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884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前部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前部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车辆前部中,设置有诸如侧梁、灯支撑梁、散热器支撑梁、保险杠中网、前保险杠等。在这些构件中,灯支撑梁和散热器支撑梁分别设置在车辆的上下位置,并且热交换器(散热器、冷凝器)由这两个构件支撑并且配置在车辆前部。相比之下,在一些车辆前部,在侧梁的车辆前方没有设置保险杠梁。在车辆前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中,当作为棒状物的行人的腿部从车辆前方撞击既没有设置保险杠梁也没有设置侧梁的部分中的热交换器时,载荷通过保险杠外板和保险杠中网被施加至内部结构,并且载荷还从热交换器侧被施加至行人的腿部。当载荷从热交换器侧施加时,行人的腿部、尤其是膝关节下方的腿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弯曲。由此,膝关节角度变化增大,并且存在着施加至膝关节的载荷增大的危险。为了解决该问题,一些传统的车辆前部结构设置有能够朝向覆盖保险杠增强件的车辆前方的容纳位置和位于容纳位置下方的工作位置移动并且从保险杠增强件向车辆前方突出的保险杠(例如,参见专利文献I)。根据该车辆前部结构,由于移动至工作位置的保险杠撞击行人的腿部,所以能够吸收输入载荷,并且能够限制腿部的上部与下部之间发生弯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5-1322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_9]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遗憾的是,在上述传统的车辆前部结构中,保险杠的位置基于车速数据而定。当车速低或高时,保险杠位于容纳位置,当车速为中等时,保险杠位于工作位置。因此,当车速低或高时,如在传统的车辆前部结构的情况中一样行人的腿部撞击车辆前部,并且存在着不能限制腿部的上部与下部之间发生弯折的危险。已发现为了保护行人的腿部,重点在于撞击热交换器等的腿部被维持为直线状。已鉴于上述情况完成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车辆前部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其中当行人的腿部撞击车辆前方的热交换器时,通过控制内部结构的变形而使腿部维持直线状,由此能够有效地吸收被施加至腿部的载荷,并且还能够更加可靠地减小腿部的弯折。
_3]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前部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其中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梁的车辆前方没有设置保险杠梁,配置有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具有平面形状的热交换器,并且使得对应于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行人的腿部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车辆前方,其中所述热交换器悬置结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部通过上悬置部被悬置于上梁并且所述热交换器的下部通过下悬置部被悬置于下梁;并且来自所述腿部的载荷被施加至车辆前部时,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悬置部朝向车辆后方移动的位移大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下悬置部朝向车辆后方移动的位移,通过该位移所述热交换器的位置呈倾斜状态,由此使所述腿部的上部位于车辆后方。还有,在本发明中,所述热交换器悬置结构被构造成使得在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悬置部设置有悬置支架;所述悬置支架具有朝向车辆上方延伸的上侧竖直面部和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下侧水平面部且形成为从车辆侧面观察时的L形状;所述悬置支架的所述竖直面部被安装于所述上梁,并且所述悬置支架的所述水平面部被安装于所述热交换器;当载荷被施加至所述悬置支架的所述下侧水平面部时,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具有L形状的所述悬置支架变形为直线状,由此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部朝向车辆后方移动。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热交换器悬置结构被构造成使得在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悬置部设置有悬置支架;所述悬置支架在所述上梁侧或所述热交换器侧具有水平面部;所述水平面部形成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孔;并且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部通过将紧固件插过所述长孔而被安装并悬置于所述上梁,由此当载荷被施加至所述热交换器时,通过所述长孔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部发生位移而朝向车辆后方移动。还有,在本发明中,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下悬置部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梁转动的构造。