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至少两个盖部件的车辆顶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016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至少两个盖部件的车辆顶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8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至少两个盖部件的车辆顶篷,这些盖部件可选择地关闭或至少 部分地开启一个顶篷开口。
技术背景所述类型的车辆顶篷在EP 0 727 331 Bl中已知。在该车辆顶篷 中,前盖部件用作挡风板而后盖部件用作滑盖。该前盖部件可以用 其后缘开启到一个固定的车辆顶篷区域的上方。该后盖部件可以下 降到所述固定的车辆顶篷区域的下方并且可以沿着设置在顶篷开口 的两侧并且固定在顶篷上的导轨移动。为了实现这两个盖部件的不 同工作位置,设置了一个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共同地驱动这两个 盖部件。此外,由DE 35 22 781 Al公开了一种导言中所述类型的、具有 前盖部件和后盖部件的车辆顶篷,其中前盖部件借助于一个设置在 枢转轴线的区域中的弹簧向着开启方向预加载,并且该前盖部件可 以通过一个用于后盖部件的滑动部件施加的压力下降。在这种设计 中,该弹簧必须被强力地构成以便能足以对抗强劲的风力。然而, 在关闭该前盖部件时这一点就有不利的影响,因为需要高驱动力来 对抗该弹簧力。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言中提及类型的车辆顶篷,它设有 一个用于这两个盖部件的、稳固并且紧凑的驱动机构。根据本发明,这一目的是通过具有权利要求l特征的车辆顶篷以 及通过具有权利要求8特征的车辆顶篷来实现的。因此,本发明的主题是具有至少两个盖部件的车辆顶篷,这些 盖部件可选择地关闭或者至少部分地开启一个顶篷开口,其中的一 个前盖部件用其后缘开启到一个固定的车辆顶篷区域的上方,并且 其中一个后盖部件用作滑盖并且可以下降到该固定的车辆顶篷区域 的下方并且可以沿着设置在该顶篷开口的两侧并固定在顶篷上的导 轨移动。用于这两个盖部件的操作机构被这样构成,使得对于每个 导轨都包括一个驱动滑件,其设有一个控制轨道,该控制轨道与一 个用于该前盖部件的开启杠杆相互作用,该开启杠杆被铰接到该前 盖部件的一个可枢转的承载件上。该开启杠杆的开启运动受到一个 弹簧的辅助。通过借助于驱动滑件来控制开启运动以及由弹簧来辅 助开启运动,使得该前盖部件的稳固的支承成为可能。另外,该弹 簧将该前盖部件固定在开启的位置上。由该开启杠杆形成的机械支 撑也能经受住高风力。在一个特殊实施方案中,该开启杠杆将其一端铰接到前盖部件 的承载件上,而将其另一端可移动并且可转动地支承在该导轨的区 域中。从开启杠杆的一个基本上水平的布置开始(其中该前盖部件 处于关闭的位置中),所述支承在该导轨区域中的一端的移动致使 该开启杠杆被竖起,并且因此致使该前盖部件被开启。该弹簧优选以如下方式作用使得该开启杠杆的开启运动得到 辅助(即该开启杠杆的一端在导轨中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 该弹簧的一个腿优选作用在盖部件的承载件上而该弹簧的另一个腿 优选作用在开启杠杆上。因此,该弹簧辅助所述开启杠杆和前盖部件的可枢转承载件的张开(Aufspreizen)。该弹簧可以构造为螺旋弹簧,其特别是支承在一个在承载件和 开启杠杆之间形成一个铰链的销上。为了在开启杠杆的开启运动过程中使其倾斜风险最小化,该开 启杠杆优选通过至少一个导向销钉或导向销在固定于导轨上的一个 导向轨道中被导向。如果该开启杠杆设有一个固定销,则能够以有利的方式避免该 前盖部件的无意开启,在前盖部件的关闭位置中,该固定销这样配 合到驱动滑件的一个凹陷中,使得该固定销靠触在驱动滑件的上壁 上。