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专用之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685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专用之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专用之连接装置,特别针对习知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专用的连接装置而设计,其能达成无须借助他人的辅助,即可由单人操作且不受到任何干涉下,快速完成新、旧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之间的更换作业,属于汽车配件。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使用于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雨刷种类,可大概分为支架式雨刷与无支架雨刷两种;其中,支架式雨刷发展的时间最久,故现有庞大数量的旧车上均是采用该支架式雨刷,而无支架雨刷则是近几年才开始被使用于新车上,并有全面逐渐取代支架式雨刷的趋势,其原因在于无支架雨刷的刮水效果与使用寿命,均比支架式雨刷更佳,且更具有大幅度减少支架材料使用的环保效益;另,配合支架式雨刷所使用的雨刷臂,其头端型态又以弯钩式(Hooktype)为占大多数,且该弯钩式雨刷臂与支架式雨刷之间得必须藉由一塑料射出成型的连接器(connector),才能使其相互结合成一体而达成预期在汽车挡风玻璃上摆动刮除水污垢的功能,例如美国专利第US6539576、US6591445、US6332236、US6640380、US6161249、US5937474、及US5611103号等所描述的均是。
此外,有鉴于无支架雨刷的结构完全回异于支架式雨刷,故配合无支架雨刷所使用的雨刷臂,其头端型式的种类亦随之不同,而不同型式的雨刷臂头端必须再配合其专属的连接装置,才能与该无支架雨刷作连结固定,例如美国专利第US6675432、US6799348、US6904639、US6874195、US6810556、US6643889、US6668419、US6687948、US6782581、US6836926、US6910244号,以及美国公开专利第US2004/0216260、US2004/0010882、US2004/0211021、US2005/0011033、US2004/0025280、US2004/0098821、US2005/0039292号等,均已描述有不同的雨刷臂头端型式及其所各自专属组配的连接装置。
然而,对于拥有旧车所使用庞大数量支架式雨刷的消费者而言,若想更换成无支架雨刷,却因其车辆挡风玻璃前所采用的传统弯钩式雨刷臂,没有适合专属的连接器来与无支架雨刷作连结固定而导致无法如愿,如果执意要达到更换成无支架雨刷,则只好舍弃原有的弯钩式雨刷臂,并花费较高的成本支出,一起整体更换与无支架雨刷专属的头端型式相配合的雨刷臂,如此一来反而对广大的旧车消费者形成较大的负担,于是,近来乃有雨刷厂商针对前述缺失而推出一种可将无支架雨刷与习用弯钩式雨刷臂两者作相结合的连接装置,其构造即如图1至图7及图16所示,系由一底座20、一框罩体30、一回转盖40及一连接器50组合而成;该底座20是以金属材质压铸而成的刚性体,其下段部的两侧边上分别凹设有一开口呈水平向且平行互相对置的夹持凹槽21,接连于两夹持凹槽21的顶而22两侧边缘上,再分别垂直向上凸设有一对相平行且形状相同的左侧壁板23