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574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座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老年人、体能受到挑战的人或此类其他人群(他们将在下文中仅指乘客或成员)能够轻松自如地上车和下车的车辆座位。
背景技术
最近,为满足这种形势的需要,已推出各种类型的座位。例如,日本专利9-39622中公布了一种车辆座位。该车辆座位有一个使座椅旋转的旋转机构,一个使座椅朝车辆的纵向方向滑动的纵向滑动机构和一个在座椅通过旋转机构转向到车门口方向的情况下,使座椅移动到车辆的外部的同时,将座椅降低到更低位置的升/降机构。
就这种座位而言,乘客通过使座椅移动到车辆的外部和将座椅降低到一个接近于路面的高度,能轻松自如地坐在车辆外部的座椅上。此后,乘客通过将座椅直接移动到车辆的内部,能非常轻松自如地到达车辆内部预定的位置。相反,乘客能以相反的方式移动到车辆的外部。
此外,乘客通过利用作为驱动源的马达以操控使座椅移动的各个机构,能更轻松自如地上车和下车。因此,有可能大大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然而,上面介绍的常用车辆座位仍然需要加以改进。更确切地说,为方便乘客起见,在限制座椅的旋转移动的旋转锁定机构内,为了在适当时间自动解脱座椅的旋转锁定状态,通常使用一种操纵旋转锁定机构的专用电动机。
在这种旋转锁定机构用的常用电动解脱机构内,必须使用一种操控旋转锁定机构的驱动机构,例如专用电动机。这可能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同样,必须提供安置驱动机构的空间。此外,必须为电动机准备布线的空间。例如,这可能削弱(例如)安装或维护的可塑性。
提供能按照适当的时限且不使用任何专用驱动机构,如操控旋转锁定机构的电动机解脱座椅的旋转锁定状态,以便保证为乘客提供进出方便的车辆座位,因此是本发明的一个目标。
发明的概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附加的权利要求所述之构造的车辆座位。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位,在座椅面对车辆的前面的情况下,通过在某种程度上操控滑动机构,使能立即移动的构件移动并与旋转锁定机构相互作用,解开座椅的旋转锁定状态。因此,有可能不用诸如像以前技术中操控旋转锁定机构用的电动机等专用驱动机构,就能解脱旋转锁定状态。因此,能避免生产成本的提高。同样,没有必要象以前技术那样提供安置驱动机构的空间。而且,由于不需要象以前技术那样使用操纵旋转锁定机构用的专用驱动机构,因此没有必要为驱动机构准备布线的空间。这可能导致提高车辆座位的安装和维护的可塑性。
例如,滑动机构一工作能立即移动的构件对应于构成该机构的传动装置的构件,如螺杆轴或与该螺杆轴啮合的螺母,而且也对应于座椅或支撑座椅的底座。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位,除上述效果外,各个机构和各个部分的操作是按预定顺序自动完成的。因此,有可能提高车辆座位的可用性。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位,除上述效果外,当旋转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解脱后,座椅沿车辆的纵向方向移动。因此,当锁定状态解脱后,座椅不会紧靠车辆侧壁或此类其它部分。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位,有可能采用一种比较简单的构造可靠实现上述效果。也有可能使螺母通过一附加构件与锁板相互作用,而不是使螺母直接与锁板相互作用。
附图的简单介绍

图1是车辆的一个平面图,图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位用于右后座位。
图2是车辆的一个后视图,该图展示座椅已从它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旋转约90度,旋转到它面对车门口一侧的位置的情况。
图3是车辆的一个后视图,该图展示座椅已通过辅助滑动机构移动到车辆的外部的情况。
图4是车辆的一个后视图,该图展示座椅已通过升/降滑动机构移动到车辆的外部且下降到接近于路面的高度的情况。
