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门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检测车门的锁定指令等功能的门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供有搭载所谓的智能钥匙系统(smart entry system)(注册商标)的门把手装置。所述智能钥匙系统例如通过车辆使用者携带的携带机与车辆的发送接收机之间的通信认识到车辆使用者的接近和下车,并检测由车辆使用者发出的锁定指令和解锁指令从而自动执行车门的锁定和解锁。以往,作为这种门把手装置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图5中示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门把手装置的正面构造。图6中示出沿着图5的6-6线的截面构造。 如图5和图6所示,门把手装置的门把手100包含把持部110,该把持部110与车门的外面板200 —起形成车辆使用者的手能够插入的部位。在该把持部110上设有用于检测由车辆使用者发出的解锁指令的解锁传感器S皿。用于对车门的开闭机构进行操作的操作部从上述门把手100的一方的端部120贯通外面板200延伸到门的内部。在该端部120上设有用于检测由车辆使用者发出的锁定指令的锁定传感器S『锁定传感器SM和解锁传感器S皿均是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静电电容式传感器,并且包含检测用电极。传感器S『S皿分别检测由于车辆使用者的手接近对应的检测用电极而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从而判断是发出了锁定指令还是解锁指令。例如,在设车门的外面板200与锁定传感器SM的检测用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基准值为CPAm的情况下,在由该锁定传感器SM检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值与基准值CPA没有太大差别的情况下判断为并未发出锁定指令。在车辆使用者的手接近该检测用电极的情况下,在该检测用电极与车辆使用者的手之间形成有与上述静电电容C,m电并联的新的静电电容CT(合成静电电容CM+C》。因此,合成静电电容的值比基准值C,^超出与静电电容CT相当的量,据此判断为发出了锁定指令。该检测原理在解锁传感器S皿中也同样。在专利文献1的门把手装置中,锁定传感器SM和解锁传感器S皿设在门把手100的不同部位。因此,能够通过车辆使用者接触门把手100的这些不同部位
进行锁定指令和解锁指令的识别。 在专利文献l的门把手装置中,如图6所示,在把持部110端部的靠外表面的部位(与外面板200相反侧的部位)配设有锁定检测用电极(锁定传感器SM)。因此,当车辆的使用者为了进行解锁操作而将手插入把持部110与外面板200之间,且为了打开车门而进行拉拽门把手100的操作时,手容易进入锁定传感器SM的检测范围。在该情况下,同时进行基于解锁传感器S皿的解锁指令的检测和基于锁定传感器SM的锁定指令的检测,存在无法进行准确的检测的可能性。并且,当门打开时,由于车辆使用者的手进入锁定传感器SM的检测范围而进行锁定动作等,存在引发车辆使用者不期望的动作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 :日本特许第35028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车辆使用者进行车辆的锁定时能够避免引发误操作的门把手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提供一种门把手装置,该门把手装置设在车门上,能够对车辆的门开闭机构进行操作。该门把手装置具备支承部件、门把手、锁定检测用电极、以及静电电容式传感器。上述支承部件设于上述门的外面板的内侧。上述门把手设于上述外面板的外侧,并且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转动部、以及操作部。上述转动部从上述第一端部贯通上述外面板延伸,以便由上述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转动。上述操作部以能够对所述开闭机构进行操作的方式从上述第二端部贯通所述外面板而延伸。上述锁定检测用电极以与上述外面板静电电容耦合的方式设于上述门把手。上述静电电容式传感器与上述锁定检测用电极连接,并根据上述外面板与锁定检测用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检测发出了门锁定指令。上述门把手具有第一把手壳体和第二把手壳体。上述第一把手壳体具有把持部,该把持部以与上述外面板的外侧面之间形成空隙的方式设置。上述第二把手壳体覆盖上述第一把手壳体,以形成上述门把手的外侧部。上述第二把手壳体具有相互对置的上壁和下壁。上述锁定检测用电极被设置为接近上述上壁和上述下壁的至少一方的内侧面并与之对置。上述锁定检测用电极具有与上述外面板对置的电极端面,且该电极端面形成为非平面形状。