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198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座椅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车用座椅的可调
整角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般来说,车用座椅是由椅背及椅垫支撑乘客的背部、臀部及大腿,其中,藉由一 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可调整座椅的角度。此外,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具有左右两个调整角度器, 分放于座椅左右两边,另连接轴杆的端部藉由齿条连接左右调整角度器。连接轴杆藉由一 电力马达作为动力传送而旋转。另一方面,由于可调整角度的装置是连接于椅背及椅垫,縮 小可调整角度的装置的尺寸及厚度是较佳的作法。然而,縮小可调整角度的装置的尺寸将 降低齿轮与齿隙间的接触强度,导致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停止运作,座椅也将前后摇摆,也可 能造成椅背无法运作,威胁到乘客的安全。据此,近年来研究者设法改善此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可调整角度的装置,縮小尺寸后,其接触强度仍不会造成
齿隙,当生产时,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可减少摆设空间、减轻重量及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包含一套筒块,其中有一套筒凸件连
接于轴杆上,轴杆穿过套筒凸件且嵌入于内部齿轮支架的环形凸件,并穿过外部齿轮支架
的中心孔洞,一动作凸件是覆盖于该环形凸件外部圆周的一部分,一轴承嵌入于外部齿轮
支架的中心孔洞,一动力传送装置与轴承接触且覆盖于环形凸件的另一部分,动力传送装
置并未被动作凸件覆盖,且当轴杆旋转使得外部齿轮支架相对于内部齿轮支架旋转时,动
力传送装置藉由与动作凸件接触,将绕着环形凸件旋转。 达成功效 依据本发明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可避免外部齿轮及内部齿轮停止动作时的齿 隙,进一步预防由于座椅移动而产生的振动噪音。此外,即使仅以小的输出马达操作时,藉 由縮小内部齿轮及外部齿轮间的压力角,也能获得足够的动力,而增加运作效率。再者,藉 由简化对楔形块与凸轮等装置的形状及尺寸,造成重量的减轻及降低制造成本,可设计出 一简单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减少其摆设空间。


图1及图2是本发明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的透视图。 图3及图4是本发明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以I-I为中心轴线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以II-II为中心轴线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的示意图,依据第一实施例,该可调整角度的 装置连接一动力传送装置,说明图6的运作。 图8、图9、图10、图11及图12是本发明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的示意图,依据第二 实施例,该可调整角度的装置连接一动力传送装置。 图13是本发明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的示意图,说明外部齿轮及内部齿轮的压力 角。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将随着图式作一详细说明。 图1及图2是本发明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的透视图。依据第一实施例,图1至图7 首先说明一可调整角度的装置连接一动力传送装置。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可调整角度的装 置具有一轮轴1、一外部齿轮支架10、一内部齿轮支架20、一套筒块30、一轴承40、一动力传 送装置、一盖板50及一引导支架60。 外部齿轮支架10为一环形元件,藉由一固定元件连接椅背装置,外部齿轮支架10 中心位置具有一中心孔洞11,一内齿轮类型的外部齿轮12具有多个轮齿且沿着圆周方向 边缘连续设置。 内部齿轮支架20为一环形元件,藉由一固定元件连接椅垫装置,且椅垫装置连接 椅背装置,内部齿轮支架20具有环形凸件21,对应于外部齿轮支架10的中心部位突出,且 一外齿轮类型的内部齿轮22在沿着外部圆周连续地形成,选择性地与外部齿轮12结合。内 部齿轮22的数量少于外部齿轮12的数量。 —套筒块30具有一套筒凸件31,且连接于轴杆1上,套筒块30藉由一栓槽穿过套 筒凸件31,且嵌入于内部齿轮支架20的环形凸件21,穿过外部齿轮支架10的中心孔洞11, 当套筒凸件31嵌入于环形凸件21, 一动作凸件32覆盖于环形凸件21的外部圆周部分,一 连接板33连接套筒凸件31及动作凸件32,楔形弹簧90、 130与连接板33连接, 一弹簧凸 件34从连接板33的边缘凸起且与套筒凸件31方向相反,将楔形弹簧90、 130固设于连接 板33上。 —轴承40,其为一金属轴承,是嵌入于外部齿轮支架10的中心孔洞11。 —动力传送装置与轴承40接触且覆盖于环形凸件21的另一部分,动力传送装置
