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调节装置,尤其是高度或纵向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调节装置,尤其是高度或纵向调节装置,其具有-螺纹轴,其安装成使得一端在齿轮箱壳体内旋转,而另一端在接收单元内旋转,该接收单元具有与螺纹轴相匹配的内螺纹;以及-电机单元,其与螺纹轴成可操作性的连接。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具有调节装置的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基座框架。
背景技术:
用于现代车辆的机动车辆座椅具有多种可能的设置以允许对于相应的人员而言 使得机动车辆座椅得到最佳调节。为了增加调节机动车辆座椅时的便利性,越来越多地使用最初命名类型的电机驱动的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可通过适当的操作控制器来致动。为了相对于彼此调节座椅的各个区域或相应的座椅结构,优选使用螺纹轴,其处于接收单元内,该接收单元具有根据螺母-主轴机构类型的内螺纹,允许相对于彼此来调节座椅结构。为此目的,调节装置在一侧连接到待调节的座椅结构,且在另一侧连接到另一座椅结构,例如连接到座椅上部轨道,待调节的座椅结构抵靠该上部轨道而可移动,并允许支撑该调节机构。与具有所谓的集成安全带扣的机动车辆座椅的设计(也就是说,安全带扣直接设置于机动车辆座椅上而不是直接设置于车辆底盘上)相结合,存在依赖于特定构造的需求,即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力经由调节装置(尤其是经由高度调节装置)来传递。这意味着在发生上述碰撞的情况下,螺纹轴、齿轮箱壳体和接收单元经受增加的拉伸力和压缩力。在此有必要消除调节装置的故障,以便防止人就座于其上的机动车辆座椅垮塌,其原因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座椅的稳定性尤其可用于保护乘员。对于碰撞的参考以及后续的参考适用于车辆正面撞击或相应的后面撞击。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是提供一个单独的碰撞锁,在调节装置受到威胁或发生垮塌情况下,该碰撞锁将各座椅结构相对于彼此进行稳定,各座椅结构通过碰撞锁而连接在一起。但是这种碰撞锁具有由于额外的组件使得它们会导致机动车辆座椅的净重增加以及增加机动车辆座椅生产成本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调节装置以及用于具有调节装置的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基座框架,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所述调节装置传递所产生的力到所需程度。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I所述特征的调节装置和具有权利要求15所述特征的座椅基座框架来实现该目的。调节装置的有利的进一步改进在权利要求2至14中限定。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装置的独特特征在于加强元件设置于齿轮箱壳体内,从而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其适于吸收在螺纹轴纵轴方向上作用的力。本发明基于下述的认识,即调节装置的损坏是由于以下事实造成的即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在为集成安全带扣的情况下,调节装置的拉伸载荷増加,上述会导致相对于齿轮箱壳体将螺纹轴拉出。要消除的正是螺纹轴和齿轮箱壳体之间的这种连接断开,因而将加强元件设置于齿轮箱壳体中,从而该加强元件传递螺纹轴和加强构件之间所产生的カ以及加强元件和齿轮箱壳体之间所产生的力。加强元件通过一方面与螺纹轴的足够大的接触表面以及另一方面与 齿轮箱壳体的足够大的接触表面而达到该目的,其与两者的接触表面必须单独确定。使用加强元件的独特特征尤其在于由于通过加强元件导致的齿轮箱壳体和螺纹轴之间的特别优良的カ传递,可避免螺纹轴以及尤其是齿轮箱壳体的进ー步增强(其可被视为是关键性的),从而整个调节装置的净重相对于已知的调节装置几乎不增加,且已知的调节装置不适于传递撞击力。