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车置物盒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客厢的置物盒组件。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盖体腔室的置物组件,当盖处于打开位置时,该盖体腔室接纳盖体的一部分。
背景技术:
大多数汽车的客厢包括仪表盘(也称为仪表板),仪表盘具有从汽车中央控制台的前部上方向后延伸的悬臂部或悬突部。因此,难以将中央控制台的前部内的空间用作例如小置物盒。具体地,仪表盘的悬突部可能会干扰将安装于中央控制台的前部中的小置物盒覆盖的盖体的移动。该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是设计包括盖体腔室的置物盒,其中当盖移动到打开位置时,盖的一部分移动到盖体腔室中。然而,储存在置物盒中的物品可能会移动到盖体腔室 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的包括置物盒和盖体腔室的置物盒组件其具有防止置物盒内的物品移动到盖体腔室中的结构。考虑到现有技术的现状,汽车置物盒组件的一个方案包括壳体和刚性的盖体。所述壳体限定置物盒和盖体腔室,所述置物盒和所述盖体腔室被具有自由上边缘的分隔壁隔开。所述刚性的盖体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壳体以便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盖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盖体腔室内,并且所述置物盒被暴露。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盖体遮盖所述置物盒和所述盖体腔室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盖体具有内表面,所述内表面相对于所述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构造成使得当所述盖体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内表面的第一阻隔部与所述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相邻地布置以阻隔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上方的空间。
现在将参考附图,附图构成了本原始说明书的一部分图I是汽车的客厢的透视图,示出了仪表盘和包括置物盒组件的中央控制台;图2是中央控制台的一部分和仪表盘的一部分的透视图,示出了置物盒组件的盖体;图3是中央控制台和仪表盘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关闭位置的盖体;图4是与图3类似的中央控制台和仪表盘的另一侧视图,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盖体;图5是置物盒组件的分解透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盖体、壳体、盖体腔室、置物盒、分隔壁、插件以及铰链组件的元件;图6是从中央控制台移除的置物盒组件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
第一实施例的在盖体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的置物盒组件的盖体和壳体;图7是从中央控制台移除的置物盒组件的另一透视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盖体处于打开位置而显示出盖体腔室、置物盒以及将所述盖体腔室与所述置物盒隔开的分隔壁;图8是壳体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盖体腔室和置物盒的特征;图9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为从壳体移除的分隔壁的透视图;图10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为从壳体移除的分隔壁的倒转角度透视图;图11是盖体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第一阻隔部、第二阻隔部和第三阻隔部的内表面;
图12是盖体的内部的侧面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阻隔部、第二阻隔部和第三阻隔部的细节;图13是从中央控制台移除的置物盒组件的俯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盖体腔室的肋和盖体的肋;图14是置物盒组件的第一侧视图(例如,驾驶员侧视图或右侧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R锁机构;图15是置物盒组件的与图14的第一侧视图相反的第二侧视图(例如,乘客侧视图或左侧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开机构;图1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置物盒组件的后视图;图1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盖体处于关闭位置情况下的置物盒组件的侧面剖视图;图18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情况下的置物盒组件的侧面剖视图;图19是置物盒组件的放大部分的侧面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盖体处于关闭位置情况下盖体的第一阻隔部和第二阻隔部与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之间的距离;图20是与图19类似的置物盒组件的放大部分的另一侧面