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及后下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5215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及后下视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车辆的后门上并映现车身的后部下方的后下视镜(rear under mirror)的安装部构造。另外,本发明涉及设置在车辆的后窗玻璃的前方侧并映现车身的后部下方的后下视镜。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掀起式的后门的车辆,已知在后门的车室内侧的上缘部的面对后窗玻璃的位置上设置后下视镜的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车辆中,通常,在将后门掀起的状态下,作业者用手支承后下视镜的基部, 并通过螺栓结合等方式将该基部紧固固定在后门的车内侧的上缘部。另外,作为车辆的后下视镜,已知一种结构,由凸面镜等构成的反射镜被支承在保持部上,该保持部被螺栓紧固在后窗玻璃的上缘的后门的车门内面板等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平01-17594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9178号公报上述以往的车辆所采用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中,基部通过螺栓结合等被单纯地紧固固定在后门上。因此,在作业者绕入掀起的后门的下方对后下视镜进行紧固固定时, 存在作业者将后下视镜向上方推起的倾向。而且,若在将后下视镜推起并以该镜子的姿势偏移的状态紧固螺栓,则存在后下视镜的反射镜的位置、朝向偏移的情况。该情况下,作业者被迫进行用于调整该偏移的作业。另外,后下视镜的反射镜通常由凸面镜构成,为了映现正立镜像(上下不颠倒的像),存在采用由上下方向为凹面且水平方向为凸面的镜面形成的凹凸面镜的情况。该情况下,由于凹凸面镜的特性,即使镜面稍微偏移,从乘员的角度观察会产生较大变化,使用时的影响较大。因此,在采用凹凸面镜的后下视镜中,安装后下视镜时对偏移的防止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其能够将后下视镜高精度地安装在例如后门等的后部开闭体的车室内侧的上缘部上。另外,上述以往的后下视镜,仅以保持部的上端部被固定在后门上。因此,由于车身的行驶振动等,下端侧容易前后地振动。尤其是在从保持部的固定部到反射镜的下边的间隔距离大的情况下,下端侧的前后的振动变大,很有可能与后窗玻璃相干涉。因此,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下视镜,能够抑制下缘侧的前后方向的振动从而防止噪音的产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目的而采用以下的手段。(1) 一种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该后下视镜设在后部开闭体的车室内侧,该后部开闭体以能够掀起转动的方式设在车辆的车身后部,该后下视镜向车室内的乘员映现所述车辆的后部下方,其中,在所述后部开闭体及所述后下视镜的任一方上设有定位孔,在所述后部开闭体及所述后下视镜的另一方上设有定位突起,该定位突起被插入所述定位孔中从而将所述后下视镜定位在所述后部开闭体的所述车室内侧的上缘部的安装位置上,在将所述定位突起插入在所述定位孔中的状态下,所述后下视镜被紧固固定在所述后部开闭体上。(2)在上述(1)记载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中,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定位突起以被限制向与其延伸方向正交的多个方向产生位移的状态被嵌合在所述定位孔中。(3)在上述(1)记载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中,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定位突起具有向其根部侧扩宽的锥面,当所述定位突起被插入所述定位孔中时,通过所述锥面在所述定位孔的缘部滑动接触而将所述后下视镜引导至所述后部开闭体上的所述安装位置。(4)在上述(3)记载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中,还可以构成为,当在将所述后部开闭体向上方掀起的状态下将所述后下视镜安装在该后部开闭体的所述车室内侧的所述上缘部上时,所述锥面以在所述定位孔的缘部滑动接触并将所述后下视镜引导至铅直方向下方侧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定位突起上。