如果其保证在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力在齿轮箱壳体和螺纹轴之间传递,则调节装置在原则上可以任何方式在齿轮箱壳体内进行布置。因此,尤其可以选择这种设计,其仅适于传递在发生车辆正面撞击的情况下作用于螺纹轴上的拉伸力。然而根据本发明的ー个特别有利的设计,加强结构设计成适于吸收在纵轴方向上作用于螺纹轴上的拉伸カ和/或压缩力。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拉伸力以及压缩カ均可通过加强元件有效地传递,以补足的方式増加了调节装置的稳定性,且确保即使在不是正面撞击的撞击情况下也不会发生调节装置的垮塌。正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只要其确保在发生碰撞时加强元件仍然可操作地连接到螺纹轴,从而产生的载荷则可有效地在螺纹轴和加强元件之间传递,则可以对螺纹轴和加强构件之间的连接进行自由地选择。根据本发明的ー个有利的设计,在正常操作期间,也就是在车辆座椅的正常调节期间以及在调节后的位置,加强元件设置成与螺纹轴不接触,从而仅仅在发生碰撞时后者(即螺纹轴)才与加强元件相接触。根据本发明的这种进一歩改进,加强元件和螺纹轴,或在发生碰撞时螺纹轴和加强元件的相互作用的相应接触面彼此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且设置于齿轮箱壳体内,从而只有在发生碰撞时它们才相互接触。这种设计具有下述优势,即在正常操作期间,在螺纹轴和加强元件之间没有摩擦。因此消除了在正常操作中由加强元件和螺纹轴之间的接触导致的磨削噪声或摩擦噪声。由此,根据本发明调节装置的生产成本可附帯地降低,同时仍保持相应的功能。假设加强元件的ー种适当设计,后者(S卩加强元件)在齿轮箱壳体内与螺纹轴相对相反的配置已经大体允许在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力经由加强元件和螺纹轴之间的预定接触表面来可靠地从加强元件传递到齿轮箱壳体。齿轮箱壳体又设计成使得在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力也可靠地在齿轮箱壳体和待调节的座位単元之间传递。然而,根据本发明的ー个特别有利的设计,加强元件设置于齿轮箱壳体中,从而其一方面适于连接到待调节的座椅単元,而另一方面用于吸收在发生碰撞时在螺纹轴纵轴方向上作用的力。根据本发明的这种设计,加强元件不仅用于将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力在加强元件和螺纹轴之间可靠地传递,且除此之外,还适于在待调节的座椅单元和加强元件之间传递力。本发明的这种设计使得可以独立于在正常操作中存在的力或在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力、或只考虑在正常操作中产生的载荷来定制齿轮箱壳体的尺寸。在正常情况下和/或在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所有力均能可靠地传递到加强元件。这使得有可能将齿轮箱壳体设计成特别小的和成本有效的,上述附带地降低调节装置的生产成本。特别有利的是,用于连接到待调节的座椅单元的加强元件具有用于设置连接装置的接收开口。这使得有可能以已知的方式将调节装置经由加强元件连接到待调节的座椅单元,从而可以省却座椅单元到加强元件的单独连接。诸如连接螺栓的连接装置例如可理想地延伸穿过齿轮箱壳体和加强元件,以及延伸穿过在待调节座椅单元中适当形成的接收开□。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设计,加强元件设置成在正常操作期间,连接装置可设置成与接收开口间隔开一定的距离。本发明的这种设计使得能够避免对加强元件的接收开口的特殊设计,因为在正常操作期间这些接收开口与连接装置(例如连接螺栓)不相接触。在该方面,在调节装置的设计过程中,连接装置和接收开口之间的摩擦载荷可以忽略不计。本发明的这种设计提供下述例如在正常操作期间,只有齿轮箱壳体与连接螺栓相接 触,以及仅仅在发生碰撞时,后者(即连接螺栓)才与加强元件的接收开口相接触。加强元件的设计和螺纹轴的相应设计在原则上可以自由地选择以便传递在发生碰撞时在螺纹轴和加强元件之间产生的力。然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设计,加强元件为此目的具有啮合槽,其用于接纳螺纹轴的具有周向凹陷部分的部分,其中在正常操作期间,加强元件优选设置成与凹陷部分间隔开一定的距离。根据本发明的这种设计,加强元件在一端上具有开放沟槽,其中沟槽的宽度与螺纹轴的凹陷部分相匹配,在安装状态下该凹陷部分设置于沟槽内。