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尤其是涉及一种在汽车上使用可以减少“落枕”及意外伤害的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
背景技术:
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许多人经常需要长时间地乘坐汽车,与飞机、火车及轮船等交通工具不同,通常汽车在行驶时较为颠簸,这导致了乘坐者颈部的疲劳,使乘坐汽车的舒适感下降,增加了人们的旅途劳累。为了提高乘坐者乘车的舒适感,许多汽车座椅上设有可调整位置的头枕,乘坐者可将头部靠在头枕上,使乘车时更具舒适性,但一般汽车头枕与头部的接触面较小,头枕无法对头部提供足够支撑,路面状况不良而汽车摇晃时,头部容易跟随汽车摇晃,时间久了将使乘坐者颈部酸痛。另外,对于汽车乘坐者来说,坐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睡着的情况,而人在上身基本直立的状态下睡着时,则其颈部对头部的支撑力度不够,导致乘坐者头部歪斜,容易引起“落枕”等颈部症状,从而影响乘坐者的身体健康。
公开日为2007年2月21日,公开号为C拟870641Y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汽车的护枕,该护枕由一体缝制的布套及其内部的填充物所组成,填充后的护枕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前凸的支撑部,两支撑部相对侧分别形成凹弧面,所述两凹弧面之间的护枕中段形成与人体头颈部形状相吻合的内凹空间。这种护枕虽然可以对乘坐者的头部两侧提供一定的支撑,但对于采用坐姿的乘坐者来说,这种凹弧面结构缺少对人体颈部的托举作用,因为这种护枕的外形结构是固定不变的,不能根据不同的乘客的需要对护枕的软硬及高低进行调节,因此不可能适合每一个乘坐者,达不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同样也不能解决乘客坐车睡觉时出现的“落枕”问题。另外,汽车开行时经常会碰到因意外而急刹车的情形,此时车内乘客的身体容易因急刹车而前倾,对于正在睡觉的乘客来说,由于毫无防备,容易出现头部撞击前排座椅而受到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车枕舒适性差、护颈效果不好、乘坐者容易出现“落枕”或受到意外伤害的问题,提供一种护颈效果好、舒适且可以减少“落枕”及意外伤害的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包括枕套及设置在枕套内的气囊,所述的气囊包括枕形气囊,枕形气囊的上面连接有限位气囊,所述的限位气囊呈U形,限位气囊通过分隔条与枕形气囊相连,分隔条上设有与枕形气囊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的枕套上设有用于容纳限位气囊的鼓包,枕形气囊上设有充气装置,枕套上设有头部固定机构及用于固定枕头的连接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枕套两端的连接机构将其固定在汽车的座椅上,作为枕托颈部的保健枕头使用。由于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的枕形气囊上还连接有限位气囊,枕套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与限位气囊相适配的、 用于容纳限位气囊的鼓包,鼓包可以使限位气囊在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上的位置相对固定,不会移位,有利于限位气囊对乘坐者后脑部位的支撑。由于U形结构的开口大小与人体的后脑部位相适配,使用时U形的限位气囊与人体的后脑部位正好吻合,U形限位气囊通过枕套上设置的鼓包结构正好围在乘坐者后脑部位,限位气囊的弧形弯折部正好托住乘坐者后脑部位的下侧,起到对乘坐者后脑部位的托举作用,达到减轻颈部负担、进而保护颈部的目的;而U形限位气囊的两侧结构位于乘坐者后脑部位的两侧,可以限制乘坐者头部随车左右摇晃,配合枕套上设置的头部固定机构将使用者的头部固定在车用保健枕头上,不但可以起到防止“落枕”的作用,在汽车出现急刹车时,由于乘客头部相对固定,也可以大大降低乘客头部撞击前排座椅的可能性,从而也起到了保护乘客免受意外伤害的作用。这里所述的枕形,是指大体呈长方体形的传统枕头的外形。传统枕形的四边通常设置一定的弧度,其长边上的弧度通常向枕头中心方向凹陷,而枕头两端的弧度既可以内凹,也可以外凸,当然,传统枕头的外形也不局限于上述结构。这里所述的U形,是指中间低、两边高的外形,这种外形也可以表述为V形、弧形或拱形等。