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车辆类单点式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液压油式汽车自动升降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常遇到需要将汽车底盘顶起做一些修理工作的需要,如钢 板损坏、底盘维修或更换车胎等场合,这时需要对底盘进行有效的支撑。常用的支撑工具是 通过千斤顶将汽车底盘顶起,既笨重,又危险,并且费力、效率低。若选取的支撑点不正确, 或者千斤顶滑脱而导致车身倾斜,容易造成车辆部件的损坏。因而,用千斤顶在底盘下顶起 作业时难度大,摆放的固定千斤顶费工、费时,十分麻烦,操作不慎还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汽车自身的发动 机带动液压油泵输送的液压油作为动力,能十分方便地将汽车底盘顶起的车辆类单点式支 撑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类单点式支撑装置包括汽车车架、液压油输送管、油压分 缸和液压油总泵,液压油输送管的一端与液压油总泵相连通,另一端与油压分缸相连通,液 压油输送管上安装开关,液压油总泵固定连接在发动机动力输出端,所述的油压分缸为伸 缩式,由缸体和在缸体内来回运动的活塞杆组成,并通过与油压分缸缸体外侧壁固定连接 的固定盘安装在车架底部上。所述的液压油输送管上安装的开关,可以采用的各种电磁开关或者遥控开关。所述的油压分缸有市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对称分布,也可以不 对称分布。所述的油压分缸为伸缩式,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伸缩结构,包括多节式伸缩结 构。所述的汽车车架可以采用现有车辆的车架、车壳或者车梁,液压油总泵也可以用 现有的车辆自带的液压油总泵,或者重新安装。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汽车自身动力,不需要人力,起升速度快,顶力大,操作携带 十分方便。本装置的油压分缸直接安装在汽车底部,不用时为收缩状态,当需要更换轮胎 时,在驾驶室内就可以操纵液压油缸自动升降,很轻松的把汽车顶起或落下,克服了现有的 更换汽车轮胎或维修汽车时支撑汽车存在的不方便,能较好地克服现有千斤顶等支撑工具 存在的不足,可十分方便的将汽车底盘顶起,方便地更换备用轮胎或汽车钢板,使更换汽车 轮胎或维修汽车十分方便,不仅确保安全,而且更换速度也快,为修车人带来极大的方便。 是现代车辆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本实用新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点或者与其它设备同时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未使用时的总体结构示意图。[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油压分缸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架,2-油压分缸,3-车轮,4-螺栓孔,5-油压分缸缸体外侧壁,6_伸缩 杆,7-伸缩杆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类单点式支撑装置,该装置利用汽车自身发动 机带动液压总泵工作,液油压总泵通过液压油输送管与固定安装在车架或车梁1的油压分 缸2连接,油压分缸2缸体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油压分缸2通过固定盘安装在车架底 部上。可以在车架或车梁1上设孔,将油压分缸2安装在孔中。液油压总泵打出的液压油压入油压分缸2,使油压分缸2内的伸缩杆6伸出与收 回,达到升降汽车的目的。一辆汽车可同时安装1至多个油压分缸在液压油总泵与油压分 缸之间的液压油输送管上,靠近每一个油压分缸的进油端设置有电磁阀开关,该开关装置 可以是设置在驾驭室内的按键式开关,在驾驶室内就可以操纵其开闭供油使各油压分缸动 作从而自动升降车架底盘,并可以加用遥控式开关,不需上车即可操纵控制液压油输送管 上的开关装置开闭供油。通过控制电磁阀开关使各油压分缸同时动作或者单独动作。每一 个油压分缸在缸体下端设置有弹簧式限位锁,当车辆行驶时,将缩回缸体内的活塞杆锁上, 以防其因车辆颠簸而落下。
权利要求1. 一种车辆类单点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车架、液压油输送管、油压分缸 (2)和液压油总泵,液压油输送管的一端与液压油总泵相连通,另一端与油压分缸( 相连 通,液压油输送管上安装开关,液压油总泵固定连接在发动机动力输出端,所述的油压分缸 (2)为伸缩式,由缸体和在缸体内来回运动的活塞杆组成,并通过与油压分缸缸体外侧壁固 定连接的固定盘安装在车架底部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液压油式汽车自动升降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类单点式支撑装置包括汽车车架、液压油输送管、油压分缸和液压油总泵,液压油输送管的一端与液压油总泵相连通,另一端与油压分缸(2)相连通,液压油输送管上安装开关,液压油总泵固定连接在发动机动力输出端,所述的油压分缸(2)为伸缩式,由缸体和在缸体内来回运动的活塞杆组成,并通过与油压分缸缸体外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盘安装在车架底部上。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汽车自身动力,不需要人力,起升速度快,顶力大,操作携带十分方便。
文档编号B60S9/10GK201825016SQ20102054454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7日
发明者朱虹欣 申请人:朱虹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