在此,在螺纹轴的纵轴方向上,至少在齿轮箱壳体的方向上,螺纹轴具有大于哨合槽的较大直径的相继部分。在发生碰撞时,该区域与加强兀件的围绕哨合槽的区域相接触,从而通过上述,力可有效地在加强元件和螺纹轴之间传递。在正常操作过程中,螺纹轴设置成距离加强元件一定的距离,从而在螺纹轴和加强元件之间没有摩擦,在螺纹轴和加强元件之间将需要避免断裂和/或摩擦噪声的一种设计。除此之外,具有在一侧上是开放的啮合槽的加强元件的设计允许对调节装置进行特别简单的安装,其中,具有周向凹陷部分的螺纹轴只需要被插入到啮合槽内。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加强元件具有U形形状,其中自由分支设有用于连接装置的接收开口,并且在分支之间延伸的部分具有啮合槽。本发明这种设计的独特特征在于加强元件可以特别简单的方式生产,且可易于设置于齿轮箱壳体内。自由分支经由接收开口允许利用连接装置附接到待调节的座椅单元。所述连接分支的部分可使得螺纹轴被接纳于啮合槽内。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连接装置和/或接收开口具有滑动性能,且具体的,连接装置和/或接收孔至少在一些部分中用塑料包覆模制。根据本发明的这种设计,在正常操作期间在连接装置和接收开口之间存在接触的情况下,要确保无中断的操作,因为不会产生阻碍或产生降低舒适性的干扰噪声。通过连接装置或接收开口的合适选择材料选择或涂层可以获得上述滑动性能。特别有利的是由塑料来包覆模制接触表面,由此用于确保无中断的操作。作为一种有利的设计,尤其是在经由在分支之间延伸的部分中的啮合槽而在螺纹轴和加强元件之间形成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设计,所述在两个分支之间延伸的部分,优选是该部分的围绕啮合槽设置的区域,尤其是该部分的设置于啮合槽下方的区域具有大于自由分支的更大材料厚度,其中围绕啮合槽的区域的更大材料厚度还可由一种加强元件来实现,该加强元件不具有用于连接到待调节座椅单元的分支。本发明的相应设计确保在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力在螺纹轴和加强元件之间以特别可靠的方式传递。此外,围绕啮合槽的该区域的加强防止了啮合槽弯曲或劈开,上述弯曲或劈开可能会导致螺纹轴与加强元件脱离开。正如已经描述的那样,该齿轮箱壳体可设计成用于将在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力在加强元件和齿轮箱壳体之间传递。采用加强元件具有用于连接到待调节座椅单元的接收开ロ的合适设计,用于只承受在正常操作下所产生的力的ー种设计也是可能的,因为连接元件在正常操作下尽可能设置成距离接收开ロ一定的距离。然而如果连接装置在正常操作期间与加强元件的接收开ロ接触的话,齿轮箱壳体也可以设计成不考虑在正常操作期间所产生的力。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设计,齿轮箱壳体由塑料材料制成,具体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制成。根据本发明的该进ー步改进的齿轮箱壳体的独特特征在于它的重量特别轻,且其非常可靠地传递所发生的力。具体地,使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材料的独特特征 在于即使在使用不适于将齿轮箱壳体连接到待调节的座椅单元的加强元件的情况下,产生的所有力可以被吸收且可以传递到座椅单元。加强元件可以任何方式在齿轮箱壳体内进行布置。可以设想将齿轮箱壳体设计成使得加强元件被简单地插入到齿轮箱壳体中到相应凹部内,然后由壳体盖或第二半壳体封闭。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另ー种设计,齿轮箱壳体通过围绕加强元件的塑料包覆模制而形成。本发明的这种设计的独特特征在于在齿轮箱壳体和加强元件之间可形成无游隙的尤其良好的连接。同时,可以很容易和成本有效地制造齿轮箱壳体。可以仅考虑在发生碰撞时所传递的力来选择加强元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加强元件设计成冲弯的部件。其独特的特征在于其可以简单且廉价地制造,因此,可以特定的方式确保调节装置的成本效益的生产。在原则上,所有类型的驱动单元都可用于操作调节装置。