另外,本实用新型车用保健枕头的软硬程度可以通过调节充气量加以调整,车用保健枕头位置的高低也可以随意调整,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适应每一个乘坐者,从而确保舒适性,使每一个乘坐者均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限位气囊与枕形气囊之间的分隔条结构一方面有利于限位气囊与枕形气囊的叠加,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分隔条的作用来控制限位气囊与枕形气囊的软硬程度,它可以使限位气囊与枕形气囊具有不同的充气气压,虽然限位气囊与枕形气囊是连通结构,枕形气囊与限位气囊使用一个充气装置,但由于气流通道较小且限位气囊与枕形气囊之间存在折叠结构,因此折叠后限位气囊与枕形气囊之间的气流通道容易关闭,乘坐者可以利用这一特殊结构在不改变总气量的前提下通过挤压限位气囊或枕形气囊来控制限位气囊与枕形气囊的软硬程度,从而达到适应每个乘坐者需求的目的。作为限位气囊的一种结构,限位气囊的两头通过分隔条与枕形气囊的上侧长边相连,限位气囊两头的分隔条上均设有气流通道。限位气囊的两头与枕形气囊连接,可以增强限位气囊与枕形气囊的连接强度,与限位气囊连接的两处分隔条上均设有气流通道,可以加快限位气囊的充放气速度。这里所述的枕形气囊的上侧长边,是指车用保健枕头固定在座椅上后,枕形气囊的上侧边。作为限位气囊的另一种结构,限位气囊的中间通过分隔条与枕形气囊的下侧长边相连,分隔条上设有与枕形气囊连通的气流通道。这里所述的枕形气囊的下侧长边,是指车用保健枕头固定在座椅上后,枕形气囊的下侧边。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的鼓包内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分隔袋,所述的分隔袋与限位气囊的两端结构相适配,限位气囊的两端设置在分隔袋内,分隔袋的开口设置在枕套内部。在枕形气囊与限位气囊之间只设置一个分隔条,且分隔条设置在限位气囊的中部的前提下,U形限位气囊的两端为自由状态,因此在枕套的鼓包内设置两个相互独立的分隔袋,将限位气囊的两端设置在分隔袋内,这样就完全固定了限位气囊,避免限位气囊在鼓包内滑动而使限位效果降低。作为优选,枕形气囊与限位气囊为同质一体结构,由上下两层囊膜通过边缘及分隔条连接封闭形成,限位气囊在枕形气囊的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一体化的枕形气囊与限位气囊由上下两层囊膜热压而成,枕形气囊与限位气囊之间由热压形成扁平结构的分隔条分隔,分隔条上设置小孔径气流通道,这样由于分隔条为扁平结构且分隔条上的气流通道
4较小,因此分隔条处非常容易折叠,使得限位气囊与枕形气囊之间的叠合状态容易形成,气囊的加工也非常方便。另外,这里所述的对称设置,是指限位气囊在枕形气囊的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限位气囊位于枕形气囊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作为优选,限位气囊大体上为等截面结构,枕形气囊的中部上侧设有拉条。等横截面结构的限位气囊结构简洁且充气后气囊各处的弹力均勻,有利于提高乘坐者的舒适感; 枕形气囊的中部上侧设置拉条,可以通过拉条适当减少枕形气囊上侧中部的厚度,使其更加符合人体的后脑部特征,使用时更加舒适。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拉条为三条,靠近枕形气囊边缘的拉条长度小于靠近枕形气囊中心的拉条长度,靠近枕形气囊边缘的拉条宽度大于靠近枕形气囊中心的拉条宽度。这样的拉条设置可以保证枕形气囊中部上侧的凹陷结构呈上部深而宽、下部浅而窄的外形,符合人体的后脑部特征,使用时更加舒适。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气囊中部设有拉条,所述的拉条为三条,拉条处的气囊厚度小于拉条两侧的气囊厚度。在拉条的作用下,限位气囊在拉条附近形成一处凹陷结构,这一凹陷结构可以使乘坐者的颈部保留一定的纵向空间不受挤压,从而有利于颈部的气血流通,有利于乘坐者颈椎的健康。作为优选,头部固定机构为固定带及设置在固定带上的下巴托,固定带的两头固定在枕套两端的上部。在枕套上设置头部固定带,当使用者需要时,可以通过固定带将头部固定在车用保健枕头上,这样使用者的头部被完全固定,避免了坐车时容易碰到的因急刹车使身体前倾而导致乘坐者头部碰撞前排座椅的情形,有效地保护了乘客,采用下巴托的固定方式可以使使用者感觉更为舒适。这里所述的固定带可以采用弹性带或带有扣接结构的非弹性带。当然,也可以仅使用固定带而不使用下巴托,单独使用固定带时,固定带可以固定在使用者的前额部。作为优选,充气装置包括软管,软管的长度为90毫米至150毫米,软管的一端与枕形气囊相连,软管的另一端设有塞子。通常的充气装置没有软管,而充气口内设有气流自闭装置,这种充气装置在充放气的时候比较费力,不适合年老体弱者;另外,由于充气口隐藏在枕套内,因此充放气的时候需要开启枕套,非常麻烦。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较长软管的充气装置,人们在充放气时可以通过按压软管来控制气流的通断,比较方便。