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0386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部件,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行李箱盖开
启装置。
背景技术
早期的车辆的行李箱盖都是手动开合的,即需要人们手工操作将行李箱盖打开或 者闭合,现在,随着人们对车辆自动化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可自动开启的行李箱盖也出现 了,这种自动开启的行李箱盖通常是由电机驱动,通过蜗轮蜗杆和多级齿轮机构来驱动与 行李箱盖固定连接的支架,使支架转动,从而实现行李箱盖的开启或闭合。另外,还在蜗轮 处设置了电磁离合机构,当需要手动开启行李箱盖时,操作人员用手将行李箱盖打开,行李 箱盖打开的过程中带动传动系统转动,但是,由于电磁离合机构是设置在蜗轮处,在手动开 启行李箱盖的过程中传动系统中的大部分部件都在转动,这既增大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力, 同时也使传动系统中的部分零件产生无用的转动,增加零件的磨损,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的在手动开启的过程中部分零件无用转动而导致零件使 用寿命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该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可减少零 件的没必要的转动,增加零件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包括转臂、连杆和与行李箱盖固定连接的 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架和转臂 可转动连接;其中,所述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还包括安装架、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架上 的第三转轴、固定安装在第三转轴上的摩擦圈、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上且得电后对摩擦圈产 生吸引力的电磁线圈、可自锁的驱动模块和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三转轴上且被所述驱动模块 驱动的大带轮,所述转臂与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摩擦圈、大带轮和电磁线圈沿第三转轴 的轴向并列设置且大带轮位于摩擦圈和电磁线圈之间,所述摩擦圈可在所述吸引力作用下 与大带轮保持挤压并使二者同步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安装基板和安装盖板,所述摩擦圈、大 带轮和电磁线圈位于安装基板和安装盖板之间,所述电磁线圈固定安装在安装基板上。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还包括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第三转 轴通过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到电磁线圈和安装盖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大带轮与第三转轴之间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摩擦盘与第三转轴之间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机、蜗杆、蜗轮、小齿轮、大齿轮、小带轮、皮带、第 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安装基板上,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 基板上,所述第二转轴固定安装到安装基板和安装盖板上,所述蜗杆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 连接,所述蜗轮和小齿轮均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所述大齿轮和小带轮均与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且大齿轮和小带轮之间固定连接,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连接, 所述皮带套设在小带轮和大带轮上,小带轮和大带轮通过皮带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还包括电机安装座和附加安装座,所述电 机安装座固定安装到安装基板上,所述附加安装座固定安装到电机安装座上,所述第一转 轴可转动地安装到电机安装座和附加安装座上。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转 轴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到附加安装座和电机安装座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基板固定安装到车身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在得电时可由驱动模块驱动 大带轮、摩擦圈、转臂、连杆和支架运动,并带动行李箱盖开闭;在驱动模块和电磁线圈都 失电时可手动开启行李箱盖,在手动开启的过程中,由于电磁线圈失电,摩擦圈和大带轮之 间没有相互挤压,二者可相对转动,由于驱动模块是可自锁的,驱动模块及大带轮均不能转 动,即手动开启时大带轮及驱动模块中的零件都不转动,减少了大带轮及驱动模块中零件 的转动时间,减少了磨损,延长了它们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的传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在行李箱盖关闭时的 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在行李箱盖开启时的 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C-C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安装基板和安装盖板未示出);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包括电 机1、蜗杆2、蜗轮3、小齿轮4、组合轮5、皮带6、大带轮7、电磁线圈8、摩擦盘9、第一转轴 10、第二转轴11、第三转轴12、安装基板13、安装盖板14、电机安装座15、线圈安装盒16、转 臂17、螺母18、连杆19、支架20、行李箱盖21、第一轴承22、第二轴承23、第三轴承24、第四 轴承25、弹性挡圈26、导套27、限位套28和附加安装座29。