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5048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悬架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特别是空气悬架 客车的车身高度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尤其是客车作为民众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直接影响着人们的 出行质量。随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客车行业也在进行 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设计"改革。出于对"老、幼、病、残、 孕"等特殊群体的照顾,"低踏步、低入口"的空气悬挂客车成为各交 通运输公司的新宠。但是"低踏步、低入口"也直接降低了车辆的通过 性。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正好解决了这一茅盾。
目前市场上所采用的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如图l一3所示。 如图1所示,高度控制阀2固定在车身上,通过管路与气囊5连 接;水平杆4的一端与高度控制阀2相连,另一端与高度感应杆3的一 端可转动的连接;高度感应杆3的另一端与车桥6固定连接。
高度感应杆3的高度是不可变动的,当水平杆4处于水平位置,高 度控制阀2关闭,整个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处于的稳定状态且此稳定 状态是唯一的。
当车身因颠簸等而会出现如图2、图3所示的状态。 如图2所示,当车身发生颠簸,车身出现一个向下的力,使车身7 底架和车桥6之间的距离变短,由于高度控制阀2固定在车身上且高度 感应杆3的高度不可变动,则必然会下压水平杆4,使水平杆4与高度 感应杆3之间的夹角小于90°。此时,高度控制阀2开启充气装置,开
始充气,气囊5内的气压上升,气囊5刚度增大,阻碍直到阻止车身的 降低,最终使气囊恢复到图1平衡状态。
反之,如图3所示,当车身发生颠簸,车身出现一个向上的力,使 车身7底架和车桥6时间的距离变短,则水平杆4得以抬升,使水平杆 4与高度感应杆3之间的夹角大于90°。此时,高度控制阀2开启放气装 置,开始放气,气囊5内的气压下降,在车身自重和车用减振器的作用 下,阻碍直至阻止车身抬升。最终车身恢复到图l平衡状态。
由于采用普通空气悬架系统的稳定状态只有如图1所示的一种平衡 状态,对于车身高度的调整是被动的、消极的,不容易人为控制,因此 对于车身高度的调节可操作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性强、使空气悬挂系 统形成多个平衡状态的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
于,包括气囊5,所述气囊5用于将汽车车身7支撑在车桥6上;水 平杆4,所述水平杆4水平设置;高度感应杆3,所述高度感应杆3的长 度可变,且所述高度感应杆3的上端与所述水平杆4的一端可转动地相 连而其下端与车桥6固定相连;和高度控制阀2,所述高度控制阀2固 定在车身7上且与水平杆4的另一端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气囊5充放 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采用下述技术方案高度感应杆3可以为可伸縮 套管,可选地,在高度感应杆3的中间加装上气缸1,从而高度感应杆3 分为分别与气缸1的缸体和活塞相连的上部高度感应杆和下部高度感应 杆,实现高度感应杆的长度变化。
所述汽缸1也可以用液压缸来替换,可选的,液压缸加装在高度感 应杆3上,液压缸3的活塞和缸体分别与上部高度感应杆和下部高度感 应杆相连。
所述高度感应杆可完全由汽缸1或液压缸来替换,汽缸1或液压缸
的缸体和活塞之一与水平杆4可转动地相连且另一个固定倒车桥6上。
当使用车载储气筒通过充/放气转换阀对汽缸1进行充/放气以改变 汽缸活塞的运动量,高度感应杆3的高度发生变化。
若高度感应杆3的高度相对于初始平衡状态变长,通过牵引改变水 平杆4的水平位置,使水平杆4与高度感应杆3可转动连接的一端向上 移动,以控制高度控制阀2对气囊5进行充气。气囊5内的气压升高, 气囊5膨胀,车身高度得以抬升,直到水平杆4重新回到水平位置,充 气结束。此时,整个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处于抬升平衡状态。
反之,若高度感应杆3的高度相对于初始平衡状态变短,通过牵引 改变水平杆4的水平位置,使水平杆4与高度感应杆3可转动连接的一 端向下移动,以控制高度控制阀2对气囊进行放气。气囊5内的气压降 低,气囊5压縮,车身高度得以放低,直到水平杆4重新回到水平位 置,放气结束。此时,整个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处于放低平衡状态。
应用本实用新型之后,由于高度感应杆3的长度可变,可以使整个 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无论是抬升还是放低车身高度,都能具有多个平 衡状态。


图1普通空气悬架汽车车身高度控制系统平衡状态示意图2普通空气悬架汽车车身高度控制系统因颠簸车身高度降低示意
图3普通空气悬架汽车车身高度控制系统因颠簸车身高度抬升示意
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初始平衡状态示意
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车身高度放低示意
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车身高度放低平衡状 态示意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车身高度抬升示意
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车身高度抬升平衡状 态示意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缸轴向剖面示意图。
l一汽缸;ll一活塞;12—缸体;13、 14一充/放气口; 2 —高度控制
阀;3 —高度感应杆;4一水平杆;5 —气囊;6 —车桥;7 —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4-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包 括气囊5,所述气囊5用于将汽车车身7支撑在车桥6上,在图4-8 所示的实施例中,仅示出了两个气囊5;水平杆4,所述水平杆4水平设 置;高度感应杆3,所述高度感应杆3的长度可变,且所述高度感应杆3 的上端与所述水平杆4的一端可转动地相连而其下端与车桥6固定相 连;和高度控制阀2,所述高度控制阀2固定在车身上且与水平杆4的 另一端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气囊5充放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高度感应杆3可以为可伸縮套管,可选 地,在高度感应杆3的中间加装上气缸1,从而高度感应杆3分为分别 与气缸1的缸体和活塞相连的上部高度感应杆和下部高度感应杆,实现 高度感应杆3的长度变化。