及右侧壁板24,另于该左侧壁板23与右侧壁板24之间跨接有一水平向的固定轴25,藉由两夹持凹槽21可将底座20夹持固定于无支架雨刷10的雨刷金属弹压条11上;该框罩体30系套置于底座20上,为塑料材质一体射出成型,其具有一对相平行对称且形状相同的左侧罩板31及右侧罩板32,在该左侧罩板31与右侧罩板32之前端缘间位置处接设有一水平向的承接圆轴33,而在其后端缘间位置处则接设有一水平向的承接板34,另于左侧罩板31与右侧罩板32的内侧面中段位置,分别凹设有一开口朝下且相互对置的左嵌置槽35及右嵌置槽36,且位于承接圆轴33与该左嵌置槽35及右嵌置槽36之间的内侧面顶缘处,再各凸设有一左挡止块37及一右挡止块38,而对应于左嵌置槽35与右嵌置槽36开口方向的左侧罩板31与右侧罩板32的内侧面底缘处,又分别凸设有互相对置的四个凸缘卡掣块39,藉由该左嵌置槽35、右嵌置槽36与四个凸缘卡掣块39,可将框罩体30套置卡固于底座20的左侧壁板23与右侧壁板24的外侧底缘面上(如图16中的g视图所示);回转盖40可活动枢转套盖于框罩体30上,于其中之一短边缘上设有一圆管凹槽41,而相应的另一短边缘的两侧边面上则凸设有一对弹性卡钩42,藉由该圆管凹槽41套合于框罩体30的承接圆轴33后,即可使回转盖40能以该承接圆轴33为支点,而在该框罩体30的前半部顶面上行活动掀开与盖合卡固之作动(如图6中的A、B视图所示);连接器50塞置于底座20的左侧壁板23与右侧壁板24间,其与习知使用于支架式雨刷上的连接器构造大同小异,为塑料一体射出成型的长方块状体,主要由两片相互垂直且呈平行对置的左侧面板51与右侧面板52,并藉由一水平本体板53相接连而成一体,其中,该左侧面板51与右侧面板52前端部的内面上分别凸设有一相对置的凸缘挡块54,使该两凸缘挡块54与水平本体板53的前端缘间,直接形成一恰可容置卡固弯钩式雨刷臂60之弯钩头端61的空间,另在左侧面板51与右侧面板52中段位置处之水平本体板53上,再凹设有一开口朝下的水平向圆凹槽55,藉由该圆凹槽55直接嵌套于底座20的固定轴25上后,可令该连接器50在底座20上进行小角度的倾斜枢转。
续如图6至图9所示,是该习知连接装置使用于传统弯钩式雨刷臂60上的组合操作方式,首先,以一手指施力于回转盖40上,使其一对弹性卡钩42受力后变形,便可脱离来自左嵌置槽35与右嵌置槽36之卡掣(如图6中B视图所示),并藉由承接圆轴33为旋转支点,即使得该回转盖40达成自框罩体30向外掀离(如图7中D视图所示);接着,再将弯钩式雨刷臂60的弯钩头端61,穿置入连接器50的左侧面板51与右侧面板52间,并持续施力直到其进入两凸缘挡块54与水平本体板53前端缘间的空间中即完成卡掣固定(如图8与图9中各视图及图7中E视图所示);最后将回转盖40再旋转盖合卡扣于该框罩体30的顶面上即告完成(如图7中E、F视图所示)。
前述习知连接装置虽可达成将无支架雨刷与传统弯钩式接头雨刷臂相连结固定之目的,然而却也存在诸多缺失分述如下1.如图10至图12所示,该习知连接装置在更换新、旧无支架雨刷10的操作过程中,常会受到回转盖40的干扰而产生不顺畅的阻碍,其原因在于当更换新的无支架雨刷10时,必须先对压贴于汽车挡风玻璃G上呈水平状态的弯钩式雨刷臂60向上施力(如图10所示),并利用其弹性弯折部62为支点,使该弯钩式雨刷臂60变换成直立状态,以便旧的无支架雨刷10能远离汽车挡风玻璃G(如图11所示),如此才可开始进行拆卸与更换新旧之无支架雨刷10;因此,不论是拆卸或组装的过程中,该框罩体30均是处于直立状态,故其承接圆轴33变成在最顶点之位置,致使该回转盖40会有随时自行向下转动,并掉落干扰到弯钩头端61之现象(如图12中H视图之假想线所示),使得弯钩头端61对连接器50施力行卡扣或脱离的过程中会撞击接触至该回转盖40(如图12中I视图所示),如果撞击程度过大将会有损坏回转盖40的严重后果,同时也增加整个更换所需之工时;然而,为了避免发生回转盖40被撞击现象,只能再辅助以他人的协助代为暂时握止住该回转盖40(如图12中J视图所示),但反而造成整个更换过程碍手碍脚之情形,此一缺失应是原设计人当初未考虑周详所形成之一大败笔。