(5)在上述(3)或(4)记载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中,还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定位突起的、与所述锥面相比更靠近所述根部侧,连续地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嵌合的一定外形的嵌合面。(6)在上述(1)记载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中,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后下视镜的反射镜由凹凸面镜构成,该凹凸面镜由上下方向为凹面且水平方向为凸面的镜面形成。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后下视镜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二目的而采用以下的手段。(7) 一种后下视镜,设置在车身后部的与后窗玻璃的前表面面对的位置上,向车室内的乘员映现车辆的后部下方,其中具有反射镜和保持该反射镜的保持部,在所述保持部上设有被固定在所述后窗玻璃的上缘的车顶侧的部件上的固定部;与所述后窗玻璃的前表面抵接的姿势支承部。(8)在上述的(7)记载的后下视镜中,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后下视镜的反射镜由凹凸面镜构成,该凹凸面镜由上下方向为凹面且水平方向为凸面的镜面形成。(9)在上述的(8)记载的后下视镜中,还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反射镜的所述凹面侧,下部侧区域的曲率半径比上部侧区域的曲率半径小。(10)在上述的⑶记载的后下视镜中,还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反射镜的所述凸面侧,下部侧区域的曲率半径比上部侧区域的曲率半径大。(11)在上述的(7)记载的后下视镜中,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姿势支承部通过所述固定部产生的所述保持部相对于所述车顶侧的部件的固定力而被压接在所述后窗玻璃的前表面上。(12)在上述的(7)记载的后下视镜中,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姿势支承部由具有弹性的软质部件构成。
发明的效果根据上述(1)记载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后下视镜,该后下视镜能够高精度地安装在后部开闭体的车室内侧的上缘部上。另外,根据上述(7)记载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后下视镜,该后下视镜能够抑制下缘侧的前后方向的振动并防止噪音的产生。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室内后部的主视图。
图3是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图2的A-A截面的、打开后门的状态下的剖视图O
图4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下视镜的安装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下视镜的安装状态的与图3同样的剖视图ο
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下视镜的安装状态的与图3同样的剖视图ο
图5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下视镜的安装状态的与图3同样的剖视图ο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后下视镜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后下视镜的安装状态的、对应于图2的A-A截面的剖视图O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后下视镜的安装状态的、对应于图2的A-A截面的剖视图O
附图标记的说明
12...后门
13.. 后窗
110...后下视镜
112...反射镜
115...定位孔
119...定位突起
120...锥面
121...嵌合面
22A...车门内面板(车顶侧的部件)
26...后窗玻璃
210...后下视镜
212...反射镜
213...外壳(保持部)
214...底板(保持部)
216...上部壁(固定部)