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盖体处于位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情况下盖体的第二阻隔部与分隔壁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图21是与图19类似的置物盒组件的放大部分的另一侧面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盖体处于关闭位置情况下的盖体的变型第一阻隔部;图22是与图21类似的置物盒组件的放大部分的另一侧面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盖体处于关闭位置情况下的盖体的变型第一阻隔部;图23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在盖体处于关闭位置情况下的置物盒组件的侧面剖视图;以及图24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在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情况下的置物盒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对所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说明书中容易得知,下面的实施例的描述仅为了示例性阐述而提供,而不是出于将本发明限制为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所限定的范围的目的。首先参考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汽车的客厢10。客厢10包括带有盖体14的置物盒组件12,盖体14能够在关闭位置(图I、图2和图3)和打开位置(图4)之间移动。置物盒12包括盖体腔室(下文中将更加详细的说明),当盖体14处于打开位置时,盖体腔室部分地隐藏盖体14的位于置物盒组件12内的部分。盖体14还包括如下特征当盖体14处于打开位置、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该特征防止储存在置物盒组件12内的物品移动到盖体腔室中。下面将提供对置物盒组件12的更详细说明。现在参考图I对客厢10进行简要说明。客厢10被限定在汽车内并且包括地板16、仪表盘18 (也称为仪表板)、中央控制台20和汽车座椅(未示出)以及其它部分。仪表盘18为常规组件,包括例如转向柱22、手套箱24、隐藏安全气囊26和28、音响系统控制面板30以及空调控制面板32。仪表盘18可以包括各种其它常规部件,诸如风挡刮水器控件、灯控件等。为了简化说明,省略对这些部件的描述。 转向柱22从仪表盘18向后向客厢10中延伸。手套箱24、隐藏安全气囊26和28、音响系统控制面板30以及空调控制面板32均以常规方式被支撑或者容纳在仪表盘18内。仪表盘18还包括中央悬突部34,中央悬突部34向后向客厢10内延伸至中央控制台20上方,如图3和图4中最佳显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音响系统控制面板30和空调控制面板32安装在中央控制台20上方的仪表盘18的中央悬突部34内。从本文附图和说明书应当理解到,空调控制面板32与汽车内的加热和冷却系统(未示出)可操作地连接,用于控制客厢10的加热和冷却。由于这种加热和冷却系统为常规的汽车特征,为了简化说明将省略了进一步的描述。从本文附图和说明书还应当理解到,音响系统控制面板30与汽车内的音响系统(未示出)可操作地连接。音响系统包括诸如扬声器、无线电装置、CD播放器和音频输入端等未示出特征,这些特征中的一些或全部设置在客厢10内。下面将对一种这样的音频输入端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更具体地,音响系统构造为提供音乐和/或其它音频特征,以供客厢10内的乘客进行娱乐。由于这种音响系统为常规的汽车特征,为了简化说明,将省略进一步的描述。现在将参考图I至图4对中央控制台20进行简要描述。优选地,中央控制台20借助例如紧固件(未示出)以常规方式安装到地板16上。中央控制台20粗略或大致划分为ill端36、中央部分38和后端40,如图I中最佳显不。如图3和图4中最佳所不,直物盒组件12的大部分布置在中央控制台20的前部36内。中央部分38包括杯座和换挡控件44。如图3和图4中最佳显示,仪表盘18的中央悬突部34向后延伸至中央控制台20的前部36的大部分的上方。更具体地,仪表盘18的中央悬突部34向后延伸至置物盒组件12的大部分的上方。然而,从图4中清楚地看到,仪表盘18的中央悬突部34不会干扰盖体14的打开和关闭。现在将首先参考图5至图18对置物盒组件12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置物盒组件12基本上包括壳体46、分隔壁50、插件52、闩锁部件54、阻尼轮56、阻尼装置58、铰链轴60、第一附件接口 62 (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器或其它数据通信接口)、第二附件接口64 (例如,电插座或其它电源接口)以及盖体14。
具体参考图5至图8,现在将对壳体46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壳体46为例如顶部敞开的成型塑料盒状结构,如图8所示。壳体46可以由诸如塑料、金属、金属合金、聚合物和/或复合材料等各种材料中的任一种制成。壳体46包括后壁70、第一侧壁72、第二侧壁74、前壁76和底壁78。如图8中最佳显示,壳体46的后壁70的一部分包括多个间隔开的弓形肋80、竖直支撑壁82和附接凸缘84。肋80关于与轴线A—致的中心轴形成弧。优选地,轴线A沿汽车的水平方向延伸。因此,肋80至少部分地沿竖直方向延伸。如下文更加详细说明,盖体14围绕轴线A枢转。下面将对肋80、插件52和盖体14进一步描述。竖直支撑壁82的尺寸被设计成便于为插件52提供支撑,如下文更加详细说明。附接凸缘84包括多个紧固件接纳孔,紧固件接纳孔用于以常规方式将置物盒组件12与中央控制台20附接。第一侧壁72包括凹部86、孔88、凹槽90和凸片91。凹部86保持闩锁机构(未示 出),闩锁机构将盖体14保持在关闭位置,如下文更加详细说明。