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8405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座椅基座。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车辆的儿童座椅 浮动式基座。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的儿童座椅通常有两种固定方式,一种是用车辆上的三点式安全带固 定,另一种是ISOFIX固定方式。ISOFIX固定的儿童座椅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刚性连接件 (International StandardsOrganisation FIX,以下简称IS0FIX 连接件)固定到车辆。 ISOFIX是一种关于在车辆中安置儿童座椅的国际通用的标准。其作用是在于使儿童座椅的 安装变得快速而简单。然而,使用现有的ISOFIX连接件固定到车辆的儿童座椅基座在前向 碰撞中的前移量通常非常小。这使得儿童座椅基座本身的吸能非常有限,绝大多数碰撞能 量需要通过约束儿童乘员的织带吸收。然而,过大的织带力可能对儿童乘员造成伤害。中国专利CN200910169502.6中公开了一种儿童限制系统,包括基座,基座设置 在车辆座椅的就坐部分上的下表面,基座由锁闩装置与车辆座椅内的锚固装置接合,由此 在基座和锚固装置之间提供枢转连接。该基座包括至少一个ISOFIX连接器和一个阻挡件 形式的吸能器,在车辆异常形式的情况下,阻挡件脱离与ISOFIX连接器的接靠,由此使得 ISOFIX连接器滑入到基座中。由于阻挡件与ISOFIX连接器的连接强度有限,这使得儿童座 椅本身的吸能作用有限。由于用于车辆现有的儿童座椅基座存在上述不足,因而需要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 型的、吸能效果更好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该基座装配到儿童座椅就坐部分的底表面上, 能够吸收碰撞能量,从而减小织带力,避免因织带力过大而对儿童成员造成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 术方案得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包括第一套筒,其 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柱状第一套筒部分和具有第二直径的柱状第二套筒部分,第一套筒部 分平滑地连接于第二套筒部分,其中第一套筒部分的第一直径大于第二套筒部分的第二直 径;与第一套筒装配后的第一固定支杆,其具有第一直径的柱状第一固定支杆部分和具有 第二直径的柱状第二固定支杆部分,其中第一固定支杆部分的第一直径大于第二固定支杆 部分的第二直径;第二套筒,其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柱状第一套筒部分和具有第二直径的 柱状第二套筒部分,第一套筒部分平滑地连接于第二套筒部分,其中第一套筒部分的第一 直径大于第二套筒部分的第二直径;以及与第二套筒装配后的第二固定支杆,其具有第一 直径的柱状第一固定支杆部分和具有第二直径的柱状第二固定支杆部分,其中第一固定支 杆部分的第一直径大于第二固定支杆部分的第二直径;其中第一固定支杆部分的第一直径 小于第一套筒部分的第一直径并大于第二套筒部分的第二直径,第二固定支杆部分的第二直径小于第二套筒部分的第二直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中儿童座椅浮动式 基座还包括ISOFIX连接件,ISOFIX连接件分别固定到与第一固定支杆装配后的第一套筒 和与第二固定支杆装配后的第二套筒上,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通过固定后的ISOFIX连接 件枢转地接合到车辆的相应锚固装置上,其中该锚固装置的位置通常靠近车辆座椅的靠背 和坐垫的接缝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中儿童座椅浮动式 基座通过设置在第一固定支杆和第二固定支杆上的多个连接装置与儿童座椅的就坐部分 固定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中ISOFIX连接件 与第一固定支杆和第二固定支杆之间有间隙,第一固定支杆和第二固定支杆分别固定于第
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中儿童座椅浮动式 基座还包括第一横杆,其中第一横杆连接在第一固定支杆和第二固定支杆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中儿童座椅浮动式 基座还包括第二横杆和弹性吸能装置,其中第二横杆连接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弹 性吸能装置连接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中儿童座椅浮动式 基座还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杆的支撑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中ISOFIX连接件 通过铆接方式固定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中第一横杆通过螺 栓连接到第一固定支杆和第二固定支杆的螺栓孔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中第一固定支杆和 第二固定支杆通过焊接方式分别固定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中弹性吸能装置为 吸能弹簧。本实用新型的益处在于,由于采用了用于连接固定支杆和ISOFIX连接件的套筒, 提高了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的吸能作用,降低了因过大的织带力对儿童乘员造成伤害的风险。本实用新型的益处还在于,套筒与固定支杆采用柱状构造,结构简单、容易制造、 装配方便,并且通用性好。本实用新型的益处在于,套筒与吸能弹簧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儿童座椅浮动 式基座的吸能作用,更好地降低了因过大的织带力对儿童乘员造成伤害的风险。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 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构成限制。图中[0021]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中ISOFIX连接件、固定支杆以及套 筒连接后的放大视图。以及图3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与儿童座椅装配后的示意图。部件及标号列表