参考图9,为汽缸1的轴向剖面示意图,活塞ll可以与上部高度感 应杆连接,缸体12可以与下部高度感应杆连接,对充/放气口 13、 14分 别进行充气或者放气,可改变活塞11的活动量。
当然,所述汽缸1也可以用液压缸来替换,液压缸加装在高度感应
杆3上,液压缸的活塞和缸体分别与上部高度感应杆和下部高度感应杆 相连。
此外,所述高度感应杆3可完全由汽缸1或液压缸来替换,汽缸1 或液压缸的缸体和活塞之一与水平杆4可转动地相连且另一个固定到车 桥6上。
当使用车载储气筒通过充/放气转换阀对汽缸进行充/放气以改变汽 缸活塞的运动量,使高度感应杆3的高度发生变化。
若高度感应杆3的高度相对于初始平衡状态变长,通过牵引改变水 平杆4的水平位置,使水平杆4与高度感应杆3可转动连接的一端向上 移动,以控制高度控制阀2对气囊5进行充气。气囊5内的气压升高, 气囊5膨胀,车身高度得以抬升,直到水平杆4重新回到水平位置,充 气结束。此时,整个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处于抬升平衡状态。
反之,若高度感应杆3的高度相对于初始平衡状态变短,通过牵引 改变水平杆4的水平位置,使水平杆4与高度感应杆3可转动连接的一 端向下移动,以控制高度控制阀2对气囊5进行放气。气囊5内的气压 降低,气囊5压縮,车身高度得以放低,直到水平杆4重新回到水平位 置,放气结束。此时,整个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处于放低平衡状态。
下面参考图4-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 统的操作过程。
如图4所示,汽车车身7处于初始高度平衡状态,其中在初始平衡 状态,高度感应杆3的长度度处于初始长度,水平杆4处于水平位置, 高度控制阀2关闭,换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汽车车身高度调节 系统处于初始平衡状态。
如图5所示,使用车载储气筒通过充/放气转换阀对汽缸1进行充/ 放气,改变汽缸1活塞的活动量,使高度感应杆3的长度变短。与高度 感应杆3可转动连接的水平杆4的一端由于高度感应杆3的长度变短, 在高度感应杆3的牵引下向下转动,水平杆4的水平状态被打破。由于
水平杆4不处于水平状态,水平杆4控制高度控制阀2开启放气装置, 对两个气囊5进行放气,直到达到下一个平衡状态。
如图6所示,此时,相对于如图4所示的初始平衡状态下,气囊5 内气压下降,气囊5压縮,车身高度放低,水平杆4重新回到水平状 态,高度控制阀2关闭,放气结束,整个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处于放 低平衡状态。
如图7所示,使用车载储气筒通过充/放气转换阀对汽缸1进行充/ 放气,改变汽缸1活塞的活动量,使高度感应杆3的长度变长。与高度 感应杆3可转动连接的水平杆4的一端由于高度感应杆3的长度变长, 在高度感应杆3的牵引下向上转动,水平杆4的水平状态被打破。由于 水平杆4不处于水平状态,水平杆4控制高度控制阀2开启充气装置, 对两个气囊5进行充气,直到达到下一个平衡状态。
如图8所示,此时,相对于如图4所示的初始平衡状态下,气囊5 内气压上升,气囊5膨胀,车身高度抬升,水平杆4重新回到水平状 态,高度控制阀2关闭,充气结束,整个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处于抬 升平衡状态。
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的先进性体现在应用本实用新型之后,由于 高度感应杆3的高度是可变的,可通过对汽缸1充/放气来改变汽缸活塞 的运动量来改变高度感应杆3的高度,使整个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具 有多个平衡状态,从而实现了对车身高度升降的人为控制。
以上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做了说明,但应当明确,本实用 新型并不被披露的实施例所限定,在不超出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实 用新型可有多种修改及等同替换。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5),所述气囊(5)用于将汽车车身(7)支撑在车桥(6)上;水平杆(4),所述水平杆(4)水平设置;高度感应杆(3),所述高度感应杆(3)的高度可变,且所述高度感应杆(3)的上端与所述水平杆(4)的一端可转动地相连而其下端与车桥(6)固定相连;和高度控制阀(2),所述高度控制阀(2)固定在车身(7)上且与水平杆(4)的另一端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气囊(5)充放气。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高度感应杆(3)包括气缸(1)及分别与气缸(1)的缸体和活塞相连 的上部高度感应杆和下部高度感应杆。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高度感应杆(3)包括液压缸(1)及分别与液压缸(1)的缸体和活塞 相连的上部高度感应杆和下部高度感应杆。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气缸(1)的缸体两端都分别设有充/放气口,所述充/放气口通过充/放 气转换阀和管路与车载储气筒连接。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高度感应杆(3)为可伸縮套管。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高度感应杆(3)为气缸或液压缸,所述气缸或液压缸的缸体和活塞之 一与水平杆(4)可转动地相连且另一个固定到车桥上。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5),所述气囊(5)用于将汽车车身(7)支撑在车桥(6)上;水平杆(4),所述水平杆(4)水平设置;高度感应杆(3),所述高度感应杆(3)的高度可变,且所述高度感应杆(3)的上端与所述水平杆(4)的一端可转动地相连而其下端与车桥(6)固定相连;和高度控制阀(2),所述高度控制阀(2)固定在车身(7)上且与水平杆(4)的另一端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气囊(5)充放气。
文档编号B60G17/052GK201176115SQ20082000364
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日
发明者焦保增, 马玉磊 申请人: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