其次,软管既可以放置在车用保健枕头的枕套内使枕头外观美观,也可以通过枕套的开口伸出枕套外,这样即使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以调节气囊的充气量,从而使车用保健枕头的充气量调节变得非常方便。另外,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的连接机构通常采用设置在枕套两端的连接带,连接带上设有相互适配的粘扣片。连接机构为长度可调的结构形式,以方便将车用保健枕头固定在座椅的靠背上,同时也便于车用保健枕头位置的调节,车用保健枕头也可以采用其他扣接式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车枕舒适性差、护颈效果不好、乘坐者容易出现“落枕”或受到意外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独特、护颈效果好、 舒适感强且可以适应每一个乘坐者,可以显著降低坐车时“落枕”及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人们乘车旅行的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枕形气囊与限位气囊叠加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枕形气囊与限位气囊展开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枕形气囊与限位气囊叠加状态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枕套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包括枕套及设置在枕套内的气囊,所述的气囊包括枕形气囊1,枕形气囊大体呈长方体形,四边设置一定的弧度,四边上的弧度均向枕头中心方向凹陷,枕形气囊的上面叠加有与人体的后脑部位相适配的限位气囊2,所述的限位气囊呈U形,限位气囊的两头即U形结构的开口端通过分隔条3与枕形气囊的上侧长边相连,限位气囊两头的分隔条上均设有与枕形气囊连通的气流通道4 (见图2),枕形气囊与限位气囊为同质一体结构,由上下两层囊膜通过边缘及分隔条连接封闭形成,其分隔条处为扁平结构,限位气囊在枕形气囊的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所述的枕套5 上设有用于容纳限位气囊的鼓包6 (见图6),鼓包在枕套表面上向外鼓起,在枕套内形成容纳限位气囊的凹腔,枕形气囊上设有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包括软管12,软管的长度为100毫米,软管的一端与枕形气囊相连,另一端设有塞子13。枕套上设有头部固定机构及用于固定枕头的连接机构,头部固定机构为固定带10及设置在固定带上的下巴托11,固定带的两头固定在枕套两端的上部,固定枕头的连接机构为设置在枕套两端的连接带14,连接带上设有相互适配的粘扣片15,枕套的下侧长边及靠近充气装置的短边侧均设有拉链。实施例2在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2中,限位气囊的中间通过分隔条与枕形气囊的下侧长边相连,分隔条上设有与枕形气囊连通的气流通道,限位气囊大体上为等截面结构,限位气囊的中部设有拉条,所述的拉条为三条,拉条处的气囊厚度小于拉条两侧的气囊厚度。枕形气囊的中部上侧设有拉条9,拉条为三条,靠近枕形气囊边缘的拉条长度小于靠近枕形气囊中心的拉条长度,靠近枕形气囊边缘的拉条宽度大于靠近枕形气囊中心的拉条宽度。枕套上设有鼓包,鼓包在枕套表面上向外鼓起,鼓包内部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分隔袋7 (见图 5),所述的分隔袋与限位气囊的两端结构相适配,限位气囊的两端设置在分隔袋内,分隔袋的开口 8设置在枕套内部下侧。枕形气囊上设有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包括软管,软管的长度为140毫米,枕套上设有头部固定机构及用于固定枕头的连接机构,头部固定机构为弹性固定带,固定带的两头固定在枕套两端的上部,固定枕头的连接机构为设置在枕套两端的扣接式连接带,其余和实施例1相同。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使用时,对枕形气囊及限位气囊装入枕套并充气,限位气囊放置在枕套内的鼓包处,通过枕套两端的连接机构将车用保健枕头固定在汽车的座椅上,注意使限位气囊的U形开口朝上,气囊的充气量可以根据每个使用者的不同要求自行控制,这样,车用保健枕头就可以正常使用。