2.如图9、图10A、图13及图14所示,当弯钩式雨刷臂60在汽车挡风玻璃G上进行来回摆动刮除水污垢时,从其运动受力的合力F方向可得知,该弯钩头端61与连接器50前端部上的两凸缘挡块54之间,会受到其中之垂直分力F1作用下,而致使该两凸缘挡块54不断地被该弯钩头端61所顶推(如图10A中力的作用图所示),当弯钩式雨刷臂60在经过一定次数的摆动或一段时间的摆动后,将会发生连接器50与弯钩头端61相互脱离的结果(其发生过程的顺序即为图9中各视图的反向顺序,亦即是由该d视图开始而变化至a视图所示的结果),其因在于该左侧面板51与右侧面板52前端部的外缘面,分别与框罩体30的左侧罩板31及右侧罩板32之间各自存在有一距离空隙δ(如图14中所示),故当两凸缘挡块54被弯钩头端61顶推而产生向外变形移位时,可被该距离的空隙δ容纳而导致脱离之结果;惟,前述该连接器50与弯钩头端61相互脱离之结果,将会形成人们行车上的安全隐忧,此乃又是原设计者未纳入安全考虑上的一大严重缺失。
3.如图3、图15至图17所示,由于框罩体30与回转盖40间为了达成旋转掀开与盖合之功能,乃将左侧罩板31与右侧罩板32之前后端的连结结构方式,分别设计成圆形截断面的承接圆轴33,以及长方条状截断面之承接板34(如图3所示),因此在其两者间之截断面积必然不对等之情形下,当面对来自同一外力之拉力作用时,将形成大小受力不均之情形,故当框罩体30欲组合套置于底座20外缘的过程中,其左侧罩板31与右侧罩板32底端缘上的凸缘卡掣块39,会先受到该左侧壁板23与右侧壁板24的顶推(如图16中e视图所示),而产生向外变形扩张(如图16中f视图所示),并同步促使左侧罩板31与右侧罩板32之中间部位亦随之产生向外扩张变形(如图15所示),因而间接地对该承接圆轴33与承接板34产生相同大小的轴向拉力f,其结果将造成较小截面积之承接圆轴33的其中一轴端边,会与左侧罩板31或右侧罩板32之间相互脱离的结果(如图17所示),并进而导致框罩体30的损坏,此一结果最常发生在组装的过程中,而使得整体产品不良率居高不下,而此一缺失当然又是原设计者未臻思密所致。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专用之连接装置,其包括一底座体、一滑座罩体、一滑盖及一连接器;利用滑盖中一对滑轨上的两卡扣凸缘与滑座罩体中左侧罩板及右侧罩板上的两凹陷扣槽,可使滑盖在滑移出滑座罩体后,快速达成扣合定位却又不会造成两者相互分离,进而在弯钩式雨刷臂的弯钩头端与连接器进行拆卸或组合的过程中,无须借助他人手指对滑盖施以辅助性之握持止住,即可径由单人操作且不受到该滑盖回移碰触之干涉下,完成新、旧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之间的更换作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专用之连接装置,藉由滑盖内的两压舌片与滑盖同步之滑移靠触抵贴至滑座罩体时,可在滑盖的两弹性卡钩扣合入底座体上的两卡扣凹槽后,得以同时分别填塞置入连接器上左侧面板与底座体左壁板间之空隙,以及连接器上右侧面板与底座体右侧壁板间之空隙内,进而阻止连接器左、右侧面板前端之两凸缘挡块无法向外偏移,以确保弯钩式雨刷臂在摆动擦拭水污垢过程中,可对抗其摆动运动下所产生垂直分力之拉力作用,且又不会造成该弯钩头端与该连接器两者产生相互脱离之情形,并达成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使用状态下合乎百分之百安全性的严苛标准。