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车辆的驻车制动杆的配置结构及操作杆的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骑乘型车辆等车辆中的、驻车制动杆的配置结构及操作杆的配置结 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结构在机动两轮车的把手杆的左侧固定着支架,离 合器操纵杆及驻车制动杆以使各自的轴相互平行的状态轴支撑在上述支架上。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操作驻车制动杆时,一边用右手握住把手杆,一边 用左手将驻车制动杆向离合器操纵杆侧旋转,驻车制动杆就被锁定,所以,驻车制动杆 的操作容易进行。另外,即使在车辆起步时驻车制动杆是锁定状态,由于在离合器操纵 杆的操作时,驻车制动杆到达限制离合器操纵杆转动的位置,所以,驻车制动杆的锁定 状态容易被识别。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15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离合器操纵杆配置在把手杆上,在车辆起步时 操作离合器时,驾驶者的手接触驻车制动杆,所以,容易识别驻车制动杆的锁定状态。 但是,对于把手杆上没有离合器操纵杆的车辆,在离合器操作那样的、驾驶者进行车辆 起步前的操作时,无法期待驾驶者会注意到驻车制动杆的锁定状态。因此,对于把手杆 上没有离合器操纵杆的车辆,把驻车制动杆配置在把手杆上时,希望能更容易地识别驻 车制动杆的锁定状态。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驻车制动杆是锁定解除状态时,驻车制动杆 在把手杆的前方以沿着把手杆的状态伸出,若为这种配置,则在外观上驻车制动杆很显 目艮,很难说是良好地收在把手杆中。该驻车制动杆的操作状态的识别容易性、配置等问题,不限于驻车制动杆,对 于各种操作杆也存在。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操作性好、把驻车制动杆配置 在无离合器操纵杆的车辆的把手杆周边时也能容易地识别驻车制动杆的锁定状态、并且 能将驻车制动杆良好地收在把手杆的、车辆中的驻车制动杆的配置结构。另外,本发明 的目的是提供把不限于驻车杆的操作杆良好地收纳配置在车辆的把手杆并可容易识别操 作状态的操作杆的配置结构。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方案,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驻车制动杆的配置结构, 该驻车制动杆配置在车辆中,该车辆备有使车辆(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机动两轮车1)的 前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轮3)转向用的把手杆(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左把手杆20或右把 手杆19)、将车辆的车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后轮4)成为锁定状态或锁定解除状态的制动 装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停驶制动钳14)、一端与上述制动装置连接着的缆线(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停驶制动缆16)、与上述缆线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可将上述制动装置操作成为锁定 状态或锁定解除状态的驻车制动杆(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驻车制动杆28)、安装在上述把手 杆上并将上述驻车制动杆可转动地轴支撑着的保持座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保持座部 件27);其特征在于,上述驻车制动杆具有把手纵臂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把手后方臂部 66)和把手上方臂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把手上方臂部67);上述把手纵臂部在使上述制 动装置为锁定解除状态的锁定解除位置,与上述把手杆的前方或后方相邻;上述把手上 方臂部在使上述制动装置为锁定解除状态的锁定解除位置,与上述把手杆的上方相邻; 上述驻车制动杆的转动轴(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转动轴44),在上述把手纵臂部中,与上述 把手杆的轴方向大致平行,通过朝上方拉上述驻车制动杆,能将上述制动装置操作成为 锁定状态。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把手上方臂部设有垂下部(例如实 施方式中的前下垂部91),在上述锁定解除位置,该垂下部在上述把手杆的前方或后方较 之上述把手杆上端向下方垂下。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座部件包含将上述把手杆拼合 的两个半体(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保持座本体33和拼合半体34);上述把手上方臂部在上 述锁定解除位置、从上方覆盖上述保持座部件的拼合部分地朝宽度方向伸出。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把手杆上方臂部的下面设有弹性 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橡胶体96),在上述锁定解除位置,该弹性部件与上述保持座部 件的拼合部分的上部相接。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把手纵臂部的下部,设有朝上述 把手杆侧并向后方或前方伸出的伸出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方伸出部68);上述驻车制 动杆的转动轴设于上述伸出部。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车辆备有显示上述制动装置的锁定 状态的指示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指示器26A)、和使上述指示器显示或不显示的指示开 关(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指示开关80);该指示开关,在上述保持座部件中,与上述驻车制 动杆的转动轴相邻;在上述把手纵臂部的上述伸出部,设有从上述驻车制动杆的转动轴 朝上述把手杆侧、并朝后方或前方进一步伸出的伸出臂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方伸出 臂部75);在上述伸出臂部连接着上述缆线的另一端,并且,上述伸出臂部的前端,借 助上述驻车制动杆的转动,与上述指示开关相接或分离。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把手杆上安装着用于操作车辆灯 具的开关盒(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开关盒25),上述驻车制动杆与上述开关盒相邻。