为了能使该前盖部件以尽可能无阻力的方式向上枢转而不会与 该顶篷开口的前边沿发生碰撞,合乎目的的是,该前盖部件在其向 外枢转运动的过程中向着车尾方向稍稍移动。为了实现这一点,该 前盖部件的承载件在其前端区域中有利地构造有一个旋转支承舌。 该旋转支承舌可以设置一个塑料注塑包封部分,在该前盖部件的移 动过程中,通过该塑料注塑包封部分使摩擦力最小化。该前盖部件 的偏移可通过拉动该开启杠杆的固定销上的驱动滑件来实现。如果用于前盖部件的开启杠杆基本上"u"形构成并且该驱动滑件可以在开启杠杆的两臂之间移动,即可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顶 篷的一个特别稳定的实施方案。此外,本发明主题还涉及一种导言中提及类型的车辆顶篷,其 中用于每个导轨的操作机构分别包括一个滑件单元,该滑件单元对 于该前盖部件和该后盖部件分别包括一个控制轨道,其中,这些控 制轨道这样构成,使得从这两个盖部件的一个关闭位置开始,这些 滑件单元向着车尾方向的移动首先致使这两个盖部件向外枢转到一 个通风位置中,这些滑件单元向着车尾方向的进一步移动致使该后盖部件往回枢转和下降,并且然后致使该后盖部件被拉回到一个后 顶篷表层之下。因此,提供了一种具有两个盖部件的顶篷系统,这两个盖部件 可被共同地置于通风位置,这有利地影响空气到车辆内部的供给。 这两个盖部件借助于相同的滑件单元来操作。优选该后盖部件的运动被这样控制,使得配置给所述盖部件的 控制轨道为了进行该后盖部件的枢转而与一个作用在后盖部件上的 升降杠杆相互作用。该升降杠杆可以被这样构成,使得其用一端可枢转地在相关导 轨的导向轨道中被导向,而以其另一端作用在后盖部件上。所述滑 件单元的控制轨道作用在这两端之间。为了加强用于后盖部件的升降杠杆的枢转运动并从而增大后盖 部件的调节量,可以设置一个加强杠杆,该升降杠杆作用在其上, 并且该加强杠杆以一端在导轨的一个导向轨道中被导向,而以其另 一端作用在后盖部件上。它尤其是可以作用在该后盖部件的一个可 枢转的承载件上。为限制和确定后盖部件的最大开启程度,可以在升降杠杆上构 造一个用于加强杠杆的止挡。作为一种替代方案,也可以按类似方 式在该加强杠杆上设置一个用于该升降杠杆的止挡。为了按照构件分离用于前盖部件和用于后盖部件的操作机构, 这些关闭单元可以分别包括一个与前盖部件相互作用的前驱动滑件 和一个与该后盖部件的升降杠杆相互作用的后驱动滑件。为了在滑件单元的这两个驱动滑件之间实现一种尽可能刚性的 连接,这两个驱动滑件可以通过一个驱动缆盘彼此连接,在该驱动 缆盘上固定有一个耐压的驱动缆。该驱动缆又与一个传统的、例如设置在该顶篷开口后部的驱动电机相连接。该驱动缆盘可以设有一 个导向区段,该导向区段在相关导轨的一个导向轨道中被引导。为了进行枢转,该后部承载件可以在其前端处通过一个枢转销 支承在一个确定了一枢转轴线的导轨插件中,该后承载件可以由一 个塑料注射成型件构成并且与此同时可以具有一个用于上面所述前 开启杠杆的稳定销的滑槽轨道。该前驱动滑件尤其是可以这样构成,使得它具有一个滑槽轨 道,该滑槽轨道用于使后盖部件承载件的前端下降。该盖部件前边 沿需要下降的原因是,能释放后盖部件的承载件的枢转销并且能使 该后盖部件移动到一个后顶篷表层之下。因此在该枢转位置中,该 承载件合乎目的地以可旋转的方式在其前端上被固定。为了后盖部 件的移动,该承载件通过其前端的下降而被释放。用于前盖部件的开启机构或者用于前盖部件的驱动滑件在其他 情况下可以按上述方式进行设计。


本发明主题的其他优点以及有利的构型可以从说明书、附图和 权利要求中得出。在附图中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的本发明主题的两个实施例并且 以下说明中详细地说明这些实施例。