此外,在本发明中,移动之后的所述热交换器的倾斜度被设定为使得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平面部与所述下梁的车辆前端排列成直线状。再有,在本发明中,移动之后的所述热交换器的倾斜度被设定为使得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平面部与所述上梁的车辆前端排列成直线状。发明的有利效果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前部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中,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梁的车辆前方没有设置保险杠梁,配置有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具有平面形状的热交换器,并且使得对应于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行人的腿部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车辆前方,其中所述热交换器悬置结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部通过上悬置部被悬置于上梁并且所述热交换器的下部通过下悬置部被悬置于下梁;并且来自所述腿部的载荷被施加至车辆前部时,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悬置部朝向车辆后方移动的位移大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下悬置部朝向车辆后方移动的位移,通过该位移所述热交换器的位置呈倾斜状态,由此使所述腿部的上部位于车辆后方。因此,当行人的腿部撞击车辆前部中的热交换器时,热交换器的上悬置部可靠地退缩并被倾斜地配置。于是,腿部的上部与其下部相比位于车辆后方,并且腿部被维持为倾斜的直线状。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通过控制内部结构的变形使腿部维持直线形状,由此能够高效地吸收被施加至腿部的载荷,并且还能够更加可靠地减小腿部的弯折。还有,在本发明的结构中,所述热交换器悬置结构被构造成使得在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悬置部设置有悬置支架;所述悬置支架具有朝向车辆上方延伸的上侧竖直面部和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下侧水平面部且形成为从车辆侧面观察时的L形状;所述悬置支架的所述竖直面部被安装于所述上梁,并且所述悬置支架的所述水平面部被安装于所述热交换器;当载荷被施加至所述悬置支架的所述下侧水平面部时,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具有L形状的所述悬置支架变形为直线状,由此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部朝向车辆后方移动。因此,当行人的腿部撞击车辆前部中的热交换器时,热交换器的上悬置部通过悬置支架而能够平滑迅速地退缩。此外,在本发明的结构中,所述热交换器悬置结构被构造成使得在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悬置部设置有悬置支架;所述悬置支架在所述上梁侧或所述热交换器侧具有水平面部;所述水平面部形成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孔;并且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部通过将紧固件插过所述长孔而被安装并悬置于所述上梁,由此当载荷被施加至所述热交换器时,通过所述长孔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部发生位移而朝向车辆后方移动。因此,当行人的腿部撞击车辆前部中的热交换器时,借助于简单的结构,热交换器的上悬置部能够通过悬置支架而平滑迅速地退缩。在本发明的结构中,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下悬置部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梁转动的构造。因此,仅上悬置部能够可靠地退缩并且以热交换器的下悬置部为中心倾斜地配置,使得腿部能够被控制为倾斜的直线状。还有,在本发明的结构中,移动之后的所述热交换器的倾斜度被设定为使得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平面部与所述下梁的车辆前端排列成直线状,移动之后的所述热交换器的倾斜度被设定为使得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平面部与所述上梁的车辆前端排列成直线状。因此,行人的腿部能够被维持为倾斜的直线状,从而能够可靠地获得用于保护行人的结构。


[图1]图1是示出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的车辆前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图2是示出图1所示车辆前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3]图3是从斜上方放大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用的上悬置部的立体图,图3的(a)是车辆中央侧的立体图,图3的(b)是车辆外侧的立体图。[图4]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A-A截取的、示意性地示出已经移动了的热交换器的截面图。