221...间隔件(姿势支承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具有掀起式的后门12(后部开闭体、尾门)的单厢式的车辆11的后部侧的侧面的图。该图中的标记13为设在后门12的上部的后窗,标记14为车辆的车顶面板, 标记15为后部侧的侧门,Wr为后轮。此外,在后窗13上安装有后窗玻璃16。图2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后门12的图,该图中的标记17为车室内的顶棚部,标记18 为供后门12开闭的车身侧的门开口部,标记111为设在车室内的顶棚部17上的室内灯。另外,图3是将后门12最大程度地打开的状态下的对应于图2的A-A截面的剖视图。后门12经由未图示的门铰链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车顶面板14的左右的侧缘的后端部上。后门12以其车宽方向的中央部最向外侧(车身后方侧)突出的方式向外侧弯曲,并且,上缘部以上端部与车顶面板14平滑地连续的方式向前部上方弯曲。在与后窗13(后窗玻璃16)的上边相邻的后门12的车室内侧的上缘部上,设有朝向车室内的乘员映现车辆11 的后部下方(图1中的B的区域)的后下视镜110。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后下视镜110在其后部侧一体组装有高位刹车灯(high mount stop lamp) 19,并安装在后门12的车宽方向的中央位置(车辆11的车宽方向中央位置)上。后下视镜110具有透过后窗玻璃16映现车身的后部下方的反射镜112 ;保持该反射镜112的树脂制的外壳113;直接紧固固定在后门12的上缘部上、且最终供外壳113通过螺钉固定等安装的底板114。在底板114上,以灯体面面对后窗玻璃16的车内侧面的方式安装有高位刹车灯19的单元。反射镜112由凹凸面镜构成,该凹凸面镜由上下方向为凹面、且水平方向为凸面的镜面形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反射镜112的镜面呈将立体地弯曲的凹凸面冲切为下边侧比上边侧长的梯形形状。而且,在后门12关闭的状态下,反射镜112以镜面的下端侧向车身的后部下方侧倾斜的方式经由底板114和外壳113设置在后门12上。通过这样的设置,反射镜112能够将车身的后部下方的广阔范围作为正立镜像向落座于驾驶席的乘员(驾驶员)映现。即,反射镜112通过凹凸面镜的水平方向的凸面沿车宽方向以广角映现车身的后部下方,并通过上下方向的凹面将映现于镜面上的像形成为驾驶员容易把握状况的正立镜像。图4是详细地表示后下视镜110相对于后门12的上缘部的安装部的图,该图中的标记12A是后门12的上缘部的车门内面板。在车门内面板12A的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有矩形形状的定位孔115,在车门内面板12A的定位孔的左右两侧形成有螺栓贯通孔116、116。螺栓贯通孔116、116是供固定后下视镜110用的螺栓118贯穿的孔。在车门内面板12A的各螺栓贯通孔116的背面侧的缘部,设有焊接螺母117。另外,如图4所示,在后下视镜110的底板114的背面(与车门内面板12A相对侧的面)上,突出设置有在车宽方向上分开的一对定位突起119、119。该定位突起119、119形成为矩形截面的板状,并以其板厚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的方式从底板114的一般面直角地突出。定位突起119、119彼此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在车宽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此外,定位突起119与底板114的一般面之间的角度也可以不是完全的直角,只要距直角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即可。各定位突起119的基本形状为矩形形状,该矩形的突出侧的一个角部被切去,形成锥面120。具体地,对于定位突起119,将最大程度地掀起后门12并在该状态下在后门12 上安装后下视镜110时成为上侧的角部切去。由此,定位突起119以向根部侧扩宽的方式形成有锥面120。此外,以下,对于定位突起119的“上”、“下”,如无特别否定,是指将后门 12最大程度地掀起的状态下的上和下。一对定位突起119、119同时插入车门内面板12A的定位孔115中,由此,将底板 114(后下视镜110)定位到车门内面板12A(后门12)上。具体地,各定位突起119的根部侧的上下方向的宽度被设定得比定位孔115的上下方向的宽度稍窄(大致相同)。另外,一对定位突起119、119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的端面间的距离设定得比定位孔115的车宽方向的宽度稍窄(大致相同)。由此,当定位突起119、119直至根部插入定位孔115内,一对定位突起119、119的外表面同时大致无间隙地嵌入定位孔115内。其结果是,底板114(后下视镜110)在上下方向和车宽方向被准确地定位在车门内面板12A(后门1 上。此外,将各定位突起119的上表面中的与锥面120连续的根部侧的表面称为嵌合面121。另外,当定位突起119插入车门内面板12A的定位孔115中时,各定位突起119的锥面120能够与定位孔115的上侧的开口缘滑动接触。即,定位突起119以如下方式设置 在使锥面120相对于定位孔115的上侧的开口缘接触的状态下,使底板114(后下视镜110) 向锥面120的倾斜方向滑动。