在附图中图l示出具有两个盖部件的车辆顶篷在关闭位置中的透视俯视图;图2示出在通风位置中的两个盖件;图3示出在通风位置中的一个盖部件和在关闭位置中的另一盖 部件;图4示出在开启位置的一个盖部件和在移回状态中的另一个盖 部件;图5示出一个包括这两个盖部件和一个驱动器的内装式盒;图6以透视图示出一个用于这两个盖部件的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被配置给一个在行进方向上位于左侧的导轨; 图7示出图6所示操作机构的另一透视图;图8示出在图l所示盖部件位置中该操作机构前区段的侧视图; 图9示出在图2所示盖部件位置中该操作机构前区段的侧视图; 图10示出在图3所示盖部件位置中该操作机构前区段的侧视图; 图ll示出在图l所示盖部件位置中该操作机构后区段的侧视图; 图12示出在图2所示盖部件位置中该操作机构后区段的侧视图; 图13示出在图4所示盖部件位置中该操作机构后区段的侧视图; 图14示出用于这两个盖部件的操作机构的一个替代实施形式的 透视图;图15示出图14所示操作机构的另一个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了设有一个顶篷开口12的车辆顶篷10,该顶篷开口可 选择地通过一个在行进方向上位于前面的盖部件14和一个在行进方 向上位于后面的盖部件16关闭或者至少部分地开启。在此,这两个 盖部件14和16可以占据不同的位置。从图1所示的这两个盖部件14和 16的关闭位置开始,可以实现这两个盖部件14, 16的这样一种布 置,其中这两个盖部件14、 16被开启并因此占据一个"通风位置"。在 图2中示出了这个通风位置,它也叫作双通风口位置。此外,可以实 现一种布置,其中只使该前盖部件14开启并从而处于通风位置,而 后盖部件16被关闭。在图3中可见到这些盖部件14、 16的这一布置。如特别是在图4中可见,该后盖部件16还构成一个滑盖,该滑盖 可移动到设置在该顶篷开口12的后部的一个顶篷表层区域18的下方。在后盖部件16的这个位置上,前盖部件14被开启,使得它形成 挡风部件或挡风板片。为了安装这两个盖部件14和16并且为了在该后盖部件16沿车辆 纵向方向运动时对该后盖部件进行导向,该车辆顶篷具有两个设置 在顶篷开口 12两侧的导轨20A、 20B,这些导轨是一个顶篷盒 (Dachkassette) 22的组成部分,该顶篷盒可以作为一个结构单元事 后插入一个车辆顶篷中。为了操作这些盖部件14, 16,对每个导轨20A和20B分别配置一 个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可以借助于一个设置在该顶篷盒22的后 边沿上的电动机24来驱动,该电动机作用在两个耐压的驱动缆26A、 26B上。驱动缆26A作用于在导轨20A中被导向的操作机构上,而驱 动缆26B作用于在导轨20B中被导向的操作机构上。这些在这两个导轨20A和20B中被导向的操作机构相对于车辆纵 向中央平面镜像对称地构成,因此以下仅提及在设置于行进方向左 边的导轨20B中被导向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在图6至13中详细 示出并设有参考标号28。该操作-或驱动机构28包括一个特别是在图8至10中示出的前驱动 滑件30和一个特别是在图11至13中示出的后驱动滑件32,这些驱动 滑件形成一个滑件单元并且为此通过一个驱动缆盘34彼此连接,该 驱动缆盘又与所述驱动缆26B连接。该驱动缆盘34具有一个基本上圆柱形的导向区段36,该导向区 段基本上与驱动缆26B对齐并且在导轨20B的一个此处未详细示出的 导向通道中被导向,该导向通道也用来引导驱动缆26B。所述通过滑动部件在导轨20A中被导向的前驱动滑件30被配置给 前盖部件14并且基本上用于开启前盖部件并再将其带回到关闭位 置。为此,该前驱动滑件30作用于一个基本上倒"U"形构成的开启杠杆38上,该开启杠杆通过一个铰接轴40连接到一个用于该前盖部件 14的承载件42上,该承载件可枢转地支承在该开启杠杆的前端部 上。为了固定该前盖部件14,该承载件42具有两个沿车辆横向定向 的孔44。为了可枢转地进行安装,承载件42在它的前端设有一个所谓的 旋转支承舌46,该旋转支承舌通过塑料注塑包封而成并且在固定于 导轨上的导向装置48中被导向。特别是由图8至10可见,该前驱动滑件30具有一个滑槽轨道或控 制轨道50,该轨道与开启杠杆38的一个销52相互作用。该控制轨道 50具有向着车尾方向上升的轮廓。在图6至8中示出的操作机构28的布置中,前盖部件14是关闭 的,即前盖部件14的承载件42处于一个下降的位置。在承载件42的 这一位置上,开启杠杆38也处于一个基本上水平的布置中。