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专用之连接装置,该滑座罩体的左侧罩板与右侧罩板之间,系分别由长条状截断面之跨接板及后侧罩板所接连而成,两者除截断面形状相同外,其截断面之面积大小亦概等,当滑座罩体在套置于底座体外缘过程中,其左、右侧罩板底端缘上的凸缘卡掣块,受到底座体之左、右壁板的顶推,以致形成向外变形扩张,使得该跨接板与后侧罩板两者可平均地承受来自扩张所形成之轴向拉力,故不会有因截面积不对等下导致其中一方受力过大所发生与左、右侧罩板相互脱离之情形,相对地亦免除了组装制程上发生滑座罩体被破坏之缺失,进而具有提升整体产品之良率。
本发明一种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专用之连接装置,其包括一底座体,系由金属材质冲压成型的刚性体,其具有一底面壁板、一左侧壁板及一右侧壁板;其中,该底面壁板上穿设有二固定孔,其两长侧边又分别向上凸设有一形状相对称且平行对置之一左侧壁板及一右侧壁板,于该左侧壁板与右侧壁板间跨接有一水平向的固定轴,另分别于左侧壁板与右侧壁板之近前端壁板上各穿设有一凹陷扣孔,且又于该两前端壁板往前各凸伸出一小段之直立凸板,再于该两直立凸板之顶面向下各凹设一卡扣凹槽,其中,该底面壁板与左侧壁板及右侧壁板相邻接之两长侧边上,更凹设有两组相互对置之卡掣槽;一滑座罩体,系由塑料材质一体射出成型的中空长方体,其具有一左侧罩板、一右侧罩板、一后侧罩板及一跨接板;其中,该左侧罩板与右侧罩板为形状相同且平行对置之直立平板,于其两相对应之内侧面中段位置上,分别凸设一由数个呈上下平行排列之凸块所对置而成的水平向左滑槽与右滑槽,另在其两相对应之顶面中段位置上,又分别向内各凸伸出一左限位顶框架与右限位顶框架,且于靠近其底端缘处之内侧面上,再分别凸设两个与底座体之两组卡掣槽位置相对应的四个凸缘卡掣块,又该后侧罩板为直立平板,其与左侧罩板及右侧罩板之后端部相接连后形成连续之封闭面,而该跨接板为水平向平板,其与左侧罩板及右侧罩板之前端部前缘相接连,并在该左侧罩板及右侧罩板之间形成一开放缺口;一滑盖,系由塑料材质一体射出成型,其具有一左盖片、一右盖片、一前盖面、一顶盖面、一对滑轨及一对压舌片;其中,左盖片与右盖片系形状相同且相平行对置之直立平板,且其两者间之前缘及顶缘分别与前盖面及顶盖面相接连,由该左盖片与右盖片内侧面上背向该前盖面各向外延伸出有一水平向且相平行对置之滑轨,并于靠近该两滑轨自由端之内侧面上又分别凸设有一卡扣凸缘,而介于两平行滑轨固定端间的顶盖面内侧壁上,另垂直向下各伸设有一相平行对置之弹性卡钩,且于靠近该顶盖面边端缘的内壁面上,则垂直向下伸设有一对相平行对置之压舌片;及一连接器,为塑料一体射出成型的长方块状体,系由两片相互垂直且呈平行对置之左侧面板与右侧面板,以及一水平向之本体板相接连而成一体,其中,该左侧面板与右侧面板前端部之内面上分别凸设有一相对置的凸缘挡块,且该两凸缘挡块与本体板前端缘之间形成有一空间,另在左侧面板与右侧面板中段位置处之本体板上,又凹设有一开口朝下之圆凹槽。
其中,该滑盖更于其顶面盖上设有一指向标志,并于左盖片与右盖片之外表面加设有止滑条。
