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684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前照灯。详细地说,涉及设有组装在致动器的驱动 杆上的左右共用附件,从而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并提高组装作业中的操作性。技术背景在车辆用前照灯中,在由前盖和灯体形成的灯室中,设置通过反射镜 反射从光源射出的光并经由投影透镜照射的车灯组件。在这种车灯组件中,设有以相对光源固定的状态配置的第1反射镜和能够朝开闭该第1反射镜的反射面的方向转动的第2反射镜(例如,参见 专利文献l)。对于设有第1反射镜和第2反射镜的车辆用前照灯而言,在 打开第1反射镜的反射面的状态下从光源射出的光主要由第1反射镜向前 反射,在第1反射镜的反射面由第2反射镜遮闭的状态下,从光源射出的 光主要由第2反射镜向前反射,通过第2反射镜的转动位置能够实现远光 和近光的转换。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中,作为使第2反射镜转动的驱 动源,采用了步进马达。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 235731号公报但是,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那样,在将步进马达用 作使第2反射镜转动的驱动源的情况下, 一般来说,由于步进马达的造价 高,因此,会导致制造成本很高。因此,具有如下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该车辆用前照灯使用的驱动源 是,代替步进马达将具有沿轴向移动的驱动杆的致动器用作使第2反射镜 转动的驱动源。对于将具有驱动杆的致动器用作驱动源的车辆用前照灯而言,虽然致 动器设有主体,该主体在内部设有使驱动杆朝轴向移动的驱动机构,但是, 从有效利用主体内部的空间以配置使驱动杆工作的蜗杆、齿轮等各个零部件的观点考虑,如图ll所示,驱动杆c相对于致动器a的主体b的突出位 置为相对于主体b的中央M位移的位置。在驱动杆c上安装有附件d (参见图11和图12)。附件d设有驱动杆c 插入的插入部e以及朝与该插入部e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支承部f。第2反射镜g具有反射部h和从该反射部h的下端部朝大致正交的方 向突出的被支承部i,在该被支承部i的前端部设有转动支点部j,在被支承 部i的前端附近的位置设有连接轴k。连接轴k插入附件d的轴支承部f并 可自由4争动地^皮支^R。在致动器a中,若使设置主体b内部的驱动机构工作,则驱动杆c与附 件d—体朝轴向移动,并以转动支点部j为支点,使第2反射镜g转动。可是,车辆用前照灯分别安装在车体的左右两个端部并且各个部分沿 左右方向对称设置。因此,驱动杆c,c也以左右对称的形状形成。这样,由于驱动杆c,c以左右对称的形状形成,因此,如图13所示, 在左右致动器a,a中,在例如驱动杆c,c的任意一个位于外侧时,以绕驱动 杆c,c的轴的方向转动180。的不同方向配置致动器a,a。因此,在左右致动 器a,a中,驱动杆c,c相对于连接轴k,k的高度方向的位置是不同的,从而 必须以与连接轴k,k和驱动杆c,c的各个位置关系对应的不同形状形成左右 附件d,d,因此,零部件数量增多并且制造成本很高。另外,由于车辆用前照灯必须相对于一个车体安装成左侧和右侧两个, 因此,即使对于附件的组装而言,也必须防止左右的安装错误。因此,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课题在于减少零部件数量并提高组装 作业时的操作性。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设有设置作为反射装置 并以相对于光源固定的状态配置的第1反射镜;设置作为反射装置的第2 反射镜,其能够朝开闭第1反射镜的反射面的方向转动,并且,具有朝与 光源的光轴的大致正交方向突出的连接轴;经由朝与光源的光轴大致正交 的方向延伸的轴,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第2反射镜的托架;致动器,其安装 在托架上并具有主体以及从该主体的中央部以外的部分突出并朝轴向移动 的驱动杆;附件,其具有使致动器的驱动杆插通的插通孔以及第2反射镜的连接轴插入的第1连接孔以及第2连接孔;在使附件的第1连接孔以及 第2连接孔在一侧开口,并且,使开口方向成为相反方向,致动器相对于左侧车灯组件的托架以及右侧车灯组件的托架,分别以绕驱动杆的轴的方向转动180。