孔88限定轴线A并且被攻丝以接纳铰链轴60之一,盖体14围绕该铰链轴枢转。凹槽90的尺寸被设计成用于接纳盖体14的一部分,如下文更加详细说明。凸片91被设置为使得插件52能够搭扣装配到壳体46中。类似地,第二侧壁74包括另一凸片91、孔92和凹槽94。孔92和孔88限定轴线A。孔92的尺寸也被设计成用于接纳铰链轴60之一,盖体14围绕该铰链轴枢转。类似于凹槽90,凹槽94的尺寸被设计成用于接纳盖体14的一部分,如下文更加详细说明。前壁76的外表面包括带有相应紧固件接纳孔的附接凸缘96和98,附接凸缘96和98用于以常规方式将置物盒组件12附接至中央控制台20。底壁78包括凸缘部分99,凸缘部分从底壁78向上延伸从而为分隔壁50提供支撑。如图5和图9中最佳所示,分隔壁50为独立于壳体46的部件。从本文附图和说明书中应当理解到,壳体46和分隔壁50可被制造为单个整体式元件。然而,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分隔壁50和壳体46为分离的元件。分隔壁50的尺寸被设计成用于搭扣装配到壳体46内的适当位置处,从而将壳体46划分为限定置物盒100和盖体腔室102的两个部分,如图7、图17和图18中所示。如图8中所示,壳体46的与分隔壁50 —起限定置物盒100的部分具有宽度Wiq宽度W1限定在第一侧壁72和第二侧壁74各自的下部之间。第一侧壁72和第二侧壁74的上部具有较宽的尺寸并且包括凹槽90和94。此外,从图8中清楚看到,壳体46的与分隔壁50 一起限定盖体腔室102的部分具有比宽度W1大的宽度。如图9和图10所示,分隔壁50包括第一下壁部106、第二下壁部108、壁阶部110、附件表面112、突起部114和沟槽116(见图10、图17和图18)。第一下壁部106、第二下壁部108和壁阶部110均为在分隔壁50安装在壳体46内的情况下从壳体46的底面78向上延伸的竖直表面。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分隔壁50安装在壳体46内的情况下,第一下壁部106抵靠凸缘部99。如图7所示,在分隔壁50安装在壳体46内的情况下,分隔壁50的附件表面112位于置物盒100内并且与置物盒100的底壁78 (下端)远远间隔开且位于底壁78上方。如图9所示,附件表面112包括第一开口 120和第二开口 122。第一开口 120的尺寸被设计成用于接纳第二附件接口 64,第二开口 122的尺寸被设计成用于接纳第一附件接口 62,如图7中最佳所示。因此,附件表面112包括第一附件接口 62和第二附件接口 64。如上所述,第一附件接口 62可以包括USB连接器,USB连接器通常与由音响系统控制面板30控制的音响系统连接。第一附件接口 62可以连接至诸如MP3播放器或其它音频产生装置等音响装置。第一附件接口 62可以构造为连接至诸如CD播放器或个人计算机等其它装置。因此,第一附件接口 62通过安装到附件表面112而位于置物盒组件12的置物盒100内。因此,与第一附件接口 62连接的相对较小装置可以在使用时以及在盖体14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被放置在置物盒组件12内。类似地,这些装置也可以在盖体14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方便地隐藏在置物盒组件12内。如上所述,第二附件接口 64可以为电插座,电插座通常与汽车的电池或汽车内的一个或多个电气系统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附件接口 64可以提供为附件或其它装置(诸如上述MP3播放器、电话再充电适配器或客厢10中的乘客或驾驶员所期望的其它类似装置等)供电的电流。例如,第二附件接口 64能够提供12伏电位、110伏电位或具有其它电压特性的电力。与第一附件接口 62类似,由于第二附件接口 64设置在置物盒组件12的置物盒100内,与第二附件接口 64连接的任何装置能够在使用时以及在盖体14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放置在置物盒组件12内。类似地,这种装置还能够在盖体14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方便地隐藏在置物盒组件12内。分隔壁50的突起部114具有自由上边缘126,如图5、图9、图17和图18中所示。突起部114从附件表面112向上延伸,使得沿着突起部114限定自由上边缘126。在下面描述盖体14之后,提供对突起部114、沟槽116和自由上边缘126的进一步说明。如图9所示,沿着自由上边缘126,突起部114具有与置物盒100的宽度W1近似相等的宽度W2。现在将具体参考图5来对插件52进行描述。从本文附图和说明书中应当理解到,壳体46和插件52可被制造为单个整体式元件。然而,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插件52和壳体46为分离的元件。插件52的尺寸被设计成用于搭扣装配到壳体46内的适当位置并且抵靠壳体46的后壁70的竖直支撑壁82,如图17和图18中所示。插件52包括多个延伸肋130、一对突起部132和一对搭扣配合突起部134。多个延伸肋130的尺寸被设计成并且设置成与壳体46的后壁70的多个肋80对准。图13 (向下看的俯视图)以虚线显示出多个肋80的上端并且还显示出多个肋130的上端。如图7和图13中所示,多个肋130的下端与多个肋80的上端对准。换句话说,多个肋130的下端与多个肋80的上端的轮廓匹配。因此,当安装到壳体46中时,多个肋80和多个肋130形成了大致连续的第一肋,第一肋从盖体腔室102的下端向上延伸到盖体腔室102的上端,如图17和图18中所示。闩锁部件54、阻尼轮56、阻尼装置58和铰链轴60限定盖体14的铰链组件的元件,如下面在描述盖体14之后说明。现在具体参考图5和图11至图16对盖体14进行说明。盖体14基本上包括外部140和内部142。优选地,外部140美观上构造为与中央控制台20的外表面匹配。外部140和内部142通过紧固件(未示出)、粘合剂和/或通过诸如声波焊接法等其他紧固技术相互固定附接。外部140和内部142还可以以常规方式相互搭扣配合。盖体14的内部142包括一对铰链突起部148和150 (见图11和图14至图16)、多个第二肋152 (见图11、图12、图17和图18)以及内表面154 (见图11、图12、图17和图18)。