图5是一个展示车辆座位和车辆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旋转机构、旋转锁定机构和升/降驱动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6是升/降驱动装置和旋转锁定机构的一个侧视图。
图7是升/降驱动装置和旋转锁定机构的一个平面图。
图8是一个展示当座椅回到它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上时锁板与撞针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9是图3所示的划圈部分(9)的一个放大图,该图对应于升/降滑动机构及其周围环境的侧视图。
图10是一个从图9所示的线(10)-(10)处观察的视图,该图对应于升/降滑动机构的一个垂直截面图。
图11是辅助滑动机构的一个侧视图。
图12是辅助滑动机构的一个视图,该图从图11所示的箭头(12)的方向查看。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将参照图1至图12介绍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举例说明一种车辆座位1,该车辆座位排在驾驶员座位DS后面第二排座位。图1中,车辆M右侧的门D(图1的上部)打开了,座椅10经由车门口K已移动到车辆的外部。在该实施例的车辆座位1内,座椅10能朝车辆的纵向方向(图1内左、右方向)移动,并能在座椅10面向车辆的前面的位置与座位10面向车门口K的位置之间旋转约90度。而且,座椅10能在面向车门口K的同时朝车辆的横向方向(图1内的垂直方向)移动。
如图2至图4所示,车辆座位1包括座椅10、一个使座椅10朝车辆的纵向方向(与图2至图4的平面垂直的方向)移动的第一滑动机构20,一个使座椅10在它面向车辆的前面的位置与在它面向车门口K的位置之间旋转的旋转机构30,一个限制座椅10旋转移动的旋转锁定机构60和一个使座椅朝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的同时经过车门口K在车辆内部和车辆外部之间升高和降低座椅10(面对车门口K时)的第二滑动机构40。该实施例的第二滑动机构40对应于如权利要求中所述的“一个滑动机构”。
座椅10包括坐垫11和座椅靠背12。第一个滑动机构20设置在固定底座21的顶面,该固定底座固定在车辆M的地板F上。纵向滑动底座23通过导轨22设置在固定底座21的上面,以便可朝车辆M的纵向方向(与图纸的平面垂直的方向)移动。导轨22有一个U形剖视结构,并且沿车辆的纵向方向相互呈平行排列。纵向驱动装置24安装在固定底座21和纵向滑动底座23之间,该纵向驱动装置有纵向滑动马达24a、由纵向滑动马达24a带动旋转的螺杆轴24b和与螺杆轴24b啮合的螺母24c。就纵向驱动装置24而言,当螺杆轴24b在纵向滑动马达24a驱动下旋转时,与螺杆轴24b啮合的螺母24c朝螺杆轴24b的轴向方向移动,以致纵向滑动底座23移动至车辆的前面或后面。旋转机构30安装在纵向滑动底座23的顶面。
旋转机构30有外环30a和内环30b,这两个环组合在一起,以便可相互相对同轴旋转,外环30a固定在纵向滑动底座23的顶面。内环30b固定在旋转底座31的底面。回旋马达32固定到纵向滑动底座23的顶面。回旋马达32的旋转输出力通过一齿轮传动机构(未显示)传送到内环30b,以便使旋转底座31、设置在旋转底座顶面的第二滑动机构40和座椅10都能完全整体旋转。如图1所示,座椅10已从它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90度,然后经由车门口K移动到车辆的外部。
此外,旋转锁定机构60设置在旋转底座31和纵向滑动底座23之间。通过旋转锁定机构60,旋转底座31以及连同座椅10不可旋转地锁定在座椅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上。
图6和图7详细介绍旋转锁定机构60。如图所示,旋转锁定机构60有固定到纵向滑动底座23顶面的撞针61、通过轴63可旋转地支撑在旋转底座62上的锁板64和通过轴65相对可倾斜地支撑在锁板64的操作臂66。
锁定底座62固定到旋转底座31的底面。锁板64由锁定底座62支撑,以便可沿旋转底座31的底面旋转。爪64a成形于锁板64的旋转前缘。在座椅10处在其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的情况下,当爪64a钩住撞针61时,旋转底座31以及连同座椅10朝车门口K旋转移动受到限制。
