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1807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内外两层基壁的轮 圈,并在该轮圈上安装数个轮辐单元的轮组。
背景技术
早期轮圈在设计上只利用单个环基壁来连接平行的侧环壁,此种单层式轮圈的结 构强度较差,容易产生变形。而图1所示的以往双层式轮圈1也是呈中空环圈状,并包含两 片平行的侧环壁11,以及连接在所述侧环壁11间的一片螺帽架壁12与一片补强环壁13。 该螺帽架壁12是连接在所述侧环壁11的径向内端111间,并具有数个彼此间隔的螺帽架 孔121。而该补强环壁13是间隔位在该螺帽架壁12的径向外侧,并具有数个分别对应连通 螺帽架孔121的通孔131,上述通孔131的孔径大于螺帽架孔121。安装时是通过数个彼此间隔的轮辐单元2和车辆的轮毂(图未示)连结,每个轮 辐单元2都包括一个架设在轮圈1上的锁头螺帽21,以及一条拉撑在锁头螺帽21及轮毂间 的辐条22。该锁头螺帽21具有一个外径较小的组装部211,以及一个外径扩大的头部212。 所述锁头螺帽21是由通孔131插入,令组装部211插伸在该螺帽架孔121内,且头部212 靠置在该螺帽架壁12上。已知双层式轮圈1虽然可以利用补强环壁13来防止侧环壁11在受力时往侧边扩 张变形,但是另一方面轮圈1受力的部分也包括位在螺帽架壁12上且供锁头螺帽21穿过 的螺帽架孔121周缘,因此,该螺帽架壁12需要具有较佳的支撑强度,才能让辐条22维持 预定的张力。而一般轮圈1厂商是以增加螺帽架壁12厚度的方式来提高支撑强度,此种方 式虽然可行,但却不符合轻量化的设计原则。参阅图2、图3与图4,本创作人为了增加螺帽架壁的支撑强度且降低其厚度,乃构 思在双层式轮圈3的一片螺帽架壁31与一片补强环壁32的中央部位间,连接一片中连环 壁33,但依此构造,如果一样想在该螺帽架壁31上制成螺帽架孔311,却会在钻铣该中连环 壁33的穿孔331时,出现制造上的瓶颈。如图3与图4所示,由于需要在螺帽架壁31设置 孔径较小的螺帽架孔311,并在补强环壁32设置孔径较大的通孔321,而且还需要在该中连 环壁33设置孔径等于通孔321的穿孔331,所以必须利用一支上段91直径粗且下段92直 径细的钻头9来钻设。在钻孔时该钻头9的下段92会直接钻过该补强环壁32与该中连环 壁33,并向下钻入该螺帽架壁31内,且钻头上段91也会随着钻入该补强环壁32及该中连 环壁33内,但是由于该钻头9于上段91与下段92间连接有一段倾斜的斜肩段93,因此该 中连环壁33于对应该斜肩段93的穿孔331处,会形成孔径小于锁头螺帽41的头部412的 锥孔状,因此该头部412难以通过穿孔331以平靠在该螺帽架壁31上。此外,在钻孔时尚须注意该钻头9的进刀量,必须恰好让斜肩段93位在该螺帽架 壁31的上方,若是向下钻设过浅时,该中连环壁33容易局部残余而产生一个隆凸部位332, 螺帽架孔311的孔缘不能形成整周平整的孔缘,无法让轮辐单元4的一个头部412平稳贴 靠在该螺帽架壁31上,导致轮辐单元4螺锁后较不稳固,令轮辐单元4难以稳定靠置,必须要增加后段加工去磨除该隆凸部位332。又若是向下钻设过深时,就会使得该螺帽架壁31 的该处部位(图未示)变薄,容易受力而导致该螺帽架壁31变形,将会破坏该处部位的结 构强度,因此,就加工工艺而言,其钻设操作较不易精准,而且容易在该补强环壁32与该螺 帽架壁31间残留有切屑,所以该双层式轮圈3设计上仍有不理想的部分。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轻量化设计原则下提高支撑强度,并降低加 工成本的具有双层式轮圈的轮组。本实用新型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是架设在一个轮毂上,并包含一个轮圈,及数 个用来连接该轮圈及所述轮毂的轮辐单元,该轮圈包括两片位在一个中央垂面的相反侧的 侧环壁、一片连接在所述侧环壁间的内环基壁,及一片连接在所述侧环壁间的外环基壁,而 每个轮辐单元都包括一个安装在该轮圈上的锁头螺帽;该轮圈还包括一片位在该中央垂面 上且同体连接在该内环基壁与该外环基壁间的补强连壁,及数个彼此间隔且分别沿着该中 央垂面贯穿该内环基壁、该外环基壁与该补强连壁以供锁头螺帽插入的螺帽架孔,上述锁 头螺帽具有一个架设在该外环基壁上的头部。