铰链突起部148和150从相反的侧缘延伸,内表面154在铰链突起部148和150之间延伸。当盖体14安装到壳体46上时,将铰链突起部148插入到壳体46的第一侧壁72的凹槽90中。因此,一旦安装到壳体46,铰链突起部148沿着第一侧壁72的外表面延伸,如图14和图16所示。然后,将闩锁部件54固定到铰链突起部148,铰链轴60中的一个延伸贯通铰链突起部148并且进入壳体46的孔88中。类似地,当盖体14安装到壳体46上时,将铰链突起部150插入到壳体46的第二侧壁74的凹槽94中。因此,一旦安装到壳体46上,铰链突起部150沿着第二侧壁74的外表面延伸,如图15和图16所示。然后,将阻尼轮56固定至铰链突起部150,铰链轴60中的另一个延伸贯通铰链突起部150并且进入壳体46的孔92。因此,盖体14围绕铰链轴60和轴线A枢转。在置物盒组件12完全组装好的情况下,如图14至图16所示,盖体14可枢转地紧 固至壳体46以便围绕轴线A移动。如图6和图14所示,闩锁部件54包括突起部,突起部在盖体14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突出到凹部86中。凹部86包括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通过与闩锁部件54的突起部接合而将盖体14保持在关闭位置。如图15和图16所示,阻尼轮56紧固至盖体14的铰链突起部150。阻尼轮56与阻尼装置58上的齿轮轮齿啮合。阻尼装置58构造为对盖体14施加偏压以使盖体14朝向打开位置移动,并且减缓盖体14的移动使得盖体14以预定的移动速率打开。由于凹部86内的闩锁机构和阻尼装置58为常规机构,因此为了简化说明将省略进一步的描述。多个第二肋152沿着盖体14的内部142的一个端部或边缘形成。在盖体14被安装的情况下,第二肋152延伸到第一肋中对应肋(壳体46的肋80和插件52的肋130)之间的空间中。盖体14的多个第二肋152的尺寸被设计成在第一肋80和130的相邻肋之间延伸,使得当盖体14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二肋152沿着限定在第一肋80和130之间的相应空间移动。换言之,由于肋80和130具有以轴线A为中心的弓形形状,因此在盖体14移动时,第二肋152从第一肋(肋80和130)之间掠过。第一肋(肋80和130)和第二肋152之间的该关系的一个益处在于,置于盖体14上且可能隐藏在仪表盘18的中央悬突部34下方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物品被第二肋152捕获并且防止这些物品保留在盖体腔室102内。例如,在盖体14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如果钢笔或铅笔掉入盖体腔室102的在盖体14处于打开位置时露出的露出部分中(例如,图18中的最左侧处),则肋80和130连同第二肋152—起防止钢笔或铅笔下落到第二肋152的下方。在盖体14移动到关闭位置时,第二肋152将钢笔或铅笔向上推动并且推出盖体腔室102。因此,物品难以(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陷入或容纳在盖体腔室102内。在盖体14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盖体14的内部142的内表面154遮盖置物盒100和盖体腔室102,如图17所示。盖体14的内部142的内表面154在一对铰链突起部148和150之间延伸。内表面154包括第一阻隔部156、第二阻隔部158和第三阻隔部160。第一阻隔部156为包括突起表面的大致细长突起部,在盖体14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该突起表面从盖体14向下延伸。第一阻隔部156沿着平行于轴线A的方向横向延伸。图11示出了上下颠倒的盖体14,图12仅示出了内部142的截面以突出第一阻隔部156、第二阻隔部158和第三阻隔部160的轮廓。如图11所示,第一阻隔部156具有总宽度W3,总宽度W3比宽度W1小约1%至5%,以使盖体14能够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自由地移动。如图18所示,沟槽116的尺寸被设计成使得在盖体14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阻隔部156被接纳在沟槽116内。如图12所不,第一阻隔部156和第三阻隔部160从内表面154垂直地延伸。然而,第一阻隔部156与第三阻隔部160相比远离内表面154延伸大得多的距离,如图12所示。与第一阻隔部156类似,第三阻隔部160也沿着平行于轴线A的方向横跨盖体14延伸。第二阻隔部158为在第一阻隔部156和第三阻隔部160之间延伸的大致曲面。更具体地,第二阻隔部158限定第一阻隔部156和第三阻隔部160之间的曲面斜坡。第二阻隔部158也具有等于宽度W3的总宽度。第二阻隔部158的弓形面或曲面关于轴线A形成弧。因此,当盖体14在关闭位置(图17和图19)和打开位置(图18)之间移动时,第二阻隔部158移动通过突起部114的自由上边缘126,保持距自由上边缘126大致恒定的距离D。此外,即使在图20所示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第二阻隔部158距突起部·114的自由上边缘126的距离也约为距离D。第三阻隔部160为在铰链突起部148和150之间延伸的大致脊状部或突起部。如图18所示,当盖体14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三阻隔部160妨碍盖体14相对于突起部114移动。更具体地,第三阻隔部160的尺寸被设计成与突起部114的自由上边缘126接触或叠置,以防止盖体14进一步打开移动并且还防止在盖体14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置物盒100的内容物进入盖体腔室102。因此,内表面154的第一阻隔部156相对于分隔壁50的自由上边缘126构造成使得在关闭位置,第一阻隔部156布置为与分隔壁50的自由上边缘126相邻,在盖体14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阻隔部156阻隔分隔壁50的自由上边缘126上方的空间,如图17所示。