在底板114(后下视镜110)上的左右的定位突起119、119的各自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上,形成有后下视镜Iio安装时供螺栓118插入的长孔状的螺栓贯通孔22。另外,在底板114的背面中的、面对后窗玻璃16的车内侧面的部位上,如图3所示,安装有由橡胶状弹性部件构成的间隔件123,当底板114通过螺栓118被紧固固定在后门12上时,间隔件123以被推压的状态紧密接触后窗玻璃16。图5A、图5B及图5C是依次表示将后下视镜110安装在后门12上时的状态的图。以下,对将后下视镜110安装在后门12上的情况进行说明。将后下视镜110安装在后门12上的情况下,将后门12最大程度地掀起并打开。在该状态下,作业者绕入后门12的下方,用手支承后下视镜110的底板114并将其设置在后门12的上缘部的规定位置。此时,如图5A所示,底板114的一对定位突起119、119同时插入车门内面板12A的定位孔115内。这里,一对定位突起119、119因锥面120而前端侧变细(宽度窄)。因此, 能够容易地将这些定位突起119、119插入定位孔115中。另外,此时,若以使定位突起119的下表面侧在定位孔115的下侧的缘部上接触并滑动的方式将定位突起119直角地插入定位孔115中,则定位突起119顺畅地嵌合在定位孔115内。但是,作业者是从后门12的下方侧将底板114向上方推起而进行作业的。因此, 由于支承底板114的作业者的力的增减等,存在定位突起119、119如图5B中的箭头所示那样从定位孔115的下侧的缘部向上方浮起的情况。该情况下,各定位突起119的锥面120与定位孔115的上侧的缘部接触。然后,锥面120在定位孔115的上侧的缘部以滑动的方式移动(滑动),由此,如图5C的箭头所示那样,定位突起119被引导至正确的插入位置。然后,若进一步压入一对定位突起119、119,则与锥面120连续的嵌合面121嵌合在定位孔115的上侧的缘部上。由此,一对定位突起119、119完全地嵌合在定位孔115中, 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全部方向的位移受到限制。这样,定位在车门内面板12A上的底板114 通过螺栓118被紧固固定在车门内面板12A上。而且,在固定在车门内面板12A上的底板114上,通过螺钉固定等固定有保持反射镜112的外壳113。如上所述,该实施方式的后下视镜110的安装部构造,将突出设置在底板114上的定位突起119、119嵌入到车门内面板12A的定位孔115中。由此,底板114以定位状态被紧固固定在后门12上。因此,能够以高精度将后下视镜110安装在后门12上。因此,能够消除后下视镜110安装时的反射镜112的偏移,能够减少繁杂的调整作业。尤其,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对于作为反射镜112使用凹凸面镜的后下视镜110,由于镜面镜112的细微的偏移会对视觉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采用该安装构造是有效的。另外,在该后下视镜110的安装部构造中,矩形截面的各定位突起119的上下的端面嵌合在定位孔115的内侧的上下表面上。同时,一对定位突起119、119的车宽方向的外侧面嵌合在定位孔115的内侧的左右面上。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后下视镜110的与螺栓紧固方向正交的全部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使板状的一对定位突起119、119同时嵌合在车宽方向的开口宽度大的矩形形状的定位孔115中的构造。因此,能够利用各定位突起119的挠性容易地将定位突起119、119插入定位孔115中。而且,由于能够缩小定位突起119、119 整体的体积,还有助于后下视镜110的轻量化。而且,在该后下视镜110的安装部构造中,在各定位突起119上设有向根部侧扩宽的锥面120。因此,在将定位突起119插入定位孔115中时,通过基于锥面120的引导,能够可靠地将后下视镜110引导至后门12上的确定的安装位置。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定位突起119的、将后门12最大程度地掀起时成为上侧的一侧设有锥面120。因此,在安装底板114(后下视镜110)时,在作业者向推起底板114 的方向施加较大的力的情况下,通过基于锥面120的引导,能够将整个底板114引导到下方的规定位置。因此,通过采用该构造,能够高精度且容易地将后下视镜110(底板114)安装在后门12上。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定位突起119的上边的根部侧以与锥面120连续的方式设有平坦的嵌合面121。因此,在将后下视镜110侧的定位突起119、119插入后门12侧的定位孔115中时,能够与基于锥面120的位置引导连续地使定位突起119和定位孔115嵌合。因此,在安装后下视镜110时,只要大概地将定位突起119插入定位孔115中,就能够将后下视镜110容易且准确地定位在正规的安装位置。