然而根据本发明的ー个特别有利的进ー步改进,电机単元由电动马达形成,其中,设置于电动马达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元件(具体是蜗杆)与在齿轮箱壳体的区域中设置于螺纹轴上的第二齿轮元件(具体是蜗轮)在齿轮箱壳体中啮合,用于驱动螺纹轴。本发明的这种设计的独特特征在于下述事实电动马达和螺纹轴之间的カ传递被封装于齿轮箱壳体内而发生,在齿轮箱壳体中连接受到保护以免受外部的影响。这有效地防止对第一和第二齿轮元件之间的可操作性连接的干扰,由此可以补充的方式増加调节装置的可靠性。使用蜗轮以及蜗杆的独特特征在于其特定的方式,因为其允许特别可靠和安静地传递。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具有调节装置的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基座框架的特征是接收単元的背离齿轮箱壳体的端部连接到第一座椅结构,且齿轮箱壳体连接到第二座椅结构,其中调节装置连接可相对于彼此进行调节的第一和第二座椅结构。这确保调节装置将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力在第一和第二座椅结构之间传递。由于调节装置的具体设计,以特定的方式确保调节装置不会断裂,由于调节装置断裂,相对于落座于座椅内的人员而言将会丧失座椅的支撑功能。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附图示出图I是机动车辆座椅的其上设置有调节装置的部分区域的侧视图草图;图2是示出齿轮箱壳体的透视分解视图,其中螺纹轴的一部分设置于齿轮箱壳体内;图3是螺纹轴与加强元件接合的透视图;图4是加强元件的透视图;图5是图I所示的调节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电机单元处于安装状态下;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调节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螺纹轴、加强元件和齿轮箱壳体 的分解视图;图7是与加强元件相互作用的螺纹轴的透视图;以及图8是齿轮箱壳体的透视图,其中根据调节装置第三实施例的螺纹轴设置于其内。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示出机动车辆座椅的其上设置有调节装置I的部分区域的示意图。调节装置I在座椅单元5和座椅上部轨道18之间延伸,座椅上部轨道的一部分可移动地安装在座椅下部导轨17处,座椅下部导轨17可设置于车辆地板上。在图5中以透视图示出的允许调节座椅高度的调节装置I在一端部具有以铰接方式连接到座椅单元5的齿轮箱壳体3,以及在另一端部在与齿轮箱壳体3相反定位的端部处,具有为撑管形状的接收单元4,其经由连接螺栓19以铰接的方式连接到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上部轨道18。调节装置I通过借助于设置于齿轮箱壳体3处的电机单元22来转动螺纹轴2而允许对座椅单元5相对于座椅下部轨道17或相对于座椅上部轨道18进行高度调节。通过相对于撑管转动螺纹轴2而导致发生调节装置I的长度变化这一过程来使座椅单元5的座椅高度得到调节,所述撑管具有与螺纹轴相匹配的内螺纹。通过转动螺纹轴2,连接螺栓19和齿轮箱壳体3之间的距离改变。由于座椅单元5经由两个联杆20、21铰接连接到座椅上部轨道18,调节装置I长度上的变化导致座椅单元5的高度变化。因此,调节装置I允许由座椅下部导轨17和座椅上部导轨18形成的第一座椅结构6相对于由座椅单元5形成的第二座椅结构7进行相对的调节。为了将螺纹轴2连接到电机单元22,为蜗轮16形状的齿轮元件设置于螺纹轴2上,该齿轮元件在调节装置I的安装状态下与电机单元22的齿轮元件啮合。螺纹轴2安装成其可在齿轮箱壳体3内旋转,从而蜗轮16在齿轮箱壳体3内与电机单元2的齿轮元件相互作用(参见图2)。齿轮箱壳体3具有插入到齿轮箱壳体3的凹部11中的加强元件8。当发生碰撞时,加强元件8将作用于座椅结构7上的力直接传递到螺纹轴2上,并由此传递到第一座椅结构6上。加强元件8设计成具有用于将第二座椅结构7连接到螺纹轴2的U形形状,且在其每个自由分支上具有接收开口 9,且在连接自由分支15的在分支15之间延伸的部分中具有在一侧上开放的啮合槽12。在调节装置I的安装状态下以及在待调节的座椅单元5处,连接螺栓10延伸通过齿轮箱壳体3以及延伸通过接收开口 9,且螺纹轴2设置成使得周向凹陷部分13位于加强元件8的啮合槽12内。邻近凹陷部分13且在齿轮箱壳体3的方向上延伸的螺纹轴头26具有大于啮合槽12的更大直径。当发生碰撞时,螺纹轴头26与加强元件8存在相互作用,从而不会将螺纹轴2从齿轮箱壳体3中拉出。