第二阻隔部158在第一阻隔部156的突起表面和第三阻隔部160之间延伸。当盖体14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二阻隔部158阻隔分隔壁50的自由上边缘126上方的空间。换言之,当盖体14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二阻隔部158(包括曲面)从分隔壁50的自由上边缘126的旁边经过,如图20所示。此外,盖体14的内表面154的第三阻隔部160与第一阻隔部156间隔开。第三阻隔部160与分隔壁50的自由上边缘126对准或叠置,以便在盖体14处于打开位置时阻隔分隔壁50的自由上边缘126上方的空间,如图18所示。当盖体14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三阻隔部160与分隔壁50的自由上边缘126间隔开,如图17所示。如上文针对图3和图4所提到的,中央悬突部34向后延伸至盖体14的上方。盖体腔室102的采用以及轴线A的位置使得盖体14以如下方式与壳体46铰接当盖体14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防止盖体14和仪表盘18的中央悬突部34之间发生干涉。防止干涉至少部分地是由于盖体14绕轴线A枢转实现的。具体地,轴线A在分隔壁50的自由上边缘126下方的位置处延伸穿过壳体46,如图17和图18所示。轴线A的位置和盖体14的取向使得盖体14可以枢转地安装到壳体46上以便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在盖体14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盖体1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盖体腔室102内。在盖体14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置物盒100被完全露出。第二实施例
现在参考图21,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盖体14’进行说明。考虑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之间的相似性,第二实施例中的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为了简化说明,可以省略第二实施例的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的描述。第二实施例的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不同的部件由单引号(’)表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对盖体14’进行变型,从而用内部142’替代第一实施例的内部142。除此之外,盖体14’的全部特征保持不变并且与第一实施例的盖体14等同。内部142’包括第一阻隔部156’,第一阻隔部156’包括肩部,在盖体14’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肩部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与突起部114重叠,如图20所示。尽管图20中未示出,内部142’包括第一实施例的内部142的全部其它特征,诸如肋152、第二阻隔部158和第三阻隔部 160。第三实施例现在参考图22,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盖体14”进行说明。考虑到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之间的相似性,第三实施例中的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具有与第一实施 例的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为了简化说明,可以省略第三实施例的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的描述。第三实施例的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不同的部件由双引号(”)表示。在第三实施例中,对盖体14”进行变型,从而用内部142”替代第一实施例的内部142。除此之外,盖体14”的全部特征保持不变并且与第一实施例的盖体14等同。内部142”包括第一阻隔部156”,在盖体14”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阻隔部156”与突起部114竖直对准,如图22所示。尽管图22中未示出,内部142”包括第一实施例的内部142的全部其它特征,诸如肋152、第二阻隔部158和第三阻隔部160。第四实施例现在参考图23和图24,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盖体214进行说明。考虑到第一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之间的相似性,第四实施例中的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为了简化说明,可以省略第四实施例的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的描述。在第四实施例中,对盖214进行变型,从而用内部242替代第一实施例的内部142。除此之外,盖214的全部特征保持不变并且与第一实施例的盖体14等同。在第四实施例中,内部242仅包括第一阻隔部256和第三阻隔部260。然而,内部242还可形成为包括在第一阻隔部256和第三阻隔部260之间延伸的曲面,如同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阻隔部158 —样。第一阻隔部256以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阻隔部156相似的方式从内部242的内表面延伸。