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133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车辆的排气管的 保护盖结构,例如机车、沙滩车等。
背景技术
在目前法规的严格要求下,在一般车辆(例如机车)的排气管上皆会组设有保护 盖,使得人体可藉由保护盖的隔绝而不会直接碰触到排气管,故排气管于车辆运作 时所产生的高温,可因保护盖的隔绝而不会发生烫伤人体的情形,故可藉以保护人 体安全。
请参阅图l所示习知机车的立体图,在图1中显示有一机车9,且于此机车9上组 设有一排气管91。
请同时参阅图l、图2所示习知机车的排气管的侧视图、及图3是所示图2的A-A 断面的剖视图,如图式所示,排气管91包括一侧保护盖92、及一尾端保护盖93,其 中,侧保护盖92组设于排气管91的侧面911上,尾端保护盖93组设于排气管91的尾端 912上,故人体可藉由侧保护盖92与尾端保护盖93的隔绝作用,而不会直接碰触到排 气管91而烫伤。
传统上,侧保护盖92藉由四个支撑元件94而组设于排气管91的侧面911上,每一 支撑元件94包括一支撑枘41、及一套筒942,其中套筒942焊接于侧保护盖92上,支 撑杆941的一端焊接于排气管91上、另一端对应插入套筒942内。
上述套筒942内并环设有一橡胶套圈943,其具有较差的导热性特性,且为了隔 绝排气管91的高温,套筒942焊接于侧保护盖92上、与支撑杆941焊接于排气管91上 时,会分别先焊接WU形片95,藉以减少接触面积,亦即可减少热传导量。
再者,当侧保护盖92藉由四个支撑元件94而组设于排气管91的侧面911上时,为 使每一支撑杆941不会掉落,每一支撑元件94并会分别包括多个(C型)扣环96,其扣 合于每一支撑杆941上并邻接于套筒942,故侧保护盖92即可藉由扣环96的挡止作用 而不会由排气管91上脱落。
然而,上述侧保护盖92必须藉由四个支撑元件94而组设于排气管91的侧面911 上,且每一支撑元件94皆分别必须使用支撑彬41、套筒942、 U形片95、扣环96等元 件,故会造成零件数增加,相对使得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再者,当侧保护盖92组设于排气管91的侧面911上时,必须使每一套筒942分别 对准支撑ff941之后才可插入定位、并因此组设侧保护盖92,但由于每一支撑元件94 介于侧保护盖92与排气管91之间,在空间狭小、及目视不便的问题影响下,也会造 成组装困难的问题。
甚者,侧保护盖92在长久使用之后,也有可旨隨成扣环96、橡胶套圈943等元件 老化而失去其效用,由于侧保护盖92藉由套筒942与支撑杆941的互相插入而组设于 排气舒1的侧面911上,故侧保护盖92在长久使用之后会容易由排气管91上脱落,使 得耐久性较差。
综合言之,上述传统的侧保护盖92的组装结构设计方式不仅会影响机车9的骑 乘性,也会影响机车9的商品性,并非十分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使组装更为便利,增加 骑乘性与商品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详述的技术特征以为了解决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的傲户盖结构,组设于一排气管上,此排气管包括一侧面、 以及一尾端,其中侧面包括一前部、以及一后部,此后部介于前部与尾端之间。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包括一侧保护盖、 一尾端保护盖、至少 一前支撑件、至少一后支撑件、以及一尾端支撑件。
其中,至少一前支撑件包括一前支撑杆、以及一前套筒,前支撑杆包括一前方 部、以及一后方部,后方部对应插入定位于前套筒内,前支撑杆的前方部与前套筒 分别固设于侧保护盖与排气管的前部二者其中之一。
此外,至少一后支撑件包括一后支撑杆,此后支撑杆包括一前端部,其固设于 侧保护盖,后支撑杆并包括一后端部,其固设于尾端保护盖。
另外,尾端支撑件包括一第一部位、以及一第二部位,第一部位固设于排气管 的尾端,尾端保护盖组设于第二部位上。
由上述结构可知,侧保护盖与尾端f呆护盖藉由至少一后支撑件而彼此连结,故 侧保护盖并不需要组设于排气管的后部,亦即在排气管的后部不需使用额外的组装 元件以组设侧保护盖,因此可以减少零件数以简化结构、并降低成本。