拉簧67设置在锁定底座62和锁板64之间。锁板64由拉簧67加负荷,以便爪64a能钩住撞针61。
导块68连接到操作臂66的前端部分。导辊69可旋转地连接到导块68的前端部分的顶部。旋转底座31上有保留槽31a,它穿过旋转底座。保留槽31a形成后,朝与座椅10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而座椅的移动是由第二滑动机构40促成的,这将在下文中介绍。上面提到的导块68放置在保留槽31a内。因此,导辊69从旋转底座31的顶面向上突出。导块68放置在保留槽31a内,以便可沿保留槽移动。因此,操作臂66能沿图7的垂直方向平行移动。
操作臂66的一端部有一个形似卡槽的间距孔66a。当轴65在间距孔66a内相对操作臂66移动时,操作臂66的直线移动和锁板64的旋转移动是可行的。当操作臂66使轴65在间距孔66a内相对移动的同时沿图7内的垂直方向平行移动时,锁板64绕轴63在图7内垂直转动。图7内,双点划线表示锁板64和操作臂66已移动到下限解开锁定位置的状态。
如图7内实线所示,在导辊69位于上限锁定位置因而操作臂66定位在相对接近图的上部的情况下,锁板64被拉簧67拉至相对接近图的上部。因此,爪64a钩住撞针61,因而旋转底座31以及连同座椅10不可旋转地锁定在座椅10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上。由于锁板64被拉簧67拉向锁定方向的事实,操作臂66以及连同导辊69朝锁定位置间接偏移。
相反,当导辊69克服拉簧67的间接偏移力后被推到下限解开锁定位置以便操作臂66在图内向下位移时,锁板64朝图7内虚线所示的解开锁定位置移动。因此,爪64a从撞针61上脱离开,旋转底座31以及连同座椅10能从座椅10面对车辆的前面位置旋转到座椅10面对车门口K的位置。
导辊69克服拉簧67的力后朝解开锁定的方向移动(即旋转锁定机构60的解开锁定操作)是通过利用第二滑动机构40的升/降装置的操作实现的,此过程将在下面描述。
其次,第二滑动机构40可发挥作用,在座椅10面对车门K的情况下使座椅10朝车辆的横向方向(图2至图4内的左、右方向)移动的同时,在高于地板F的位置和低于地板F的位置(高度更接近于路面)之间升高和降低座椅10。第二滑动机构40包括能朝相对旋转底座31的座椅的纵向方向滑动的移动基底41、使移动基底41移动的升/降装置70和一对左、右升/降臂44和44,该对升/降臂由移动基底41可倾斜地支撑,同时在升/降臂44和44的前端部分支撑座椅10。
如图9和图10所示,移动基底41由导轨41b和41b可滑动地支撑,该导轨有一个U形截面结构,它们相互平行排列在旋转底座31的两个端边旁边。移动基底41通过导轨41b和41b各自用的两个导辊41a和41a可滑动地支撑。导辊41a和41a可旋转地安装在移动基底41的侧面,以便沿滑动方向相互以理想的间隔距离间隔开来。
升/降驱动装置70设置在移动基底41和旋转底座31之间。升/降驱动装置70包括驱动马达71、螺杆轴72和螺母73。在该实施例中,螺母73对应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滑动机构作用后能立即移动的构件”。
驱动马达71有马达主体71a和减少马达主体71a的输出力的减速装置71b。减速装置71b尽管没有显示,但包括一个传动机构,其输入侧连接到马达主体71a的输出轴,其输出侧连接螺杆轴。
减速装置71b由托架83和86支撑,以便驱动马达71固定在旋转底座31上。与螺杆轴72啮合的螺母73固定在移动基底41的底面。
如上所述,第二滑动机构40设置在座椅10和旋转底座31之间,以便与转椅10一起整体旋转。因此,当第二滑动机构40在座椅10面对车辆的前面的情况下工作时,座椅的移动方向对应于车辆的纵向方向。相反,当第二滑动机构40在座椅10面对车门口K的情况下工作时,座椅的移动方向对应于车辆的横向方向。
在座椅10面对车辆的前面且第二滑动机构40经过调整以便使座椅朝车辆的纵向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如图6和图7所示,当移动基底41以及连同螺母73定位在它们大都被拉回到车辆内部的原来位置上时,旋转锁定机构60的导辊69定位在螺母73的附近(间接地朝向前进方向)。导向板74固定在螺母73侧面部分,以便与导辊69相对。导向板74的两端部分朝离开导辊69的方向弯曲,从而形成导向面74a。当螺杆轴72在驱动马达71启动旋转,从而螺母73以及连同移动基底41开始从图6和图7所示的原来位置在图内向左移动时,导辊69在导向板74的导向面74a的引导下的同时,在图内被向下挤压。