由于枕形气囊上连接有限位气囊,枕套上也设有容纳限位气囊的鼓包,且枕头固定后限位气囊的U形结构开口向上,因此使用者靠上枕头时整个限位气囊就正好围在乘坐者后脑部位,U形限位气囊的弧形弯折部正好托住乘坐者后脑部位的下侧,起到对乘坐者后脑部位的托举作用,而U形限位气囊的两侧结构位于乘坐者后脑部位的两侧,可以限制乘坐者头部随车左右摇晃,配合枕套上设置的头部固定机构则可以将使用者的头部固定在车用保健枕头上,不但可以起到防止“落枕”的作用,在汽车出现急刹车时,由于乘客头部相对固定,也可以大大降低头部撞击前排座椅的可能性,从而也起到了保护乘客免受意外伤害的作用。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较长软管的充气装置,人们在充放气时可以通过按压软管来控制气流的通断,比较方便。其次,软管既可以放置在车用保健枕头的枕套内使枕头外观美观,也可以通过设置在充气装置附近的拉链伸出枕套外,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以调节气囊的充气量,从而使车用保健枕头的充气量调节变得非常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包括枕套及设置在枕套内的气囊,其特征是所述的气囊包括枕形气囊(1 ),枕形气囊的上面连接有限位气囊(2),所述的限位气囊呈U形,限位气囊通过分隔条(3)与枕形气囊相连,分隔条上设有与枕形气囊连通的气流通道(4),所述的枕套(5)上设有用于容纳限位气囊的鼓包(6),枕形气囊上设有充气装置,枕套上设有头部固定机构及用于固定枕头的连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气囊的两头通过分隔条与枕形气囊的上侧长边相连,限位气囊两头的分隔条上均设有气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气囊的中间通过分隔条与枕形气囊的下侧长边相连,分隔条上设有与枕形气囊连通的气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鼓包内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分隔袋(7),所述的分隔袋与限位气囊的两端结构相适配,限位气囊的两端设置在分隔袋内,分隔袋的开口( 8 )设置在枕套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形气囊与限位气囊为同质一体结构,由上下两层囊膜通过边缘及分隔条连接封闭形成,限位气囊在枕形气囊的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气囊大体上为等截面结构,枕形气囊的中部上侧设有拉条(9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条为三条,靠近枕形气囊边缘的拉条长度小于靠近枕形气囊中心的拉条长度,靠近枕形气囊边缘的拉条宽度大于靠近枕形气囊中心的拉条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气囊中部设有拉条,所述的拉条为三条,拉条处的气囊厚度小于拉条两侧的气囊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其特征在于头部固定机构为固定带(10)及设置在固定带上的下巴托(11),固定带的两头固定在枕套两端的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其特征在于充气装置包括软管(12),软管的长度为90毫米至150毫米,软管的一端与枕形气囊相连,软管的另一端设有塞子(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式车用保健枕头,包括枕套及设置在枕套内的气囊,所述的气囊包括枕形气囊,枕形气囊的上面连接有限位气囊,所述的限位气囊呈U形,限位气囊通过分隔条与枕形气囊相连,分隔条上设有与枕形气囊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的枕套上设有用于容纳限位气囊的鼓包,枕形气囊上设有充气装置,枕套上设有头部固定机构及用于固定枕头的连接机构。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车枕舒适性差、护颈效果不好、乘坐者容易出现“落枕”或受到意外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独特、护颈效果好、舒适感强且可以适应每一个乘坐者,可以显著降低坐车时“落枕”及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人们乘车旅行的质量。
文档编号B60N2/48GK201977348SQ20102066612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7日
发明者吴亚军 申请人:吴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