本发明一种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专用之连接装置,其优点是滑盖在滑移出滑座罩体后,快速达成扣合定位却又不会造成两者相互分离;弯钩式雨刷臂的弯钩头端与连接器进行拆卸或组合的过程中,无须借助他人手指对滑盖施以辅助性之握持止住,即可径由单人操作且不受到该滑盖回移碰触之干涉下,完成新、旧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之间的更换作业;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使用状态下符合安全标准;在组装制程中避免发生滑座罩体被破坏的现象,有效的提升了整体产品的优良率。

图1系使用于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之习知连接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系图1中2-2剖面图。
图3系图1中3-3剖面图。
图4系图1中4-4剖面图。
图5系使用于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之习知连接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6(A)、(B)系图5中6-6剖面图。
图7(C)、(D)、(E)、(F)系习知无支架雨刷之连接装置与弯钩式雨刷臂的作动示意图。
图8系习知弯钩式雨刷臂与习知连接器之组合示意图。
图9(a)、(b)、(c)、(d)系图8中9-9剖面图。
图10系习知无支架雨刷之连接装置与弯钩式雨刷臂之使用示意图之一。
图10-A系习知弯钩式雨刷臂之作动示意图。
图11系习知无支架雨刷之连接装置与弯钩式雨刷臂之使用示意图之二。
图12-1(I)、(J)、(K)系习知无支架雨刷之连接装置与弯钩式雨刷臂拆装之示意图。
图12-2(G)、(H)系习知无支架雨刷之连接装置与弯钩式雨刷臂拆装之示意图。
图13系习知无支架雨刷连接装置之剖面示意图。
图14系图13中14-14剖面图。
图15系习知无支架雨刷连接装置中框罩体与底座之组合示意图之一。
图16(e)、(f)、(g)系习知无支架雨刷连接装置中框罩体与底座之组合剖面示意图之二。
图17系习知无支架雨刷连接装置中框罩体损坏状态之立体示意图。
图18系本发明之立体分解图。
图19系图18中19-19剖面图。
图20系图18中20-20剖面图。
图21系图18中21-21剖面图。
图22系图18中22-22剖面图。
图23系图18中23-23剖面图。
图24系图18中24-24剖面图。
图25系图24中25-25剖面图。
图26系图18中26-26剖面图。
图27系本发明之立体作动示意图。
图28系图27中28-28剖面图。
图29系本发明之立体组合图。
图30系图29中30-30剖面图。
图31系本发明组合后之左侧视图。
图32系本发明之组合平面剖视图。
图33系图32中33-33剖面图。
图34系本发明与弯钩式雨刷臂之使用示意图之一。
图35系本发明与弯钩式雨刷臂之使用示意图之二。
图36(L)、(M)、(N)、(O)系本发明与弯钩式雨刷臂拆装之示意图。
图37系图32中37-37剖面图。
图38系图37之作动示意图。
图39系本发明与连接器之组合示意图。
图40(h)、(i)、(j)、(k)系图39中40-40剖面图。
图41(A)、(B)、(C)、(D)系本发明与弯钩式雨刷臂拆装之示意图。
图42(l)、(m)、(n)系本发明中底座体与滑座罩体之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11-雨刷金属弹压条70-底座体71-底面壁板 72-左侧壁板73-右侧壁板 74-固定轴75-前端壁板 76-凹陷扣孔77-直立凸板 78-卡扣凹槽79-卡掣槽80-滑座罩体81-左侧罩板 82-右侧罩板83-后侧罩板 84-跨接板85-左滑槽86-右滑槽87-左限位顶框架 88-右限位顶框架89-凸缘卡掣块90-滑盖91-左盖片92-右盖片93-前盖面94顶盖面95-滑轨 97-压舌片98-止滑条99-指向标志
