结壁部侧向车内侧缓慢增加。利用这种结构,即使气囊向车内侧突出时较厚地膨胀,也不会被2个导向壁部夹住。并且,膨胀的气囊承受由2个导向壁部向车内侧方向的作用的反作用力。其结果,膨胀的气囊能够以被2个导向壁部推出来的方式,更加顺利地向车内侧突出。
并且,气囊也可以以如下的方式构成。也就是说,气囊具有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膨胀以使车内侧壁部和车外侧壁部分离的气体流入部。并且,气体流入部在展开膨胀完成时的气囊的上缘侧具有使膨胀用气体沿前后方向流动的气体供给路部,以作为向气体流入部内流入的膨胀用气体的上游侧部位。并且,该情况下,导向托架的2个导向壁部之间的尺寸的设定方式为,使2个导向壁部的内侧面和连结壁部的内侧面与初期膨胀时的气体供给路部的外周侧相接触。
利用这种结构,在气囊膨胀初期膨胀的部位成为气体供给路部。并且,在气囊的膨胀初期,不用打开多余的间隙,气体供给路部就可以在剖面大致コ字形状的导向托架内进行膨胀。因此,气囊能够承受来自于连结壁部的反作用力,且由2个导向壁部进行导向,更加顺利且迅速地向车内侧突出。此外,导向托架不会使气囊产生破裂,能够使初期膨胀时的气囊与2个导向壁部的整个内侧面和连结壁部的整个内侧面相接触,并引导向车内侧。其结果,导向托架能够以尽量紧凑的方式形成。
此外,如果气囊以在气体流入部的气体供给路部的下方,设置覆盖窗的车内侧的保护膨胀部的方式构成,则气囊向导向托架内的收容优选以如下方式进行。也就是说,使气体供给路部成为蛇形折叠部位,其折叠方式为,在将车内侧、车外侧壁部重叠的状态下,形成沿前后方向形成的折痕,利用重复折叠的蛇形折叠进行折叠。此外,使保护膨胀部成为卷绕折叠部位,其折叠方式为,以从气囊的下缘侧向车外侧壁部侧卷绕的方式进行卷绕折叠。并且,以使蛇形折叠部位接近配置在上方侧的导向壁部和连结壁部的上端附近的交叉部位附近,并且使卷绕折叠部位远离该交叉部位附近的方式,将气囊收容在导向托架内,以使得卷绕折叠部位在气体供给路部中的蛇形折叠部位的折叠解除时,从导向托架被推出。
在这种结构中,蛇形折叠是可以迅速解除折叠的折叠方法。因此,使作为气体的上游侧部位的气体供给路部为蛇形折叠部位。因此,如果膨胀用气体流入气囊内,则该蛇形折叠部位迅速地解除折叠。并且,蛇形折叠部位被连结壁部支撑,可以沿配置在下方侧的导向壁部向车内侧将保护膨胀部推出。并且,保护膨胀部以从下缘侧向车外侧壁部一侧卷绕的方式进行卷绕折叠。因此,作为卷绕折叠部位的保护膨胀部即使与乘客相接触,也能够以沿着乘客解除折叠的方式进行膨胀。其结果,例如,即使乘客头部和支柱装饰件之间狭窄,也能够以覆盖支柱装饰件的车内侧的方式,使气囊顺利且迅速地展开膨胀。
并且,在此情况下,优选将气囊以放置在配置于下方侧的导向壁部的上表面上,并且,接近于配置在下方侧的导向壁部和连结壁部的交叉部位附近的方式,收容在导向托架内。利用这种结构,在向车辆装载时,能够将折叠后的气囊放置在导向托架的下方侧的导向壁部的上表面侧,向连结壁部侧推压。因此,能够使气囊稳定地收容在导向托架内。
此外,导向托架也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即,导向托架在前后两侧具有延伸部,其仅使连结壁部和下方侧的导向壁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前后的延伸部上,分别在连结壁部的上缘侧上具有固定到车辆的车体侧的安装片部。利用这样的导向托架,在剖面为コ字形的部位的前后,配置用于固定到车辆的车体侧的延伸部。因此,能够将导向托架稳定地固定在车辆上,并且能够利用剖面为コ字形的部位,将膨胀的气囊稳定地引导向车内侧。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车辆装载状态的简要正视图。
图2是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气囊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气囊的膨胀时的状态的剖面图,对应于图2的III-III部位。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气囊的膨胀时的状态的剖面图,对应于图2的IV-IV部位。
图5A、5B、5C是按顺序说明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气囊的折叠工序的图。
