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纵向推力杆缓冲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轻型汽车的纵向推力杆缓冲垫。
背景技术:
现有两驱轻型汽车的前悬架一般包括下置式、不等长的下横臂和上横臂,并通过纵向推力杆与横向稳定杆与车体相连接。其中,纵向推力杆一端与下横臂相连接,纵向推力杆的另一端通过纵向推力杆缓冲垫安装在汽车车架的推力杆支座上。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颠簸,使汽车的上横臂与下横臂不断地上、下跳动,为了控制横臂在合理范围内跳动,需要通过纵向推力杆来进行缓冲调节;尤其是在汽车起步、加速和紧急刹车的状况下,特别需要采用纵向推力杆缓冲垫来缓冲前悬架与车体之间的瞬时应力。但是目前轻型汽车上的纵向推力杆缓冲垫均采用简单圆锥台结构且为橡胶材质的缓冲垫,这种橡胶缓冲垫存在下列缺陷:1.橡胶材料橡胶缓冲垫机械强度低,耐拉伸与挤压能力较差,而且橡胶材料耐油,耐候性也较差,易老化,造成纵向推力杆缓冲垫的使用寿命较短;2.由于橡胶缓冲垫自身变形量大并且一致性较差,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出现跑偏现象,在紧急刹车的状况下还会出现整车摆头和甩尾的致命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纵向推力杆缓冲垫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结构的纵向推力杆缓冲垫,其具体结构为:纵向推力杆缓冲垫,包括聚氨酯材质的缓冲垫体1,缓冲垫体I的顶部设有一个贯穿孔11,缓冲垫体I的外壁上设有一道环形凹槽12,缓冲垫体I的内壁上设有一道限位凹槽13 ;在贯穿孔11内设有一个与缓冲垫体I紧密连接的圆柱筒状、金属材质的衬管2 ;衬管2的底面与缓冲垫体I的底面相平齐,衬管2的顶端竖直延伸至缓冲垫体I的外部,即衬管2的顶面高于缓冲垫体I的顶面;衬管2的两端对称设有环形凸起21,靠近衬管2底部的环形凸起21与限位凹槽13相互嵌合。此外,衬管2的上、下两个端面均为锯齿状的防滑面22。缓冲垫体I的顶面和底面上各设有一道半圆筋14。有益的技术效果相比较传统圆锥筒结构的产品而言,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纵向推力杆缓冲垫具有较高的弹性,优异的抗张强度、抗撕裂强度,而且该缓冲垫设计有凹槽,能有效的吸收不断变化的拉伸与挤压力;同时当汽车紧急刹车时,本产品又承受很大冲击挤压力,并具备优异的抗冲击特性与耐磨性,能很好的起到缓冲与吸能减震作用,有利于减少汽车跑偏、摆头和甩尾的致命危险;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产品具有良好的隔离油污、耐油性、耐候性,也增加了它的抗老化能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中的序号为:缓冲垫体1、衬管2、贯穿孔11、环形凹槽12、限位凹槽13、半圆筋14、环形凸起21、防滑面2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参见图1,纵向推力杆缓冲垫,包括缓冲垫体1,聚氨酯材质的缓冲垫体I的顶部设有一个贯穿孔11,缓冲垫体I的外壁上设有一道环形凹槽12,缓冲垫体I的内壁上设有一道限位凹槽13,详见图3 ;在贯穿孔11内设有一个与缓冲垫体I紧密连接的圆柱筒状、金属材质的衬管2,详见图3 ;衬管2的底面与缓冲垫体I的底面相平齐,衬管2的顶端竖直延伸至缓冲垫体I的外部,即衬管2的顶面高于缓冲垫体I的顶面,详见图2 ;衬管2的两端对称设有环形凸起21, 靠近衬管2底部的环形凸起21与限位凹槽13相互嵌合,详见图3。此外,衬管2的上、下两个端面均为锯齿状的防滑面22,详见图1及图3。缓冲垫体I的顶面和底面上各设有一道半圆筋14,详见图3。
权利要求1.纵向推力杆缓冲垫,包括缓冲垫体(1),缓冲垫体(I)的顶部设有一个贯穿孔(11),其特征在于,聚氨酯材质的缓冲垫体(I)的外壁上设有一道环形凹槽(12),缓冲垫体(I)的内壁上设有一道限位凹槽(13);在贯穿孔(11)内设有一个与缓冲垫体(I)紧密连接的圆柱筒状、金属材质的衬管(2);衬管(2)的底面与缓冲垫体(I)的底面相平齐,衬管(2)的顶端竖直延伸至缓冲垫体(I)的外部,即衬管(2)的顶面高于缓冲垫体(I)的顶面;衬管(2)的两端对称设有环形凸起(21),靠近衬管(2)底部的环形凸起(21)与限位凹槽(13)相互嵌口 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推力杆缓冲垫,其特征在于,衬管(2)的上、下两个端面均为锯齿状的防滑面(2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推力杆缓冲垫,其特征在于,缓冲垫体(I)的顶面和底面上各设有一道半圆筋 (14)。
专利摘要针对现有纵向推力杆缓冲垫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结构的纵向推力杆缓冲垫,包括聚氨酯材质的缓冲垫体和衬管,其中,缓冲垫体的外壁上设有一道环形凹槽,缓冲垫体的内壁上设有一道限位凹槽;在贯穿孔内设有一个与缓冲垫体紧密连接的圆柱筒状、金属材质的衬管。本产品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具有较高的弹性,优异的抗张强度、抗撕裂强度,而且该缓冲垫设计有凹槽,能有效的吸收不断变化的拉伸与挤压力;本产品能承受很大冲击挤压力,并具备优异的抗冲击特性与耐磨性,能很好的起到缓冲与吸能减震作用,有利于减少汽车跑偏、摆头和甩尾的致命危险。
文档编号B60G7/00GK203142322SQ20132017060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8日
发明者谢有浩 申请人:安徽长丰扬子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