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驻车制动杆是把上述把手上方臂 部,可转动地组装在上述把手纵臂部的上部而构成的;上述把手上方臂部和上述把手杆 纵臂部,通过朝上述驻车制动杆的上拉方向施力的施力弹簧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弹 簧95)而组装。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把手纵臂部设有施力弹簧部件座 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弹簧座部84),该施力弹簧部件座部与上述把手杆上方臂部之间有 一定间隔并且沿着上述把手上方臂部伸出;在上述把手上方臂部设有施力弹簧部件收容 凹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弹簧收容环状凹部93),该施力弹簧部件收容凹部与上述施力弹簧部件座部相向并收容上述施力弹簧部件;上述把手上方臂部和上述把手纵臂部用销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连接轴87)相互连接而可转动;在上述把手上方臂部上设有止挡部 (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收容部89),该止挡部,与上述施力弹簧部件之间夹着上述销部件地 位于上述施力弹簧部件的相反侧,并沿上述把手纵臂部的上部,与该上部相接,限制上 述把手上方臂部的转动。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驻车制动杆的上述把手上方臂部朝 向车辆前方笔直朝前地被轴支撑着。技术方案11记载的发明是操作杆的配置结构,该操作杆配置在车辆中,该车辆 备有使车辆(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机动两轮车1)的前轮(实施方式中的前轮3)转向用的 把手杆(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左把手杆20或右把手杆19)、在操作状态或非操作状态位置 不同的可动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停驶制动钳14)、一端与上述可动部件连接着的缆线 (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停驶制动缆16)、与上述缆线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可将上述可动部件操 作成为操作状态或非操作状态的操作杆(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驻车制动杆28)、安装在上述 把手杆上并将上述操作杆可转动地轴支撑着的保持座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保持座部 件27),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杆具有把手纵臂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把手后方臂部66) 和把手上方臂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把手上方臂部67),上述把手纵臂部在上述可动部件 为非操作状态的非操作位置,与上述把手杆的前方或后方相邻;上述把手上方臂部在上 述可动部件为非操作状态的非操作位置,与上述把手的上方相邻;上述操作杆的转动轴 (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转动轴44),在上述把手纵臂部,与上述把手杆的轴方向大致平行, 通过朝上方拉上述操作杆,能将上述可动部件操作为操作状态。技术方案12记载的发明是操作杆的配置结构,该操作杆,从把手杆(例如实施 方式中的左把手杆20或右把手杆19)的轴方向看,是大致L字形,其特征在于,在上述 操作杆的一方臂部设有握持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把手上方臂部67),在另一方臂部(例 如实施方式中的把手后方臂部66)的前端设有可转动地轴支撑在上述把手杆上的轴支撑 部,在上述握持部与上述轴支撑部之间配置上述把手杆地安装上述操作杆。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通过使驻车制动杆朝上方转动,可以使制动装置 为锁定状态,所以,驻车制动杆的操作性好,并且,在使制动装置成为锁定解除状态 的、驻车制动杆的锁定解除位置,由于驻车制动杆绕把手地配置着,所以,驻车制动杆 能良好地收纳在车辆中。另外,在制动装置的锁定状态,与驻车制动杆良好收纳的锁定解除状态相比, 驻车制动杆位于朝上突出的位置,所以,更加容易识别锁定状态。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可确保驻车制动杆的长度,容易操作,在锁定解 除位置,驻车制动杆进一步紧绕着把手杆,所以,驻车制动杆更好地收纳在车辆中。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在保持座部件的上方,驻车制动杆的宽度大,从 而提高了操作性,通过将驻车制动杆和保持座部件在上下方向重合地配置,可在宽度方 向将两部件紧凑地配置。另外,用驻车制动杆覆盖住保持座部件的拼合部分,可提高锁定解除位置时的 驻车制动杆的外观性和收纳感。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在驻车制动杆的锁定解除位置,能使止挡件与保持座部件相接,并且隔着弹性部件,所以,可保护驻车制动杆和保持座部件。 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将驻车制动杆的转动轴设在把手杆下方,可以使 尺寸偏大的驻车制动杆的转动轴尽量不显眼。另外,在把手杆的后方设有燃料箱的车辆中,将驻车制动杆的把手纵臂部配置 在把手杆后方时,由于转动轴配置在把手杆侧的前方,所以,可避免对把手杆进行转向 时燃料箱与保持座部件的干扰。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用于连接驻车制动杆的缆线的、从把手纵臂部的 下部伸出的伸出臂部的形状,作为凸轮使用,可以使指示开关开或关,可尽量紧凑地配 置指示开关。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与开关盒相邻地配置驻车制动杆,从而进一步提 高驻车制动杆的收纳感。根据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即使物体或驾驶者的手等不小心放在了上拉式驻 车制动杆上时,把手上方臂部朝下转动,可由施力弹簧部件承受荷载,可避免大的荷载 从把手纵臂部的上部作用到杆转动轴侧。根据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可用简单的构造,将施力弹簧设置成外观上不容 易被看见。根据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由于驻车制动杆沿着车辆前后方向,所以操作更 加容易。根据技术方案11、12记载的发明,不限于驻车制动杆,对于各种操作杆,也能 良好地收纳在把手杆,并且,可容易识别操作状态的位置。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从图1中箭头A方向看的向视图。图3是把手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把手杆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将机动两轮车的前侧侧部放大表示的图。图6是从车身内侧朝把手杆的轴方向看驻车制动杆装置的侧视图。图7是驻车制动杆装置的纵剖面图。图8是说明驻车制动杆装置的组装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说明驻车制动杆装置的组装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表示驻车制动杆装置的保持座部件的图。图11是图3的剖面图,(a)是沿a_a线的剖面图,(b)是沿b_b线的剖面图。图12是沿图3中c-c线的剖面图。图13是从驻车制动杆侧看驻车制动杆装置的第1棘轮部件的图。图14是从第1棘轮部件侧看驻车制动杆装置的第2棘轮部件的图。图15是表示构成驻车制动杆装置的驻车制动杆的把手后方臂部的图。图16是表示构成驻车制动杆装置的驻车制动杆的把手上方臂部的图。图17是说明将驻车制动杆装置形成为锁定状态的操作的图。