图6是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导向托架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车辆装载状态的剖面图,对应于图1的VII-VII部位。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车辆装载状态的剖面图,对应于图1的VIII-VIII部位。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车辆装载状态的剖面图,对应于图1的IX-IX部位。
图10A、10B、10C是按顺序表示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动作状态的简要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方式。对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实施方式的修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如图1所示,具有以下部分而构成气囊20、充气机12、安装托架10、13、导向托架40以及气囊罩8。此外,气囊20被折叠后收容在以下范围内,即,车辆V的车内侧的侧窗W1、W2的上缘侧中,从前支柱部FP的下缘侧起,经过上边梁部RR的下缘侧,到后支柱部RP的上方侧为止的范围内。
充气机12如图1所示,形成大致圆柱状的圆筒。在充气机12上,外部安装气囊20中的用于使膨胀用气体流入的连接口部22。该充气机12利用夹具15与气囊20相连结。并且,充气机12利用安装托架13,安装并固定在中柱部CP的上方附近的上边梁部RR的内面板2上。充气机12被天花板衬里5的下缘5a覆盖而固定。此外,内面板2是车辆V的车身(车体)1侧的部件。并且,安装托架13由板状金属制成。此外,安装托架13保持充气机12,且利用安装螺栓14,固定在内面板2上。
各安装托架10由二块板状金属制的板构成(参见图9)。这些板以夹持气囊20的各安装部30的方式,安装在各安装部30上。并且,各安装托架10分别利用安装螺栓11,安装并固定在内面板2上,此时,将各安装部30安装固定到内面板2上。并且,各安装螺栓11与设置在内面板2的安装孔2上的螺母2b紧固。
气囊罩8由配置在前支柱部FP上的支柱装饰件4的下缘4a侧,和配置在上边梁部RR上的天花板衬里5的下缘5a侧构成。此外,前支柱装饰件4和天花板衬里5由合成树脂制成,在前支柱部FP和上边梁部RR上,分别被安装并固定在车身1的内面板2的车内侧。并且,天花板衬里5配置在从前支柱部FP的上方附近,经中柱部CP的上方,到后支柱部RP的上方附近。
气囊20如图1~4所示,由使用了聚酰胺丝等的筒织制成。气囊20使来自于充气机12的膨胀用气体G流入,从折叠状态一边展开并一边膨胀。并且,气囊20覆盖侧窗W1、W2和中柱部CP、后支柱部RP的支柱装饰件7、6的车内侧。该气囊20具有使膨胀用气体G流入的气体流入部21、以及不使膨胀用气体G流入的非流入部28。气体流入部21在使膨胀用气体G流入时,以使车内侧壁部21a和车外侧壁部21b分离的方式膨胀。
非流入部28以使气体流入部21的壁部21a、21b互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并且,由周缘部29、安装部30、分隔部31、32和板状部33构成。周缘部29配置在气囊20的外周缘部位上,并且,包围气体流入部21的周围。
安装部30以从气囊20的上缘20a侧的周缘部29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多个(实施方式中为6个)。在各安装部30上形成用于使螺栓11插入的安装孔30a。并且,各安装孔30如前所述,紧固用于安装在内面板2上的安装托架10,并且,插入各安装孔30a的安装螺栓11与螺母2b相螺合,由此固定在内面板2上(参见图9)。
板状部33形成长方形板状,配置在前后的保护膨胀部25、26之间的气体供给路部23的下方。该板状部33是为了确保气囊20的整体形状而设置的,并且,是为了减小气体流入部21的容积,缩短膨胀的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而设置的。