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门把手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门把手装置的从第一端部到把持部的部分的分解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主要示出图1的门把手装置的门锁定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沿着图1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5-5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门把手装置的另一例的分解构造的立体图。 图7中,(a)是表示电极端面形成为波状的锁定检测用电极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b)是表示电极端面形成为三角波状的锁定检测用电极的另一例的立体图,(c)是表示电
极端面形成为锯齿状的锁定检测用电极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8是以往的门把手装置的主视图。 图9是沿着图8的9-9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图1 图5对搭载有智能钥匙系统(注册商标)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门把手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能够对车辆的门开闭机构进行操作的门把手装置具备门把手IO,该门把手10包含由第一把手壳体11和第二把手壳体12构成的壳体。上述第一把手壳体11具有由车辆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lla。该把持部11a在与车门的外面板20的外侧面之间形成空隙GP。上述第二把手壳体12通过螺钉等紧固于上述第一把手壳体11,以覆盖上述第一把手壳体ll,从而形成上述门把手10的外侧部。如上所述,门把手10的壳体由两个分割
53/5页
体(11、12)构成。因此,门把手10具有设计和制造上的高自由度和高便利性。第一把手壳体11和第二把手壳体12都由具有高刚性的树脂材料形成。 在上述外面板20的内部设有支承部件21和上述门开闭机构的杆22。上述第二把手壳体12具有作为第一部分的第一端部12b ;以及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端部12d,其从该第一端部12b夹着上述把持部11a位于相反侧。转动部12a从第一端部12b贯通上述外面板20延伸到外面板20的内部并由上述支承部件21支承为能够转动。对上述杆22进行操作的操作部12c从上述第二端部12d贯通上述外面板20延伸到外面板20的内部。当车辆使用者在把持把持部11a的状态下以拉拽门把手10的方式进行操作时,门把手10以第一端部12b作为转动中心朝第二端部12d被拉出的方向转动。此时,如果车门不是锁定状态,就能够通过操作部12c对杆22进行操作从而使车门敞开。 在第一把手壳体11中,在把持部11a和第一端部12b之间搭载有电路基板30,在该电路基板30上安装有各种电子部件。如图4所示,在把手壳体11内填充有柔软的树脂(例如聚氨酯、硅胶等)90,电路基板30通过上述树脂90被固定于壳体11且被防水。另外,该树脂90仅在图4中示出。在电路基板30上安装有一对锁定检测用电极31。该锁定检测用电极31与静电电容式传感器41连接,该静电电容式传感器41根据静电电容的变化检测发出了车门的门锁定指令的情况。如图2和图4所示,各锁定检测用电极31与第二把手壳体12的内表面、更详细地说是第二把手壳体12的上下壁12e、12f的各自的内侧面对置,并且配置于把持部lla与第一端部12b之间。此处,图4中的上下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检测用电极31接近上下壁12e、12f的各自的内侧面,具体而言为接触。静电电容式传感器42的解锁检测用电极32与设于电路基板30的作为传感器输入端子的特定电极电连接。该解锁检测用电极32根据静电电容的变化检测发出了车门的门解锁指令的情况。该解锁检测用电极32设在把持部lla的内部。在把持部lla的内部设有天线33。在天线33与车辆使用者所携带的携带机(未图示)之间发送接收包含使用者认证等的必要信息。天线33与设在电路基板30上的作为供电端子的特定电极电连接。在电路基板30上安装有包含上述静电电容式传感器41、42的传感器IC 40。对传感器IC40以及天线33等的供电、以及门控制部60(参照图3)对包含来自该传感器IC 40的输出信号的各种必要信息的取得都经由设在电路基板30的背面的连接器34进行。
下面,参照图2对锁定检测用电极31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锁定检测用电极31以关于在上下壁12e、12f之间的中央从上述第一端部12b朝向第二端部12d沿着门把手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m对称的方式设置。各锁定检测用电极31中,与外面板20对置的端部(电极端部)、换言之电极端面31a形成为蜿蜒状,更具体而言形成为梳齿状(或者矩形波状)。各锁定检测用电极31在该锁定检测用电极3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具有作为支承部的连接部31c。连接部31c如图4所示,以贯通电路基板30的方式连接于该电路基板30,由此锁定检测用电极31被支承于电路基板30。
