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0577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天窗的功能和结构也经历了从单纯美观作用到了 集美观、实用为一体的过程。汽车天窗具有如下功能,一是便于通风,遇有车内空气污浊时, 换气简单、方便,在车辆行驶中,气流在天窗内部快速流动,在天窗上形成负压将车内污气 抽走,不会有大量的灰尘和前车排放污染从侧窗直接进入;二是换气缓和,汽车天窗换气对 车内温度变化影响不大,不影响车内空调和暖风机的作用,且能使空调更均勻柔和。汽车天 窗的下方一般都安装遮阳板,以让车内乘员在不需要光线射入车内时,可遮挡天窗射入的 光线。现在市场上的天窗遮阳板都是一体式的,由于小型轿车的顶部弧度限制,即轿车 内部空间不足导致的大尺寸的一体式遮阳板开启不完全,因此一体式遮阳板在全景天窗中 不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 遮阳板,它不仅可以增加遮阳板的开启尺寸,还可以增加遮阳板本身的刚性和强度。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包括天窗框架 和安装在天窗框架上的前部天窗遮阳板总成和后部天窗遮阳板总成,所述天窗框架由前横 挡、中横挡、后横挡、左侧挡及右侧挡构成,所述前横挡、中横挡及左侧挡和右侧挡的前小半 段构成前天窗框架,所述中横挡、后横挡及左侧挡和右侧挡的后大半段构成后天窗框架,其 中,所述前部天窗遮阳板总成包括长度相同的第一前半遮阳板和第一后半遮阳板及 前部遮阳板框架,所述第一前半遮阳板包括第一前半遮阳板本体及安装在第一前半遮阳板本体两 侧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后半遮阳板包括第一后半遮阳板本体及安装在第一后半遮阳板本体两 侧的第一缓冲支架;所述前部遮阳板框架安装在所述的前天窗框架上,它包括一对第一侧导轨、一第 一前横梁、一对第一导向槽及一对第一导轨端盖,所述第一侧导轨的长度为三倍第一前半 遮阳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前横梁的两端连接在一对第一侧导轨的前端,所述一对第一导向 槽及一对第一导轨端盖分别安装在一对第一侧导轨的后三分之一段的前端及后端;所述第一前半遮阳板及第一后半遮阳板可沿一对第一侧导轨前后移动,在第一后 半遮阳板向后移动时,依靠所述第一后半遮阳板上的第一缓冲支架使第一后半遮阳板进入 高于第一侧导轨的第一导向槽及第一导轨端盖,以使第一前半遮阳板向后移动到第一侧导轨的后三分之一段时叠置在第一后半遮阳板的下方;所述后部天窗遮阳板总成包括长度相同的第二前半遮阳板和第二后半遮阳板及后部遮阳板框架,所述第二前半遮阳板包括第二前半遮阳板本体及安装在第二前半遮阳板本体两 侧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后半遮阳板包括第二后半遮阳板本体及安装在第二后半遮阳板本体两 侧的第二缓冲支架;所述前部遮阳板框架安装在所述的后天窗框架上,它包括一对第二侧导轨、一第 二前横梁、一对第二导向槽及一对第二导轨端盖,所述第二侧导轨的长度为三倍第二前半 遮阳板的长度,所述第二前横梁的两端连接在一对第二侧导轨的前端,所述一对第二导向 槽及一对第二导轨端盖分别安装在一对第二侧导轨的后三分之一段的前端及后端;所述第二前半遮阳板及第二后半遮阳板可沿一对第二侧导轨前后移动,在第二后 半遮阳板向后移动时,依靠所述第二后半遮阳板上的第二缓冲支架使第二后半遮阳板进入 高于第二侧导轨的第二导向槽及第二导轨端盖,以使第二前半遮阳板向后移动到第二侧导 轨的后三分之一段时叠置在第二后半遮阳板的下方。上述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导向槽及第一、第二 导轨端盖均在其上端面上自前至后设有一斜坡导轨。上述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其中,所述前部天窗遮阳板总成和后部天 窗遮阳板总成还分别包括跨接在第一侧导轨及第二侧导轨后三分之一段的前部的第一加 固横梁及第二加固横梁。上述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其中,所述前半遮阳板本体上还设有一把 手。上述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其中,所述后部天窗遮阳板总成还包括安 装在第二前横梁上用于推动第二前半遮阳板和第二后半遮阳板移动的驱动系统总成。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的技术方案,采用两块遮阳板,应用 滑轨结构组成分体式遮阳板,在打开时以折叠方式收拢,不仅可以增加遮阳板的开启尺寸, 还可以增加遮阳板本身的刚性和强度。