分隔部31、32分别配置在前后的保护膨胀部25、26的区域内。分隔部31以从周缘部29的下缘侧侵入各保护膨胀部25、26内的方式形成。分隔部32以从板状部33的上部前端向前下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分隔部31、32是为了限制膨胀完成时的各保护膨胀部25、26的厚度而设置的。也就是说,分隔部31、32在前后的各保护膨胀部25、26膨胀完成时,将各保护膨胀部25、26分割为前后并排设置的小室单元25a、25b、25c、25d、26a、26b。其结果,各保护膨胀部25、26能够膨胀成大致板状,而不是球状。
此外,由分隔部31、32分隔的各单元25a、25b、25c、25d、26a、26b,使膨胀时气囊2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缩短,使膨胀完成时的气囊20的下缘20b侧,产生前后方向的张力。其结果,即使向车外侧移动的乘客接触过来,膨胀完成后的气囊20也很难向车外侧移动。
气体流入部21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连接口部22、气体供给路部23和保护膨胀部24构成。气体供给路部23在气囊20的上缘20a侧,沿车辆V的前后方向以直线状配置。在气体供给路部23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位上,形成向上方延伸的连接口部22。连接口部22使来自于充气机12的膨胀用气体G流入气体流入部21内。气体供给路部23使来自于连接口部22的膨胀用气体G流向车辆V的前后方向两侧。并且,膨胀用气体G在前方侧流到单元25a的上方,在后方侧流到单元26b的上方。并且,该气体供给路部23在气囊20中构成最初膨胀的上游侧部位。而且,气体供给路部(上游侧部位)23在车辆装载状态下完成膨胀时,如图10C的双点划线所示,上部23a侧被气囊罩8覆盖,并且,下部23b侧配置在乘客头部的上部附近的侧方。
保护膨胀部24是和气体供给路部23的下部23b侧一起,对坐在车辆V的座位上的乘客的头部进行保护的区域。并且,保护膨胀部24具有前保护膨胀部25和后保护膨胀部26。前保护膨胀部25和后保护膨胀部26之间利用板状部33在前后方向上被分隔。前保护膨胀部25配置在气体供给路部23的前部侧的下方,并且,在气囊20展开膨胀时,配置在车辆V的前座的侧方上,覆盖前座侧方的侧窗W1。后保护膨胀部26配置在气体供给路部23的后部侧的下方,并且,在气囊20展开膨胀时,配置在车辆V的后座的侧方,覆盖后座侧的侧窗W2。各保护膨胀部25、26在膨胀完成时,如前所述,使车辆V的在前后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多个单元25a、25b、25c、25d、26a、26b膨胀。
对该气囊20的折叠进行说明。首先,使车内侧壁部21a和车外侧壁部21b重叠并平坦地展开。然后,依次形成折痕D1、D2(参照图5A、B),将气囊20的上缘20a侧的上游侧部位(气体供给路部)23,以在上下方向上重复折叠的方式进行蛇形折叠,于是,在上缘20a侧形成蛇形折叠部位35。
然后,如图5C所示,在成为蛇形折叠部位35的下方的气囊20的下部侧,以使气囊20的下缘20b向车外侧O卷绕的方式进行卷绕折叠,形成卷绕折叠部位36。其结果,可以完成气囊20的折叠作业。然后,在折叠完成时,在气囊20上卷绕可以断裂的、未图示的防止折叠散开用的带子。
导向托架40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配置在后支柱部RP的上方,如图6~9所示,为板状金属制成,剖面呈大致コ字形状。也就是说,导向托架40具有沿大致上下方向相对,并向车内侧方向延伸的2个导向壁部46、47,以及使2个导向壁部46、47的车外侧端附近互相连结的连结壁部41。而且,在实施方式的导向托架40中,剖面大致コ字形的部位仅设置在前后方向的中央附近的前侧附近,在该部位以外,不设置上侧的上导向壁部46。也就是说,以除了剖面为コ字形的部位以外,连结壁部41和下侧的下导向壁部47都向前后方向两侧延伸的方式形成。