第三阻隔部260是由在内部242的内表面上形成在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三阻隔部160的位置相似的位置处的凹部或边缘形成的。第一阻隔部256和第三阻隔部260起到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阻隔部156和第三阻隔部160相同的作用。然而,在第四实施例中,内部242的内表面从第三阻隔部260延伸到盖体14的后端。该布置使得制造更简易,而提供与第一实施例的内部142的构造的功能和益处大致相同的功能和益处。具体地,第一阻隔部256防止在盖体14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置物盒100的内容物进入盖体腔室102中,如图23所示。第二阻隔部260防止在盖214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置物盒100的内容物进入盖体腔室102中,如图24所示。另外,在盖体14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从第二阻隔部260到盖体14的后端,内部242与分隔壁50的突起部114基本平齐,这使得具有可选的美感外观。客厢10内的各个部件,诸如仪表盘18的元件和中央控制台20的除了置物盒组件12外的元件,是本领域公知的常规部件。由于这些不同的部件在本领域是公知的,此处不再对这些结构进行详细讨论或阐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本说明书容易得知,各部件可以采用能够用来实施本发明的任意类型的结构和/或程序编制。术语的通常解释在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衍生词意为如下的开端式术语指定所陈述特征、元件、部件、组、整数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其它未陈述特征、元件、部件、组、整数和/或步骤的存在。前面所述也适用于具有相似含义的词语,诸如术语“包含”、“具有”及其衍生词。而且,当以单数使用时,术语“零件”、“部”、“部分”、“部件”或“元件”可具有单个零件或多个零件的双重含义。而且,如本文所使用的为了描述上述实施例,下面的方向性术语“向前”、“向后”、“上方”、“向下”、“竖直”、“水平”、“下方”和“横向”以 及任何其它类似的方向性术语是指装备有置物盒组件12的汽车以及客厢的那些方向。因此,用于描述本发明的这些术语应当相对于装备有置物盒组件12的汽车进行解释。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基本上”、“大约”以及“大致”的程度术语意味着最终结果不会显著变化的所修饰术语的合理偏斜量。尽管仅仅选择了所选定的实施例来阐述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本说明书容易得知,可以在不偏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型和修改。例如,各个部件的尺寸、形状、位置或取向可根据需要和/或期望进行改变。显示为相互直接连接或接触的部件可具有布置在它们之间的中间结构。一个元件的功能可以由两个元件来执行,反之亦然。可以在一实施例中采用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在特定实施例中不一定同时存在全部的优点。独创于现有技术的每个特征单独或者与其它结构相结合,也应当被视为申请人对包括由这些特征具体体现的结构和/或功能构思在内的进一步发明的单独描述。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仅是为了示例性阐述而提供,而不是为了限制如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限定的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置物盒组件,包括 壳体,其限定置物盒和盖体腔室,所述置物盒和所述盖体腔室被具有自由上边缘的分隔壁隔开;以及 刚性的盖体,其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壳体以便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盖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盖体腔室内并且所述置物盒被露出,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盖体遮盖所述置物盒和所述盖体腔室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盖体具有内表面,所述内表面相对于所述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构造成使得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内表面的第一阻隔部与所述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相邻地布置以阻隔所述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上方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置物盒组件,其中, 所述盖体的内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阻隔部间隔开的第二阻隔部,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阻隔部与所述分隔壁相邻地设置从而阻隔所述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上方的所述空间,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二阻隔部与所述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置物盒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阻隔部包括朝远离所述第一阻隔部的方向延伸的大致平坦表面,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平坦表面至少遮盖所述置物盒的一部分,并且 