图18是说明将驻车制动杆装置形成为锁定解除状态的操作的图。图19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型例,是从车身内侧朝把手的轴方向看驻车制动杆装 置的侧视图。图20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型例,是安装着驻车制动杆装置的把手杆的放大图。符号说明1…机动两轮车(车辆),4…后轮,6…前轮转向装置,14…停驶制动钳(制动 装置),16…驻车制动缆(缆线),19…右把手杆(把手杆),20…左把手杆(把手杆), 25…开关盒,26A···指示器,27…保持座部件,28…驻车制动杆(驻车制动杆),33…保 持座本体(保持座部件,半体),34…拼合半体(半体),44…转动轴,66…把手后方臂 部(把手纵臂部),67…把手上方臂部,68…前方伸出部(伸出部),75…前方伸出臂部 (伸出臂部),80…指示开关,84…弹簧座部(施力弹簧部件座部),87…连接轴(销部 件),89…收容部(止挡部),91…前下垂部(垂下部),93…弹簧收容环状凹部(施力弹 簧部件收容凹部),95…弹簧(施力弹簧部件),96…橡胶体(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 图4说明搭载有停 驶制动装置的车辆之一例、即机动两轮车1的概略构造。在以下说明所用的图中,在适 当部位标注了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 LH。在说明机动两轮车1时适当采用这些方向。机动两轮车1,在图未示的车身架前后方向大致中央搭载着内置有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双离合变速器)的发动机2,在发动机2的前方配置着前轮3,在发动 机2的后方配置着后轮4。前轮3由构成车辆的转向系统的左右一对前叉5、5可转动地支撑。在前叉5、 5的上部,设有可将前轮3转向的前轮转向装置6。前轮转向装置6的前方被前罩7覆盖住,该前罩7从车身的侧部前方侧覆盖车身 的前部。在该前罩7上,一体地设有前灯、后视镜、各种仪表类的显示板等。另外,在前轮转向装置6的后方设有燃料箱8,在该燃料箱8的后方设有驾驶员乘坐的座位9。另一方面,后轮4可转动地支撑在从发动机2后方伸出的摆动臂10的后部,在 后轮4的轴部11的周围设有与后轮4 一体地旋转的制动盘12。通过制动盘12的两侧面 被夹入而限制后轮4的转动。在摆动臂10的后端部,设有可夹入制动盘12的后制动卡 钳13和停驶制动钳14。在作为行驶用制动器的后制动卡钳13上连接着图未示的制动软管的一端,该制 动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备有后制动踏板(脚踏制动器)的后主汽缸上。另一方面,在停 驶制动钳14上连接着停驶制动缆16的一端,停驶制动缆16的另一端一直延伸到前轮转 向装置6,并与安装在前轮转向装置6上的驻车制动杆装置15连接。如图2中放大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前轮转向装置6从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顶 桥18的两侧端部贯通左右前叉5、5的上端部,把右把手杆19固定在右前叉的上端部, 并且,把左把手杆20固定在左前叉的上端部。图2中,标记26表示包含一体地安装在前罩7上的速度计、并可显示各种指示器的组合面板。标记26A表示根据驻车制动杆装置15的操作而亮灯的指示器。右把手杆19,其一端固定在右侧的前叉5的上端部,朝车辆右侧伸出。左把手 杆20固定在左侧的前叉5的上端部,朝车辆左侧伸出。在右把手杆19的前端部安装着沿右把手杆19朝车辆右侧伸出的加速把手21,并 且,可摆动地支撑着前制动杆22,该前制动杆22从右把手杆19的前端部延伸到加速把手 21的前方。另外,在右把手杆19上,在加速把手21的宽度方向内侧,设有前制动器的 制动油用的储存室23。另一方面,在左把手杆20的前端部,也如图3 图5所示,安装着沿左把手杆 20朝车辆左侧伸出的把手24,并且,在左把手杆20上,在把手24的宽度方向内侧设置 了具有换高速档开关、换低速档开关、危险开关、前灯等灯具的切换开关、喇叭等的各 种操作开关的开关盒25。这里,机动两轮车1,由于采用内置DCT的发动机2,所以, 是自动变速,变速不需要操作离合器,所以在左把手杆20上不设置离合器操纵杆。在左把手杆20上,在宽度方向内侧与开关盒25相邻的位置,安装着驻车制动杆 装置15。驻车制动杆装置15,如图6、图7所示,具有固定在左把手杆20上的保持座部 件27、和可转动地支撑在保持座部件27上的驻车制动杆28,如图8、图9所示,在保持 座部件27与驻车制动杆28之间,夹设有构成对驻车制动杆28的转动的棘轮机构的第1 棘轮部件30、第2棘轮部件31、解除按钮32等。在下面的说明中,设定驻车制动杆装置15安装在左把手杆20上的状态,在驻车 制动杆装置15的结构的说明中,采用了适当的车辆的方向。首先,保持座部件27是铝合金制的,如图6 图9所示,由保持座本体33、拼 合半体34(见图6、图7)和保持座盖35构成。保持座本体33可转动地支撑驻车制动杆 28。拼合半体34将保持座本体33固定在左把手杆20上。保持座盖35安装在保持座本 体33侧部。保持座本体33和保持座盖35,如图6、图7所示,从侧面看,是在左把手杆20 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长形状,在保持座本体33的后方上部,如图10(a)所示,形 成了从该后方上部向上方突出、沿左把手杆20的周面的弧形的拼合部36。拼合部36的内周面设定与左把手杆20相接的相接面36B。拼合部36的上部, 在左把手杆20的上方并朝向前方,在其端面上形成了上部紧固孔37,并且,在位于拼合 部36的上部正下方的保持座本体33的后方上部形成了下部紧固孔38。在上部紧固孔37和下部紧固孔38处固定着拼合半体34。拼合半体34如图10 (a) 所示,从侧面看,是在左把手杆20的前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长形状,在其上下方向大 致中央设有与左把手杆20相接的相接面34B。另外,在拼合半体34的上部和下部,形 成了与上述上部紧固孔37及下部紧固孔38重合的上部贯通孔41及下部贯通孔42。如图11 (a)所示,螺栓39、40穿过上部贯通孔41及下部贯通孔42,这些螺栓 39、40螺纹接合在上部紧固孔37及下部紧固孔38内,这样,拼合半体34夹住左把手杆 20、将其固定在保持座本体33上。这样,保持座本体33固定在左把手杆20上。另外,拼合半体34,如图10(b)所示,一体地形成了朝侧方伸出的伸出部34A。 该伸出部34A的上下方向的高度设定为比拼合半体34的上部贯通孔41的形成位置低。如图12所示的图3的c-c线剖面图(图11 (a)的a_a线的宽度方向内侧的剖面)所示,该 拼合半体34沿着左把手杆20的轴方向延伸,其内部形成为中空状。另外,图10(b)是 从前方(FR)看图10(a)所示的保持座本体33的图。