的不同的方向安装,并且,将左侧的第2反射镜的连接轴插入 第1连接孔中并且将右侧的第2反射镜的连接轴插入第2连接孔中。因此,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在左右分别使用了相同的附件, 并且,左侧致动器的驱动杆与右侧致动器的驱动杆朝附件的插入方向成为 相反方向。发明效果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其设有车灯组件并且将所述车辆用前照 灯分别配置在车体的左侧和右侧,该车灯组件设置在由灯体和前盖形成的 灯室中并且通过反射装置反射并照射从光源射出的光,其特征在于,设有 设置作为反射装置并以相对于光源固定的状态配置的第1反射镜;设置作 为反射装置的第2反射镜,其能够朝开闭第1反射镜的反射面的方向转动, 并且,具有朝与光源的光轴的大致正交方向突出的连接轴;通过朝与光源 的光轴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第2反射镜的托架; 致动器,其安装在托架上并具有主体以及从该主体的中央部以外的部分突 出并朝轴向移动的驱动杆;附件,其具有使致动器的驱动杆插通的插通孔 以及第2反射镜的连接轴插入的第1连接孔以及第2连接孔;在使附件的 第1连接孔以及第2连接孔在一侧开口,并且,使开口方向成为相反方向, 致动器相对于左侧车灯组件的托架以及右侧车灯组件的托架,分别以绕驱 动杆的轴的方向转动180。的不同的方向安装,并且,将左侧的第2反射镜 的连接轴插入第1连接孔中并且将右侧的第2反射镜的连接轴插入第2连 接孔中。因此,对于左右致动器而言,能够使用具有相同形状和尺寸的附件, 从而能够通过减少零部件的数量而降低成本。另外,在左侧的第2反射镜和右侧的第2反射镜中,左右连接轴仅能 够插入任意一个连接孔中,从而能够防止左右连接轴误插入第1连接孔或 第2连接孔中,因此,能够提高车辆用前照灯组装的操作性。在第二方面记载的发明中,由于附件的第1连接孔和第2连接孔以朝 与该连接孔的轴向大致正交并与驱动杆的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形成为长的长孔状,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第2反射镜的转动动作。在第三方面记载的发明中,由于在将第2反射镜安装在托架上,并且, 经由附件将致动器安装在托架上,从而构成反射镜组件,以便将反射镜组件安装在第1反射镜上,因此,不必将托架、第2反射镜以及致动器分别安装在第l反射镜上,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用前照灯组装的操作性。在第四方面记载的发明中,由于在附件上设置具有插通孔的插通部以及具有第1连接孔和第2连接孔的连接部,将插通部和连接部设置在插通 孔的中心轴与各个连接孔的中心轴不相交的位置,并将连接部设置在比插 通部更接近第2反射镜的转动支点的位置,因此,由于附件的插通部能够 位于避开托架的位置,所以,在将附件安装在驱动杆时,附件的插通部不 与托架千涉,从而能够提高在附件对于驱动杆组装时的操作性。


图1与图2~图10—起显示了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优选形式,该 图为显示配置车辆用前照灯的状态的车辆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为车辆用前照灯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3为反射镜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显示左侧反射镜组件的立体图。 图5为显示右侧反射镜组件的立体图。 图6为附件的放大立体图。图7为显示附件和托架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放大侧视图。 图8为显示左侧反射镜组件的动作的示意性侧面图。 