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窗卷ff3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380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后窗卷ff3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用于覆盖机动车(100)的后窗(102)的卷帘系统(10),带有:卷帘,其包括可围绕主轴线(2)转动的卷帘轴(50)和柔性的面状组织(54),其在卷起状态中卷绕到卷帘轴(50)上且在功能状态中至少部分地从卷帘轴(50)展开;和需布置在机动车(100)的尾部区域中的平的架子(20),其包括前架子区段和后架子区段(20a,20b),它们相应形成架子(20)的子区段并且通过穿透切口(24)相互分开,面状组织(54)在从卷起状态转变到功能状态中时运动通过穿透切口。根据本发明设置成两个架子区段(20a,20b)经由槽状体(30)相互连接,并且卷帘轴(50)布置在槽状体(30)中且借助支承座(52)支承成可转动,支承座(52)同样固定在槽状体(30)处或是槽状体(30)的集成的部分。
【专利说明】后箇卷帘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覆盖机动车的后窗的卷帘系统,带有:卷帘,其包括可围绕主轴线转动的卷帘轴和柔性的面状组织,面状组织在卷起状态(Stauzustand)中卷绕在卷帘轴上且在功能状态中至少部分地从卷帘轴展开;和需布置在机动车的尾部区域中的平的架子(Ablage),其包括前架子区段和后架子区段,它们相应形成架子的子区段且通过穿透切口相互分开,面状组织在从卷起状态转变到功能状态中时运动通过穿透切口。

【背景技术】
[0002]由现有技术通常已知这种类型的卷帘系统。卷帘系统包括的卷帘通常具有卷帘轴以及可卷绕到卷帘轴上的面状组织。在此,在这种类型的卷帘系统中设置成卷帘(至少其卷帘轴)可布置在车辆中的平的架子之下。在此,大多数涉及后窗台板(Hutablage)。架子包括前架子区段和后架子区段,其通过穿透切口相互分开,为了覆盖后窗的目的,面状组织可通过穿透切口到达到车辆内腔中。
[0003]因此,所提及的穿透切口强迫将架子一分为二,这在车辆的装配期间通常需要对架子区段进行分开地操纵。根据卷帘的设计方案,架子区段可完全相互分开。如果穿透切口基于卷帘的类型必须朝两侧延伸直至架子的边缘,则为这种情况。这例如对于这种卷帘为这种情况,即,在其中,面状组织的侧向边缘应按照规定驶入到导轨中,导轨沿着车辆的C柱延伸。在其他的设计方案中,如果切口占据架子的主要宽度,这便足够。然而,在此还产生这样的问题,即,由此仅在狭窄的桥接部的区域中相互连接的两个架子区段可相对彼此运动且因此使安装变得困难。
[0004]至少由 申请人:的内部的现有技术已经已知卷帘通过几乎U形的三个扣子保持在架子之下,扣子在固定在架子区段两侧并且因此使架子相对彼此稳固。然而,比起架子作为共同的结构单元,扣子连接在架子区段处不可在装配期间以足够刚性的方式来操作。
[0005]迄今在已有的设计方案中的问题还在于在架子区段之间的穿透切口还允许声音侵入到乘客车厢中。这一方面涉及由卷帘直接产生的声音,例如用于使卷帘运动的电马达的声音。然而还涉及由在车辆的尾部区域中的其他的车辆构件发出的声音,其可到达直到在后窗台板之下的区域中并且从此处通过穿透切口到达到乘客厢中。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如此改进这种类型的卷帘系统,使得其确保特别简单的安装性。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在乘客的很小的噪声负担方面佳化这种类型的卷帘系统。
[0007]根据本发明,该目的如此实现,S卩,两个架子区段通过卷帘系统的槽状体相互连接,且卷帘轴布置在槽状体之中且借助支承座支承成可转动,支承座同样固定在槽状体处或是槽状体的集成的部件。