本实用新型所述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每片侧环壁都具有一个和内环基壁接连的 径向内端,及一个远离该径向内端的径向外端,该内环基壁具有两段分别与所述侧环壁的 径向内端接连的弯弧段,及一段由所述弯弧段逐渐相向且往中央倾斜延伸的中连段,该外 环基壁具有两段分别与所述侧环壁接连且往径向外端弧凸的弧凸段、两段分别由所述弧凸 段逐渐往中央延伸的衔接段,及一段连接所述衔接段且往中央逐渐朝径向内端弧凹的抵靠 段,该抵靠段横跨该中央垂面,而该补强连壁是同体连接在该中连段与抵靠段的中央部位 间。本实用新型所述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每个锁头螺帽还具有一个直径缩小且插置 于该螺帽架孔内的组装部,该头部具有一个倾斜连接该组装部的贴靠环面,而该抵靠段具 有一个位于顶面且对应供所述锁头螺帽的贴靠环面贴靠的凹靠环面。本实用新型所述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每个螺帽架孔由外而内的孔径都相同。本实用新型所述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该外环基壁的抵靠段的厚度大于该内环基 壁的中连段的厚度。本实用新型所述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该外环基壁的抵靠段由连接于所述衔接段 的两端逐渐地往该中央垂面的方向增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在内、外环基壁间设置一体连接的补强连壁, 并使螺帽架孔的顶部形成在外环基壁上,通过补强连壁支撑在螺帽架孔的周围,不但可使 内、外环基壁及补强连壁共同形成一个「工形」结构,还可在减轻整体轮圈重量的情况下,提 高轮圈的支撑强度,相对地可因此采用加工便宜、快速的冲孔方式来进行孔洞的加工,不需 额外处理隆凸的部位。

图1是一种以往双层式轮圈的一剖视示意图,同时显示该轮圈与一轮辐单元的对 应关系;[0016]图2是另一种以往双层式轮圈的一局部立体图,同时显示该轮圈与一轮辐单元的 对应关系;图3是图2的双层式轮圈的一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2的双层式轮圈的一钻孔成型的过程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轮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显示该轮组与一轮毂 的对应关系;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组合示意图。图中1.轮圈;11.侧环壁;111.径向内端;12.螺帽架壁;121.螺帽架孔;13.补 强环壁;131.通孔;2.轮辐单元;21.锁头螺帽;211.组装部;212.头部;22.辐条;3.轮 圈;31.螺帽架壁;311.螺帽架孔;32.补强环壁;321.通孔;33.中连环壁;331.穿孔; 332.隆凸部位;4.轮辐单元;41.锁头螺帽;412.头部;5.轮毂;50.旋转中心线;6.轮圈; 60.中央垂面;61.侧环壁;611.径向内端;612.径向外端;62.内环基壁;621.弯弧段; 622.中连段;623.突卡部;63.外环基壁;631.弧凸段;632.衔接段;633.抵靠段;634. 凹靠环面;64.补强连壁;641.顶部;642.底部;65.螺帽架孔;651.顶部;66.插销通道; 7.轮辐单元;71.锁头螺帽;711.头部;712.组装部;713.贴靠环面;72.辐条;8.插接件; 9.钻头;91.上段;92.下段;93.