图9为显示右侧反射镜组件的动作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1为显示以往的附件与连接轴的连接结构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2为显示以往的附件与反射镜的连接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3为显示以往的问题点的示意性正视图。 符号说明l...车辆用前照灯 2…车体 3…灯体 4…前盖 5...灯室6...车灯组件 7…第1反射镜 8…光源 IO...投影透镜 21…反射镜组件 22…托架 23…第2反射镜24...致动器 27...轴 29b...连接轴 30...主体31...驱动轴 34...附件 35...插通部 35a...插通部36...连接部 36a.,.第l连接孔 36b.,.第2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现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最佳形式进行说明。如图l所示,车辆用前照灯l、 1安装配置在车体2前端部的左右两个 端部。车辆用前照灯l、 l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如图2所示,车辆用前照灯1 ^殳有具有向前方开口的凹部的灯体3以 及遮闭该灯体3的前面开口的前盖4,通过灯体3和前盖4形成的内部空间 形成灯室5。在灯体3的后端部形成前后贯穿的安装用开口 3a。在灯室5中,车灯组件6能够相对于灯体3向水平方向转动。车灯组 件6具有第l反射镜7、放电灯等光源8、具有遮光功能的灯罩9、设置在 光源8前方的投影透镜10、保持该投影透镜10并安装在第1反射镜7上的 透镜架ll。投影透镜IO在安装于透镜架11上的状态下,通过由安装环l2 按压被保持在透镜架11上。第1反射镜7具有光反射部13、与在该光反射部l3上端部的前端连接 设置的上侧被支承部14、与在光反射部13下端部的前端连接设置的下侧被 支承部15。光反射部13由上侧部13a以及与该上侧部13a的下端连接的下 侧突部13b构成,该下侧突部13b相对于上侧部13a朝后方伸出。上侧纟皮支 承部14和下侧被支承部15分别由转动轴16, 17自由转动地支承,上侧被 支承部14和下侧被支承部15形成为车灯组件6的水平方向的转动支点。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转动机构,灯罩9能够自由转动地被支承在光源8 的前方。在车灯组件6中的透镜架11与第1反射镜7的下侧被支承部15之间形 成向前方开口的配置用空间18。在灯室5中设置用于遮闭车灯组件6的一部分的延伸部19。在灯体3的后端部形成遮闭安装用开口 3a的后罩20。在车灯组件6的配置用空间18以及第1反射镜7的内部设置反射镜组件21。如图3 ~图5所示,反射镜组件21设有托架22、第2反射镜23以及致 动器24,并通过结合这些零部件构成。托架22朝大致前后方向一体形成安装面部25以及乂人该安装面部25向 后方突出的突出部26。在安装面部25的左右两个端部分别设置被安装片25a、 25a。在安装面 部25左右方向的一个端部上形成保持孔25b,在形成该保持孔25b的周面 上,沿周向隔离形成狭缝25c、 25c、 25c。如图4和图5所示,在托架22、 22上,以左右对称的形状形成左侧托架22和右侧托架22,左侧托架22的 保持孔25b形成于安装面部25的左端部,右侧托架22的保持孔25b形成 于安装面部25的右端部。在突出部26的后端部,左右隔离设置朝上方突出的轴保持突部26a、 26a。在轴保持突部26a、 26a中插入并可自由转动地支承轴27。第2反射镜23 —体形成有光反射部28以及从该光反射部28的下端部 向大致前方突出的被保持突面部29。在被保持突面部29的前端部设置朝大 致上方突出的被支承片29a、 29a。在被保持突面部29的前端部设置朝侧面 突出的连接轴29b。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2反射镜23、 23上以左右对 称的形状形成左侧第2反射镜23和右侧第2反射镜23,使左侧第2反射镜 23的连接轴29b从被保持突面部29的左侧面朝左侧突出,使右侧第2反射 镜23的连接轴29b从被保持突面部29的右侧面朝右侧突出。使由托架22的轴保持突部26a、 26a支承的轴27,插通并固定在被支承 片29a、 29a上,从而经由该轴27可自由转动地将第2反射镜23支承在托 架22上。