连结壁部41沿大致上下方向配置,具有主体部42、前侧延伸部43和后侧延伸部44。主体部42位于导向托架40的剖面大致コ字形的部位上。前侧延伸部43是从主体部42向前方侧延伸的部位。后侧延伸部44是从主体部42向后方侧延伸的部位。前侧、后侧延伸部43、44以使上端侧比主体部42低的方式形成,同时具有从上缘侧起局部地向上方延伸的安装片部43a、44a。在各安装片部43a、44a上,形成沿车内外方向贯穿的安装孔43b、44b。安装片部43a如图7所示,利用安装螺栓55,安装并固定在内面板2上。安装螺栓55贯穿安装孔43b,与设置在内面板2的安装孔2c上的螺母2d相螺合。此外,安装片部44a如图9所示,利用安装螺栓11,与安装托架10及气囊20的安装部30一起,安装并固定在内面板2上。安装螺栓11贯穿安装孔44b,与设置在内面板2的安装孔2a上的螺母2b相螺合。
下导向壁部47沿大致车内外方向配置,具有主体部48、前侧延伸部49和后侧延伸部50。主体部48位于导向托架40的剖面大致コ字形的部位上。前侧延伸部49是从主体部48向前方侧延伸的部位。后侧延伸部50是从主体部48向后方侧延伸的部位。另外,在下导向壁部47的车内侧I的端部上,形成向下方弯曲的弯曲部47a。
上导向壁部46从连结壁部41的主体部42的上端开始弯曲,向车内侧I延伸。
此外,图6所示的标号52的部位是为了提高导向托架40的刚性而设置的加强用凹部,标号53的部位是未图示的组装用带的定位用的带用凹部。该未图示的组装用带是为了一体地安装导向托架40而对气囊20进行卷绕的部件,其可以断裂。顺便说明,在导向托架40组装时,气囊20被收容在下导向壁部47和连结壁部41的交叉部位C2附近。并且,该组装时,安装了安装托架13的充气机12和安装托架10也与导向托架40一起安装到气囊20上。
并且,该导向托架40,上导向壁部46与下导向壁部47的主体部48之间的尺寸Y1、Y2,考虑所收容的气囊20的展开膨胀,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尺寸Y1是2个导向壁部46、47之间的连结壁部41侧的尺寸。尺寸Y2是2个导向壁部46、47之间的开口端侧的尺寸。此外,气囊20被折叠收容在2个导向壁部46、47之间。并且,为了在气囊20展开膨胀时,容许膨胀初期的气囊20的膨胀,以使收容时的气囊20与2个导向壁部46、47中的至少一个导向壁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上导向壁部46)之间产生间隙H(参见图8)的方式,对尺寸Y1、Y2进行设定。并且,以使其被2个上、下导向壁部46、47限制,能够将气囊20引导向车内侧I的方式,对尺寸Y1、Y2进行设定。此外,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使2个导向壁部46、47从连结壁部41侧起随着向车内侧I,车内侧端彼此的开口宽度缓慢增加的方式,对尺寸Y1、Y2进行设定。并且,以使2个导向壁部46、47和连结壁部41的内侧面46a、48a、42a与膨胀时的气囊20中的气体供给路部23的外周侧相接触的方式,对2个导向壁部46、47之间的尺寸Y1、Y2进行设定。
此外,实施方式的情况下,2个导向壁部46、47之间的连结壁部41侧的尺寸Y1设定为46mm,开口端侧的尺寸Y2设定为60mm,下导向壁部47在车内外方向上的宽度尺寸X设定为32mm,收容了折叠后的气囊20的连结壁部41侧的间隙尺寸L1设定为14mm,开口端侧的间隙尺寸L2设定为23mm(参见图6、8)。
此外,在实施方式的导向托架40中,各安装片部43a、44a利用螺栓55、11进行固定,向车辆V的搭载时,以如下方式配置。也就是说,上导向壁部46配置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并且,下导向壁部47的上表面48a的配置方式为,从连结壁部41侧的根部侧向车内侧I的前端部侧,朝向斜下方向,同时使其延长方向朝向比支柱装饰件6的上端6a靠上方。
对直到将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装载到车辆V上的工序进行说明。首先,如上所述,以设置蛇形折叠部位35和卷绕折叠部位36的方式,对气囊20进行折叠。并且,在折叠后,利用防止折叠散开用的可以破裂的、未图示的带子,缠绕气囊20的规定部位。
然后,利用夹具15,将已安装了安装托架13的充气机12连接到气囊20的连接口部22上。并且,在气囊20的各安装部30上安装安装托架10。
然后,以使蛇形折叠部位35接近导向托架40的上导向壁部46和连结壁部41的交叉部位C1,并且使卷绕折叠部位36远离该交叉部位C1的方式,将气囊20放置到下导向壁部47的上表面48a上,并且,将气囊20收容在下导向壁部47和连结壁部41的交叉部位C2附近。并且,在带用凹部53的位置上,卷绕未图示的组装用带,形成气囊组装体。