当导辊69在图内向下挤压时,导块68在图内沿保留槽31a向下直线移动。因此,如上所述,旋转锁定机构60的锁板64克服拉簧67的力后,朝解开锁定方向移动。此时,座椅10在它面对车辆的前面的同时朝车辆的前面稍微动一下(移动距离与螺母73的移动距离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当螺母73从图7内实线所示的原来位置移动约20毫米,停在图内双点划线所示的旋转锁定解脱位置上时,导辊69在图内压挤到最低的位置。因此,锁板64保持在解开锁定的位置上,所以整个旋转锁定机构60处于解开锁定的状态下。而且,螺母73从该实施例的原来位置移动约20毫米的位移对应于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滑动机构稍微动一下”的位移。
当旋转马达32在旋转锁定机构60处在解开锁定的状态下起动,以便使座椅10朝车辆外部移动时,旋转底座31以及连同座椅10绕旋转机构30的旋转中心C顺时针旋转,如图5和图7内空心箭头R1所示。因此,配备在旋转底座31一侧上的第二滑动机构40和旋转锁定机构60的相应的部件(撞针61除外)也朝着箭头R1方向移动。即使座椅10朝着车门口K移动,撞针61的位置也不会改变,因为撞针61固定在纵向滑动底座23上。因此,锁板64定位远离撞针61。
因此,在座椅10朝着车门口K和第二滑动机构40接到指令以使座椅朝车辆的横向方向滑动的情况下,座椅能通过升/降驱动装置70的驱动马达71的作用,移动到车辆的外部。此时,如果驱动马达71运行,以使座椅朝车辆的外部移动,螺母73进一步沿螺杆轴72移动,并且横向与导辊69脱离开(脱离开旋转锁定解脱装置)。因此,操作臂66和导辊69朝锁定方向返回,因为由于拉簧67的间接作用,它们朝锁定方向偏移。而且,在座椅10面对车门口K的情况下,旋转锁定机构60不会发挥作用。
其次,升/降滑动机构43由移动基底41、导轨41b和41b、导辊41a和41a及升/降驱动装置70构成,这些部件在上面都介绍过了。此外,第二滑动机构40主要由升/降滑动机构43、一对左、右升/降臂44和44及辅助滑动基底45构成。升/降臂44和44及辅助滑动基底45将在下面介绍。
如图2至图4和图9所示,成对的左、右升/降臂44和44分别连接在移动基底41的两个侧面部分,以便可垂直地倾斜。此外,术语“左和右”指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看见的左面和右面。升/降臂44和44做成相互对称的形状。升/降臂44和44中的一个升/降臂将在下面所述。升/降臂44包括上臂44a和下臂44b。
上臂44a的一端部分通过轴44c垂直可旋转地支撑在移动基底41的侧面部分。上臂44a的另一端部分通过轴44e可旋转地连接到辅助滑动基底45的侧面部分。下臂44b的一端部分通过轴44d垂直可旋转地支撑在移动基底41的侧面部分。下臂44b的另一端部分通过轴44f可旋转地连接到辅助滑动基底45的侧面部分。如图10和12所示,为了防止上臂44a和下臂44b相互干扰,上、下臂44a和44b设置时,沿座椅10的横向方向(沿上、下臂44a和44b的厚度方向)相互隔开一定的距离。
当上、下臂44a和44b垂直地倾斜时,辅助滑动基底45在朝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的同时垂直位移。此时,第二滑动机构40接到指令,使座椅10朝车辆的横向方向滑动。因此,座椅10朝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的同时升高或降低。上、下臂44a和44b的长度和轴44c、44d、44e和44f之间的距离定得合适,从而使辅助滑动基底45和座椅10可一直相互平行位移,而且不会有纵向和横向倾斜现象。因此,乘客不可能有倾斜的感觉。
安装在旋转底座31前端部分的是一对对应于左、右下臂44b和44b的左、右臂接纳构件47和47。上面描述的左、右下臂44b和44b分别就位在臂接纳构件47和47上。当移动基底41在升/降滑动机构43工作而朝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时,右、左下臂44b和44b在各自由臂接纳构件下面稳稳地支撑住的同时与移动基底41一起整体移动。即,当移动基底41和升/降臂44和44移动时,臂接纳构件47和47沿下臂44b和44b的底面滚动。