以下,援用图1以及图2并利用图6至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2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11同样地具有后门 22 (后部开闭体、尾门)、后窗23、车顶面板M、后部侧的侧门25、后轮fe。此外,在后窗23 上安装有后窗玻璃26。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2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11同样地具有顶棚部 27、门开口部观及室内灯211。在与后窗23 (后窗玻璃26)的上边相邻的后门22的车室内侧的上缘部上,设置有朝向车室内的乘员映现车辆21的后部下方(图1中的B的区域)的后下视镜210。后下视镜210安装在后门22的车宽方向的中央位置(车辆21的车宽方向中央位置)上。图6是后下视镜210的立体图,图7、图8是表示相对于后门22的后下视镜210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如图6 图8所示,后下视镜210具有透过后窗玻璃沈映现车身的后部下方的反射镜212 ;直接保持该反射镜212的树脂制的外壳213 ;直接紧固固定在后门22的上缘部上、且最终供外壳213通过螺钉固定等安装的底板21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213 和底板214构成保持部(retainer)。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后下视镜210上一体组装有高位刹车灯四的单元。高位刹车灯四以其灯体面面对后窗玻璃26的车室内的侧面的方式安装在底板214上。反射镜212由上下方向为凹面且水平方向为凸面的凹凸面镜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反射镜212的镜面形成为将三维弯曲的凹凸面冲切成为下边侧比上边侧长的梯形的形状。而且,在后门22关闭的状态下,反射镜212以镜面的下端侧向车身的后部下方侧倾斜的方式经由底板214和外壳213设置在后门22上。通过这样的设置,反射镜212能够将车身的后部下方的广阔范围作为正立镜像向落座在驾驶席上的乘员(驾驶员)映现。 即,反射镜112能够通过凹凸面镜的大致水平方向的凸面沿车宽方向以广角映现车身的后部下方,并通过大致上下方向的凹面将映现于镜面的像形成为驾驶员容易把握情况的正立镜像。另外,反射镜212的凹面侧的曲率半径在上下方向不是一定的,而是被设定为曲率半径从上端侧向下端侧逐渐减小(弯曲变强)。另外,反射镜212的凸面侧的曲率半径也在上下方向不是一定的,而是被设定为曲率半径从上端侧向下端侧逐渐增大(弯曲变弱)。如图7、图8所示,底板214具有重合在后窗玻璃沈的上缘的车门内面板22k (后门22)的下表面的上部壁216 ;从上部壁216向下方折曲并沿后窗玻璃26的前表面延伸的下方延伸壁217。上部壁216通过螺栓218被紧固固定在车门内面板22A上。高位刹车灯 29以灯体面面对后窗玻璃沈露出的方式安装在下方延伸壁217上。此外,该图中的标记 219表示设在上部壁216上的螺栓贯通孔,标记220是设在车门内面板22k上的焊接螺母。另外,在底板214的下方延伸壁217的面对后窗玻璃沈的那一侧的面上,安装有由橡胶状的弹性部件(具有弹性的软质部件)构成的间隔件221。间隔件221被安装在下方延伸壁217的与高位刹车灯四相比下方的下端附近,以相对于后窗玻璃沈的前表面紧贴的状态接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214的上部壁216构成后下视镜210的固定部,间隔件221构成后下视镜210的姿势支承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车门内面板22k构成供上部壁216固定的车顶侧的部件。后下视镜210中,底板214先被固定在后门22上,然后,保持反射镜212的外壳 213通过螺钉固定等被固定在底板214上。在将底板214固定在后门22上时,使上部壁216 重合在车门内面板22A的规定位置上,在该状态下,通过螺栓218将上部壁216紧固固定在车门内面板22A上。而且,此时若拧紧螺栓218,则下方延伸壁217上的间隔件221被推压在后窗玻璃26的前表面上并紧密接触。此时,间隔件221与螺栓218的紧固相应地被压扁 (弹性变形)。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后下视镜210的、经由外壳213保持反射镜212的底板 214,在上部壁216被固定在后门22的车门内面板22k上。此时,后下视镜210中,安装在下方延伸壁217上的具有弹性的间隔件221抵接在后窗玻璃沈的前表面上。因此,不仅该后下视镜210能够具有高支承刚性地安装在车门内面板22A的上缘部,还能够避免底板 214(下方延伸壁217)与后窗玻璃沈的干涉。因此,不会因车辆行驶时的振动而使后下视镜210的下缘部间歇地与后窗玻璃沈的前表面接触,能够防止振动噪音的产生。