然后,将各托架10、13、40配置在车身1侧的内面板2的规定位置上。并且,如果插入各安装孔30a、43b、44b等,利用螺栓11、14、55固定,将各托架10、13、40固定在内面板2上,则能够将气囊组装体安装到车身1上。随后,在充气机12上连接从规定的充气机动作用控制装置延伸出的未图示的引线。并且,将前支柱装饰件4和天花板衬里5安装在车身1上。然后,如果将后支柱装饰件6、中心支柱装饰件7安装到车身1上,则能够将气囊装置M安装在车辆V上。
在气囊装置M装载到车辆V上之后,如果充气机12动作,则来自于充气机12的膨胀用气体G,如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从气囊20中的连接口部22向气体供给路部(上游侧部位)23流入。并且,膨胀用气体G向前后方向两侧流过气体供给路部23,再流入气囊20的前后的保护膨胀部25、26。因此,各保护膨胀部25、26一边解除折叠一边开始膨胀。然后,气囊20使缠绕着的未图示的带子破裂,再将前支柱装饰件4和天花板衬里5的下缘4a、5a侧的气囊罩8推开,向下方突出。然后,气囊20如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以覆盖侧窗W1、W2、中柱部CP、后支柱部RP的车内侧I的方式,较大地展开膨胀。
这时,气囊20在后支柱部RP的上方侧,从导向托架40的2个导向壁部46、47之间的开口40a,向车内侧I突出。
这时,导向托架40中的2个导向壁部46、47之间的尺寸Y1、Y2以容许膨胀初期的气囊20的膨胀的方式设置。也就是说,以使收容时的折叠后的气囊20与2个导向壁部46、47中的至少一个导向壁部之间产生间隙H的方式,设定尺寸Y1、Y2。因此,即使不采取设置加强布等防漏气措施,也能够防止在导向托架40的部位上的气囊20的破裂。其结果,气囊20在导向托架40的部位上可以急剧膨胀。并且,尺寸Y1、Y2以可以被2个导向壁部46、47限制,将气囊20引导向车内侧I的方式设定。因此,膨胀的气囊20可以顺利地被引导向导向托架40的上导向壁部46的下表面46a和下导向壁部47的上表面48a上。于是,气囊20不会与支柱装饰件6的上端部位6a相干涉,并且,抑制与支柱装饰件6的上方的气囊罩8(天花板衬里5的下缘5a)的不必要的干涉,而向车内侧I突出。其结果,气囊20以覆盖与后支柱部RP相邻接的侧窗W2的车内侧I的方式,迅速地展开膨胀。
所以,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在导向托架40附近的气囊20的部位上,不采取设置加强布等防漏气措施,就能够使收容在侧窗W1、W2的上缘侧上的气囊20顺利地向车内侧I突出。
并且,在实施方式中,导向托架40中的2个导向壁部46、47,以使彼此间的开口宽度,从连结壁部41侧向车内侧I缓慢打开的方式形成。因此,气囊20在向车内侧I突出时,即使较厚地膨胀,也不会被2个导向壁部46、47夹住。并且,气囊20承受由2个导向壁部46、47向车内侧I方向作用的反作用力。其结果,气囊20以被2个导向壁部46、47推出去的方式,能够更加顺利地向车内侧I突出。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气囊20具有气体流入部21,其以膨胀用气体G流入时车内侧壁部21a和车外侧壁部21b分离的方式膨胀。此外,气囊20在展开膨胀完成时的上缘20a侧配置使膨胀用气体G沿前后方向流动的气体供给路部23。该气体供给路部23作为向气体流入部21内流入的膨胀用气体G的上游侧部位。并且,以使2个导向壁部46、47和连结壁部41的内侧面46a、48a、42a,与膨胀时的气体供给路部23的外周侧相接触的方式,对导向托架40中的2个导向壁部46、47之间的尺寸Y1、Y2进行设定。
因此,如图10A、10B、10C所示,在气囊20的膨胀初期进行膨胀的部位成为气体供给路部23。并且,气囊20在膨胀初期不打开多余的间隙,就能够在剖面大致コ字形状的导向托架40内,使气体供给路部23膨胀。然后,气囊20承受来自于连结壁部41的反作用力,并且由2个导向壁部46、47进行导向,能够更加顺利而迅速地向车内侧I突出。并且,导向托架40不会使气囊20产生破裂,能够使初期膨胀时的气囊20成为与2个导向壁部46、47和连结壁部41的内侧面46a、48a、42a全部接触,并且引导向车内侧I的结构。因此,导向托架40能够尽量紧凑地形成。