因而,在移动基底41朝车辆的外部移动时,升/降臂44和44朝车辆的外面移动距离越大,下臂44b各自的轴44d和对应的臂接纳构件47之间的距离越小。因此,上臂44a和下臂44b分别绕轴44c和轴44d向下旋转(图4内为逆时针方向)。当升/降臂44和44同时相应向下旋转时,面对车门口K的辅助滑动基底45和座椅10在向车辆的外部移动的同时向下位移。图4表明,座椅10朝向经调整、面对车辆车厢的门口K后,借助于第二滑动机构40,经过车门口K,移动到车辆外部的最外面位置与此同时,座椅10在车辆的外部下降至它的最低位置。
相反,在移动基底41移动到车辆的内部时,升/降臂44和44朝车辆的内部的移动距离越大,下臂44b的轴44d和臂接纳构件47之间的距离越大。因此,上臂44a和下臂44b分别绕轴44c和轴44d向上旋转(图4内为逆时针方向)。当升/降臂44和44同时相应向上旋转时,辅助滑动基底45和座椅10在向车辆的内部移动的同时向上位移。
然后,如图10和图11所示,座椅10通过辅助滑动机构50,支撑在辅助滑动基底45的顶面一侧。座椅10由辅助滑动机构50支撑,便于座椅10可朝着相对辅助滑动基底45的纵向方向滑动。
座椅10安置在辅助滑动机构50上。辅助滑动机构50包括座位支架底座51,该底座能相对辅助滑动基底45滑动。座位支架底座51的滑动方向与移动基底41的移动方向是相同的。座位支架底座51的滑动方向在座椅10面对车门口K时,对应于车辆的横向方向。同样,座位支架底座51的滑动方向在座椅10面对车辆的前面时,对应于车辆的纵向方向。两根导轨51a和51a固定在座位支架底座51底面的左、右侧面部分。导轨51a和51a有一个U性截面结构,且相互平行排列。导轨51a和51a分别可旋转地容纳多个(例如图10内所示的是两个)导辊45a和45a,这些导辊可旋转地安装在辅助滑动基底45的左右侧部分。因而,座位支架底座51是有支撑的,以便可相对辅助滑动基底45滑动。
辅助滑动基底45和座位支架底座51之间配备有辅助滑动用的驱动装置52。驱动装置有驱动马达52a、由驱动马达52a带动旋转的螺杆轴52b和与螺杆轴52b啮合的螺母52c。驱动马达52a通过一托架(未显示)固定在座位支架底座51的底面上。螺杆轴52b的前端部分由保持块52d可旋转地支撑,该保持块固定在座位支架底座51的底面上。螺母52c固定在辅助滑动基底45的顶面上。
当螺杆轴52b在座椅10面对车门口K的情况下由驱动马达驱动下旋转时,螺杆轴52b由于是与螺母52c啮合的,因而朝它的轴向方向移动。因此,座椅10相对辅助滑动基底45朝着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
这样,座椅10借助于升/降滑动机构43和辅助滑动机构50,分两个阶段朝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然而,由辅助滑动机构50促成的座椅10移动,是沿车辆的横向方向的水平移动,不涉及垂直位移。然而,由升/降滑动机构43促成的座椅10移动,不仅涉及朝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而且涉及除上面描述的横向移动外的垂直移动。因此,后者移动不同于前者移动,因为座椅10在后者移动过程中沿向上曲线弓形轨迹移动。即,当移动基底41从内缩位置移动到向前位置时,升/降臂44在朝车辆的外部移动的同时向下旋转(朝升/降臂44的前端部分能向下位移的方向)。因此,辅助滑动基底45以及连同座椅10沿弓形轨迹,从上升位置移动(下降)至下降位置。相反,当移动基底41从向前位置移动至内缩位置时,升/降臂44朝车辆的内部移动的同时向上旋转(朝臂44的前端部分能向上位移的方向)。因此,座椅10沿弓形轨迹从下降位置返回至上升位置。
第一滑动机构20的纵向滑动马达24a、旋转机构30的旋转马达32、升/降滑动机构45的驱动马达71和辅助滑动机构50的驱动马达52a的启动、关闭、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都是由一种控制装置CT控制的。
另外,使车辆座位1开始和停止移动的操作开关虽然没有显示,但确设置在座椅10的附近。该操作开关是一种所谓的交互转换式开关。因此,当该开关朝一侧或“上车模式侧”持续按下时,座椅10从车辆的外部移动至车辆的内部,因而乘客能登上车辆M内。同样,当该开关朝另一侧或“下车模式侧”持续按下时,座椅10从车辆的内部移动至车辆的外部,从而使乘客能从车辆M上下车即,朝下车模式侧持续按下或操控该操作开关时,下列操作能按预定的顺序自动完成第二滑动机构40首先进入工作状态,然后锁定旋转机构60解脱座椅10的旋转锁定状态;座椅10的旋转锁定状态被解脱后,能旋转移动且能朝车辆的纵向方向移动;旋转机构30和第二滑动机构40开始工作,然后座椅10面对车门口K,并且移动至车辆外部预先设置好的位置。当朝上车模式侧持续按下或操控该操作开关时,一系列操作能按与上述顺序相反的顺序自动完成。因此,乘客或护理人员不需要分别单独完成对座椅10的旋转的锁定和解脱锁定的操作。这些操作作为在车辆内部和车辆外部之间移动座椅10的操作的一部分,是自动完成的。
