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二级减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355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二级减振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有效衰减摩托车在骑乘时的振动,提高骑乘舒适性的摩托 车二级减振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车架和发动机连接构成了摩托车主体,摩托车的动力是由发动机传递的, 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直接影响到骑乘摩托车时的舒适性。
目前,摩托车的车架和发动机之间主要采用以下两种连接方式
一、 用螺栓直接连接发动机和车架,车架和发动机之间无任何减振结构。当摩托车 运行时,由于没有任何减振结构,发动机输出动力时极易和车架产生共振,引起摩托车 产生强烈振动,严重影响驾驶员的乘座舒适性和身心健康。
二、 发动机和车架之间有减振套。但这种减振套一般是用两个金属管与橡胶通过硫 化而成,并通过过盈配合镶嵌在车架支撑上,与发动机连接后通过减振套中橡胶压縮起 到减振作用。其主要缺陷是减振套在车架上是固定的,橡胶压縮行程较小,减振作用并 没有完全发挥,减振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减振套减振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的缺陷,而提供 一种能够有效衰减摩托车在骑乘时的振动,提高骑乘舒适性的二级减振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即这种摩托车二级减振机构, 包括减振套,其关键在于将减振套内的缓冲橡胶周面加工为齿形,由内管、缓冲橡胶 通过硫化分别形成上减振套和下减振套;首先将两只上减振套以间隙配合的方式装入车 架上的前车架支撑,并与发动机前支撑、发动机挂架前部同时连接;再将两只上减振套 以间隙配合的方式装入减振支架上部,并与车架上的后车架支撑连接;最后将两只下减振 套以间隙配合的方式装入减振支架下部,并与发动机挂架后部同时连接,形成二级减振 机构,使摩托车运行时,由于有二级减振作用的影响,橡胶压縮行程较大,更由于减振 套与车架属于间隙配合,减振套可以在任意方向被压縮而起到减振作用,从而有效衰减 发动机带来的振动,更多的增加骑乘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减振套的减振作用,且制造简单、成
本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减振套的结构图2为是
图1的右视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二级减振机构侧面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二级减振机构俯视剖面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安装减振套后的剖面图。
图中l.内管,2.缓冲橡胶,3.垫圈,4.发动机,5.前支架支撑,6.发动机挂架,7. 减震支架,8.螺母,9.螺栓,IO.下减震套,ll.支架,12.加强板,13.支架,14.上减震套。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l、图2、图3、图4、图5、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二级减振机构, 包括减振套,其关键在于将减振套内的缓冲橡胶2周面加工为齿形,由内管l、缓冲橡 胶2通过硫化分别形成上减振套14和下减振套10;首先将两只上减振套14以间隙配合 的方式装入车架上的前车架支撑5,并与发动机4前支撑、发动机挂架6前部同时连接; 再将两只上减振套14以间隙配合的方式装入减振支架7上部,并与车架上的后车架支撑 5连接;最后将两只下减振套10以间隙配合的方式装入减振支架7下部,并与发动机挂 架后部同时连接。
所述的缓冲橡胶2与垫圈3为间隙配合。
所述的缓冲橡胶2周面齿形的齿高为缓冲橡胶单边厚度的1/5,而且一边呈翻边状态。
所述的二级减振机构主要由车架支撑5、发动机4、发动机挂架6、上减振套14、 下减振套IO、减振支架7、螺母8、螺栓9组成,其中发动机4与发动机挂架6是预 先用螺栓9、螺母8通过发动机4与发动机挂架6的中部通孔连接在一起的;结构前部 由车架支撑5、发动机4、发动机挂架6、上减振套14用螺栓9、螺母8连接在一起; 结构后部上方用螺栓9、螺母8连接车架支撑5、上减振套14、减振支架7上部;结构 后部下方用螺栓9、螺母8连接下减振套10、减振支架7下部、发动机挂架6。
在一个平面的方向内,如图2所示,当摩托车运行时,发动机4动力通过发动机挂 架6传输给下减振套10,下减振套10由于发动机4动力产生的振动受到压縮,起到了
缓冲作用,衰减了一部分的振动,当未被衰减的振动通过减振支架7、上减振套14传输 到车架支撑5时,上减振套14这时同样起到缓冲作用,更大程度衰减剩余振动,二级 减振机构发挥作用。
在另一个平面的方向内,下减振套10的翻边状态同样起到缓冲、减振作用。为了 防止缓冲橡胶2被车架支撑5端面在压縮时磨损,特增加垫圈3防止过度磨损。 本结构在任何方向都起到减振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二级减振机构,包括减振套,其特征在于将减振套内的缓冲橡胶(2)周面加工为齿形,由内管(1)、缓冲橡胶(2)通过硫化分别形成上减振套(14)和下减振套(10);将两只上减振套(14)以间隙配合的方式装入车架上的前车架支撑(5),并与发动机(4)前支撑、发动机挂架(6)前部同时连接;再将两只上减振套(14)以间隙配合的方式装入减振支架(7)上部,并与车架上的后车架支撑(5)连接;最后将两只下减振套(10)以间隙配合的方式装入减振支架(7)下部,并与发动机挂架(6)后部同时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二级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橡胶(2) 与垫圈(3)为间隙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书1或2所述的摩托车二级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橡胶(2)周面齿形的齿高为缓冲橡胶单边厚度的1/5,而且一边呈翻边状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二级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减振机构主 要由车架支撑(5)、发动机(4)、发动机挂架(6)、上减振套(14)、下减振套(10)、减 振支架(7)、螺母(8)、螺栓(9)组成,其中发动机(4)与发动机挂架(6)是预先用 螺栓(9)、螺母(8)通过发动机(4)与发动机挂架(6)的中部通孔连接在一起的;结构 前部由车架支撑(5)、发动机(4)、发动机挂架(6)、上减振套(14)用螺栓(9)、螺母(8)连接在一起;结构后部上方用螺栓(9)、螺母(8)连接车架支撑(5)、上减振套(14)、 减振支架(7)上部;结构后部下方用螺栓(9)、螺母(8)连接下减振套(10)、减振支架 (7)下部、发动机挂架(6)。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二级减振机构,包括减振套,其关键在于将减振套内的缓冲橡胶周面加工为齿形,由内管、缓冲橡胶通过硫化分别形成上减振套和下减振套;首先将两只上减振套以间隙配合的方式装入车架上的前车架支撑,并与发动机前支撑、发动机挂架前部同时连接;再将两只上减振套以间隙配合的方式装入减振支架上部,并与车架上的后车架支撑连接;最后将两只下减振套以间隙配合的方式装入减振支架下部,并与发动机挂架后部同时连接,形成二级减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减振套在车架上是固定的,橡胶压缩行程较小,减振效果不明显的不足,且制造简单、成本低。
文档编号B60K5/12GK201002504SQ200620111438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8日
发明者向召龙, 左辉荣, 伟 聂 申请人: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