此外,实施方式中,气囊20在气体流入部21中的气体供给路部23的下方,设置用于覆盖侧窗W1、W2的车内侧I的保护膨胀部24。并且,气体供给路部23成为蛇形折叠部位35。也就是说,气体供给路部23以使车内侧、车外侧壁部21a、21b相重叠的状态,形成沿前后方向的折痕D1、D2,利用重复折叠的蛇形折叠来进行折叠。并且,保护膨胀部24作为卷绕折叠部位36。也就是说,保护膨胀部24利用从下缘20b侧向车外侧壁部21b一侧卷绕的卷绕折叠,来进行折叠。并且,以使卷绕折叠部位36在气体供给路部23中的蛇形折叠部位35的折叠解除时,从导向托架40中被推出的方式,将气囊20收容在导向托架40内。也就是说,以使蛇形折叠部位35接近配置在上方侧的导向壁部46和连结壁部41的上端附近的交叉部位C1附近,并且使卷绕折叠部位36远离该交叉部位C1附近的方式,将气囊20收容在导向托架40内。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气体G的上游侧部位的气体供给路部23的部位35,利用能够迅速解除折叠的蛇形折叠来进行折叠。因此,如图10A、B所示,如果膨胀用气体G流入到气囊20内,则该蛇形折叠部位35迅速地解除折叠。并且,该部位35被连结壁部41支撑,能够将保护膨胀部24沿着导向壁部47的上表面48a,向车内侧I推出。并且,保护膨胀部24进行从下缘20b侧向车外侧壁部21b一侧卷绕的卷绕折叠,形成卷绕折叠部位36。因此,保护膨胀部24即使接触乘客,也能够沿着乘客而解除折叠,进行膨胀(参照图10B、C)。其结果,例如,即使乘客头部与支柱装饰件6之间狭窄,也能够以覆盖支柱装饰件6的车内侧I的方式,使气囊20的后保护膨胀部26顺利而迅速地展开膨胀。
当然,关于蛇形折叠部位35下方的保护膨胀部24的折叠,如果不考虑上述情况,则也可以不采用卷绕折叠,而采用其他折叠方法进行折叠。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导向托架40仅配置在后支柱部RP的上方附近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将导向托架40配置在中柱部CP等其他支柱部的上方。
此外,实施方式中,在导向托架40内收容了已折叠的气囊20时,以在气囊20与上方侧的上导向壁部46之间设置间隙H的方式进行设定。但是,也可以以在收容时的气囊20与下方侧的下导向壁部47之间形成间隙,或者在收容时的气囊20的上下同时形成间隙的方式,形成导向托架。
但是,在气囊20和上方侧的上导向壁部46之间设置间隙H的情况下,气囊20能够放置到下导向壁部47的上表面48a上,并且接近于下导向壁部47和连结壁部41的下端附近的交叉部位C2附近,收容在导向托架40内。利用这种结构,在向车辆V装载时,可以将折叠后的气囊20放置到导向托架40的下导向壁部47的上表面48a侧,向连结壁部41侧推压。因此,能够将气囊20稳定地收容在导向托架40内。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导向托架40在前后两侧具有仅使连结壁部41和下方侧的导向壁部47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延伸部43、44、49、50。在前后的延伸部43、44上,分别在连结壁部41的上缘侧形成用于固定在车辆V的车身1侧的内面板2上的安装片部43a、44a。利用这样的导向托架40,在具有上、下导向壁部46、47和连结壁部41而剖面为コ字形的部位(主体部42、48的部位)的前后,配置了固定在车辆V的车身1侧上的延伸部43、44。因此,能够将导向托架40稳定地固定在车辆V上,并且,能够利用剖面为コ字形的部位,将膨胀的气囊20稳定地引导向车内侧I。
权利要求
1.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装载在车内侧的包括支柱部的上方部位在内的窗的上缘侧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柱部是支柱装饰件覆盖车内侧的结构,该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具有气囊,其被折叠后收容在包括上述支柱部的上方部位在内的窗的上缘侧上,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以可以覆盖上述支柱部和上述窗的车内侧的方式,从上述窗的上缘侧向下方展