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汽车保险杠蒙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塑件,尤其涉及一种集成了低速碰撞吸能功能的汽车保险杠蒙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人车安全性要求的提高,以及出于不可逃避的成本性能的考虑,车辆要求在不增加零件的前提下,需要一些新的结构与思路,以期望达到不改变车辆外观、成本的同时,使产品可以吸收低速碰撞能量,保证车辆在低速情况下碰撞的行车安全性能,从而满足相关法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杠蒙皮,以在保证车辆主体外观效果的前提下,提高车辆在低速情况下碰撞的行车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保险杠蒙皮,其位于汽车防撞梁外侧,所述蒙皮包括与所述汽车防撞梁位置对应且间隔开的碰撞吸能部。在上述的汽车保险杠蒙皮中,所述碰撞吸能部为折叠的波浪状结构。在上述的汽车保险杠蒙皮中,所述碰撞吸能部的分布面积大于所述汽车防撞梁的分布面积。在上述的汽车保险杠蒙皮中,所述蒙皮的表面且位于碰撞吸能部的上、下两端处分别设有用于装配外围汽车零件的装配孔。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防撞梁对应的折叠波浪状的碰撞吸能部,从而在不增加零件的前提下,实现由碰撞吸能部构成的碰撞吸能区域与保险杠的统一,以在车辆低速碰撞情况下,使碰撞吸能部的结构发生溃缩,从而吸收相应的碰撞能量波,保护保险杠蒙皮与相应的外围汽车零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保险杠蒙皮的结构后视图;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和2,本实用新型,即一种汽车保险杠蒙皮5,其位于汽车防撞梁4外侦牝并包括与汽车防撞梁4位置对应且间隔开的碰撞吸能部2,该蒙皮5的表面且位于碰撞吸能部2的上、下两端处开设有用于装配外围汽车零件I (在本实施例中,外围汽车零件I包括导流板)的装配孔,其中:碰撞吸能部2为折叠的波浪状结构,且大致位于蒙皮5的中间区域,这种波浪状结构与外围汽车零件I内表面之间形成溃缩空间7,在车辆低速碰撞情况下,由于受到外界对其冲击,该碰撞吸能部2与汽车防撞梁4接触,使溃缩空间7被挤压,从而吸收相应的碰撞能量波;汽车防撞梁4主要分布在车辆前、后向正面和车角区域,碰撞吸能部2与汽车防撞梁4的分布大面积匹配,优选地,碰撞吸能部2的分布面积大于汽车防撞梁4的分布面积,从而更好的保证安全碰撞效果;外围汽车零件I的连接结构3装配在蒙皮5的装配孔内,并与汽车防撞梁4间隔开,且该连接结构3与汽车防撞梁4之间的距离大于碰撞吸能部2与汽车防撞梁4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碰撞吸能部2在发生溃缩之后,连接结构3仍与汽车碰撞梁4有一定的安全距离,由于在碰撞结束后,连接结构3不发生破坏,且这种连接结构3 —般体现了车辆基本主体外观效果,从而保证了汽车在碰撞前后的外观匹配效果。在进行GB17354-1998汽车前后保险杠法规中规定的碰撞实验后,证明:本实用新型可以满足汽车低速碰撞的要求,在车辆碰撞之后,不会导致车辆在前、后向正面和车角区域有严重损伤,从而有效保护照明、信号装置、汽车车身、发动机供油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等不受损伤。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能有效调整控制碰撞过程中的吸能效果。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保险杠蒙皮,其位于汽车防撞梁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蒙皮包括与所述汽车防撞梁位置对应且间隔开的碰撞吸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保险杠蒙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吸能部为折叠的波浪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保险杠蒙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吸能部的分布面积大于所述汽车防撞梁的分布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保险杠蒙皮,其特征在于,所述蒙皮的表面且位于碰撞吸能部的上、下两端处分别设有用于装配外围汽车零件的装配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蒙皮,其位于汽车防撞梁外侧,所述蒙皮包括与所述汽车防撞梁位置对应且间隔开的碰撞吸能部。所述碰撞吸能部为折叠的波浪状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防撞梁对应的折叠波浪状的碰撞吸能部,从而在不增加零件的前提下,实现由碰撞吸能部构成的碰撞吸能区域与保险杠的统一,以在车辆低速碰撞情况下,使碰撞吸能部的结构发生溃缩,从而吸收相应的碰撞能量波,保护保险杠蒙皮与相应的外围汽车零件。
文档编号B60R19/18GK203005327SQ201320003328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5日
发明者许易, 顾芳 申请人:延锋彼欧(上海)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