如果现 在所述滑件单元并且从而所述前驱动滑件30向后、即在图8中向右运 动,那么开启杠杆38的销52在控制轨道50中经过一个移动,这将触 发开启杠杆38的开启运动,由此又使该承载件42并且从而使该前盖 部件14开启。在此,如从图9可以得出,承载件42和开启杠杆38发生 一个伸展。该开启运动由一个支承在铰接轴40的区域中的螺旋弹簧54辅 助,该螺旋弹簧围作用所述开启杠杆38的一个确定铰接轴40的支承 销并且具有两个腿,其中一个腿作用在承载件42上而另一个作用在 该开启杠杆38上,其中,这些腿的端部能够分别配合到承载件42和 开启杠杆的凹槽中。该螺旋弹簧54辅助承载件42以及开启杠杆38的 伸展并且固定了前盖部件14的开启布置。此外,该开启杠杆38包括导向销56和57,它们于车辆横向的两 侧上突出、分别在固定于导轨上的导向轨道58和59中被导向并且在 开启杠杆38的枢转运动过程中对抗其倾斜。为了固定盖部件14的关闭位置,在该开启杠杆38上构造了一个 固定销钉60,在图8示出的布置中,该固定销钉配合到前驱动滑件30 上侧的一个凹陷61中并且在此抵靠在前驱动滑件30的上壁上。另 外,为了打开的目的,该前盖部件14可以借助于固定销钉60向着车 尾方向略微偏移,使得在向上枢转的过程中,前盖部件14和顶篷开 口12的前边沿之间不发生碰撞。这一点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即,前驱动滑件28 (当其在导轨20A中往回移动时)拉动固定销钉60 并且从而将一个向着车尾方向定向的力施加到开启杠杆38和承载件 42上。仅在此之后,控制轨道50和销52的相互作用才引起开启杠杆 38的开启。特别是在图11至13中示出的后驱动滑件32通过滑动部件33可沿 车辆的纵向移动地在导轨20B的导向轨道中被导向,其方式对应于所 述前驱动滑件30,并且用于调节该后盖部件16,该后盖部件在两侧 上固定在一个沿车辆纵向延伸的承载件62上,该承载件为此设有两 个固定孔64。该承载件62在其前端具有一个枢转销66,该枢转销形成承载件 62的枢转轴。在图ll中示出的布置中,该枢转销66支承在一个塑料 制的导轨插件68中的升起的位置中,其方式为该承载件62沿导轨20B的纵向移动被阻断。为使承载件62的前端下降,在该前驱动滑件30上设置一个控制 轨道63, 一个沿车辆横向突出并且设置在该承载件62的背离所述枢 转销66的一侧的销65配合在该控制轨道中。在图13所示的承载件62 的降下的状态中,该销66可以在导轨20B的一个导向轨道中移动。在导轨插件68中(该导轨插件用于支承所述承载件62的销66) 也构造有用于前开启杠杆38的稳定销56的导轨58。此外,该后驱动滑件32具有一个控制轨道70, 一个用于后承载 件62的所谓升降杠杆74的栓72在该控制轨道中被导向,并且该控制 轨道包括 一个后部的第一段A、 一个高于第一段A的第二段B、 一 个与该第一段A齐平的第三段C以及一个前部的低于这些段A、 B和C 的第四段。这些段A到D的布置涉及车辆的传统定向。该升降杠杆74具有基本上倒"U"形的横截面。该后驱动滑件32可 沿车辆的纵向在升降杠杆74的两腿之间移动。该升降杠杆74在其前 端可转动地在两侧上支承在滑动部件76上,该滑动部件可移动地在 该导轨20B的导向轨道中被导向。该升降杠杆74在其背离滑动部件76 的一端通过一个栓78铰接在一个所谓加强杠杆80的中央区域中,该 加强杠杆用其后端可转动的支承在一个滑动部件82上,该滑动部件 在导轨20B的导向轨道中被导向。该加强杠杆80在其背离滑动部件82 的一端通过一个栓84铰接到后盖部件16的承载件62上。该加强杠杆 80引起升降杠杆74的运动(该运动由于驱动滑件32的影响而发 生)被以加强的方式传送到该承载件62上并且从而传送到后盖部件 16上。为限制承载件62的开启运动,在该升降杠杆74上构造了一个与 加强杠杆80的突起88相互作用的止挡86。 操作机构28以下述方式工作。从图l所示出的布置开始(在该布置中所述两个盖部件14和16是 关闭的),由驱动滑件30和32并且经由驱动缆盘34形成的滑件单元 在导轨20B中向着车尾方向移动。在此,如上所述,前盖部件14通过 由前驱动滑件30作用在固定销钉60上的力而向着车尾方向首先进行 一个轻微的偏移。