致动器24具有主体30以及从该主体30朝大致后方突出的驱动杆31 。 主体30在壳体32的内部设有使驱动杆31朝轴向移动的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由蜗杆、齿轮等各个零部件构成。在壳体32的后表面设置被安装突部33,在该被安装突部33的外周面上沿周向、隔离设置卡合突部33a、 33a、 33a。通过驱动机构能够使驱动杆31朝轴向移动。从驱动杆31有效利用主体30内部的空间并实现小型化的观点考虑,相对于主体30的突出位置形成相对于该主体30的中央位移的位置。在驱动杆31上安装有附件34。如图6所示,附件34 —体形成有朝大 致后方延伸的圓筒状插通部35以及乂人在该插通部35轴向的中间部分朝大 致上方突出的连接部36。插通部35的孔形成插通孔35a。在连接部36上,沿插通部35的轴向隔离形成朝侧向开口的第1连接 孔36a和第2连接孔36b。第1连接孔36a和第2连接孔36b形成在高度不 同的位置,并以侧向的相反方向开口。第1连接孔36a和第2连接孔36b 以与开口方向正交并沿与插通部35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形成为长的长孔状。这样,由于第1连接孔36a和第2连4妻孔36b形成在插通部35的轴向 或高度方向不同的位置,并且,两者并不是位于同一轴的左右,因此,能 够减小附件34在左右方向的宽度。致动器24使驱动杆31从前方插入以及被安装突部33形成于托架22 的安装面部25上的保持孔25b中。在将被安装突部33插入保持孔25b中 时,分别将卡合突部33a、 33a、 33a插入狭缝25c、 25c、 25c中。致动器24 通过将卡合突部33a、 33a、 33a插入至安装面部25的后方,并使其绕驱动 杆31的轴的方向转动失见定角度,能够使卡合突部33a、 33a、 33a与保持孔 25b的后侧开口边缘结合并安装在托架22上。致动器24在安装于左侧托架22上的状态和安装在右侧托架22上的状 态下,成为绕驱动杆31的轴的方向转动180。的不同方向。因此,在将致动 器24安装在左侧托架22上的状态下,驱动杆31位于托架22以及第2反 射镜23的左端侧(参见图4 ),而在将致动器24安装在右侧托架22上的状 态下,驱动杆31位于托架22以及第2反射镜23的右端侧(参见图5 )。如图1所示,反射镜组件21、 21例如,分別从相对于车体2的外侧(图 1所示的A,A侧)安装在第1反射镜7、 7上。另外,在第1反射镜7、 7 上分别形成朝与安装反射镜组件21、 21的一侧相反的内侧开口的图中未示 出的光源安装孔,光源8、 8例如分别从相对于车体2的内侧(图1所示的 B,B侧)、通过光源安装孔安装在第1反射镜7、 7上。如图4所示,设置在左侧的第2反射镜23上的连接轴29b从右侧插入 附件34的第1连接孔36a中并且可转动地进行连接。如图5所示,设置在 右侧的第2反射镜23上的连接轴29b从左侧插入附件34的第2连接孔36b 中并且可转动地进行连接。如上所述,经由车辆用前照灯轴27、 27,可自由转动地将第2反射镜23、 23支承在托架22、 22上,将致动器24、 24安装在托架22、 22上并且 使附件34、 34与驱动杆31、 31结合,使第2反射镜23、 23的连接轴2%、 29b与附件34、 34连接,从而分别形成左侧的反射镜组件21L (参见图4 ) 和右侧的反射镜组件21R (参见图5 )。在以此方式安装托架22、第2反射《竟23、致动器24以及附件34并形 成反射镜组件21的状态下,将托架22安装在第1反射镜7上。例如,通 过插通被安装片25a、 25a的安装螺钉37、 37,将托架22安装在第1反射 镜7上。在将托架22安装在第1反射镜7上的状态下,托架22的突出部 26、第2反射镜23、致动器24的驱动杆31以及致动器34位于第1反射镜 7的内部,托架22的安装面部25以及致动器24的主体30位于配置用空间 18中(参见图2)。第2反射镜23在光反射部28位于第1反射镜7的光反射部13的近前 一侧成为能够转动的状态。如上所述,由于位于反射镜组件21中最前方的致动器24位于形成在 透镜架11下侧的配置用空间18中,因此,反射镜组件21不比透镜架11 更向前突出,从而能够实现车灯组件6的小型化。另外,虽然延伸部19位于投影透镜10的周围,但是,由于反射镜组 件21不比透镜架11更向前突出,因此,反射镜组件21与延伸部19不发生 干涉,并且,能够确保延伸部19具有充分的配置空间,不必改变延伸部19 的形状变化等设计事项,就能使延伸部19配置在必要的位置。