图3主要以框图示出门把手装置中的门锁定系统的等价电路。以下,参照图3对门锁定所涉及的检测原理以及动作概要进行说明。 在图3中,以接地GND1表示外面板20。如该图3所示,外面板20和锁定检测用电极31 (具体而言为电极端面31a)以在二者之间具有静电电容CPA的方式静电电容耦合。静电电容C,^的值经由锁定检测用电极31被静电电容式传感器41取得。此处,假定车辆
6使用者的手接触第二把手壳体12的与锁定检测用电极31对置的部分。在图3中,以接地GND 2表示车辆使用者。此时,车辆使用者和锁定检测用电极31以在二者之间具有静电电容CT的方式静电电容耦合。该静电电容CT与上述静电电容C,^处于电并联的关系。静电电容式传感器41中取得表示合成静电电容(CPAm+CT)的值。根据该合成静电电容的值比静电电容CpA肌超出与静电电容CT相当的值,据此,静电电容式传感器41检测到发出了门锁定指令。由此,门控制部60根据来自静电电容式传感器41的检测信号判断为车辆使用者发出了门锁定指令。进而,门控制部60经由驱动电路70驱动设于锁定机构80的锁定用致动器81从而锁定车门。上述检测原理和动作概要在通过解锁检测用电极32和静电电容式传感器42的协作对车门进行解锁的解锁系统中也同样。如上所述,各锁定检测用电极31以与第二把手壳体12的上下壁12e、12f的各自的内侧面对置的方式设置。因此,消除了因车辆使用者的通常对门把手把持操作而发出门锁定指令的担忧。即,避免了引发车辆使用者进行的与门锁定相关的误操作。 下面,对在上述构成的门把手装置中,将锁定检测用电极31的电极端面31a形成为梳齿状(或者矩形波状)的意义进行说明。即,如图4所示,为了扩大锁定检测用电极31的检测范围,电极端面31a与外面板20之间的间隙以狭小更为优选。然而,如果电极端面31a与外面板20之间的间隙狭小,则降雨等时雨滴W会容易被导入电极端面31a与外面板20之间的间隙。尤其由于电极端面31a从第一及第二把手壳体ll、12之间露出到外部,因此存在雨滴W接近或者接触到锁定检测用电极31的顾虑。当雨滴W接近或者接触到锁定检测用电极31时,会在被静电电容耦合的该检测用电极31和外面板20间的对置部中、尤其两者的间隔最短的最短对置部,伴随着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增大与静电电容CpA皿(W)相当的量。由此增大的静电电容C,^(W)带给检测用电极31和外面板20之间的静电电容CpA皿的影响增大。因此如造成发出上述门锁定指令,可能引起静电电容式传感器41的误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门把手装置中,锁定检测用电极31的电极端面31a被形成为蜿蜒状,具体而言为梳齿状(或者矩形波状)。因此,如图5所示,当雨滴W被引导至电极端面31a与外面板20之间时,雨滴W从电极端面31a的缺欠的部分31b离开。因此容易切断电极端面31a与外面板20间的经由雨滴W等的连接。因此,抑制了由雨滴W对锁定检测用电极31的接近或接触等而引起的静电电容CpA皿(W)的增大。S卩,抑制了锁定检测用电极31与外面板20的最短对置部间的由雨滴W的浸水等引起的介电常数的变化,进而抑制了静电电容的变化。因此,也很好地抑制了因该雨滴W的浸水而引起的静电电容式传感器41、42的误动作等。电极端面31a的蜿蜒形状可通过压制机械等容易地形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门把手装置能够得到以下的优点。 (1)将锁定检测用电极31设于第二把手壳体12的上下壁12e、12f的各自的内侧面。由此,消除了根据车辆使用者的通常的门把手把持操作发出门锁定指令等担忧。进一步,电极端面31a形成为蜿蜒状(梳齿状或者矩形波状)即非平面。由此使得被引导至电极端面31a与外面板20之间的雨滴W难以接触到电极端面31a,容易切断电极端面31a与外面板20间的经由雨滴WW的连接。因此很好地抑制了因雨滴W的浸水而引起的静电电容式传感器41、42的误动作等。该优点并不局限于降雨的雨滴,例如洗车而附着的水滴等也同样奏效。
(2)作为电极端面31a的形状,采用了梳齿状(矩形波状)。因此,通过压制加工可容易地对电极端面31a成形。 (3)两个锁定检测用电极31关于从第一端部12b朝第二端部12d延伸的中心线m对称,即,在门把手被安装于车门的状态下,两个锁定检测用电极31以上下对称的方式设置。因此,该门把手装置被标准化,能够通用地使用。具体而言,对车辆的右侧的门、左侧的门、或者车辆后部的门等任一个门都能够通用地使用基本为同一构造的门把手装置。
(4)将车门的解锁检测用电极32设于门把手的把持部11a的内部。因此,根据车辆使用者为了敞开车门而对门把手进行把持操作的情况发出门解锁指令。因此,能够恰当地区分门锁定指令和门解锁指令。即,能够通过各静电电容式传感器41、42更加准确地检测车辆使用者的与车门的锁定/解锁相关的意思。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以适当变更后的以下的方式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锁定检测用电极31的电极端面31a形成为梳齿状(矩形波状),但也可以将电极端面31a的形状形成为其他的非平面形状。例如如图6所示,电极端面31a亦可形成为凹陷的弧状(详细而言为圆弧状)。弧状的电极端面31a亦可通过压制加工而容易地成形。或者如图7(a) 图7(c)所示,可将电极端面31a形成为波状、三角波状、锯齿状各种形状。 锁定检测用电极31并非必须以上下对称的方式设置。例如在锁定检测用电极为单一的电极的情况下,只要设在门把手的把持部与第一端部之间即可,在门把手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中,锁定检测用电极可以设在与门把手的上壁和下壁中的任一个的内侧面对置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部12b和第二端部12d设于第二把手壳体12,但是,第一端部12b和第二端部12d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设于第一把手壳体11。