另外,如图11(a)所示,在拼合部36内周面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形成了朝左 把手杆20侧突出的圆筒状小突起片43。该小突起片43与形成在左把手杆20上的卡合孔 20A卡合。借助这些小突起片43和卡合孔20A用于使保持座本体33相对于左把手杆20 在轴方向及周方向的定位容易进行。另外,如图7、图10(a)所示,在保持座本体33的 下部紧固孔38的上方,形成了朝驻车制动杆28侧突出的止挡肋33E。该止挡肋33E用 于限制驻车制动杆28的转动,详细构造在后面说明。保持座本体33中,在拼合部36的下方,如图8、图9、图10所示,用铸入的方 式设置铁制的中空圆筒状转动轴44。该转动轴44从保持座33的侧面突出,朝着驻车制 动杆28侧延伸,换言之,沿着左把手杆20的轴方向延伸。转动轴44用于支撑驻车制动杆28,在转动轴44的基端(根部)侧,如图8所 示,形成了沿转动轴44的轴方向延伸的长孔46,并且,在转动轴44前端侧的周面上, 沿转动轴44的周方向形成了槽73。将图8、图9所示的第1棘轮部件30及解除按钮32 结合起来的连接轴47穿过长孔46。图7所示的进行驻车制动杆28的定位及防止脱出的 C形夹钳74卡合在槽73中。在此,在图8、图9中,L2是表示连接轴47的组装方向的 组装线,另外,在图8、图9中,为了清楚起见,省略了 C形卡钳74。在保持座本体33 前面下部,如图10(b)所示,形成了使长孔46露出的窗部33C。连接轴47从该窗部33C 沿着组装线L2穿过长孔46。组装后,在该窗部33C,如图11 (a)所示,安装帽33D。在转动轴44周围的保持座本体33上,如图10(a)所示,形成了第1棘轮收容凹 部45。该第1棘轮收容凹部45从保持座本体33的支撑驻车制动杆28侧的侧面,朝保持 座本体33的外侧面凹陷。第1棘轮收容凹部45用于收容后述的第1棘轮部件30。在第 1棘轮收容凹部45,形成了从该第1棘轮收容凹部45的底部突出的凸部45B。凸部45B 从转动轴44的周面以与第1棘轮收容凹部45的边缘部连接的方式延伸,在转动轴44的 周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具体地说是4个)。通过形成该凸部45B,可确保轴 支撑驻车制动杆28的保持座本体33的强度及刚性。第1棘轮收容凹部45的上部和下部朝着转动轴44的径方向外侧、分别朝上方和 下方延伸。在第1棘轮收容凹部45的上部和下部,形成了与第1棘轮收容凹部45相连 并扩展的大致二字形的外周凹部45A。在保持座本体33中的转动轴44的前方,如图10(a)所示,形成了贯通保持座 本体33的侧面的开关安装孔81。在开关安装孔81,如图7所示,螺纹固定着指示开关 80。该指示开关80具有朝转动轴44侧突出的按钮80A(见图7),该按钮80A构成为可 进退,在指示开关80中,可检测出按钮80A是否被按下。在转动轴44与指示开关80之 间的保持座本体33的侧面上,形成了朝驻车制动杆28侧突出的圆筒状可动片支撑部82。 在可动片支撑部82上,支撑着板簧状的可动片83 (见图7)。该板簧状可动片83,在指 示开关80的后方沿上下方向延伸,在其下部与按钮80A相接,并且,能以可动片支撑部 82为中心摆动。在保持座本体33中的转动轴44的下方,如图7、图10(a)所示,形成了用于把停驶制动缆16的内缆线16A引入保持座本体33内的开口 33A,并且,形成了把内缆线 16A的缆线外体16B固定在保持座本体33上的缆固定部33B。上述的保持座部件27中的保持座本体33的转动轴44,首先,穿过图8、图9、 图13所示的第1棘轮部件30。另外,在图8、图9中,Ll是表示第1棘轮部件的组装 方向的组装线,该组装线也表示后述第2棘轮部件31及解除按钮32的组装方向。第1棘轮部件30是耐蠕变性高的聚缩醛(POM)制的,如图13所示,形成为圆板 状,在其中心形成了供转动轴44沿组装线Ll穿过的贯通孔48。在第1棘轮部件30上, 如图8、图9所示,形成了连接用贯通孔49。该连接用贯通孔49在与转动轴44的轴方 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贯通第1棘轮部件30。连接轴47穿过连接用贯通孔49,这样,第 1棘轮部件30,如图11(b)所示,与转动轴44连接,如上所述,连接轴47从图8所示的 形成于保持座本体33上的窗部33C沿着组装线L2穿过长孔46。借助连接轴47与转动 轴44连接着的第1棘轮部件30,成为被容许在转动轴44的轴方向的、长孔46长度方向 范围内的移动的状态。另外,连接轴47将解除按钮32与第1棘轮部件30—起连接在转 动轴44上,容许第1棘轮部件30和解除按钮32—体地移动,其详细内容后述。如图8、图9所示,第1棘轮部件30的外形与形成在保持座本体33上的第1棘 轮收容凹部45的形状大致相同。被转动轴44穿过的第1棘轮部件30以嵌入在第1棘轮 收容凹部45内的方式被收容。在此,在第1棘轮部件30上,在靠保持座本体33—侧侧 面的贯通孔48周围,如图9所示,形成了朝保持座本体33的相反侧凹陷的凹部50B。利 用该凹部50B,形成在保持座本体33侧的凸部45B退避。凹部50B形成在贯通孔48的 周围,在贯通孔48的周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具体地说是4个),其间隔与凸部 45B相同。凹部50B在贯通孔48周方向的宽度设定为比凸部45B在转动轴44周方向的宽 度稍大,凹部50B和凸部45B以具有间隙的状态卡合着,所以,第1棘轮部件30在长孔 46的长度方向范围内,可顺畅地沿转动轴44的轴方向移动。在第1棘轮部件30的上部和下部,如图9所示,形成了朝贯通孔48的径方向外 侧伸出的径方向突出部50A、50A。径方向突出部50A、50A与形成在保持座本体33上 的外周凹部45A卡合,限制第1棘轮部件30在转动轴44周方向的转动。另外,在径方向突出部50A、50A上,形成了弹簧卡合凹部53、54(见图9)。 该弹簧卡合凹部53、54用于卡合图8、图9所示的作为施力部件的弹簧51、52。弹簧 51、52卡合在弹簧卡合凹部53、54内。这些弹簧51、52压缩地设置在第1棘轮部件30 与保持座本体33之间,所以,第1棘轮部件30总是被朝驻车制动杆28侧推压。另外, 如图10(a)所示,在第1棘轮收容凹部45中,在外周凹部45A上,形成了作为上述弹簧 51、52的承接面的弹簧承接凹部55、56。另外,如图13所示,形成在第1棘轮部件30 的上部和下部的径方向突出部50A、50A,为了在组装时不弄错正反,一方的形状与另一 方的形状不同。在第1棘轮部件30的靠驻车制动杆28那一侧的侧面上的贯通孔48周围,如图 8、图13所示,形成了朝驻车制动杆28侧突出的第1棘轮齿部61。第1棘轮齿部61,从转动轴44的轴方向看是扇形,其轴方向侧端面是平坦的。 另外,第1棘轮齿部61,在贯通孔48的径方向外侧的同心圆上,隔开一定间隔(具体地说是90度间隔)地形成有4个。在相邻的第1棘轮齿部61之间形成了图13所示的谷部 62。谷部62相对于转动轴44的圆周宽度(周幅)是40°。接着,在保持座本体33中,如图8、图9所示,一体地安装着第2棘轮部件31 的驻车制动杆28与上述第1棘轮部件30相邻地插通于转动轴44上。首先,驻车制动杆28,如图6所示,由把手后方臂部66和把手上方臂部67构 成。把手后方臂部66,其一端可转动地支撑在保持座本体33上,在左把手杆20的后方 朝上下方向伸出。把手上方臂部67,其一端安装在把手后方臂部66的上部,在左把手杆 20的上方朝前方伸出。即,驻车制动杆28环绕左把手杆20地配置着。把手后方臂部66,如图7、图15所示,具有在左把手杆20的后方、上下延伸的 臂本体部66A。在臂本体部66A的上部侧,形成了朝保持座本体33侧延伸、从前方覆盖 保持座本体33的拼合部36的前方罩部66B(见图15(a))。在臂本体部66A的下侧部, 形成了在左把手杆20的下方朝前方延伸的前方伸出部68。在前方罩部66B的靠拼合部 36 一侧的面上,如图15(b)所示,设有突状的止挡凸部72。该止挡凸部72与保持座本 体33的拼合部36的外面相接。