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后下视镜210的安装在外壳213上的反射镜212,由三维地复杂地弯曲的凹凸面镜构成。因此,通过反射镜212的三维的弯曲形状,能够提高外壳213的刚性。尤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反射镜212向外壳213的后部下方侧延伸地设置, 所以,能够有效地提高间隔件221的设置部的周围区域的刚性。由此,间隔件221稳定地与后窗玻璃沈的前表面接触,能够将反射镜212以及外壳213始终维持为稳定的姿势。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后下视镜210中,关于由凹凸面镜构成的反射镜212的凹面侧,以曲率半径从上端侧向下端侧逐渐减小(弯曲变强)的方式设定。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与间隔件221的设置位置接近的外壳213的下端区域的刚性。另外,在该后下视镜210中,在反射镜212的凹面侧,曲率半径从上端侧向下端侧逐渐减小,反射镜212的下部侧区域相对于后窗玻璃沈的表面近乎平行。因此,能够在反射镜212的下部侧区域稳定地对间隔件221的附近进行支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关于反射镜212的凸面侧,以曲率半径从上端侧向下端侧逐渐增大的方式设定,反射镜212的下部侧区域更近乎平坦。因此,具有在反射镜 212的下部侧区域能够稳定地对间隔件221的附近进行支承的优点。另外,在该后下视镜210的情况下,通过相对于车门内面板22A的底板214的螺栓紧固,间隔件221被压接在后窗玻璃沈的前表面上。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车辆行驶时的下缘侧的前后方向的振动。另外,作为间隔件221,不必一定使用橡胶状的弹性部件。但是,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橡胶状的弹性部件构成间隔件221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间隔件221适当地限制外壳213以及反射镜212受到的反力。另外,能够通过间隔件221的材质有效地减弱输入到下方延伸壁217的振动。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使定位孔115形成在后门12侧而使定位突起119 形成在后下视镜110侧,但也可以相反地,使定位孔115形成在后下视镜110侧而使定位突起119形成在后门12侧。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追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的变更。本发明不通过前述说明进行限定,仅通过随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进行限定。另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以下的形态。
(1. 1)一种车辆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具有后门,其具有后窗,该后门以能够掀起转动的方式设在车身后部;后下视镜,其安装在该后门的车室内侧的上缘部,并向车室内的乘员映现车身的后部下方,在将所述后门向上方掀起的状态下,所述后下视镜被安装在该后门的车室内侧的上缘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门和所述后下视镜的一方上设有定位孔,在所述后门和所述后下视镜的另一方上设有定位突起,该定位突起被插入所述定位孔中从而将所述后下视镜定位在所述后门上的确定的安装位置上,在将所述定位突起插入在所述定位孔中的状态下,所述后下视镜被紧固固定在所述后门上。(1. 2)如(1. 1)记载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下视镜的反射镜由凹凸面镜构成,该凹凸面镜由大致上下方向成为凹面且大致水平方向成为凸面的镜面形成。(1. 3)如(1. 1)或(1. 2)记载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突起以被限制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多个方向上产生位移的方式被嵌合在所述定位孔中。(1. 4)如(1. 1) (1. 3)的任一项记载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突起具有向根部侧扩宽的锥面,在被插入所述定位孔中时,所述锥面与所述定位孔的缘部滑动接触,由此,将所述后下视镜引导至所述后门上的确定的安装位置。(1. 5)如(1.4)记载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面以如下方式形成在所述定位突起上当在将所述后门向上方掀起的状态下在该后门的车室内侧的上缘部安装所述后下视镜时,所述锥面与所述定位孔的缘部滑动接触,所述后下视镜被向下方侧引导。(1. 6)如(1. 4)或(1. 5)记载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突起的与所述锥面相比更靠近根部侧,连续地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嵌合的一定外形的嵌合面。(2. 1)一种后下视镜,设在车身后部的面对后窗玻璃的前表面的位置上,并向车室内的乘员映现车辆的后部下方,其特征在于,具有反射镜和保持该反射镜的保持部,在所述保持部上设有固定在所述后窗玻璃的上缘的车顶侧的部件上的固定部;抵接在所述后窗玻璃的前表面上的姿势支承部。(2.2)