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座位1可作如下移动。座椅10从车辆内部移动至车辆外部,以便乘客能从车辆内部到车辆外部下车。相反,座椅10从车辆外部返回至车辆内部,以便乘客能抵达车辆内的就坐位置(例如乘客座位位置)。
首先如图1内双点划线所示,在乘客(座椅10)面对车辆前面的就坐位置上(此时,第二滑动机构40得到指令就能使座椅10朝车辆的纵向方向滑动),升/降滑动机构43的移动基底41维持在后部位置。因此,升/降驱动装置70的螺母73维持在原来的位置(图7内实线所示的位置)上。在螺母73维持在原来的位置上从而不在旋转锁定解脱位置的情况下,导辊69和操作臂66借助于拉簧67的间接作用保持在锁定位置。在此条件下,锁板64的爪64a咬合撞针61,因而旋转底座31以及连同座椅10不可旋转地被锁住了。
为了使座椅10移动至车辆的外部,以便乘客能下车,乘客或护理人员朝下车模式侧操控开关。按下该开关后,升/降滑动机构43内的升/降驱动装置70的驱动马达71在座椅10面对车辆的前面的情况下立即启动。因此,螺杆轴72旋转,从而螺母73朝车辆的前面移动20毫米,从原来位置(图7内实线所示)移动到旋转锁定解脱位置(图7内双点划线所示)。在此位置上,驱动马达71临时停车,从而使螺母73维持在旋转锁定解脱位置上。在此期间,座椅10也与螺母73一起,朝车辆的前面整体移动约20毫米。
当螺母73移动至旋转锁定解脱位置后,导辊69在由导向板74的导向面74a引导下的同时被推下。因此,如图7内双点划线所示,导辊69留在旋转锁定解脱位置内,因而操作臂66平行移动到同样如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导辊69和操作臂66在克服拉簧67的力后,实现了朝旋转锁定解脱位置的移动。
当操作臂66朝解除旋转锁定位置的移动时,锁板64围绕轴63,朝解开锁定的方向旋转。因此,爪64a与撞针61脱离开来,从而旋转底座31以及座椅10能朝车门口旋转。
旋转锁定机构60就这样处于旋转锁定解脱状态后,再朝下车模式侧持续按下开关。因此,第一滑动机构20的纵向滑动马达24a启动,进入正常旋转工作状态,因而座椅10朝车辆的前面滑动。与此同时,旋转机构30的旋转马达32启动,进入正常旋转工作状态,因而座椅10和第二滑动机构40在朝车辆的纵向方向滑动的同时,朝车门口K(朝图5和图7内空心箭头R1所指的方向)旋转约90度。当座椅10和第二滑动机构40旋转约90度并处于其面对车门口K的情况时,升/降滑动机构43和辅助滑动机构50的滑动方向对应于车辆的横向方向。图2阐明该状态。
当座椅10已调整到朝车门口K后,再朝下车模式侧持续按下开关时,辅助滑动机构50的驱动马达52a随后启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因而座椅10经过车门口K,朝车辆的外部水平移动。图3展示座椅10通过辅助滑动机构50滑动至座椅活动范围的前进界限的状态。
其次,当再朝下车模式侧持续按下开关时,升/降滑动机构43的驱动马达71再次启动,因而移动基底41从图3所示的锁定解脱位置朝车门口K移动。此时,螺母72脱离开旋转锁定解脱位置,因而导辊69和操作臂66通过拉簧67的间接作用,返回到旋转锁定位置。因此,锁板64通过拉簧67的力,返回到旋转锁定位置。然而,旋转底座31此时相对于它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以前位置,已朝车门口K旋转约90度。因此,如上所述,锁板64的定位,远离撞针61。因而,旋转锁定机构60目前不能发挥作用。
当移动基底41朝车辆的外部移动时,座椅10随升/降臂44和44一起朝车辆的外部移动。此外,如上所述,当升/降臂44和44朝车辆的外部移动时,上臂44a和44a及下臂44b和44b分别围绕轴44c和44d向下旋转。因此,座椅10在移动到车辆的外部的同时降低至与路面更接近的高度。图4展示移动基底41通过升/降滑动机构43滑动至滑动基底滑动范围前进界限的状态。此时,座椅10朝车辆的外部已移动了充足的距离,而且降低至接近路面的高度。因此,乘客能轻松自如地转移到(例如)紧邻座椅10的轮椅上。当乘客转移至轮椅上(以至于座椅上没有乘客)后朝上车模式侧持续按下操作开关时,座椅10通过与如上所述相反的操作,返回到车辆的内部。