此外,在组装侧保护盖与尾端保护盖至排气管上时,仅需使前支撑杆的后方部 与前套筒彼it浏应插入定位、并使尾端支撑件与尾端保护盖彼此组设即可,故无组 装空间的限制问题,因此可增加组装时的便利性。
再者,侧保护盖与尾端保护盖藉由至少一后支撑《牛而彼此连结于一起,且侧保 护盖与尾端保护盖藉由前支撑杆与前套筒彼lt树应插入定位、及尾端支撑件与尾端 保护盖彼此组设的方式而组设于排气管上,故侧保护盖与尾端保护盖可紧紧组设于 排气管上而不容易由排气管上脱落,如此可增加侧保护盖与尾端保护盖的耐久性。
故综合言之,可增加整体结构(侧保护盖、尾端《娥盖、排气管等)的商品性。又 假若上述排气管为一机车、或一沙滩车的排气管,也可增加此机车、或沙滩车的骑 乘性。
上述侧保护盖可固设有至少一第一U形片,至少一前支撑件的前套筒透过至少一 第一U形片以固设于侧保护盖。当然,反之也可,例如至少一第一U形片也可改固设于排气管的前部上。因此,利用至少一第一u形片的结构设计,可减少热传导的面积,使排气管传递至侧保护盖的热量可相对减少。
同样的,排气管的前部可固设有至少一第二U形片,至少--前支撑杆的前方部透 过至少一第二U形片以固设于排气管的前部。当然,反之也可,例如至少一第二U形片也可改固设于侧保护盖上。故藉由第二u形片的结构设计,也可达成上述减少热传导面积的功效。
此外,上述尾端支撑件的第二部位可固设有至少一螺+干,尾端保护盖可开设有 至少一开孔,其对应穿套于至少一螺杆后藉由至少一螺帽以将尾端保护盖螺锁固定 于尾端支撑件的第二部位上。当然,反之也可,或是可改用其它如扣具、夹具、嵌 合、焊接等各式方式以将尾端保护盖组合固定于尾端支纟掌件的第二部位上,不只限 于上述螺杆、螺帽方式。
另外,上述第一部位可指尾端支撑件的中间部位,第二部位可指尾端支撑件的 环周部位。当然,反之也可,亦即第一部位可指尾端支撑件的环周部位,第二部位 可指尾端支撑件的中间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增加组装时的便利性,减少零件数以简化结构、并降 低成本的同时增加侧保护盖与尾端保护盖的耐久性。总的来说,可增加整体结构的
商品性;又假若上述排气管为一机车、或一沙滩车的排气管,也可增加此^^车、或 沙滩车的骑乘性。


图l是习知机车的立体图2是习知机车的排气管的侧视图3是图2的A-A断面的剖视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排气管的侧视图6是图5的B-B断面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机车l 前部211 尾端22 尾端保护盖4 前支撑杆51 前套筒52 后支撑件6 后端部612 第二部位72 垫片723 侧面911尾端保护盖93套筒942环扣96
排气管2后部212
开孔41
前方部511
橡胶套圈521
后支撑杆61
尾端支撑件7
螺杆721
机车9
尾端912
支撑元件94
橡胶套圈943
侧面21
第二U形片213 第一U形片31 前支撑件5 后方部512 扣环53 前端部611 第一部位71 螺帽722 排气管91 侧保护盖92 支撑杆941 U形片9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显示于一机车 l的一排气管2上组设有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
请同时参阅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排气管的侦舰图、及图6所 示图5的B-B断面的剖视图,在图式中,上述机车1的排气管2包括一侧面21、以及一 尾端22,其中侧面21包括一前部211、以及一后部212,且后部212介于前部211与尾 端22之间。
此外,图式中的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包括一侧保护盖3、 一尾端保护盖4、 二前 支撑件5、 二后支撑件6、以及一尾端支撑件7。