在前方伸出部68形成了供转动轴44穿过的转动轴插通孔69,在该前方伸出部 68的靠第1棘轮部件30—侧,在转动轴插通孔69的周围,如图9、图15(a)所示,形成 了从前方伸出部68的侧面凹入的第2棘轮收容凹部70。在第2棘轮收容凹部70的底面,如图9所示,形成了从转动轴插通孔69的边缘 部朝保持座本体33侧突出的环状的轴承突出部69A,借助轴承突出部69A,驻车制动杆 28支撑在转动轴44上的支撑刚性提高。在该轴承突出部69A的周围,形成了从第2棘 轮收容凹部70的底部突出的杆侧齿部70B。杆侧齿部70B从轴承突出部69A的周面以 与第2棘轮收容凹部70的边缘部连接的方式延伸,在转动轴44的周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形 成有多个(具体地说是4个)。杆侧齿部70B的前端与轴承突出部69A的前端面齐平地 相连,在相邻的杆侧齿部70B之间形成了杆侧谷部70C。另外,在位于上方侧的杆侧齿 部70B中的一方上,形成了从侧面凹入的定位凹部70A。通过把第2棘轮部件31收容在第2棘轮收容凹部70内,把手后方臂部66就一 体地安装了第2棘轮部件31。第2棘轮部件31是耐蠕变性高的聚缩醛(POM)制,如图14所示,形成为圆板 状,在其中心形成了供转动轴44穿过的贯通孔63。在第2棘轮部件31中的贯通孔63周 围的、靠驻车制动杆28侧的侧面上,如图8所示,形成了朝驻车制动杆28侧突出的杆卡 合齿部64。杆卡合齿部64,如图8所示,从转动轴44的轴方向看是扇形,在贯通孔63的 径方向外侧的同心圆上,隔开一定间隔(具体地说是90度)地形成有4个。杆卡合齿部 64的沿贯通孔63周方向的宽度,与杆侧谷部70C的沿转动轴插通孔69周方向的宽度设 定为大致相同。并且,杆卡合齿部64的径方向内侧为了避开形成在把手后方臂部66上 的轴承突出部69A而被除去。通过把该杆卡合齿部64收容在杆侧谷部70C内,把手后 方臂部66就一体地安装了第2棘轮部件31。在第2棘轮部件31的靠驻车制动杆28侧的 侧面,在上方侧,如图8所示,形成了与位于相邻的杆卡合齿部64之间的定位凹部70A 卡合的小突起片65。
在第2棘轮部件31的靠第1棘轮部件30侧的侧面,在贯通孔63的周围,如图 9、图14所示,形成了朝第1棘轮部件30侧突出的第2棘轮齿部71。第2棘轮齿部71,从转动轴44的轴方向看是扇形。其轴方向侧端面形成为平坦 状,在贯通孔63的径方向外侧的同心圆上隔开一定间隔(具体地说90度)形成有4个。 另外,第2棘轮齿部71的沿贯通孔63周方向的宽度(周宽)设定为,比形成在与上述第 1棘轮齿部61之间的谷部62的沿贯通孔48周方向的宽度(周宽)小。具体地说,图14 所示的第2棘轮齿部71的两端部与贯通孔63的中心所成的角度β是30度,图13所示 的谷部62的两端部与贯通孔48的中心所成的角度α是40度,大约小了 10度。上述那样一体地安装着第2棘轮部件31的把手后方臂部66如下插通将第2棘 轮部件31的第2棘轮齿部71的前端的平面部压接在第1棘轮部件30的第1棘轮齿部61 的前端的平面部上,使得被弹簧51、51推压的第1棘轮部件30朝保持座本体33侧后退。这样,把手后方臂部66为了把第1棘轮部件30保持在后退到保持座本体33侧 的位置,上述C形夹钳74(见图7)与形成在转动轴44上的槽73卡合。在此,把手后方臂部66在使止挡凸部72与左把手杆20相接的状态、即把手后 方臂部66成为图6所示的立起状态时,第2棘轮齿部71的前端的平面部可在第1棘轮齿 部61的前端的平面部上滑动。另外,图7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驻车制动杆28表示驻车 制动杆28朝后上方转动了的转动状态Lo,为了成为该转动状态Lo,将把手后方臂部66 转动,第2棘轮部件31的第2棘轮齿部71的前端的平面部离开第1棘轮部件30的第1 棘轮齿部61的前端的平面部,与第1棘轮部件30的谷部62相向时,第1棘轮部件30借 助弹簧51、52的推压力朝第2棘轮部件31侧突出,第2棘轮齿部71与谷部62卡合。上面说明了把第2棘轮齿部71的周方向宽度设定得比形成在第1棘轮部件30上 的谷部62的周方向宽度小。这是为了尽量消除第1棘轮部件30、第2棘轮部件31的各 齿部侧面的摩擦,使第2棘轮齿部71与谷部62的卡合具有间隙地顺畅进行。因此,只 要第2棘轮齿部71和谷部62能顺畅地卡合,也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设定的10度角 度,可以变更为适当的角度,但优选是第2棘轮齿部71的周方向宽度比形成在第1棘轮 部件30上的谷部62的周方向宽度小5度以上。在被转动轴44穿过的把手后方臂部66中,在前方伸出部68的前部,如图7、图 15(a)所示,形成了从转动轴插通孔69朝前方伸出的前方伸出臂部75。在前方伸出臂部75,形成了用于与停驶制动缆16连接的缆连接孔76。在缆连 接孔76中,连接着从保持座本体33的开口 33A进入的停驶制动缆16的内缆线16A。因 此,为了成为图7中的转动状态Lo而使轴支撑在转动轴44上的把手后方臂部66向后方 转动时,内缆线16A被张拉,停驶制动钳14将制动盘12夹入,在该状态下,第2棘轮齿 部71与谷部62卡合,驻车制动杆装置15的锁定状态被保持。S卩,在转动状态Lo下, 驻车制动杆装置15是锁定状态。另外,前方伸出臂部75形成为朝前方变细的形状,如图7所示,在其前端设有 能与上述指示开关80的开关按钮80A相接的开关相接部77。在把手后方臂部66如上所 述那样为在左把手杆20后方立起的状态下,开关相接部77通过设在保持座本体33上的 可动片83,与按钮80A接触,另外,在把手后方臂部66朝后方转动了的状态下,该开关 相接部77离开可动片83,成为不与按钮80A相接的状态。因此,指示开关80能检测出驻车制动杆装置15是否已转动,根据指示开关80的检测结果,把驻车制动杆装置15的 锁定状态或锁定解除状态显示在组合面板26的指示器26A上。另外,在前方伸出臂部 75的前方侧上部,如图7所示,设有相接面75A,该相接面75A与形成在保持座本体33 上的止挡肋33E相接。通过该相接面75A与止挡肋33E相接,驻车制动杆28的转动量 被限制。另一方面,如图15(a)所示,在把手后方臂部66的臂本体部66A的上部,形成 了板状的弹簧座部84。该弹簧座部84在左把手杆20的上方朝前方伸出,换言之,沿着 把手上方臂部67的延伸方向延伸。另外,在把手后方臂部66上,在臂本体部66A的上 部,形成了臂连接部85。该臂连接部85较之弹簧座部84进一步向上方延伸,并且如图 7所示地朝前方缓缓弯曲。在臂连接部85的前端侧形成了轴插通孔86 (图15(a)),连接 轴87穿过该轴插通孔86,这样,把手上方臂部67可摆动地连接在把手后方臂部66上。驾驶者操作驻车制动杆装置15时,把手上方臂部67作为握持部位。如图6、图 7所示,该把手上方臂部67从把手后方臂部66的上部朝着前方大致笔直地延伸,在其前 端形成由此缓缓朝下方垂下的前下垂部91。该前下垂部91,其前端部一直到达左把手杆20的下方,从前方侧看驻车制动杆 装置15时,将左把手杆20遮住。把手上方臂部67是加入了玻璃纤维粉末的聚丙烯(PP)制成的,如图16(b)所 示,其宽度尺寸比较大。如图3、图4所示,从上方看驻车制动杆装置15时,设定为覆 盖保持座部件27等的足够宽度尺寸。另外,标记91A表示形成在前下垂部91上的、伸 进手指用的勾手指用孔部。把手上方臂部67的内侧的适当部位形成为凹状,在与把手后方臂部66的连接 侧,如图7、图16(b)所示,形成收容部89。该收容部89覆盖把手后方臂部66的臂连 接部85,并且,其后方侧内面沿着臂连接部85后面。在收容部89,如图16(a)所示,形成了贯通其两侧方的轴插通孔90。在用收容 部89覆盖住臂连接部85的状态(见图11),将上述连接轴87穿过轴插通孔90,从而把 手上方臂部67可转动地连接于把手后方臂部66。这里,把手上方臂部67可朝前下方转 动地支撑在把手后方臂部66上,但是,由于收容部89的靠把手后方臂部66侧内面与臂 连接部85的后面相接,所以,收容部89起到止挡部的作用,把手上方臂部67的朝后上 方的转动被限制。