从而解决了后续的环境变量问题,为遮阳板轻量化 提供良好的前提。与现有技术的遮阳板相比可以减少车顶弧度空间对天窗遮阳板开启尺寸 的限制,增加可利用的空间,同时也可以为乘员提供更宽阔的视野和良好的舒适性。折叠的 方式不仅解决了一体式遮阳板不能应用于大尺寸天窗问题,也开创了可折叠式遮阳板应用 于天窗产品的先河。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中前部天窗遮阳板总成的立 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中前部天窗遮阳板开启状态 的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中前部天窗遮阳板关闭状态 的剖面图;[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中后部天窗遮阳板总成的立 体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中后部天窗遮阳板开启状态 的剖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中后部天窗遮阳板关闭状态 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 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包括天窗框架1、前部 天窗遮阳板总成2和后部天窗遮阳板总成3,其中,天窗框架1由前横挡11、中横挡12、后横 挡13、左侧挡14及右侧挡15构成,前横挡11、中横挡12及左侧挡14和右侧挡15的前小 半段构成前天窗框架,中横挡12、后横挡13及左侧挡14和右侧挡15的后大半段构成后天 窗框架;前部天窗遮阳板总成2和后部天窗遮阳板总成3分别安装在天窗框架1的前天窗 框架及后天窗框架上。 请参阅图2至图4,前部天窗遮阳板总成2包括长度相同的第一前半遮阳板和第一 后半遮阳板及前部遮阳板框架,第一前半遮阳板21包括第一前半遮阳板本体211及安装在第一前半遮阳板本体 211两侧的第一滑轨212 ;第一前半遮阳板本体211上还设有一把手28 ;第一后半遮阳板22包括第一后半遮阳板本体221及安装在第一后半遮阳板本体 221两侧的第一缓冲支架222;前部遮阳板框架安装在的前天窗框架上,它包括一对第一侧导轨23、一第一前横 梁24、一加固横25、梁一对第一导向槽26及一对第一导轨端盖27,第一侧导轨23的长度为 三倍第一前半遮阳板21的长度,第一前横梁24的两端连接在一对第一侧导轨23的前端, 第一加固横梁25跨接在第一侧导轨后三分之一段的前部,一对第一导向槽26及一对第一 导轨端盖27分别安装在一对第一侧导轨23的后三分之一段的前端及后端;第一导向槽26 及第一导轨端盖27均在其上端面上自前至后设有斜坡导轨260、270 ;第一前半遮阳板21及第一后半遮阳板22可沿一对第一侧导轨23前后移动,在第 一后半遮阳板22向后移动时,依靠第一后半遮阳板22上的第一缓冲支架222使第一后半 遮阳板22进入高于第一侧导轨23的第一导向槽26及第一导轨端盖27,以使第一前半遮阳 板21向后移动到第一侧导轨23的后三分之一段时叠置在第一后半遮阳板22的下方;请参阅图5至图7,后部天窗遮阳板总成3包括长度相同的第二前半遮阳板31和 第二后半遮阳板32、后部遮阳板框架及驱动系统总成38,第二前半遮阳板31包括第二前半遮阳板本体311及安装在第二前半遮阳板本体 311两侧的第二滑轨312 ;第二后半遮阳板32包括第二后半遮阳板本体321及安装在第二后半遮阳板本体 321两侧的第二缓冲支架322;前部遮阳板框架安装在后天窗框架上,它包括一对第二侧导轨33、一第二前横梁34、一第二加固横梁35、一对第二导向槽36及一对第二导轨端盖37,第二侧导轨33的长度 为三倍第二前半遮阳板321的长度,第二前横梁34的两端连接在一对第二侧导轨33的前 端,第一加固横梁35跨接在第二侧导轨33后三分之一段的前部,一对第二导向槽36及一 对第二导轨端盖37分别安装在一对第二侧导轨33的后三分之一段的前端及后端;第二导 向槽36及第二导轨端盖37均在其上端面上自前至后设有斜坡导轨360、370 ;驱动系统总成38安装在第二前横梁34上,用于推动第二前半遮阳板31和第二后 半遮阳板32移动;第二前半遮阳板31及第二后半遮阳板32可沿一对第二侧导轨33前后移动,在第 二后半遮阳板32向后移动时,依靠第二后半遮阳板32上的第二缓冲支架322使第二后半 遮阳板32进入高于第二侧导轨33的第二导向槽36及第二导轨端盖37,以使第二前半遮阳 板31向后移动到第二侧导轨33的后三分之一段时叠置在第二后半遮阳板32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可以减少车顶弧度空间对天窗遮阳 板开启尺寸的限制,增加可利用的空间,同时也可以为乘员提供更宽阔的视野和良好的舒 适性。