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提高动刚度的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支架,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动刚度的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支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大部分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是安装在一个支架上,然后将支架固定在车身上。由于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本身对安装点的动刚度要求较高,如果安装的点的动刚度较差,而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共振,就将影响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的准确判断,进而造成控制不准确,气囊就会起不到保护乘员的作用。所以不仅需要支架本身刚度较强还需要和车身之间的配合比较好,使支架安装在车身后更接近一个整体,减低共振,并提高动刚度。因此,本实用新型为了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减少共振,设计出了一种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动刚度较强、 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采集数据的准确性高、共振较少、结构简单的提高动刚度的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支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提高动刚度的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本体后部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上设有斜向安装孔,所述的支架本体前部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纵向安装孔,所述的支架本体中部设有若干根用于安装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的螺栓。本实用新型支架本体前部两侧的两个固定点用于纵向固定,支架本体后部两侧的两个固定点用于斜向固定,通过不同方位的固定,提高固定的稳定性,减少共振。作为优选,所述的斜向安装孔与支架本体之间的角度为120° 160°。能够增加支架与车身的紧固连接,使支架的稳定性更好,减小震动,提高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的的判断。作为优选,所述的纵向安装孔通过连接片与支架本体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的用于安装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的螺栓的数量为三个。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动刚度较强、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采集数据的准确性高、 共振较少、结构简单等特点。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立体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 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一种提高动刚度的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1后部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安装部6,第一安装部上设有斜向安装孔 2,支架本体前部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安装部7,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纵向安装孔3,两个设有斜向安装孔2的第一安装部6连接在支架主体1相对的两侧边,两个设有纵向安装孔3 的第二安装部7连接在支架主体1的同一侧边的两侧,且两个第二安装部7所在的侧边与两个第一安装部6所在的侧边垂直。支架本体1中部设有若干根用于安装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的螺栓4。斜向安装孔2与支架本体1之间的角度为140°。纵向安装孔3通过连接片5与支架本体连接。本实用新型支架本体前部两侧的两个固定点用于纵向固定,支架本体后部两侧的两个固定点用于斜向固定,通过不同方位的固定,能够增加支架与车身的紧固连接,使支架的稳定性更好,减小震动,提高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的的判断。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提高动刚度的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本体后部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安装部(6),第一安装部上设有斜向安装孔(2), 所述的支架本体前部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安装部(7),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纵向安装孔 (3),所述的支架本体中部设有若干根用于安装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的螺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动刚度的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向安装孔与支架本体之间的角度为120° 16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动刚度的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安装孔(3 )通过连接片(5 )与支架本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动刚度的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安装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的螺栓(4)的数量为三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支架,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动刚度的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支架。一种提高动刚度的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本体后部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上设有斜向安装孔,所述的支架本体前部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纵向安装孔,所述的支架本体中部设有若干根用于安装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的螺栓。本实用新型具有动刚度较强、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采集数据的准确性高、共振较少、结构简单等特点。
文档编号B60R21/20GK202213555SQ20112026171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2日
发明者刘卫国, 吴红梅, 周大永, 江振伟, 赵福全, 马芳武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