[图5]图5的(a)是在图1中示出的车辆前部的内部结构中从车辆侧方观察移动前后的热交换器得到的示意图,图5的(b)是图5的(a)中的X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基于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图1至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的车辆前部I主要设置有:左右一对侧梁2,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间隔地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以及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具有平面形状的热交换器(散热器等)3,其配置在所述侧梁2的车辆前侧。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的车辆前部I中的侧梁2的车辆前方没有设置保险杠梁。该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I被构造成使得对应于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行人的腿部L位于热交换器3的车辆前方。在该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基于成年男性的平均身体尺寸制成的碰撞分析用的人体模型的腿部被用作行人的腿部。然而,行人的腿部L不限于此。还有,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作为碰撞物的除了行人的腿部L以外的任何棒状物。侧梁2是构成车辆前部I的主要骨架的刚性构件,并且如图2所示,在侧梁2的前端部附近上侧,配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灯支撑梁(上梁)4,并且灯支撑梁4等支撑位于左右两侧的前灯5。还有,在侧梁2的前端部附近下侧,配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器支撑梁(下梁)6,并且通过散热器支撑梁6等使左右两侧的侧梁2的前端部的下部彼此连接。此外,灯支撑梁4和散热器支撑梁6通过配置在车辆前部I的左右两侧的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灯支撑架7彼此连接。
·
如图2和图3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热交换器3的上通过左、右两侧的上悬置部被悬置于对应的灯支撑梁4,该实施方式中的热交换器3的下部通过左、右两侧的下悬置部被悬置于对应的散热器支撑梁6。因此,热交换器3被悬置地支撑为竖直地配置在灯支撑梁4和散热器支撑梁6之间的状态。在热交换器3的上悬置部中,设置有左右一对悬置支架8。该悬置支架8具有朝向车辆上方延伸的上侧竖直面部8a和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下侧水平面部Sb且形成为从车辆侧方观察时的L形状。如图3的(a)所示,位于车辆中央侧的悬置支架8的竖直面部8a的上部通过将诸如螺钉等紧固件9拧紧固定而通过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支架10被安装于灯支撑梁4。还有,如图3的(b)所示,位于车辆外侧的悬置支架8的竖直面部8a的上部通过将诸如螺钉等紧固件9拧紧固定而通过灯支撑架7被安装于灯支撑梁4。悬置支架8的水平面部Sb通过将诸如螺钉等紧固件9拧紧固定而被安装于热交换器3的上部。另一方面,在热交换器3的下悬置部的底面,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间隔的方式布置有突出预定长度的左右一对支撑棒11。还有,在散热器支撑梁6的上面的左右两侧,形成有供支撑棒11插过的安装孔12。因此,热交换器3的下悬置部通过将支撑棒11插到左右两侧的安装孔12内而被安装成安置于散热器支撑梁6的上面上的状态,并且热交换器3的下悬置部具有能相对于散热器支撑梁6转动的构造。因此,该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I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被构造成:当行人的腿部撞击车辆前部I并且来自腿部L的载荷如图3中箭头标记F所示被施加至悬置支架8的下侧水平面部8b时,从车辆侧方观察时具有L形状的悬置支架8如图4中的双点划线所表示地变形为直线状,并且热交换器3的上部以热交换器3的下侧支撑棒11作为中心朝向车辆后方转动,由此热交换器3的上悬置部朝向车辆后方移动的位移大于热交换器3的下悬置部朝向车辆后方移动的位移。S卩,热交换器3变成以使得仅其上部向车辆后方移动的倾斜状态配置。移动后的热交换器3的倾斜度设定为使得热交换器3的作为前面的平面部和散热器支撑梁6的车辆前端排列成直线状,或者设定为使得热交换器3的作为前面的平面部和灯支撑梁4的车辆前端排列为如图4中虚线C所示的直线状。因此,热交换器悬置结构被构造成使得行人的腿部L被配置为倾斜直线状使得上部位于车辆后方,如图5的(a)中的点划线所示。当行人的腿部L撞击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地构造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的车辆前部I的热交换器3时,来自腿部L的载荷如图3中箭头标记F所示从车辆前方被施加至悬置支架8的下侧水平面部8b。由此,悬置支架8变形为直线状,在热交换器3的上部以热交换器3的下支撑棒11作为中心朝向车辆后方转动的状态下,热交换器3的上悬置部朝向车辆后方移动的位移大于热交换器3的下悬置部朝向车辆后方移动的位移,使得热交换器3的平面部和散热器支撑梁6的车辆前端排列成直线状,并且热交换器3的平面部还与灯支撑梁4的车辆前端排列成直线状(参见图4)。结果,撞击热交换器3的行人的腿部L由处于上部位于车辆后侧的、倾斜状态的热交换器3接收,被保持为直线状并且被支撑(参见图1、图2和图5)。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I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中,当行人的腿部L撞击热交换器3时,通过控制上悬置部的悬置支架8的变形可以使行人的腿部L保持为直线状,使得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减轻从热交换器3施加至腿部L的载荷,并且还能够避免施加至腿部L的局部载荷,由此能够可靠地减小腿部L的弯折。