通过该滑件单元进一步的移动,该前盖部件14和后盖部件16均被开启。这一点的发生是通过连接到前承载件42上的开启杠杆38由 于该控制轨道50的作用而进行一个开启运动,并且用于该后承载件 62的升降杠杆74的销72被带入控制轨道70的上升段B中,以致升降杠 杆74并因此(通过加强杠杆80)后承载件62向外枢转。在此,该后 承载件62的枢转轴线由其前端上的枢转销66形成。该滑件单元进一步的移动致使该后盖部件16向回枢转进入关闭 位置。然后该销72处于控制轨道70的段C中。驱动滑件30和32的进一 步移动引起 一方面由于前滑件30中的配置给后承载件62的滑槽轨 道63,后承载件62的前端下降,并且由于后驱动滑件32的控制轨道 70的作用,引起该升降杠杆74并且从而(通过该加强杠杆80)引起 后承载件62下降。于是该升降杠杆74的销72处于该控制轨道70的段D 中。该承载件62的下降方式是该后盖部件被设置在后部顶篷表层 区域18的下方并且可以在后者之下移动。后盖部件16的移动是由滑 件单元33的进一步移动所引起的,然后该滑件单元作用在升降杠杆 74上,并且承载件62和包括滑件单元、升降杠杆74、加强杠杆80、 承载件62以及相关的后盖部件16的整体在后顶篷表层区域18之下移 动。图14和15示出了一个操作机构28的替代实施方案,该操作机构 能够以结合图6至13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方式被使用来驱动这两个盖部 件14和16。根据这个第一实施方案,在图14和15中示出的操作机构 28包括一个滑件单元,该滑件单元包括一个前驱动滑件30以及一个 后驱动滑件32,并且该滑件单元设有一个驱动缆盘34,后者上固定 有驱动缆(此处没有明确示出)。作用于前盖部件14上的前驱动滑件30同样用于开启该前盖部件 并使其再回到关闭位置。根据该第一实施方案,该前驱动滑件30作用在一个开启杠杆38上,该开启杠杆通过一个铰接轴40与一个用于前盖部件14的承载件42连接,该承载件在其前端上可枢转地被支 承。该盖部件14在该承载件42上的固定是通过两个孔44来进行的。 该承载件42在其前端同样地设有一个旋转支承舌46。该开启杠杆38和前盖部件14的开启以结合第一实施方案所描述 的方式进行并通过相应的机构迸行的,其中,开启运动同样通过一 个螺旋弹簧54辅助,该螺旋弹簧支承在铰接轴40的区域中并具有两 个腿,其中一个腿作用在承载件42上而另一个腿作用在开启杠杆38 上。因此,该螺旋弹簧54辅助承载件42和开启杠杆38的伸展并且保 证了该前盖部件14的开启布置。通过滑动部件33在相应导轨的导向轨道中沿车辆纵向可移动地 被导向的后驱动滑件32用于调节后盖部件16,该后盖部件在两侧固 定在一个沿车辆纵向延伸的承载件62上,该承载件为此设有两个固 定孔64。承载件62在其前端上的支承对应于第一实施方案的承载件62的支承。相比之下,本实施方案不同于第一实施方案之处在于在该驱 动滑件32上构造有一个控制轨道70,该控制轨道在该驱动滑件32的 一个"T"形部分的上侧以加宽的导向带的形式构成,在所述导向带 上,升降杠杆74通过一个构造为该升降杠杆74的斜边的导向爪90来 导向,该导向爪从下面作用在该引导带上。因此,该控制轨道70被 构造后驱动滑件32的上侧上,而不是像第一实施方案中的槽或凹陷 的形式那样。该升降杠杆74是在其下后端处通过滑动部件76在相关导轨的一 个导向轨道中被导向并且在其背离滑动部件82的端部上通过一个栓 84可旋转地支承在承载件62上。因此,该升降杠杆74直接作用在承载件62上。该实施方案的突出之处在于高刚性,并且为后盖部件16提供了一种特别稳定的支承。与根据图6至13中的实施方案不同,放弃了构造一个加强杠杆。后盖部件16的运动顺序(该运动顺序通过基本上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控制轨道延伸的控制轨道70预给出)同样是如下方式从一个关闭位置开始,该滑件单元向车尾方向移动首先致使该后盖部件16向外枢转,该滑件单元在相同方向上的进一步移动致使后盖部件 16向回枢转和下降,然后使后盖部件16被拉回到一个后顶篷表层区 段之下,其中,在该后盖部件16打开的情况下,前盖部件14始终保 持在一个枢转出的位置中。参考标号表10车辆顶篷12顶篷开口14前盖部件16后盖部件18顶篷表层区域20A,20B导轨22顶篷盒24电动机26A, 26B驱动缆28操作机构30前驱动滑件31滑动部件32后驱动滑件33滑动部件34驱动缆盘36导向区段
