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310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容积车厢及安全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的车厢,其高度和长度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其内部空间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若车厢的高度过小,则乘车人在车厢内站立时必须弯着腰,因此有在车厢内直立行走不便、上下车不便等缺点;若车厢的高度过大,则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也必然增大。因此,无论对车厢的容积大小进行何种设计,总有其不足之处。此外,车辆的安全问题也一直是厂家和消费者的关注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一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容积车厢的安全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包括一厢体,其特征在于:该厢体包括一围壁和一活动设置于该围壁上方并可上下升降的顶盖,该围壁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滑动槽,该顶盖的周缘设有向下延伸并滑动配合于该滑动槽中的滑动支撑杆,该厢体内设有驱动该滑动支撑杆在滑动槽中上下滑动的驱动装置;该顶盖与围壁的上周缘之间通过可折叠栅栏和可折皱篷布连接,还包括一安全装置系统。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装置为液压动力装置、气动装置或电动装置。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厢体的驾驶位置设有车速连动控制装置,该车速连动控制装置与车辆的车速表及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厢体的驾驶位置设有自动/手动转换装置,所述滑动支撑杆上设有使该滑动支撑杆定位于伸出或缩入状态的自动闭锁装置,该自动/手动转换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自动闭锁装置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厢体上还设有防护报警器、条码识别仪和外接电源接头,车厢内设有航空座椅。一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包括一厢体,其特征在于:该厢体包括一围壁和一活动设置于该围壁后方并可前后移动的后盖,该围壁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滑动槽,该后盖的周缘设有向前延伸并滑动配合于该滑动槽中的滑动支撑杆,该厢体内设有驱动该滑动支撑杆在滑动槽中前后滑动的驱动装置;该后盖与围壁的后侧周缘之间通过可折叠栅栏和可折皱篷布连接,还包括一安全装置系统。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厢体的驾驶位置设有车启安全控制装置,所述围壁后侧缘与后盖之间设有一传感器,该车启安全控制装置与该传感器及车辆启动电路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前述的安全装置系统包括:反撞装置,其安装于前保险杆上;双缓冲活动座椅,其安装于厢体内;以及抗撞围板,其安装于厢体的侧面和顶面。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反撞装置包括一圆柱形外筒,在该外筒内套接一圆柱形内筒,其中,该内筒的壁上分布有多个通孔,在该内筒内设有一活塞,该活塞上固定连接一拉杆轴。内筒的内外部充满液压油;外筒的前端固定于前挡板上,拉杆轴后端和一固定板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双缓冲活动座椅包括,座椅、双缓冲器、座椅底座、紧固器以及弹力滑轮、紧固器底座;其中座椅底座底部周缘安装有四个弹力滑轮,底部中央安装有紧固器,厢体内底板相应设有紧固器底座,所述双缓冲器安装于座椅与座椅底座之间。。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一,车厢的顶盖可上下移动,当车辆停止,乘客上下车时,可使车厢变高,以方便人们在车厢内起立行车,并使车厢内变得宽敞,而当车辆启动行驶时,可使车厢变矮,以减小汽车行驶过程受到的阻力,而不影响人们的乘坐,并且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二,车厢的后盖可前后移动,侧盖可左右移动,因而可用作房车,在车辆停止时,其长度变长或宽度变宽,便于人们在车厢内居住。车辆上安装有安全系统,其中,反撞装置安装于前保险杆上,当汽车前部遇到撞击时,该反撞装置利用拉杆轴、活塞作用于液压油而产生阻力,外力越大,反作用力就越大,对汽车前部撞击起很好的缓冲作用;抗撞围板,其安装于厢体的侧面和顶面,其由外围板、承撞网、三防板以及内围板组成,可对侧面和底部的冲击起抵挡和缓冲作用。双缓冲活动座椅,其安装于厢体内,当遇紧急制动时,双缓冲器可缓冲外力,减少冲击力对人体的直接伤害,且可自动翻转75度,缓冲作用力,保护人体。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安防处理器,该处理器内设有一安防软件,厢体内的电气结构和机械传动结构都通过安防处理器检测。任何一部位不到位,得不到安防处理器的软件的认可,则车辆不能启动,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车厢处于小容积状态下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车厢处于大容积状态下的侧视图,为了显示其内部结构,图2进行了局部剖视;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4为安全装置系统的分布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车厢处于小容积状态下的侧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车厢处于大容积状态下的侧视图,为了显示其内部结构,图2进行了局部剖视。