如图16(b)所示,在把手上方臂部67的内侧,在拼合部36侧,形成了收容拼合 部36及拼合半体34的保持座上部收容凹部92。该保持座上部收容凹部92沿着把手上方 臂部67的长度方向形成,在图6或图7所示的把手后方臂部66不朝后方转动的状态,该 保持座上部收容凹部92覆盖着拼合部36及拼合半体34。另外,在把手上方臂部67的内侧,在保持座盖35侧,形成了呈环状凹入的弹簧 收容环状凹部93,并且,在弹簧收容环状凹部93的前方侧形成了橡胶收容凹部94。弹 簧收容环状凹部93,如图7所示,与收容部89夹着连接轴87在收容部89的相反侧,与 形成在把手后方臂部66上的弹簧座部84相向,在弹簧收容环状凹部93的端面与弹簧座 部84之间设有一定程度的间隙。如图7、图12所示,高度比弹簧收容环状凹部93的深度大的弹簧95插入在弹簧收容凹部93内,该弹簧95以收缩的状态与形成在把手后方臂部66上的弹簧座部84相 接。这样,把手上方臂部67被朝上方推压,而上述收容部89的靠把手后方臂部66侧的 内面,作为止挡部,与臂连接部85的后面相接,所以,转动被限制。另外,头部设定为比橡胶收容凹部94的内径大的、树脂材料制的橡胶体96,插 入在橡胶收容凹部94内。该橡胶体96,如图7、图12所示,与拼合半体34的伸出部 34A的上部相接。下面,说明解除按钮32。在保持座本体33中,如图8、图9所示,解除按钮32 穿过转动轴44的中空内部。如图8、图9所示,解除按钮32由连接轴57和按钮本体58构成。连接轴57的 一端穿过转动轴44的圆筒内部。按钮本体58与连接轴57的另一端结合。 连接轴57,在转动轴内,可在转动轴44的长孔46的长度方向范围内在轴方向移 动,在其一端侧形成了供连接轴47 (见图7等)穿过的连接孔59,上述连接轴47穿过该 连接孔59。另外,连接轴47对连接轴57的组装,是把连接轴47从形成在图8所示的 保持座本体33上的窗部33C沿着组装线L2穿过,将该连接轴47穿过连接孔59和长孔 46。这里,由于连接轴57也与第1棘轮部件30结合,所以,使能够得被朝驻车制动杆 28侧推压的第1棘轮部件30抵抗弹簧51、52的弹力,在转动轴44沿着轴方向朝保持座 本体33侧推压。另外,按钮本体58,在连接轴57的轴方向,具有一定程度的厚度(高度),在 按钮本体58的连接轴57侧的预定区域实施了与按钮本体58的前端侧不同的着色,设置 了图8所示的着色部60。保持座盖35安装在保持座本体33上。在保持座盖35与保持座本体33之间, 夹入了第1棘轮部件30、与第2棘轮部件31成一体的驻车制动杆28。保持座盖35沿着保持座本体33的横长形状形成为同样的横长形状,如图8所 示,形成了沿着解除按钮32的按钮本体58的位置及形状的解除按钮开口部97。另外, 保持座盖35中,在解除按钮开口部97的后方下部,形成了朝保持本体33侧延伸的杆下 方盖部98。另外,如图6所示,在解除按钮开口部97的上方的保持座盖35侧面上部, 设有保持座侧游隙调节用标记线部99。该标记线部99作为组装时停驶制动缆16的游隙 调节用标记。保持座侧游隙调节用标记线部99用两根线规定把手后方臂部66的转动方 向中的预定角度范围,相应地,在把手后方臂部66的保持盖35的上方部位,形成了杆侧 游隙调节用标记部100。这样,在驻车制动杆装置15的组装时,使把手后方臂部66转 动,可以对杆侧游隙调节用标记部100和保持座侧游隙调节用标记线部99规定的范围进 行比较,可以良好地进行游隙的调节。上述解除按钮开口部97,如图6所示,供解除按钮32的按钮本体58穿过并使之 面向外部。另外,在第1棘轮部件30的谷部62与第2棘轮部件31的第2棘轮齿部71卡 合时,解除按钮32的按钮本体58的着色部60从解除按钮开口部97中露出(见图4)。下面,参照图2 图5和图17、图18,说明上述构造的驻车制动杆装置15的操 作方法、以及驻车制动杆装置15的锁定状态及锁定解除状态中的动作。图17、图18示 意地表示驻车制动杆装置15的纵剖面。首先,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驾驶者用右手R握住右把手杆19的加速把手21,用左手L握住左把手杆20的把手24,从该状态如图3所示地,可用左手L适当 操作驻车制动杆装置15。另外,从上述构造可知,驻车制动杆装置15绕左把手杆20地 安装着,可在图5所示的旋转箭头B方向、即左把手杆20的周方向转动操作。在图3中,表示驻车制动杆28的把手上方臂部67相对于左把手杆20的轴方向 朝前侧且垂直方向大致笔直延伸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停驶制动钳14处于未夹住制动盘 12的锁定解除状态。这里,把与该锁定解除状态对应的驻车制动杆装置15的把手上方臂 部67大致笔直延伸的状态称为“锁定解除位置”。在该锁定解除位置,由于驻车制动杆 28环绕左把手杆20地配置着,所以,驻车制动杆28良好地收在车辆中。另外,在左把 手杆20的前方,设有从左把手杆20的上端朝下方垂下的前下垂部91,确保了驻车制动杆 28的把手上方臂部67的长度,所以,可容易地进行把手上方臂部67的上拉操作。驻车 制动杆28在锁定解除位置进一步绕左把手杆20地设置,所以,驻车制动杆装置15更好 地收在车辆中。另外,在把手后方臂部66的下部设有朝左把手杆20侧并朝前方伸出的前方伸出 部68,由于驻车制动杆28的转动轴44穿过前方伸出部68,所以,把驻车制动杆28的转 动轴44设在左把手杆20的下方,从而可以使尺寸偏大的驻车制动杆28的转动轴44不显 眼。另外,把手上方臂部67和把手后方臂部66通过将把手上方臂部朝上拉方向施力的 弹簧95组装起来,所以,即使物体、驾驶者的手等不小心放在把手上方臂部67上时,把 手上方臂部67朝下方转动,也可由弹簧95承受荷载,所以,可以避免大的荷载从把手后 方臂部66的上部作用到转动轴44侧。下面,用图17说明从上述锁定解除位置使驻车制动杆28转动时的、驻车制动杆 装置15及棘轮机构的动作。首先,图17(a)表示驻车制动杆装置15的锁定解除状态。在本状态中,成为第 2棘轮部件31的第2棘轮齿部71的前端的平面部压接第1棘轮部件30的第1棘轮齿部 61的前端的平面部的摩擦状态,第2棘轮齿部71的前端的平面部,随着驻车制动杆28的 转动,可在第1棘轮齿部61的前端的平面部上滑动。接着,图17(b)表示驻车制动杆28转动了的状态,表示如下状态第2棘轮部 件31的第2棘轮齿部71的前端的平面部在第1棘轮部件30的第1棘轮齿部61的前端的 平面部上滑动,第2棘轮齿部71渐渐离开第1棘轮齿部61。接着,图17(c)表示第2棘轮齿部71完全离开了第1棘轮齿部61,第2棘轮齿 部71与第1棘轮部件30的谷部62相向的状态。在本状态中,压缩地夹装在第1棘轮部 件30与保持座本体33之间的弹簧51、52伸展。另外,在本状态中,如图6所示,把手 后方臂部66的止挡凸部72离开左把手杆20,把手上方臂部67成为倾斜状态。图17(d)表示弹簧51、52伸展,使第1棘轮部件30沿转动轴44的轴方向朝驻 车制动杆28侧移动了的状态。在本状态中,成为第2棘轮齿部71与相邻的第1棘轮齿 部61间的谷部62卡合、第1棘轮齿部61与第2棘轮齿部71成为啮合的状态。因此, 若要使驻车制动杆28转动,因第2棘轮齿部71与第1棘轮齿部61的啮合,所以第1棘 轮齿部30也要转动,但是,由于第1棘轮部件30的径方向突出部50A和保持座本体33 的外周凹部45A卡合着,所以,第1棘轮部件30不能转动,驻车制动杆28的前后转动也 被限制。因此,如图7所示,在驻车制动杆28朝后上方转动的突出状态中,朝前后的转动被限制,保持着张拉停驶制动缆16的状态,所以,停驶制动钳14夹入制动盘12的状 态被保持着,保持着驻车制动杆装置15的锁定状态。在图17(d)的状态下,解除按钮32也沿着转动轴44的轴方向移动,这时,解除 按钮32使按钮本体58从保持座盖35的解除按钮开口部97突出。这时,设在按钮本体 58上的着色部60,如图4所示,从解除按钮开口部97突出而露出到外部,驾驶者可容易 地识别驻车制动杆装置15的操作状态。图4表示驻车制动杆28被转动操作、把手上方臂部67成为被转动到后上方的突 起状态。该状态是停驶制动钳14将制动盘12夹入的锁定状态。