38开启杠杆
40铰接轴
42承载件
44孔
46旋转支承舌
48导向装置
50控制轨道
52销
54螺旋弹簧
56导向销
57导向销
58导向轨道
59导向轨道
60固定销钉
61凹陷
62承载件
63滑槽轨道
64固定孔
65销
66枢转销
68导轨插件
70控制轨道
72栓
74升降杠杆
76滑动部件80 加强杠杆
82 滑动部件
84 栓
86 止挡
88 突起
90 导向爪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顶篷,具有至少两个盖部件(14,16)并且具有一个用于这两个盖部件(14,16)的操作机构,这些盖部件可选择地关闭或者至少部分地开启一个顶篷开口(12),其中的一个前盖部件可以用其后缘开启到一个固定的车辆顶篷区域之上,并且其中的一个后盖部件用作滑盖、可以下降到该固定的车辆顶篷区域的下方并且可以沿着设置在该顶篷开口(12)的两侧并且固定在该顶篷上的导轨(20A,20B)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每个导轨(20A,20B)的操作机构包括一驱动滑件(30,32),该驱动滑件设有一控制轨道(50),该控制轨道为了使该前盖部件(14)枢转而与一个用于该前盖部件(14)的开启杠杆(38)相互作用,该开启杠杆铰接在该前盖部件(14)的一个可枢转的承载件(42)上;该开启杠杆(38)的开启运动通过一个弹簧(40)来辅助。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弹簧(40)以 一个腿作用在该承载件(42)上并且以另一个腿作用在该开启杠杆(38)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弹簧(40)是螺旋弹簧。
4. 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开启杠 杆(38)在其开启运动过程中通过至少一个导向销(56, 57)在一 个固定于导轨上的导向轨道(58,59)中被导向。
5. 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开启杠 杆(38)具有一个固定销(60),该固定销为了固定该前盖部件(14)的关闭位置而配合在驱动滑件(30)的一个凹陷(61)中并 且靠触在该驱动滑件(30)的一个上壁上。
6. 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承载件 (42)设有一个旋转支承舌(46),该旋转支承舌优选设有一个塑料注塑包封部分。
7. 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开启杠 杆(38)基本上倒"U"形地构成并且该驱动滑件(30)可以在该开 启杠杆(38)的两个臂之间移动。
8. —种车辆顶篷,具有至少两个盖部件(14, 16)并且具有一 个用于这两个盖部件(14, 16)的操作机构,这些盖部件可选择地 关闭或者至少部分地开启一个顶篷开口 (12),其中的一个前盖部 件可以用其后缘开启到一个固定的车辆顶篷区域之上,并且其中的 一个后盖部件用作滑盖、可以下降到该固定的车辆顶篷区域的下方 并且可以沿着设置在该顶篷开口 (12)的两侧并且固定在该顶篷上 的导轨(20A, 20B)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每个导轨(20A, 20B)的操作机构包括一个滑件单元,该滑件单元对于前盖 部件(14)和后盖部件(16)分别包括一个控制轨道(50, 70), 其中,这些控制轨道(50, 70)被这样构成,使得从这两个盖部件(14, 16)的一个关闭位置开始,这些滑件单元向着车尾方向的移 动首先致使这两个盖部件(14, 16)向外枢转到一个通风位置中, 这些滑件单元向着相同方向的进一步移动致使该后盖部件(16)向 回枢转和下降,并且然后致使该后盖部件(16)被拉回到一个后顶 篷表层区段(18)之下。