开膨胀;气囊罩,其覆盖折叠后被收容的上述气囊,在上述气囊膨胀时,其被上述气囊推开;以及导向托架,其以被上述气囊罩覆盖的方式,配置在上述支柱部的上方侧,该导向托架可以将展开膨胀的上述气囊引导入车内侧,以防止上述气囊向上述支柱装饰件的车外侧的侵入,上述导向托架的结构为剖面大致コ字形状,具有在大致上下方向上相面对并向车内侧方向延伸的2个导向壁部、以及使2个该导向壁部的车外侧端附近互相连结的连结壁部,在2个上述导向壁部之间收容被折叠的上述气囊,同时使上述气囊从2个上述导向壁部的车内侧端附近的彼此之间的开口向车内侧突出,上述导向托架中的2个上述导向壁部之间的尺寸的设定方式为在被收容在2个上述导向壁部之间的上述气囊展开膨胀时,为了容许膨胀初期的上述气囊的膨胀,使收容时的折叠后的上述气囊与2个上述导向壁部中的至少一边的导向壁部之间产生间隙,并且,可以使上述气囊被2个上述导向壁部限制,以将其引导向车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托架中的2个上述导向壁部的形成方式为,使彼此间的开口宽度从上述连结壁部侧向车内侧缓慢增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气囊的结构为,具有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膨胀以使车内侧壁部和车外侧壁部分离的气体流入部,同时,在展开膨胀完成时的气囊上缘侧配置使上述膨胀用气体沿前后方向流入的气体供给路部,以作为向上述气体流入部内流入的膨胀用气体的上游侧部位,上述导向托架中的2个上述导向壁部之间的尺寸的设定方式为使2个上述导向壁部的内侧面和上述连结壁部的内侧面,与初期膨胀时的上述气体供给路部的外周侧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气囊在上述气体流入部的上述气体供给路部的下方,设有覆盖上述窗的车内侧的保护膨胀部,使上述气体供给路部成为蛇形折叠部位,其折叠方式为,在将上述车内侧、车外侧壁部重叠的状态下,形成沿前后方向的折痕,利用重复折叠的蛇形折叠进行折叠,使上述保护膨胀部成为卷绕折叠部位,其折叠方式为,以从下缘侧向上述车外侧壁部侧进行卷绕的方式进行卷绕折叠,以使上述蛇形折叠部位接近于配置在上方侧的上述导向壁部与上述连结壁部之间的交叉部位附近,并且使上述卷绕折叠部位远离该交叉部位附近配置的方式,将上述气囊收容在上述导向托架内,以使得上述卷绕折叠部位在上述气体供给路部中的蛇形折叠部位的折叠解除时,从上述导向托架被推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气囊以被放置在位于下方侧的上述导向壁部的上表面上,且接近于位于下方侧的上述导向壁部和上述连结壁部的交叉部位附近的方式,收容在上述导向托架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托架在前后两侧具有延伸部,该延伸部仅使上述连结壁部和下方侧的上述导向壁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前后的上述延伸部分别在上述连结壁部的上缘侧,具有固定在上述车辆的车体侧的安装片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具有气囊和导向托架。导向托架制成具有2个导向壁部和1个连结壁部的剖面大致コ字形。导向托架的配置方式为,在2个导向托架之间收容气囊,在支柱部的上方侧由气囊罩覆盖。导向壁部将膨胀时的气囊引向车内侧,防止向支柱装饰件的车外侧的侵入。导向托架的2个导向壁部之间的尺寸被设定为规定尺寸。也就是说,为了容许被收容的气囊的膨胀初期的膨胀,以使收容时的气囊与至少一边的导向壁部之间产生间隙的方式设定尺寸。此外,以能够由2个导向壁部对膨胀时的气囊进行限制,将其引导向车内侧的方式设置尺寸。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即使不采取设置加强布等防止漏气措施,也能够使收容在窗的上缘侧上的气囊顺利地向车内侧突出。
文档编号B60R21/20GK1792682SQ20051013459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1日
发明者落合康雄 申请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