斜肩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5、图6与图7,本实用新型轮组的较佳实施例是架设在一个轮毂5上,并 围绕该轮毂5的一条旋转中心线50,上述轮组包含一个双层式的轮圈6,以及数个将轮圈 6架设在轮毂5上的轮辐单元7。每个轮辐单元7都包括一个架设在轮圈6上的锁头螺帽 71,及一条拉撑在该锁头螺帽71及轮毂5间的辐条72。该锁头螺帽71具有一个直径较大 的头部711,以及一个直径缩小并供辐条72螺装固定的组装部712。该头部711具有一个 倾斜连接该组装部712的贴靠环面713。本实施例的轮圈6是由铝合金或其它金属材料一体成型后弯折呈环圈状,最后利 用两支插接件8结合。所述轮圈6并以一个中央垂面60为中心呈左右对称,上述中央垂面 60垂直于该旋转中心线50。又,该轮圈6包括两片位在中央垂面60相反侧的侧环壁61、 内外间隔地围绕该旋转中心线50且分别连接所述侧环壁61的一片内环基壁62与一片外 环基壁63、一片位在中央垂面60上且同体连接在内环基壁62及外环基壁63间的补强连 壁64,及数个彼此间隔且分别沿着该中央垂面60贯穿该内环基壁62、外环基壁63与补强 连壁64的螺帽架孔65。每片侧环壁61都具有一个和内环基壁62接连的径向内端611,及一个远离该径向 内端611并供一个图中未示出的轮胎架设的径向外端612。该内环基壁62具有两段分别与所述侧环壁61的径向内端611接连的弯弧段621、 一段由所述弯弧段621逐渐相向且往中央倾斜延伸的中连段622,及两个分别形成于弯弧 段621与中连段622间且往外环基壁63突出的突卡部623。[0029]而该外环基壁63具有两段分别与所述侧环壁61接连且往径向外端612弧凸的弧 凸段631、两段分别由所述弧凸段631逐渐往中央延伸的衔接段632,及一段连接所述衔接 段632且往中央逐渐朝径向内端611弧凹的抵靠段633。上述弧凸段631和弯弧段621间 配合衔接段632及突卡部623的凸形,而形成两个左右对应并可供插接件8插接的插销通 道66。由于本实施例在内环基壁62及外环基壁63间已设置有补强连壁64,所以前述供插 接件8插设的位置不需要设计成封闭状,就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又,所述抵靠段633横 跨该中央垂面60,其厚度大于该内环基壁62的中连段622的厚度,乃由连接于所述衔接段 632的两端逐渐地往该中央垂面60的方向增厚,并具有一位于顶面且对应所述锁头螺帽71 的贴靠环面713的凹靠环面634。所述补强连壁64是同体连接在上述中连段622与抵靠段633的中央部位间,具体 而言,本实施例的补强连壁64是在挤出或押出成型时,就和内环基壁62、外环基壁63 —体 连接,所以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就是上述补强连壁64的顶部641及底部642分别和外环 基壁63及内环基壁62衔接。每一螺帽架孔65由外而内的孔径皆相同,其用以供锁头螺帽 71架设的顶部651形成于外环基壁63的外侧面上,也就是说可以利用同一个冲头一次冲切 而成。如图8所示,安装时,所述锁头螺帽71分别由外往内插置,令组装部712伸入螺帽 架孔65内与辐条72螺装固定,且让头部711靠置在抵靠段633上,及螺帽架孔65的顶部 651孔缘,并使贴靠环面713贴靠在凹靠环面634上。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轮圈6在具有足够支撑强度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轻量 化的目的,乃在内环基壁62与外环基壁63间设置补强连壁64,并让该补强连壁64位在中 央垂面60上,再令所述螺帽架孔65全程贯穿该内环基壁62、外环基壁63与补强连壁64, 锁头螺帽71的头部711直接套置在螺帽架孔65位在外环基壁63上的顶部651,也就是以 「工形」结构来补强轮圈6上设置螺帽架孔65最脆弱部位的强度,可以让补强的结构直接位 在承载支撑锁头螺帽71的中央部位上,强化整个抵靠段633的强度,如此一来,可大量减少 内环基壁62的厚度,并略微增加外环基壁63中央部位的厚度,相对减轻轮圈6整体重量, 