上车操作包括,乘客由轮椅转移到事先已移动到车辆的外部的座椅10,然后坐在座椅10上。其后,当朝上车模式侧持续按下操作开关后,升/降滑动机构43的驱动马达71启动进入反向旋转工作状态,因而升/降臂44和44随座椅10一起,返回到车辆的内部。移动基底41已移动至内缩位置且升/降臂44和44已返回到车辆的内部后,辅助滑动机构50的驱动马达52a启动,因而座椅10返回到车辆的内部,升/降滑动机构43的移动基底41直接返回到内缩位置前,升/降驱动装置70的螺母73通过旋转锁定解脱位置。因此,旋转锁定机构60此时仍维持在锁定状态(导辊60通过拉簧67的力的间接作用停留在图7内实线所指的位置的状态下)。
移动基底41返回到内缩位置且座椅10返回到车辆的内部后,旋转机构30的旋转马达32和第一滑动机构20的纵向滑动马达24a启动,因而座椅10在其朝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旋转90度的同时向后滑动。因此,乘客能到达预先设定好的就坐位置。在此过程中,乘客能始终坐在座椅10上。因此,乘客和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大大减少。
在座椅10从它面对车门口K的位置旋转到它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的阶段(座椅10朝图8内空心箭头R2所指的方向旋转的阶段),座椅10在直接返回到它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前,锁板64接近撞针61。导向面64b位于锁板64的前端部分。座椅10在直接返回到它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前,锁板64的导向面64b与撞针61接触。图8展示该接触状态。当座椅10在导向表面64b接触撞针61的同时继续朝它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再旋转(朝箭头R2的方向)时,锁板64在克服了拉簧67的力后,暂时旋转至解开锁定方向(图8内绕轴63的顺时针方向)。当座椅10在使锁板64旋转至解开锁定方向的同时到达它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时,爪64a经过撞针61。此时,锁板64依靠拉簧67的力返回到锁定位置。当锁板64向这样返回到锁定位置时,爪64a使其与撞针61啮合在一起,因而座椅10不可旋转地锁定在它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上。并且,座椅10的旋转锁定操作,作为使座椅10从车辆外部移动到车辆内部的一系列操作的一部分,是自动完成的。
就按如上所述构建的本实施例的车辆座位而言,不可旋转地使座椅10锁定在它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上的旋转锁定机构60推出后,便于利用升/降滑动机构43的移动自动解开锁定。因此,乘客不需要去完成控制杆操控或类似的操作,因而能提高可用性。而且,旋转锁定机构60开启时,能不用操控旋转锁定机构的专用驱动机构,如以前技术采用的电动机。因此,有可能降低车辆座位1的成本且提高安装和维护的可塑性。
另外,没有必要采用像以前技术那样操控旋转锁定机构用的专用驱动机构,因而没有必要利用电缆或类似的方法将电能输送到该专用的驱动机构,所以,没有必要提供安置驱动机构的空间,因而没有必要再为电缆布线或相似的装置安排空间。因此,有可能提高配置其它构件或机构的自由度。而且,这可能导致缩小旋转锁定机构的体积以及缩小车辆座位的体积。
上面介绍的实施例能以不同的方式加以修改。例如,螺母为了开启旋转锁定机构,从原来的位置移动约20毫米的位移,作为“滑动机构稍微动一下”的位移的典范。然而,螺母开启旋转锁定机构60所需的移动距离能设定到比该示范距离更长或更短的距离。重要的是,当座椅10从它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朝车门口旋转时,座椅10在不妨碍车身或车辆内部部件的范围内略稍移动一段距离。然而,最好是,移动距离要尽可能短些,以便减少车辆内部乘客就坐位置的变化。
而且,结构是通过举例说明的,其中解脱锁定机构状态是利用螺母73的移动实现的。如果升/降驱动装置的螺母固定在旋转底座31的侧面,且驱动马达和螺杆轴安装在移动基底41的侧面,以便驱动马达和螺杆轴朝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就有可能构造这样一种车辆座位,其中导辊69是利用这些移动实现位移的,从而解脱锁定机构状态。