100-连接器 101-左侧面板102-右侧面板 103-本体板104-凸缘挡块 105-圆凹槽711-固定孔 951-卡扣凸缘五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8至图26六所示,本发明一种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专用之连接装置;其包括一底座体70,系由金属材质冲压成型之刚性体,其具有一底面壁板71、一左侧壁板72及一右侧壁板73;其中,该底面壁板71上穿设有二固定孔711,得供两个铆钉(图中未示)穿入后将底座体70固定于无支架雨刷10上的雨刷金属弹压条11上,而该底面壁板71的两长侧边又分别向上凸设有一形状相对称且平行对置之一左侧壁板72及一右侧壁板73,于该左侧壁板72与右侧壁板73间跨接有一水平向的固定轴74,另分别于左侧壁板72与右侧壁板73之近前端壁板75上各穿设有一凹陷扣孔76,且又于该两前端壁板75往前各凸伸出一小段之直立凸板77,再于该两直立凸板77之顶面向下各凹设一卡扣凹槽78,其中,该底面壁板71与左侧壁板72及右侧壁板73相邻接之两长侧边上,更凹设有两组相互对置之卡掣槽79;一滑座罩体80,系由塑料材质一体射出成型之中空长方体,其具有一左侧罩板81、一右侧罩板82、一后侧罩板83及一跨接板84;其中,该左侧罩板81与右侧罩板82为形状相同且平行对置之直立平板,于其两相对应之内侧面中段位置上,分别凸设一由数个呈上下平行排列之凸块所对置而成的水平向左滑槽85与右滑槽86,另在其两相对应之顶面中段位置上,又分别向内各凸伸出一左限位顶框架87与右限位顶框架88,且于靠近其底端缘处之内侧面上,再分别凸设两个与底座体70之两组卡掣槽79位置相对应的四个凸缘卡掣块89,该后侧罩板83为直立平板,其与左侧罩板81及右侧罩板82之后端部相接连后形成连续之封闭面,而该跨接板84为水平向平板,其与左侧罩板81及右侧罩板82之前端部前缘相接连,并在该左侧罩板81及右侧罩板82之间形成一开放缺口状;一滑盖90,系由塑料材质一体射出成型,其具有一左盖片91、一右盖片92、一前盖面93、一顶盖面94、一对滑轨95及一对压舌片97;其中,左盖片91与右盖片92系形状相同且相平行对置之直立平板,且其两者间之前缘及顶缘分别与前盖面93及顶盖面94相接连,由该左盖片91与右盖片92内侧面上背向该前盖面93各向外延伸出有一水平向且相平行对置之滑轨95,并于靠近该两滑轨95自由端之内侧面上又分别凸设有一卡扣凸缘951,而介于两平行滑轨95固定端间的顶盖面94内侧壁上,另垂直向下各伸设有一相平行对置之弹性卡钩96,而于靠近该顶盖面94边端缘的内壁面上,则垂直向下伸设有一对相平行对置之压舌片97,再者,为便于辨识滑盖90之滑移方向,更于其顶面盖94上设有一指向标志99,并于左盖片91与右盖片92之外表面加设有止滑条98,以增进手指握持的摩擦阻力;及一连接器100,为塑料一体射出成型之长方块状体,主要由两片相互垂直且呈平行对置之左侧面板101与右侧面板102,以及一水平向之本体板103相接连而成一体,其中,该左侧面板101与右侧面板102前端部之内面上分别凸设有一相对置的凸缘挡块104,使该两凸缘挡块104与本体板103之前端缘间,直接形成一恰可容置并卡固弯钩式雨刷臂60之弯钩头端61的空间,另在左侧面板101与右侧面板102中段位置处之本体板103上,又凹设有一开口朝下之圆凹槽105,藉由该圆凹槽105直接嵌套于底座体70之固定轴74上后,可令该连接器100在底座体70上行小角度之倾斜枢转。