[0008]相应地,根据本发明提出使卷帘系统与两个架子区段在穿透切口两侧相连接。根据本发明,通常至少由内部的现有技术已经已知的连接在直接利用槽状体的情况下来实现,槽状体固定在架子区段两侧。在此,设置成槽状体直接安装在架子区段处,其中,直接可如此理解,即,除了根据规定的固定器件(例如螺栓、螺母和铆钉及类似物之外),在架子区段或与之固定地连接的连接装置和槽状体之间绝对没有设置中间构件。槽状体为不可无工具地拆卸的且优选不可一次性无破坏地拆卸的构件,还将对其继续更详细地进行阐述。此夕卜,槽状体满足这样的功能:卷帘轴或者直接支承在槽状体处,或者通过与槽状体相连接的支承座支承在槽状体处。因此,槽状体并非为简单的覆盖部(其放在卷帘系统的即使在没有覆盖的情况下也在功能方面可用的卷帘上),而是为卷帘系统的主要的结构构件。架子本身是基本上平的且在正常情况下一分为二的构件,其以其上侧限制车辆内腔且因此从外部可见。同样被视为属于架子的是所提及的这样的固定器件,其设置成用于与槽状体和其固定装置共同作用。为此,例如可涉及在架子的底侧处的螺纹孔,其或者直接引入到架子的平的部分中,或者设置在为此设置的附加构件中,例如设置在在架子下方借助粘接连接或焊接连接相连接的固定体(例如固定穹状部(Befestigungsdom))中。
[0009]在槽状体处的固定装置还优选具有孔,其形成在槽状体的壁中的穿孔。因此,为了连接槽状体与架子,例如可设置成螺栓或铆钉通过槽状体的孔且伸入到在架子的底侧处的孔或螺纹部中。
[0010]优选地,槽状体本身的主要部分包含塑料。包含玻璃纤维和塑料(尤其聚丙烯)的复合物是特别优选的,因为该材料组合具有很小的热膨胀系数和良好的吸音特性。槽状体可尤其基于平的坯件借助热成型工艺通过冲制制成。多层地构造槽状体同样可是有利的。尤其在固定装置的区域中局部地强化槽状体同样可是适宜的。例如可在设置成用于固定的部位处将固定板插接到槽状体的层复合物中。
[0011]原则上,可考虑槽状体具有更大的穿孔,其使槽状体与在架子下方的周围空间相连接。因此,这种槽状体相对很轻。然而,如果槽状体具有壁,其与架子一起在很大程度上相对于环境封闭卷帘轴布置在其中的槽状内腔,这被视为是有利的。在此,封闭涉及到在槽状内腔和在架子下方的环境之间的连接。在此并未涉及在槽状内腔和乘客车厢之间通过穿透切口的连接。如果在槽状内腔和在架子下方的环境之间的限制面的最大10% (特别优选地最大5% )没有通过槽状体的壁限制,这被理解为槽状内腔相对于环境的很大程度的封闭。根据卷帘的设计方案,尤其提供在槽状体的端面端部处取消借助槽状体的完全的封闭,因为这使得面状组织的边缘区域驶入到导轨中变得困难。
[0012]槽状内腔相对于环境的很大程度的封闭不仅在两个架子区段相互的机械的位置稳定性方面是有利的。尤其呈现出有效的噪声抑制。布置在槽状体的环境中的噪声源在车辆本身中由于封闭的槽状体还几乎不可听到。属于可能的噪声源(其可通过槽状体来屏蔽)的有电马达和引导管,拉绳或压条在其内部运动。因此,就此而言,如果用于将面状组织转变到卷起状态或功能状态中的电马达和/或用于引导可由电马达使之运动的绳的引导管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槽状体之外,这被视为是有利的。因此,不同于在许多已知的设计方案中设置的那样,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卷轴和穿透切口(一方面)和电马达或引导管(另一方面)之间进行隔音。通过将作为噪声源的电马达和/或引导管布置在槽状体外部,在乘客厢内不再可听到噪声源。为了仍然提供对于装配有利的集成的单元,如果电马达和/或引导管固定在卷帘的槽状体的外侧,然而这被认为是有利的。
[0013]原则上,可考虑槽状体具有在主轴线的方向上在其整个长度上不变的截面。这允许作为带状型材的简单的制造。然而,有利的是这样的设计方案,在其中,由槽状体限定的槽状内腔关于主轴线的延伸方向具有变化的截面面积。在这一方面可理解成槽状体在主轴线的方向上来看具有横向于主轴线的扩大部和/或收缩部。这引起槽状体的提高的自身稳定性且因此还引起架子区段彼此的提高的位置稳定性。因此,代替简单压出地二维成型体,优选将三维成型体用作槽状体。
[0014]在此,如果槽状体具有多个截面扩大部,在其中槽状内腔的截面面积相比在该槽状内腔的相应相邻的区域中的截面面积大至少30%,这是有利的。因此设置有至少两个这种扩大部,其中,在至少两个扩大部外侧和/或在两个扩大部之间,槽状内腔的截面比在截面扩大部的区域中的截面小至少约25%。优选地,截面扩大部还是更明显突出的且具有这样的截面面积,其相比相邻区域的最小的截面面积扩大80%,优选甚至扩大120%。
[0015]槽状体的带有以空心肋的形式构造的截面变化部(尤其局部的截面扩大部)的设计方案引起很高的稳定性和尤其槽状体的扭转强度。因此,架子的操作性在利用附装的槽状体的情况下明显得到改善。