其中,每一前支撑件5分别包括一前支撑杆51、以及一前套筒52,前支撑杆51包 括一前方部511、以及一后方部512,其中后方部512对应插入定位于前套筒52内,前 方部511固设于排气管2的前部211 ,而前述的前套筒52固设于顶褓护盖3。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前支撑件5的前套筒52包括一橡胶套圈521,此橡胶套圈521 容设于前套筒52内,而前支撑杆51的后方部512贝树应插入定位于前套節2的橡胶套 圈521内。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侦褓护盖3焊接固设有二第一U形片31,而每一前支撑件5 的前套筒52分别透过每一第一U形片31以焊接固设于侧保护盖3。同样的,排气管2 的前部211焊接固设有二第二U形片213 ,而每一前支撑杆51的前方部51 l分别透过每 一第二U形片213以焊接固设于排气管2的前部211 。
上述第一U形片31与第二U形片213的焊接固设方式采用相反设计亦可,例如, 每一第一U形片31也可改焊接固设于排气管2的前部211上,又例如每一第二U形片 213也可改焊接固设于侧保护盖3上。
另外,每一后支撑#6分别包括一后支撑杆61,且每一后支撑杆61包括一前端部 611、以及一后端部612,其中前端部611焊接固设于侧保护盖3,后端部612悍接固设 于尾端f呆护盖4。
又,尾端支撑件7包括一第一部位71、以及一第二部位72,其中第一部位71焊接 固设于排气管2的尾端22,尾端保护盖4组设于第二部位72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位71對旨尾端支撑件7的中间部位,第二部位72是指尾端 支撑件7的环周部位。当然,反之也可,例如第一部位71可指尾端支撑件7的环周部 位,第二部位72可指尾端支撑件7的中间部位。
在组装时,侧保护盖3与尾端保护盖4藉由每一后支撑f^6而焊接连结于一起,之 后,将焊接连结于一起的侧保护盖3与尾端保护盖4由一方向组装于排气管2上(如图6 的箭号的方向所示),并使每一前支撑件5的后方部512对应插入定位于前套筒52内, 并再使尾端保护盖4组设于尾端支撑件7的第二部位72上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当焊接连结于一起的侧保护盖3与尾端保护盖4组装于排气管2、 并使每一前支撑件5的后方部512对应插入定位于前套筒52内时,每一前支撑件5并包 括一扣环53,此扣环53为C型扣环,其扣合于前支撑杆51上并邻接于前套筒52前方, 故利用扣环53的挡止作用,每一前支撑件5的后方部512对应插入定位于前套筒52内 时,可有效定位其插入距离、并挡止侧保护盖3与尾端保护盖4继续移动。
又,在本实施例中,当焊接连结于一起的侧保护盖3与尾端保护盖4组装于排气 管2、并使尾端保护盖4组设于尾端支撑件7的第二部位72上时,尾端支撑件7的第二 部位72固设有二螺杆721,尾端保护盖4并开设有二开孔41,此二开孑L41分别对应穿 套于二螺杆721后,分别再藉由二螺帽722以将尾端保护盖4螺锁固定于尾端支撑件7 的第二部位72上。
上述尾端保护盖4与尾端支撑件7的组设方式采用相反设计也可,或是可改用其 它如扣具、夹具、嵌合、焊接等各式方式,以将尾端保护盖4组合固定于尾端支撑件 7的第二部位72上,而不仅限于上述螺杆、螺帽方式。
另外,在螺杆721、螺帽722互相锁固时,可再穿套一垫片723,此垫片723可利 用隔热材质制成,较佳地为石绵,如此可使排气管2的热量不会传递至尾端支撑件7。
当焊接连结于一起的侧保护盖3与尾端保护盖4组装于排气管2、并组装完成后, 每一前支撑件5支撑侧保护盖3相距侧面21—第一间距h1 ,每一后支撑件6支撑侧保护 盖3相距侧面21—第二间iSi2,尾端支撑件7支撑尾端保护盖4相距尾端22—第三间距 h3,而前述第一间SBhl在本实施例中等于第二间!Si2。
因此,由上述结构可知,侧保护盖3与尾端保护盖4可藉由后支撑件6而彼此连结, 故侧保护盖3并不需要组设于排气管2的后部212,亦即在排气管2的后部212不需要使 用额外的组装元件以组设侧保护盖3,因此可以减少零件数以简化结构、并降低成本。
此外,在组装侧保护盖3与尾端保护盖4至排气管2上时,仅需使前支撑杆51的后 方部512与前套筒52彼lt树应插入定位、并使尾端支撑件7与尾端保护盖4彼此组设即 可,故无组装空间柳艮制问题,因此可增加组装时的便利性。
再者,侧保护盖3与尾端保护盖4藉由后支撑件6而彼]t链结于一起,且侧保护盖 3与尾端保护盖4藉由前支撑杆51与前套筒52彼itb(寸应插入定位、及尾端支撑件7与尾 端保护盖4彼此组设的方式而组设于排气管2上,故侧保护盖3与尾端保护盖4可紧紧 组设于排气管2上而不容易由排气管2上脱落,如此可增加侧保护盖3与尾端保护盖4 使用的耐久性。
故综合言之,上述设计方式可增加整体结构(侧保护盖3、尾端保护盖4、排气管 2等)的商品性,且可增加机车l的骑乘性。