8
权利要求
一种门把手装置,其设在车门上,能够对车辆的门开闭机构进行操作,所述门把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支承部件,其设于所述门的外面板的内侧;设在所述外面板的外侧的门把手,该门把手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转动部,其以被所述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方式从所述第一端部贯通所述外面板而延伸;以及操作部,其以能够对所述开闭机构进行操作的方式从所述第二端部贯通所述外面板而延伸;锁定检测用电极,其以与所述外面板静电电容耦合的方式设于所述门把手;以及静电电容式传感器,其与所述锁定检测用电极连接,根据所述外面板与锁定检测用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发出了门锁定指令的情况,所述门把手具有第一把手壳体,其具有把持部,该把持部以与所述外面板的外侧面之间形成空隙的方式设置;以及第二把手壳体,其覆盖所述第一把手壳体,以形成所述门把手的外侧部,所述第二把手壳体具有相互对置的上壁和下壁,所述锁定检测用电极被设置为接近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的至少一方的内侧面并与之对置,所述锁定检测用电极具有与所述外面板对置的电极端面,该电极端面形成为非平面形状。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检测用电极设在所述把持部和所述第一端部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端面形成为蜿蜒状。
4. 根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端面形成为梳齿状、矩形波状、三角波状、锯齿状或波状。
5.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端面形成为凹陷的弧状。
6. 根据权利要求1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检测用电极包含一对电极,所述一对电极被设置为关于从所述第一端部沿所述上壁和下壁之间的中央朝第二端部延伸的中心线对称。
7. 根据权利要求1 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检测用电极与所述上壁和下壁的至少一方的内侧面抵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端面穿过所述第一把手壳体和所述第二把手壳体之间露出在所述门把手的外部。
9. 根据权利要求1 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置在所述第一把手壳体和所述第二把手壳体之间的电路基板, 所述锁定检测用电极支承于所述电路基板。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检测用电极被所述电路基板支承。
11. 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解锁检测用电极,其以与所述外面板静电电容耦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把持部;以及静电电容式传感器,其与所述解锁检测用电极连接,根据所述外面板与解锁检测用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发出了解锁指令的情况:
全文摘要
一种能够对车辆的门开闭机构进行操作的门把手装置。门把手装置具备支承部件(21)、门把手(10)、锁定检测用电极(31)、以及静电电容式传感器(41)。门把手(10)具有第一端部(12b)、第二端部(12d)、转动部(12a)、操作部(12c)。静电电容式传感器(41)根据外面板(20)与锁定检测用电极(31)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检测发出了门锁定指令。门把手(10)具有第一把手壳体(11)和覆盖第一把手壳体(11)的第二把手壳体(12)。锁定检测用电极(31)接近并对置第二把手壳体(12)的上壁(12e)和下壁(12f)的至少一方的内侧面。锁定检测用电极(31)的与外面板(20)对置的电极端面(31a)形成为非平面状。
文档编号B60J5/00GK101778982SQ20088002566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7日
发明者中村开, 冈田广毅, 大江准三, 家田清一, 挂川智央, 虫明荣司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