カ传递通过螺纹轴头26和加强元件8的彼此面对的两侧进行,上述两侧仅仅作为碰撞载荷的结果而彼此相接触,因为在正常操作期间,它们彼此相距一定距离设置以避免产生摩擦噪声。在安装状态下延伸穿过齿轮箱壳体3以及还延伸穿过加强元件8的接收开ロ 9的紧固螺栓10用于将齿轮箱壳体3连接到座椅单元5且用于传递发生事故时产生的作用力。因此,在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力可直接经由加强元件8从座椅単元5传递到螺纹轴2。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对齿轮箱壳体3的施载,对齿轮箱壳体3的施载可导致其受到损坏或相应导致螺纹轴2从齿轮箱壳体3脱离开。图3示出加强元件8,用于示出其与螺纹轴2相互作用的功能,其中螺纹轴2的凹部13设置于加强元件8的啮合槽12内。加强元件8在啮合槽12的下方具有变宽的材料 部分,其使得加强元件8的稳定性増加,以防止形成为金属片材冲压部分的组件弯曲(參见图4)。图5中以透视图示出的调节装置I (连同在安装状态下附接的电机单元22以及封闭齿轮箱壳体3的壳体盖23)与下述所示的调节装置Ia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別。接收单元4由撑管形成,其在与齿轮箱壳体3相反的一端部上在平坦区域中具有用于容纳紧固装置的开ロ 25,调节装置I、Ia通过其可以铰接的方式连接到座椅上部轨道18。撑管在朝向齿轮箱壳体3、3a的一端具有内螺纹,撑管通过内螺纹与螺纹轴2、2a的外螺纹接合。由于螺纹轴2、2a的端部具有蜗轮16且与撑管相反定位,螺纹轴安装成可在齿轮箱壳体3、3a内旋转,其中螺纹轴2、2a延伸穿过齿轮箱壳体3、3a的凹部14。在图6和图7中示出的调节装置Ia的第二实施例与上述调节装置I的不同之处具体在于加强元件8a的不同形状。该元件不具有用于连接到待调节座椅单元的任何分支15,而是形成为U形盘,其中自由分支形成啮合槽12a,其用于位于螺纹轴2a上的周向凹陷部分13a。加强元件8a设置于齿轮箱壳体3a的凹部Ila内,且在螺纹轴2a的轴向上紧固。螺纹轴2a的一部分可在轴向上经由凹陷部分13a的表面可操作地连接到加强元件8a。加强元件8a和齿轮箱壳体3a的凹部Ila之间的接触表面以及螺纹轴2a和加强元件8a之间的接触表面可定尺寸为使得当发生碰撞时对调节装置Ia产生的施载会可靠地从齿轮箱壳体3a经由加强元件8a传递到螺纹轴2a,而不会导致螺纹轴2a垮塌。在发生事故吋,カ经由待调节的座椅单元5传递到适当地设计的齿轮箱壳体3a。用于连接到座椅单元5的齿轮箱壳体3a具有用于接纳连接装置诸如紧固螺栓10的接收开ロ 24。图8示出了调节装置另ー实施例的螺纹轴2a在齿轮箱壳体3a内的可能布置。与图6和图7中所示的调节装置Ia的第二实施例进行比较,螺纹轴2a在齿轮箱壳体3a内布置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 U形加强元件27设置于蜗轮16和齿轮箱壳体3a的具有凹部14的部分之间。该加强元件在一侧上抵接齿轮箱壳体3a的围绕凹部14的区域,而在另ー侧上位于蜗轮16上,其中,也可以选择这样ー种布置其中仅在发生碰撞时使得第二加强兀件27与蜗轮16和/或齿轮箱壳体3a接触。
通过补充地增大接触表面的第二加强元件27在因碰撞而产生载荷的情况下会抵 抗螺纹轴2a的垮塌。为了增加可靠性,蜗轮16可设置于螺纹轴2a的周向台肩上,这在发生碰撞时提供对加强元件27的改进的支撑。
权利要求
1.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调节装置,尤其是高度或纵向调节装置,其具有 -螺纹轴,其安装成使得一端在齿轮箱壳体内旋转,而另一端在接收单元内旋转,所述接收单元具有与螺纹轴相匹配的内螺纹;以及 -电机单元,其与螺纹轴成可操作性的连接; 其特征在于 加强元件(8)设置于齿轮箱壳体(3)内,从而其适于吸收在发生碰撞时在螺纹轴(2)的纵轴方向上作用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8)设计成用于承受在纵轴方向上作用于螺纹轴(2)上的拉伸カ和压缩力。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正常操作期间加强元件(8)设置成相对于螺纹轴(2)没有接触,从而只有在发生碰撞时螺纹轴(2)才与加强元件(8)接触。
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强元件(8)设置于齿轮箱壳体(3)内,从而一方面其适于连接到待调节的座椅单元(5),而另一方面用于吸收在发生碰撞时在螺纹轴(2)纵轴方向上作用的力。