这里,把与该锁定状态 对应的驻车制动杆装置15转动操作的状态称为“锁定状态位置”,在该锁定状态位置, 即使驾驶者不小心将驻车制动杆28朝前下方压下,借助棘轮机构,驻车制动杆28也不以 转动轴44为轴转动。另外,即使物体或驾驶者的手等不小心放在了把手上方臂部67上 时,把手上方臂部67朝下转动,也可由弹簧95承受荷载,所以,可以避免大的荷载从把 手后方臂部66的上部作用到转动轴44侧。另外,与驻车制动杆28收纳良好的锁定解除 位置相比,驻车制动杆28朝上方突出,所以,可容易地识别锁定状态。下面,参照图18,说明从锁定状态位置将驻车制动杆28操作到上述锁定解除位 置时的、驻车制动杆装置15及棘轮机构的动作。首先,图18(a)表示把从图17(d)所示的保持座盖35的解除按钮开口部97突出 的解除按钮32朝保持座本体33侧推压的状态。在本状态中,第1棘轮部件30沿转动轴 44朝保持座本体33侧移动,第2棘轮齿部71与谷部62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另外,在 本状态中,容许驻车制动杆28的转动。这里,第2棘轮齿部71的周方向宽度β (见图 14)比第1棘轮部件30的谷部62的周方向宽度α (见图13)小,所以,驻车制动杆28可 朝后方转动该周方向宽度的差值。解除驻车制动杆28时,若一边使驻车制动杆28朝后 方转动一边按压解除按钮32,则在第1棘轮部件30、第2棘轮部件31的齿部侧面不摩擦 的状态使解除按钮32动作,可轻松地进行解除操作。另外,驻车制动杆28的解除时, 把手上方臂部67下面的橡胶体96和拼合半体34的伸出部34Α,比把手后方臂部66的止 挡凸部72和拼合部36先相接,驻车制动杆28和保持座本体33的撞击音受到抑制,止挡 凸部72和保持座本体33 (拼合部36)的相接的冲击被缓和。另外,止挡凸部72和拼合 部36相接时,可能会从树脂制的止挡凸部72和铝制的拼合部36产生磨耗粉,但是,由 于止挡凸部72形成在外观上不容易看见的部位,所以,磨耗粉并不显眼。图18 (b)表示从图18 (a)所示状态使驻车制动杆28转动,使第2棘轮齿部71的 前端的平面部与第1棘轮部件30的第1棘齿部61的前端的平面部相接的状态。在本状 态中,再次成为第2棘轮齿部71的前端的平面部压接第1棘轮部件30的第1棘轮齿部61 的前端的平面部的状态,容许驻车制动杆28的转动,并且,随着驻车制动杆28的转动, 成为第2棘轮齿部71的前端的平面部可在第1棘轮齿部61的前端的平面部上滑动的状 态。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驻车制动杆装置15中,可转动地支撑在保持座 部件27上的驻车制动杆28由把手后方臂部66和把手上方臂部67构成。把手后方臂部 66,在停驶制动钳14成为锁定解除状态的锁定解除位置,与左把手杆20的后方相邻。把 手上方臂部67,在停驶制动钳14成为锁定解除状态的锁定解除位置,与左把手杆20的上方相邻。在把手后方臂部66中,驻车制动杆28的转动轴44设置成与左把手杆20的轴 方向大致平行,把驻车制动杆28往上方拉,就可以使停驶制动钳14成为锁定状态。因此,通过使驻车制动杆28朝上方转动,可使停驶制动止钳14成为锁定状态, 操作性好,并且,在使停驶制动钳14成为锁定解除状态的、驻车制动杆28的锁定解除位 置,驻车制动杆28环绕把手杆地配置,所以驻车制动杆装置15良好地收纳在车辆中。另 外,在停驶制动钳14的锁定状态,与驻车制动杆28收纳良好的锁定解除位置相比,由于 驻车制动杆28位于朝上突出的位置,所以,更加容易识别锁定状态。另外,在把手上方臂部67设有前下垂部91,该前下垂部91在锁定解除位置、在 左把手杆20的前方、比左把手杆20的上端朝下方垂下,所以,可确保驻车制动杆28的 把手上方臂部67的长度,容易操作。由于驻车制动杆28在锁定解除位置时进一步紧绕 左把手杆20地配置,所以,驻车制动杆装置15良好地收纳在车辆中。另外,保持座部件27由拼合把左把手杆20的两个半体、即保持座本体33和分 割半体34构成。在锁定解除位置,把手上方臂部67从上方覆盖保持座部件27的拼合部 分、具体地为拼合部36及拼合半体34地朝宽度方向伸出。因此,在保持座部件27的上 方,驻车制动杆28的把手上方臂部67的宽度大,提高了操作性。把驻车制动杆28和保 持座部件27在上下方向重合地配置,可以在宽度方向将两部件紧凑地配置。另外,用驻 车制动杆28的把手上方臂部67覆盖保持座部件27的拼合部分,可提高驻车制动杆装置 15在锁定解除位置时的外观性和收纳感。另外,在把手上方臂部67的下面设有橡胶体96,在锁定解除位置,该橡胶体96 与保持座部件27的拼合部分的上部、具体地说拼合半体34的伸出部34A相接,所以, 可以使驻车制动杆28的锁定解除位置的止挡部与保持座部件27相接,并且,隔着橡胶体 96,从而可以保护驻车制动杆28、保持座部件27。另外,在把手后方臂部66的下部,设置朝左把手杆20侧并朝前方伸出的前方伸 出部68,驻车制动杆28的转动轴44穿过前方伸出部68。因此,把驻车制动杆28的转 动轴44设置在左把手杆20的下方,可以使尺寸偏大的驻车制动杆本体的转动轴44尽量 不显眼。另外,设置前方伸出部68,把驻车制动杆28的转动轴44配置在左把手杆20侧 即前方,所以,转向到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左把手杆20的全转向位置S时,可以容易 地避免前轮转向装置6转向时的、燃料箱8与保持座部件27之间的干扰。指示开关80用于使显示停驶制动钳14的锁定状态的组合面板26的指示器显示 或不显示。在保持座部件27中,把该指示开关80与驻车制动杆28的转动轴相邻地配 置,在把手后方臂部66的前方伸出部68设置朝左把手杆20侧并朝前方伸出的前方伸出 臂75,在该前方伸出部75上连接着停驶制动缆16,并且,前方伸出臂部75的前端借助 驻车制动杆28的转动与指示开关80相接或离开。因此,把连接停驶制动缆16用的、从 把手后方臂部66的下部伸出的前方伸出部臂部75的形状作为凸轮利用,可以使指示开关 80开或关,可尽量紧凑地配置指示开关80。另外,在左把手杆20上安装着操作车辆灯具用的开关盒25,将驻车制动杆装置 15与开关盒25相邻地配置,所以,通过与开关盒25相邻地配置驻车制动杆装置15,可 进一步提高驻车制动杆装置15的收纳感。另外,驻车制动杆28是将把手上方臂部67可转动地组装在把手后方臂部66的上部而构成的,把手上方臂部67和把手后方臂部66通过朝驻车制动杆28的上拉方向施 力的弹簧95而组装起来。因此,即使物体或驾驶者的手等不小心放在了上拉式驻车制动 杆28的把手上方臂部67上时,把手上方臂部67朝下转动,可由弹簧95弹性地吸收冲 击,所以,可以避免大的荷载作用在把手后方臂部66上。另外,在把手后方臂部66上设有与把手上方臂部67之间有一定间隔、并且沿把 手上方臂部67伸出的弹簧座部84。在把手上方臂部67上设有朝向弹簧座部84、并且收 容弹簧95的弹簧收容环状凹部93,用连接轴87将把手上方臂部67和把手后方臂部66可 转动地连接起来,在把手上方臂部67上设有收容部89。该收容部89与弹簧95之间夹着 连接轴87地位于弹簧95的相反侧的部位,该收容部89沿着把手后方臂部66的上部、与 该上部相接而限制把手上方臂部67的转动。因此,可用简单而紧凑的构造,设置成从外 观上不容易看见弹簧9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驻车制动杆28的把手后方臂部66与左把手杆20的后 方相邻,但是,也可以如图19所示那样,与左把手杆20的前方相邻地配置驻车制动杆 28。这时也同样地,操作性良好,并且能良好地收在车辆中,另外,也容易识别驻车制 动杆装置15的锁定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驻车制动杆28和第2棘齿部件31是 分体的,但也可以用铝合金等把驻车制动杆28和第2棘齿部件31形成为一体。另外,在 本实施方式中,把驻车制动杆装置15设在所谓分离式前轮转向装置6的左把手杆20上, 但是,本发明的驻车制动杆装置15也适用于左右一体地延伸的杆式把手,可以把驻车制 动杆装置设在该杆式把手的中央部、即车宽方向中央部附近。图20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型例,表示形状与上述左把手杆20不同的左把手杆 20'。该例中,在左把手杆20'中,形成了非转向时与车宽方向平行的驻车制动杆安装 部200。在该驻车制动杆安装部200,安装着驻车制动杆装置15。在驻车制动杆装置15 中,在左把手杆20'的非转向时,驻车制动杆28的把手上方臂部67朝向车辆前方、笔直 朝前地安装着。因此,在操作驻车制动杆28时,可以使把手上方臂部67沿着车辆前后 方向,所以操作更加容易。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用于驻车制动杆的例子,但本发明 并不限定用于驻车制动杆,也可适用于车辆中的各种操作杆。可采用本发明的各种操作 杆,有减压杆、进排气门推杆等。