如所述(2. 1)记载的后下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由大致上下方向为凹面且大致水平方向为凸面的凹凸面镜构成。(2.3)如所述(2. 2)记载的后下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的凹面侧的曲率半径中, 与该反射镜的上部侧区域相比较,下部侧区域的曲率半径被设定得较小。(2.4)如所述(2. 2)或(2. 3)记载的后下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的凸面侧的曲率半径中,与该反射镜的上部侧区域相比较,下部侧区域的曲率半径被设定得较大。(2.5)如(2. 1) (2. 4)的任一项记载的后下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姿势支承部,通过所述固定部产生的所述保持部相对于所述车顶侧的部件的固定力而被压接在所述后窗玻璃的前表面上。(2.6)如(2. 1) (2. 5)的任一项记载的后下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姿势支承部由具有弹性的软质部件构成。根据上述(1. 1)的发明,在将定位突起插入定位孔中,并将后下视镜定位在后部开闭体上的确定的位置上的状态下,能够将后下视镜紧固固定在后部开闭体上,因此,能够提高后下视镜相对于后部开闭体的安装精度。根据上述(1. 2)的发明,由于将镜面的细微偏移会对视觉产生较大影响的凹凸面镜作为后下视镜的反射镜,因此,通过提高后下视镜的安装精度,能够更显著地提高视觉辨认性的效果。根据上述(1. 3)的发明,由于定位突起以被限制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多个方向上产生位移的方式被嵌合在定位孔中,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后下视镜的与紧固方向正交的全部方向的位置偏移。根据上述(1.4)的发明,通过使定位突起上的锥面与定位孔的缘部滑动接触,能够将后下视镜引导至后门上的确定的安装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后下视镜安装在后门上。根据上述(1.5)的发明,将后门掀起并安装后下视镜时,由于能够通过定位突起的锥面与定位孔的缘部的滑动接触将后下视镜引导至下方,所以,即使在作业者通过手将后下视镜向上方强力地推压并进行作业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后下视镜容易且准确地定位在确定的安装位置。根据上述(1. 6)的发明,由于在与定位突起的锥面相比更靠近根部侧连续地设有嵌合在定位孔中的一定外形的嵌合面,所以,在安装后下视镜时,只需大概地将定位突起插入定位孔中,就能够最终将后下视镜容易且准确地定位在正规的安装位置。根据上述(2. 1)的发明,保持反射镜的保持部通过固定部被固定在后窗玻璃的上缘的车顶侧的部件上,而通过姿势支承部抵接在后窗玻璃的前表面上,所以,能够抑制下缘侧的前后方向的振动。因此,能够防止因下缘与后窗玻璃的前表面间歇地接触而导致的振动噪音的产生。根据上述(2. 2)的发明,由于被保持在保持部上的反射镜由三维地复杂弯曲的凹凸面镜构成,所以,通过反射镜的三维的弯曲能够提高保持部的姿势支承部的周围的刚性。 因此,姿势支承部能够稳定地与后窗玻璃抵接,能够将反射镜及保持部始终维持为稳定姿势。根据上述(2. 3)的发明,反射镜的下部侧区域的凹面的曲率半径被设定得比上部侧区域的凹面的曲率半径小,由于反射镜的刚性向下部侧逐渐增高,所以,能够更有利地提高保持部的姿势支承部的周围的刚性。另外,由于反射镜的下部侧区域相对于后窗玻璃的表面更近乎平行,所以,能够在反射镜的下部侧区域稳定地支承姿势支承部的附近。根据上述(2.4)的发明,反射镜的下部侧区域的凸面的曲率半径被设定得比上部侧区域的凸面的曲率半径大,反射镜的下部侧区域更接近平坦,所以,能够在反射镜的下部侧区域稳定地支承姿势支承部的附近。根据上述(2.5)的发明,由于在固定部产生的保持部的固定力的作用下,姿势支承部被压接在后窗玻璃上,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车辆行驶时的下缘侧的前后方向的振动。根据上述(2.6)的发明,由于姿势支承部由具有弹性的软质部件构成,所以,通过将姿势支承部压接在后窗玻璃上,能够适当地抑制保持部侧受到的反力,并且,能够通过软质部件的特性减弱输入至下缘部的振动。工业实用性根据该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能够高精度地将后下视镜安装在后门的车室内侧的上缘部上。另外,通过该后下视镜,能够抑制下缘侧的前后方向的振动并防止噪音的产生。