同样,有可能省略掉辅助滑动机构50,以便座椅10仅靠升/降滑动机构43就能朝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而且,上述例子中的第二滑动机构具有使座椅10垂直移动的功能。然而,第二滑动机构40能做成只能使座椅10沿车辆的横向方向水平位移,不会使座椅10垂直位移。
而且,本发明的解脱旋转锁定机构能用于没有配备第一滑动机构20的车辆座位,此时,车辆座位仅有使座椅10旋转和使座椅10沿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的功能。
另外,该实施例举例说明第二滑动机构40(升/降滑动机构43),在该机构内,移动基底41以及座椅10通过螺杆轴72和与螺杆轴(一种螺杆轴机构)啮合的螺母73朝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然而,本发明的旋转锁定解脱机构能用于滑动机构,该机构通过齿条一齿轮传动机构、提升杆机构或将电动机用作驱动源的此类其它机构,使座椅10朝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
而且,该实施例中,车辆座位安排在驾驶员座位(车辆的右侧)后面的第二排座位。然而,车辆座位能定位为驾驶员座位和乘客座位。此外,车辆座位能定位为专门供通过车后门上下车的座位。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座位,包括,一个旋转机构,该机构设置在座椅和车辆地板之间,旋转机构安排和构造成使座椅在它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和它面对车门口的位置之间旋转;一个旋转锁定机构,该机构安排和构造成使座椅不可旋转地锁定在座椅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上;和一个滑动机构,该机构安排和构造成使处于面对车门口的情况下的座椅经过车门口朝车辆的外部移动;其中,当滑动机构在座椅面对车辆的前面的情况下稍微动一下后,一个能随即移动的机件移动并且与旋转锁定机构相互作用,由此操控旋转锁定机构,从而能解开座椅的锁定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控制装置,该装置在旋转锁定机构解开座椅的锁定状态前自动和按顺序实现滑动机构的操作,并且在座椅面对车门口并移动至车辆外部预定位置前自动和按顺序实现旋转机构和滑动机构的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滑动机构设置在座椅和转动机构之间,以便于与座椅一起整体旋转,其中当滑动机构在座椅面对车辆的前面的情况下工作时,座椅的移动方向对应于车辆的纵向方向,以及其中当滑动机构在座椅面对车门口的情况下工作时,座椅的移动方向对应于车辆的横向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滑动机构包括一个马达,一根由马达带动旋转的螺杆轴和一个与螺杆轴啮合的螺母,其中当螺杆轴旋转时,螺母相对旋转机构移动,以便使座椅移动,以及其中当滑动机构在座椅面对车辆的前面的情况下稍微动一下后,螺母随即移动并且与旋转锁定机构相互作用,由此操控旋转锁定机构,从而能解开座椅的锁定状态。
全文摘要
在一种能使座椅在它面对车辆的前面的位置和它面对车门的位置之间旋转且能使座椅朝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的车辆座位内,为了使用于旋转锁定座椅的旋转机构解脱,通常采用诸如电动机等驱动机构。这导致成本提高,而且,必须为电缆布线或相似措施提供空间。因此,难以缩小车辆座位的体积。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在不用驱动机构时使旋转锁定机构解脱的机构。在本车辆座位内,螺母(73)在螺杆轴(72)旋转后马上移动,以便座椅朝车辆的横向方向移动。当螺母(73)移动至理想距离时,导辊(69)被往下压,因而操作臂(66)与导辊一起平行移动。因此,锁板(64)朝解开锁定方向旋转,从而使爪(64a)从撞针(61)中脱出来。
文档编号B60N2/04GK1931631SQ200610136208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19日
发明者草薙洋树, 须贺泰男, 岩谷正光 申请人: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