所述第一阻隔部包括突起表面,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突起表面沿垂直于所述平坦表面的方向朝向所述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置物盒组件,其中, 所述盖体的内表面包括第三阻隔部,所述第三阻隔部在所述第一阻隔部和所述第二阻隔部之间延伸,当所述盖体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第三阻隔部阻隔所述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上方的所述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置物盒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阻隔部包括突起表面,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突起表面沿平行于所述平坦表面的方向延伸以使所述突起表面至少部分地悬突在所述分隔壁的自由边缘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置物盒组件,其中, 所述盖体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布置在所述盖体腔室内并且所述第二端向上远离所述壳体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置物盒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内表面,所述内表面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盖体腔室,所述盖体腔室的内表面包括从所述内表面延伸出的多个第一肋,所述第一肋从所述盖体腔室的下端延伸到所述盖体腔室的上端,并且 所述盖体的第一端包括多个第二肋,所述第二肋的尺寸被设计成在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一肋之间延伸以使得当所述盖体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第二肋沿着形成在所述第一肋之间的相应空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置物盒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安装在汽车的中央控制台内,使得所述盖体从所述中央控制台的开口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置物盒组件,其中, 仪表盘包括悬臂部,所述悬臂部悬突在所述开口的至少大部分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置物盒组件,其中, 所述盖体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所述仪表盘的悬臂部与所述中央控制台之间的最小间隙小于从所述盖体的第一端到所述盖体的第二端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置物盒组件,其中, 所述分隔壁包括用于附件接口的附件表面,所述附件表面位于所述置物盒内,所述附件表面与所述置物盒的下端间隔开并且位于所述置物盒的下端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置物盒组件,其中, 所述分隔壁包括从所述附件表面向上延伸的突起部,沿着所述突起部限定所述自由上边缘。
13.根据权利要求I或11所述的汽车置物盒组件,其中, 所述盖体绕枢转轴线枢转,所述枢转轴线在所述分隔壁的附件表面下方的位置处延伸穿过所述壳体。
1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置物盒组件,其中, 所述分隔壁限定有沟槽,所述沟槽沿着所述分隔壁横向延伸并且与所述壳体的盖体腔室相通,当所述盖体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阻隔部被接纳在所述沟槽内。
1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置物盒组件,其中, 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内表面的第一阻隔部与所述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对准或叠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置物盒组件,其包括壳体和刚性的盖体。壳体限定有置物盒和盖体腔室,置物盒和盖体腔室被分隔壁隔开。盖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打开位置,盖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盖体腔室内,并且置物盒被露出。在关闭位置,盖体遮盖置物盒和盖体腔室的至少一部分。盖体具有内表面,内表面相对于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来构造从而使得在盖体处于关闭位置时内表面的第一阻隔部与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相邻布置并且与自由上边缘对准或叠置,以阻隔分隔壁的自由上边缘上方的空间。
文档编号B60R7/06GK102897099SQ20121026165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6日
发明者克里斯托弗·詹姆斯·比格斯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