另外,在车灯组件6中,在装有托架22、第2反射镜23、致动器24 以及附件34并构成反射镜组件21的状态下,由于将托架22安装在第1反 射镜7上,因此,不必在小的空间中分别将托架22、第2反射镜23、和致 动器24安装在第l反射镜7上,从而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操作性。另外,由于在构成反射镜组件21的状态下,要将托架22安装在第1 反射镜7上,因此,在将托架22安装在第1反射镜7上时,能够防止第2 反射镜23与第1反射镜7接触。另外,由于在将致动器24的被安装突部33插入托架22的保持孔25b 中的状态下,通过使致动器24绕驱动杆31的轴的方向转动而安装在托架 22上,因此,不必在壳体32上设置用于螺紋紧固在托架22上的安装突部, 所以,能够实现致动器24的小型化。另外,由于使致动器24绕驱动杆31的轴的方向转动并安装在托架22 上的作业是在将托架22安装在第1反射镜7上之前进行的,因此,致动器 24在转动时不与第l反射镜7的局部接触,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致动器24 相对于托架22的安装作业。如上所述,附件34 —体形成有朝大致前后方向延伸的圓筒状的插通部 35以及从在该插通部35轴向的中间部分朝大致上方突出的连接部36。因 此,如图7所示,在附件34中,插通孔35a的中心轴Sx与第1连接孔36a、 第2连接孔36b的中心轴Sy、 Sy不相交,连接部36设置在比插通部35更 接近形成第2反射镜23的转动支点的轴27的位置。由于通过以此形状形成附件34,附件34的插通部35能够位于从托架 22的突出部26向下避让的位置,因此,在将附件34安装在驱动杆31上时, 附件34的插通部35不与托架22干涉,从而能够提高附件34相对于驱动 杆31安装时的操作性。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反射镜组件21中,若使致动器24工作,则驱动杆 31与附件34—体移动,并且,使第2反射镜23转动(参见图8和图9)。例如,在第2反射镜23处于打开第1反射镜7的光反射部13的打开位 置的状态下(图8中的双点化线),若驱动杆31朝从主体30突出的方向移 动,则第2反射镜23以轴27为支点向遮闭光反射部13的遮闭位置转动, 使第2反射镜23的光反射部28位于光反射部13的前方并达到遮闭位置, 从而遮闭光反射部13 (图8的实线)。此时,由于附件34的第l连接孔36a 以及第2连接孔36b朝大致上下方向延长形成,.因此,第2反射镜23的连 接轴29b使第1连接孔36a或第2连接孔36b朝大致上下方向移动。因此, 能够顺利地进行第2反射镜23的转动动作。在第2反射镜23位于遮闭第1反射镜7的光反射部13的遮闭位置的状 态下,从光源8发出的光主要由第2反射镜23的光反射部28反射并透过 投影透镜10以及前盖4向前方照射。另一方面,在第2反射镜23位于遮闭第1反射镜7的光反射部13的遮 闭位置的状态下(图9中的双点化线),若驱动杆31朝进入主体30的方向 移动,则第2反射镜23以轴27为支点向打开光反射部13的打开位置转动, 使第2反射镜23从光反射部13的前方避开并达到打开位置,从而打开光 反射部13 (图9的实线)。此时,与上述相同,由于第2反射镜23的连接轴29b使第1连接孔36a或第2连接孔36b朝大致上下方向移动。因此,能 够顺利地进行第2反射镜23的转动动作。在第2反射镜23位于打开第1反射镜7的光反射部13的打开位置的状 态下,主要由第1反射镜7的光反射部13反射从光源8射出的光并使其透 过投影透镜10以及前盖4向前方照射。如上所述,由于在车辆用前照灯l中,采用了具有插入左侧驱动杆31 的连接轴29b的第1连接孔36a以及插入右侧驱动杆31的连接轴29b的第 2连接孔36b的附件34,以便以绕驱动杆31、 31的轴的方向转动180°的不 同的方向,分别配置左右致动器24、 24,因此,针对左右致动器24、 24, 能够使用具有相同形状以及尺寸的附件34、 34,从而能够通过减少零部件 的数量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由于分别以绕驱动杆31、 31的轴的方向转动180。的不同方向配 置了左右致动器24、 24,因此,任何一个致动器24、 24均不以从托架22、 22朝侧向突出的状态配置,从而能够通过有效地利用配置空间实现车辆用 前照灯1、 1的小型化。