另外,上述利用第一U形片31与第二U形片213的结构设计目的在于可减少热传 导的面积,使得排气散传递至侧保护盖3的热量可相对M4、,如此可减少侧保护盖3 温度升高的机会,以更能保护人体不会被烫伤。
同样的道理,尾端保护盖4组设于尾端支撑件7时,多加了石绵的隔热材质的垫 片723,故可隔绝排气管2传递至尾端保护盖4的热量,藉以减少尾端保护盖4温度升 高的机会,如此可同样达到更加保护人体不会被烫伤的目的。
权利要求1. 一种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组设于一排气管上,该排气管包括一侧面、及一尾端,该侧面包括一前部、及一后部,其介于该前部与该尾端之间;其中,该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包括一侧保护盖;一尾端保护盖;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至少一前支撑件,包括一前支撑杆、及一前套筒,该前支撑杆包括一前方部、及一后方部,该后方部对应插入定位于该前套筒内,该前支撑杆的该前方部与该前套筒分别固设于该侧保护盖与该排气管的该前部二者其中之一;至少一后支撑件,包括一后支撑杆,该后支撑杆包括一前端部,其固设于该侧保护盖,该后支撑杆并包括一后端部,其固设于该尾端保护盖;以及一尾端支撑件,包括一第一部位、及一第二部位,该第一部位固设于该排气管的该尾端,该尾端保护盖组设于该第二部位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前支撑件并 包括一扣环,其扣合于该前支撑杆上并邻接于该前套筒前方。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前套筒并包括一橡 胶套圈,其容设于该前套筒内,该前支撑杆的该后方部对应插入定位于该前套筒的 该橡胶套圈内。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保护盖更固设有 至少一第一U形片,该至少一前支撑件的该前套筒透过该至少一第一U形片以固设于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排气管的该前部更 固设有至少一第二U形片,该至少一前支撑杆的该前方部透过该至少一第二U形片以固设于该排气管的该前部。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尾端支撑件的该第 二部位固设有至少一螺杆,该尾端保护盖并开设有至少一开孔,其对应穿套于该至 少一螺杆后藉由至少一螺帽以将该尾端保护盖螺锁固定于该尾端支撑件的该第二部 位上。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位是指该尾 端支撑件的中间部位,该第二部位是指该尾端支撑件的环周部位。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前支撑件支 撑该侧保护盖相距该侧面一第一间距,该至少一后支撑件支撑该侧保护盖相距该侧 面一第二间距。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间距等于该第二间距。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尾端支撑件支撑该尾端保护盖相距该尾端一第三间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排气管的保护盖结构,是利用后支撑件固设侧保护盖与尾端保护盖,并利用前支撑件将侧保护盖组设于排气管侧面、及尾端支撑件将尾端保护盖组设于排气管尾端。因此,侧保护盖与尾端保护盖彼此连结而可减少此部分的零件数以简化结构、并降低成本。又,在组装侧保护盖与尾端保护盖至排气管上时,仅需使前支撑件的零件彼此对应插入定位、并使尾端支撑件与尾端保护盖彼此组设即可,故无组装空间的限制问题。再者,侧保护盖与尾端保护盖并不容易由排气管上脱落,如此可增加侧保护盖与尾端保护盖的耐久性。
文档编号B60K13/00GK201078260SQ20072017657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9日
发明者吴国南, 黄玟诚 申请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