权利要求1.一种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包括第一套筒,其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柱状第一套筒部分和具有第二直径的柱状第二套筒 部分,第一套筒部分平滑地连接于第二套筒部分,其中第一套筒部分的第一直径大于第二 套筒部分的第二直径;与第一套筒装配后的第一固定支杆,其具有第一直径的柱状第一固定支杆部分和具有 第二直径的柱状第二固定支杆部分,其中第一固定支杆部分平滑地连接于第二固定支杆部 分,第一固定支杆部分的第一直径大于第二固定支杆部分的第二直径;第二套筒,其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柱状第一套筒部分和具有第二直径的柱状第二套筒 部分,第一套筒部分平滑地连接于第二套筒部分,其中第一套筒部分的第一直径大于第二 套筒部分的第二直径;以及与第二套筒装配后的第二固定支杆,其具有第一直径的柱状第一固定支杆部分和具有 第二直径的柱状第二固定支杆部分,其中第一固定支杆部分平滑地连接于第二固定支杆部 分,第一固定支杆部分的第一直径大于第二固定支杆部分的第二直径;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支杆部分的第一直径小于第一套筒部分的第一直径并大于第二 套筒部分的第二直径,第二固定支杆部分的第二直径小于第二套筒部分的第二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特征在于,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还 包括ISOFIX连接件,ISOFIX连接件分别固定到与第一固定支杆装配后的第一套筒和与第 二固定支杆装配后的第二套筒上,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通过固定后的ISOFIX连接件枢转 地接合到车辆的相应锚固装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特征在于,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通过 设置在第一固定支杆和第二固定支杆上的多个连接装置与儿童座椅的就坐部分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特征在于,ISOFIX连接件与第一固 定支杆和第二固定支杆之间有间隙,第一固定支杆和第二固定支杆分别固定于第一套筒和 第二套筒上。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特征在于,儿童座椅浮动 式基座还包括第一横杆,其中第一横杆连接在第一固定支杆和第二固定支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特征在于,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还 包括第二横杆和弹性吸能装置,其中第二横杆连接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弹性吸能 装置连接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特征在于,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还 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杆的支撑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特征在于,ISOFIX连接件通过铆接 方式分别固定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特征在于,第一横杆通过螺栓连接 到第一固定支杆和第二固定支杆的螺栓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支杆和第二固 定支杆通过焊接方式分别固定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上。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其特征在于,弹性吸能装置为吸能弹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固定支杆、第二套筒、第二固定支杆以及ISOFIX连接件,其中第一固定支杆部分的第一直径大于第二固定支杆部分的第二直径,第一套筒部分的第一直径大于第二套筒部分的第二直径,固定支杆的第一固定支杆部分的第一直径小于套筒第一套筒部分的第一直径并大于套筒第二套筒部分的第二直径,第二固定支杆部分的第二直径小于套筒第二套筒部分的第二直径,ISOFIX连接件分别固定到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固定支杆装配后的第一和第二套筒上。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与儿童座椅的就坐部分连接并通过ISOFIX连接件枢转地接合到车辆的锚固装置上。儿童座椅浮动式基座结构简单、容易制造、装配方便并具有更好的吸能效果。
文档编号B60N2/26GK201849338SQ20102057322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1日
发明者王大志, 胡佳 申请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