就能达到所需强度,而且该内环基壁62、外环基壁63与补强连壁64间,为非实心的中空空 间,所以本实用新型确实可在轻量化设计原则下达到提高支撑强度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螺帽架孔65是直接形成在补强连壁64设置处,让锁头螺帽71的 头部711靠置在该抵靠段633上,所以螺帽架孔65可为内外孔径相同的设计,因此本实施 例可以采用一支相同直径的冲杆或钻头来冲孔或铣孔,如此就能以加工快速、成本较低的 制孔方式来形成直径相同的螺帽架孔65,而且冲孔也较不会产生切屑,所以本实用新型也 具有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加工方便性的功效,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一种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是架设在一个轮毂上,其包含一个轮圈,及数个用来连接该轮圈及所述轮毂的轮辐单元,所述轮圈包括两片位在一个中央垂面的相反侧的侧环壁、一片连接在所述侧环壁间的内环基壁,及一片连接在所述侧环壁间的外环基壁,而每个轮辐单元都包括一个安装在该轮圈上的锁头螺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还包括一片位于该中央垂面上且同体连接在所述内环基壁与所述外环基壁间的补强连壁,及数个彼此间隔且分别沿着该中央垂面贯穿该内环基壁、该外环基壁与该补强连壁以供锁头螺帽插入的螺帽架孔,所述锁头螺帽具有一个架设在该外环基壁上的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其特征在于每片侧环壁都具有一个 和内环基壁接连的径向内端,及一个远离该径向内端的径向外端,所述内环基壁具有两段 分别与所述侧环壁的径向内端接连的弯弧段,及一段由所述弯弧段逐渐相向且往中央倾斜 延伸的中连段;所述外环基壁具有两段分别与所述侧环壁接连且往径向外端弧凸的弧凸 段、两段分别由所述弧凸段逐渐往中央延伸的衔接段,及一段连接所述衔接段且往中央逐 渐朝径向内端弧凹的抵靠段,该抵靠段横跨该中央垂面,而所述补强连壁是同体连接在该 中连段与抵靠段的中央部位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其特征在于每个锁头螺帽还具有一 个直径缩小且插置于该螺帽架孔内的组装部,所述头部具有一个倾斜连接该组装部的贴靠 环面,而所述抵靠段具有一个位于顶面且对应供所述锁头螺帽的贴靠环面贴靠的凹靠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其特征在于每个螺帽架孔由外而内 的孔径都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基壁的抵靠段 的厚度大于所述内环基壁的中连段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基壁的抵靠段 由连接于所述衔接段的两端逐渐地往该中央垂面的方向增厚。
专利摘要一种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该轮组包含一个轮圈,及数个轮辐单元,该轮圈包括两片分别位在一个中央垂面的相反侧的侧环壁、与所述侧环壁连接的一片内环基壁与一片外环基壁、一片连接在内、外环基壁间并位在该中央垂面上的补强连壁,及数个彼此间隔且贯穿该内环基壁、该外环基壁与该补强连壁的螺帽架孔,每个轮辐单元都包括一个插置于螺帽架孔内的锁头螺帽,上述锁头螺帽具有一个架设在该外环基壁上的头部。借此可在减轻整体轮圈重量的情况下,利用补强连壁的支撑,来达到轮圈上供锁头螺帽架设部位的结构强度。
文档编号B60B25/00GK201613778SQ20102011803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5日
发明者陈朝颖 申请人:亚猎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