[0016]特别有利的是这样的设计方案,在其中在主轴线的方向上的长度上设置有多个扩大部,尤其至少四个扩大部,优选至少六个扩大部。
[0017]如开头已经提及的那样,槽状体不仅与前架子区段相连接,而且与后架子区段相连接。在此,如果在槽状体处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以用于相应安装在前架子区段或后架子区段处,其中,第一固定装置和/或第二固定装置在架子的延伸部的平面中关于相对于主轴线的正交方向相对彼此错位,这是特别优选的。对此,关于卷帘系统的优选的安装位置(在其中主轴线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延伸),意指第一固定装置或第二固定装置在前架子区段或后架子区段处布置成关于车辆纵向方向相互错位。因此避免由于线性以及平行于主轴线布置的固定装置而担忧相应的架子区段可沿着该线的折断。代替这种情况,则显著提高槽状体与前架子区段或后架子区段的连接的稳定性。通过以下方式可尤其关于槽状体实现固定装置的这种布置方案,即,在槽状体中的孔关于相对于主轴线的正交方向不同程度地离开主轴线。在此,对于架子的相同的区段而言,在在车辆纵向方向上最后面的固定装置和在车辆纵向方向上最前面的固定装置之间的距离优选为至少15mm,特别优选地为至少30mm。
[0018]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带有卷帘系统的车辆,其中,卷帘系统根据上述的方式来构造。优选地,卷帘系统的架子为后窗台板,其布置在车辆的后座和后窗之间。
[0019]在这种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改进方案中设置成槽状体在绕开架子区段的情况下与车辆的车身相连接。因此实现附加的稳定性。在该设计方案中,槽状体不仅与两个架子区段相连接,而且至少间接地在绕开架子区段的情况下还以其他方式与车身相连接。尤其可在槽状区段的底部处设置有固定装置,例如固定孔,其允许槽状体固定在布置在槽状体之下的车身构件处。
[0020]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制造上述类型的卷帘系统的制造方法。在此,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基于平的坯件借助热成型工艺制造作为塑料件的槽状体。成型工艺可尤其为冲制工艺,在其中将加热的坯件带到希望的三维形状中。该制造方法一方面是成本有利的。此外,它是有利的,因为该方法能够实现简单地建立引起很高的稳定性的三维造型。还可通过使用多层的坯件或由复合材料构成的坯件实现有针对性地影响槽状体的特性。
[0021]优选地,在所提及的热成型工艺之前或之后将作为固定装置的固定孔引入到坯件中或由此已制成的槽状体中。在此,这可尤其通过冲制实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由权利要求以及本发明的借助附图阐述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随后的说明得到本发明的其他的优点和特征。其中:
[0023]图1以仰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卷帘系统,
[0024]图2以俯视图显示了图1的卷帘系统的槽状体,
[0025]图3显示了图2的槽状体,其中,带有已装入的卷帘构件,以及
[0026]图4显示了卷帘系统在车辆中的安装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卷帘系统的实施例。这可在图1中由仰视的透视图看出。
[0028]卷帘系统10具有基本上刚性的架子20,其包括作为单独的构件制成的本身刚性的两个架子区段20a、20b。它们借助其在图1中不可见的上侧形成车辆的后窗台板,其布置在车辆的后座之后。此外,它们可满足其他的功能。因此,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前架子区段20a还是音响系统的扬声器的载体并为此具有用于扬声器的空隙22。