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为了使该后盖部 件(16)枢转,所述用于该后盖部件(16)的控制轨道(70)与一 个作用在该后盖部件(16)上的升降杠杆(74)相互作用。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该后盖部件(16)的升降杠杆(74)以一端可枢转地在相关导轨(20A, 20B)的导向轨道中被导向。
11.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杠杆 (74)作用在一个加强杠杆(80)上,该加强杠杆以一端可枢转地在相关导轨(20A, 20B)的导向轨道中被导向并且以其另一端作用 在该后盖部件(16)上。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在该升降杠杆 (74)上构造有一个用于该加强杠杆(80)的止挡(86),并且该止挡(86)限制了该后盖部件(16)的开启运动。
13. 如权利要求8至12之一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滑件 单元包括一个与前盖部件(14)相互作用的前驱动滑件(30)和一 个与后盖部件(16)相互作用的后驱动滑件(32)。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这两个驱动滑 件(30, 32)通过一个驱动缆盘(34)彼此连接,在该驱动缆盘上 固定有一个耐压的驱动缆(26A, 26B)并且该驱动缆盘优选设有一 个导向区段(36),该导向区段可移动地支承在所属导轨(20A, 20B)的导向轨道中。
15.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前驱动 滑件(30)具有一个用于使该后盖部件(16)的承载件(62)的前 端下降的滑槽轨道(63)。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为了进行枢 转,所述用于该后盖部件(16)的承载件(62)在其前端处通过一 个枢转销(66)支承在一个确定了枢转轴线的导轨插件(68)中。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顶篷,其特征在于,该导轨插件(68)具有一个用于该前盖部件(14)的开启杠杆(38)的导向销 (57)的导向轨道(59)。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两个盖部件(14,16)的车辆顶篷,其中一个前盖部件可以开启,而一个后盖部件可用作滑盖、可下降并且可移动到该固定的车辆顶篷之下。根据本发明的观点,一个操作机构包括一个驱动滑件,该驱动滑件为了使该前盖部件(14)枢转而与一个开启杠杆相互作用,所述杠杆被铰链到该前盖部件(14)的一个承载件上。借助于一个弹簧辅助该开启杠杆的开启运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一个操作机构包括一个滑件单元,该滑件单元对于该前盖部件(14)和该后盖部件(16)分别包括一个控制轨道。这些控制轨道这样构成,使得从这两个盖部件(14,16)的关闭位置开始,该滑件单元向着车尾方向的移动首先引起这两个盖部件(14,16)的向外枢转,该滑件单元向着相同方向的继续移动引起该后盖部件(16)的向回枢转和下降,并且然后引起该后盖部件(16)的拉回。
文档编号B60J7/053GK101258043SQ200680032928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9日
发明者C·德容 申请人: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