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 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 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包括天窗框架和安装在天窗框架上的前部天窗遮阳板总成和后部天窗遮阳板总成,所述天窗框架由前横挡、中横挡、后横挡、左侧挡及右侧挡构成,所述前横挡、中横挡及左侧挡和右侧挡的前小半段构成前天窗框架,所述中横挡、后横挡及左侧挡和右侧挡的后大半段构成后天窗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天窗遮阳板总成包括长度相同的第一前半遮阳板和第一后半遮阳板及前部遮阳板框架,所述第一前半遮阳板包括第一前半遮阳板本体及安装在第一前半遮阳板本体两侧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后半遮阳板包括第一后半遮阳板本体及安装在第一后半遮阳板本体两侧的第一缓冲支架;所述前部遮阳板框架安装在所述的前天窗框架上,它包括一对第一侧导轨、一第一前横梁、一对第一导向槽及一对第一导轨端盖,所述第一侧导轨的长度为三倍第一前半遮阳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前横梁的两端连接在一对第一侧导轨的前端,所述一对第一导向槽及一对第一导轨端盖分别安装在一对第一侧导轨的后三分之一段的前端及后端;所述第一前半遮阳板及第一后半遮阳板可沿一对第一侧导轨前后移动,在第一后半遮阳板向后移动时,依靠所述第一后半遮阳板上的第一缓冲支架使第一后半遮阳板进入高于第一侧导轨的第一导向槽及第一导轨端盖,以使第一前半遮阳板向后移动到第一侧导轨的后三分之一段时叠置在第一后半遮阳板的下方;所述后部天窗遮阳板总成包括长度相同的第二前半遮阳板和第二后半遮阳板及后部遮阳板框架,所述第二前半遮阳板包括第二前半遮阳板本体及安装在第二前半遮阳板本体两侧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后半遮阳板包括第二后半遮阳板本体及安装在第二后半遮阳板本体两侧的第二缓冲支架;所述前部遮阳板框架安装在所述的后天窗框架上,它包括一对第二侧导轨、一第二前横梁、一对第二导向槽及一对第二导轨端盖,所述第二侧导轨的长度为三倍第二前半遮阳板的长度,所述第二前横梁的两端连接在一对第二侧导轨的前端,所述一对第二导向槽及一对第二导轨端盖分别安装在一对第二侧导轨的后三分之一段的前端及后端;所述第二前半遮阳板及第二后半遮阳板可沿一对第二侧导轨前后移动,在第二后半遮阳板向后移动时,依靠所述第二后半遮阳板上的第二缓冲支架使第二后半遮阳板进入高于第二侧导轨的第二导向槽及第二导轨端盖,以使第二前半遮阳板向后移动到第二侧导轨的后三分之一段时叠置在第二后半遮阳板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 导向槽及第一、第二导轨端盖均在其上端面上自前至后设有一斜坡导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天窗 遮阳板总成和后部天窗遮阳板总成还分别包括跨接在第一侧导轨及第二侧导轨后三分之 一段的前部的第一加固横梁及第二加固横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半遮阳 板本体上还设有一把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天窗 遮阳板总成还包括安装在第二前横梁上用于推动第二前半遮阳板和第二后半遮阳板移动 的驱动系统总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包括天窗框架和安装在天窗框架上的前部天窗遮阳板总成和后部天窗遮阳板总成,所述前部天窗遮阳板总成包括长度相同的第一前半遮阳板和第一后半遮阳板及前部遮阳板框架,所述第一前半遮阳板及第一后半遮阳板可沿一对第一侧导轨前后移动,在第一后半遮阳板向后移动时,依靠所述第一后半遮阳板上的第一缓冲支架使第一后半遮阳板进入高于第一侧导轨的第一导向槽及第一导轨端盖,以使第一前半遮阳板向后移动到第一侧导轨的后三分之一段时叠置在第一后半遮阳板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全景可折叠式天窗遮阳板,不仅可以增加遮阳板的开启尺寸,还可以增加遮阳板本身的刚性和强度。
文档编号B60J7/047GK201619427SQ20092027368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4日
发明者于成岩, 王上胜 申请人:浙江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