[0029]两个架子区段20a、20b并非直接相互连接,因为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切口 24用作用于卷帘系统10的柔性的面状组织54的穿透切口。因此,作为替代方案,两个架子区段20a、20b的连接通过槽状体30来实现。
[0030]在图2中以俯视的透视图示出了槽状体30和仅以虚线表示的架子区段20a、20b。槽状体30形成单件式的并且向上敞开的三维体,其由于其在主轴线2 (其对应于车辆横向方向)的方向上变化的截面而具有很高的扭转强度。槽状体的内腔32在槽状体30的整个长度上具有统一的最小截面34',其中,在长度上部分地设置有截面的扩大部。因此,总共设置有槽状内腔32的带有稍加扩大的截面的较小的7个肋部36和带有明显扩大的截面的大的3个肋部38。
[0031]在向上敞开的凹处(其形成槽状内腔32)的前侧和后侧设置有联接面40a、40b,其彼此齐平且用于贴靠到架子区段20a、20b处。在联接面40a、40b的区域中设置有多个孔42a、42b以用于将槽状体30连接到架子20处。如在图2中可很好地看出的那样,孔42a或42b关于车辆纵向方向4的定位是不同的。由此实现:在孔42a、42b的区域中在架子区段20a、20b和槽状体30之间建立连接之后避免沿着彼此对齐的固定装置42a、42b的折断。在所示出的设计方案中未产生对齐所有的孔42a或42b。
[0032]图3再次显示了槽状体30,然而现在带有卷帘系统10的已经安装到槽状体中的构件。如在图2中那样,为了加以说明,可由虚线识别出架子区段20a、20b的位置。在槽内腔32中安装有卷帘轴50,其支承成可围绕转动轴线2a转动。为此,在槽状体30的敞开的端面端部处固定有支承座52,其提供用于卷帘轴50的转动支承。在卷帘轴50处安装有带有端侧的拉出杆56的柔性的面状组织54。拉出杆56在此如此与穿透切口 22相匹配,即,其不可滑动通过穿透切口。因此,拉出杆56总是停留在架子20之上。以未详细描述的方式在卷帘轴50内部设置有卷簧,其始终为卷帘朝其在图3中示出的卷起状态的方向上施加力。为了将面状组织54带至其功能状态中,在卷轴50两侧设置有导轨70,对其在图3中仅代表性地部分地示出了导轨中的一个。导轨70直接连接到支承座52处。导轨不仅用于引导面状组织54的侧部的边缘,而且用于为面状组织54朝其功能位置的方向上施加力。为此,设置成在导轨70的内部引导可马达驱动地运动的移动绳(Schubstrang) 72。在图3中,为了清晰起见,示出了移动绳72中的一个,即使其实际上在图3的所示出的卷起位置中通常不可见。
[0033]如可从图1看出的那样,为了使移动绳72运动而设置有电马达80。虽然电马达为包括架子20和槽状体30的结构单元的部件。然而,电马达在槽状体之外布置在后架子区段20b之下。还将用于引导移动绳72的引导通道74(其从与电马达80相连接的传动器82延伸直至导轨70)设置在槽状内腔32之外。因此实现在引导通道74和电马达80以及传动器82处的令人担忧的噪声不可在车辆内腔中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封闭的槽状体30防止了这种情况,必要时通过为此专门设置的吸音层且通过其整体由吸音材料制成来防止。
[0034]同样可由图1得悉较大的肋部38中的两个还满足附加的功能。即,在此借助相应的嵌件和通过设置在肋部38的区域中的穿孔38a以及固定点44,以便可使槽状体30在绕开架子20的情况下与车辆车身相连接。因此可显著改善后窗台板的稳定性。固定点44又可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为孔,通过其借助螺栓或铆钉实现连接到车身处。这在图4中进行了说明。
[0035]关于槽状体30连接到架子区段20a、20b处,如果在架子区段20a、20b的底侧处设置有用于可从下方拧入的螺栓的容纳孔,其并未延伸直至架子20的上侧,从而从车辆内腔可见的侧部在美学方面是有利的,则这尤其有利。在该情况下,穹状部从下面粘接到支承区段20a、20b处,其相应具有内螺纹以用于容纳通过联接面40a、40b插入的螺栓。