续如图18、图27至图33及图42所示,系本发明之组合方式与步骤,首先,将滑盖90上两平行滑轨95分别对准滑座罩体80之左滑槽85与右滑槽86后,再稍微施力即可使该滑盖90与该滑座罩体80相互插置结合;接着,再将滑座罩体80的底面对准底座体70之上方后向下压施力,则该左侧罩板81与右侧罩板82上的四个凸缘卡掣块89,会受到刚性底座体70上左侧壁板72与右侧壁板73之顶推,而略微向外扩张并开始贴着其外侧板面顺势向下滑移,当该四个凸缘卡掣块89扣合于底座体70之卡掣槽79内,并发出扣合声响,即表示滑座罩体80与底座体70相互固定结合(如图42所示);最后,将连接器100之圆凹槽105开口对准底座体70上的固定轴74,再施力下压使该圆凹槽105嵌套于固定轴74上后,即告组合完成;此时,滑盖90可藉由两滑轨95在左滑槽85与右滑槽86内随意位移,当滑轨95自由端上的两卡扣凸缘951被移位至分别卡扣入左侧壁板72与右侧壁板73上的凹陷扣孔76内并发出声响时,即是该滑盖90与该滑座罩体80相距最远之距离(如图27、图28所示),当滑盖90往滑座罩体80方向位移靠近,并使其两弹性卡钩96分别扣合入直立凸板77上之两卡扣凹槽78而发生声响时,即是该滑盖90与该滑座罩体80完成无距离靠贴成一体之状态(如图29及图30所示)。
续如图27、图28、图30、图34至图40所示,当更换新、旧无支架雨刷10之前,与前述习知相同仍需先将压贴于汽车挡风玻璃G上呈水平状态的弯钩式雨刷臂60施力向上(如图34所示),并利用其弹性弯折部62为支点,使该弯钩式雨刷臂60变换成直立状态,以便旧的无支架雨刷10能远离汽车挡风玻璃G(如图35所示),如此才可开始进行拆卸与更换新、旧之无支架雨刷10;因此,不论是拆卸或组装的过程中,该滑座罩体80均是处于直立状态(如图36中L视图所示),其拆装步骤极为简易,首先,将滑盖90拉离滑座罩体80,在听到滑轨95上的卡扣凸缘951扣合入卡扣凹槽78内并发出声响后即可(如图27、图28及图36中M视图所示),此时滑盖90虽是直立于滑座罩体80的上方,但因受到卡扣凸缘951与卡扣凹槽78之相互卡固定位作用,而不会发生自动落下并触击至滑座罩体80之现象,同时因滑盖80内的压舌片97亦随之脱离对连接器100上左侧面板101与右侧面板102之卡掣,使得该左侧面板101及右侧面板102与底座体70的两前端壁板75间形成有空隙δ(如图38所示),因此,弯钩头端61可不受阻碍地嵌入并固定于连接器100上(如图39、图40中各视图及图36中N视图所示);最后再度将滑盖90推向滑座罩体80,在听到弹性卡钩96扣合入底座体70上之卡扣凹槽78内,并发出声响后即可确定滑盖90与滑座罩体80再度相互靠贴固定(如图30及图36中0视图所示),同时滑盖90中的压舌片97亦再度插填入左侧面板101及右侧面板102与前端壁板75间之两空隙δ内,并制止住连接器100前端两凸缘挡块104无法向外偏移(如图37所示),进而确保弯钩式雨刷臂60摇摆作动下与连接器100决不会发生相互脱离之现象。
再如图41中A至D各视图所示,本发明在拆卸或组装更换新、旧无支架雨刷10的操作中,仅由一人即可快速达成,完全不须借助他人之辅助,同时整个拆装过程中亦不会发生如前述之习知回转盖40,常不自主地自动旋转落下踫触至弯钩头端61所形成干扰之现象,当然亦更不会有严重至连带破坏所有其它构件之情事。
又如图21及图42所示,本发明中滑座罩体80与底座体70相套合过程中,所产生左侧罩板81与右侧罩板82向外扩张,虽会导致跨接板84与后侧罩板83遭受轴向拉力f之作用力(如图42中m视图所示),但由于其两者之截断面形状均为长方条状,且面积大小概等,故可共同平均分摊所承受之拉力,而不会产生如前述习知因截断面之面积不对等下导致容易造成脱落损坏之缺失。
权利要求
