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电控单元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9170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安全气囊电控单元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汽车安全气囊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安全气囊电控单元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安全气囊控制系统检测到冲击力(减速度)超过设定值时,安全气囊电脑立即接通充气元件中的电爆管电路,点燃电爆管内的点火介质,火焰引燃点火药粉和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在0.03秒钟的时间内即将气囊充气,使气囊急剧膨胀,冲破方向盘上装饰盖板鼓向驾驶员和乘员,使驾驶员和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缓冲对驾驶员和乘员的冲击,随后又将气囊中的气体放出。
安全气囊一般由传感器(sensor)、电控单元(ECU)、气体发生器(inflator)、气囊(bag)、续流器(clockspring)等组成,通常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做在一起构成气囊模块(airbag module)。传感器感受汽车碰撞强度,并将感受到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进行处理,当它判断有必要打开气囊时,立即发出点火信号以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接收到点火信号后,迅速点火井产生大量气体给气囊充气。
安全气囊系统的电控单元(ECU),是整个安全气囊系统的核心,是大脑。当发生碰撞事故时,控制器对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如果认为有必要点火就分别打开司机侧气囊和乘客侧气囊,否则就继续分析和判断,传感诊断模块放在仪表板的下面。
电控单元(ECU)在经整车综合实验,包括车身频率震动实验,整车性能实验,实车碰撞实验后经过科学的分析,计算,标定后,以最佳的方式实现其控制整个安全气囊系统执行最佳的保护效果的功能。在整车的实验分析中,发现直接的将控制器固定在车身上,并不能实现其最好的执行效果。因为车身是一个模具压铸车出来的不规则金属壳体。在实验中发现,在装载了各种的整车部件后的车体后,布置空间和效率影响了控制器的运算分析和执行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实现震动过滤,空间布置支持,提高控制器执行判断效果的汽车安全气囊电控单元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依如下方式实现汽车安全气囊电控单元支撑装置,它包括支撑腔体、连接机构、电控单元固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与支撑腔体固定配接。
为强化固定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腔体可采用锥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机构可为上部设有通孔的连接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控单元固接机构为含有固接孔的螺栓连接机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实现震动过滤,空间布置支持,提高了控制器的执行判断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汽车安全气囊电控单元支撑装置,它包括支撑腔体3、连接机构1、2、电控单元固接机构6;所述连接机构1、2与支撑腔体3固定配接。所述支撑腔体3采用锥形结构。所述连接机构1、2为上部设有通孔4、5的连接体。所述电控单元固接机构6为含有固接孔的螺栓连接机构。在具体安装时,可将电控单元(ECU)通过电控单元固接机构6的固接孔配接到支撑腔体3内。电控单元(ECU)固定在仪表板下方,通过本实用新型与车身的中央通道连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由4个螺栓通过连接机构1、2与车体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大大地增加了电控单元(ECU)的执行判断效果。如图2所示,7为电控单元(ECU),8为乘客侧气囊(passergerside),9为司机(driverside)侧气囊,10为指示灯。
权利要求1.汽车安全气囊电控单元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腔体(3)、连接机构(1、2)、电控单元固接机构(6);所述连接机构(1、2)与支撑腔体(3)固定配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电控单元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腔体(3)采用锥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电控单元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1、2)为上部设有通孔(4、5)的连接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电控单元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单元固接机构(6)为含有固接孔的螺栓连接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电控单元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单元固接机构(6)为含有固接孔的螺栓连接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汽车安全气囊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安全气囊电控单元支撑装置,其特点是,包括支撑腔体(3)、连接机构(1、2)、电控单元固接机构(6);所述连接机构(1、2)与支撑腔体(3)固定配接。所述支撑腔体(3)采用锥形结构。所述连接机构(1、2)为上部设有通孔(4、5)的连接体。所述电控单元固接机构(6)为含有固接孔的螺栓连接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实现震动过滤,空间布置支持,提高了控制器的执行判断效果。
文档编号B60R21/01GK2892578SQ20062009043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7日
发明者高楠, 秦树江, 王建华, 邱少波 申请人:辽宁和昌华宝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