并未被动作凸件32覆盖,且当轴杆1旋转使得外部齿轮支架10相对于内部齿轮支架20旋
转时,动力传送装置藉由与动作凸件32接触,将绕着该环形凸件21旋转。 盖板50藉由覆盖外部齿轮支架10的背面,避免套筒块30、轴承40及动力传送装
置分离。 引导支架60覆盖内部齿轮支架20的外部圆周及盖板50,包含外部齿轮支架10,
将其结合。同时,动力传送装置具有一对楔形块70用以覆盖环形凸件21的全部外部圆周,
且与动作凸件32结合,藉由动力传送,当轴杆1旋转时,环形凸件21绕着动作凸件32旋转,
一凸轮80置于此对楔形块70的外边,并紧密接触轴承40,楔形弹簧90附于套筒块30且具
有弯曲的两端,该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对楔形块,以施力向外撑开该对楔形块。 此对楔形块70更包含一第一楔形块71及一第二楔形块72,第一楔形块71及第二
楔形块72分别呈约四分之一弧形状。
第一楔形块71及第二楔形块72皆呈楔形状,其尺寸皆从中心至端部减小且偏心。
第一楔形块71的一端具有弹簧槽71a、第二楔形块72的一端具有弹簧槽72a,彼 此相对以容置于楔形弹簧90,且连接各该楔形弹簧另一端的二突出接触件71b、72b成向外 弯曲形状,以连接该动作凸件32。
此外,凸轮80呈半圆弧形状。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藉由楔形弹簧90静止时施加一力,以撑 开第一楔形块71及第二楔形块72,如图6所示,造成第一楔形块71及第二楔形块72外部 圆周与凸轮80的内部接触,(接触点为Pl, P2),且内部齿轮支架20的内部齿轮22与外部 齿轮支架10的外部齿轮12在两点紧密地接触(接触点为P 3,P4),因此,可避免外部齿轮 12及内部齿轮22间的齿隙,进一步预防由于座椅移动而产生的振动噪音。
此外,如图6所示,当轴杆1顺时针旋转时,套筒块30的动作凸件32推动第一楔 形块71顺时针旋转,如图7所示。 在此操作下,当一力从楔形弹簧90的左端推到右端时,定义第一楔形块71与凸轮 80间的间隙。 藉由上述的力,当外部齿轮支架10相对于内部齿轮支架20旋转时,第二楔形块72 与凸轮80也顺时针旋转,其转动比随着轮齿数的不同而不同。
当外部齿轮支架10旋转时,座椅也旋转且可调整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及动力传送装置详述于图8至图 12。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具有一轮轴1、一外部齿轮支架10、一内部 齿轮支架20、一套筒块30、一轴承40、一动力传送装置、一盖板50及一引导支架60。
轮轴1、外部齿轮支架10、内部齿轮支架20、套筒块30、轴承40、盖板50及引导支 架60,与第一实施例在图l至图7所示为相同的结构,故本实施例不再多加说明。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动力传送装置,如图所示,包含一凸轮110,凸轮110覆 盖于环形凸件21的外部周圆的一部分,且凸轮110穿过轴杆1并与动作凸件32成相反方 向,一对楔形块120紧密连接于轴承40并覆盖凸轮IIO外部,且当轴杆1旋转时,该对楔形 块120藉由动力传送穿过动作凸件32而绕着凸轮110的外部周圆旋转,楔形弹簧130连接 于套筒块30且具有弯曲的两端,该两端分别容置于该对楔形块120以施力向外撑开该对楔 形块120。 该对楔形块120更包含第一楔形块121及第二楔形块122,第一楔形块121及第二 楔形块122分别呈约半圆弧形状且重叠。 第一楔形块121及第二楔形块122皆呈楔形状,其尺寸皆从中心至端部减小且偏 心。 第一楔形块121及第二楔形块122皆具有一弹簧槽121a、 122a,彼此相对以容置于 楔形弹簧130,二弹簧槽121a、122a彼此偏离,且第一楔形块121及第二楔形块122的一端 皆具有一突出接触件121b、122b并向内弯曲,以连接该动作凸件32。 此夕卜,凸轮110呈一弧形状,因此凸轮110可嵌入于突出接触件121b及122b之间。
因此,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藉由楔形弹簧130静止时施 加一力,以撑开第一楔形块121及第二楔形块122,如图11所示,造成两接触点(接触点为P5, P6),位于凸轮110的外部圆周与该对楔形块120内侧之间,且内部齿轮支架20的内部齿轮22与外部齿轮支架10的外部齿轮12在两点紧密地接触(接触点为P7,P8),因此,可避免外部齿轮12及内部齿轮22间的齿隙,进一步预防由于座椅移动而产生的振动噪音。
此外,本发明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的动力传送装置的该对楔形块70、120与凸轮80、110的装置,具有相对简单的形状,因此本发明在改良生产及品质控制上有其裨益。此外,由于减小该对楔形块70、120与凸轮80、110的尺寸及厚度,因而设计出一简单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 此外,当设计出此简单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可减轻重量及降低制造成本,减少其摆设空间。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位于外部齿轮支架10的外部齿轮12及内部齿轮支架20的内部齿轮22的一压力角为ei,该压力角ei维持在5度至io度的范围之间,如图13所示。 压力角ei是垂直中心线C 3及内部齿轮22的切线C4的内部压力角,外部齿轮12的节距中心线Cl与内部齿轮22的节距中心线C2相交于一点P9。 在可调整角度的装置上,传统上压力角9 1至少为14.5度,但本发明的可调整角