1.一种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专用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底座体,系由金属材质冲压成型之刚性体,其具有一底面壁板、一左侧壁板及一右侧壁板;该底面壁板上穿设有二固定孔,其两长侧边又分别向上凸设有一形状相对称且平行对置之一左侧壁板及一右侧壁板,于该左侧壁板与右侧壁板间跨接有一水平向的固定轴,另分别于左侧壁板与右侧壁板之近前端壁板上各穿设有一凹陷扣孔,且又于该两前端壁板往前各凸伸出一小段之直立凸板,再于该两直立凸板之顶面向下各凹设一卡扣凹槽;该底面壁板与左侧壁板及右侧壁板相邻接之两长侧边上,更凹设有两组相互对置之卡掣槽;一滑座罩体,系由塑料材质一体射出成型之中空长方体,其具有一左侧罩板、一右侧罩板、一后侧罩板及一跨接板;该左侧罩板与右侧罩板为形状相同且平行对置之直立平板,于其两相对应之内侧面中段位置上,分别凸设一由数个呈上下平行排列之凸块所对置而成的水平向左滑槽与右滑槽,另在其两相对应之顶面中段位置上,又分别向内各凸伸出一左限位顶框架与右限位顶框架,且于靠近其底端缘处之内侧面上,再分别凸设两个与底座体之两组卡掣槽位置相对应的四个凸缘卡掣块,又该后侧罩板为直立平板,其与左侧罩板及右侧罩板之后端部相接连后形成连续之封闭面,而该跨接板为水平向平板,其与左侧罩板及右侧罩板之前端部前缘相接连,并在该左侧罩板及右侧罩板之间形成一开放缺口;一滑盖,系由塑料材质一体射出成型,其具有一左盖片、一右盖片、一前盖面、一顶盖面、一对滑轨及一对压舌片;该左盖片与右盖片系形状相同且相平行对置之直立平板,且其两者间之前缘及顶缘分别与前盖面及顶盖面相接连,由该左盖片与右盖片内侧面上背向该前盖面各向外延伸出有一水平向且相平行对置之滑轨,并于靠近该两滑轨自由端之内侧面上又分别凸设有一卡扣凸缘,而介于两平行滑轨固定端间的顶盖面内侧壁上,另垂直向下各伸设有一相平行对置之弹性卡钩,且于靠近该顶盖面边端缘的内壁面上,则垂直向下伸设有一对相平行对置之压舌片;及一连接器,为塑料一体射出成型之长方块状体,由两片相互垂直且呈平行对置之左侧面板与右侧面板,以及一水平向之本体板相接连而成一体;该左侧面板与右侧面板前端部之内面上分别凸设有一相对置的凸缘挡块,且该两凸缘挡块与本体板前端缘之间形成有一空间,另在左侧面板与右侧面板中段位置处之本体板上,又凹设有一开口朝下之圆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专用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盖更于其顶面盖上设有一指向标志,并于左盖片与右盖片之外表面加设有止滑条。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一种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专用之连接装置,其包括一底座体、一滑座罩体、一滑盖及一连接器;利用滑盖中一对滑轨上的两卡扣凸缘与滑座罩体中左侧罩板及右侧罩板上的两凹陷扣槽,可使滑盖在滑移出滑座罩体后,快速达成扣合定位却又不会造成两者相互分离,进而在弯钩式雨刷臂的弯钩头端与连接器进行拆卸或组合的过程中,无须借助他人手指对滑盖施以辅助性之握持止住,即可径由单人操作且不受到该滑盖回移碰触之干涉下,完成新、旧无支架雨刷与弯钩式雨刷臂之间的更换作业。
文档编号B60S1/40GK101041349SQ200610112269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4日
发明者黄世贤 申请人:黄世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