权利要求
1.一种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该后下视镜设在后部开闭体的车室内侧,该后部开闭体以能够掀起转动的方式设在车辆的车身后部,该后下视镜向车室内的乘员映现所述车辆的后部下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部开闭体及所述后下视镜的任一方上设有定位孔,在所述后部开闭体及所述后下视镜的另一方上设有定位突起,该定位突起被插入所述定位孔中从而将所述后下视镜定位在所述后部开闭体的所述车室内侧的上缘部的安装位置上,在将所述定位突起插入在所述定位孔中的状态下,所述后下视镜被紧固固定在所述后部开闭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突起以被限制向与其延伸方向正交的多个方向产生位移的状态被嵌合在所述定位孔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突起具有向其根部侧扩宽的锥面,当所述定位突起被插入所述定位孔中时,通过所述锥面与所述定位孔的缘部滑动接触而将所述后下视镜引导至所述后部开闭体上的所述安装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当在将所述后部开闭体向上方掀起的状态下将所述后下视镜安装在该后部开闭体的所述车室内侧的所述上缘部上时,所述锥面以在所述定位孔的缘部滑动接触并将所述后下视镜引导至铅直方向下方侧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定位突起上。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突起的、 与所述锥面相比更靠近所述根部侧,连续地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嵌合的一定外形的嵌合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下视镜的反射镜由凹凸面镜构成,该凹凸面镜由上下方向为凹面且水平方向为凸面的镜面形成。
7.一种后下视镜,设置在车身后部的与后窗玻璃的前表面面对的位置上,向车室内的乘员映现车辆的后部下方,其特征在于,具有反射镜和保持该反射镜的保持部,在所述保持部上设有被固定在所述后窗玻璃的上缘的车顶侧的部件上的固定部;与所述后窗玻璃的前表面抵接的姿势支承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下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下视镜的反射镜由凹凸面镜构成,该凹凸面镜由上下方向为凹面且水平方向为凸面的镜面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下视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镜的所述凹面侧,下部侧区域的曲率半径比上部侧区域的曲率半径小。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下视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镜的所述凸面侧,下部侧区域的曲率半径比上部侧区域的曲率半径大。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下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姿势支承部通过所述固定部产生的所述保持部相对于所述车顶侧的部件的固定力而被压接在所述后窗玻璃的前表面上。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下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姿势支承部由具有弹性的软质部件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下视镜的安装部构造及后下视镜,在后部开闭体及后下视镜的任一方设有定位孔,在后部开闭体及后下视镜的另一方设有定位突起,该定位突起被插入所述定位孔中从而将后下视镜定位在后部开闭体的车室内侧的上缘部的安装位置上,在将定位突起插入在定位孔中的状态下,后下视镜被紧固固定在后部开闭体上。
文档编号B60R1/06GK102233852SQ20111009748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6日
发明者岸本雄也, 松本昌朋, 植松博, 渊本勉, 长根启德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