权利要求
1.一种驻车制动杆的配置结构,该驻车制动杆配置在车辆中,该车辆备有使车辆 的前轮转向用的把手杆、使车辆的车轮成为锁定状态或锁定解除状态的制动装置、一端 与上述制动装置连接着的缆线、与上述缆线的另一端连接并且能将上述制动装置操作成 为锁定状态或锁定解除状态的驻车制动杆、安装在上述把手杆上并将上述驻车制动杆能 转动地轴支撑着的保持座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驻车制动杆具有把手纵臂部和把手上方臂部;上述把手纵臂部在使上述制动装 置为锁定解除状态的锁定解除位置,与上述把手杆的前方或后方相邻;上述把手上方臂 部在使上述制动装置为锁定解除状态的锁定解除位置,与上述把手杆的上方相邻;上述驻车制动杆的转动轴,在上述把手纵臂部,与上述把手杆的轴方向大致平行, 通过朝上方拉上述驻车制动杆,能将上述制动装置操作成为锁定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制动杆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把手上方臂部设 有垂下部,在上述锁定解除位置,该垂下部在上述把手杆的前方或后方较之上述把手杆 上端向下方垂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制动杆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座部件包含将 上述把手杆拼合的两个半体;上述把手上方臂部在上述锁定解除位置、从上方覆盖上述 保持座部件的拼合部分地朝宽度方向伸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驻车制动杆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把手杆上方臂部 的下面设有弹性部件,在上述锁定解除位置,该弹性部件与上述保持座部件的拼合部分 的上部相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制动杆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把手纵臂部的下 部,设有朝上述把手杆侧并向后方或前方伸出的伸出部;上述驻车制动杆的转动轴设于 上述伸出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驻车制动杆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车辆备有显示上述制动装置的锁定状态的指示器、和使上述指示器显示或不显 示的指示开关;该指示开关,在上述保持座部件中与上述驻车制动杆的转动轴相邻配 置;在上述把手纵臂部的上述伸出部,设有从上述驻车制动杆的转动轴朝上述把手杆 侧、并朝后方或前方进一步伸出的伸出臂部;在上述伸出臂部,连接着上述缆线的另一端,并且,上述伸出臂部的前端,借助上 述驻车制动杆的转动,与上述指示开关相接或分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制动杆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把手杆上安装着 用于操作车辆灯具的开关盒,上述驻车制动杆与上述开关盒相邻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制动杆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驻车制动杆是把上 述把手上方臂部能转动地组装在上述把手纵臂部的上部而构成的;上述把手上方臂部和 上述把手杆纵臂部,通过朝上述驻车制动杆的上拉方向施力的施力弹簧部件而组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驻车制动杆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把手纵臂部设有施力弹簧部件座部,该施力弹簧部件座部与上述把手杆上方 臂部之间有一定间隔并且沿着上述把手上方臂部伸出;在上述把手上方臂部设有施力弹簧部件收容凹部,该施力弹簧部件收容凹部与上述施力弹簧部件座部相向并收容上述施力弹簧部件;上述把手上方臂部和上述把手纵臂部用销部件相互连接而能转动;在上述把手上方臂部设有止挡部,该止挡部,与上述施力弹簧部件之间夹着上述销 部件地位于上述施力弹簧部件的相反侧,并沿上述把手纵臂部的上部,与该上部相接, 限制上述把手上方臂部的转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制动杆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驻车制动杆的上 述把手上方臂部朝向车辆前方笔直朝前地被轴支撑着。
11.一种操作杆的配置结构,该操作杆配置在车辆中,该车辆备有使车辆的前轮 转向用的把手杆、在操作状态或非操作状态位置不同的可动部件、一端与上述可动部件 连接着的缆线、与上述缆线的另一端连接并且能将上述可动部件操作成为操作状态或非 操作状态的操作杆、安装在上述把手杆上并将上述操作杆能转动地轴支撑着的保持座部 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杆具有把手纵臂部和把手上方臂部,上述把手纵臂部在上述可动部件为非 操作状态的非操作位置,与上述把手杆的前方或后方相邻;上述把手上方臂部在上述可 动部件为非操作状态的非操作位置,与上述把手的上方相邻;上述操作杆的转动轴,在上述把手纵臂部,与上述把手杆的轴方向大致平行,通过 朝上方拉上述操作杆,能将上述可动部件操作为操作状态。
12.—种操作杆的配置结构,从把手杆的轴方向看,是大致L字形,其特征在于,在 上述操作杆的一方臂部设有握持部,在另一方臂部的前端设有能转动地轴支撑在上述把 手杆上的轴支撑部,在上述握持部与上述轴支撑部之间配置上述把手杆地安装上述操作 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容易地识别驻车制动杆的锁定状态、并且驻车制动杆能良好地收在把手杆上的驻车制动杆的配置结构。驻车制动杆(28)由把手后方臂部(66)和把手上方臂部(67)构成。把手杆后方臂部(66)在将驻车制动钳成为锁定解除状态的锁定解除位置,与左把手杆(20)的后方相邻。把手上方臂部(67)在将驻车制动钳成为锁定解除状态的锁定解除位置,与左把手杆(20)的上方相邻。驻车制动杆(28)的转动轴(44),在把手后方臂部(66)中,与左把手杆(20)的轴方向大致平行,通过将驻车制动杆(28)往上方提起,可将驻车制动钳操作为锁定状态。
文档编号B60L3/02GK102009596SQ20101027315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4日
发明者前田瑠衣, 原郁夫, 古濑博, 市川学, 饭田千寻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