[0027]电机安装座15位于安装基板13的下方,二者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附加安装 座29位于电机安装座15的下方,二者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电机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 在电机安装座15上。蜗杆2固定安装在电机1的输出轴上,二者之间可焊接相连,也可将 二者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优选一体成型。 第一转轴10的结构如图7所示,第一转轴10是阶梯轴,第一转轴10的第一阶梯 档1001通过第一轴承22可转动的安装在附加安装座29的圆形凹坑2901中,其第三阶梯档 1003通过第二轴承23可转动的安装在电机安装座15的安装孔1501中,即第一转轴10可 相对附加安装座29和电机安装座15转动。蜗轮3安装在第一转轴10的第二阶梯档1002 上,二者之间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连接,蜗轮3和蜗杆2啮合相连。第一转轴10的第四阶梯 档1004设有外花键,小齿轮4上设有内花键孔,小齿轮4通过其上的内花键孔安装在第四 阶梯档1004上,二者之间通过内外花键的配合固定连接。弹性挡圈26套设在第一转轴10 上靠近小齿轮4上端面的位置,弹性挡圈26可限制小齿轮4沿第一转轴10轴向的移动。小 齿轮4位于安装基板13的第一安装孔1301处。组合轮5包括大齿轮501和小带轮502,大齿轮501和小带轮502同轴配置,二者 之间固定连接,二者可一体成型,也可分别成型后焊接相连,本实施例中优选一体成型。第 二转轴11的结构如图8所示,第二转轴11的第一阶梯档1101固定安装在安装基板13的 第二安装孔1302中,具体安装方式如下先将第一阶梯档1101安装到第二安装孔1302中, 然后通过压力加工使第一阶梯档1101变形成图5所示形状,通过压力变形使第一阶梯档 1101与第二安装孔1302相互固定。第三阶梯档1103固定安装在安装盖板14的第一安装 孔1401中,二者之间通过铆合固定相连。组合轮5上设有一个贯通的中心孔503,中心孔 503的轴线与大齿轮501和小带轮502的轴线重合。组合轮5设置在第二转轴11的第二阶 梯档1102处,两个导套27设置在中心孔503内,导套27与中心孔503之间是紧配合,第二 阶梯档1102从两个导套27中穿过,第二阶梯档1102与导套27之间是间隙配合,即组合轮 5和两个导套27可相对第二转轴11转动。大齿轮501与小齿轮4啮合相连。线圈安装盒16固定安装在安装基板13上,电磁线圈8固定安装在线圈安装盒16 中,电磁线圈8和线圈安装盒16都是通过螺钉与安装基板13固定连接。第三转轴12的结 构如图9所示,第三转轴12是阶梯轴,其第一阶梯档1201通过第三轴承24可转动的安装 在电磁线圈8的中心孔801中,第五阶梯档1205通过第四轴承25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盖 板14的第二安装孔1402中,即第三转轴12可相对安装基板13和安装盖板14转动。大带 轮7设置在第三转轴12的第二阶梯档1202处,二者之间间隙配合,大带轮7可相对第三转 轴12转动,限位套28套设在第三转轴12上,限位套28的上端与大带轮7接触,限位套28 的下端与第三轴承24的内圈接触,限位套28可限制大带轮7向下滑动。摩擦盘9设置在 第三转轴12的第三阶梯档1203处,摩擦盘9和第三阶梯档1203之间过盈配合,通过过盈 配合使摩擦盘9和第三转轴12固定连接。大带轮7上设有一个圆形空腔701,摩擦盘9同 时位于圆形空腔701中并与圆形空腔701的底壁接触。当给电磁线圈8通电后,电磁线圈8 对摩擦盘9产生吸引力,摩擦盘9受到吸引力作用后对圆形空腔701的底壁产生挤压作用, 通过这种挤压作用使摩擦盘9与大带轮7同步转动。当电磁线圈8中没有通电时,摩擦盘9 与大带轮7之间虽然接触,但二者之间没有挤压,二者不会同步转动。第三转轴12的第六 阶梯档1206处的横截面是正六边形,转臂17的一端设有一个与第六阶梯档1206对应的正六边形的孔1701,转臂17通过孔1701安装到第六阶梯档1206上,二者之间固定连接。第 三转轴12的第七阶梯档1207处设有外螺纹,一个螺母18安装在第七阶梯档1207处,二者 之间通过内外螺纹固定连接,螺母18限制了转臂17沿第三转轴12轴向的移动,可防止转 臂17从第三转轴12上脱落。连杆19的一端与转臂17的另一端通过一个销轴相连,二者之间可相对转动。连 杆19的另一端与支架20通过一个销轴相连,二者之间可相对转动。支架20的一端与车身 之间通过一个销轴相连,支架20可相对车身转动,即支架20的这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车身 上,支架20的另一端与行李箱盖2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安装基板13和安装盖板14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安装基板1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到车身上。图2所示是本实施例的行李箱盖21关闭时的状态,图3所示是本实施例的行李箱 盖21开启时的状态。当需要行李箱盖21自动打开时,操作人员操作车内的开关,使电机1 和电磁线圈8得电,电机1的输出轴和蜗杆2转动,通过蜗轮3、小齿轮4、组合轮5 (即大齿 轮501和小带轮502)、皮带6、大带轮7、摩擦盘9和第三转轴12带动转臂17转动,转臂17 通过连杆19带动支架20逆时针转动,支架20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行李箱盖21开启。由于 通过开关来控制电机和电磁线圈的得电和失电是现有技术中的常用做法,因此本实施例中 对开关如何控制电机1和电磁线圈8不作详细说明。当电机1和电磁线圈8都未得电时,行李箱盖21不能自动打开,此时需要手动开 启行李箱盖21。手动开启的过程中,行李箱盖21转动,带动支架20、连杆19和转臂17转 动,转臂17通过第三转轴12带动摩擦盘9转动。由蜗轮蜗杆机构的特性可知,蜗杆可驱动 蜗轮,蜗轮不能驱动蜗杆,即蜗轮蜗杆机构是可自锁的。因此在手动开启行李箱盖的过程 中,大带轮7、组合轮5 (包括大齿轮501和小带轮502)、小齿轮4、蜗轮3和蜗杆2都不能转 动,此时摩擦盘9和大带轮7之间相对转动。