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8)具有用于设置连接装置(10 )的接收开ロ( 9 ),所述连接装置(10 )用于连接到待调节的座椅单元(5 )。
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8)设置成使得在正常操作期间所述连接装置(10)能设置成距离所述接收开ロ(9) 一定的距离。
7.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8)具有啮合槽(12),其用于接纳螺纹轴(2)的具有周向凹陷部分(13)的部分,其中在正常操作期间加强元件(8 )优选设置成距离该凹陷部分(13 ) —定的距离。
8.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8)设计成U形,其中自由分支(15 )设有用于连接装置(10 )的接收开ロ( 9 ),且在分支(15 )之间延伸的部分具有所述啮合槽(12 )。
9.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0)和/或接收开ロ(9)具有滑动性能,特别地,所述连接装置(10)和/或接收孔(9)至少在ー些部分中用塑料包覆模制。
10.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分支(15)之间延伸的所述部分,优选地该部分的围绕啮合槽(12)设置的区域,尤其是该部分的设置于啮合槽(12)下方的区域具有大于自由分支(15)的更大材料厚度。
11.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壳体(3)由塑料材料形成,具体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形成。
12.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壳体(3)通过塑料包覆模制围绕加强元件(8)而形成。
13.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8)形成为冲弯的部件。
1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干,电机单元(22)由电动马达形成,其中,设置于电动马达输出轴上的具体是蜗杆的第一齿轮元件与在齿轮箱壳体(3)区域中设置于螺纹轴(2)上的具体是蜗轮(16)的第二齿轮元件在齿轮箱壳体(3)中啮合,用于驱动螺纹轴(2)。
15.用于具有调节装置的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基座框架,所述调节装置具体是根据权利要求I至11中任一项的座椅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座椅基座框架具有能相对于彼此移动的第一和第二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接收单元(4)的背离齿轮箱壳体(3)的端部连接到第一座椅结构(6),而齿轮箱壳体(3)连接到第二座椅结构(7)。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调节装置,尤其是高度或纵向调节装置,其包括在一端处可旋转安装于齿轮箱壳体内以及在另一端处可旋转安装于接收单元内的螺纹轴,所述接收单元具有适于螺纹轴的内螺纹。调节装置还包括可操作性地连接到螺纹轴的电机单元。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装置和用于具有所述调节装置的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基座框架,调节装置将在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力传递到所需程度。实现上述的原因在于加强元件设置于齿轮箱壳体内,从而所述加强元件适于承受在发生碰撞时在螺纹轴纵轴方向上作用的力。
文档编号B60N2/06GK102822003SQ201180015733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7日
发明者I·斯塔尼奇, O·孔茨, C·斯图姆 申请人:C.劳勃.汉默斯坦两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