以上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进行各种变型和变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热交换器3的上悬置部中,设置有从车辆侧方观察时具有L形状的悬置支架8。然而,根据应用了热交换器悬置结构的车辆类型等,可以使用如下构造的悬置支架:在灯支撑梁4侧或热交换器3侧设置水平面部,在水平面部中形成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孔(未示出),并且热交换器3的上部是通过将紧固件9插过长孔而被安装并悬置于灯支撑梁4,由此当载荷被施加至热交换器3时,通过长孔热交换器3的上部发生位移而向车辆后方移动。附图标记说明I车辆前部2 侧梁3热交换器4灯支撑梁(上梁)6散热器支撑梁(下梁)7灯支撑架8悬置支架8a竖直面部8b水平面部9紧固件10支撑支架11支撑棒12安装孔L行人的腿部。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前部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其中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梁的车辆前方没有设置保险杠梁,配置有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具有平面形状的热交换器,并且使得对应于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行人的腿部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车辆前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悬置结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部通过上悬置部被悬置于上梁并且所述热交换器的下部通过下悬置部被悬置于下梁;并且来自所述腿部的载荷被施加至车辆前部时,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悬置部朝向车辆后方移动的位移大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下悬置部朝向车辆后方移动的位移,通过该位移所述热交换器的位置呈倾斜状态,由此使所述腿部的上部位于车辆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悬置结构被构造成使得在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悬置部设置有悬置支架;所述悬置支架具有朝向车辆上方延伸的上侧竖直面部和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下侧水平面部且形成为从车辆侧面观察时的L形状;所述悬置支架的所述竖直面部被安装于所述上梁,并且所述悬置支架的所述水平面部被安装于所述热交换器;当载荷被施加至所述悬置支架的所述下侧水平面部时,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具有L形状的所述悬置支架变形为直线状,由此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部朝向车辆后方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悬置结构被构造成使得在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悬置部设置有悬置支架;所述悬置支架在所述上梁侧或所述热交换器侧具有水平面部;所述水平面部形成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孔;并且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部通过将紧固件插过所述长孔而被安装并悬置于所述上梁,由此当载荷被施加至所述热交换器时,通过所述长孔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部发生位移而朝向车辆后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下悬置部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梁转动的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移动之后的所述热交换器的倾斜度被设定为使得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平面部与所述下梁的车辆前端排列成直线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移动之后的所述热交换器的倾斜度被设定为使得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平面部与所述上梁的车辆前端排列成直线状。
全文摘要
在车辆前部(1)的热交换器悬置结构中,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梁(2)的车辆前方没有设置保险杠梁;配置有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具有平面形状的热交换器(3);并且使得对应于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行人的腿部(L)位于热交换器(3)的车辆前方,热交换器悬置结构被构造成使得热交换器(3)的上部通过上悬置部被悬置于灯支撑梁(4)并且热交换器(3)的下部通过下悬置部被悬置于散热器支撑梁(6);当来自腿部(L)的载荷被施加至车辆前部(1)时,热交换器(3)的上悬置部朝向车辆后方移动的位移大于热交换器(3)的下悬置部朝向车辆后方移动的位移,通过该位移热交换器(3)的位置呈倾斜状态,由此使腿部(L)的上部位于车辆后方。
文档编号B60K11/04GK103221244SQ20118005591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1日
发明者后藤阳一, 大野伸司, 増田出光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