度的装置,其压力角ei介于5度至io度的范围之间。 如本发明所示,当压力角9 1縮小时,静止时施加一负载,外部齿轮12与内部齿轮22间的接触强度将增加,因此,推动外部齿轮支架10与内部齿轮支架20所需的力将减少。
此外,当压力角e 1縮小时,即使仅以小的输出马达操作时,也能获得足够的动力,因此达到一简单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
权利要求
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用于车用座椅,其包含一套筒块30,其中有一套筒凸件31固定于一轴杆1上,该轴杆1穿过该套筒凸件31,且嵌入于一内部齿轮支架20的一环形凸件21,并穿过一外部齿轮支架10的一中心孔洞11,且一动作凸件32是覆盖于该环形凸件21外部周圆的一部分;一轴承40,该轴承40嵌入于该外部齿轮支架10的该中心孔洞11;以及一动力传送装置,该动力传送装置与该轴承40接触且覆盖于该环形凸件21的另一部分,该动力传送装置并未被该动作凸件32覆盖,且当该轴杆1旋转使得该外部齿轮支架10相对于该内部齿轮支架20旋转时,该动力传送装置藉由与该动作凸件32接触,将绕着该环形凸件21旋转。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动力传送装置包含一对楔形块70,该对楔形块70覆盖于该环形凸件21的外部周圆且与该动作凸件32连 接,当该轴杆1旋转时,该对楔形块70藉由动力传送至该动作凸件32而绕着该环形凸件21 旋转;一凸轮80,当该凸轮80紧密接触轴承40时,其环绕着该楔形块70的外周边;以及 一楔形弹簧90,该楔形弹簧90附于该套筒块30且具有弯曲的两端,该两端分别连接于 该对楔形块70,以施力向外撑开该对楔形块7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套筒块30更包含一连接板33,该连接板33是连接该套筒凸件31及该动作凸件32,且该楔形弹簧90连 接于其上;以及一弹簧凸件34,该弹簧凸件34是从该连接板33边缘突出,并与该套筒凸件31方向相 反,且其将该楔形弹簧90固设于该连接板33上。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对楔形块70更包含一 第一楔形块71及一第二楔形块72,该第一楔形块71及该第二楔形块72分别呈约四分之一 弧形状,该第一楔形块71及该第二楔形块72的一端皆分别具有一弹簧槽71a、72a,彼此相 对以容置于该楔形弹簧90,且连接各该楔形弹簧90另一端的各突出接触件71b、72b成向外 弯曲形状,以连接该动作凸件32。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凸轮80为半圆弧 形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动力传送装置包含一凸轮110,该凸轮110覆盖于该环形凸件21的外部周圆的一部分,且该凸轮110穿过 该轴杆1并与该动作凸件32成相反方向;一对楔形块120,该对楔形块120紧密连接于该轴承40并覆盖该凸轮110外部,且当该 轴杆1旋转时,该对楔形块120藉由动力传送穿过该动作凸件32而绕着该凸轮110的外部 周圆旋转;以及一楔形弹簧130,该楔形弹簧130连接于该套筒块30且具有弯曲的两端,该两端分别容 置于该对楔形块120以施力向外撑开该对楔形块120。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套筒块30包含 一连接板33,该连接板33是将该套筒凸件31与该动作凸件32相连接,且该楔形弹簧130连接于该连接板33上;以及一弹簧凸件34,该弹簧凸件34是从该连接板33边缘突出,并与该套筒凸件31方向相 反,且其将该楔形弹簧130固设于该连接板33上。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对楔形块120更包含 一第一楔形块121及一第二楔形块122,该第一楔形块121及该第二楔形块122分别呈约半 圆弧形状且重叠,该第一楔形块121及该第二楔形块122分别具有一弹簧槽121a、122a,彼 此相对以容置于该楔形弹簧130,该二弹簧槽121a、122a彼此偏离,且该第一楔形块121及 该第二楔形块122 —端分别具有一突出接触件121b、122b并向内弯曲,以连接该动作凸件 32。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凸轮110为一弧 形,其尺寸可嵌入于该二突出接触件121b、122b。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位于该外部齿轮支架 10的该外部齿轮12及该内部齿轮支架20的该内部齿轮22的一压力角ei,该压力角9 1 维持在5度至IO度的范围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系揭露一种车用座椅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其可避免外部齿轮12及内部齿轮22停止动作时的齿隙,进一步预防由于座椅移动而产生的振动噪音。此外,藉由缩小内部齿轮及外部齿轮间的压力角,即使仅以小的输出马达操作时,也能获得足够的动力,而增加运作效率。再者,藉由简化对楔形块70、120与凸轮80、110等装置的形状及尺寸,可减轻重量及降低制造成本,设计出一简单的可调整角度的装置,减少其摆设空间。
文档编号B60N2/22GK101778734SQ200880103109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6日
发明者车在原, 黄俊植 申请人:达思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