另外,由于使附件34、 34的第1连接孔36a与第2连接孔36b在一侧 开口并且使开口方向成为相反方向,因此,能够将左右连接轴29b、 29 b仅 插入任意一个连接孔36a、 36b中,从而能够防止左右连接轴29b, 29 b误 插入第1连接孔36a或第2连接孔36b中,因此,能够提高车辆用前照灯 1,1组装的操作性。另外,如上所述,对于致动器24而言,驱动杆31相对于主体30的突 出位置位于相对于该主体30的中央可位移的位置。因此,在将左右的一侧 致动器24安装在托架22上的状态下,致动器24的主体30从托架22的安 装面部25向下方较大地伸出(图10中的双点划线),因此,存在车辆用前 照灯1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加大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0中实线所 示,通过改变托架22的安装面部25的倾斜角度,能够使致动器24的主体 30向上方侧设置,使车辆用前照灯1在上下方向的宽度减小到如图10所示 的宽度H,从而也能够实现车辆用前照灯1的小型化。在上述最佳实施例中所示的各个部分的形状和结构只不过给出的均是 在实施本发明时具体化方案的一个例子,不应根据它们对本发明的技术范 围作出限制性解释。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设有车灯组件并且被分别配置在车体的左侧和右侧,该车灯组件配置在由灯体和前盖形成的灯室中并且通过反射装置反射并照射从光源射出的光,其特征在于,设有第1反射镜,其作为反射装置而设置,并以相对于光源固定的状态配置;第2反射镜,其作为反射装置而设置,其能够朝开闭第1反射镜的反射面的方向转动,并且,具有朝与光源的光轴的大致正交方向突出的连接轴;托架,其经由朝与光源的光轴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第2反射镜;致动器,其安装在托架上并具有主体以及从该主体的中央部以外的部分突出并朝轴向移动的驱动杆;附件,其具有使致动器的驱动杆插通的插通孔以及插入第2反射镜的连接轴的第1连接孔以及第2连接孔,在使附件的第1连接孔以及第2连接孔在一侧开口,并且,使开口方向成为相反方向,致动器相对于左侧车灯组件的托架以及右侧车灯组件的托架,分别以绕驱动杆的轴的方向转动180°的不同的方向安装,并且,将左侧的第2反射镜的连接轴插入第1连接孔并且将右侧的第2反射镜的连接轴插入第2连接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附件的第l连接交的;向形成为长的长孔状。、。 一一 — 、。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将第2反射 镜安装在托架上,并且,经由附件将致动器安装在托架上,从而构成反射 镜组件,将反射镜组件安装在第1反射镜上。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在附件上设 置具有插通孔的插通部以及具有第1连接孔和第2连接孔的连接部,将插 通部和连接部设置在插通孔的中心轴与各个连接孔的中心轴不相交的位 置,将连接部设置在比插通部更接近第2反射镜的转动支点的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并提高组装作业中的操作性,其设置有以相对于光源固定的状态配置的第1反射镜、开闭第1反射镜(7)并具有连接轴(29b)的第2反射镜(23)、通过轴(27)自由转动地支承第2反射镜的托架(22)、安装在托架上并具有主体(30)以及从该主体的中央部以外的部分突出并朝轴向移动的驱动杆(31)的致动器(24)、具有使驱动杆插通的插通孔(35a)和连接轴插入的第1连接孔(36a)以及第2连接孔(36b)的附件(34),以相反方向使附件的第1连接孔以及第2连接孔开口,以左右转动180°的不同方向安装致动器,并且,将左侧的连接轴插入第1连接孔中,将右侧的连接轴插入第2连接孔中。
文档编号B60Q1/04GK101329026SQ200810144688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7日
发明者大盐洋彦, 荻野康彦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