[0036]图4再次说明了车辆中的组件。在风格化的图示中可识别出带有后窗102和后座104的车辆100。卷帘系统10布置在后窗102之下和后排座椅104后侧。架子20形成后窗台板且以所说明的方式通过槽状体30来稳定。此外,可识别出槽状体30附加地固定在属于车辆的车身的横梁106处,从而不仅后窗台板20固定在周围的车身件本身处而且槽状体30的固定有助于稳定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覆盖机动车(100)的后窗(102)的卷帘系统(10),带有: -卷帘,包括可围绕主轴线(2)转动的卷帘轴(50)和柔性的面状组织(54),其在卷起状态中卷绕在卷帘轴(50)上且在功能状态中至少部分地从卷帘轴(50)展开,和 -需布置在机动车(100)的尾部区域中的平的架子(20),其包括前架子区段和后架子区段(20a,20b),它们相应形成架子(20)的子区段并且通过穿透切口(24)相互分开,面状组织(54)在从卷起状态转变到功能状态中时运动通过穿透切口, 其特征在于, -两个架子区段(20a,20b)通过槽状体(30)相互连接,以及 -卷帘轴(50)布置在槽状体(30)中且借助支承座(52)支承成可转动,支承座(52)同样固定在槽状体(30)处或是槽状体(30)的集成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帘系统(10),其特征在于,槽状体(30)具有壁,其与架子(20)一起在很大程度上相对于环境封闭槽状内腔(32),在其中布置有卷帘轴(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帘系统(10),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地优选完全在槽状体(30)之外布置有: -电马达(80),其用于将面状组织(54)转变到卷起状态或功能状态中,和/或 -引导管(74),其用于引导可由电马达使之运动的绳(72),绳(72)用于使面状组织(54)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卷帘系统(10),其特征在于,由槽状体(30)限定的槽状内腔(32)关于主轴线(2)的延伸方向具有变化的截面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帘系统(10),其特征在于,槽状体(30)具有多个截面扩大部(36,38),在其中,槽状内腔(32)的截面面积比该槽状内腔(32)的相应相邻的区域中的截面面积大至少30%。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卷帘系统(10),其特征在于,在槽状体(30)处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42a,42b)以用于固定在前架子区段及后架子区段(20a, 20b)处,其中,第一固定装置和/或第二固定装置(42a,42b)在架子(20)的主延伸部的平面中关于相对于主轴线(2)的正交方向(4)相应以不同的程度与主轴线(2)间隔开。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卷帘系统(10),其特征在于,槽状体(30)构造为塑料体或建造为由多个层构成的多层体,其中,层的主要部分包含塑料,和/或,其中,槽状体基于平的坯件优选借助热成型工艺获得其造型。
8.带有卷帘系统(10)的机动车(100),其特征在于,卷帘系统(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来构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槽状体(30)在绕开架子区段的情况下与车辆的车身(106)相连接。
10.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卷帘系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平的坯件借助热成型工艺制造卷帘系统的作为塑料件的槽状体(3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热成型工艺之前或之后将固定孔(42a,42b)尤其通过冲制引入到坯件或槽状体中。
【文档编号】B60J1/20GK104220283SQ201280060801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9日
【发明者】O·比尔, H·魏因布伦纳 申请人: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