图7为反撞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抗撞围板组合示意图;[0030]图9为抗撞网的结构示意图;图10和图11分别为双缓冲活动座椅的侧视结构和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参照图1和图2,包括一厢体,该厢体包括一围壁I和一活动设置于该围壁I上方并可上下移动的顶盖2,该围壁I由前、后、左、右四个侧壁围成,上部形成开口,该顶盖2盖设于该开口上方。该围壁I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滑动槽10,该顶盖2的周缘设有向下延伸并滑动配合于该滑动槽10中的滑动支撑杆21,该厢体内还设有驱动该滑动支撑杆21在滑动槽10中上下滑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为液压动力装置,主要原理是通过图3中所示的液压总泵10-0以液压的方式经设于厢体中的液压管路驱动各滑动支撑杆21在滑动槽10中上下滑动。该顶盖2与围壁I的上周缘之间通过可折叠栅栏4和可折皱篷布3连接,当顶盖2上下移动时,可折叠栅栏4和可折皱篷布3可相应伸展和折叠,以实现厢体的增高和变矮。参照图3,厢体的驾驶位置设有车速连动控制装置7,该车速连动控制装置7与车辆的车速表及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当该车速连动控制装置7检测到车速达到一较高数值时,该车速连动控制装置7控制该驱动装置动作,使顶盖2下降;反之,当该车速连动控制装置7检测到车速达到一较低数值,该车速连动控制装置7控制该驱动装置动作,使顶盖2上升。该车速连动控制装置7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简单控制电路实现,其电路结构在此不详细说明。参照图3,厢体的驾驶位置设有自动/手动转换装置8,所述滑动支撑杆21上设有使该滑动支撑杆21定位于伸展或缩入状态的自动闭锁装置,该自动/手动转换装置8与所述驱动装置、自动闭锁装置连接。自动/手动转换装置8可控制顶盖I的移动是由所述驱动装置自动控制完成,还是通过手动的方式来完成。当采用自动方式时,自动/手动转换装置8控制该自动闭锁装置闭合,使所述滑动支撑杆21固定,无法通过手动方式来拉动该顶盖2 ;当采用手动方式时,自动/手动转换装置8控制该自动闭锁装置打开,可通过手动方式将该顶盖2拉起。另外,参照图1、图3,该厢体上还设有防护报警器9、条码识别仪5和外接电源接头6,车厢内设有航空座椅11。该防护报警器9用于车厢在遭遇破坏时可自动报警,条码识别仪5用于检查站或收费站对车辆的自动识别,外接电源接头6用于在作为房车使用时通过外接电源对车厢内的电器设备进行供电,航空座椅11可增加车辆的舒适性。该航空座椅可实现前后左右转动,其靠背可向后转动,扶手可向两侧翻转。上述驱动装置还可以是气动装置或电动装置,还可采用拉闸方式、螺旋传动等其它手动方式来实现顶盖2的上下移动。实施例二—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参照图5和图6,包括一厢体,该厢体包括一围壁I和一活动设置于该围壁I后方并可前后移动的后盖2,该围壁I具有一朝后的开口,该后盖2设于该开口之后。该围壁I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滑动槽10,该后盖2的周缘设有向前延伸并滑动配合于该滑动槽10中的滑动支撑杆21,该厢体内设有驱动该滑动支撑杆21在滑动槽10中前后滑动的驱动装置,该后盖2与围壁I的后侧周缘之间通过可折叠栅栏4和可折皱篷布3连接。可见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实例一可使厢体变高,而本实施例可使厢体变长,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类似。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上述两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原理类似,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围壁的开口朝向左侧或右侧,该开口上设有一可左右移动的侧盖。该侧盖与该围壁的连接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顶盖、围壁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同。本实施例可实现车厢的加宽。实施例四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装置系统如下,其包括:反撞装置100、反撞装置前挡板200、空气自动调节机300、双缓冲活动座椅紧固器底座400、抗撞围板500、车启安全紧固器800以及安防处理器900等。其中,前挡板200安装于车头最前端,前挡板200后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一反撞装置100。同时参见图7,该反撞装置100的结构如下:其包括一圆柱形外筒150,在该外筒150内套接一圆柱形内筒130,其中,该内筒130的壁上分布有多个通孔131.在该内筒130内设有一活塞120,该活塞120上固定连接一拉杆轴110。内筒130的内外部充满液压油140。该反撞装置的使用原理如下:外筒150的左端固定于固定板160上,拉杆轴110右端和前挡板200连接。当收到撞击时,拉杆轴110受力向后运动,而内筒130和外筒150的位置不动。在活塞120的作用下,迫使内筒130内部左侧的液压油从内筒左侧的通孔131中流入内筒130和外筒150之间的空间,并从内筒130右侧的通孔131中流入内筒130的右侧后。该反撞装置的设计原理如下:反撞装置的作用力=主栽物体的体重*撞击速度*液压流速*液压流量(取决于内筒空间131的大小和数量)。其中,外力越大,反作用力就越大,并在拉杆轴活塞的运动中逐步减少。