由于齿轮是精密传动件,工作一定时间之后会产生磨损,在磨损之后容易产生振 动和噪音。现有技术中是在蜗轮处设置电磁线圈和摩擦件,因此无论是手动打开行李箱盖 还是自动打开行李箱盖,大齿轮501和小齿轮4都会转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电磁线圈8 和摩擦盘9设置在大带轮7处,在手动开启行李箱盖的过程中避免了大齿轮501和小齿轮4 的转动,减少了大齿轮501和小齿轮4的转动时间,减少了它们的磨损,延长了它们的使用 寿命。同时,在手动开启行李箱盖的过程中,由于大带轮7和小带轮502都不转动,因此皮 带6也不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皮带6的使用时间和弯曲次数,延长了皮带6的使 用寿命。另外,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蜗轮蜗杆和多级齿轮机构进行传动,由于蜗轮蜗杆和 齿轮都是刚性件,由于加工精度和磨损的原因,在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本实施例中设 置了皮带传动机构,而皮带是柔性件,可部分吸收蜗杆2、蜗轮3、小齿轮4和大齿轮501转 动过程中的振动,同时对上述振动向行李箱盖21的传递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包括转臂、连杆和与行李箱盖固定连接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架和转臂可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还包括安装架、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架上的第三转轴、固定安装在第三转轴上的摩擦圈、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上且得电后对摩擦圈产生吸引力的电磁线圈、可自锁的驱动模块和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三转轴上且被所述驱动模块驱动的大带轮,所述转臂与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摩擦圈、大带轮和电磁线圈沿第三转轴的轴向并列设置且大带轮位于摩擦圈和电磁线圈之间,所述摩擦圈可在所述吸引力作用下与大带轮保持挤压并使二者同步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相互固 定连接的安装基板和安装盖板,所述摩擦圈、大带轮和电磁线圈位于安装基板和安装盖板 之间,所述电磁线圈固定安装在安装基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行李箱盖开启 装置还包括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第三转轴通过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分别可转动地安 装在电磁线圈和安装盖板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带轮与第三转轴 之间间隙配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盘与第三转轴 之间过盈配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 机、蜗杆、蜗轮、小齿轮、大齿轮、小带轮、皮带、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 安装基板上,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基板上,所述第二转轴固定安装在安装基 板和安装盖板上,所述蜗杆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蜗轮和小齿轮均与第一转轴固 定连接,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所述大齿轮和小带轮均与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且大齿轮和 小带轮之间固定连接,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皮带套设在小带轮和大带轮上,小带 轮和大带轮通过皮带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行李箱盖开启 装置还包括电机安装座和附加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固定安装到安装基板上,所述附加 安装座固定安装到电机安装座上,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到电机安装座和附加安装座 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行李箱盖开启 装置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可转动地安 装在附加安装座和电机安装座上。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板固定安装 到车身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包括转臂、连杆和与行李箱盖固定连接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车辆的车身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架和转臂可转动连接;所述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还包括与转臂固定连接的摩擦圈、得电后对摩擦圈产生吸引力的电磁线圈、可自锁的驱动模块和被所述驱动模块驱动的大带轮,所述摩擦圈可在所述吸引力作用下与大带轮保持挤压并使二者同步转动。该车辆行李箱盖开启装置可减少大带轮及驱动模块中零件的转动时间,减少了磨损,延长了它们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0R5/00GK201587370SQ200920261008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
发明者孔中奎, 张美锑, 贺冬云, 马玉良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