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车轮胎爆胎应急安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爆胎应急安全机构,具体地是防止汽车轮胎跑偏的支撑安全蹄片。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数量激增的各类汽车给公共交通带来了更大的负荷,各种意外事故和人身伤害案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天气和人为因素以外,由于发生爆胎引起汽车轮胎跑偏而导致相撞的比例较大。
现有汽车无内胎式轮胎在发生爆胎或漏气的情况时,外胎半径骤减、支撑车体的受力面变化,导致汽车行驶方向突变而撞车。为此现有多种针对爆胎应急处理的结构改进。如公开以下内容的在先专利,专利号03139949,专利名称为汽车爆胎安全蹄片,其主要方案是安全蹄片通过普通螺栓螺母安装在轮辋上并距离外胎内表面一定距离;蹄片包括有弹性垫带和支座,弹性垫带横断面呈弧形并与外胎内表面相适应;弹性垫带下支承面与支座上支承机结合在一起。
如上所述的在先对比专利,其具有以下明显缺点1、所述安全蹄片包括弹性垫带和支座,其连接结构和与轮辋的安装结构复杂,生产制造成本较高、轮胎负重较大而提高燃油消耗量;2、当需更换安全蹄片或检修时,需要依次拆卸安装螺母,工艺繁琐、费时、费力;3、安全蹄片的支座结构单一,并不能适应现有的多种轮辋尺寸、通用性差、不利于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轮胎爆胎应急安全机构,其设计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简易连接定位结构的安全机构。安全机构的蹄片安装到轮辋后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发生爆胎时外胎贴附在安全机构外周侧,从而防止汽车轮胎跑偏、提高行驶的安全性能。
所述的汽车轮胎爆胎应急安全机构,包括有不少于两片的安全蹄片,蹄片相互间连接起来。所述应急安全机构整体套设在轮辋的外表面。
所述的安全蹄片具有分别与轮辋外表面、以及外胎内表面相适应的圆弧形状的内、外面。
安全蹄片之间可通过挂钩结构连接起来,即安全蹄片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扣环和挂钩。安装连接所述的安全机构时,是将所述安全蹄片套设在轮辋外圆周并彼此首尾扣接即可。
为保证上述应急安全机构的安全蹄片相互之间连接紧密,在至少一对安全蹄片之间采用花兰螺丝进行连接。在将上述应急安全机构套设在轮辋上时,可通过调节花兰螺丝的螺母来尽可能地缩小安全蹄片的间距,从而更好将所述安全机构紧箍在轮辋上。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轮胎爆胎应急安全机构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应急安全机构是由多个相同结构的安全蹄片连接而成,连接结构简单,可单独更换安全蹄片,生产成本较低、易于推广使用;2、所述应急安全机构可采用多种材质,并不会明显提高轮胎负重;3、当需更换或检修安全蹄片时,仅需要依次拆卸挂钩或花兰螺丝即可,操作工艺简便易行;4、通过改变所述安全蹄片的数量,较易于适应于现有多种尺寸的轮辋,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图1是安装所述应急安全机构的轮胎剖面示意图;图2是安装所述应急安全机构的轮胎侧面示意图;图3是所述应急安全机构示意图;图4是所述安全蹄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包括,外胎1,应急安全机构2,轮辋3、轮辐4,安全蹄片21、扣环22、挂钩23、花兰螺丝2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汽车轮胎主要包括有外胎1、轮辋3和轮辐4,所述应急安全机构2整体套设在轮辋3的外表面。
所述应急安全机构2,包括有三片安全蹄片21。其中,一片安全蹄片21两侧端分别具有扣环22,其他两片安全蹄片21的对应侧端各具有一挂钩23;具有挂钩23的两片安全蹄片21之间设置有一花兰螺丝24。
安装时,先将上述安全蹄片21之间通过挂钩23和扣环22连接起来,并进一步调节花兰螺丝24的螺母,进而将安全机构2的各安全蹄片21拉紧并使其紧箍在轮辋3上。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轮胎爆胎应急安全机构,其整体套设在轮辋的外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安全机构包括两片或两片以上的安全蹄片,蹄片相互间连接起来,安全蹄片具有与轮辋外表面相适应的圆弧形内、外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轮胎爆胎应急安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安全蹄片的两侧端分别设计有用于连接的扣环和挂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轮胎爆胎应急安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对安全蹄片之间采用花兰螺丝进行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轮胎爆胎应急安全机构,具有简易连接定位结构。所述安全机构的蹄片安装到轮辋后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发生爆胎时外胎贴附在安全机构外周侧,从而防止汽车轮胎跑偏、提高行驶的安全性能。所述的汽车轮胎爆胎应急安全机构,包括有不少于两片的安全蹄片,蹄片相互间连接起来。所述应急安全机构整体套设在轮辋的外表面。安全蹄片之间可通过挂钩结构连接起来,可将所述安全蹄片套设在轮辋外圆周并彼此首尾扣接。为保证上述应急安全机构的安全蹄片相互之间连接紧密,在至少一对安全蹄片之间采用花兰螺丝进行连接。
文档编号B60C17/00GK2763102SQ20052008018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5日
发明者黄庆 申请人:黄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