以中国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迈腾2.0TSL豪华型小轿车为例:该车的整车质量为1575kg,满载质量为2020kg,则设计反撞装置时需使每一反撞装置能够承受2吨以上外力的撞击。无论是车收到对方的撞击还是自车撞倒对方,冲击力通过拉杆轴、活塞作用于液压油而产生阻力,外力越大,反作用力就越大。参见图8和图9,抗撞围板500由外到内包括:外围板510、承撞网520、三防板530以及内围板540组成。其中,承撞网520由轻质高弹性的材料制成。三防板530起防火、隔热、隔音、防震功能。参见图4、图10和图11,双缓冲活动座椅400包括,座椅410、双缓冲器420、座椅底座430、紧固器440以及弹力滑轮450、紧固器底座400。其中座椅底座430底部周缘安装有四个弹力滑轮450,底部中央安装有紧固器440,厢体内底板相应设有紧固器底座400。将座椅紧固器440从紧固器底座400松开(例如,可利用一脚踏板开关),则厢体内的座椅紧固器的弹力滑轮会使座椅410顶起,即可轻松推动座椅410。反之,当紧固器440对准紧固器底座400咬合固定时,弹力滑轮收回,并因其弹力作用,促使座椅更可靠地咬合固定。当遇紧急制动时,双缓冲器420可缓冲外力,减少冲击力对人体的直接伤害。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安防处理器900,该处理器900内设有一安防处理软件,该安防处理软件具有如下功能:当外力撞击到汽车前挡板,或车辆厢体外围板时,通过传感器(图中未不)传到安防处理器900,该安防处理器900传递一信号至座椅410,该座椅410自动向后翻转75度,同时车厢内警报响起,提醒乘员,以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厢体内所有电气结构和机械传动结构都通过安防处理器900检测,任何一部位不到位,得不到安防处理器900的软件的认可,则车辆不能启动。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包括一厢体,其特征在于:该厢体包括一围壁和一活动设置于该围壁上方并可上下升降的顶盖,该围壁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滑动槽,该顶盖的周缘设有向下延伸并滑动配合于该滑动槽中的滑动支撑杆,该厢体内设有驱动该滑动支撑杆在滑动槽中上下滑动的驱动装置;该顶盖与围壁的上周缘之间通过可折叠栅栏和可折皱篷布连接,还包括一安全装置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为液压动力装置、气动装置或电动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的驾驶位置设有车速连动控制装置,该车速连动控制装置与车辆的车速表及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的驾驶位置设有自动/手动转换装置,所述滑动支撑杆上设有使该滑动支撑杆定位于伸出或缩入状态的自动闭锁装置,该自动/手动转换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自动闭锁装置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上还设有防护报警器、条码识别仪和外接电源接头,车厢内设有航空座椅。
6.—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包括一厢体,其特征在于:该厢体包括一围壁和一活动设置于该围壁后方并可前后移动的后盖,该围壁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滑动槽,该后盖的周缘设有向前延伸并滑动配合于该滑动槽中的滑动支撑杆,该厢体内设有驱动该滑动支撑杆在滑动槽中前后滑动的驱动装置;该后盖与围壁的后侧周缘之间通过可折叠栅栏和可折皱篷布连接,还包括一安全装置系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的驾驶位置设有车启安全控制装置,所述围壁后侧缘与后盖之间设有一传感器,该车启安全控制装置与该传感器及车辆启动电路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装置系统包括: 反撞装置,其安装于前保险杆上; 双缓冲活动座椅,其安装于厢体内;以及 抗撞围板,其安装于厢体的侧面和顶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撞装置包括一圆柱形外筒,在该外筒内套接一圆柱形内筒,其中,该内筒的壁上分布有多个通孔,在该内筒内设有一活塞,该活塞上固定连接一拉杆轴;内筒的内外部充满液压油;外筒的前端固定于前挡板上,拉杆轴后端和一固定板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其特征在于,双缓冲活动座椅包括,座椅、双缓冲器、座椅底座、紧固器以及弹力滑轮、紧固器底座;其中座椅底座底部周缘安装有四个弹力滑轮,底部中央安装有紧固器,厢体内底板相应设有紧固器底座,所述双缓冲器安装于座椅与座椅底座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容积的车厢,包括一厢体,其特征在于该厢体包括一围壁和一活动设置于该围壁上方并可上下升降的顶盖,该围壁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滑动槽,该顶盖的周缘设有向下延伸并滑动配合于该滑动槽中的滑动支撑杆,该厢体内设有驱动该滑动支撑杆在滑动槽中上下滑动的驱动装置;该顶盖与围壁的上周缘之间通过可折叠栅栏和可折皱篷布连接,还包括一安全装置系统。车厢的顶盖可上下升降,当车辆停止,乘客上下车时,可使车厢变高,以方便人们在车厢内起立行车,并使车厢内变得宽敞,而当车辆启动行驶时,可使车厢变矮,以减小汽车行驶过程受到的阻力,而不影响人们的乘坐。且安装的安全装置系统可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
文档编号B60N2/427GK203005568SQ20122060958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6日
发明者陈秉辉, 郑胜利 申请人:郑胜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